A. 眾泰汽車和龐大集團重整成功對龐大集團股票有啥影響
眾泰汽車和龐大集團兩家連手之後,龐大集團破產重整成功之後也開始小有回轉。
眾泰汽車在經歷之前的破產傳聞之後迅速開啟了自救,在第一時間被龐大集團接盤,這跌宕起伏的漲停王重整之路,也是讓外界看的雲里霧里。
一、龐大集團接手眾泰汽車
眾泰汽車在2020年九月徹底破產重整,直到2021年7月1日,中泰汽車材發布公告對外宣稱不低於20億的重整公開招募投資人,後來,江蘇深商控股集團以及上海泰企汽車科技合夥企業,聯手作為眾泰的後順備位重整投資人出現。可無奈的是,這兩位並沒有能夠救得了眾泰汽車,而在這時候,身為白衣騎士的龐大集團在第一時間接手了眾泰汽車,拯救它於水火之中。
二、來頭不小的龐大集團
龐大集團,是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企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於金融服務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這家公司以拓展金融業和房地產為主,目前,在參商集團已經有11家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在全力帶領龐大汽貿走出泥沼,出手挽救眾泰汽車於水火之中 這家公司在,2014年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創新體制,在實業背景之下,不斷地謀求新的發展,在市場中,也是有著一定的名號。
三、龐大集團破產重整
龐大集團在2018年的時候一時風光無兩,而在2020年八月之後正式破產,作為曾經的地方改制國企,也是全國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去到2019年之後,因為高速擴張導致債務危機,2019年八月因為資金周轉不善,最終導致公司破產重整。龐大集團的重整方案是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票,目前已共計轉增了約36.89億的股票,為了償還相關的債務,還需要向重整投資人支付約七億的費用,歷時七個多月,龐大集團在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之後並未立馬解除危機,但破產重整的確是成功了。這件事對於龐大集團的股價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股價在破產重整成功後小有回轉。
總結
對於汽車製造行業來說,上市之後管理股票,的確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指導和經驗,恆大集團拯救了眾泰汽車之後,但卻沒能夠敵得過自己的破產重整,深商集團能否成功的幫助眾泰汽車解除債務危機,兩家聯手未來會不會抬高股價還是要交給時間和市場去決定。
B. 現在2.23元的st眾泰股票多少漲停才到2.6元
ST的漲停幅度是5%,所以,15.879%要4個漲停才能達到!
C.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怎麼樣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很不錯,經濟增長,市場穩定。
1、2019年以來,眾泰汽車被員工討薪,被經銷商維權、被供應商起訴。受負面消息不斷影響,眾泰汽車股價創新低。截至2021年1月15日收盤,眾泰汽車股價報1.39元。
2、2021年1月12日至今,*ST眾泰已經因為股價上漲接連四次披露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
2021年1月14日,山東省臨沂市商務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寶能集團旗下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臨沂眾泰合作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洽談階段。
寶能集團高度重視在臨沂市的項目投資,將臨沂市作為戰略投資城市進行產業布局,臨沂市已成立寶能項目工作推進專班辦公室。
D. 黃繼宏的汽車帝國
重整龐大集團尚未走出經營困境,深商控股再度出手「接棒」*ST眾泰,兩塊「殘破」拼圖如何湊出一個完整的 汽車 「帝國」?
本刊記者 王東岳/文
2022年1月5日,*ST眾泰(000980.SZ)發布《關於下屬子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公告》,公司旗下江南製造收到長沙中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確認江南製造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至此,*ST眾泰及其下屬的8家子公司重整計劃均已經法院裁定批准並執行完畢,*ST眾泰的重整計劃告一段落。
重整完成後,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接替鐵牛集團正式成為*ST眾泰控股股東;通過表決權委託,江蘇深商法定代表人黃繼宏成為*ST眾泰新晉實際控制人。
兩年前,深圳市深商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商控股」)及其掌舵人黃繼宏通過介入重整的方式取得龐大集團(601258.SH)實際控制權。將*ST眾泰「收入囊中」後,黃繼宏在短短三年時間里已通過破產重整「掌控」兩家上市公司。
兩次「高調」介入重整的背後,是黃繼宏對其 汽車 事業勾繪的宏偉「藍圖」。2019年,黃繼宏和他率領的深商控股承諾,三年時間(2020年至2022年)「助力」龐大集團實現累計不低於35億元歸母凈利潤的業績目標,深商控股和黃繼宏由此被投資者寄予厚望。
如今,承諾的三年之期已去其二,在經歷了大規模的縮減門店、降薪裁員、變賣資產等系列運作後,龐大集團的實際經營狀況依舊步履「蹣跚」。2021年前三季度,龐大集團實現歸母凈利潤6.13億元,但確認的投資收益為7.8億元;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龐大集團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1億元,公司自身經營的虧損局面仍未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深商控股通過重整獲得的龐大集團股權已被系數質押和凍結。
8億元「撬動」眾泰
*ST眾泰的前身金馬股份於2000年6月在深交所正式上市。2017年,金馬股份以向鐵牛集團等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永康眾泰100%股權,公司更名為眾泰 汽車 (現為*ST眾泰),主營 汽車 整車研發、製造及銷售業務。
2019年起,因流動資金匱乏、有息負債全面逾期、生產經營停頓等諸多困難纏身,*ST眾泰及旗下8家子公司陷入債務危機,先後被法院受理破產。2020年10月,浙江永康農商行向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金華中院」)提出對*ST眾泰進行重整的申請。
2021年6月,金華中院根據債權人申請正式受理眾泰 汽車 重整一案。在經過兩輪意向投資人終止投資後,2021年7月,江蘇深商作為重整投資人接替開展針對*ST眾泰的重整事宜。
根據重整計劃,*ST眾泰以重整前的20.27億股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15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票,共計轉增30.42億股。轉增完成後,*ST眾泰的總股本由20.27億股增至50.69億股。
前述轉增股本不向原股東分配,其中10.14億股股份分配給*ST眾泰及眾泰系旗下8家子公司的債權人用於清償債務,剩餘20.28億股轉增股份中,財務投資人按照1.5元/股價格支付12億元重整投資款合計受讓8億股轉增股票,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以8億元重整投資款合計受讓12.28億股轉增股票,上述資金均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重整完成後,江蘇深商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ST眾泰24.22%股權,接替鐵牛集團成為*ST眾泰第一大股東及控股股東;黃繼宏通過與江蘇深商、萬馳投資、眾富同人、力馳投資、國民數字、葉長青、金貞淑簽訂《委託協議書》,獲得以上7位股東授予行使其合計持有的*ST眾泰24.22%股份對應表決權,*ST眾泰實際控制人正式變更為黃繼宏。
7億元重整龐大集團
在本次「接盤」*ST眾泰前,深商控股及其掌舵人黃繼宏通過參與龐大集團的破產重整成為龐大集團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與*ST眾泰情況相近,2018年,龐大集團出現巨額虧損,因資金嚴重不足、財產不能變現等原因,公司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存在喪失清償能力風險。
2019年9月5日,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龐大集團重整一案。
根據評估機構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重整前,龐大集團本部賬面資產總額為302.08億元,按照清算價值法評估價值總額為50.17億元;負債總額合計約為272.8億元,其中包括經唐山中院裁定確認的債權總額169.71億元、經管理人審查確認尚需提交債權人會議核查並經法院裁定確認的債權總額5.06億元、職工債權5636萬元以及包含暫緩確認債權及未申報債權在內的97.47億元預計債權。
2019年9月13日,龐大集團對外發布消息,確定深商控股等3名為重整意向投資人;12月11日,深商控股、深圳市元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元維資產」)和深圳市國民運力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運力」)被正式確定為龐大集團的重整投資人。
根據重整計劃,龐大集團以公司重整前的65.38億股總股本為基數,按每10股轉增5.64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共計轉增36.89億股股票,轉增後龐大集團總股本增至102.27億股;上述轉增股票不向原股東分配,其中7億股由重整投資人及其引進的財務投資人受讓,並提供7億元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剩餘29.89億股用於根據重整計劃的規定清償債務。2020年8月,龐大集團實際控制人由龐慶華變更為黃繼宏。
變賣資產「注水」業績承諾
由於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龐大集團的經營虧損承擔主要責任,在龐大集團的重整中,龐大集團原實際控制人龐慶華無償讓渡了其所持的龐大集團21.06億股股票,交由重整投資人(深商控股、國民運力、元維資產)及其關聯方有條件受讓。
根據重整計劃,上述無償受讓股份共有三項前置條件,其一是按照深商所提出的經營方案,對龐大集團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提升龐大集團的管理水平及運營價值,確保龐大集團恢復持續盈利能力;其二是重整投資人承諾,龐大集團2020-2022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億元、11億元、17億元,或2020-2022年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合計達到35億元,若最終實現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未達到前述標准,由重整投資人在2022年會計年度審計報告公布後三個月內向龐大集團以現金方式予以補足;其三是深商控股承諾三年內不向關聯方以外的第三方轉讓其所持有的龐大集團股票。
在三項對龐大集團的經營承諾中,凈利潤目標是深商控股有條件受讓中最核心的「考核」指標。此前,龐大集團連續多年徘徊在虧損邊緣,深商控股和黃繼宏做出的承諾讓投資者對龐大集團重整後的經營前景寄予厚望。
年報顯示,2020年,龐大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273.8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0億元。2021年1-9月,龐大集團營業收入211.56億元,歸母凈利潤6.13億元。
僅以歸母凈利潤看,深商控股接手後的龐大集團經營業績顯然是有所改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承諾之初深商控股並未對歸母凈利潤的性質和條件進行約束,這恰好為公司後續的一系列「拋售」留下「操作」空間。
自深商控股入主以來,龐大集團開始大規模縮減經營網點、降薪裁員、變賣資產。數據顯示,峰值期的龐大集團在全國28個省擁有超過1100家經營網點,其中包括857家專賣店和122家 汽車 超市;重組前的2018年,龐大集團在全國的經營網點數是806家。
2019年和2020年,龐大集團的經營網點數分別降至402家和329家。截至2021年上半年,龐大集團擁有的經銷門店進一步降至317家,不及峰值的1/3。與網點規模縮減相伴,降薪、裁員接踵而至。重整前,龐大集團在全國有接近2萬名雇員,人均薪酬12萬元/年;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雇員已降至1.28萬名,人均薪酬也降至9.94萬元/年。
同時,在深商控股主導下,龐大集團開啟「甩賣」模式,頻頻打包出售下屬子公司股權及旗下資產。2020年12月,龐大集團集中出售了公司持有的濱州市星辰 汽車 服務有限公司、淄博龐大霸龍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秦皇島利星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青島中冀斯巴魯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以及哈爾濱中冀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100%股權,並處置了公司旗下內蒙古鵬順 汽車 銷售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名下土地及地上建築物,出讓金額合計6.35億元。
2021年4-12月,龐大集團又先後出售了公司旗下的中冀樂業(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自貢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北京龐大巴博斯 汽車 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保定冀東興重型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4家公司的100%股權,出讓金額合計11.06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1-9月,龐大集團確認的投資凈收益分別為4.03億元和7.8億元,分別占公司當期營業利潤的66.72%和110.01%。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7億元和-1.11億元。
以合計數計,2020年至2021年9月期間,龐大集團累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1.93億元,占重整業績承諾的66.28%;但同期,公司扣非凈利潤合計數為7542萬元,僅占重整業績承諾的4.19%,公司實際經營狀況遠不及重整預期。
資源整合皆成「空」
根據深商控股無償受讓股份所提出的經營方案,接手龐大集團後,深商控股應從「存量業務的調整與優化」和「增量業務的引進與發展」兩方面幫助龐大集團提升的管理水平及運營價值,確保龐大集團恢復持續盈利能力。
在存量業務上,深商控股曾承諾引入民生銀行為龐大集團提供不超過10億元共益債務融資;同時,公司還承諾通過提升資產流動性及資金使用效率、優化品牌及經營網路結構,積極推進新能源與新零售業務。但實際上,公司所謂的共益債務融資並未引入成功,優化品牌網路也衍變成了不斷拋售旗下資產。
在增量業務上,深商控股的運作同樣收效甚微。按照經營計劃,深商控股承諾將依託重整投資人之一的國民運力的資源和優勢,快速形成增量業務,進入核心城市的商用車服務市場,從交通的電動化裝備入手,擴展到交通管控,推動龐大集團從客戶端的銷售服務到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商的轉變;同時,依託「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商」模式,龐大集團將獲得新能源 汽車 消費全生命周期的收益。
根據國內媒體的此前報道,2019年,深商控股曾向上交所提交一份名為《龐大2020-2022發展規劃》(下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中,深商控股表示,「預計2020年,龐大集團將在天津市和吉林省市場計劃投放新能源公交車3500輛,計程車6000輛,環衛車2300輛, 旅遊 及通勤巴士1000輛,建設車輛配套充電樁2300個,實現業務收入58.5億元,凈利潤7.67億元。」
事實完成情況是否如此?
在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復中,龐大集團表示,2020年,公司承接了唐山市358台公交車電動化業務,成交金額為4.41億元。與公司提交的發展規劃數據相比,龐大集團在問詢函中披露的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顯然是遠遠不及規劃預期的。至於環衛、出租、 旅遊 及通勤巴士、充電樁等新能源信息,公司在回復函中更是鮮有提及。
資產「虛實」難測
根據重組計劃書,本次直接參與*ST眾泰重整的江蘇深商是一家成立於2020年9月的新公司,由於成立至今未開展實質性業務,江蘇深商尚無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向上溯源後,江蘇深商由深商控股100%持股。
盡管已是兩家上市公司背後真正的控股股東,深商控股經營資產的真實情況卻十分難以捉摸。
根據深商控股官網介紹,深商控股成立於2011年7月,注冊資本10.22億元,公司系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營企業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金融服務類、大型項目投資和高新技術開發與生產的大型民營企業,目前股東的總資產近萬億元。
*ST眾泰披露的未審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深商控股的總資產為282.09億元,總負債為161.12億元,公司凈資產24.76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28.66億元,凈利潤4.64億元;2019年年末,深商控股的總資產為67.52億元,總負債為19.06億元,公司所有者權益48.46億元,當年的營業收入為52.06億元,凈利潤為1.42億元。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深商控股的從業人數僅有43人。同時,Wind數據還顯示,2014年,深商控股的營業收入僅為4668萬元,凈利潤也只有109萬元。很難想像,短短數年時間,深商控股的收入規模能由千萬級別突破至百億,而同期公司的從業人數卻不足50人。
更需指出的是,根據國內媒體此前獲得的深圳大公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深商控股2019年合並會計報表審計報告》,2019年年末,深商控股總資產21.29億元,合並總資產21.75億元,所有者權益12.90億元,合並所有者權益12.57億元;當年的營業總收入為324.43萬元,合並營業總收入為563.55萬元,凈利潤為虧損3.25億元,合並凈利潤為虧損3.34億元。
與深圳大公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相比,深商控股所提供的未審計數據差距顯而易見,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實屬難測。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於,2020年4月,龐大集團發布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下稱「回購計劃」)。根據回購計劃,龐大集團擬以不超過1.78元/股價格,使用不低於5億元且不高於10億元回購公司2.75%-5.40%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回購期限為2020年5月14日-2021年5月13日,後延長至2021年11月14日。
最終,龐大集團實際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數為1.85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1%,支付的資金總額為2.5億元,僅為原回購計劃總額下限的一半。
不僅如此,2021年7月12日,北京金融法院判決,因保全需要龐大集團控股股東天津深商北方有限公司(下稱「深商北方」)持有的公司股份7.9億股被司法凍結。截至2021年9月末,深商北方(深商控股100%持股)持有的龐大集團股份16.45億股股份近乎全部質押和凍結。
「倒賣」里的往事
與資產相應,深商控股的組織架構同樣有如迷霧。根據*ST眾泰披露,由於深商控股的股權較為分散,截至目前,深商控股仍處於無控股股東和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按股權佔比計,深商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市國民運力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運力」),其持有深商控股25.34%股權。向上穿透後,黃繼宏持有國民運力99.46%股權,是國民運力持股比例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在公開資料中,黃繼宏的官方身份是深商控股總裁。
需要指出的是,直到2019年,黃繼宏控制的國民運力才一躍成為深商控股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公開信息,黃繼宏生於1974年,1993年至1997年曾就讀於中國人民解放軍 汽車 管理學院,1997年至2005年任解放軍駐港部隊裝備技術部幹部。
2005年起,黃繼宏開始擔任廣東省綠色家園環保 科技 公司(下稱「綠色家園」)董事長,並在2013年和2014年陸續擔任深圳市一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和深圳市一體數科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官方信息中,綠色家園似乎是黃繼宏「創業」故事的起點。但事實上,在黃繼宏控制的數十家公司中,最早成立的是一家名為深圳市盛大光明 科技 有限公司(下稱「盛大光明公司」)的企業。
工商資料顯示,盛大光明公司成立於2003年10月,截至目前,黃繼宏持有盛大光明95%股權,並身兼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職務。在盛大光明公司的旗下,有一家名為深圳市漢玉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深圳市漢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漢玉文化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4年以前,盛大光明公司持有漢玉文化公司96%股權。
根據公開信息,2008年,漢玉文化公司曾先後與寶安區政府和沙井街道辦簽訂《合作意向書》及《沙井漢玉博物館建設合作協議》,策劃由漢玉文化公司負責在深圳沙井市民廣場東南側地塊處建設沙井漢玉博物館。
資料顯示,沙井漢玉博物館是以建設「中國現代漢白玉雕塑文化產業基地」為初衷的公益性博物館。按照規劃,漢玉博物館建成後,將通過開展博覽、交易等文化活動,吸引全國雕刻藝術等文化企業聚集沙井,以至於把沙井漢玉博物館建設成深圳出名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0年5月,漢玉博物館搖身一變成為沙井義烏商貿城(二期),並由一家名為漢玉義烏商貿城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的公司負責招商。工商信息顯示,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成立於2009年9月,公司由黃繼宏100%持股。
據當時的報道,按照審批正規手續,漢玉文化博物館的審批流程需要花費3-4年時間,但恰逢2008年漢玉文化博物館負責舉辦一場展覽會,所以在手續都還不齊全的情況下提前開工建設。不僅如此,由於涉及地塊的土地性質為文化用地,該地塊由寶安區沙井街道免費給予漢玉文化公司使用。
正是如此一塊免費的文化用地被「空手套白狼」用於招商。當時的媒體報道稱,漢玉博物館在建設之初並非漢玉文化公司單獨出資,而是另外找了數名出資人一同建設博物館,「共有魏、黃、呂3個股東,黃繼宏出資1500萬元,佔33%股份,魏、呂出資超5000萬元,佔67%股份,在建博物館之初,3人關系很好,因魏、呂兩人年紀較大,就交給了黃繼宏打理,平時參加會議簽合同都是黃繼宏負責。」
博物館建成後,其他出資人堅持將漢玉博物館打造成「中國現代漢白玉雕塑文化產業基地」,漢玉文化公司則擔心短期難以看到收益,堅持將漢玉博物館打造成義烏商貿城快速收回資金。多方膠著之下,黃繼宏另起爐灶,成立漢玉義烏商貿城公司,對外發售「使用權」。
頗具戲劇性的是,在銷售漢玉義烏商貿城(二期)項目之前,僅一街之隔的對面早已有一家名為沙井義烏商貿城的項目存在。盡管名稱相近,但漢玉義烏商貿城所謂二期項目與馬路對面的沙井義務商貿城實際並無關系,是完全分屬兩家不同公司的開發項目。
時至今日,當年的漢玉博物館和漢玉義烏商貿城早已改名換姓,「倒轉騰挪」之間的真實收益也無從為外人知曉。但按照媒體當年的測算數據,漢玉義烏商貿城的招商回報不止億元。
重整後的「未來」
在*ST眾泰的重整計劃中,江蘇深商表示,公司將以眾泰 汽車 重整為契機,對公司實施市場化改革,推動改革脫困和轉型升級工作,同時結合重整投資人所處行業的資源優勢,以恢復優化傳統業務和升級拓展新業務為戰略導向,實現業績快速回暖。
按照重整計劃,江蘇深商為受讓眾泰 汽車 轉增股票做出9項承諾,包括8億元資金用於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協助眾泰 汽車 恢復整車製造產業;向眾泰 汽車 提供優質產業資源,引進高端技術開發團隊,全球范圍內遴選車型;利用產業協同優勢,幫助眾泰 汽車 盡快恢復全國性的銷售網路等諸多內容。
然而,細心的投資者或許能夠發現,在*ST眾泰的股權受讓條件中,深商集團已不再對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和營運指標做出具體的數據承諾。
相較於龐大集團,*ST眾泰所面臨的經營局面是更為復雜的。2021年前三季度,*ST眾泰的營業收入為6.1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9億元,公司仍處於巨額虧損狀態。在評估機構對*ST眾泰資產清算價值的評估中,眾泰 汽車 的資產評估總值僅為3.1億元,其中流動資產評估值為1.95億元,非流動資產評估值為1.15億元。
在過往的對外宣講中,黃繼宏曾構想通過一種「基金」模式來完善 汽車 全產業供應鏈,從另一個角度推動 汽車 消費、運營、服務,乃至由此協力打造世界級 汽車 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後市場服務基地,讓 汽車 的核心零部件回歸,帶動中國 汽車 產業定製。
但龐大集團的「失諾」和「迷茫」猶在眼前。深商控股和它的掌舵者能否打造出構想中的 汽車 「帝國」?抑或龐大和眾泰都僅僅是黃繼宏們的另一座「漢玉博物館」?
針對文中所涉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ST眾泰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E. 2元左右的新能源股有哪些
2元以下股票大部分是ST股,如下:
ST龐大、ST節能、包鋼股份、ST兆新、ST宜生、ST富控、ST德豪、ST眾泰、ST剛泰、ST中絨、ST聯絡、ST赫美。
【拓展資料】
新能源股票是股票中的一種,主要是指太陽能、風能、氫能、核能、鋰電池等領域的股票。
新能源很重要,就世界范圍來說,現在新能源戰略也基本形成了。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發展新能源了,而我們所要討論的,就是在資本市場上投資新能源股票的問題。
必須承認的是,現在正是發展新能源的最好時機。根據各國的新能源發展規劃,要實現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有效替代,新能源使用規模至少要增加10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新能源在未來將會有超過20年的持續高速發展。回頭看看,恐怕沒有哪個行業敢明確說自己能有20年的高增長。因此,就行業定位來說,它是現在最為典型的朝陽行業。再從國際上幾個新能源典型產業的成熟度來說,風力發電已經基本可以進入商業使用了,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未來幾年也會慢慢具有商業競爭力。新型蓄電池的開發也比較成熟,新能源汽車正開始擠入傳統的汽車市場。可以說,前景是相當光明的。當然,現在的生存還離不開政府補貼。
在中國,情況還要嚴峻一些。現在雖然風力發電設備的生產已經初具規模,但太陽能光伏技術缺乏整體配套能力,新型蓄電池還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的階段,新能源汽車也只是剛進入市場。總體來說,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規模還不大,尚沒有進入可以整體盈利的階段。除了幾家有一定規模的風電設備企業和單晶硅加工企業有一定業績,其它涉足新能源的企業多數還處於投入期,要真正產生經濟效益,還需要一段時間。另外,中國涉足新能源的企業數量多,但很分散,核心競爭力的缺乏,使其發展受到的制約比較多。這種狀況,與極高的行業景氣度形成了不小的反差。前幾年股市大牛市的時候,市場上也曾經對一些有新能源題材的股票進行過重點投資,但效果並不好。一些人也因此把新能源概念股票比作當年的網路股,認為只適合投機而不適合投資。
F. 2022年摘帽的st股有哪些
1、山煤國際(600546):
2020年ROE為9.34%,凈利8.27億、同比增長-29.52%。
近7日山煤國際股價上漲15.06%,2022年股價上漲36.2%,最高價為13.4元,市值為260.69億元。
2、*ST亞星(600319):
2020年ROE為-49.62%,凈利-2567萬、同比增長-187.88%。
近7個交易日,ST亞星上漲0.94%,最高價為6.24元,總市值上漲了1893.56萬元,上漲了0.94%。
3、*ST南化(600301):
2020年ROE為2.77%,凈利907.4萬、同比增長39.52%。
ST南化近7個交易日,期間整體上漲9.87%,最高價為15.06元,最低價為17.1元,總成交量4150.59萬手。2022年來上漲25.49%。
4、文一科技(600520):
2020年ROE為2.22%。
近7個交易日,文一科技下跌0.1%,最高價為9.65元,總市值下跌了158.43萬元,2022年來上漲9.44%。
5、人人樂(002336):
2020年ROE為2.41%,截至2022年02月27日市值為28.42億。
近7日人人樂股價上漲14.84%,2022年股價上漲28.43%,最高價為8.48元,市值為32.03億元。
(6)眾泰股票最新擴展閱讀:
ST股票,意即「特別處理」的股票。該政策針對的對象是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1998年4月22日,滬深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由於「特別處理」,在簡稱前冠以「ST」,因此這類股票稱為ST股。
購買ST股票的實戰經驗
一:ST股的走勢與大盤往往是相反的,大盤走強時ST股走勢一般較弱,大盤持續低迷時ST就等閑活躍,所以弱市是炒ST股最合適的時代。
二:每年的年末和第二年年頭這段時候,因為正逢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以及發布年報的時候,這段時候也是ST最活躍的時候,往往會呈現一些大黑馬,是以這段時候要積極介入。
三:ST股的走勢具有必然的持續性,經常呈現持續上漲或者持續下跌的現象。呈現一個漲停板今後往往等閑呈現第二、第三個漲停板,而反之跌停也是這樣。是以一旦某隻ST股呈現漲停今後可以連系根基面進行分析後實時介入,此外假如呈現跌停也要實時止損,避免將損失擴大化。
四:ST股之間具有聯動效應,經常呈現齊漲齊跌的現象。是以當ST股呈現齊漲的時辰,可以選擇那些還沒來得及漲的股票實時跟進。
五:ST股的波動受政策影響比力大,經常受某些利空影響呈現整體下跌的情況,這時辰往往意味著機緣惠臨,因為有些ST股根基面已經發生好轉,受利空影響現實上很是有限,大跌今後往往會呈現比力大的反彈,這時辰要斗膽介入。
六:每年年報發布時代,總會有一些ST股摘帽。可以提前從業績預告和年報傍邊知道哪些ST股有摘帽的可能,從中選擇一些股價還沒有上漲的股票實時介入,等正式發布摘帽今後再考慮出局。
七:對摘帽的ST要區別看待,有些ST股是靠自己的出產經營好轉而扭虧的,這種股票可以作為關注重點,趁股價低點介入。有些ST摘帽靠的是玩報表財技,如資產置換、變賣主業資產或者由大股東輸送利潤來扭虧的,這些ST股現實的出產經營並未獲得改變,在購買時要盡量謹慎。
八:所有購買必需適合自己的選股原則為前提,假如存在上述市場機緣但沒有合適前提的股票時要判斷是否介入,這樣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G. 買到妖股是什麼體驗
但凡是妖股,除非你不看K線圖,或者你根本看不懂,否則你根本拿不住,
本人炒股二十年,買個許多妖股,有三塊錢漲到八十的,有十塊錢漲到兩百多的,都是獲點蠅頭小就被洗出局了,到頭來撿了芝麻還美滋滋,殊不知丟了大西瓜,
那些從幾塊錢的股票一直持有到幾百塊錢的神話要麼就是把股票忘記了,要麼就是有內幕消息,說到底,炒股就是一門後悔的藝術
何為「妖股」?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妖怪般的股票,什麼意思,就是不同尋常,不按常理出牌,漲起來六親不認,漲到你懷疑人生!
每個股民都期待能多買到一些妖股,體驗那火箭升空一般的快感,但是,妖股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6年,我有幸買到一隻「妖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煌上煌,我記得我當時是在8塊附近買入的,可誰知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連續一字漲停板。
當時我徹底被干蒙了,這突如其來的幸福屬實是嚇了我一大跳。第三天的漲停我有點猶豫了,不知怎麼了,我特別想賣掉保住盈利,三天獲利百分之三十,也夠牛的了。後來我忍住了,第四天開盤,直接低開5個點,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裡那個後悔啊,早知道賣了好了。就是懷著這種無比糾結的心情,第四天賣了。下午的一個反沖使股價恢復到紅盤附近,我想都沒想,直接全部賣掉。
賣了之後,該股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漲停了,漲停了!
我想後續大家也能想像的到,該股竟然成為了妖股,半年翻了五倍。
所以說,對於散戶們,即使買得到妖股,也未必拿得住。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
股海無涯,我們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大家好!我是漲停姐
感謝誠邀
是種什麼體驗呢?就說現在的鄭州煤電吧!11月26號跌停,27號開盤2.77跌停,然後來個地天板。要是留得住,到現在已經快4倍了!
所以,為什麼人家愛買妖股,資金翻倍快呀!但是妖股要經得起洗盤,要有非常強的意志力才行呀!
比如昨天的青青錁酒,早上漲停,下午被砸到負2個點,沒有定力,一嚇以為會砸跌停,沒想到尾盤漲停。這波動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12月好多妖股啊!我參與過煤電 東風 青青稞酒等等。要是參與妖股的話,不要說賣在最高點,要跑的比別人快。才不會被套住山頂上。
好了!在此祝參與妖股的各位友友們好運。。。。。。
買過最妖的是網路股,連續七個漲停,加前面小幅的上漲,半個月翻倍還出頭。最爽的是最後一個漲停價早盤競價跑了,半小時後漲停變跌停,然後連續四個跌停。做的最爽的一次。
妖股年年有,今年「眾泰」牛。
身邊有個朋友,今年當了「妖股」敢死隊,短暫的買入了st眾泰,雖然有所收益,但是並沒「賺到爆炸」。
今年1月,*ST眾泰股價跌至冰點,報1.14元,面臨退市風險。
隨後,市場傳出資本介入,有人願意接盤重整眾泰,於是,妖股開始了自己的騷操作,股價飆升。
6月,眾泰股價上漲至8.3元,半年時間股價上漲721%,奪得「漲停王」和「漲幅王」。
8月,眾泰股價依舊強勢,雖然在前期高峰股價有所回落,但是依舊出現9天6個漲停板,8月13日,妖股*ST眾泰收報7.81元。
期間,眾泰因為股價異常波動,被停牌調查,但是,哪怕它停牌、哪怕大眾深知眾泰債務纏身,市場中仍有不少人在加倉跟進。
朋友的st眾泰是5塊買入的,但是6塊左右就賣出了,風險太大了,這種妖股普通人是抓不住的。
買妖股就是一種擊鼓傳花,就看這個炸彈最後在誰的手裡爆炸。
按照常理,股價都是由業績支撐的,好的業績才能支撐股價有漂亮漲幅,但是妖股的背後,顯然卻已經是「破爛企業」「瀕臨退市」的企業。
看看眾泰,2020年眾泰歸母凈虧損108.01億元,其中23.93億元的預付款以對方已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或經營困難無法履約為由,全額計提減值准備。
因此,妖股瘋漲背後的邏輯就是「炒作」,風險很高的炒作,這根本不適合普通投資人。
買到妖股的感覺就是爽,看著賬戶上的錢每天往上漲,就是高興。我曾經買到過兩只妖股,一個是底部剛起來買的,這個賺的多,賺了70%,另一個是半路買的,賺了40%,但是買到的兩只妖股倉位都不重,要是滿倉就爽了!剛買上你並不知道這是妖股,只有漲到最後你才知道,妖股的最後那10%是要吐回去的,因為妖股一般不會跌破5日均線,所以你等跌破5日均線再賣的時候是要回吐10%的。但妖股捕捉到的成功率低,買十隻股票可能才有一隻是妖股,這一隻賺錢,那九隻可能會止損,所以一中和的話總體下來也不一定會賺的很多。捕捉妖股也是一種方法,有些人就愛捕捉妖股,利潤與風險是成正比的,捕捉妖股一旦失敗,就要果斷止損離場。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適合的方法就不一樣,妖股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但如果沒有果斷的止損能力的話,虧起錢來也是很快的。所以需要長期的歷練來找到適合你自己的方法。如果你喜歡做妖股的話,可以朝這個方向練習,時間長了成功率就會提高的。
最妖,億安 科技 。
在牛市裡好多人都能拿到牛股,可是一輪行情下來,沒幾個人能賺到錢,甚至虧損。妖股要拿住,要懂得進退,見好就收,太貪,你就輸了。
妖股啊。漲起來才叫妖股。玩妖股都是玩他的三浪或者5浪,沒有大格局,大智慧,大心臟是玩不了的。而且必須對市場有超常人的理解。妖股不套人,往往底部的垃圾才套人。
妖股雖好,但是市場上沒有沒來由的妖漲,但凡走勢不同尋常的個股都是走著外部因素的介入。況且投資投的是心態,一般而言翻倉的行情散戶能賺個百分之七十就算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