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豬價破20元每公斤,一年漲37%,接下來還會繼續上漲嗎
7月1日,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209最大抵沖21380元/噸,較3月份16080元/噸的底點漲近33%。大連市交所最新數據表明,現在1至6月,在我國生豬期貨總計交易量406股票跌停,總成交量1.05萬億。2021年1月8日,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發售。伴隨著生豬期貨買賣、交收逐漸完善,現階段早已基本充分發揮銷售市場作用。6月中上中旬至今,中國生豬價格已連續增漲將近20天。股票基本面上,活豬供貨端比較焦慮不安,
分階段有一定的反跳,但因為能繁母豬的生產能力高峰期以往,活豬肯定出欄量很有可能不容易高過4月份,供求股票基本面同比轉好後,有希望進一步夯實領域自信心。現貨交易的周期性增漲對遠月上漲預估產生反饋調節,養殖場逐漸扭虧增盈,推動領域捂盤及壓欄心態提升。產業鏈周期時間上巨大幾率早已見底,分階段養殖場最艱辛的時時刻刻已經過去,但是年度能繁母豬肯定擁有量不低的前提下,很有可能還會限定生豬價格的上漲幅度。
② 豬價遭遇斷崖下跌,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主要還是因為養豬的太多了,進口豬肉多,供應與需求的對比,相關產品的價格,飼料的價格等都是導致豬肉下跌的原因。
以便減少損失!如此,來年生豬的存欄量將會大幅度的下降,生豬少了,豬肉的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
③ 健友股份 股票為什麼這么低健友股份2021第三季報健友股份股最高多少錢
2021年2月以來,豬價「跌跌不休」,整個豬肉板塊進入低迷期。但對於一些"以豬營生"的醫葯企業來說,反而成了很好的上升機會。
早在2018年爆發非洲豬瘟,全球肝素粗品價格接連漲高,與肝素關系比較大的股票行情也變得很好,因此我們先對健友股份這家肝素領域的龍頭進行深入了解。
在開始分析健友股份前,我把整理好的醫葯製造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醫葯製造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的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健友股份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早起從事肝素提取純化和開發肝素類粘多糖產品結構確認方法的制葯企業之一。
公司的主營產品包括高品質肝素原料葯、低分子肝素制劑等,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肝素原料葯供應商。
在簡單介紹健友股份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該公司有什麼投資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研發優勢
截止2021年上半年,健友股份在研發上投入約9600萬元,目前研發團隊有56個項目是屬於在研究的,其中主要包括感染、抗腫瘤、泌尿系統、抗凝血、麻醉葯等領域中需求量大且市場穩定的產品。
在公司研發水平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公司產品的種類也會越來越豐富。這兩年,公司每年均可提供10個可申報的產品,2021年上半年有8個產品已完成美國FDA批准。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的旗下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制劑已遠超4000萬支,對公司的業績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亮點二:推廣優勢
在互聯網時代,健友股份仍陸續開展互聯網應用,提高深度開發市場所需要的學術能力,利用大數據來追蹤醫院規模、科室醫生等相關信息,待分析後,會向大家提出幾點明確的推廣建議。
藉助相關數據,公司面向的客戶比之從前會更加精準,能夠提高公司的市場開拓力度只是一方面,還能大大降低公司的拓客成本。此外,藉助著子公司Meitheal在美國當地具有強大的銷售推廣能力,公司的注射劑出口業務持續可以預見會實現快速增長。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健友股份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健友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來看
隨著主要適應症治療率、發病率的提升,全球肝素制劑需求還是在不斷地上升,肝素制劑的市場仍然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並且,美國的仿製葯注射劑板塊的優勢是門檻高和壁壘強,從而讓競爭格局更加良性化,這一點對中國葯企來講是個很不錯的時機。因此在我看來健友股份完全有能力以自己的絕對優勢,在行業提升期得到更多的利益,使得業績能夠快速增長。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健友股份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健友股份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健友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④ 豬周期股票有哪些
1、新五豐:主要生產經營供港澳生豬,年產生豬30萬頭。
2、順鑫農業:公司在肉類產品上處北京市場領導地位,擁有年屠宰能力達300萬頭的自動化生豬屠宰加工生產線,是目前國內單廠生豬屠宰量最大的生產企業。
3、新希望:公司擁有飼料、屠宰及肉製品和乳製品三大主營業務,已經具備2000萬噸飼料。
4、雙匯發展: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具備85萬噸高溫肉製品產能和30萬噸低溫肉製品產能,其中高溫肉製品領域市場佔有率超過50%;具備550萬頭/年的生豬屠宰產能。
5、得利斯:公司是以生豬屠宰,冷卻肉及冷凍肉、低溫肉製品的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豬肉食品綜合加工企業,現擁有4家子公司。
另外,天康生物、天邦科技、華統股份等個股也是生豬概念股之一。
拓展資料
1、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豬肉價格高刺激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到很低打擊了農民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
2、中國生豬業已經出現多次周期性波動,這個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如2003年、2004年,豬價高,導致生豬生產發展很快,結果到了2005年、2006年,豬價又大跌,養豬戶不得不大量減少母豬,加上「藍耳病」發生,總體母豬存欄驟降,結果又導致2007年、2008年豬價大漲,隨後,又開始一輪豬價下跌,進而踏入了豬價的上升通道。這種周期性大幅波動,使豬農叫苦不迭,「賺一年、賠一年」,「價高傷民、價賤傷農」。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譚硯文教授分析,這種周期性波動不斷,當中有多個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⑤ 豬肉股已經漲了一波,豬價何時才會見底反轉
豬肉股已經漲了一波,豬價何時才會見底反轉?很快了,豬肉價格遲早是會回暖的。
大型養殖場能夠充分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紅利,在節省養殖飼料成本,滿足環保政策需求的同時,利用更先進的設備及管理技術來提高養殖效率。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豬肉的供給,使得市場價格趨於穩定。
⑥ 中遠海控究竟是不是周期股
$中遠海控(SH601919)$ $中遠海控(01919)$
凱恩斯應該沒想到,當初創立曠世奪目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被只被後人記住了周期兩個字。甚至在A股被各種機構假借周期之名,爐火純青的以周期帶來的板塊輪動效應為由反復收割韭菜。時間久了漸漸產生一大批信徒,似乎只要嘴上掛著「周期」兩字就能凸顯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洞察一切的行業認知深度。
於是我們看到了截然相反的行情——一邊是飽受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焦頭爛額的歐美國家,和各種股指一路向北的朝氣蓬勃;一邊是佔有發展先機和國家政策積極支持下經濟快速發展,但受「周期」思想影響數十年如一日在3500徘徊的大A的水深火熱。
在開始正文陳述前,首先拋出一個經典的哲學命題:(但凡讀過大學的,應該都對這個命題不陌生)
哲學家赫拉利科特所說的「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
哲學的基本觀點: 時間是運動的,事物是發展的 ;
命題解析: 人在不同的時刻是不同的,因為人也是時刻在變化的(包括肉體和思想);其次,河流本身在動,河流里的水是和上一時刻不同的,而且水和河流本也在隨著時間而變化,所以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能夠認同這個命題,我們接下來正式討論「周期」的前世今生。
市場的基本形態
1 (不)完全競爭市場
在其中同質的商品有很多賣者(就是廠商),沒有一個賣者或買者能控制價格,進入很容易並且資源可以隨時從一個使用者轉向另一個使用者。
解析:
a.市場形態下的定價權:比如種植類,養殖類行業。從消費者的角度,假設我們今天想吃餃子,於是去菜市場買菜買肉,市場上沒有哪捆韭菜,哪塊豬肉會打上公司的品牌,我們也不在乎這是哪家公司哪個農戶種的韭菜養的肥豬,只需要它們的品質沒問題,並且售價處於我們心裡預期的價位,那麼這筆交易就可以完成。從生產者的角度,(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主要受供需關系的影響,我們在很多的種植養殖類上市公司的董秘答投資者提問時經常會看到一句話「公司產品定價隨行就市」。當然這還包括很多 大宗商品 ,如化工,礦產,糖,紙業等。 結論:買賣雙方均無市場定價權。
b.市場形態下的行業門檻:比如養殖行業,18年非瘟開始前的養豬門檻很低,基本上在農村只要想養都能養,場地,人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國內生豬養殖的主力仍然是廣大的散養戶,這時候是典型的完全競爭市場;18年之後由於非瘟的影響和環保要求的提高,導致了防疫成本和養殖成本的大幅上升,勸退了不少中小散養戶,市場供給端向頭部規模養殖場傾斜,但是在整個市場的比重仍然不大。並且在高豬價的誘惑下,具有資金實力的公司跨行進入,如萬科,恆大都開發了自己的養豬業務,此時的養殖行業屬於不完全競爭市場。 結論:行業門檻低,並且內卷嚴重。
c.外部影響因素:在哲學中我們說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構成的,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質量,次要矛盾決定了變化的速率和效果。在完全競爭市場形態下,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關系,於是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狀態的因素都會產生劇烈的價格變動。拋開行業的產能因生產者的主觀集中放量因素外,如政策變動對 大宗商品 的價格沖擊;季節(假期)擾動對消費品的價格沖擊;消費偏好的改變對特種商品的價格沖擊。 結論:外部影響明顯。
完全競爭市場形態的總結:在供小於求的時候,產品價格價格到達高峰,市場參與者眾多;在供大於求的時候,產品價格到達谷底,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出現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行業並購轉型。在外部影響因素沒有完全轉向的前提下,行業的底部在趨勢中螺旋上升。如養殖行業,即使今年豬肉價格因產能的爆發大幅回落,也不可能回到18年之前的價格,並且隨著底部的抬升,資源的轉移,頭部企業規模化的集中,未來的豬價只會在觸底後不斷上升。 以及因為磷酸鐵鋰電池的推廣收益的磷化工也在開始一種全新的市場形態的轉化。
完全競爭市場可能演化成第二種市場形態,即壟斷競爭市場。
2 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在該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
解析:
a. 市場形態下的定價權:和完全競爭市場相比,壟斷競爭市場最大的特點是建立了可辨識的產品品牌。比如製造業細分中的 汽車 行業。從消費者角度,和買菜買肉不同,當我們需要買車的時候考慮的不是四個車輪能動的無差異化產品。購買之前,我們需要考慮 汽車 驅動方式,動力能耗,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外觀空間,以及生產商的品牌和自己口袋裡的預算,有時生產商的品牌甚至涵蓋了上述的特徵。從生產商的角度,他們需要對具體的產品根據與同行的產品就功能細分以及自身生產成本的進行精確的市場比較定位,因為市場定位的失誤可能影響產品日後的銷售量,或者讓自身遭遇利潤擠壓。 結論:賣方具有市場定價權,買方具有議價權。
b.市場形態下的行業門檻:和完全競爭市場相比,壟斷競爭市場因為日積月累的技術壁壘(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品牌影響力等因素具有較高的門檻。但市場仍有能承受較大付出代價的行業潛在進入者,但在成本和創新能力上無法對原先的企業造成明顯的沖擊。比如格力,恆大,小米,網路都想造車(暫且不分析能不能造出車,或者能否造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車款),但是相比於在科研持續投入的頭部領跑車企( 比亞迪 !),落後的已經不只一個身位。 結論:行業門檻較高,但內卷嚴重。
c.外部影響因素:和完全競爭市場相比,壟斷競爭市場仍然不能避免外部影響因素,比如雙積分政策對新能源 汽車 代替傳統燃料 汽車 的產業內部格局變動;比如季節擾動(假期),下鄉政策,促銷政策對 汽車 銷量的影響;比如「缺芯」對 汽車 產量的沖擊; 結論:外部影響明顯。
壟斷競爭市場形態的總結:相較於產品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分化,供需關系對市場形態的影響因素不再那麼尖銳,行業仍然存在著並購轉型,在外部影響因素沒有完全轉向的前提下,行業的底部在趨勢中螺旋上升。企業的研發投入不斷轉化為新品的競爭力,市場逐漸產生分化,頭部企業不斷夯實,一部分吊車尾企業逐漸離場。於是壟斷競爭市場可能演化成第三種市場形態,即寡頭市場。在2020年前的 比亞迪 還在傳統燃油 汽車 市場(壟斷競爭市場)里沉浮,還在證明自己不是「海夏飛華眾「」之流,但是標志著成功轉型的 比亞迪 「漢」的橫空出世,以及DMI PLUS,EV的重拳出擊,此時的比亞迪已經成為新能源 汽車 市場里毋庸置疑的寡頭企業。(外有 特斯拉 ,內有比亞迪帶新勢力)(比亞迪的IGBT車載晶元,甚至雲軌雲巴的城市立體交通規劃)。
3 寡頭市場
一種由少數賣方(寡頭)主導市場的市場狀態。英語中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中「很少的賣者」。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而更接近於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它的顯著特點是少數幾家廠商壟斷了某一行業的市場,這些廠商的產量佔全行業總產量中很高的比例,從而控制著該行業的產品供給,寡頭壟斷又稱為雙占壟斷或又頭壟斷。
解析:
a. 市場形態下的定價權:和壟斷競爭市場相比,寡頭市場最大的特點是市場里的賣家數量特別稀少,但是買家數量眾多。因為賣家的 資源優勢 產生了強大的市場定價權。買家缺少議價能力,只能選擇被動接受賣家指定的產品價格。 結論:賣方具有絕對市場定價權,除頭部買家外,剩餘買方缺乏議價權。
b.市場形態下的行業門檻:和壟斷競爭市場相比,寡頭市場具有非常高的行業門檻。如集運行業,三大聯盟佔有全球85%以上的運力,和養豬行業相比,即使在高價誘惑下,跨界玩家想參與其中分一杯羹,因為沒有長年累月的積累,即使花費高價租船,但是缺少自有碼頭,船舶無法及時靠泊卸貨,無止境的等泊時間帶來的是巨額的成本開支;如稀土行業,因為條例管控,形成了以 北方稀土 冶煉輕稀土為主, 五礦稀土 等南方稀土聯盟冶煉重稀土的格局,稀土不再是土的價格,而是「稀」的體現;如對國葯珍惜品種「梅花鹿茸」的保護, 片仔癀 不是根據葯方就能模仿生產加工。 結論:行業門檻非常高,無行業內卷行為,不是有錢就能入場參與 游戲 。
2016年前後,全球航運業進入至暗時刻,也是市場競爭白熱化階段。全球排名前20的企業中,至少有7家消失。
2014年12月赫伯羅特與智利南美輪船合並;
2015年3月漢堡南美收購智利國家航運公司;
2016年2月中遠、中海重組整合;
2016年6月法國達飛收購東方海皇;
2017年12月馬士基收購漢堡南美;
2018年4月日本郵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重組為ONE;
2016年8月韓國韓進海運破產;
以集運為例,做寡頭市場的總結:
2016年之前的國際集運市場還是壟斷競爭市場格局,因為市佔率,因為生存需要殘酷的行業內卷廝殺。但是在 2016年,中遠海運集運發起召開了國際海運年會,發布 「國際行業合作機制」倡議書,並隨後與17家港航企業達成了「博鰲共識」,提出「當前,反壟斷已經不是國際航運業的突出問題,反傾銷才是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 三大聯盟最終達成停戰共識,於是我們看到了如今強大的聯盟護城河,班輪公司不再是用運力去拼刺刀,而是把日後工作的重心轉向了端到端建設,以及數字化網路的布局中。
4 完全壟斷市場
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
這種市場形態因為抑制了市場的競爭力,被各國法律規定不允許出現,就不展開敘述了。
總結
很多時候,股價趨勢性的上漲和下跌都是資金情緒的體現,即使最初級的市場形態也不該一棒子以「周期」的名義去定性,這就像錢鍾書筆下的《圍城》,關鍵看行業里的人是想走出去還是內卷到死。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因為時間是運動的,事物是發展的。
我們沒有權利用固化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用「周期」去信口開河否定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一切。通過對每一種市場形態的具體解析,不難看出,只要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只要這種市場形態不消亡,那它始終就具有往下一步形態演化的可能性。
無論 2013年至2016年遠古代的中國遠洋時期,2016年中遠+中海集運中古代的 中遠海控 ,還是2016年至2021年3季度收購東方海外後新生代的 中遠海控 ,以及伴隨著的這8年來國際集運行業格局的變化,整個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都是天翻地覆的。
時間在變,事物在變,環境在變,我們的觀察角度也需要及時的調整。
今天,為所謂的「周期股」發聲:
我們,不一樣
⑦ 豬價2022年還會上漲嗎
應該會漲價,因為2021年豬價跌了。
1. 從生豬的價格來看
年初以來,活豬的價格從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養殖戶都處於每頭豬300-500元的虧損區間。近日來,受需求上升帶動,生豬價格有所上漲,但僅小幅上漲了兩天,今天市場波動較大。9月15日,生豬價格顯示,只有華中、華東、西部地區局部上漲,吉林、遼寧、河北等東北、華北地區再次下跌,市場小幅上漲。
從生豬價格來看,受飼料價格上漲、人為價格上漲、防疫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養殖成本較2017年前上漲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撐下,5.5-6.5元的生豬價格應該是當前生豬周期的底部,這足以讓一些農戶離開生豬市場。如果持續一段時間,薄弱的產能將繼續被淘汰。
2. 從豬的循環變化規律來看
一般來說,生豬的一個漲跌周期大約需要4年時間,例如前兩輪生豬周期:2010年7月為生豬周期的最低點,4年後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點;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豬價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輪的起落周期。當前的生豬周期從2018年6月開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時間來計算,預計將在2022年6月結束,這還需要8個月的時間。
根據以上分析,無論從價格的小豬,播種股票的變化,或豬周期的時間節點,我個人認為會有豬肉價格周期波動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別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當豬肉價格反彈的概率很高,但這並不是生豬價格上漲周期的開始,真正的上漲拐點應該出現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資料】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生豬生產能力缺口和生豬價格高企的現象不會長期存在,生豬價格下跌只是時間問題。
業內專家認為:「豬肉供應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後,一些公司可能會失去錢在個人幾個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豬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個偉大的對豬養殖業和價格的影響,這些都是無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較樂觀。他說:「可以肯定的是,豬的價格在未來會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兩年之內不會這么快。」
然而,生豬價格的下跌並不意味著生豬養殖上市公司面臨「滅絕災難」,而可能是行業規模大幅增長的機遇。根據蔡聯社記者獲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羅斯爆發非洲豬瘟以來,疫情在2016年達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羅斯肆虐。在此期間,後院農場和小型農場在俄羅斯豬肉生產中的比例從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羅斯豬肉總產量從2005年的152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369萬噸。
⑧ 2022年到2023年豬價會漲價嗎
應該會漲價,因為2021年豬價跌了。
1. 從生豬的價格
年初以來,活豬的價格從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養殖戶都處於每頭豬300-500元的虧損區間。近日來,受需求上升帶動,生豬價格有所上漲,但僅小幅上漲了兩天,今天市場波動較大。9月15日,生豬價格顯示,只有華中、華東、西部地區局部上漲,吉林、遼寧、河北等東北、華北地區再次下跌,市場小幅上漲。
從生豬價格來看,受飼料價格上漲、人為價格上漲、防疫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養殖成本較2017年前上漲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撐下,5.5-6.5元的生豬價格應該是當前生豬周期的底部,這足以讓一些農戶離開生豬市場。如果持續一段時間,薄弱的產能將繼續被淘汰。
2. 從豬的循環變化規律來看,
一般來說,生豬的一個漲跌周期大約需要4年時間,例如前兩輪生豬周期:2010年7月為生豬周期的最低點,4年後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點;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豬價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輪的起落周期。當前的生豬周期從2018年6月開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時間來計算,預計將在2022年6月結束,這還需要8個月的時間。
根據以上分析,無論從價格的小豬,播種股票的變化,或豬周期的時間節點,我個人認為會有豬肉價格周期波動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別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當豬肉價格反彈的概率很高,但這並不是生豬價格上漲周期的開始,真正的上漲拐點應該出現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資料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生豬生產能力缺口和生豬價格高企的現象不會長期存在,生豬價格下跌只是時間問題。
業內專家認為:「豬肉供應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後,一些公司可能會失去錢在個人幾個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豬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個偉大的對豬養殖業和價格的影響,這些都是無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較樂觀。他說:「可以肯定的是,豬的價格在未來會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兩年之內不會這么快。」
然而,生豬價格的下跌並不意味著生豬養殖上市公司面臨「滅絕災難」,而可能是行業規模大幅增長的機遇。根據蔡聯社記者獲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羅斯爆發非洲豬瘟以來,疫情在2016年達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羅斯肆虐。在此期間,後院農場和小型農場在俄羅斯豬肉生產中的比例從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羅斯豬肉總產量從2005年的152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369萬噸。
⑨ 物資都在漲 ,為何豬價在跌
目前來看,導致豬價持續大跌的原因無非三個方面。
其一,是豬肉消費的持續疲軟,由於天氣炎熱,豬肉還在消費淡季,人們購買豬肉的慾望不大,特別是節後豬肉消費愈發慘淡,導致市場豬肉走貨明顯滯銷。而隨著這幾天豬價的斷崖大跌,白條批發持續回落,貿易商采購備貨積極性大幅下降,屠企不得不拿豬價開刀,壓價調控降低風險。
其二,產能的釋放,拋售的出現。隨著生豬產能的陸續恢復,前期擴增的產能也在陸續釋放,豬價下跌本屬正常,但是隨著五一過後豬價崩盤的出現,導致養殖戶壓力倍增,為了避免風險,不僅牛豬拋售成風,市場標豬也被迫加入了拋售的隊伍,一時之間肥豬充市,養豬戶排隊賣豬,加劇了豬價的整體回落。
其三,進口豬肉的大量增加也是豬價下跌的一個關鍵因素。雖然豬肉價格跌了不少,但是肉類進口數量仍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