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東減持對第二天股市影響
股東減持對第二天股市影響一般是壞消息。
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在反彈中進行如下操作。
(1)股票公告減持第二天走勢分析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減持即減倉是指賣掉一部分的股票,從中贏取利潤。一般來說,大股東以及重要股東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從這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可能是公司由於缺錢用減持來補漏洞,或是有對公司的未來不看好的可能性進行減持,這種情況屬於較麻煩的,對普通散戶來說是不好的信號;另一方面是,在牛市大漲的情況下,重要股東卻進行減持,那麼散戶們也要關注了,因為這可能是公司股價已經被高估,出現了泡沫情況,進行及時退市。
還有種情況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票持有人以及公司高管進行純粹的套現行為,正常情況下,長期影響不大,但是這種情況短期可能影響價格波動。
『貳』 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後,一般第二天的股價會怎麼走
大部分都會下跌,但也有的機構事先知道了,提前減持,如果是好公司,減持換現金投資,借利空消息又建倉。
『叄』 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後,一般第二天的股價會怎麼走
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是會發行股票的,因為這是為了進一步的擴大上市公司的名聲,當然也是為了積累相應的資金,從而讓企業能夠進行正常的運轉。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之後,一般第二天的股價會怎麼走呢?
但是小編在上面的分析,其實也只是一般的情況,有可能上市公司發表減持公告之後,反而會導致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熱情高漲,所以這個時候第二天的股票價格反而會上漲。
『肆』 股東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怎麼走
股東公告減持次日股票一定要跌么?
不一定
1.一般來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利空
2、但也不一定都會導致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一定會跌
3、原因很簡單:一是減持的時間是之前的事了;二是如果股票已經被控盤,那麼減持消息往往會促使主力借機吸籌;三是如果減持的時候股價在低位,而目前股價處於上漲過程中,則很難再跌 上交所規定:即當買入股份比例首次達到5%時,必須暫停買入行為,並及時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在上述報告、公告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份;對於持股比例已達5%以上的投資者,股份每增加或減少5%,均應及時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在報告期及報告後兩日內不得再進行買賣。
股東減持就是指持股比例較高的股東,包括大股東賣出手中股票,降低持股比例就稱之為減持,這種行為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要遠遠大於中小散戶減倉。
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對股價影響?
1、稀釋了二級市場的資金總量,因為大股東們減持1%,往往也會帶來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的資金流出證券市場,尤其是那些從財務投資角度減持籌碼的大股東們更是如此。
2、股東大量減持說明公司的領導層已經發現未來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股價在近期可能成為很長時間無法超越的高點,對股價非常明顯的打壓。
3、從產業資本的角度提醒金融資本,因為連控股股東都開始減持,那麼,作為金融資本的中小投資者為何還要苦苦支撐呢?所以,股東們的減持相當於提供了一個估值新標尺。
『伍』 股東公告減持次日股票一定要跌么
不一定。一般來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利空,但也不一定都會導致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一定會跌。原因很簡單:
一、減持的時間是之前的事了;
二、如果股票已經被控盤,那麼減持消息往往會促使主力借機吸籌;
三、如果減持的時候股價在低位,而目前股價處於上漲過程中,則很難再跌。
上交所規定:即當買入股份比例首次達到5%時,必須暫停買入行為,並及時履行報告和公告義務。
在上述報告、公告的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份;對於持股比例已達5%以上的投資者,股份每增加或減少5%,均應及時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在報告期及報告後兩日內不得再進行買賣。
由於大小非持有的股份幾乎為零成本,而流通股的二級市場價格已炒到很高,一旦股市逆轉,大小非們便會不擇手段止盈。因此,在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中小散戶應研究大小非減持的新特點。
上市公司主要流通股股東符合《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的股票賣出行為,並及時做出信息披露。普通投資者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或中國股市一般指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的股市,有時包含香港聯交所的股市。
(5)股票公告減持第二天走勢分析擴展閱讀:
操作流程
一、堅決迴避基金重倉的高價股。
股價越高,大小非減持慾望越強。譬如減持壓力較大的浦發等銀行股遭基金瘋狂「空襲」,中小散戶應躲進「防空洞」,買入一季報大幅預增的低價股。這類股票業績剛剛走出低谷,大小非不僅不會拋,可能還會逢低買入,所以有可能走出獨立行情。
二、買入已經全流通的股票。
譬如像股改第一批的三一重工等,全流通,大小非想減持的早已在6000點高位拋光了,更多的是考慮在低位回補。當然,前提是上市公司業績呈增長勢態。
三、買入脫胎換骨的重組股或更名摘帽的ST股
ST股沒有大小非減持之虞,重組時,股權剛剛經過了置換,大股東不會再去減持;ST公司股改較晚,離減持時日尚早;ST股價低,大多跌破了發行價、配股價和增發價,在大股東成本之下,大股東想減持都下不了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持
『陸』 為什麼股票公布減持反而大漲
1.莊家出貨未結束,繼續拉升。牛市短時候,股市大幅拉升後,上市公司股東宣布減持是正常的。如果發布了減持公告,但莊家拉盤後出貨還沒有開始,為了防止壞消息影響他們的正常出貨。莊家經常選擇拉升甚至再次拉升漲停,以至於大家逐漸忘記上市公司減持的壞消息,或者認為壞消息已經被市場消化,而莊家在選擇大幅拉升後再次出貨。
2.如果個股長期處於低位,上市公司也會發布減持公告。主要原因是公司缺錢,或者為公司減持後的後期發展做准備。此外,一般低倉位減持的股東不會一次性減持,而是會陸續公布減持公告。感覺資金再次發布減持公告很緊張,所以有兩種情況。
一是上市公司接連發布減持公告,市場適應了這種節奏。即使後期再次減持,對市場的影響已經不大,莊家在吸納資金或開倉後會繼續拉升。
第二,股票已經處於底部,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重點是利用資金進行減持後公司的發展。該股已經到了不能下跌的狀態,股市也可能出現漲停。
3.市場知名度高,屬於上升階段。如果市場處於上漲階段,減持公告並不能阻擋市場的熱情,大部分減持都出上漲階段。該股本身就是市場上的熱門強勢股,聚集了大量人氣。因此,在更好的市場環境下,減持不能影響個股的上漲。但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宣布減持後,短期內不必過於擔心強勢股,但這類股票短期內可以操作,中長期內不宜關注。
拓展資料:
減持股票不是一兩天的事,通常有一定的周期,因此在股價上漲的時候減持大股東得到的利益更多。
公告減持並不一定會減持,在二級市場存在很多股東公布減持,但減持期滿依然未減持的情況,而減持期滿後就不能減持了,所以股價會漲。
『柒』 股東減持公告一出,第二天股價跌停開盤,小散能跑的了嗎
股東減持公告一出,第二天股價跌停開盤,小散能跑的了嗎?
看情況的,開盤前大單是優先的。因為他們有優先通道,在此以後就是早掛單的在前。
股東公告減持次日股票一定會跌么?
不一定。一般來說,大股東減持股票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利空,但也不一定都會導致減持公告第二天股價一定會跌。原因很簡單:
一、減持的時間是之前的事了;
二、如果股票已經被控盤,那麼減持消息往往會促使主力借機吸籌;
三、如果減持的時候股價在低位,而目前股價處於上漲過程中,則很難再跌。
持股不超5%的股東,減持需要公告嗎?
只要持股量超過5%的股權變動都需要公告(賣出甲公司股票5%至4%做一次公告),只要持股量低於5%就不需要公告了。持股5%大股東減持規定為:減持股票比例達到5%的股東,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在三個交易日內發布公告,且在發布公告後的兩日內不能再自行買賣該股票。
在上市公司股份中多少股份為大股東?
大股東是指股票佔比較大的股東,它表示該股東與其餘的股東相比較,它的佔比最大。控股股東一定是大股東,但大股東卻並不一定是控股股東。控股股東是指股票佔比大到足以影響公司的日常經營運作和重大事情的決策的股東。
這個沒有一個絕對值。一般來還要看其他股東以及一致行動人持有的股份數量。只要在持股比例上有絕對的老大地位,都可以說是高度集中。當然還有一種是直接持股超過全部股份50%的也可以說是高度集中。
第一大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捌』 股票減持後的一般走勢
一般的走勢是一般會略微出現上升趨勢
原因是:股票減持完是指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減持的股份已經全部賣出,一般來說,當個股減持完畢之後,說明市場上的空單減少,是一種利好的消息,市場上的投資者會陸陸續續地買入,在買入單的推動下,個股會出現上漲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一)統計數據顯示,在近期A股市場各大股指新高迭創的同時,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套現也在創出新高。數據顯示,農歷新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東減持,累計減持36.83億股,累計套現406.97億元,刷新年內新高。
(二)減持只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是適量有序;
二是提前預告、穩定預期,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證券市場最擔心的是不確定風險,確定了的信息,對股價影響就會降至最低;
三是為了上市公司的發展。那麼適量有序的減持不但不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產生壓力,反而有利公司股價上漲。」
(三)現行減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大股東集中減持規范不夠完善,大宗交易轉讓股份成為繞道監管的「後門」;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後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
三是對於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後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范;
四是有關股東減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完備,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
五是市場上還存在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四)減持的原因:
大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不看好,公司業績可能要走下坡路,導致股價一直陰跌不止,而大股東對於公司業績提升沒有信心,只能想辦法把二級市場的股份兌現,不然等公司業績出現大幅虧損的時候會跌更多,所以會提前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