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股票的盤整走勢背馳段

股票的盤整走勢背馳段

發布時間:2022-10-02 00:14:49

⑴ 股票背馳的圖解

背馳就是股價創新高或新低,而技術指標卻沒能走出前面對應的力度。
背馳的一種表現,是量價背離。量價背離是主力控盤的跡象。量價背離的情況比較復雜,要具體分析。個股在相對高位,縮量漲說明主力握的籌碼比較多,不用太多資金就可以控盤拉升,如果高位放巨量,價格不動,即滯漲,通常被視為控盤出貨。 正常情況下,股價上漲,成交量溫和放大,說明一邊漲,一邊有資金不斷介入,而成交量大說明大戶和主力交易活躍。 背馳指股價與成交量發生背離情況,多數情況下,股價的上漲往往伴隨成交量的遞增。而如果股價上漲,量能萎縮,這就是一種價量背馳現象。對於背馳與盤整背馳,前者是有著最基礎意義的,而後者,只是利用前者相應的力度分析方法進行的一個推廣用法,主要用在與走勢中樞震盪相關的力度比較中。
用MACD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A、B、C段。顯然,B的中樞級別比A、C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A、B、C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A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歸納上述,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⑵ 股票中如何判斷成交量背馳

背馳: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換句話說,背馳其實就是力度衰竭的表現,如圖①,C段和A段比。
盤整背馳:盤整中當下筆或線段比前一筆或線段力度要弱,就形成了盤整背馳,如圖②,C段和A段比。
背馳段:就是在某級別的某類型走勢,構成背馳或盤整背馳的走勢類型稱為某級別的背馳段。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dot概念要點

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在盤整中是無所謂「背馳」的,這點是必須特別明確的。
對於背馳與盤整背馳,前者是有著最基礎意義的,而後者,只是利用前者相應的力度分析方法進行的一個推廣用法,主要用在與走勢中樞震盪相關的力度比較中。注意,a+B+c中,a和c的盤整背馳,其實都可以看成是B的走勢中樞震盪,雖然a存在時,B還沒出現,但也不妨這樣看。

⑶ 纏論修行:必須要掌握的纏論背馳理論

關於纏論,買賣點的判斷,離不開背馳。下面以最典型的a+A+b+B+c走勢為例闡述背馳的問題。注意,不是任何a+A+b+B+c形式都有背馳的。

首先,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當說a+A+b+B+c中有背馳時,必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否則,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較大中樞的一個震盪。例如,如果A的級別比B大,就有a+A+b+B+c=a+A+(b+B+c),a與(b+B+c)就是圍繞中樞A的一些小級別波動。這樣,是不存在背馳的,最多就是盤整背馳。當然,對於最後一個中樞B,背馳與盤整背馳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用多義性,可以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但多義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當成B的次級波動這一個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趨勢且A、B級別相同的角度。 多義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麼干怎麼分都可以,這是必須不斷反復強調的。

其次,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 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而b是有可能小於次級別的,力度最大的就是連續的缺口,也就是說,b在級別上是不能大於c的。例如,如果b是次級別,而c出現連續缺口,即使c沒完成,最終也延續成次級別,但c是背馳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還有,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 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是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如果一時搞不懂中樞的問題,可以用MACD對背弛進行輔助判斷,這是一種不絕對精確,但比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就用這個方法,也足以應付一般的情況了。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確地判斷背馳,還是要從中樞本身出發,但利用MACD,對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較簡單點,而這已經足夠好了。光用MACD輔助判斷,即使你對中樞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確率也應該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樞,那是100%絕對的,因為這可以用純數學的推理邏輯地證明。

首先,背弛同樣有級別的問題 ,一個1分鍾級別的背弛,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弛。 但出現背弛後必然有逆轉,這是沒任何商量餘地的。 有人要問,究竟逆轉多少?那很簡單,就是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由於所有的買賣點,最終都可以歸到某級別的第一類買賣點,而背馳與該種買賣點密切相關,所以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以後用嚴格的方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該定理的證明這理暫且不說了, 換句話說,只要你看到某級別的背馳,必然意味著要有逆轉。但逆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 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5分鍾或30分鍾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用MACD判斷背馳,首先要有兩段同向的趨勢。 同向趨勢之間一定有一個盤整或反向趨勢連接,把這三段分別稱為A、B、C段。顯然,B的中樞級別比A、C里的中樞級別都要大,否則A、B、C就連成一個大的趨勢或大的中樞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級別或更大級別的一個中樞,而且不可能是一個和A逆向的趨勢,否則這三段就會在一個大的中樞里了。

歸納上述,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積不需要全出來,一般柱子伸長的力度變慢時,把已經出現的面積乘2,就可以當成是該段的面積。所以,實際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後才發現背馳,在上漲或下跌的最後階段,判斷就出來了,一般都可以拋到最高價位和買在最低價位附近。

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兩個中樞的上漲,在MACD上會表現出這樣的形態,就是第一段,MACD的黃白線從0軸下面上穿上來,在0軸上方停留的同時,形成相應的第一個中樞,同時形成第二類買點,其後突破該中樞,MACD的黃白線也快速拉起,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勢延伸等等,以及MACD繞來繞去的所謂指標鈍化都經常出現在這一段,這段一般在一個次級別的背馳中結束,然後進入第二個中樞的形成過程中,同時MACD的黃白線會逐步回到0軸附近,最後,開始繼續突破第二個中樞,MACD的黃白線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復前面的過程,但這次,黃白線不能創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積或者伸長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現背馳,這就結束了這一個兩個中樞的上漲過程。明白這個道理,大多數股票的前生後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

(獲取更多機構觀點&解盤內參,請關注【中投教育】官方微信號)

⑷ 股市 里的背弛是什麼意思

背馳: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換句話說,背馳其實就是力度衰竭的表現。

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在盤整中是無所謂「背馳」的,這點是必須特別明確的。對於背馳與盤整背馳,前者是有著最基礎意義的,而後者,只是利用前者相應的力度分析方法進行的一個推廣用法,主要用在與走勢中樞震盪相關的力度比較中。

(4)股票的盤整走勢背馳段擴展閱讀

底背離現象一般是預示大盤指數在低位可能反轉向上的信號。底背離就是股價沒怎麼漲,但指標卻反彈的很厲害了。股價不斷創新低或新高,而指標卻不斷走高或走低。

在環球金匯中實際應用的時候,MACD指標的背離一般出現在強勢行情中比較可靠,股價在高價位時,通常只要出現一次背離的形態即可確認位股價即將反轉,即頂背離;而股價在低位時,一般要反復出現幾次背離後才能確認即底背離。

⑸ 什麼是股票的背馳

背馳指股價與成交量發生背離情況,多數情況下,股價的上漲往往伴隨成交量的遞增。而如果股價上漲,量能萎縮,這就是一種價量背馳現象。

對於背馳與盤整背馳,前者是有著最基礎意義的,而後者,只是利用前者相應的力度分析方法進行的一個推廣用法,主要用在與走勢中樞震盪相關的力度比較中。

注意,a+B+c中,a和c的盤整背馳,其實都可以看成是B的走勢中樞震盪,雖然a存在時,B還沒出現,但也不妨這樣看。

一個背馳後,無論是盤整背馳還是真正的背馳,理論只能保證其回拉原來的走勢中樞,這是正確的思維方式。

那麼,回拉之後如何,這涉及預測。正確的思維是,把回拉後出現的情況進行完全的分類,根據每種分類對應的後果,決定你自己的對策。

(5)股票的盤整走勢背馳段擴展閱讀:

在A+B+C結構中,若C段的力度小於A段,則構成盤整背馳。盤整中往上的情況為例子,往下的情況反之亦然。如果C段不破中樞,一旦出現MACD柱子的C段面積小於A段面積,其後必定有回跌。

(C段不破中樞,也可以按照類似盤整背馳的方式來處理。)比較復雜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樞,但MACD柱子的面積小於A段的,這時候的原則是先出來,其後有兩種情況。

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級別的第一類買點回補,剛好這反而構成該級別的第三類買點,反之就繼續該盤整。這里所說的中樞應該是A、B、C組成的中樞。

⑹ 【纏論】背馳與盤整背馳

趨勢背馳簡稱為背馳。 如果沒有創新高(新低),背馳是不存在的。轉折必然由背馳導致,但背馳導致的轉折並不一定是同一級別的。要比較力度,發現背馳,首先要搞清楚是哪兩段比較,其實,只要是圍繞一中樞的兩段走勢都可以比較力度。 1分鍾以下級別的力度對比,只需要比較柱子面積,如果是1分鍾級別的,就要同時考慮黃白線回抽0軸的情況。

纏中說禪背馳-轉折定理:某級別趨勢的背馳將導致該趨勢後一個中樞的級別擴展、該級別更大級別的盤整或該級別以上級別的反趨勢。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定理,這定理說明了什麼?就是某級別的背馳必然導致該級別原走勢類型的終止,進而開始該級別或以上級別的另外一個走勢類型。

趨勢,一定有至少兩個同級別中樞,對於背馳來說,肯定不會發生在第一個中樞之後,肯定是至少是第二個中樞之後。 第二個中樞後就產生背馳的情況,一般佔了絕大多數的情況,特別在日線以上的級別,這種就幾乎達到90%以上,因此,在一個日線以上級別的第二個中樞就要密切注意背馳的出現。而在小級別中,例如1分鍾的情況下,這種比例要小一點,但也是佔大多數,一般4、5個中樞以後才出現背馳的,都相當罕見了。

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那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算是盤整背馳,其真正的技術含義,其實就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由於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回到中樞里。 一般來說,小級別的盤整背馳,意義都不太大,而且必須結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風險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動,但如果是低位,那意義就不同了。多數的第二、三類買點,其實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的,而第一類買點,多數由趨勢的背馳構成。一般來說,第二、三類的買點,都有一個三段的走勢,第三段往往都要破第一段的極限位置,從而形成盤整背馳,注意,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兩個走勢類型之間的比較,這和趨勢背馳里的情況有點不同,這兩個走勢類型是否一定是趨勢,都問題不大,兩個盤整在盤整背馳中也是可以比較力度的。

在某級別的某類型走勢,如果構成背馳或盤整背馳,就把這段走勢類型稱為某級別的背馳段。 對a+A+b+B+c(a,b,c表示次級別走勢類型;A,B表示中樞),背馳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 那麼,站在B這個中樞的角度,不妨先假設b+B+c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那麼b可以看成是向下離開中樞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離開中樞B。 所謂頂背馳,就是後這個中樞,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中樞有這樣的特性,就是對無論向上或向下離開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向下離開都能拉回中樞,那向上的離開當然也能拉回中樞里,對於b+B+c向上的走勢,這就構成頂背馳,而對於b+B+c向下的走勢,就構成底背馳。 對於盤整背馳,這種分析也一樣有效。其實,**站在中樞的角度,盤整背馳與背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生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同樣,站在純中樞的角度,a+A+b+B,其中B級別大於A的這種情況就很簡單了,這時候,並不必然地B後面就接著原方向繼續,而是可以進行反方向的運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a+A+b其實可以看成是對B一個向上離開的回拉,而對中樞來說,並沒要求所有的離開都必須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離開後再一次向上的離開,完全是被允許的,那站在這個角度,從B直接反轉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麼,這個反轉是否成功,不妨把這個後續的反轉寫成c,那麼也只要比較一下a+A+b與c這兩段的力度就可以,因為中樞B對這兩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樣的,如果c比a+A+b弱,那當然反轉不成功,也就意味著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樞里,在強的情況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確認能否構成一個第三類買點。而a+A+b與c的力度比較,與背馳的情況沒什麼分別,只是兩者的方向不同而已。

某級別的背馳必然導致該級別原走勢類型的終止,進而開始該級別或以上級別的另外一個走勢類型。轉折必然由背馳導致,但背馳導致的轉折並不一定是同一級別的。如果市場的轉折與背馳都在級別上一一對應,那這市場也太沒意思、太刻板了,而由於這種小級別背馳逐步積累後導致大級別轉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場充滿當下的生機。 背弛必然有調整,但不必然有大調整,如果是盤整背弛,那往往轉化成第三類買點。對於小級別的背弛是否產生大調整,必須是從大級別看起,這也是區間套方法所說的。例如5分鍾的背弛,你必須先要看30分鍾是否有進入背馳段的可能,如果30分鍾在主升段的,那5分鍾的背弛往往就是一個盤中的小調整就完成了,這種背馳就沒多大操作的意義了。否則1分鍾背馳都每個弄一下,又不知道如何回補,那是很累的。一般這種背弛,盤中對沖一下就可以了,但那些符合區間套的背馳,就要充分注意了。 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一個背馳後,無論是盤整背馳還是真正的背馳,理論只能保證其回拉原來的中樞,這是正確的思維方式,那麼,回拉之後如何,這涉及預測。正確的思維是,把回拉後出現的情況進行完全的分類,根據每種分類對應的後果,決定你自己的對策。

⑺ 博濤纏論系列-中樞背馳與盤整背馳C#07

前言:趨勢背馳: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市場當下的力,也就是當下買賣產生的力(買的是向上的力,賣的是向下的力)也構成一個合力。合力按時間順序前後相繼,前一個是市場已有走勢構成的一個當下的合力,後一個是當下的交易產生的力,研究這兩種力之間的關系,就構成了市場研究的另一個角度,也就是另一種釋義的過程。可以從純走勢中樞的角度對背馳給出另外的釋義。

其實站在走勢中樞的角度,盤整背馳與背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力度、級別以及發生的走勢中樞位置不同而已。圍繞走勢中樞的操作,其實就這么簡單。當然沒有纏論,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確的分析的。

一、背馳的含義

背馳的定義:在某級別趨勢中,形成最後一個本級別中樞的第三類買賣點後的趨勢力度比該中樞之前的次級別連接趨勢力度弱。

纏論趨勢力度: 原文中前一「吻」結束後與後一「吻」開始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例如5日線10日線纏繞)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在前後兩個同向的趨勢中,當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

例如對於a+A+b+B+c走勢,背馳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段的小。如圖-1所示。

所謂頂背馳,就是最後這個走勢中樞,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的力度要弱。而走勢中樞有這樣的特性,就是對無論向上或向下離開的走勢,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而向下離開都能拉回到走勢中樞,那麼向上的離開當然也能拉回到走勢中樞里。

(注意觀察上圖基礎下跌區間對應的macd綠色柱子面積大小對比,形成背馳)

二、背馳的級別

背馳的級別是根據在何種周期表上MACD回抽0軸來分辨的。在具體走勢中如何確定背馳的級別,是很多人混淆的問題。特別是「背了又背」,這個問題出現的頻率更高了,更有人因此誤解纏論。背馳是市場的一種合力,不是主力可以左右的,也不是經驗值。背馳是市場合力出現變化的一種客觀表現。

1、觀察MACD是否回軸0軸。(macd由回抽0軸的趨向產生,上下一點是正常的)

2、MACD回抽0軸後觀察MACD的黃白線的位置是否有差距。

3、當黃白線的位置有差距,進入背馳段,此時打開次級別圖表,觀察背馳段中的背馳是否成立。

4、背馳段中的背馳可以參考MACD紅綠柱的面積的絕對值。

以上四個條件都滿足,則本級別背馳確立。

三、標准背馳(趨勢背馳)

  標准背馳的定義: 當a+A+b+B+c有背馳時,首先要a+A+b+B+c是一個趨勢。而一個趨勢,就意味著A、B是同級別的中樞,a,b,c是分別圍繞A,B的次級別震盪。B這個大趨勢的中樞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b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c必然是次級別的,也就是說,c至少包含對B的一個第三類買賣點,否則,就可以看成是B中樞的小級別波動,完全可以用盤整背馳來處理。如果a+A+b+B+c是上漲,c一定要創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創出新低。否則,就算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也可以對圍繞B的次級別震盪用盤整背馳的方式進行判斷。對c的內部進行分析,由於c包含B的第三類買賣點,則c至少包含兩個次級別中樞,否則滿足不了次級別離開後次級別回拉不重回中樞的條件。這兩個中樞構成次級別趨勢的關系,是最標准最常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繼續套用a+A+b+B+c的形式進行次級別分析確定c中內部結構里次級別趨勢的背馳問題,形成類似區間套的狀態,這樣對其後的背馳就可以更精確地進行定位了。

標准背馳也在纏論中也稱為趨勢背馳。這種稱謂是相對於盤整背馳來說的,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標准背馳的判定方法----趨勢。趨勢,一定有至少兩個同級別中樞,對於背馳來說,肯定不會發生在第一個中樞之後,肯定是至少是第二個中樞之後,對於那種延伸的趨勢來說,很有可能在發生第100個中樞以後才背馳。

趨勢背馳的一般情況: 第二個中樞後就產生背馳的情況,佔了絕大多數的情況,特別在日線以上的級別,這種就幾乎達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個日線以上級別的第二個中樞,就要密切注意背馳的出現。而在小級別中,例如1分鍾的情況下,這種比例要小一點,但也是佔大多數。4、5個中樞以後才出現背馳的,都相當罕見了。

四、盤整背馳

盤整背馳的定義: 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那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算是盤整背馳,其真正的技術含義,其實就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由於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現回到中樞里。(盤整與趨勢的區別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

一般來說,小級別的盤整背馳,意義都不太大,而且必須結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風險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動。但如果是低位,那意義就不同了,因為多數的第二、三類買點,其實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的,而第一類買點,多數由趨勢的背馳構成。一般來說,第二、三類的買點,都有一個三段的走勢,第三段往往都破第一段的極限位置,從而形成盤整背馳,注意,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兩個走勢類型之間的比較,這和趨勢背馳里的情況有點不同,這兩個走勢類型是否一定是趨勢,都問題不大,兩個盤整在盤整背馳中也是可以比較力度的。

創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馳或盤整背馳的可能。未創新高的情況,其實可以按中樞震盪的方式去看,等於達不到上次震盪的力度,也可以用MACD等輔助看,但和背馳不是同一樣東西,參考中樞震盪的力度判斷。

五、「背了又背」釋疑

背馳是分級別的,一個1分鍾級別的背馳,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會製造一個周線級別的大頂,除非日線上同時也出現背馳。但出現背馳後必然有逆轉,逆轉至重新出現新的次級別買賣點為止。可以這樣說,任何的逆轉,必然包含某級別的背馳。但逆轉並不意味著永遠的,例如,日線上向上的背馳製造一個賣點,回跌後,在5分鍾或30分鍾出現向下的背馳製造一個買點,然後由這買點開始,又可以重新上漲,甚至創新高,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市場的轉折與背馳都有這在級別上一一對應關系,那這市場也太沒意思、太刻板了,而由於這種小級別背馳逐步積累後導致大級別轉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場充滿當下的生機。

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背了又背」,完全是市場的一種自然現象。背馳是市場上的合力,你在自然界找到過相同的葉子嗎?所以說,背馳的千變萬化是必然的。而纏論不僅把這種市場的自然現象賦予了科學的可操作的定義,而且指明了操作的方法。

(一)、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背馳級別小於於當下的走勢級別」這種情況,也就是所謂的小級別轉折引發大級別轉折。

纏論小背馳-大轉折定理: 小級別頂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下的必要條件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小級別底背馳引發大級別向上的必要條件提是該級別走勢的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買點。

注意,關於這種情況,只有必要條件,而沒有充分條件,也就是說不能有一個充分的判斷使得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小級別頂背馳後,最後一個次級別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並不一定就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

顯然,這個定理比起「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必然回來最後一個該級別中樞的情況要弱一點,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種情況畢竟少見點而且要復雜得多。因此,在具體的操作中,必須有更復雜的程序來對付這種情況。

對於「背馳級別小於當下的走勢級別」的情況,如果一個按30分鍾級別操作的投資者,那麼,對於一個5分鍾的回調,是必然在其承受的范圍之內,否則可以把操作的級別調到5分鍾。那麼,對於一個30分鍾的走勢類型,一個小於30分鍾級別的頂背馳,必然首先至少要導致一個5分鍾級別的向下走勢,如果這個向下走勢並沒有回到構成最後一個30分鍾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5分鍾向下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這個向下走勢就不必要理睬,因為走勢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當然,在最強的走勢下,這個5分鍾的向下走勢,甚至不會接觸到包含最後一個30分鍾中樞第三類買點那5分鍾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5分鍾中樞,這種情況就更無須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5分鍾走勢跌破構成最後一個30分鍾中樞的第三類買點那個5分鍾回試的5分鍾走勢類型的高點,那麼,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須先離開。

以上這種是全倉操作的處理方法,如果籌碼較多,那麼當包含最後一個30分鍾中樞第三類買點那5分鍾向上走勢類型的最後一個5分鍾中樞出現第三類賣點,就必須先出一部分,然後在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時在出清。當然,如果沒有出現上一段所說的情況,就可以回補,權當弄了一個短差。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那1分鍾背馳的時候不出去,這是與你假定操作的級別相關的,而走勢不能採取預測的辦法,這是不可靠的,由於沒有預測,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鍾頂背馳都必然導致大級別的轉折,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你不可能按30分鍾操作,而一見到1分鍾頂背馳就全部扔掉,這就變成按1分鍾級別操作了。如果你的資金量與操作精度能按1分鍾操作,那就沒必要按30分鍾操作,而按1分鍾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鍾的是一樣的,不過相應的級別不同而已。

當然,對於有一定量的資金來說,即使按30分鍾操作,當見到1分鍾的頂背馳時,也可以把部分籌碼出掉,然後根據後面的回調走勢情況決定回補還是繼續出,這樣的操作,對一定量的資金是唯一可行的,因為這種資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級別的賣點都全倉賣掉。至於底背馳的情況,將上面的反過來就可以。

(二)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

對於「背馳級別等於當下的走勢級別」,如果你剛好是該級別為操作級別的,只要在頂背馳時直接全部賣出就可以。買入同理。舉個例子,在5F圖上,一個5F趨勢,第二個5F中樞之後1F級別的走勢離開返回形成三賣,1F走勢再向下繼續形成另一個1F中樞,那麼這個1F走勢也完美了。此時5F級別的背馳段也完美了,同時MACD被第二個5F中樞拉回0軸,在5F的MACD圖上,背馳段的黃白線位置高於第一個5F中樞之後次級別低點黃白線的位置。這就是5F的本級別標准背馳。

(三)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

對於「背馳的級別大於當下的走勢」這種情況通常是大級別盤背。此時必然同時出現小級別的趨背,是極其重要的介入點。

(四)買賣點和背馳macd:

一、背馳

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即轉折,向上和向下的兩個趨勢前後連續,背馳即轉折就來了。趨勢至少兩個以上中樞,而盤整不需要。

沒有盤整,就沒有背馳即轉折,說到底,就是在單邊上、下的趨勢中,也是不同大小的盤整不斷、背馳不斷的,只要看 1 分鍾以下級別的圖就一目瞭然了。

所以可說:只要開市,漲跌中就一直有盤整、有背馳的。只是大小不同、級別不同、可操作性不同而已。也所以,我們平日所說的盤整、背馳,自然也都是那些達到可操作級別的。

問題的關鍵,就是你站在哪個級別的圖表上來看而已。諸如年線、周線、日線、30分鍾、5分鍾、1分鍾、甚至 1分鍾以下等級別,每個大、小級別間,都是宏、微觀之分。站到一個級別圖上看到的景象,不是另外級別圖上的。

1 、 盤整背馳不要參與(除非是周級別以上的盤整背馳),盤整中是沒有買賣點的。(特別是箱體橫盤整理,如果是大級別下跌趨勢,則用小一級別去參與(橫盤中,macd黃白線回到零軸附近或零軸附近橫盤,完成一次盤整)。

2 、 盤整結束的標志不是產生背馳,而是出現第三類買賣點;趨勢結束的標志才是背馳(其實這也是相對的)。如下圖所示。

第一類買點:底部反轉(背馳點)(macd0軸之下形成)

第二類買點:反轉後的回抽確認(第一類買賣點的次級別回抽)(macd黃白線突破0軸後的回抽)

第三類買點:脫離盤整的回抽(中樞破壞點)第三類買點一定要等到次次級別的背馳或雙次回拉確認

3 、 趨勢背馳一定產生在至少第二個中樞之後,如果出現在第一個中樞之後,就只是盤整背馳

4 、 背馳是兩個趨勢之間強弱的比較。(同級別圖上,同方向趨勢、序列)創新高新低才有背馳或盤整背馳的可能,如果沒有新高低,就按照中樞震盪的方式看

5 、 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向上30分鍾級別的a+A+b+B+c,如果c是一個1分鍾級別的背馳,最終引發下跌拉回B里,就可能產生大級別

6 、 第二個中樞後不背馳,有兩種情況:a,形成新的中樞,b,小級別轉大級別。

7 、 1分鍾,5分鍾的背馳用柱子和面積分析。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積不需要全出來,一般柱子伸長的力度變慢時,把已經出現的面積乘2,就可以當成是該段的面積。所以,實際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後才發現背馳,在上漲或下跌的最後階段,判斷就出來了,一般都可以拋到最高價位和買在最低價位附近。

8 、 趨勢背馳肯定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盤整構成。(黃白線從低點拉回0軸,為一次盤整)(同時可能伴有金叉突破黃白線的黃金壓力線)

9 、 在快速拉升的最後,一個1分鍾的背馳足以引發暴跌

二、中樞

中樞:至少連續三個次級別的走勢類型(次級別三段,此級別三筆)

1、中樞和盤整不是一個層次的概念,盤整和趨勢才是一個層次的。

2、三個次級別構成一個中樞,延伸是指繼續有此級別,最多還有5個,到第九個時就是更大級別的中樞,而不是延伸了。

3、中樞的完成也是第三類買賣點的出現。

4、下跌:一旦出現背馳後,出現背馳,高一級別的買點出現。

三、買點與賣點的策略

1、在三十分鍾下跌趨勢的尾部,按5分鍾底背弛買進.如30分鍾繼續下跌或進入盤整就出來,(止損);第三賣點就把30分鍾頂背馳作為賣出的信號。

背了又背,是纏論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95%的問題都解決了

2、1分鍾背馳,通常2小時左右完成;5分鍾背馳,通常一天內完成,適合半倉,30分鍾背馳,通常一兩周,利潤在10%以上很正常。

3、離開中樞必須是次級別,回試也是次級別。(但是第三類買賣點可能演變為更大級別的震盪。

4、第二類買點的定義很明確,就是例如一個30分鍾的第一類買點,一個5分鍾次級別上去後,一個5分鍾回試不破低點,那就是第二類買點

5、判斷買賣點都是從次級別里看

6、一旦內部出現背馳而當時位置沒創新高或與前面走勢產生盤整頂背馳,那麼就一定是第二類賣點。

7、有賣點不賣就是最大的錯誤,比有買點不買還要嚴重。

8、盤整背馳不一定比背馳差,例如第二類或第三類買點的盤整背馳,就不會太差。盤整背馳一定要防止變成第三類買賣點,這要配合大級別綜合看。例如一個30分鍾上的下跌剛開始破位,那5分鍾上的盤整背馳就轉化為第三類賣點的幾率就99%了。所以這種盤整背馳,一般都沒必要參與。如果30分鍾是剛開始上漲的,5分鍾向下的盤整背馳反而是一個好的買點。

四、MACD趨勢背馳:

僅用於創出新高/低的時候,沒有新高/低,說明力度很弱,操作意義不大。

用MACD的零軸區分牛市與熊市,顯然,零軸之上是牛市,反之就是熊市。迴避所有MACD黃白線在零軸下面的市場或股票,這就是最基本的防狼術。但第一類買點都是在零軸下方產生的,如果你技術不夠硬,就等MACD第一次很有力的向上離開零軸後的回抽,等回抽零軸附近後再買,這通常是第二類買點,但這樣的方法並不是一個精確的方法,因為黃白線可以選擇再次回到零軸下方再次找底。MACD黃白線第一次上零軸不存在本級別背馳的問題,要有也是次級別的事。用MACD輔助判斷背馳必須至少有一次明顯的回拉零軸過程,回拉零軸顯然不是一個精確的概念,回抽零軸的動作,一般都不該跌破。但回抽零軸也是可以破零軸的,但不能太深,一般都是指在零軸附近。MACD不太精確的用法是黃白線只回拉零軸後的再次離開就可以看做是背馳段,這就要用到區間套的方法去定位,如果在小級別的圖上看紅綠柱伸長有力,則回調也是有限,最多就是盤中打打短差使用。

判斷背馳,MACD柱子是看面積,不是看縮短,還要看黃白線是否回抽零軸。注意,MACD在零軸下方如出現雙次拉回都上不去,一定會有再次下跌。一般這種雙次來回的第二次,都是構成下跌中的第一個中樞,特別在跌破前面中樞後,這其實剛好構成一個標準的最小級別的第三類賣點。上漲反過來看就是。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積不需要全出來,一般柱子伸長的力度變慢時,把已經出現的面積乘2,就可以當成是該段的面積。所以,實際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後才發現背馳,在上漲或下跌的最後階段,判斷就出來了,一般都可以拋到最高價位和買在最低價位附近。

另外注意,MACD的輔助判別,關鍵不是MACD,而是走勢的分解,能分得清不同級別中盤整、趨勢的關系問題才是關鍵。MACD從零軸很低的位置回到零軸上然後一個雙回試,是典型的啟動形態。有些人永遠整不明白,走勢類型的分解才是根本,MACD只是輔助,否則,研究走勢類型干什麼?還不如直接看MACD就可以。可惜,光看MACD,根本無效。MACD只是輔助,關鍵是要把中樞找到,前後對比的走勢找對,並不是MACD回抽就有背馳,如果這樣,那直接研究MACD就可以,還用其他干什麼?

沒有趨勢沒有背馳,但這是最標準的情況,90%的情況,當然也有例外的,有些強勢的股票,可能第一個中樞就根本不回抽零軸也是可能的,因為MACD畢竟只是輔助,如果都准確的,那還不如直接用MACD了。MACD是MACD,和成交量沒什麼關系。如果B段不是回抽0軸附近,就根本不滿足條件,否則任意三段都可以用MACD判斷背馳了,那不亂套了?一定要先滿足條件。

判斷背馳的邏輯關系:走勢--級別--趨勢--前後趨勢比較-背馳-用均線或MACD、boll、天地相交等輔助判斷背馳,所以先把前面搞清楚,別困在一些某節上,前面明白了,後面自然清楚。難道沒有均線、沒有MACD就判斷不了背馳?顯然不是。那隻是輔助。

例如,一般來說,一個標準的兩個中樞的上漲,在MACD上會表現出這樣的形態,就是第一段,MACD的黃白線從0軸下面上穿上來,在0軸上方停留的同時,形成相應的第一個中樞,同時形成第二類買點,其後突破該中樞,MACD的黃白線也快速拉起,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勢延伸等等,以及MACD繞來繞去的所謂指標鈍化都經常出現在這一段,這段一般在一個次級別的背馳中結束,然後進入第二個中樞的形成過程中,同時MACD的黃白線會逐步回到0軸附近,最後,開始繼續突破第二個中樞,MACD的黃白線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復前面的過程,但這次,黃白線不能創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積或者伸長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macd紅柱子總面積明顯小於上一次macd上漲總面積,就出現背馳,這就結束了這一個兩個中樞的上漲過程。

必須注意,MACD在0軸附近盤整以及回抽0軸所形成的中樞,不一定就是相應級別的中樞,而是至少是該級別的中樞。例如日線MACD的0軸盤整與回拉,至少構成日線的中樞,但也可以構成周線的中樞,這時候就意味著日線出現三段走勢。

利用macd判斷背馳可以參考下經驗:

1、用macd柱子高度(如紅柱子縮短趨勢,股價新高),面積,黃白線,零軸,並結合趨勢線判斷(頂背馳,底背馳)(沒有趨勢就么背馳)(比較是與前一原點的比較。)

2、DIF白線有效站穩或跌破0軸為多/空分界線(注意級別劃分)

3、強勢整理:DIF不有效跌破0軸(三日月)

4、MACD紅綠柱子背馳不一定反映某級別趨勢間出現背馳。

5、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沒有趨勢沒有背馳),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而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子面積(向上的看紅柱子,向下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6、盤整中利用MACD判斷盤整背馳,那這要看低一級別的。對於5分鍾,就看1分鍾的。

7、一般來說,最重要的是黃白線,柱子面積之和一般在復雜走勢里重要。

五、 級別(背馳只在特定級別上有意義)

1、力度:均線的交叉形成的面積、趨勢線的斜率和MACD的面積,中樞高度對比;

2、級別:同樣的,除了分型,筆,段外,也有面積和時間周期。

3、時間與空間,動能與勢能。

4、三角形一般是一段走勢的最後一個調整中經常出現的,因此,三角形出現後,其後的走勢就要時刻小心了

5、 大級別轉折點尋找: 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通過不同級別背馳段的逐級收縮范圍而確定(區間套)。換言之,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先找到其背馳段,然後在次級別圖里,找出相應背馳段在次級別里的背馳段,將該過程反復進行下去,直到最低級別,相應的轉折點就在該級別背馳段確定的范圍內。

總之,沒有趨勢,沒有背馳。

⑻ 盤整背馳的基本概念

背馳: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馳。換句話說,背馳其實就是力度衰竭的表現,如圖①,C段和A段比。
盤整背馳:盤整中當下筆或線段比前一筆或線段力度要弱,就形成了盤整背馳,如圖②,C段和A段比。
背馳段:就是在某級別的某類型走勢,構成背馳或盤整背馳的走勢類型稱為某級別的背馳段。
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一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一級別的買賣點都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

⑼ 股票術語:盤整背馳 及幾種常見情況

盤整背馳是股市中的一個常用術語。首先盤整又叫橫盤整理,是指一段時間內股價只在很小的幅度內波動,在該時段里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很小。而盤整背馳理論上並不是真正的背馳。因為沒有走勢就沒有背馳,而盤整中波動不大,所以盤整背馳後的回調幅度是難以准確預測的。但股民也可利用有效地策略來應對。

盤整背馳的幾種常見情況

①盤整背馳後形成三買

1)弱三買,即6段回到中樞A波動區間最高點與中樞區間最高點之間,也就是俗稱的擴張型三買,筆者稱之為弱三買。

2)強三買,即6段回落在中樞A波動區間最高點之上。

②盤整背馳後的中樞震盪

1)強震盪,即6段回落到中樞A區間之內,但不低於區間一半高度。

2)中震盪,即6段回落到中樞A區間之內,並低於區間一半高度,但高於中樞區間低點。

3)弱震盪,即6段回落到中樞A區間之內,低於中樞區間低點,但幅度不大,其後第7段拉回中樞A。

③盤背後的二三賣重合:

1)弱三賣,即6段跌破中樞A區間低點,第7段回到中樞A區間最低點和波動區間最低點之間形成三賣,即俗稱的擴張型三賣。

2)強三賣,即6段跌破中樞A區間低點,第7段回到中樞A波動區間最低點之下。

一般來說盤整背馳後,這幾種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下跌時反過來就行。實際操作中必須掌握各種圖形,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多級別聯合分析和基本面做出正確的操作策略。

閱讀全文

與股票的盤整走勢背馳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股票證券嗎 瀏覽:443
佳禾智能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467
股票有效下單時間 瀏覽:291
st類的股票怎麼玩 瀏覽:118
中財網下載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259
股票資金持續流出為什麼封板 瀏覽:915
股票買賣最早填單時間 瀏覽:449
馮柳投資過的股票 瀏覽:447
股票st要跌多少錢 瀏覽:380
輸得最慘的一隻股票是哪個 瀏覽:962
萬得全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765
中投證券一萬元股票買賣手續費多少 瀏覽:732
股票軟體字體怎麼變小 瀏覽:580
股票如何投資長期股 瀏覽:469
海南海葯股票資金流向 瀏覽:53
債券的風險與股票的風險相比 瀏覽:541
股票投資分析方案前言 瀏覽:781
擬終止上市公司股票退市 瀏覽:340
股票內部信息查詢 瀏覽:190
股票上顯示的盈利是不是賣掉後的盈利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