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教: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是什麼意思謝謝…
【解答】
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效應:就是指市場預期與股價之間波動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股價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這個就是由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提出來的。
操作策略:
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雙擊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擊和巴菲特「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殺更實用一些。
雙擊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❷ 戴維斯雙擊什麼意思
在低市盈率(PE)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獲取每股收益(EPS)和市盈率(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這種投資策略被稱為戴維斯雙擊。
補充資料:
戴維斯雙殺效應是指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
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二、核心要點
其核心是PE安全邊際隨著市場的調整自我進行調節。
當市場單邊上揚的牛市時候,市場整體估值的安全邊際是不斷上移的,也就是說PE的合理估值也在逐步上調,假設04年低糜的時候是10倍PE,05年好轉的時候可能市場20倍的PE都能接受了,06年也許30倍都無所謂,到了07年40倍也不算瘋狂了,真是可怕,那時候上千倍的PE都能讓人狂追。但是市場下跌的時候,人們對PE的要求也就越來越低,更加追求安全的區域,PE的合理估值范圍也逐步下移,戴維斯雙殺效應的恐怖正在於此。
從高PE估值的高位往下調整的時候,你會發現股價就算大跌也還是到不了合理估值的范圍,這是因為人們對於PE的要求已經降低了,打個比方,在瘋狂的時候,假設股價是100,PE是40,這個時候開始大幅調整,市場對於PE的安全邊界要求更低,這個時候也許只有20了,你手裡的股價這個時候也調整到60,但是請注意,如果對應40倍PE到20倍的PE,你的股價應該砍到50才合理,可你才到60,對於你來說,去調了40%已經大傷筋骨了,可是別以為調整到位了,還沒到市場合理估值的PE呢。
戴維斯雙殺說的就是當股價大幅調整時候,市場PE的安全邊界也在加速下移,讓你的調整甚至還趕不上它的調整,這是最恐怖的事情,更為慘烈的是,這一切還才剛剛開始。
❸ 什麼叫戴維斯雙殺
「戴維斯雙殺」是一句股諺。
即估值和每股凈利潤的下滑導致的股價暴跌。
炒股,實際上炒作的是「預期差」。如果財報公布,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低於預期的話,便會遭受到雙倍的負面效應,俗稱「戴維斯雙殺」。
操作策略:
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
雙殺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殺和巴菲特「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殺更實用一些。
雙殺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❹ 戴維斯雙殺效應的操作方法
戴維斯的操作,以10PE買入每年增長10-15%的公司,五年後市場會給這公司更高的預期,便會以13甚至15PE買入,此時戴維斯賣出,其獲利率是相當可觀的。相反,很多人以30PE買入期望每年增長30%以上的所謂成長股,六年後的獲利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
因為在成熟的經濟體,期望一個公司每年保持30%以上的凈利潤增長率,以攤薄其PE水平的難度是很大的。
10倍PE 10 12 14 16 18 (此時的價格很可能在12元) --轉折
20PE*2.5元=50元---100元即由12---50元--100元,獲利4倍--8倍,
而凈利潤只是轉折性地由10%/年增長到40% ,同時雙殺中的PE變成了20,即戴氏雙殺的高獲利度在於其 PE的大幅提高,而凈利潤的拐點大幅增長即是催化劑!
❺ 怎樣通俗地理解戴維斯雙殺效應
股價把估值砸低了,估值帶著股價往下掉....反過來也行
然後就起不來了...你見過從樓頂把玩具彈簧扔下來的視頻吧~就是那樣~開始的時候上端往下掉,但是下端暫時不掉...後來彈簧上端碰不到下端...一起往下掉。
清華大學現在還有一個魔力彈簧自由落體的實驗教材,有空您可以去看看
當然不要理解為誰把誰帶下去了...傳導不是那樣的...僅僅是你觀察的時候是那樣的。
不知道題主對安全邊際和安全餘量這兩個概念有沒有興趣,一般來說估值會被看做價格的安全邊際,之間的差會被作為安全餘量,但是雙殺中邊際與價格共同下降沒有實現安全邊際的鉚定。
說下魔力彈簧自由落體實驗。
所謂魔力彈簧是一種玩具,它是簧絲截面近似為矩形且具有一定預收縮力的均勻
鋼制彈簧。實驗現象是:令其上端固定,彈簧則靠重力自然下垂,彈簧上各點皆處於受力平衡和靜止狀態.若突然解除上端固定彈簧的拉力,彈簧段將自上而下依次收縮下落.直至收縮下落至彈簧的最低端,然後彈簧作為一個整體以一定初速度向下作自由落體運動。對比一段勻質不可伸縮柔繩,若上端固定令柔繩自然下垂且保持靜止,突然解除上端固定柔繩的拉力,柔繩上的所有質元都將同步作自由落體運動。魔力彈簧的下落與柔繩有明顯的差別。彈簧具有預收縮力在本實驗中起著重要作用。預收縮力是經過特定工藝使彈簧在簧圈處於收縮靠緊的狀態時彈簧內部仍然存在著的收縮彈性力。令彈簧平躺在光滑桌面上,拉動其上任意位置使之伸開,鬆手後彈簧都會自動地收縮為一團,這可證明預收縮力的存在;手持彈簧令其自然下垂,彈簧下端總有一小段的簧圈一直保持收縮靠緊狀態不變,從這段彈簧的長度可以判斷預收縮力的大小。 彈簧在重力場中,彈簧上任意一x質元段都處於受力平衡狀態,其所受彈力與重
力平衡,彈簧上任意一點x處的張力都等於x點下方彈簧段所受的重力。當上端固定彈簧的力突然消失時,彈簧上端的質元段的受力平衡被破壞,它將在重力和下方彈簧的拉力的作用下加速向下運動,由於彈力與位移有關,上方質元段的加速運動使其自身位移發生變化需要時間(有質量的物體在作有限加速運動時的位移不能突變)。因此,當上方質元段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時,較下方的質元段的狀態不會馬上改變.整個彈簧就像是一組多米諾骨牌一樣,彈簧元段由上而下依次收縮下落,而收縮下落尚未到達的點的平衡狀態不會改變,收縮下落沒有到達的區域仍舊保持原狀靜止不動,直到收縮下落至彈簧的最低端,然後彈簧作為一個整體以一定初速度向下作自由落體運動
由於彈簧具有預收縮力,彈簧質元段由靜止加入運動著的彈簧段後便不再分開而
一起運動,如同經歷了一次完全非彈性碰撞一樣。
有的研究員會說這只股票回歸了理性....或者回歸了價值...
❻ 什麼是戴維斯雙擊如何使用戴維斯雙擊賺錢
戴維斯雙擊(Davis double-killing) 是指在低市盈率時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獲取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時增長的加倍效益。
戴維斯雙殺 是指:一些成長股在多年增長以後,市盈率越來越高,成長的潛力也漸漸消失,會因為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時下降造成股價快速下跌。比如:前兩年的網宿 科技 、
1.「戴維斯效應」由何而來?
乍一看,「戴維斯」像是個人名,畢竟投資裡面跟人名相關的理論和詞彙非常多。當然這次也沒有例外,「戴維斯效應」由斯爾必•科倫•戴維斯發明,1947年,他以5萬美元起家,45年賺了18000倍(9億美元),年化回報23%。
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孫子也都是大師級別的。第二代的斯爾必•戴維斯(Shelby Davis)創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並接管了紐約風險基金。他投資保險、銀行等永遠不會過時的公司股票,購買自然資源股、遠離熱門股,並選擇適度成長股,使風險基金在華爾街始終保持頂尖選手地位,他執掌的28年中有22年擊敗了市場。第三代的克里斯•戴維斯(Chris Davis)及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s)均是華爾街很著名的基金經理。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史無前例且最成功的投資家族。半個多世紀以來,戴維斯家族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即一生投資」的理念,經過50年的試驗、犯錯和改進而形成「戴維斯戰略」。
2.「戴維斯雙擊」怎麼解釋?
這名詞聽起來好像很玄乎的樣子。
官方解釋是這樣的:以低市盈率(低於10倍PE)買入成長性潛力股(每年增長10%~15%),等到這只股票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盡享EPS(每股收益)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這就是「戴維斯雙擊」。而反過來,當市場處於熊市時,投資者經常會面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放緩和估值水平下降的雙重打擊,這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殺」。
通俗點講,戴維斯雙擊就是名利雙收,魚與熊掌都給你~真正可以賺到盆滿缽滿,而戴維斯雙殺就是一損俱損,別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了,兩個都得不到。
比如以10倍PE買入業績每年增長10-15%的公司,五年後市場會給這公司更高的預期,便會以13倍PE甚至15倍PE買入,此時的股價已經形成戴維斯雙擊,賣出就會獲得相當可觀利潤。相反,很多人以30倍PE買入期望每年增長30%以上的所謂成長股,六年後的獲利率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如果成長股增長達不到預期或者業績變臉,形成戴維斯雙殺,虧損更為嚴重。
3.「戴維斯效應」誰玩得最好?
這個 游戲 玩的最好的是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檔芒格, 游戲 很「簡單」,只要學兩門課:
1.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也就是如何找到利潤增長的好公司(跟利潤有關);
2.如何給企業估值,也就是買入的價格(跟市盈率有關)。
芒格說:有性格的人才能拿著現金坐在那裡什麼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賺大錢的秘訣並不在於頻繁的買進賣出,而在於耐心的等待。
巴菲特說:當機會來時,天上掉金子時要拿桶去接而不是湯勺,但如果你知道機會來了卻沒有資本去買,你就會錯失良機。所以巴菲特總是留有大把資金等待機會。
我們要做的就是既要買好的,又要買的好,也就是戴維斯「雙擊」。等待「好的時機」以「好的價格」買入「好的股票」,實現完美一擊,然後耐心持有,坐等上市公司和「市場先生」的雙重饋贈。
如何評價一家公司,也就是如何找到利潤增長的好公司?
如果股票要上漲,就要公司的凈利潤大幅增長。因為市盈率會在一個區間波動,是有天花板的。如果是好公司,利潤會一直增長、增長、再增長,是沒有天花板的。從長期來說,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凈利大幅增長的公司。
凈利潤增長來源無外乎3 種情形:收入增長、毛利率提升、費用率降低。
1. 營收持續增長,對應於價格提升或銷量增加;
2. 毛利率提升,意味著龍頭地位的鞏固,競爭力強;
3. 費用率降低,表明公司管理得好。
這三項只要有一項能夠提升,就可能增加利潤。但最好是三項一起,才是穩定、良性的增加公司利潤。我們要找的就是那些營收連年增長,毛利率提升或穩定,能壓縮成本或穩定的公司。
找到了這樣的公司還要考察下面一個重要的因素: 巴菲特經常講的「企業的護城河」。 雖然公司利潤增長很快。但要看公司盈利能不能持續,是否容易受到攻擊,也就是看企業的門檻夠不夠高。巴菲特最看重的就是企業的護城河,這是衡量一個公司是好公司的重要因素。
舉例說明一些公司的護城河:比如有品牌,有定價權的茅台(600519-SH),如果我給1000 億人民幣讓你去打敗茅台,我相信你是做不到的。類似的有雲南白葯(000538-CN)、東阿阿膠(000423-CN)、涪陵榨菜等。比如靠規模成本控制的福耀玻璃(600660-CN),海螺水泥(600585-CN),雖然公司沒有什麼強大的品牌技術,但公司能做到成本最低、規模最大,這也是一種強大的護城河。
如何給企業估值,也就是找到好的買入價格?
找到利潤增長有護城河的好公司,你也不一定能夠賺錢(短期內),還要考慮買入的價格。「再優秀的公司,如果買入成本過高,也難免要忍受長時間的去泡沫過程。」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 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一書中提到:「買好的不如買得好」,這說明了價格的重要性。價格好的公司必然會有合適的市場估值,也就是市盈率。
根據公式:股價=EPS(每股盈餘) x 市盈率。我們買的市盈率越低,回報越高,買的市盈率越高,回報越低。我們來股市都是想賺錢的,不是來虧錢的。因為EPS 增長屬於未來的預測,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保護自己,並增加我們贏的機率。我們就要在市盈率低的時候買。
巴菲特告訴我們:第一,不要虧損;第二,不要虧損;第三,不要忘了前兩條。為了說明我們這個道理,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給它起了個名字:「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總是取決於你付出的價格,它在某個時候價格會很大,在其他一些時候價格會很小,在價格更高時它便不復存在。傳奇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區(Peter Lynch) 說:「如果關於市盈率你只記得一條,那麼就是永遠不買市盈率過高的股票」。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低市盈率時買,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安全邊際。股市偶爾會在瘋狂和絕望之間擺動,比如在極端情況下發生經濟危機或者公司出現黑天鵝這種低估的機會。這種機會很少,需要我們耐心的等待。大師們就是靠這種耐心的等待而獲得了巨大的回報。
寫在後面:
價值投資,個人認為毫無疑問是最好的,最正確的長期投資方式,但價值投資絕不像大部分人想的那麼簡單,也需要大量的閱讀經典,並需要對之前常見投資習慣做改變。
請在我的主頁右上角,點擊「 發私信 」,回復「 價值投資 」,即可獲取免費資料,需要更多資料,也可以隨時找我私信聊天。
❼ 戴維斯雙殺和雙擊的區別
區別如下:
兩者只有一個區別:雙擊表示公司股價和估值上漲,雙殺表示股價和估值下降。本身就是代表兩個極端。
當一個公司利潤持續增長使得每股收益提高,同時市場給予的估值也提高,股價得到了相乘倍數的上漲,這就叫「戴維斯雙擊」。
相反,當一個公司業績下滑時,每股收益減少或下降,市場給予的估值也下降,股價得到相乘倍數的下跌,這就叫「戴維斯雙殺」。
特點分析
實踐中影響市盈率的要素有很多,比如個股基本面、行業熱度、市場氛圍、宏觀經濟等。因此,准確估計市盈率並不容易,而市盈率估計過於樂觀,投資者可能蒙受虧損。估計過於悲觀,則可能錯失買入機會。 依據市盈率估值進行投資,要特別注意「戴維斯效應」。
❽ 戴維斯式雙殺效應
戴維斯雙殺效應
與妻一起去了次上海,見到了舊時的朋友。談話中提起了前幾年都頗喜歡的高科技投資。關於高科技投資的波動性,我提到了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作的「雙殺效應」。
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我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在回來的路途上,我一直思考高科技股投資的問題和「戴維斯雙殺效應」。當我想到有關對蘋果電腦的投資,我覺得投資中需要堅持一些東西。
2003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資產管理公司開始注意到蘋果公司。當時的市場情況是,由於傳統的高成長性行業已經連續下跌幾年,因此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多數同一行業的公司備受市場冷落。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底的時候,包括瑞銀、JP摩根等多家知名投資銀行當時均給予蘋果公司中性評級,不難看出,這個時候整個市場都是不看好這類傳統的高科技公司的。
但諾德·安博特最為看重的還是蘋果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蘋果公司的一位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曾說:「蘋果公司代表了個人電腦的發展趨勢,它是第一個集成了WiFi和藍牙功能的電腦,蘋果公司始終走在技術的最前列。」而Ipod上市後風靡全球的事實也印證了諾德·安博特當時的判斷。
除了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堅決肯定之外,另外一個最吸引諾德·安博特的地方就是蘋果公司當時的股價。該股當時在納斯達克的市場交易價格僅有13美元左右,其市盈率、市凈率都低於當時市場的平均水平。從2003年底到2004年年間,諾德·安博特陸續買入大量蘋果公司股票,建倉的成本在13到17美元之間,建倉結束以後便開始耐心等待。
奇跡發生了,Ipod面世以後,立即以其精美簡潔的外觀、更大的存儲空間、超強的音質效果以及通過iTune進行線上下載的強大功能迅速風靡全球,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看到這種情況,很多投資機構開始大舉跟進,部分知名投行也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結果由「中性」修改成了「買進」。蘋果公司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開始水漲船高,節節攀升,到2005年底的時候,蘋果公司的股價已經飆升到70美元左右,今年年初時曾一度升至將近85美元左右,較2003年底的時候翻了6倍還多。
從2005年中旬,蘋果公司的股價上升到40美元以後,諾德·安博特就開始陸續減倉了,因為諾德·安博特認為這一價格已經超過公司給定的價值區域,到2005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已經將持有的蘋果公司8成的籌碼拋出,今年年初又拋售了剩餘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經全部清空,這筆投資自然是相當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諾德·安博特全部清空蘋果公司的股份以後,多家投行卻給予其買入的評級。比如,包括高盛、花旗等幾家知名研究機構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都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由原來的中性或者持有全部升級為買進。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❾ 戴維斯雙殺和戴維斯雙擊,到底是什麼
今天是7月14日,根據最新報道顯示,在應螢發表了自己的股評以後,提到了天齊鋰業即將達到戴維斯的最高點,一下子引爆了天齊鋰業的股份,於是就有很多網友好奇,到底什麼是戴維斯雙殺和戴維斯雙擊,為什麼這兩者一下子能對股票造成這么大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來的雙倍收益,也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這種雙擊對於時機要求很高。作為一種投資策略,一般來說應用的比較多,但是成功的例子很少。
總而言之,投資有風險,大家要謹慎!
❿ 什麼是戴維斯雙殺效應
只有盈利增長才能推動市盈率和股價上漲!(雙殺相反)股票價格=每股受益(公司凈利潤/總股數)*市盈率 假設公司股票價格現在每股受益為1元 市盈率為8那麼股價P=1*8=8元,果第二年利潤增加50% 那麼每股收益會變為1.5元 如果市盈率保持不變為8的話股價為12元 ,(這只是單擊),但是公司每股盈利增速會導致市場給出更高的市盈率例如12倍 這時股票就雙擊了(前提是其盈利有持續性,也就是至少下年可以保持)P=1.5*12=18元 ,股價由8元變為18元,雙殺相反,每股受益變少,市盈率變低(兩個相乘)形成雙擊!股價暴跌! (Anyway 雙殺 雙擊 都是市場給予股票價格和股票市盈率的乘數擴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