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美光股票價格最新消息

美光股票價格最新消息

發布時間:2022-10-28 19:45:10

⑴ 加皇資本:這10大科技股可長期持有

最近一年以來,曾經在牛市當中風光無限的 科技 板塊表現頗為掙扎,即便Alphabet(GOOG.US,GOOGL.US)和Facebook(FB.US)這樣的超級巨頭也難如人意。

然而,如果拋開眼前的是是非非,真正著眼於長期,投資者就會看到一幅迥然不同的畫面。比如,將2025年視作當前投資的目標時間,這些大 科技 公司的股票,其吸引力就會實實在在的凸顯出來——尤其是在當前的價位之上。

那麼,哪些 科技 股票會值得投資者一直持有七年呢?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RBC Capital)恰恰就構築了這樣一個「想像2025」投資組合,選擇出了他們相信將成為長期贏家的 科技 股票。該公司在研究報告當中寫道:「我們相信,下面這些企業是處於最佳的位置,在直至2025年的七年當中將獲得超越平均水準的表現。」

Alphabet(GOOG.US,GOOGL.US)

誠然,強大如Alphabet也不能對市場的動盪免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就不再是一隻值得你第一時間考慮買進的股票。

歸根結底,根據TipRanks的數據,這依然是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給出了「強力買進」評級的王牌股票,分析師們為其確定的平均目標價格是1346美元。

加皇資本寫道:「亞馬遜和Alphabet看上去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尤其巨大,同時他們還都有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強大的計算力基礎設施,這就決定了他們將成為人工智慧和機器語言發展潮流的最大受益者。」

谷歌母公司還有一個額外的強勢所在,這就是他們的自動駕駛 汽車 子公司Waymo。Alphabet不久前披露,Waymo不久前剛剛達到了自動駕駛測試里程1000萬英里的里程碑。

加皇資本指出:「在自動駕駛 汽車 創新領域,Alphabet尤其居於領先地位,這當然要歸功於他們對Waymo自動駕駛技術的大力度投資。」

他們強調,Alphabet的利好之處就在於,自動駕駛正是人工智慧未來將大展拳腳的重要領域之一。

英偉達(NVDA.US)

英偉達正在不斷推動 科技 的邊界向前拓展,而他們的努力在未來的年頭里肯定會不斷收獲回報。

近幾個月以來,英偉達股票表現欠佳,但是長期而言,他們依然是具有足夠的資格要求在投資者最值得買進持有的股票清單上占據一席之地的。

比如,Jefferies分析師里帕西斯(Mark Lipacis)就表示,雖然在1月財季當中受挫,但是英偉達依然是人工智慧、 游戲 和自動駕駛技術等諸多長期主題當中的「領先玩家」,他建議投資者抓住機會買進。

「盡管沒有人能夠擔保英偉達一定能夠成為人工智慧賽跑當中的贏家,但是我們相信,該公司確實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而且主要拜Cuda軟體的價值所賜,還將持續獲得強大的推動。」加皇資本估計,現在有超過100萬工程師都在Cuda的幫助下工作,後者正是「整個生態系統之下的關鍵基礎」。

亞馬遜(AMZN.US)

對於亞馬遜出現在這個名單上,恐怕沒有投資者會感到吃驚。電子商務巨頭持續著眼未來,創新不止,而且為了獲取新技術和進入新市場,在並購戰線上也持續表現活躍。

不過,並非所有投資者都注意到了亞馬遜的一個有趣的優勢,這就是他們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加皇資本寫道:「亞馬遜在機器人創新方面尤其居於領先地位,這當然與他們對Kiva物流機器人的持續投入有很大關系。」

他們現在已經在使用的Kiva機器人,數量已經達到了10萬量級,堪稱是一支機器人大軍了。不難想像,真的到了2025年,亞馬遜龐大的物流力量當中,機器人肯定還會占據更大的比重。

加皇資本指出,這當然就意味著亞馬遜的運營效率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的評級情況可謂是笑傲華爾街。該股的平均分析師目標價格為2215美元。

Rapid7(RPD.US)

如果投資者是著眼於長期來購股,同時還希望當下的股價低廉,那麼Rapid7就是不二之選。該公司利用自己獨特的基於數據和分析的方法來提供網路安全服務。

在加皇資本看來,該股可謂是網路安全領域最具吸引力的候選之一,他們不久前對Komand的收購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其魅力。2017年,該公司吃下Komand,來進一步強化其安全能力和自動化服務水平。

公司首席執行官托馬斯(Corey Thomas)評論道:「對於設計良好的安全服務和IT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極為迫切,資源是稀缺的,環境又日益復雜,各種威脅與日俱增。」

「安全和IT解決方案必須沿著文本驅動的自動化方向不斷發展,讓網路安全和IT專業認識能夠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戰略意義的方面。」

加皇分析師海德伯格(Matthew Hedberg)尤其看好該股:「他們的成功讓人持續領教了其平台方式的強大力量,在安全和IT解決方案融為一體的服務推動下,交叉銷售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Splunk(SPLK.US)

加皇資本寫道:「在軟體領域內,我們看好Splunk,這很可能是大數據領域的未來贏家。」

Splunk所做的,本質上就是將機器數據轉化為答案。他們生產的軟體通過網路式的互動界面來搜索、監控和分析機器產生出來的大數據。

這些答案當中的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公司自己的機器學習系統。Splunk的Machine Learning Toolkit平台可以創造和測試各種適用於不同情況的靈活模型。

加皇資本表示:「Splunk創造的模型,關鍵價值之一就在於,用戶可以將其順暢適用於實時機器數據。」

必須指出的是,該股絕非加皇資本一家的寵兒。它的華爾街平均評級是「強力買進」,平均目標價格是155美元。

PayPal(PYPL.US)

在金融 科技 領域,最受分析師們青睞的股票之一就是整體評級「適度買進」的貝寶,該股的平均目標價格為1117美元。

首先,貝寶的規模引人注目。其次,該股享有一種 科技 股票當中堪稱獨特的雙向性,同時面向消費者和商家,這就意味著該公司可以完整控制整個用戶體驗。

加皇資本認為:「貝寶獨特的資產使得該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向著數字商務轉化的長期性全球趨勢。」

「現在,全世界還有大約20億人缺乏金融服務,我們相信,貝寶資產平台的持續成長將為這些人打開一扇大門。」

和他們觀點類似,Oppenheimer分析師格林(Glenn Greene)也指出了貝寶具備「獨一無二」的競爭地位。他甚至更加樂觀,認為該公司近期與一系列關鍵玩家達成的合作夥伴關系可以確保其在未來幾年持續實現15%以上的營收增長,以及20%以上的每股盈利增長。

蘋果(AAPL.US)

加皇資本相信,蘋果股價未來還有很長的上漲道路要走。

「我們相信,蘋果將成為人工智慧,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相關趨勢發展的重大受益者,這些對他們的服務業務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他們指出,最新的iPhone已經配備了識別能力,可以進行預測,以及通過經驗進行學習。

更為有趣的是,到2025年,這個世界就將迎來真正的「iPhone世代」——蘋果的智能手機問世到2025年,正好是18年。

這些人是在iOS系統設備環繞當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蘋果可以得到他們所使用的所有app的數據,掌握他們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閱讀,每一次購物,以及他們的學歷, 健康 情況,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然後,人工智慧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大做文章。「人工智慧將真正成為大家親密的個人助手。一個高度定製化的中立網路具有極為強大的力量,使得所有的服務都變得極為出色,同時成為各種新服務的高效向導。」

Synopsys(SNPS.US)

這是晶元板塊當中最值得買進的股票之一,幾乎註定是未來 科技 發展潮流當中的贏家。加皇資本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人工智慧晶元,而Synopsys本質上正是AI晶元和其他多種晶元的「軍火商」。

「通過幫助其他玩家設計復雜的晶元,Synopsys在AI設計方面獲得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加皇資本寫道,最美妙的地方在於,無論會有多少新玩家涌現出來,他們都離不開Synopsys。

「伴隨新的和現有的企業持續推進技術進步,Synopsys也將持續幫助這些公司設計各種晶元,不管是GPU、CPU、FPGA、Digital Chip、Analog晶元,或者其他什麼。」

現在,該股也受到華爾街的廣泛看好,平均評級「強力買進」,平均目標價格109美元。

美光(MU.US)

在次級晶元領域,美光是最值得考慮的候選之一。所有指向未來的發展趨勢都意味著將有大量的數據被創造出來,而美光的DRAM/NAND存儲產品組合正完美適合這一發展方向。

加皇資本指出:「人工智慧,以及虛擬/增強現實創造出的數據規模將難以想像,自動駕駛也會對記憶和存儲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NAND還是DRAM方面,需求都將極為旺盛,而這正是美光巨大的長期利好。」

那麼,怎樣的入場點才合適呢?對此,德銀分析師何(Sidney Ho)的回答是,該股當前的價格就堪稱低廉。他剛剛重申了自己做出的買進評級和給予的60美元目標價。

科技 板塊分析師們給予該股的平均評級是「適度買進」,目標價格54美元。

微軟(MSFT.US)

任何一份當下的 科技 股薦股清單,都沒有理由落下微軟。

加皇資本在解釋將該股納入自家的2025投資組合的理由時表示,微軟「在規模超級巨大的混合雲平台上擁有領先地位,在人工智慧、物聯網、 游戲 和其他服務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

和谷歌母公司或者亞馬遜一樣,微軟也將從強大計算力、大數據集,以及旗下全球頂尖的數據科學家三點當中獲益匪淺。

加皇資本將微軟確定為公共雲領域頭號人工智慧公司,他們迅速成長的Azure雲平台也配得上這樣的榮譽。

「我們相信,在公共雲領域,微軟的能力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們的客戶還可以同時使用微軟強大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力,而這是亞馬遜的AWS和谷歌的GCP自身難以匹敵的。」

在追蹤微軟的21位分析師當中,有20位都給出了「強力買進」的評級。平均目標價格142美元,意味著還有17%的上漲空間。

⑵ 海外晶元股一周動態

本周,瑞昱、美光 科技 相繼發布業績報告。台積電3納米如期下半年量產,或將獨霸先進製程市場2 3年。

全球大廠繼續在加大布局, Xperi公司宣布收購Vewd,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而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另外,技術迭代,人才之爭,仍在不時發生,市場傳聞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財報與業績

1. 美光 科技 三季度營收86.4億美元 毛利率為46.7% ——7月2日,美光 科技 的營業收入為86.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77.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74.2億美元,該公司毛利率為46.7%。GAAP凈收入為26.3億美元,或攤薄後每股2.34美元。非GAAP凈收入為29.4億美元,或每股攤薄收益2.59美元。營業現金流為38.4億美元,上一季度為36.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5.6億美元。

2. 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 月減7.74%元 ——7月5日,瑞昱6月營收達96.42億元新台幣(單位下同),月減7.74%元,年增2.03%。據台媒《中央社》報道,瑞昱第2季合並營收304.99億元,創單季新高,季增2.5%;累計今年前6月自結合並營收602.55億元,年增22.52%。

市場與輿情

1. 三星考慮在2022年下半年下調存儲晶元價格 ——7月5日,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三星電子正在考慮在 2022 年下半年降低其存儲晶元價格,旨在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消息人士稱,如果三星決定降價,其他存儲晶元公司將效仿,在今年下半年引發價格戰。

2. 台積電3納米將獨霸2 3年 ——7月4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召開年度技術論壇宣布,3納米N3製程將如期於下半年進入量產,並推出支持N3的TSMC FINFLEX技術,將3納米家族技術的性能、功耗效率及密度,進一步提升。業內分析,台積電3納米節點或能在先進製程市場獨霸2 3年,並通吃人工智慧(AI)及高性能運算(HPC)訂單,有機會為近期疲弱股價注入一股強心針。

3. 日本供應商擬進一步提高半導體材料報價 ——7月5日,據彭博社報道,昭和電工首席財務官Hideki Somemiya表示,今年以來疫情導致供應混亂、俄烏戰爭致使能源成本飆升以及日元大幅貶值,至少在2023年之前,情況不太可能顯著改善,因此公司被迫提價以轉嫁成本。他指出,由於昭和電工是台積電、英飛凌、豐田等製造商的供應商,漲價可能會擠壓製造商利潤,或迫使客戶跟進漲價。

投資與擴產

1. Xperi公司通過現金和債務的混合方式以1.09億美元收購Vewd ——7月6日,Vewd是全球領先的OTT和混合電視解決方案提供商,每年交付3000多萬台連接電視設備。此次收購通過其品牌TiVo和全球最大的智能電視中間件獨立供應商,使Xperi成為領先的獨立媒體平台。此外,該交易使Xperi能夠在歐洲安裝約1500萬台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實現貨幣化,包括激活TiVo+,這是一種免費支持電視服務的廣告。

2. 三星電機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擴大FC-BGA基板產能 ——7月4日,三星電機宣布計劃在韓國和越南的FC-BGA基板生產上投入更多資金,其在公告中指出,將追加投資3,000億韓元用於韓國釜山、世宗以及越南工廠的設施建設。該公司計劃通過此次投資,積極應對半導體的高性能化及市場增長帶來的封裝基板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將在韓國首次實現年內伺服器用封裝基板量產,通過擴大伺服器、網路、車載等高端產品,強化全球三強地位。

3. Wolfspeed:預計8英寸SiC新廠2024年達產 ——今年4月,Wolfspeed正式啟用其位於美國紐約州馬西的最先進的莫霍克谷SiC製造廠,莫霍克谷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8英寸碳化硅晶圓廠,今年5月WolfSpeed公布 2022 會計年度第三季 (日歷年 Q1) 財報公司,CEO Gregg Lowe當時表示,位於美國紐約州的8英寸SiC新廠已啟用並試產,預估明年上半年可望顯著貢獻營收。全球第一座 SiC 8英寸廠未來可望建立起 SiC 生態體系,預估 8英寸廠營收明年上半年起將開始大幅增加。

4. 美光將在2023財年減少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7月2日,美光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表示,包括PC和智能手機在內的消費市場終端需求疲軟,已顯著拖累了全球內存行業的需求。因此該公司決定在2023財年減少其晶圓廠設備資本支出。

5. 日月光中壢廠第二園區將於7月15日開工 ——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將於7月15日舉行中壢廠第二園區動工典禮。 據台媒《中央社》報道,中壢廠第二園區廠房用於擴充IC封裝測試產線,預計將於2024年第三季度完工。不過日月光並未揭露新廠未來的投資金額,業界估計會在百億新台幣以上。

6. II-VI收購Coherent獲中國批准 收購總價約70億美元 ——6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決定附加限制性條件批准II-VI收購Coherent。根據合並協議中的條款,在交易完成後,Coherent的每股普通股將兌換為220美元現金和0.91股II-VI普通股, 收購總價大約為70億美元。此前,II-VI預計其對Coherent的並購將於2022年7月1日左右完成。

技術與業務

1. 三星成立半導體封裝工作組 ——7月5日,報道稱,該工作組由三星電子於6月中旬成立,直接隸屬於DS業務部首席執行官Kyung Kye-hyun負責。這團隊由來自DS部門測試與系統封裝(TSP)的工程師、半導體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以及該公司內存和代工部門的管理層組成。預計該團隊將提出先進的封裝解決方案,以加強與客戶的合作。Kyung的舉動表明他對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的重視。

2. 供應鏈廠商稱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 ——7月4日,據台媒報道,此前傳出蘋果考慮下調iPhone 14出貨量,由原定9000萬部減少10%。而中國台灣供應鏈廠商表示,並未收到蘋果砍單通知,iPhone 14首批9000萬的出貨目標保持不變,按照蘋果慣例,要等到新產品上市後,觀察終端市場實際銷售情況,再來做第二波或是第三波調整。因此,目前說下調10%備貨量的說法有點太早,供應鏈目前備貨與生產都處於正常水平。

3. 東芝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馬達業務 ——7月2日,東芝將涉足新一代電動飛機核心部件馬達的生產。據悉,東芝開發出了幾十人乘坐的中型機所需要的兼顧輸出功率與小型輕量化的技術,目標是到21世紀20年代後半期實現商業化。

4. 新思 科技 攜手台積公司推出全新射頻設計方案 ——6月29日,新思 科技 近日推出面向台積公司N6RF工藝的全新射頻設計流程,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需求。台積公司N6RF工藝採用了業界領先的射頻CMOS技術,可提供顯著的性能和功效提升。新思 科技 攜手Ansys、Keysight共同開發了該全新射頻設計流程,旨在助力共同客戶優化5G晶元設計,並提高開發效率以加速上市時間。

高管與人才

1. 英特爾、三星、台積電在美國掀起「搶人大戰」 ——6月30日,英特爾、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扎堆在美國新建晶圓產能,這批新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開始就將陸續建成投產,將需要至少27000名合格一線工程師,但美國國內學者估計,該國本土勞動力供給不足以填補需求,至少需要引進3500名海外工程師,其中主要將來自於大中華區,學者擔憂,根據目前移民政策,如此規模的工簽將幾乎不可能被核發。

2. 台積電去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 ——7月1日,台積電日前更新的年度永續報告書顯示,2021年全球員工薪酬中位數增至206萬新台幣。台積電去年全球共有1.2683萬名新進員工。截至去年底,全球共計6.5152萬位員工。台積電指出,除近年來高 科技 產業快速成長,人才市場競爭激烈,流動加速,2021年度招募量較前幾年顯著增加。

3. 中芯國際:公司技術研發執行副總裁周梅生因退休離任 ——6月30日,中芯國際在公告中指出,目前公司的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進行,周梅生博士的退休不會對公司整體研發實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另外,經公司研究決定,新增認定金達先生及閻大勇先生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4. Arm表示將利用IPO收益推動交易和招募更多員工 ——6月29日,Arm公司希望利用接下來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所籌集的資金來促進交易和僱傭更多員工,以開展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校對/Humphrey)



⑶ 30多年來改變晶元行業的重大並購交易

英偉達(Nvidia)如果成功以400億美元收購Arm,預計將對晶元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但要完全理解這一交易的影響還需要很多年。

由於多種因素,預計未來幾年會出現更多此類交易,對於擁有創新技術的初創公司的收購興趣增加,以及從股市籌錢更加容易都是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許多新興市場正在逐漸升溫,比如5G、邊緣計算、AI / ML以及自動駕駛 汽車 的持續發展。

短期內,大多數行業的並購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這不會持續下去。 收購是實現規模增長以及完善公司產品的最快方法,也是快速吸納人才的方法。

Nvidia收購Arm的交易,是全球最大的GPU供應商與第一大移動處理器IP供應商的結合,將幫助Nvidia的業務范圍從數據中心擴展到了邊緣和終端。這筆交易也有助於兩家公司將自己定位在邊緣計算的不確定但新興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中,高度專業化的設備和伺服器用於預處理或完成大量數據的處理。此外,Arm擁有廣泛的生態系統。

「作為一家合並公司,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增加的投資將使我們能夠積極推動數據中心的發展,並將已經在數據中心中大量應用的AI推廣到各個角落,並到達邊緣。」 Arm首席執行官Simon Segars說:「英偉達擁有大量的IP產品組合,可用於構建晶元、產品和系統。我們向全球半導體行業授予IP許可,並圍繞此建立了一個生態系統。因此,我們將擁有更多的IP許可給客戶。」

並購的成敗,時間會給出答案

目前,Nvidia對Arm的收購交易還要通過各國監管機構的審查和批准。據熟悉並購交易的幾位業內人士稱,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在2000年以7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Burr-Brown,這似乎是一項轟動的交易,但事實證明,這一收購的結果比最初的預期要局限得多。

兩家公司的合並增強了TI在模擬技術領域的能力,並加強了公司的業務重點,但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卻不那麼明顯。TI 2011年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ctor)的情況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ADI公司在2017年以1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Linear Technology,並以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Maxim Integrated,使其成為TI強大的競爭對手,TI數十年來一直主導著模擬領域。ADI的收購讓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迎來了更多的價格和性能競爭,也為初創公司帶來了機會。

「英特爾對Mobileye的收購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Segars說:「 Broadcom(博通)被Avago(安高華)收購也是一筆重要的交易。人們談論半導體整合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也確實正在發生。如果繪制這些公司市值的圖表,就會發現長尾巴,這確實很有趣。ADI收購Maxim是另一回事。由於COVID-19,收購的進度要慢一些。對於從未有過交集的公司而言,很難融合在一起。Maxim和ADI有長期的合作關系。Arm、Nvidia和Softbank也彼此熟知。」

EDA和IP領域的並購超過晶元行業其他領域

EDA的收購交易數超過了晶元行業的任何其他領域,不過EDA行業的大多數收購規模都相對較小。 然而,三大EDA公司如果沒有收購推動其增長,就永遠不會成為三大巨頭,而且晶元業不太可能會像以前那樣發展。 僅Synopsys就完成了100多次收購。Mentor已經完成了70多次並購,而Cadence已經完成了50多次。(這個數字並不精確,因為有些是資產的分拆和收購,而不是整個公司。)

「許多產品屬於增量產品,從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有所提升。我們非常大的收購的交易之一是Avant,Synopsys在那時建立了所謂的設計前端、綜合、模擬、時序、功耗等。那時的後端是物理設計,它是布局布線和一些驗證,是由不同公司完成的。」Synopsys董事長兼聯合首席執行官Aart de Geus表示,

「在90年代後期,我越來越擔心,從技術角度來看,設計和後端設計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將變得越來越強。這種情況發生在2000年左右,當時人們擔心經濟低迷帶來的影響。事實證明,在2001年經濟大蕭條時,許多消費者打算減少開支。只有一家公司——Mentor介於這兩者之間,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提升我們的能力參與這場競爭。」

正是Cadence開啟了EDA行業的並購。「在EDA中引人注目的兩個收購是Cadence-Gateway和Cadence-Tangent。」西門子Mentor的名譽首席執行官Wally Rhines說,「隨著世界正從原理圖轉向RTL,Gateway使Cadence進入了網關開發的Verilog業務,這推動了Verilog成為標准。雖然行業協會是VHDL,但Verilog處於領先地位。」

「同樣重要的是Cadence對Tangent的收購。Tangent是一家門陣列路由器公司(最好的門陣列路由器公司),他們也開發了面向標准單元遷移的能力。更早之前,Mentor IC Station和Cadence從Solomon Design Automation出來的Virtuoso的前身,都提供相似的產品。今天的IC Station可能就是Virtuoso,只不過SCS(硅編譯器系統)和Mentor的IC Station之間的內部爭使他們陷入了完全停滯,為Cadence提供了機會。」

可以說,EDA行業中最重大的收購涉及2016年西門子(Siemens AG)對Mentor的收購。 西門子是一家大型企業集團,也是歐洲最大的工業製造公司,這筆45億美元的交易使西門子可以提供了從設計軟體到完整的半導體流程的完整服務。

同時,也讓Mentor成為了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其資金規模遠大於所有EDA公司的總和。從這個角度來看,2019年,西門子的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所有EDA公司的市值之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IP公司也積極購買其他IP公司,Arm的增長至少部分也是來源於多年來的收購。一些EDA公司,特別是Cadence和Synopsys,也收購了許多小型的IP公司。

Arteris IP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K. Charles Janac表示:「迄今為止,在IP領域,最重要的收購是Synopsys進行了一項將近10億美元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外圍I/O IP和PHY技術。 英偉達對Arm的收購對於IP行業和半導體行業都是極為重要的。Nvidia試圖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與Intel和AMD直接競爭。因此,在Nvidia的支持下,也許Arm架構將成為SoC的下一個核心。」

關鍵是協同作用。「我曾經為Joe Costello工作,那時他擔任Cadence首席執行官,他有幾個有趣的想法。」Janac說,「這筆交易是很好的財務交易,但也必須能夠有一些協同作用。如果將2兩家公合並放在一起,它們的總和不應等於2或者2.5,應該為3或4。兩家公司還需要在文化上兼容並積極地合作。Costello說的另一件事是,最好的交易是雙方都對交易有些不滿。如果有人真的很高興,那可能就不算什麼了。」

處理器和內存領域的重大並購

在處理器方面, Nvidia收Arm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某個方面。Arm的生態系統是如此廣泛,以至於Arm處理器內核主導著從智能手機中的應用處理器到各種各樣的攜帶型設備,當然,這不是收購唯一重要的意義。

AMD在2006年以54億美元收購了GPU製造商ATI,從而使AMD在數據中心市場成為英特爾重要的競爭對手。 「 AMD收購了ATI的圖形業務,這使他們能夠在與Intel兼容的CPU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CPU業務。」 西門子Mentor的名譽首席執行官Wally Rhines說。「 ATI是一家非常獨特的公司。如果回顧 歷史 ,你會發現隨著圖形標準的改變,大約每10年就會出現一家新的圖形公司。ATI是唯一延續了幾代,並倖存下來的公司。」

在存儲領域,一系列收購促成了美光的復興。 他說:「日立和NEC合並成為Elpida(爾必達),被美光(Micron)收購。這的確使美光 科技 保留了DRAM業務,今天全球有三大DRAM供應商,雖然美光公司是最小的,但那筆交易使他們擁有了足夠的技術和競爭力,以及日本公司的影響力。」

IDC研究副總裁Shane Rau表示同意。他說:「美光收購爾必達使他們邁過了門檻。現在有三大內存公司,這對於它們在DRAM中具有足夠的供需是必要的。我們預計NAND市場也將出現整合。」

政府對收購的干預和影響

不過,並非所有宣布的收購都能實現。審查過程可能會產生令人意外的結果,而且政府可能認為國家受到威脅。 過去,主要是美國政府負責終止或推遲重大交易,但中國等其他國家開始發揮其市場力量 ,中國否決了高通公司的440億美元收購NXP的計劃。

「由於富士通收購交易的失敗,美國國家半導體收購了仙童半導體。」Rhines說,「這筆交易意義重大,因為美國國家半導體數十年來一直將其研發投資降至最低,而Don Brooks(當時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領導下的仙童半導體開發了出色的新技術。它使美國國家半導體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因為一家將研發投入最小化和運營卓越最大化的公司收購了一家研發投入最大化的公司。」

美國政府在另外兩項間接影響晶元產業的交易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項涉及1956年IBM簽署的同意法令,當時該法令旨在限制IBM捆綁服務、軟體和大型計算機的,被稱為「市場籃子」的壟斷定價。

IBM是當時唯一提供這三個功能的公司,而且由於當時的平台也是行業的標准,所有軟體都必須與IBM的設備兼容。因此,IBM利用其市場影響力使用低價策略與這三個細分市場中的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競爭。

到1980年代初期開始PC時代時,IBM仍主要通過大型機和微型計算機來賺取收入,其高管的觀點是,PC只是一種玩具。因此,IBM的想法是,與其再次扼殺市場競爭者使自己面臨政府的更多干預,不如與英特爾和微軟簽署交易,而不是試圖擁有所有技術。

美國政府還於1982年中斷了貝爾系統的交易,讓另一項交易達成。AT&T放棄了對貝爾運營公司的控制,而貝爾運營公司又被拆分為地區運營公司。貝爾實驗室(Bell Labs)與聯邦政府合作開展了大量工作,當時貝爾實驗室是全球主要的研發部門之一,與IBM不相上下。 貝爾實驗室在1947年發明了第一個晶體管,這是成為Linux基礎的Unix操作系統,也是第一個光路由器。

貝爾實驗室於2006年作為朗訊(Lucent)的一部分出售給了阿爾卡特(Alcatel),這是分拆的一部分,在2016年又被諾基亞收購。同時,GlobalFoundries在2015年收購了IBM的微電子業務。這兩項收購終結了兩個最大的半導體研究業務。

盡管IBM仍在為AI系統進行晶元研究,但在美國,公司以及公司/政府資助的半導體研究,尤其是通信和計算研究的全盛時期已經結束。

各國政府也阻止了晶元行業的其他交易。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阻止了清華紫光集團在2018年以2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光的交易。美國司法部還阻止了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公司)和TEL(東京威力科創)在2015年的93億美元合並。

400億美元的並購規模上限

Nvidia並購Arm的交易仍然是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交易,盡管數量不多。Avago以37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Broadcom。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似乎有一個可接受的上限。

IC Insights的高級市場研究分析師Rob Lineback表示:「幾年前,我們確定半導體並購協議(不包括與系統級和軟體業務相關的交易)已達到約400億美元的上限。 高通公司未能以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的交易在2018年7月被取消,因為中國在貿易戰中一直推遲批准該交易。美國博通以1210億美元的對高通的惡意收購報價(後來降至1170億美元)被阻止,是因為擔心該國在蜂窩通信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的喪失。」

盡管有足夠的資金和公司參與的意願,但規模仍然很重要。「由於大型交易的高價值,更多國家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貿易摩擦的加劇,大約400億美元似乎已成為半導體行業可行的收購規模限制。」 Lineback說,

「地緣政治環境和貿易戰可能會繼續限制半導體並購的規模。但是,Nvidia的400億美元協議違反了這一假設上限。Nvidia與Arm的交易不僅影響了IC行業許多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而且似乎也是對當今地緣政治下晶元並購限制的考驗。」

在中國,也有對收購交易的股份限制。非本土公司要建立合資公司,需要由中國合作夥伴公司擁有股份子公司51%或更多股份。IDC的Rau說:「這筆交易使Arm剝離了Arm China 51%的股份,意義重大。這是將知識產權帶到中國的幾筆交易之一。MIPS向中國開放,RISC-V也向中國開放。」

半導體行業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新收購將如何改變晶元行業還有待觀察,但是摩爾定律的放緩,以及晶元設計向更異構的方向發展以及對處理和智能需求的推動力,正在改變著晶元行業的動態。

「我們似乎正在進入半導體行業的新階段,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通常與大型半導體公司進行縱向集成,這些大型半導體公司開發自己的處理器內核、EDA工具、有時甚至還包括處理設備。」 Codasip的高級市場總監Roddy Urquhart說。

「到1990年代,這種情況已經被諸如德州儀器和西門子半導體(於1998年分拆)之類的公司所打破,放棄了內部EDA工具,轉而採用商業工具。在同一時間范圍內,包括Arm、MIPS、ARC和Tensilica在內的IP公司應運而生,以提供內部內核的替代方案。到2000年,世界上大多數公司都依靠三大EDA公司和Arm來滿足大多數設計工具和IP需求。在同一時間范圍內,我們看到了純晶圓代工廠的出現和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的增長。憑借穩定的商業環境,全球IC設計在許多地區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

更多的並購讓市場在不同的地區進行重組,採用新技術以及需要在更多地方處理更多數據的需求,將會有更多的收購,但是速度如何尚不清楚。 雷鋒網

原文鏈接:https://semiengineering.com/deals-that-change-the-chip-instry/雷鋒網雷鋒網

⑷ 內存silicon power和美光,都是16GB,都是DDR4的類型,它倆哪個好啊

選:Micron(鎂光)

容量,其它參數都一樣,當然選大品牌,品牌越知名,內存技術越領先越好。美光(Micron)是世界第二大內存顆粒製造商,因為內存很多廠家都有能力生產,但全世界能獨立生產內存顆粒(內存晶元)的很少,鎂光就是少有的三大廠家之一,說明鎂光的內存晶元技術世界領先。而且全世界第一大內存生產廠商使用的內存顆粒中也有鎂光。

  1. 三大世界著名內存顆粒品牌。

  2. 世界第一大內存廠商也使用鎂光內存顆粒。

  3. 國際知名品牌機配置中,很多也使用鎂光。

  4. 正因為鎂光內存的頂尖水平,著名的蘋果電腦Mac也用

  5. 穩定性及超頻性好。

實際上內存條很少損壞,除非silicon power價格便宜很多,還可以讓預算少的考慮一下。

⑸ 鎂光內存與美光內存是一家工廠的嗎一個是crucial一個是micron

crucial是micron的子品牌,沒有中文譯名。

micron是鎂光,只是鎂光ssd上寫著最顯眼的是crucial,你在背面其實還可以看到還有this proct is manufactured by micron。除了crucial以外,micron旗下還有lexar(雷克沙)和spectek(事必達)。

至於鎂光和美光之分,因為官方可能沒有給出明確的譯名,通常商家習慣是叫鎂光,而在網路的介紹卻是美光,應該後者才是官方譯名,搜索美光可以看到國內有個同名不同類別的企業,雖說並沒有侵犯商標權,但為了方便區分還是通常叫鎂光。

(5)美光股票價格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鎂光作為知名內存與硬碟製造商,一直與金士頓占據著存儲器市場的「半壁江山」。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品牌 現代 和台灣品牌威剛等崛起,鎂光在全球市場份額降至5.84%。但是,這家老牌的內存廠商實力並不弱於第一名的金士頓。

隨著智能手機、 平板電腦 等移動設備應用普及,人們對存儲空間要求越來越高。鎂光與英特爾聯合開發快閃記憶體技術,讓更小體積的內存條擁有更大的存儲空間,目前1TB固態硬碟價格昂貴,價格實惠的晶元可以讓快閃記憶體應用於低端個人電腦。

⑹ 最大內存晶元製造商美光科技官宣新建巨型晶圓廠的計劃,對當地將有何作用

一、據該公司稱,新的 NAND 已經以有限的數量交付給客戶和 Crucial 英睿達 SSD 產品,今年晚些時候將進一步增加產量。美光表示,232層NAND 技術 可以 支持資料中心和汽車應用所需的先進解決方案和即時服務,也能提供行動裝置、消費性電子產品和 個人電腦所需的回應速度及沉浸式體驗。最終可能有 4 座 600,000 平方英尺無塵室,達 240 萬平方英尺,約相當於 40 個美式足球場。

紐約工廠將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工藝和工具,包括極紫外線(EUV) 光刻技術 ,以鞏固公司在DRAM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但實際執行成什麼樣,還不確定。
包括英特爾的ucie,fab2.0,都是非常漂亮,理論上萬事俱備的概念,但說實話我確實想不明白,富
士康為啥都搞不起來。
所以,無論是英特爾鎂光的擴產,還是台積電三星在美國建廠,都還需要看後續。都是很漂亮的計劃,但按照經驗來看執行是有難度的。

⑺ 2022/1/20晶元資訊快看

越南資通部長Nguyen Manh Hung指出,越南將於2022年開始研究6G網路,該國電信業應該在全球部署5G和發展6G網路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此外,Nguyen Manh Hung也設定在2028年前取得6G頻譜授權,再進行商業推廣的目標。

2021年的零組件供應短缺,已對整個電子產業造成影響,半導體、零組件等生產,往往受限於生產設備或稼動率等因素,不太可能於短時間內增加產量,因此南韓業界普遍認為,2022年電子零組件及半導體供應短缺將持續,並且可能帶動手機、家電等終端產品價格上漲。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拍板美國第二座晶圓廠落腳德州泰勒市(Taylor)後,最新消息指出,泰勒市議會為開發相關工廠用地,著手啟動行政程序。

全球COVID-19疫情仍有不確定性,西安已經祭出封城措施因應,內存大廠美光(Micron)測試產能受到短期影響。台系中型封測廠如南茂等供應鏈業者證實,接獲美光約1~2個月的DRAM封測短期急單,加上台系業者如旺宏、華邦電等NOR Flash封測訂單持續暢旺,內存封測業者直言,若不加計傳統淡季工作天數減少部分,2022年第1季內存封測業務略優於2021年第4季。

隨著全球主要內存業者投入尖端NAND Flash堆棧技術的研發,業界預期將對2022年消費級固態硬碟(SSD)市場帶來變化。業界指出,全球主要半導體業者於2020年成功研發176層NAND Flash技術後,目前以128層技術為主流的消費級SSD市場,可能於2022年產生變化。預期美光(Micron)、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將陸續推出採用176層NAND Flash的新款消費級SSD。

⑻ 半導體技術受制,國產替代正當時(附各領域個股匯總)

目前半導體行業處境艱難,部分核心的晶元技術掌握在他國手中。國內每年付出高昂的代價從他國引進先進技術和核心部件以及產品。如今,伴隨著進口方面受到限制,國產替代,自主創新迫在眉睫!

伴隨著 科技 力量的全球化普及,日新月異的 科技 核心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 科技 的硬核當屬半導體行業,並且半導體+晶元輻射到 科技 的各個領域!

我相信部分投資者對半導體領域的分類以及晶元的流程的了解不是很清晰,下面我們來進行分類,羅列出受制的核心領域,並逐一匯總。

半導體行業涉及的領域很多,比如存儲器晶元、內存晶元、手機晶元、處理器CPU晶元、指紋識別晶元、攝像頭晶元、互聯網晶元、通信處理晶元、圖形處理晶元、射頻晶元、濾波器晶元元件、LED晶元、OLED晶元、人工智慧晶元、無人駕駛晶元、北斗導航晶元等等。

在眾多領域中,部分晶元技術具備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如指紋晶元的匯頂 科技 、人工智慧晶元的寒武紀和超級計算機晶元的總參謀第五十六研究所、北斗導航晶元的華大半導體、LED晶元的三安光電、手機晶元的華為海思。

但是核心的領域,如 存儲器晶元、通信處理晶元、圖形處理晶元、射頻晶元以及濾波器晶元元器件 等卻寥寥無幾,遠遠落後!以存儲器為例,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除了華為海思外,最強大的當屬兆易創新。但是即便是兆易創新,目前成熟的產品也只是國外已經不再用的Nor Flash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元,第二代的NAND Flash數據型快閃記憶體晶元目前還不到1%的市場佔有率,就更別提第三代3D NAND Flash。國外方面,目前美光、東芝、因特爾、荷蘭的恩智浦以及韓國的海力士基本上瓜分了所有市場份額!

至於通信處理晶元、圖形處理晶元、射頻晶元以及濾波器都是 科技 的重點領域也同樣處於被動的地位,相差無幾。

通過對晶元進行分類,望投資者朋友們了解國內外的差距,進而尋找出落後的核心領域。也希望在政策的指引下,我們能盡快在關鍵領域研發出自主的半導體晶元!

眾所周知,晶元的製作流程主要是三個方面:設計、製造和封裝。其中,製造方面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空間。製造方面根據細分環節可以分為:切割、拋光、光刻、刻蝕、鍍膜等方面。其中光刻和刻蝕是製造方面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也是時下跟國外差距之所在。

相關的上市公司在晶元分類環節已有提及,目前國內核心的公司是華為海思和兆易創新。

靶材的江豐電子、光刻機領域的上海微電子、薄膜沉積設備的北方華創、等離子刻蝕的中微半導體、單晶硅生長爐的晶盛機電以及自動清洗設備的盛美半導體等等。

封測領域國內落後不太多,主要的上市公司是長川 科技 、長電 科技 、楊傑 科技 、通富微電等。

另外,封測領域也是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一期重點布局的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製造和設備方面落後的巨大差距,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二期投入的重點領域便是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現在要講到的原材料領域。半導體行業涉及的原材料眾多,主要分布在製程材料、封測材料和功率半導體等。

製程材料主要有拋光材料的鼎龍股份、靶材的江豐電子、濕電子化學品的上海新陽、電子氣體的南大光電、光刻膠的強力新材等等

封測材料主要是鍵合絲的康強電子、陶瓷封裝材料的三環集團、包裝材料江蘇中鵬、封裝基板的深南電路等等。

功率半導體主要有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的捷捷微電、金屬晶體管的長電 科技 、二極體的楊傑 科技 、氮化鎵GaN器件的三安光電、碳化硅SiC器件的華潤華晶微電子等等。

除此之外,PCB基板方面主要的對象是深南電路。

值得一提的是,代工廠方面,中芯國際目前14納米技術已經實現量產。前期由於台積電給華為供貨受到限制,華為只能在14納米領域尋找中芯合作,再此也希望中芯國際能早日實現國產替代,增加國際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

到這里,半導體行業的各個環節就介紹完了,由於各方面上市公司眾多,文中提及的都是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個股,請各位理解!

文中所述半導體行業分類及匯總皆為本人研究和統計所得,謝絕轉載等各種形式復制!另外,文中個股僅供研究和參考,不作為買賣建議!

⑼ 騰訊控股開盤漲超4%,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6%!後續股市走勢如何

首先是騰訊增值服務業務本季度實現營收71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20億元,同比下降0.42%。本土游戲實現營收318億元,同比微降1%;國際游戲業務也減少1%至107億元。本季度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實現收入42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19億元相比,同比小幅增長0.72%。本季度網路廣告業務收入186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28億元相比,同比下降18%。

再者是三個BAT的年收入和利潤的實際差距並不大。騰訊年營收突破1000億大關;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實現了1000億元的年收入,而網路則形成鮮明對比。,凈利潤暴跌65.4%。2016年歸屬於網路的凈利潤為116.32億元人民幣(約合16.75億美元),而2015年為336.64億元人民幣(約合51.97億美元)。

⑽ 世界十大半導體巨頭都是誰



半導體歷來是現代生活的十分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上班路上的交通:比如 汽車 、電梯、紅綠燈,還是到與客戶、朋友和家人交流的設備:比如電腦、電話、平板電腦,都要用到半導體。尤其是隨著物聯網的普及,每一種能夠想像的產品都將內置半導體,以實現通信和聯網。



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范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 科技 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現如今大部分的電子產品,比如計算機、行動電話或是數字錄音機當中的核心單元都和半導體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硅、鍺、砷化鎵等,而硅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值得一提的是, 晶元設計位於半導體行業的最上游,是半導體行業的核心基礎。它技術壁壘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澱。需要提醒的是,中國的華為晶元設計世界領先水平。下面介紹世界十大半導體巨頭,並根據2019的銷售額來分析一如下:





一、英特爾(美國)


銷售額: 563.1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英特爾是美國一家以研製CPU為主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52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 歷史 。英特爾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 科技 巨擘。




1971年,英特爾曾經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不但帶來了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而且改變了整個世界。2016年4月 ,英特爾推出處理器至強7290F採用了多達72個處理器核心,成為英特爾核心數最多的處理器。 2019年2月,英特爾推出至強鉑金9282,它有112個線程,是線程最多的處理器。 2016年4月底,英特爾將會退出智能手機晶元市場。



英特爾公司(INTC)主要設計和製造主板晶元組,網路介面控制器和集成電路。該公司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於1968年由美國風險投資家亞瑟•洛克(Arthur Rock)出資250萬美元成立。


英特爾最初的產品是內存晶元,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英特爾1993年推出Pentium微處理器,推動了個人電腦市場的大幅擴張。英特爾為惠普和戴爾等電腦公司提供處理器支持。



二、(韓國)


銷售額:435.4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 三星集團包括非常多的全球下屬企業,比如旗下子公司有: 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人壽保險等。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由李秉喆創辦。



旗下子公司包含: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SDS、三星電機、三星康寧、三星網路、三星火災、三星證券、三星物產、三星重工、三星工程、三星航空和三星生命等,由家族內的李氏成員管理,其中三間子公司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為世界500強企業。三星電子是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尤其在2009年全球500強企業中,三星電子占據了第40位的一席之地。


全球最受尊敬企業排名第50位,三星的品牌價值排名第19位。2020年4月,三星正式宣布退出LCD面板市場,於2020年年底關停旗下在韓國和中國的所有LCD面板產線。


2020年5月6日,三星電子副會長、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鎔宣布不會讓子女繼承經營權。意味著從創始人李秉喆到李健熙會長再到李在鎔的爺孫三代家族經營血緣繼任模式告終。




三、台積電(中國台灣)



銷售額:293.2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中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台積電,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科學園區。




1987年,張忠謀創立台積電,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但張忠謀發現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因為在當時,全球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比如Intel,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晶元,並且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自己完成晶元測試與封裝——全能且無可匹敵。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


截至2017年3月20日,台積電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2018年6月5日,董事長張忠謀宣告正式退休。 2001 連續六年榮獲亞洲貨幣雜志(Asia Money)中國台灣最佳管理企業第一名、最佳法人關系第一名、最佳企業策略、最佳公司治理。


2000年, 名列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全球一百大最佳 科技 公司排行第五名,2000年全球二百大新興市場企業排行第二名。 中國台灣Career雜志調查出台積電為"大學生最愛的100家民營企業",台積電已連續5年奪得中國台灣天下雜志標竿企業第一名殊榮。


台積電(TSM)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專業獨立純半導體代工廠。純代工表示只製造集成電路,沒有任何內部設計能力。許多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將元件製造外包給台積電,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同時投資於研發。



四、高通(美國)



銷售額:154.4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高通創立於1985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 。高通曾是全球領先的無線 科技 創新者,它變革了世界連接、計算和溝通的方式。尤其把手機連接到互聯網,事實上,高通的發明開啟了移動互聯時代 。現如今高通的基礎 科技 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系統,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機中都有它的發明 。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已向全球多家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在中國,高通開展業務已超過20年,與中國生態夥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軟體、 汽車 等眾多行業 。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公司股票是標准普爾100和500指數的成分股,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交易代碼為QCOM。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高通排名第392 。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排名第32位 。在《財富》2019"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中,高通因其對無線技術發展的巨大貢獻和對5G的推動,位列第一 。


高通還被《快公司》(Fast Company)評選為"2020年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 。自2016年起,高通中國連續四年榮獲"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該項評選由《經濟觀察報》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是體現企業運營、技術創新、 社會 責任及美譽度等多維度實力的權威獎項 。


著名產品:驍龍(Snapdragon)是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全合一」移動處理器系列平台,它覆蓋了入門級智能手機乃至高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下一代智能終端。驍龍曾經以基於ARM架構定製的微處理器內核為基礎,結合了業內領先的3G/4G移動寬頻技術與強大的多媒體功能、3D圖形功能和GPS引擎。驍龍處理器平台系列定位IT與通信融合,由於具備極高的處理速度、極低的功耗、逼真的多媒體和全面的連接性,推動了全新智能移動終端的涌現,因此可以使用戶獲得「永遠在線、永遠激活、永遠連接」的最佳體驗,從而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重新定義移動性。


高通歷來是HTC、索尼、諾基亞、MOTO、LG、三星等全球品牌智能手機的主要晶元供應商。在國內,華為、中興、聯想、小米、海信、海爾等廠商的智能手機之前也大多採用驍龍處理器。比如許多耳熟能詳的智能手機和明星終端比如諾基亞Lumia 800,Lumia920,Lumia1020,Lumia1520,Lumia2520,小米M1,紅米1S電信版,小米M2,小米3,HTC One,聯想K71、K81智能電視、HTC One V、HTC One S、,HTC One XC、HTC One Max ,步步高vivo S1、聯想樂Phone等。


高通曾經是全球大牌高端手機採用的最多的移動處理器品牌,其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地位相當於PC領域的晶元巨頭英特爾。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1月,高通公司市值也首次超越英特爾。




五、博通(美國)



銷售額:153.3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博通公司(Broadcom Corporation :BRCM),是全球領先的有線和無線通信 半導體公司。其產品實現向家庭、辦公室和移動環境以及在這些環境中傳遞語音、 數據和多媒體。Broadcom 為計算和網路設備、數字 娛樂 和寬頻 接入產品以及移動設備的製造商提供業界最廣泛的、 一流的片上系統和軟體解決方案。



2017年11月6日,Broadcom擬以每股70美元現金加股票方式收購高通(60美元的現金和10美元的股票),交易總價值1300億(股本+債務收購)美元。2018年7月,博通和企業軟體公司CA Technologies宣布,雙方已經達成189億美元現金收購協議。Broadcom 是世界上最大的無線生產半導體公司之一, 年收入超過 25 億美元。公司總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的爾灣 (Irvine),在北美洲、亞洲和歐洲有辦事處 和研究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博通(AVGO)曾經在2015年被競爭對手Avago以370億美元收購時,曾是當時重大新聞。他們的產品主要服務於四個市場:無線通信、企業存儲、有線基礎設施和工業。它生產半導體設備和模擬設備,並為計算機的藍牙連接、路由器、交換機、處理器和光纖提供介面。




六、SK海力士(韓國)



銷售額:142.3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Hynix ——海力士晶元生產商,屬於韓國品牌英文縮寫"HY"。海力士即原現代內存,2001年更名為海力士。海力士半導體曾經是世界第三大DRAM製造商。



海力士半導體在1983年以現代電子產業有限公司成立,在1996年正式在韓國上市,1999年收購LG半導體,200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株)海力士半導體,從現代集團分離出來。2004年10月將系統IC業務出售給花旗集團,成為專業的存儲器製造商。2012年2月,韓國第三大財閥SK集團宣布收購海力士21.05%的股份從而入主這家內存大廠。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9月5日,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在日本政府限制向韓國出口氟化氫、光刻膠、含氟聚醯亞胺等尖端半導體材料後,SK海力士設在中國無錫的半導體工廠已經完全使用中國生產的氟化氫取代了日本產品。


在韓國,曾經有4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和一條12英寸生產線,在美國俄勒岡州有一條8英寸生產線。2004年及2005年全球DRAM市場佔有率處於第二位,中國市場佔有率處於第一位。


海力士(Hynix)半導體作為無形的基礎設施,通過半導體,竭盡全力為客戶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海力士半導體致力生產以DRAM和NAND Flash為主的半導體產品。海力士半導體以超卓的技術和持續不斷的研究投資為基礎,海力士每年都在開辟已步入納米級超微細技術領域的半導體技術的嶄新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海力士半導體歷來標榜行業擁有最高水平的投資效率。



海力士重要貢獻 :世界最先開發低耗電-高速(Low Power-High Speed) Mobile 1Gb DDR2 DRAM、世界最先發表8GB 2-Rank DDR3 R-DIMM 產品認證、世界最先開發44nm DDR3 DRAM、世界最先獲得關於以伺服器4GB ECC UDIMM用模塊為基礎的超高速DDR3的英特爾產品認證、世界最先開發2Gb Mobile DRAM、世界最先推出使用MetaRAMtm 技術的16 GB 2-Ran kR-DIMM、世界最先開發NAND快閃記憶體MCP、開發出業界最高速、最小型1Gb Mobile DRAM、世界上首次開發高密度大寬頻256MB的DDR SDRAM、在世界上首次將256MB的SDR SDRAM運用於高終端客戶等等。




七、美光 科技 (美國)



銷售額:128.4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美光 科技 有限公司(Micron Technology, Inc.)是高級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供應商之一。通過全球化的運營,美光公司製造並向市場推出DRAM、NAND快閃記憶體、CMOS圖像感測器、其它半導體組件以及存儲器模塊,用於前沿計算、消費品、網路和移動便攜產品。美光公司普通股代碼為MU,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NYSE)。



美光 科技 位於美國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市,於1978年由Ward Parkinson、Joe Parkinson、Dennis Wilson和Doug Pitman創立,1981年成立自有晶圓製造廠。



美光 科技 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製造商之一,其主要產品包括DRAM、NAND快閃記憶體和CMOS影像感測器。美光 科技 先進的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計算機、服務、 汽車 、網路、安防、工業、消費類以及醫療等領域,為客戶在這些多樣化的終端應用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在1990年代初期,美光 科技 成立Micron Computers(美光電腦)子公司來製造個人電腦,該公司即後來的Micron Electronics(美光電子)。美光1998年亦並購了Rendition公司來製造3D加速晶元。2002年美光捲入了內存價格操縱丑聞。美光於2007年3月21日首次在中國西安成立了工廠,主要生產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時任美光 科技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史蒂文·阿普爾頓(Steven Appleton)周五上午在愛達荷州Boise機場的一次小型飛機事故中不幸遇難,享年51歲。據報道稱,阿普爾頓當時駕駛著一架試驗用固定翼單引擎小型飛機,飛機在快到9點的時候發生了爆炸。阿普爾頓一直熱衷於駕駛飛機玩飛行特技,之前他曾在2004年的一次飛機爆炸事故中受傷。



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光 科技 2012年7月2日宣布,將以25億美元收購日本晶元製造商爾必達。在收購爾必達以後,當時按營收計算,美光 科技 將取代海力士成為全球第二大DRAM存儲晶元廠商,僅次於 三星電子 。DRAM存儲晶元被普遍使用於PC和移動設備中。雖然台灣也有多家DRAM存儲晶元廠商,但由於其規模較小,這個市場將逐漸被三星電子、美光 科技 和海力士所主導。



美光 科技 (MU)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半導體產品。其產品用於計算機、消費電子產品、 汽車 、通信和伺服器。它創建了快閃記憶體產品和可重寫存儲解決方案。



八、德州儀器(美國)


銷售額:123.5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德州儀器,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感測與控制、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德州儀器(TI)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並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德州儀器是世界第一大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和模擬電路元件 製造商,其模擬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在全球具有統治地位 。



在連續收購飛索半導體製造部門、成都成芯半導體之後,2011年德州儀器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ctor),進一步強化德儀的模擬半導體巨頭地位。


美國德州儀器由塞瑟爾·H·格林、J·埃里克·約翰遜、尤金·麥克德莫特、帕特里克·E·哈格蒂在1947年創辦。剛開始 是其母公司地球物理業務公司(Geophysical Service Incorporated, GSI)用來生產新發明的晶體管的。


麥克德莫特是GSI最初在1930年創辦時的創 辦者。麥克德莫特、格林、約翰遜後來在1941年買下了這個公司。1945年11月,帕特里克·哈格蒂被僱傭為實驗室和製造部門(Laboratory and Manufacturing (L&M))部門的總經理。1951年L&M部門憑借其國防方面的合同,迅速超越了GSI的地理部門。公司被重新命名為"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同一年,公司又被再度命名為"德州儀器",也就是它如今的名字。GSI逐漸變成了德州儀器的一個子公司,直到1988年GSI被出售給哈利伯托公司。



德州儀器在1930年開始是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然後在20世紀40年代專注於國防系統電子。這家總部位於達拉斯的公司於1958年進入半導體行業,目前擁有逾4萬項電子產品專利。



九、東芝(日本)



銷售額:109.2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 東芝 (Toshiba),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屬於三井集團。公司創立於1875年7月,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製作所合並而成。



東芝業務領域包括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 社會 基礎設備、家電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成功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


2021年4月14日,東芝發布消息稱,社長兼CEO車谷暢昭辭職,東芝會長綱川智將兼任社長與CEO 。


東芝東在民用方面:東芝從一家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東芝已成功地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東芝在軍用方面:東芝從二戰至今依然是負責為日本生產各類坦克、機槍、導彈大炮。


提前是2000年,東芝半導體的銷售額繼INTEL之後,位居世界第二位。筆記本電腦的市場佔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

東芝在許多產品上都是日本首家製造出的廠商,比如:雷達(1942年)、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1959年)、彩色影像電話(1971年)、日文字處理器(1978年)、筆記型電腦(1985年)、DVD(1995年)、HD DVD (2005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7年,東芝被指控違法販售螺旋槳予蘇聯軍方,供應其製作十分安靜的潛水艇。這項交易違反冷戰時期的CoCom協議。美國和日本的關系也因此事而受挫。最後東芝的兩名資深經理人被起訴逮捕,而東芝也遭受兩國的罰款制裁。


東芝的重要貢獻:1985年 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T1100:

1986年 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16位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J-3100GT;

1987年 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筆記本東芝T1000; 筆記本 1989年 世界上第一台輕薄筆記本東芝DynaBook J3100;

1990年 世界上第一台帶電池,採用DSTN彩色液晶顯示屏T5200C

1992年 世界上第一台帶TFT彩色筆記本電腦——東芝4400SXC:

1993年 第一台採用鋰電池技術的筆記本誕生於東芝;

1994年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筆記本專用奔騰CPU機型T4900CT;

1995年 世界上第一台配置光碟機的筆記本電腦T2150 CDT;

1996年 全球首台攜帶型掌上電腦東芝libretto 20;

1997年 世界上第一款最輕最小的迷你型筆記本電腦Libretto 50CT:

1998年 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配置DVD光碟機的筆記本電腦Tecra 750;

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寬屏輕薄筆記本電腦Portégé 300CT;

1999年 全球最輕薄筆記本東芝Portégé 3400ct;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低溫多晶硅TFT筆記本電腦Portégé 3020

2001年 東芝出品世界上第一台內置1.8」硬碟的超輕薄筆記本;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Geforce2顯卡筆記本電腦Satellite 2800;

東芝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內置的光碟刻錄機的筆記本電腦DynaBook DB70P;

2002年 東芝推出世界上最薄、電池使用最長的筆記本電腦Portégé 2000;東芝推出世界上首款鍵盤可升降的筆記本電腦Dynabook P5/S24PME:

2003年 東芝推出Satellite 5200,首創雙光碟機影音旗艦;

2004年 東芝推出當時世界上最薄機型東芝Portégé R100;

2005年 東芝在業界首創使用LED背光技術顯示屏;

東芝推出當時最輕薄的筆記本電腦 Portégé R200系列;

東芝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台採用HD DVD-ROM的筆記本Qosmio系列

2007年 東芝推出當時全球最輕最薄內置光碟機型筆記本電腦Portégé R500



十、恩智浦(荷蘭)



銷售額:95億美元


行業地位及影響力 : 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ctors)公司是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創立於2006年,先前由飛利浦於50多年前所創立。



公司總部位於荷蘭Eindhoven,在全球20多個國家擁有37000名員工(歐洲37%、亞洲37%、大中華區21%、美洲5%)。恩智浦提供半導體、系統解決方案和軟體,為手機、個人媒體播放器、電視、機頂盒、辨識應用、 汽車 以及其他廣泛的電子設備提供更優質的感官體驗。


恩智浦(NXP)自2006年9月1日起,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獨立領導廠商之一。名稱中蘊含著 "新的體驗"(Next Experience)的意義,秉承英文品牌的精神, 中文名稱中的"浦"字,強調恩智浦累積過去在飛利浦53年以來的珍貴經驗與豐富資源。


恩智浦的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應用於以下五個市場領域: 汽車 電子、智能識別、家庭 娛樂 、手機及個人移動通信以及多重市場半導體,進而建立各大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NXP 擁有業界領先的 Nexperia 移動多媒體解決方案,不論是高端的智能型電話到超低價手機,以及移動電視、連線 (藍牙、WLAN、UMA)、 游戲 、MP3 音頻、MPEG-4視頻、數字圖像與GPS衛星定位服務等產品都能將移動多媒體的效能水平提升。


作為手機用完整系統解決方案的業界第一大廠商,Nexperia 移動通信系統解決方案出貨量達 2 億多個。是行動電話用揚聲器系統的業界第一大廠商,攜帶型應用 FM 收音機晶元的業界第一大廠商,數字無線晶元的業界第一大廠商, USB 產品業界第二大廠商,所有無線通信用專用標准產品 (ASSP) 第三大廠商。全球首支具備 UMA 功能行動電話的技術支持廠商。業界第一大電視硅晶元廠商,全球每兩台電視就有一台使用 PNX 晶元。業界第一大 PC TV 硅晶元廠商,全球每 10 台電視就有 4 台使用其硅調諧器。所有消費應用 ASSP 的第三大廠商,每兩台數字地面機頂盒中使用其 RF 前端模塊。


NXP Software 是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同時也是一家提升行動電話視頻、聲頻質量的軟體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它也是 Nexperia 合作夥伴計劃的成員,因此客戶可直接取得業界領先的 Nexperia 技術。是移動多媒體軟體解決方案的第一大獨立軟體廠商,超過 1 億個產品使用 LifeVibes 軟體

NFC 技術的第一大廠商, RFID 解決方案的第一大廠商,RFID 晶元出貨量已超過 15 億顆,全球超過 80%的電子護照採用其晶元。全球大眾運輸系統中的電子票務大約有 80% 的非接觸式智能卡方案採用其MIFARE 技術。

閱讀全文

與美光股票價格最新消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0453股票走勢 瀏覽:129
拋完股票不能轉出資金 瀏覽:10
股票融通資金流通形成資本的過程 瀏覽:831
股票行情大盤走勢快選大財優配 瀏覽:440
注冊制股票上市時間 瀏覽:602
股票國家隊大主力 瀏覽:305
股票賣出後資金是自動轉到銀行嗎 瀏覽:768
業績最好的科技股票排名 瀏覽:39
st申請摘帽的股票 瀏覽:197
股票轉銀行提現嗎 瀏覽:966
股票配資賺錢的多嗎 瀏覽:766
證券配資就是股票配資嗎 瀏覽:564
神城股票會重組嗎 瀏覽:547
股票軟體帶來的好處 瀏覽:759
中國人均股票賬戶資產 瀏覽:495
股票投資風險自測 瀏覽:774
我國證券法規定股票上市 瀏覽:580
賀股票信息 瀏覽:601
網上開股票賬戶需要注意什麼手續 瀏覽:218
股票個人賬戶總資產與總市值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