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均線操作經驗
股票下跌容易上漲難,大多數股票上漲時都是三步兩回頭,使人很難把握,應怎麼辦呢?一般來說,在漲勢中,尤其漲勢初期,當均線出現多頭排列時,表明市場聚集了較大的做多能量,途中即使出現一些不好的K線,也不要驚慌失措,更不宜盲目殺跌。否則,被主力震倉洗盤出局,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常言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均線空頭排列就是一座危牆!有些股民只看股票價格高低,不看均線如何排列。所以作為穩健的投資者,應該「先看牆後問價」,選擇一個恰當的價位買進。這里要注意:金叉、死叉信號也有強弱之分,一個是要注意觀察均線交叉的角度。另一個道理是時間長的2根均線出現金叉要比時間短的2根均線出現金叉買進信號來得強,反映的做多信號也相對比較可靠。例如,當大盤或個股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出現金叉時,投資者見此信號買進,要比5日均線與10日均線出現金叉是買進,投資者的安全性相對來說要高一些。但,上漲初期要注意,雖然10日與30日均線開始金叉,如果此時5日、10日短期均線開始調頭向下,那麼大盤或個股轉強的過程就有可能夭折,所以此時買進股票要謹慎。方法是:注意觀察成交量能不能逐漸放量,如果量能逐漸縮小,要馬上採取止損措施,決不能有任何僥幸的心理。
10日與30均線死叉以後,是空頭市場的開始。從經驗看,10日與30均線死叉繼續下跌的概率在70%以上,穩健型的投資者應該採取止損措施。一般來說:時間長的2根均線出現死叉要比時間短的2根均線出現死叉賣出信號來得強,反映的做空信號也相對比較可靠。例如,當大盤或個股10日均線與30日均線形成死叉,這個時候賣出,要比5日與10日均線形成死叉時賣出,做空的把握更大一些。
穩健的投資者一般在底部出現「金山谷」時買入,而不是在「銀山谷」處買入。但也可在銀山谷部分建倉,形勢明了時在滿倉的折中處理辦法。(註:5日、10日與30日在底部第一次交叉為「銀山谷」;5日、10日與30日在底部第二次交叉為「金山谷」)。
要在股市生存下去,必須把防範風險放在第一位!應該抱著寧可錯過,不可做錯的態度。例如:均線出現了「死亡谷」時,就是危險信號,要立即採取止損措施,絕不能抱有任何幻想!(註:5日、10日與30日在頂部第一次交叉為「死亡谷」)。
當幾根均線粘合突然出現發散形走勢,投資者必須留個心眼。這是因為短、中或長期均線粘合時間越長,往往說明積聚的做多或做空的能量越大,所以對大盤或個股處於橫盤時導致的均線粘合都要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向上發散,預示著後市的漲升潛力較大。均線粘合後向上發散+成交量放大,上漲概率≥80%。當均線粘合向上發散,5日、10日短期均線彎曲角度很大,並與20日、30日均線距離拉得過大時,要警惕股價短線回調的風險。向下發散,特別是放量下跌,往往預示著後市下跌空間較大。
均線向上或向下發散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粘合向上或向下發散形態,一種是交叉向上或向下發散形態(首次向上交叉發散為銀山谷、第二次向上交叉發散為金山谷,下跌初期向下交叉發散為死亡谷)。客觀地說,均線粘合形態發散要比交叉形態發散產生的動能要大,所以相應的機會、風險也大。這也是為什麼提醒:均線粘合向上發散(要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要適當買入參與。均線粘合向下發散,要抓緊時間停損離場!另外,向上發散往往有兩個環節:一個是首次交叉向上發散,產生的條件是大盤或個股經過大跌後已跌無可跌,在某一利好的刺激下成交量有效放大,所產生的一波行情,這種首次交叉相當於銀山谷(往往此時形的底是U形底)。但由於熊市剛過,人們還心存恐懼,此時再出現什麼利空消息,往往使這波反彈行情上漲空間有限,不久便進入了調整狀態(也往往是主力的空頭陷阱)。當大盤或個股探底回升後均線再次交叉向上發散,即出現了人們所說的金山谷(此時形成的底往往是W底),這次交叉往往說明主力做多意願明顯,此時跟著主力做多的成功機會就比較大,所以此時無論是激進型投資者還是穩健型投資者都可跟進參與!同樣,向下發散也往往有兩個環節:我們知道大盤或個股經過一波大行情後,開始放量滯漲或縮量滯漲,這就出現了均線首次交叉向下發散,形成一個倒U形頭,接著股指反彈後再次交叉向下發散,又形成一個倒U形頭,整個頭部變成了一個M形頭。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市場主力出貨要有個過程,一次出不完,只好再次拉起股價(主力的多頭陷阱),以便拉高出貨。所以此時一定要把握好止贏止損的時機,以避免帶來更大的損失!再說說粘合發散:往往也是有兩個環節,一是首次粘合向上或向下發散,接下來是二次粘合向上或向下發散。不過二次交叉或粘合發散不一定都發生在每個股票上,這一點千萬要注意!
有些大盤或個股走勢很復雜,有時走的又很簡單,如:均線「上山爬坡形」就是屬於後一種,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可放心持股待漲。當然遇到「下山滑坡形」,一個是止損,另外絕不能輕易買進。俗話說:急跌不可怕,就怕綿綿陰跌沒完沒了,直到耗完你的心血!
30日均線是股市的生命線。一旦發現股價有效跌穿30均線(接下來此線彎曲向下),尤其是放量下跌,應立即斬倉離場,這要作為一個紀律嚴格遵守執行!
當平時波瀾不驚的股海突然躍出一條蛟龍時,即一隻大陽線一下子穿過好幾條均線,則往往預示著一輪行情的興起,盡管其中有曲折,但多數情況下它是向上走的,看到「蛟龍出海」時持股待漲是最好的選擇!
做股票最重要的是防範風險,那麼如何防範風險呢?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就是會看技術圖形,對走勢圖的風險信號,第一要能識別;第二行動要快。比如:當你看到K線上1根大陰線一下子吃掉幾根均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斷頭鍘刀」,是典型的賣出信號。一般來說,斷頭鍘刀出現在漲勢中或高位橫盤時,常常預示著階段性的頂部來臨,所以作為投資者應減磅操作,或拋空離場,以迴避風險!
『貳』 股票中的下跌走勢有很多種,那縮量下跌好還是放量下跌好
是減少量好還是減少量好?
下跌量的含義往往比下跌量的含義更復雜,所以下跌量反映的投資策略更好,准確性高。縮量下降往往預示著主力洗盤和行情走弱,而成交量下降則預示著出現主力洗盤、主力出貨、主力吸籌等多種情況。所以當後者出現時,我們往往要通過多個技術指標來分析。
一般來說,大盤的買點出現在縮量下跌階段和放量下跌階段的可能性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密切觀察當時操作時的其他技術指標和大盤的走勢,從而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下跌量的含義往往比下跌量的含義更復雜,所以下跌量反映的投資策略更好,准確性高。縮量下降往往預示著主力洗盤和行情走弱,而成交量下降則預示著出現主力洗盤、主力出貨、主力吸籌等多種情況。所以當後者出現時,我們往往要通過多個技術指標來分析。
『叄』 股市中U形底是什麼
1.型態分析 V型走勢,可分為三個部分: (1)下跌階段:通常V型的左方跌勢十分陡峭,而且持續一段短時間。 (2)轉勢點:V型的底部十分尖銳,一般來說形成這轉勢點的時間僅三、兩個交易日,而且成交在這低點明顯增多。有時候轉勢點就在恐慌交易日中出現。 (3)回升階段:接著股價從低點回升,成交量亦隨之而增加。 「伸延V型」走勢是「V型走勢」的變形。在形成V型走勢期間,其中上升(或是下跌)階段呈現變異,股價有一部分出現向橫發展的成交區域,其後打破這徘徊區,繼續完成整個型態。 倒轉V型和倒轉伸延V型的型態特徵,與V型走勢剛相反。 2.市場含義 由於市場中賣方的力量很大,令股價穩定而又持續地挫落,當這股沽售力量消失之後,買方的力量完全控制整個市場,使得股價出現戲劇性的回升,幾乎以下跌時同樣的速度收復所有失地;因此在圖表上股價的運行,形成一個像V字般的移動軌跡。 倒轉V型情形則剛剛相反,市場看好的情緒使得股價節節扳升,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個因素扭轉了整個趨勢,賣方以上升時同樣的速度下跌,形成一個倒轉V型的移動軌跡。通常這形態是由一些突如其來的因素簥一些消息靈通的投資者所不能預見的因素造成。V型走勢是個轉向型態,顯示過去的趨勢已逆轉過來。 伸延V型走勢在上升或下跌階段,其中一部分出現橫行的區域,這是因為形成這走勢期間,部分人士對型態沒有信心,當這股力量被消化之後,股價又再繼續完成整個型態。在出現伸延V型走勢的徘徊區時,我們可以這徘徊區的低點買進,等待整個型態的完成。 伸延V型與V型走勢具有同樣的預測威力。 3.要點提示 (1)V型走勢在轉勢點必須有明顯成交量配合,在圖形上形成倒V型。 (2)股價在突破伸延V型的徘徊區頂部時,必須有成交量增加的配合,在跌破倒轉伸延V型的徘徊底部時,則不必要成交量增加。 具體更多的去:www.chaoguba.com
『肆』 如何看股票k線走勢圖
如何看股票k線走勢圖?
1.先把以往牛股的K線圖調出來,觀察股價在各個階段的形態,振幅情況,通道情況,換手及時間等等。選幾個自己常用的技術指標,分別觀察各個階段數值,記錄下來,盡量多選幾只,以提高准確度,然後總結一下,慢慢體會。
2.與大盤進行比較,發現個股與大盤走勢的異同,各項技術指標的異同和背離。
3.與同板塊個股進行比較,為什麼有的股漲的好,有的漲的少,找出不同之處。
4.觀察反彈個股的階段情況,做出對比。
5.通過以上分析以及主力成交排行榜,對主力操作風格有個大致的了解。
6.由於主力手法時常變換,最好是做到經常看一看,努力做到不僵化。
K線是什麼?
K線又稱為日本線或蠟燭線,起源於日本。K線是一條柱狀的線條,由影線和實體組成。影線在實體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線,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線。實體分陽線和陰線兩種,又稱紅(陽)線和黑(陰)線。一條K線的記錄就是某一種股票一天的價格變動情況。
所謂K線圖,就是將各種股票每日、每周、每月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漲跌變化狀況,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K線又稱陰陽線、棒線、紅黑線或蠟燭線,它起 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後來人們把它引入股票市場價格走勢的分析中,目前已成為股票技術分析中的重要方法。
K線具體有哪些類型呢?
K線圖上陽線有以下幾個類別:
下影陽線(先跌後漲型):開市後價格大幅下跌,後又回升到高位收市。後市承接力強,暗示上升力強,可能是上漲的先兆。
收盤光頭陽線(先跌後漲型):開市下跌後掉頭回升,以全日最高價收市,可見上升動力大。
光頭陽線(大陽線):全日節節上升,有強烈的漲勢。如果在跌市中出現,可能是跌市結束的信號。
開盤光頭陽線(上升抵抗型):上升力強,但受阻擋,應謹慎。若是在持續上漲之後,可能是下跌的先兆;若是在下跌中的反彈行情,則多頭實力不足,仍將下跌。
小陽線(欲漲乏力型):行情撲朔迷離,漲跌難有明確估計。如果出現在強烈持續上升之後,表示高位震盪,持續力不足,可能是下跌的徵兆。如果在長期下跌之後出現,表示欲震乏力,可能繼續下跌。
上影陽線:市場上升趨勢減弱,在較高價位明顯受阻,後市有可能下跌。
『伍』 股市中的倒u形是啥意思
笨,賺完走人了唄。
別的不甚了解,但股票還是多少有點發言權的,個人23年炒股經驗:股票操作還是以資金核心為主,無論市場消息滿天飛,莊家機構一般都是提前就獲知這些,對於我們散戶而言不如直接了當的跟庄走,莊家資金怎麼做我們怎麼做,比如我個人使用的是恆陽財經網的恆陽證券行情軟體機構版,我平時的選股賣股的過程是這樣的:第一步,設定好莊家大資金抄底活動頻繁的條件,自動篩選出符合這些資金條件股票,第二步,同時再設置好技術性支撐壓力的條件,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股票,第三步,在最終兩次篩選獲得的即符合莊家資金抄底完畢,且技術形成支撐的股票,第四步,為數不多的這些篩選好的股票中,打開5分鍾周期,看它們在5分鍾周期內有沒有庄大資金暗中抄底的股票,因為股票漲停或大漲之前比定在前3天內一般1天左右會有庄大資金暗中抄底,如果篩選的股票池中有符合5分鍾周期出現庄大資金暗中抄底的股票,全部保留,第五步,在保留的股票中選擇前期漲幅、振幅都比較活躍的,這樣當天或次日買入以後的股票漲起來才穩才快,漲幅也大,這樣雖然比較保守,但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收益也相對更大一些。說白了,買股票就是另類投資,凡是投資就需要降低風險,增大收益性,上面的選股過程就是這個思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如果有幫助就麻煩給分吧,謝謝!
『陸』 如何看股票走勢圖,一分鍾帶你看懂正確看走勢圖
當指數上漲,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上時,表示發行數量少的股票漲幅較大;而當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下,則表示發行數量多的股票漲幅較大。
當指數下跌時,假如黃色曲線仍然在白色曲線之上,這表示小盤股的跌幅小於大盤股的跌幅;假如白色曲線反居黃色曲線之上,則說明小盤股的跌幅大於大盤股的跌幅。
紅色、綠色的柱線反映當前大盤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的數量對比情況。紅柱增長,表示買盤大於賣盤,指數將逐漸上漲;紅柱縮短,表示賣盤大於買盤,指數將逐漸下跌。綠柱增長,指數下跌量增加;綠柱縮短,指數下跌量減小。
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的分時成交價格。 黃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的平均價格。 黃色柱線表示每分鍾的成交量,單位為手。
分時走勢圖中經常出現的名詞及含意:
A、外盤:成交價是賣出價時成交的手數總和稱為外盤。
B、內盤:成交價是買入價時成交的手數總和稱為內盤。 當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也在上漲時,表明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拋售股票。
C、買一,買二,買三為三種委託買入價格,其中買一為最高申買價格。
D、賣一,賣二,賣三為三種委託賣出價格,其中賣一為最低申賣價格。
E、委買手數:是指買一,買二,買三所有委託買入手數相加的總和。
F、委賣手數:是指賣一,賣二,賣三所有委託賣出手數相加的總和。
『柒』 股票走勢的幾種基本形態
今天總結股票走勢的幾種基本技術形態,所有的股票的技術走勢基本上都是在這幾種基本的技術形態上走出來的,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有的時候我們在日線上所看到的日K線走勢和這幾種走勢對不上,那麼你就到分時上去找,而一旦出現了一下的技術形態的走勢它對你對後市的研判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當然,前提是觀察股票的走勢的時候一定要心細,做細致的研究,再決定你下一步的操作。而且長期細致的觀察盤面的變化對培養自己領悟能力和靈感也是必修的課業。我們做股票的目的是想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中賺取利潤,掌握和研判這個市場那也就是必須的。就好像你想游泳,那你就要先學會怎麼游泳,不然輕者嗆水,重者你就光榮了。所以掌握技術並通過細致的觀察做到將所學與盤面相結合,融會貫通。然後你就可以試著下水了。希望朋友們能夠真正理解圖形做到心中有數,在操作中賺的更多。 (1) (2)以上兩種是最基本的下跌和上升的五浪形態,當然有的時候也會走大的三浪形態, (3) (4)以上是變化了的上升浪型。需要說明的是圖中ad是第一大浪,其中包括ab\bc\cd三個子浪。di是第二大浪,屬於調整浪,其中包括de\ef\fg\gh\hi五個調整浪。i~l 屬於第三大的上升浪,也是股票市場中最具有賺錢效應的一浪。這其中有的時候會變化成三或五浪而形成大的完整的三浪。l~o是第四調整浪型,其中包括了lm\mn\no三浪調整。o~p~r~g是第五浪上升,也是最後的一浪上升。其中包括op\pr\rg三個小的子浪,有的時候也走小的五浪。 在上升浪或下跌浪當中,如果第二浪的走勢簡單了那麼第四浪的走勢就會相當的復雜,反過來如果第二浪走勢復雜,那麼第四浪就會很簡單,這只是經驗而已。具體的情況要具體的分析。正所謂圖形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在運用的時候不要生搬硬套。要細心的觀察盤面的動向,來做出你對後市的研判。下面的5~6和8圖也是變化了的圖形。朋友們慢慢的理解。 (5) (6) (7)上面是基本的頂部和底部形態,在實際中還有很多的變化。希望朋友們多觀察,當然還有其他的頂部和底部形態,以後我再慢慢整理出來。供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8)
『捌』 股票里的AMO和MACD各代表什麼
成交金額(AMO)表示每日已成交證券金額的數據。
成交金額分析 例如,同樣1000億的成交金額,1000點時和3000點時的成交不是一個級別的。股市的漲跌不完全取決於資金,但沒有資金是萬萬不能的。目前乃至今後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以滬市為例,成交金額的大小和行情的關系大致以1000億為分界線,1000億以下無行情。
成交金額能維持在1000億以上,可以判定是強勢,上升是主基調,這也是本博一直關注此輪回調成交金額是否會萎縮到1000億以下的原因。只要1000億的水平保持住,行情就沒完,就有戲。
成交金額1500以下,行情強勢但上攻有困難,有行情但難有大行情。1500-2000億是上攻需要量,而且比較健康,持續時間長而且扎實。2000億以上行情會走得很強,但多方消耗過大,氣勢磅礴卻不能長久,超過2500億絕對是殺敵一千自損1200,得不償失,是一輪漲勢終結的標志。 應用法則[回目錄]1、成交金額大,代表交投熱絡,可界定為熱門股。
2、底部起漲點出現大成交金額,代表攻擊量。
3、頭部地區出現大成交金額,代表出貨量。
4、觀察成交金額的變化,比觀察成交手數更有意義,因為成交手數並未反應股價的漲跌後所應支出的實際金額。
信號特徵[回目錄]1、樣本時間區間: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成交金額與市場強弱度成正比,通過成交金額的經驗
成交金額數值判斷弱市。兩市底部的日均成交量絕對值基本維持在40億-90億之間。日均成交金額90億-100億為弱市,90億以下為極弱市。在1998年和2002年,分別都有連續3個月以上的時間,日均成交金額都在90億以下,這兩年市場都處在極弱狀態,基本沒有太多的投資機會。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日均成交金額的數量變化以及其變化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市場的強弱程度,堅決迴避在熊市進場操作。
2、根據日均成交金額連續在90億以下的時間來判斷市場底部。如果兩市日均成交金額連續3個月以上在90億以下,市場相對底部基本可以確認,反彈一觸即發。成交金額在90億以下的時間越長,市場底部的可靠性越強,市場未來的反彈力度也越大。
日均成交金額連續在90億以下的時間段分別為:1998.2—1998.3,1998.7—1998.8,1998.12—1999.4,1999.10—1999.12,2002.8—2002.12。持續最長的時間段分別為1998.12—1999.4和2002.8—2002.12,均為5個月,與之相對應的,大盤指數也屢創新低,並進入底部確認區域,隨之大盤產生強勁反彈。例如,在1999年,兩市成交額在連續5個月徘徊在90億以下,上證指數於1999年5月17日創下1047.83的低位,然後就走出了轟轟烈烈「5·19」行情,大盤在33個交易日里反彈最高至1756.18,最高漲幅達67.60%;同樣的,2002年8月到12月,兩市成交額在連續5個月徘徊在90億以下,上證指數於2003年1月6日創下1311.69的低位,隨後就走出了以大盤藍籌股為代表的反彈行情,於4月16日反彈最高至1649.60,最高漲幅達25.76%。
3、股指見底反彈的高度和反彈持續的時間長度取決於是否能保持巨量的成交金額。從表1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如果兩市日均成交金額從100億以下增加到150億—200億將產生短期反彈,中級上漲行情需要成交金額達到200億以上,且資金供應量必須具備持續性,如果沒有持續的資金供應,成交金額一旦萎縮也就預示著反彈行情的結束。例如2002年3月、6月份成交金額分別為222.55億和203.53億,4月份和7月份就分別陡降為136.66億和136.35億,反彈行情也戛然而止。
4、牛市行情中的日均成交金額數據特徵。從表1中可以分析得出,大盤要完成上漲50%以上的行情則成交金額必須達到400億以上,全年牛市行情則成交金額必須連續6個月以上的時間保持在200億以
成交金額上。(此處的「成交金額」都是一個月內的日均成交金額,而不是某一個交易日或某幾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筆者注)例如,從表1中可以看到,1999「5·19」行情,該年6月日均成交金額為407億,但由於1999年成交金額在200億以上的時間只有6月和7月,因此「5·19」行情也只持續了1個多月;反觀2000年大牛市,該年2月日均成交金額為523億,高於1999年的407億,並且與歷年最為不同的是,2000年1月到8月的日均成交金額都保持在200億以上,這是大牛市行情持續長達一年的真正原因。
5、利用年初的成交金額特徵發覺大牛市的端倪。從表1中我們可以觀察出,每年中國股市的日均成交金額數據呈現倒「U」型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即年初和年末成交金額萎縮,3—6月的日均成交金額逐漸膨脹至高點;與此相對應,除非是全年大牛市行情(如2000年),大盤指數在年初和年末基本位於低點,高點則大多集中在6月這一敏感月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股市屬於「資金推動市」的特徵。我們觀察作為「大牛市」的2000年1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發覺它有如下異常之處:1)成交金額較上年12月增大2倍以上;2)年初成交金額即突破200億,達到中期行情的成交量級別;3)後續月份成交金額繼續放大且維持在200億以上。因此,我們可以把以上三大特徵作為我們判斷大牛市的一種參照,應用於我們的投資實踐。
6、根據成交金額的經驗數值結合股指走勢實現成功逃頂。在前面我們談到了市場反彈乃至反轉所需要達到的成交金額數量級。例如150億是短期反彈,200億才能推動中級上揚行情,大牛市行情則需要400億成交金額,我們可以把成交金額是否有效跌破這些量級標准作為我們選擇退場觀望的依據之一。從投資的穩健性考慮,建議投資者可結合股指的走勢(在中級行情進行了一段時間,股指上揚20%以上),將20日平均成交金額是否跌破200億作為減倉操作或出場觀望的信號指標。根據此指標,投資者可分別在1999年7月初、2000年8月25日、2000年11月21日、2001年6月14日、2002年3月12日、2002年6月26日實現成功逃頂(以上日期分別為該年20日平均成交金額首次跌破200億成交金額的交易日)。 市場趨勢[回目錄]如果說換手率指標有助於分析個股的交投情況,那麼分析大盤的運行態勢則可以藉助於成交金額這一指標。由於小盤股換手率10%以上就達到警示水平,而大盤股則要達到20%以上,所以涉及到整個市場以換手率來計算並不具有代表性。另外,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板塊的冷熱也會出現明顯的分化。這樣,在判斷整體市場運行格局方面,便需要藉助成交金額來進行分析。
不過,單純分析某個交易日的成交金額往往不具備借鑒意義。如上證綜合指數5月9日、5月28
成交金額日、5月30日的成交金額均處於較為相近的天量水平,但5月9日為中途上升階段,5月28日為接近頂部的上升階段,5月30日為觸及頂部後的下跌階段。所以,分析單日成交金額很難對後勢走向作出明確客觀的判斷。那麼,該如何理解「天量天價、地量地價」的股市諺語呢?
從歷史上看,「天價天量」的市場慣例從未被顛覆過。2003年至2005年各月份的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顯示,2003年的年內單月日均成交金額最高的月份是3月,4月便形成了年內高點。2004年的單月日均成交金額最高的月份是2月,當月的最高點和4月年內高點十分接近。2005年8月、9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為年內最高水平,雖然當年的年內高點在2月份出現,但當時為下跌階段,在下半年的上漲階段,8月、9月兩度在1200點形成了下半年的年內高點。由此可見,在上升階段,單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創年內天量,則當月的高點與年內的高點相同或相似。另外,從2003年至2005年,我們可以總結出:單月日均成交金額在200億元以上為警示水平。
另外,在下跌階段單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呈地量水平,也預示著底部的形成。如2003年8月、9月、10月連續三個月的日均成交金額低於100億元以下,11月便形成了年內最低點,而10月的最低點也接近年內最低點。2004年的年內低點在12月份形成,而單月日均成交金額下至100億元以下水平的僅有8月、12月,而9月的最低點距離年內最低也較為接近。2005年6月大盤跌至1000點之下,形成超級大型底部,同年5月的日均成交金額便創出了年內最低水平。可見,地量地價的定理也十分有效。不過,形成地量後的次月形成底部的概率較大。另外,從2003年至2005年,我們可以總結出:單月日均成交金額在100億元以下為警示水平。
然而,隨著股改實施對價和後續限售股的解凍,二級市場的流通市值迅速增加,同時二級市場的財富效應,吸引大量新增資金入市,使得以往年度總結出的一些規律需要進行調整。2006年至2007年5月,原來200億元的頂部警示設置已經失效,而在大盤迭創新高的過程中,100億元的底部警示設置也失去了效用。不過,這並不能否認「天量天價、地量地價」的慣例,僅是具體數值需要調整而已。如2006年8月的日均成交金額創下當年下半年最低水平,而當月股指則形成了下半年最低點。
成交金額經過改良後的單月日均成交金額對判斷大盤走勢較為有幫助。當然,任何指標都不是萬能的,個別情況下,也有失效的時候,需要藉助其它指標共同分析研判,才會提高判斷的准確率。由於單月日均成交金額以單月為時間單位,雖然減弱了單個交易日的失真影響,但僅能判斷中長期走勢,對做短線投資的朋友作用不大。另外,實際結果顯示,有時候出現地量的次月才可能形成底部,因此,在實際操作上會有一定的延後效應。一般投資者較難獲得單月日均成交金額的數據,不過證監會網站中會披露前一個月的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以及以往的歷史數據。
MACD
MACD是根據兩條不同速度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兩者之間的離差狀況作為行情研判的基礎,實際是運用快速與慢速移動平均線聚合與分離的徵兆,來判斷買進與賣出的時機與信號,在實際操作中,MACD指標不但具備抄底(價格、MACD背離時)、捕捉強勢上漲點(MACD連續二次翻紅時買入)的功能,而且能夠捕捉最佳賣點,幫助投資者成功逃頂。其常見的逃頂方法有:
1、股價橫盤、MACD指標死叉賣出。指股價經過大幅拉升後橫盤整理,形成一個相對高點,MACD指標率先出現死叉,即使5日、10日均線尚未出現死叉,亦應及時減倉。
2、假如MACD指標死叉後股價並未出現大幅下跌,而是回調之後再度拉升,此時往往是主力為掩護出貨而再最後一次拉升,高度極為有限,此時形成的高點往往是一波行情的最高點,判斷頂部的標志是「價格、MACD」背離,即當股價創出新高,而MACD卻未能同步創出新高,兩者的走勢出現背離,這是股價見頂的可靠信號。
MACD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實戰應用
打開k線第一個顯示的指標,被多數人認為的最無用指標卻是尋求短期買賣點的唯一絕佳指標!經筆者2年半實踐證明,准確率98%以上,在實戰中本人使用至今沒失過手. 參數設置快速EMA12, 慢速EMA26
使用方法 : 隨股價上升MACD翻紅,即白線上穿黃線(先別買),其後隨股價回落,DIF(白線)向MACD(黃線)靠攏,當白線與黃線粘合時(要翻綠未翻綠),此時只需配合日K線即可,當此時K線有止跌信號,如:收陽,十字星等.(注意,在即將白黃粘合時就要開始盯盤囗,觀察賣方力量),若此時能止跌稱其為」底背馳」. 底背馳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可隨意取例,無數個股底部均有此現象.例600720祁連山 99年5月19日 0768西飛國際99年5月18日和6月4日 0542TCL通訊2000年1日18日等等,舉不勝舉.
反之,當股價高位回落,MACD翻綠,再度反彈,此時當DIF(白線)與MACD(黃線)粘合時[要變紅未變紅]若有受阻,如收陰,十字星等,就有可能」頂背馳」是最後的賣出良機!!!此時許多人以為重拾升勢,在別人最佳賣點買入往往被套其中.例子也隨意舉幾個.0796寶商 2000年8月17日. 600720祁連山98年11月24日 600823萬象集團98年10日29日,11月9日,12月3日.
操作注意:
A.背馳時不理是否擊穿或突破前期高(低)位
B.高位時只要有頂背馳可能一般都賣,不搏能重翻紅,除非大陽或漲停.
C.其為尋找短期買賣點的奇佳手段,短期幅度15%以上,但中線走勢要結合長期形態及其他.
均線參數的設置
本篇我們將討論———技術指標的參數設置。現時各種用於測市的技術指標很多,使用方法、應用范圍、運用原則各不相同,而且一些指標在使用者看來精準度不高,難以發揮效用。從現在起我們討論的主題就是如何通過對一些技術指標的參數進行設置,從而提高它們對使用者分析價格走勢的精度,發揮更大的效用。
在各種技術指標中,筆者一直非常喜歡使用均線系統來判斷價格走勢,並認為將均線系統用於判斷價格走勢有著其他指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許多使用者看來,把均線系統的參數(天數)設為5天、10天、20天或30天是常用的設置方法,但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股市中,55天、120天、250天均線天數才是最理想的設置,不妨說:短期天數的均線系統只能為使用者帶來一些微薄的利潤,但長期均線系統卻能為我們找到大黑馬,產生豐厚的盈利,而當價格出現下降時,這三條均線又往往為我們提供了逢低買入或者逢高賣出的時機。
從一些股價出現翻番的大牛股的走勢不難看出,突破上檔長期均線即55天、120天和250天均線是形成大牛市行情的必要條件,盡管股價在這些長期均線之上的個股不一定會出現大幅上漲,但出現過大幅上漲的個股股價大幅揚升都是出現在突破長期均線之後。一旦長期均線呈多頭排列,並開始發散,此時股價將走出連續的震盪上升行情。
我們以上海梅林(600073)為例來分析:該股股價自1999年10月中旬下跌至250天均線後受該均線支撐而企穩,隨後走出築底行情,12月初突破上檔半年均線的壓力,預示著一波升勢正在醞釀,12月30日股價在回跌至120天均線處企穩,並再次出現上行,開始進入大幅揚升階段;其後股價在2月17日形成沖高回落,至下檔55天均線處未能企穩,下跌到120天均線企穩,其後展開反彈,但明顯受阻於上檔55天均線,反彈結束。今年6月15日股價跌破120天均線,其後該均線對股價走勢形成明顯壓力,6月29日兩條均線發出死叉,預示著後期股價將有可能向250天均線處靠攏。
在三條均線中,55天均線一般是短、中期多空強弱分界線。一般而言,在上升過程中有效跌破55天均線預示著一輪中期調整的到來,120天均線是中、長期多空強弱分界線,一般而言,股價當下跌至120天均線或上升至120天均線後往往出現轉頭(階段性高點與低點形成),250天均線是原始趨勢線,只有當250天均線作出向上或向下的比較明顯的變化時,才代表趨勢已完全轉弱或轉強。
『玖』 股票u字形底預示著什麼樣的走勢
上漲5浪 ,下跌3浪這是一個完整浪形!做股票我一般看大的趨勢,周線和月線!現階段上證周線圖處在2浪調整末端,九月第3浪主升浪即將展開,十月新高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