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600486揚農化工的一點問題...達人請進..
還有「整理下調」可能,到12.30元附近接回較佳,中長線看好!
Ⅱ 股民李明上星期六買進揚農化工股票股票1000股,每股14元。 看下錶(+為上升,-為下降)
假定交易市場如樓主所說,周六也是交易日……
按照"漲跌"計算的話,應該是計算「漲跌的金額」,則……
首先計算當李明要賣出時,股票價格是什麼價位:
禮拜一:14+2=16
禮拜二:16+2.5=18.5
禮拜三:18.5-1=17.5
禮拜四:17.5-1.5=16
禮拜五:16-4=12
禮拜六:12+1=13
其次,計算買入和賣出時的手續費
買入:1000股 × 14元 × 0.15% = 21 元
賣出:1000股 × 13元 × (0.15%+0.1%)= 32.5 元
則,買入時成本為: 1000股 × 14元 + 21元 = 14021 元
而,賣出時所得為: 1000股 × 13元 - 32.5元 = 12967.5 元
【問題二:它的收益情況如何?】
由此可推導出,李明投資的回報為負,收益=賣出所得-投資成本
12967.5 - 14021 = -1053.5 元
虧損金額為 1053.5 元
上回按百分比計算了,那是不對的,百分比的話是說「漲跌幅」啊
Ⅲ 揚農化工職工,明年即將退休,現在持有股權證,統一由職工持股會持股,其職工股能否上市交易
肯定不允許自由流通,但可以轉給廠里的其他職工
Ⅳ 化工化纖板塊龍頭是哪幾個股票
持股待漲!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有句話說得好:貨幣泛濫看通脹,通脹反應在大宗!大宗主要包括:化工、有色等資源類。港股的表現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這兩天多隻有色類股票漲幅超過10%。
至於有沒有通脹,我只知道:豬肉翻倍了、辣椒翻倍了、現在連電影票都翻倍了。
加之在碳中和、經濟復甦、油價上行的背景下,化工行業在今年一定大有可為。
在美國1.9萬億大放水刺激計劃下,資源股還要繼續漲價,化工這個板塊依然可以逢低介入,選股邏輯就是行業龍頭+業績+漲價預期。最後是我精心為粉絲朋友們整理的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10大化工行業細分龍頭個股名單
600309 萬華化學
全球MDI、TDI龍頭,國內絕對龍頭,市值4409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4.24%、2020股價上漲65. 92%,年報預告凈利98.50億、同比下跌2. 76%.
002493 榮盛石化
主營產品國內聚酯纖維龍頭,市值2977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9.72%、2020股價上漲125. 02%,年報預告凈利73.50億、同比增長233. 03%
調整後,可以逢低買入。年度業績大概率超預期,而且明年一季度也不會差 。
300285 國瓷材料
國內電子陶瓷ILCC配方粉龍頭,全球龍四,市值559億, 2021開年來股價上漲23.43%、2020股價上漲97.94%,年報預告凈利5.74億、同比增長14.54%
000902 新洋豐
國內農資必需消費品復合肥龍頭,市值279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33.81%、2020股價上漲107.79%,年報預告凈利9.77億、同比增長50.01%
002648 衛星石化
國內丙烯酸龍頭,全球龍四,市值562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75.57%、2020股價上漲61.53%,年報預告凈利16. 23億、同比增長27. 47% .
600346 恆力石化
主營傳統煉化國內傳統煉化民營龍頭,市值3248億, 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64.96%、2020股價大漲78. 38%
002601 龍蟒佰利
國內鈦白粉龍頭,全球第四,市值985億,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57.56%、2020股價大漲113.98%
601966 玲瓏輪胎
國內輪胎細分龍頭, 市值739億, 2021 開年來股價大漲52.97%、2020股 價大漲56.31%
601233 桐昆股份
國內滌綸長絲龍頭,市值656億, 2021 開年來股價大漲39.34%、2020 股價大漲39.50%
600486 揚農化工
國內農葯菊酯龍頭, 市值501億, 2021開年來股價大漲22.36%、2020股價大漲94.17%
Ⅳ 農葯板塊股票有哪些 相關上市公司一覽
中秋假期前一交易日,農葯股走勢相當活躍,大成股份(600882)漲停,利爾化學(002258)、揚農化工(600486)等個股列於漲幅榜前列,儼然成為弱市中的強勢板塊。 首先,新的產業政策賦予農葯板塊很大的整合預期。工信部、環保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日前聯合發布的《農葯產業政策》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農葯生產和出口國。但在農葯工業快速發展中,存在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經營秩序混亂等問題,影響了農葯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文件要求,到2015年,我國農葯企業數量減少30%,國內排名前20位的農葯企業集團的銷售額達到全國總銷售額的50%以上,2020年達到70%以上。可以說,該政策的出台,基本為農葯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做強做大掃清了障礙。尤其是那些已經處於集中區的農業原葯企業,將在兼並重組的過程中占據更多主動,在政策支持下迅速做大做強。目前符合以上要求的上市公司包括:揚農化工、新安股份(600596)、利爾化學、大成股份等。 其次,產業並購或將提速,推升農葯股業績成長速度。從當前農葯行業的發展狀況看,行業內部也在積極進行著產業並購。由於目前農葯行業已進入到盈利低點,產能過剩的格局特別突出,很多農葯生產商、經銷商和零售商積累了大量庫存,隨著需求的下降,終端市場開始打起價格戰,制劑產品更是出現大幅降價,農葯產能過剩問題即將爆發,出口轉內銷更是加劇了國內競爭局面。而這一局面恰恰為農葯產業的並購提供了極好的契機。 行業並購的盈利效應已經有所顯現。今年上半年,在行業整體盈利低迷的困境下,部分上市公司的半年報數據卻已體現出通過並購給公司帶來的新增長點。農葯制劑公司諾普信(002215)2009 年收購的兆豐年和中港泰富等品牌體系已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目前利爾化學正在積極推進對江蘇快達農化的重組工作,此舉不僅符合產業政策導向,也有助於兩者發揮協同效應,擴大市場份額。而華邦制葯(002004)近期擬吸收合並北京穎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者在國內農葯行業的研發、生產模式、銷售渠道等方面均具有領先優勢,合並後將具有高速成長的潛力。 綜上所述,目前農葯股的基本面在發生積極而樂觀的變化,產業並購或成為未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積極關注已有並購先例的個股,如諾普信、華邦制葯、利爾化學等。同時,農葯行業中的制劑、農葯中間體等細分產業,也面臨一定的樂觀發展前景,因為此類細分產業的龍頭企業受益於我國高效、低毒的農葯發展取向,且行業集中度和技術進入門檻較高,可以充分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典型代表為長青股份(002391)等。
Ⅵ 化工股未來一段時間買什麼分析師將這份壓箱底干貨奉上
化工股未來一段時間買什麼?分析師將這份壓箱底干貨奉上
目前這個階段,怎麼看後面的化工股機會?
一是估值合理且未來成長較為確定的標的
二、是優質的龍頭白馬標的,尤其是近期有邊際變化的標的
1)估值合理且未來成長較為確定的標的
①車用尿素龍頭 龍蟠 科技 :對應明年估值二十多倍,近三年復合增速高達30%,成長確定;同時,近期債轉股承壓將創造買點。
核心看點: 國六階段標准升級,車用尿素需求迅速提升,預期未來5年需是有望達到1200萬噸。公司是最早進行車用尿素布局的廠家,具有良好的市場口碑,公司現已成功切入眾多主流車廠供應體系當中,同時在全國擁有700餘家經銷商,具有品牌和渠道優勢,作為車用尿素的龍頭企業,公司將持續收益與需求快速提升,帶動公司業績持續釋放
估值/業績: 受到債轉股等因素影響,公司現階段市值約66億,預估今年及明年業績約為2.1億元、3.1億元,對應的PE為31倍、21倍,公司布局的產品具有消費屬性,屬於車用消耗品,給與35倍PE,明年有望沖擊百億市值。
②膠黏劑龍頭 回天新材 :今年估值二十多倍,未來三年復合增速高達30%,業績確定性高,是少有的估值與業績增速較為匹配的公司之一。
核心看點: 公司作為國內膠黏劑龍頭(所在行業市場空間超1000億),將受益於整個膠黏劑重心往中國轉移以及公司產品結構往高毛利轉移。
估值/業績: 化工板塊裡面估值與業績增速較為匹配的公司之一,今年估值不到30倍,未來3年復合增速高達30%。業績方面,預估近三年業績分別為2.4億、3.2億、4.2億,券商給予公司30倍的估值,目標市值96億。
③ 中旗股份 :聚焦細分農葯領域,不斷成長的小而美農化公司
核心看點:
1、短期業績修復;
2、綁定科迪華,受益於國際農化巨頭產業鏈轉移
3、安徽淮北基地項目有望再造一個中旗
4、布局新材料和醫葯中間體業務。
估值/業績: 2020-2022年,預測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3.3和4.3億元,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為24/15/11.6,券商給予公司2020年25倍PE,目標市值82.5億元。
④有機硅助劑龍頭 新亞強 : 今年Q3Q4大概率是業績的底部,其後公司將迎來加速向上的拐點,屆時有望EPS、PE雙擊。
核心看點:
1、公司對優勢產品進行產能擴張,鞏固在細分領域的優勢地位
2、電子級六甲基二硅氮烷投產將對盈利結構持續優化
3、擴產苯基氯硅烷產品並逐步延伸至下游苯基硅油、苯基硅橡膠苯和苯基硅樹脂領域。
估值/業績: 預計公司2020-2022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1、2.63和3.6億元;EPS分別為1.04、1.69和2.3元,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34.5/21.2/15.5,給予公司2020年30倍PE,目標市值78.9億。
2)優質龍頭白馬標的
① 華魯恆升 : 短期看煤指標,中長期看新增產能以及第二基地,尤其是第二基地的確定,未來千億市值可期。
核心看點: 公司多年來持續優化工藝,提升技術,形成領先的成本競爭優勢,在行業低景氣的狀態下依然可以保證良好的中樞盈利水平,降低周期風險對於公司發展的沖擊;同時公司積極應對行業變化,擴充品類,延伸產品,有望在十四五規劃中破除公司長期發展的瓶頸。
估值/業績: 公司多年來發展穩健,多元業務分散了單一業務帶來的風險,今年在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下,仍然具有較好的抗風險能力。預計公司今年18.3億,明年25億,現階段市值為460億,對應PE分別為25倍,18.4倍,公司十四五規劃即將落地,公司長期發展瓶頸有望破除,進入新一階段的快速增長期,公司市值空間有望沖擊550億以上。長期看,公司利潤中樞有望達到50億,屆時市值劍指千億。
② 萬潤股份 :被低估的優質新材料龍頭,近3-5年成長確定
核心看點: 公司具備新材料領域所需的核心能力即不斷拓品類的能力,該能力將幫助公司逐步建立產品研發放量的基礎平台,構建屬於公司的平台協同優勢,滿足多領域多品類的生產應用需求。雖然公司短期業績受到海外疫情影響有所擾動,但長期成長確定,尤其是沸石帶來的確定性增量。
③ 揚農化工 : 優嘉三期、四期打開成長空間,先正達助力公司長期向上
核心看點:
1、菊酯價格下滑影響有限;
2、並購資產(中化作物)業績穩步增長
3、優嘉三期、四期打開成長空間;
4、創新葯持續放量
估值/業績 :2020-2022年,預測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13.5和16億元,當前市值對應PE為21.7/19.3/16.3。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Ⅶ 化工股龍頭是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成為龍頭股的依據是,任何與某隻股票有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上。
Ⅷ 揚農化工近期跌了20%是什麼原因
西南大旱,農葯賣不動
Ⅸ 揚農化工的介紹
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江蘇省人民政府蘇政復[1999]135 號文批准,由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發起人共同發起設立。本公司成立於1999 年12 月10 日,成立時的股本總額為人民幣7,000.00 萬元。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2]18 號文核准,2002 年4 月12 日本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3,000.00 萬股,股票每股面值1 元,發行後的股本總額為人民幣10,000.00 萬元,並於2002 年4 月25 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Ⅹ 第9期:揚農化工——不要小看做農葯的
一、企業分析
(一)公司業務概要
公司主營業務為農葯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研發工作主要分為創制農葯的研發、仿製農葯的研發和現有生產工藝的技術改進,報告期收購農研公司後,公司在創制農葯研發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公司生產的產品涵蓋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等農葯品類,殺蟲劑主要有擬除蟲菊酯產品等品種,除草劑主要有草甘膦和麥草畏等品種,殺菌劑主要有氟啶胺、吡唑嘧菌酯等品種。公司銷售分為原葯銷售和制劑分銷,報告期收購中化作物後,公司在農葯制劑銷售上呈現快速增長。
農葯行業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北半球旺季主要是上半年,原葯市場旺季早於制劑市場。本公司主要生產銷售農葯原葯,客戶主要是下游制劑加工、銷售企業,因此公司國內銷售旺季一般是上半年。
農葯行業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復雜多變的氣候影響農作物的種植,進而影響農葯的需求。本公司努力將農葯品種做豐富,將農葯市場做均衡,通過多品種、多市場對沖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
農葯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長期以來,農葯對控制病蟲草害、保護農作物安全生長、提高作物產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國內農葯行業集中度不高,存在小而散的特點,而且生產的農葯中低效、高毒農葯居多,加上農葯的不科學使用,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為此農業部提出到 2020 年實現農葯、化肥用量零增長的目標,未來高效、低毒農葯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2019 年,公司把並購整合、項目建設、技術創新作為助推發展的三隻動輪,為企業後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並購整合上,公司完成對中化作物、農研公司股權的收購,提升了研產銷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了公司影響力和競爭力。子公司優嘉植保開展了對寶葉化工的收購,拓展了發展空間,對承載更多後續項目將發揮重要作用。在項目建設上,公司完成優嘉三期的行政報批,為加快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技術創新上,開展了多項新品研發和技術改進,並在三廢減排、提質降耗、達產增效上取得顯著成效。
(二)行業所處階段
農葯行業基本情況
根據《農葯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我國農葯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包括科研開發、原葯生產和制劑加工、原材料及中間體配套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到 2014 年底,獲得農葯生產資質的企業有近2000家,其中原葯生產企業500多家。目前農葯產業布局更趨集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更趨合理,農葯出口結構得到改善,技術創新取得一定成績。但是農葯工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產品結構尚需進一步調整。
2016年以後的調整發展階段
方面是國家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全面實行去產能,清退淘汰農葯行業的落後產能;另一方面受到國家環保政策趨嚴的影響,整個行業進入調整階段。
農葯行業發展趨勢
1.農葯管理將會越來越嚴格。農葯是有毒物質,關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環境安全,公眾高度關注。管理政策會越來越完善,對行業要求會越來越高,監督執法越來越規范、違法處罰越來越嚴厲。
2.登記門檻越來越高。農葯生產企業多、小、散,產能過剩,產品過多;產品同質化嚴重,老舊產品多。啟用再評價制度,對已登記多年產品按新標准進行重新評估: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葯;不斷完善和修改殘留限量標准;建立完善的農葯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
3.環保安全從口號標語到真刀實槍轉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更嚴格,監督檢查更加頻繁,不少企業會轉產搬遷,有的面臨生死存亡。今後環保風暴將會越吹越緊。生產落後,環境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關停整成為常態。
4.使用環節減量增效將是常態。農葯安全科學使用,農葯用戶是普通農民,難以精準掌握施葯技術,盲目用葯、過量使用時有發生;農葯包裝廢棄物處理;實施農葯減量行動計劃,推進統防統治,實施綠色防控,推廣高效施葯機械、高效低風險農葯,鼓勵農葯 社會 化服務組織、專業人員為農葯使用者提供技術服務。
5.農業生產需要新產品新技術。隨著農村勞動力減少和不斷老齡化以及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農業生產需要省時省力省工高效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
6.農葯產品走出去定會持續。我國是全球農葯生產大國,對外出口比例70%以上。「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給農葯走出去帶來契機。更多中國農葯企業在其他國家以自有品牌自主登記、在海外建廠或設立辦事處、申請國外專利。中國農葯正從原葯出口、為跨國公司代工向產品出口、品牌出口、技術出口方向轉變。
有效防治病蟲害,農葯不可替代。農葯企業要正面迎接農葯行業面臨的挑戰,抓住機遇、審時度勢、精準定位、尋求發展,轉變生產方式淘汰落後產能,走清潔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葯。
國際市場仍有空間
農葯行業需要上下游的一條龍配套,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具有一定護城河的行業,外部進入並不容易,弱國小國甚至一些大國要搞起一套體系比較難。另外,我國是國際食品法典農葯殘留標准委員會主席國,參與FAO/WHO、OECD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在國際規則上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利用多邊舞台拓展我國農葯出口目標市場國家的合作渠道與空間。
農葯企業兼並重組大勢所趨
農葯企業小、散、亂,創新能力弱,既不適應市場規律,也不適合管理層意圖。十八大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現在市場的無形之手已經在悄悄地發揮作用了。政府的有形之手也通過新增企業進工業園區、抬高門檻、增加環保設施及各種產業政策發揮作用了。通過兼並重組做大做強已經大勢所趨。
(三)行業市場規模
我國農葯發展起步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為了提高農葯自給率不斷提高對農葯行業投入,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葯產量及市場銷售額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農葯生產國,由於發達國家農葯企業受環保生產成本等因素影響,農葯生產基地一直向外轉移,而我國農葯企業在勞動力成本及原料配套等方面有很強的綜合優勢,從而成為主要產能轉移承接者。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化學農葯原葯行業發展模式分析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全國化學農葯產量呈現下降的趨勢。2017年化學農葯產量294.1萬噸,2018年跌至208.3萬噸。2019年化學農葯產量止跌上漲,產量225.39萬噸,同比增長1.4%。
農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保障產量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受農民和農業種植企業喜愛。2010-2017年,我國農葯行業銷售收入整體保持提高態勢。但是2015年,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邁入了調整發展階段,受農葯使用量零增長政策影響,行業銷售收入增速明顯下滑。2018年,得益於生物農葯的發展以及產品價格的上升,以及棉花等經濟作物和基建領域對農葯需求的擴大,行業銷售收入約為3290億元。但是總體來看,我國農葯行業銷售收入增速已經呈明顯下滑趨勢。預計2020年中國農業行業銷售收入3300億元左右。
(四)行業競爭格局
我國農葯產業起步晚,大致經歷了建國初期至80年代有機氯農葯、80年代至21世紀初期有機磷農葯和21世紀雜環類農葯和生物農葯三個發展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了包括科研開發、原葯生產、制劑加工、原材料及中間體配套等較為完整的農葯工業體系。從營收規模來看,我國的農葯行業企業主要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
公司以振興民族菊酯工業為己任,堅持自主創新,實施名牌戰略,積極推進我國農葯產業結構升級,現已形成以菊酯為核心、農葯為主導、精細化學品為補充的多元化的產品格局,目前公司已成為全球菊酯領域具有核心優勢的生產企業,菊酯類產品品種數量排名世界前列。目前公司衛生菊酯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約為 70%,麥草畏產能居全球領先地位。優嘉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全國首批綠色工廠。
根據中國農葯工業協會的數據排名,本公司位列 2019 中國農葯銷售百強企業第 5 名,2019中國農葯出口第 3 名。連續五年入選世界農化企業前 20 強。報告期內,公司先後獲評中國精細化工百強企業、AGROW 最佳供應商、中國農葯行業優秀原葯與中間體供應商。
2019 年,公司通過深化與規模客戶的合作,加強農葯新政調整後的政策宣傳、引導中小客戶規范用葯,擴大外環境制劑以及蠅香氯烯炔的銷售,全年國內衛葯銷售保持穩中有進,同比增長9.5%。公司充分發揮供貨保障能力強的優勢,全力滿足國內優質客戶、潛力客戶的需求,提升了農葯產品銷量;積極拓展新品吡唑醚菌酯市場,打造了新的增長點;繼續深化與中化作物的全面協同,促進了制劑銷量的大幅增長,全年國內農葯銷售同比增長 6%;公司持續加深與農化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積極推進新項目、新產品的新合作。同時積極做好產品登記,為業務拓展打好基礎。但受麥草畏產品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全年境外銷售同比下降 5.03%。
2019 年,公司名列中國農葯出口和銷售前十強(出口第三,銷售第五名),連續五年入選世界農化企業前 20 強。先後獲評中國精細化工百強企業、AGROW 最佳供應商、中國農葯行業優秀原葯與中間體供應商。
(五)護城河
公司是國內仿生農葯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擬除蟲菊酯農葯的產量和營業收入一直名列全國同類農葯行業第一,被中國農葯工業協會評為「中國農葯百強企業」、中國農葯出口十強企業。「綠色高效擬除蟲菊酯開發與應用」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子公司優嘉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全國首批「綠色工廠」。
1.自主研發優勢
公司堅持以研發為先導,堅持仿創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先後攻克多項菊酯關鍵技術,自行研發新產品 72 個,其中創製品種 4 個,國家重點新產品 11 項,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 20 項,獲得中國工 業大獎、江蘇省 科技 進步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科技 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 科技 獎勵 22 項,承擔國家 科技 支撐計劃、863 計劃、江蘇省 科技 成果轉化等省部級以上項目 21 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准 6 項,行業標准 9 項。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已獲得專利授權 400 余項。
農研公司建有國內農葯行業目前唯一的新農葯創制與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農葯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發了多個農葯新品種,包括氟嗎啉、四氯蟲醯胺、乙唑蟎腈,均成為國內市場上的主導產品,其創制的新型殺菌劑氟嗎啉是我國第一個獲准正式登記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葯產品。
2.品牌優勢
公司產品廣泛採用國際先進標准,產品質量普遍受到客戶的好評。公司的「墨菊」牌擬除蟲菊酯農葯連續多年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並獲商務部「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墨菊」、「優士」商標均為中國馳名商標。「寶卓」獲評「2019『品質柑橘』優秀殺蟎劑」稱號;「騰收」成為小麥種子處理劑市場領先品牌,並獲「2019 年度植物 健康 產品貢獻獎」;9080(四氯蟲醯胺)被列入農業農村部《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用葯推薦名單》。
(六)企業領導團隊
(七)企業文化
(八)挑戰、機遇和風險
2020 年,從國內經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同時,由於我國仍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三期疊加」的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全球經濟看,國際經濟增長乏力,動盪源和風險點明顯增多,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從市場預測看,2020 年將是公司近年來形勢最嚴峻、壓力最大、困難最多的一年。綜合內外部環境,公司主要面臨以下挑戰和機遇。
面臨的挑戰:
1.來自外部的四大挑戰。 一是外需不足的挑戰,農化市場需求不足,農葯出口面臨較大挑戰;二是價格下行的挑戰,公司主要盈利品種價格下跌,對業績影響沖擊很大; 三是產能釋放的挑戰,部分主流產品市場開工率逐漸恢復,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四是項目報批的挑戰,3.21 響水爆炸事故後,江蘇省集中開展危化品排查整治,發布了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新的形勢下,江蘇農化企業項目報批難度加大。
2.來自內部的四大壓力。 一是大噸位品種麥草畏持續低迷,2020 年仍將處於市場低谷; 二是公司部分主要盈利品種被列入美國加征 25%關稅的清單,將對產品出口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三是2020 年是「新揚農」資產並購後管理整合與團隊融合的關鍵階段,面臨全面整合貢獻協同價值的壓力。
有利的機遇:
從宏觀層面看,主要有四大利好: 一是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是國家將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 三是國家將繼續以創新驅動為動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具有一定規模的技術驅動型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是國家將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具有綠色發展能力的企業將贏得更大的市場。
從企業自身看,主要有三大優勢:一是與過去相比,新揚農研產銷一體化體系更加完整,有利於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二是新揚農成為中化農業板塊重要成員,有利於依託新平台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三是優嘉三期成功獲批,為公司全面完成退城進園提供了保證,後續項目的跟進,將為企業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打開新空間。
可能面對的風險
1.疫情風險。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雖然國內疫情已被控制,企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但境外疫情尚難預料,對原料的供應、產品的需求、以及貨物的運輸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氣候異常風險。近年來全球惡劣天氣情況頻繁發生,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農葯的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公司將不斷開發新型農葯品種,形成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全覆蓋,努力平滑個別地區惡劣氣候造成的影響。
3.匯率風險。外匯市場劇烈波動,人民幣匯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目前出口業務總量較大,外匯結算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加強國際貿易和匯率政策的研究,合理制定貿易條款和結算方式,最大限度地規避國際結算匯率風險,同時加強外匯波動規律的研究,適時開展外匯遠期結算業務,鎖定匯率波動。
4.市場風險。一方面國際貿易摩擦持續,公司產品價格、銷量面臨市場波動風險,另一方面外銷佔比過大,存在國外市場比重較高、依賴度較大的風險。公司一方面將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力度,努力保持內外銷的平衡,另一方面將不斷開拓國際新興市場,努力促使全球貿易的地區平衡。
5.安全和環保風險。公司生產用大部分原料為易燃、易爆、腐蝕性或有毒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中涉及高溫、高壓等工藝,對操作要求較高,存在因設備或工藝不完善、操作不當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風險。公司將進一步落實安全環保的主體責任,加強過程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堅持源頭治理,追求本質安全,持續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努力將安全、環保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二、財報分析
(一)看總資產,判斷公司實力及擴張能力
2018年前一直在快速擴張,但2019年有所收縮,需要繼續觀察。
(二)看資產負債率,了解公司的償債風險
資產負債率大於40%,小於60%償債風險較小。
(三)看有息負債和准貨幣資金,排除償債風險
准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差額大於0,無償債壓力。
(四)看「應付預收」減「應收預付」的差額,了解公司的競爭優勢
應付預收-應收預付的差額大於0,公司的競爭力較強,具有「兩頭吃」的能力。
(五)看應收賬款、合同資產,了解公司的產品競爭力
(應收賬款+合同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大於10%,需要看一下應收賬款情況
賬齡基本都是1年以內的,問題不大。
壞賬准備計提規則還是比較嚴格的。
(六)看固定資產,了解公司維持競爭力的成本
固定資產工程占總資產的比率小於40%,屬於輕資產型公司。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成本相對要低一些。
(七)看投資類資產,判斷公司的專注程度
投資類資產占總資產的比率最近2年小於10%,專注於主業,屬於優秀的公司。
(八)看存貨,了解公司未來業績爆雷的風險
應收賬款/資產總計>5%且最近1年存貨/資產總計>15%,需要看一下存貨計提折價准備情況
公司對主要存貨都進行了這家准備,暴雷的風險不大。
(九)看商譽,了解公司未來業績爆雷的風險
沒有商譽,此項沒有風險。
(十)看營業收入,了解公司的行業地位及成長性
營業收入增長不穩定。
(十一)看毛利率,了解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及風險
毛利率小於40%,這是行業特性所致。
(十二)看期間費用率,了解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
大於40%,成本控制能力還是有待提高。
(十三)看銷售費用率,了解公司產品的銷售難易度
銷售費用率小於15%,其產品比較容易銷售,銷售風險相對較小。
(十四)看主營利潤,了解公司主業的盈利能力及利潤質量
主營利潤率基本大於15%,主業盈利能力強;主營利潤占營業利潤的比率多數時候大於80%,利潤質量高。
(十五)看凈利潤,了解公司的經營成果及含金量。凈利潤主要看凈利潤含金量
近3年凈利潤現金含量大於100%,15、16年比較低。
(十六)看歸母凈利潤,了解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及持續性
凈資產收益率在增長,近2年大於15%,屬於比較好的公司。近3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率大於10%,說明公司在以較快的速度成長。
(十七)看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了解公司的增長潛力
購建支付的現金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比率在3%-60%之間,公司增長潛力較大並且風險相對較小。
(十八)看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了解公司的現金分紅情況
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比率為20%到70%,分紅的長期可持續性較強。
三、估值
公司的護城河主要有1項,近5年有2年的凈利潤現金含量低於100%,近3年資產負債率大於40%, 歷史 平均市盈率25.51倍,合理市盈率取20倍。
近5年凈利潤年均增長率20.79%,保守一點,未來3年增長率取15%,2020年預測凈利潤為11.5億左右。
總股本為3.1億股。
3年後凈利潤為:11.5億*1.15*1.15*1.15=17.49億
3年後合理市值為:17.49億*20=349.8億
3年後合理股價為:349.8億/3.1億股=112.84元/股
好價格為:112.84元/股 2=56.42元/股
現價為152元/股,顯然有些高估了。
四、前十大流通股東及高管增減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