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黃曉明為何會捲入股票大案
8月10日晚,證監會通報了5宗市場操縱案件,其中,高勇控制16個賬戶,操縱「精華制葯」,半年內股價暴漲300%,非法獲利8.97億,被證監會沒收違法所得8.97億元並處罰8.97億元。
另據「股票說」向多位業內人士求證,黃某明就是黃曉明!也就是說,黃曉明的賬戶參與了18億股價操縱大案!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黃曉明理財成績斐然,財富身家不輸同班同學「女版巴菲特」趙薇,萬萬沒想到,一被調查,發現黃曉明涉案「民間股神」高勇!
這些明星啊,要麼是股神,要麼就是認識股神!
根據法律法規,證券賬戶參與違法違規的交易,本人是要負責任的,更何況存在巨額非法牟利!那麼,黃曉明在18億操縱案中,非法的獲利,肯定是會被沒收的,至於罰多少,要看涉案程度!
明星的片酬太高了。又有影響力。
❷ 精華制葯(002349),後市能買入嗎
002349短線看。還有上漲的可能,可以暫持有或進入。,但是也要注意控制倉位。暫不宜過高。看行情變化。再加減倉。可
以加好友聊
❸ 精華制葯最高的股價是多少
精華制葯最高的股價是91.8(2015-6-5)
❹ 凌晨,黃曉明捲入操縱18億股票案,最近的藝人更是股市中人頭躥動,新啟程商學院怎麼帶學員穩定收益
黃曉明否認涉股票操縱大案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該案發生於2015年1月12日至2月17日,也就是上一輪「牛市」期間,北京護城河投資發展中心合夥人高勇,通過其直接控制的兩個信託賬戶和十四個委託其操作的個人賬戶,以連續封漲停方式大筆買入精華制葯(002349.SZ)股票並抬高股價,在6月5日至7月22日期間,其將股票大量賣出,以上賬戶最終賣出總計金額16.84億元股票,獲利8.97億元。證監會最終裁定,沒收違法所得8.97億元並罰款8.97億元,合計金額達到18億。
決定書中對於案件細節的通報顯示,上述十四個委託交易賬戶其中之一,為黃某明賬戶開立後由其母親張某霞管理使用,並經過護城河投資另一個合夥人路某介紹,張某霞將黃某明賬戶交由部分委託高勇管理,該賬戶涉案交易由高勇作出。
有自媒體在案件細節披露後推測,黃某明和張某霞就是演員黃曉明和其母親張素霞。
對此,黃曉明工作室發表嚴正聲明稱,黃曉明並不認識高勇,也未參與過任何操縱股票行為和介入過任何相關調查,並表示上述提到的媒體報道為杜撰而來,將追究法律責任。
高勇的上述操縱行為,共計獲利8.97億元。
❺ 多家機構參與對股票的影響
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具體分析:
1、當整體市場處於平穩期的時候,股票里的機構多會給人更多的信任感,相對散戶而言,機構的研究能力更強,對股票的認知更全面,如果股票得到更多的機構認可,說明這些股票跟同類型的股票相比有更多的看點,機構的參與,特別是有影響力的機構的參與可以看作是對這些股票的一種背書。
2、當整個市場行情,大盤指數處於上升通道的時候,機構多的股票是更有優勢的股票,對於炒股用戶來說是好事。因為此時機構的資金是處於凈流入股票的狀態,就是有更多的機構參與到股票中來增持該股票,這樣必然會提升了這支股票的估值,持有這只股票的投資者就會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3、但是當整個市場行情處於下降通道的時候熊市期的時候,如果用戶發現一隻股票里的機構多對於小散股民用戶來說不是好事情。因為機構不像大部分散戶,套住了就可以就地卧倒,他們可能因為資金流動性需求或者倉位控制的需求,減持手中本來很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這樣很容易造成股票價格波動,基本上的帶來的結果就是股票價格下跌,那對於持有該股的投資者來說就是損失。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拓展資料: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資者之間按照市場價格對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所進行的買賣。股票公開轉讓的場所首先是證券交易所。中國大陸目前僅有兩家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機構介入對於股價什麼影響
投資者往往對於機構買入後的股票特別關注。以2月5日上證綜指下跌1.87%為例,當日3家機構買入北京科銳,次日該股股價(加權平均值,以下同)上漲,隔日下跌;同日還有兩家機構買入了精華制葯,結果其次日下跌,隔日下跌。但3日後,兩只股票都出現上漲。機構介入對於股價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投資者如何應用公開信息數據指導自己操作?我們通過統計歷史數據,找出大概率事件和規律將對於操作大有益處。
在深交所的解釋中,機構專用席位被解釋成基金、券商、社保基金、QFII等機構投資者所用交易席位統稱,這類投資方研發實力強、資金量大,他們的買賣動向被看成主流資金的想法,備受市場關注。我們以同時有兩家以上的機構買入的股票來做分析(這樣能更體現出機構一致的行為),找出2010年以來此類股票後續走勢的規律。這樣的樣本分析能夠得出大致定性的結論,如果時間向歷史追溯太長,市場環境畢竟不同,結論可能並不適宜今年的情況,不如先定性分析出來,及時指導未來對機構介入股的操作。機構介入短期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