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高
現在是定投的好時間
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
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日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Ⅱ 股票:成飛集團
每隻股都漲的希望。只是看某些人願不願意
Ⅲ 如果美國政府降低了財政赤字會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
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而且這台「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增長潛力還在,有人就提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成為世界各經濟體的儲備貨幣,別忘了世界經濟老大哥美國還沒有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呢,而中國的政治體制和貨幣管制政策只要一天沒改變,人民幣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現在談這個為時尚早,而世界另一強勢貨幣歐元這幾年風頭正勁,大有與美元分而治之的意思,而為它提供這樣一種環境基礎的是因為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相對於歐洲經濟體來說,美國有更大的貿易逆差,這是長期看空美元的理由。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說,價格幾乎為歐美市場所壟斷,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兩家交易所年成交量就佔到世界期貨商品交易量的近一半,無論是原油、黃金、鐵礦石產品,價格無論都是美國市場說了算,有時候我們看到現貨市場供需並不緊張,可以說是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期價市場卻有大幅上漲的情況,直接帶動了現貨市場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於投資或者是通脹預期引起的。最好的例子是去年的原油價格,從世界范圍內看並未發現有大規模供應緊張的情況出現,有的也只是局部的情況,而且很快就得到緩解,但原油價格一度達到140多美元的歷史高位,這時候美國政府對世界主要產油國施加壓力,要求其增加產量,但歐佩克的回應說不會增加產量,從表面上看是其有意維持高油價,因為這對自己十分有利,其實不然,歐佩克給出的理由是它覺得因為經濟過熱投資者對原油期貨市場的趁機炒作使得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矛頭直指美英原油期貨市場,當時雙方爭論不休,直到華爾街金融風暴橫掃期貨市場,同時原油生產國被迫減少產量,但國際油價依然跌到每桶35美元,這時候大家才看到問題所在,完全是期貨市場炒作的結果,並不是原油供應不了世界的需求,按現在的原油產能,再考慮到世界工業化水平和進程,對石油的需要峰值已經過去,只要排除戰爭等非常態因素的影響,我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會發生什麼石油危機,有的只會是人禍,就像2008年那樣的價格炒作或是故意囤積居奇造成人為能源危機以獲取不道德暴利,特別是在新能源的應用普及化之後,人類會找到可行的法慢慢替代石油的。在這裡面美元與大宗商品有非常緊密且微妙的關系,你可以想像資金就像流水一樣,它會在美元與大宗商品之間選擇,當它流向那一方的時候,那一方就會應聲上漲。只要投資者都去投資大宗商品的時候,就會把手中的美元換成大宗商品,這時候對美元的需要就不怎麼強烈,短期來看它會對美元造成貶值,當然美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和貿易收支等都會對美元指數造成影響,但這些影響遠遠沒有短期需要對美元指數的影響來得直接;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覺得大宗商品無利可圖時,這時候就需要把大宗商品換成其它資產,這時候美元和美國國債會成為最佳選擇,這些都會促使美元升值,無論是不是出於避險目的,當投資者想換掉大宗商品時,第一選擇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只要美元漲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下跌趨勢,美元跌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上漲趨勢,同向運動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有也只是非常短暫的一小段時間,之後必定是分道揚鑣。其實它們之間這種負相關關系可以更直白的表達,只要經濟向好時或者說預期向好時,美元就會下跌,大宗商品就會上漲,而經濟陷入低谷時,美元就會看漲,而大宗商品就會看跌。這從宏觀上來看也是合乎邏輯的,經濟向好的時候美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貿易逆差,這使得美元無法強勢,而弱勢美元從近幾年來看也沒有效抑制廉價商品出口到美國,這說明美元貶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間接證明了美國自從上世紀後半葉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後,沒有找到新的有效經濟增長點。除了實體經濟的好壞對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影響外,流動性過剩使得大量資本流入金融市場也會導致通貨膨脹型的商品資產泡沫,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盛宴」也可以參與享受一番;例如原油每桶35美元到現在每桶80美元,無論是因為實體經濟復甦還是大宗商品資產泡沫,價值投資者都應該參與,對我們來說每桶現在為什麼是80美元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桶原油值35美元。您也許覺得奇怪,這個跟價值投資A股有什麼關系,前面說過價值投資我們只管公司值不值這錢,而宏觀經濟只要了解大方向就可以了,不要去鑽牛角尖「解讀」經濟,更不要去「預測」經濟未來走勢,這樣的錯誤讓經濟學家去犯,畢竟這群人是務虛派,這是他們的工作,對投資者來說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當我們了解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的時候,其實是了解一種世界經濟的宏觀走向,而現在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比日本還要高,可以說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是同呼吸,共冷暖,國內的一些統計數字有時候有太多的「中國特色」,而了解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是了解中國經濟的一部份,中國越來越難走出「獨立行情」,它必將溶入世界經濟大潮中。美元疲軟的原因美國長期以來存在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打擊,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貶值趨勢。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扭轉了前幾任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的局面,2000年甚至創造了2369億美元的財政盈餘。然而,小布希上台後,對柯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採取了以減稅為核心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赤字不斷加大。美國政府在過去5年一直都面臨巨額赤字,其中2004年財政赤字更是創下413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在2007年10~12月,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比上年同期增加25.6%,為1538億美元。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政府稅收增幅在2008年會有所下降,但戰爭開支仍然將繼續擴大,因此美國政府2008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增加。與此同時,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也在持續膨脹。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還維持著少量的盈餘,到了2005年第四季度,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達到GDP的6.8%。2007年美國的外部失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季度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減少為GDP的5.5%。美國出現的巨額經常賬戶赤字,一是因為美國居民的儲蓄率太低,美國消費者在美聯儲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習慣了借債消費,導致對進口品的需求相應增加。二是美國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相對超過了歐洲和日本,這也使得其進口需求增加。此外,石油價格上漲也是導致美國經常賬戶出現巨額赤字的原因之一。如果扣除掉石油進口因素,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經常賬戶佔GDP的比例會減少到3.5%。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導致了最近半年來美元的加速貶值。自2000年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費帶動,而消費的增長主要不是由於收入的提高,而是房地產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最為繁榮的時候,危機的種子已經播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放鬆了貸款標准,並創造出很多「前松後緊」的貸款品種,對原本不夠資格的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在頭幾年裡,借款者還款額很低而且金額固定。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利率就會重新設定,購房者的還款壓力將驟然上升。如果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那麼發放次級債對於房地產金融確實是絕佳選擇,一是可以賺取更高的貸款利率,二是如果發生違約,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而收回貸款本息。然而一旦市場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跌,次級債市場就面臨滅頂之災。市場利率上升使得購房者的壓力驟然增加;房地產價格下跌使得金融機構即使拍賣抵押房地產也難以獲得本金的全額償付。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並沒有真正結束。大批有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到2008年會進入利率重新設定的時期,估計違約率將再次大幅度提高。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很多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遭受巨額損失,導致市場上流動性出現恐慌性的短缺。如果次貸危機使得很多美國家庭面臨破產之虞,一定會對美國的消費帶來沖擊,而消費已經佔美國GDP的72%。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即使美國不會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但是增速放緩幾乎已經成為定局。IMF的報告認為,美國經濟走勢不容樂觀,預計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均為1.9%,低於2007年的2.9%,比原來的預測分別降低0.1個和0.9個百分點。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將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隨著美元貶值,進口產品的價格將上升,進而有可能推高美國的整體價格水平。尤其是,全球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急劇上漲,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如果這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品價格,對於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說,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這將使得美聯儲處於兩難選擇:如果提高利率,次貸危機可能愈演愈烈,但是如果通過大幅度降低利率來拯救住房抵押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又可能使得通貨膨脹抬頭。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再次陷入滯脹的困境。其次,美元貶值對美國擴大出口有積極作用,但改善美國長期失衡的國際收支賬戶作用有限。美元貶值增加了美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出口;同時外國商品相對來說變得更貴,從而美國會減少進口。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7年9月份美國出口額增長1.1%,至1401.5億美元;進口額增長0.6%,至1966億美元。9月份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8月份收窄0.6%,至564.5億美元。但是,美元貶值對改善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美國的進口中包括大量的原油和初級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在過去幾年出現了飆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美元貶值。所以美元繼續貶值,盡管可能會導致石油和初級產品的進口數量減少,但其進口總額並不一定減少或者減少有限。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盡管美國2007年10月份實現了出口增長,但貿易赤字較9月份上升了1.2%,至578億美元。赤字增加的首要原因就是原油進口額的增加。另一方面,導致美國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匯率問題而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美國政府和居民的消費支出過多,儲蓄率難以提高,這是美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宏觀經濟根源。而要根本上改變這個狀況,光靠貨幣貶值是不行的。美元貶值對美國的金融體系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有一定的沖擊。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使各國的損失很大。在降低了投資美國各類債券的熱情的同時,為了減少損失,投資主體便會拋售美元資產以降低持有比例,資金流出美國去尋找新的價值窪地。這樣對美國的金融系統是一種沖擊。美國財政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8月,27個主要海外經濟體中有15個凈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日本凈減持比例達到4%,為7年來最大減幅。當月,海外官方和個人對美國股票、債券及其他票據的總投資凈流出為693億美元,為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危機以來的首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多次降低利率,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仍然維持利率不變,這會使得美國和歐洲、日本的利差繼續縮小,投資者更傾向於拋售美元,加劇了對美元匯率的打壓。同時,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受到不斷走強貨幣的挑戰,美元在國際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將受到削弱。伊朗已經宣布放棄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阿聯酋也已經聲稱,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將考慮放棄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在現有的國際收支失衡格局下,東亞和石油出口國將其貿易順差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這在過去造成了全球實際利率偏低和美國消費旺盛的局面,但是,隨著美元的貶值,外國投資者不會長期忍受其美國資產的低回報率,它們為美國借貸提供資金的意願也將下降。一旦外國投資者不願意再為美國的雙赤字融資,當前全球失衡格局中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也將徹底遭到破壞。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執政的共和黨政府可能會繼續放任美元貶值,採取減稅、降低利率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但如果民主黨上台,則會傾向於採用一種強勢美元的政策吸引國際資本,鞏固美國金融界的優勢地位,改變目前的財政赤字和資本流出的現狀。這也可能使得美元在2008年或2009年出現拐點。美元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美元貶值將直接促成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給全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歷史經驗表明,原油價格和黃金(218.75,-0.73,-0.33%,吧)價格均與美元匯率逆向而動。由於美元仍然是國際石油交易中的壟斷性計價貨幣,美元貶值導致了產油國的石油收入下降,這種情況下,產油國一方面在油價攀升的同時依然限產保價,從而進一步抬高石油價格;另一方面為推進投資多元化,拋售美元資產而置換其他資產,從而加劇了美元貶值。黃金歷來是人們對抗通貨膨脹和國際儲備貨幣貶值的強有力工具。黃金價格飆升時期,往往是通脹壓力加劇,或者美元大幅貶值時期。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帶動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比如,石油價格的上漲帶來了各國開發生物燃料的熱潮,隨著玉米(1760,16.00,0.92%,吧)等作物被用於生產乙醇,玉米的價格不斷提高,導致了靠以玉米為飼料的牲畜價格提高。大量耕地被用於種植玉米,使得種植其他農產物的耕地面積減少,於是推動了全球糧食價格的上漲。美元貶值和匯率波動不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外匯交易、匯率形成、債券發行、金融資產定價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壟斷地位。美元持續貶值、波動頻繁,首先會直接導致外匯市場交易增加和各種貨幣之間匯率關系的頻繁調整,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其次,美元貶值會造成美元計價資產與其他幣種計價資產相對價值的變化,投資者將因此對不同幣種計價資產價值和收益率進行重估,並相應地調整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從而導致金融投機交易增加和資金的無序流動,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再次,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採取的降低利率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做法使得全球市場上原本已經泛濫成災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加,投機資本規模不減反增,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繼續增加。美元貶值對發達的經濟體國家出口貿易有不利影響,可能觸發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比如說,美元貶值意味著歐元對美元持續升值,歐元國家的商品出口競爭力將受到影響。歐洲兩家主要航空航天製造集團,達索航空公司和EADS也因為美元貶值使得其以歐元結算的生產成本上升,以美元售出產品的價格下降而宣布將把旗下部分流水線遷至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地區進行生產,以削減勞資開支,緩解因歐元對美元升值帶來的成本增長壓力,從而改變美元不斷貶值帶來的不利境地。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也不無擔心地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解決美元貶值引起的匯率問題,可能引發「經濟戰」。特別是對美國國內市場依賴比較大的企業將面臨沉重的打擊,日本豐田汽車的股價在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下曾跌到了14個月以來的最低價位。美元貶值將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首先,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損失就是外匯儲備縮水。由於長期對美國貿易順差,新興經濟體積累了大量的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美元貶值就意味著它們財富的「蒸發」。其次,美元貶值也意味著新興經濟體長期依賴出口發展經濟的模式不再可行。由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全球經濟體都彼此聯系在一起而無法「脫鉤」。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國消費需求的降低會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減少、增長放緩。再次,美元貶值將使得大量的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尋找投資窪地。大量的外資流入將推動新興經濟體國內資產價格的飆升,滋生經濟泡沫。而當美國經濟復甦,美元不斷走強的時候,資金又會大量從新興經濟體撤出流入美國;由於新興經濟體缺少完善的金融監管系統,防範金融風險的機制較弱,當大量資金撤出時,便會導致經濟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宏觀調控的難度。盡管從2005年7月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累積幅度超過了10%。但是,由於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的匯率又主要是採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對於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而言,人民幣則出現了貶值。包括歐盟、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承擔美元貶值帶來的一些後果。近期人民幣加快了升值步伐,美元貶值毫無疑問成了「重要的推手」。其次,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對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掣肘。一旦美國GDP驟然減速或者房地產市場加速下滑,那麼美聯儲可能連續下調聯邦基金利率,這將造成大量短期資本流出美國,而中國正是這些資本的理想目的地。而中國當前處於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上漲的狀況,理想的政策是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而一旦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就會造成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息差進一步縮小或倒掛的局面,引來的資本流入。中美息差的縮小或倒掛也會給人民幣匯率造成升值壓力。美元貶值將對中國的出口構成嚴峻的考驗。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加大,匯率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將逐漸顯露。此外,中國近年來對外貿政策進行了積極調整,特別是從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直接壓縮了出口企業的盈利空間。最近兩年,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長。中國貿易順差的持續增加,導致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在本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2008年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考慮到2007年前三個季度中,凈出口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約為40%。如果出口萎縮,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嚴重的影響。從美國政策調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來看,歷史上,發達國家加息往往會造成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迴流,從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形成負面沖擊。但是這一現象不會發生在目前的中國,當前大量「熱錢」流入中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套取中美息差,而是沖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高收益率而來。因此中美息差的縮小或擴大並不會顯著影響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格局。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大幅升值,由此引發的國際資本流動可能會推高中國資產價格,加劇資產價格的波動性。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股票市場價格上漲主要是內源性而非外生性的,流入中國的外資也大多是股權性的對沖基金,而非外債。因此無論是美元降息還是美元貶值都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周期。但這一切均是以中國仍然堅持嚴格的資本管制為前提的,如果貿然開放資本賬戶,使得投機資本可以自由進出,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國內資本市場上將立刻「草木皆兵」。在美元貶值的外力下,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改變中國經濟內外失衡有積極作用。但是在短期內,由於中美貿易的互補性很強,中美貿易順差的局面一時很難逆轉,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存在。這需要兩國高層不斷加強談判磋商。同時,盡管錯過了人民幣升值的最佳時機,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下來。中國應該不斷完善金融系統,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影響美元的基本面因素FederalReserveBank(Fed):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美國中央銀行,完全獨立的制定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的非通貨膨脹增長。Fed主要政策指標包括:公開市場運作,貼現率(DiscountRate),聯邦資金利率(FedFundsrate)。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FOMC共有12名成員,分別由7名政府官員,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以及另外從其他11個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中選出的任期為一年的4名成員。InterestRates:利率,即FedFundsRate,聯邦資金利率,是最為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之間相互貸款的隔夜貸款利率。當Fed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新的利率水平。每次這樣的宣布都會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動盪。DiscountRate: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因儲備金等緊急情況向Fed申請貸款,Fed收取的利率。盡管這是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是其變化也會表達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都小於聯邦資金利率。30-yearTreasuryBond:30年期國庫券,也叫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市場多少情況下,都是用債券的收益率而不是價格來衡量債券的等級。和所有的債權相同,30年期的國庫券和價格呈負相關。長期債券和美元匯率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但是,一般會有如下的聯系: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元受壓。這些考慮可能由於一些經濟數據引起。但是,隨著美國財政部的「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行,30年期國庫券的發行量開始萎縮,隨即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讓步於10年期國庫券。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元有不同的影響:當通貨膨脹不成為經濟的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會打壓美元匯率,手段之一就是賣出債券。
Ⅳ 軍火商的軍火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裁 史蒂文斯
2006年8月的一天,美國馬里蘭州以生產宇航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為主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下簡稱洛·馬)總部內,羅伯特·J·史蒂文斯憑窗眺望著西方。這位董事長兼總裁的眼神中,透出情不自禁的得意。此時,他的心早已飛到了遙遠的西太平洋。
8月3日,在洛·馬位於喬治亞州的F一22A「猛禽」戰斗機組裝廠內,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赫斯特上將宣布,太平洋空軍的第一支F一22A戰斗機中隊,將於2008年1月在阿拉斯加的埃爾門多夫窄軍基地組建,從2008年年中開始定期飛赴關島,進行輪換部署,每次部署「猛禽」的數量為8~12架。
韓國聯合通訊社和一些日本媒體已道破天機:美軍在關島部署F一22A戰斗機,主要是為了遏制「中國軍力的擴張」。關島距離中國東海岸僅約2800公里,F一22A從關島起飛,只需1個多小時就可抵達中國東南沿海。此外,F一22A還具有極強的隱身作戰能力,可深入中國內地的腹地實施「精確打擊」。因此,在關島部署F一22A戰斗機,「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種威懾」。
波音公司綜合防務系統集團總裁 阿爾鮑
第一眼看到吉姆·阿爾鮑,很多人都會看走眼。56歲的他西裝筆挺,神情謙和。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那層紳士風度的背後,是一個城府頗深、手腕老辣的國際軍火巨頭。
這些年來,在阿爾鮑的指揮下,波音公司將F/A一18戰斗攻擊機、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魚叉」反艦導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葯(JDAM)」源源不斷地送往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以及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有人說,美國軍火巨頭的一大發財手段是:製造緊張氣氛,進而從中漁利。
阿爾鮑也深諳此道,他對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的「干預」,就是最好的例證。2005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五角大樓原計劃於當年6月份推出,後一再修改,直到一個多月後才予以公布。後來,五角大樓有人透露,原稿竟然是在阿爾鮑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層的影響下寫成的。報告原稿大肆渲染「為反制中國的崛起,美國必須發展哪些性能的武器」;鼓吹打壓中國;製造「中國對美國構成嚴最威脅」和「台灣軍隊不堪一擊」等輿論,來推動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和台灣對美軍購。
伴隨著阿爾鮑不斷拋出「中國威脅論」,其公司頻頻在台灣採取秘密行動。2002年1月間,波音為爭取台灣「當局」購買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首次在台灣設立常設機構一一「波音工業合作及技術服務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的最主要任務是向台灣「當局」推銷軍事設備。因此,它成立伊始就不斷出擊,對台灣「當局」高層官員展開大規模的游說和賄賂活動。
雷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斯旺森
在美國國防工業領域,雷神與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思羅普·格魯曼並稱「四大金剛」,聲名顯赫。該公司創立於1922年,3年後改名為雷神(Raytheon,原意是「眾神之光」),總部位於馬塞諸塞州波士頓市郊,以生產雷達、導彈、軟體系統等電子產品見長,擁有8萬名員工,2005年排名全球第5大防務供應商。日前執掌「雷神」的就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威廉·斯旺森。
「有學問」的領導都愛寫書,榮譽博士斯旺森也有此好。幾年前,他寫了一本薄薄的小書,名叫《不成文管理准則》。在書中列舉了33條他自己的「成功秘訣」,諸如准則第32條:「永遠不要丟掉你的幽默感」等等。據說這本書出版後「大獲成功」,雷神公司連夜印刷了25萬冊,所有的員工人手一冊;著名「股神」沃倫·巴菲特聞訊也打電話給斯旺森,一口氣要了幾十本!事後《紐約時報》調侃說,眾所周知,巴菲特靠投資軍火商的股票賺了大錢,因此,才會用如此廉價的方式來安慰替他掙錢的人。
自從國民黨政權退據台灣以來,雷神公司從台灣賺了大筆的錢。因此經常主動上門支招獻策, 「提醒」台灣「當局」——「又該買軍火了!」台灣「當局」耗費巨資,從雷神公司購買了「愛國者」2型防空導彈後,斯旺森的腦子便時時惦記著台灣。隨後,「雷神」又讓擔任雷神國際公司總裁的陶克爾·派特森,親赴台灣游說。派特森在台灣工作過好幾年,在島內「人脈深厚」,一到台灣,就找到陳水扁的「緋聞」女秘書蕭淑琴,一起吃「工作午餐」,強力推銷軍火。
通用動力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查布拉加
一提起「通用」,大部分中國人都能想到滿大街跑的「上海通用」,想到美式「別克」,想到商界傳奇人物韋爾奇。但很少人會想到另一個「通用」——軍火巨頭通用動力公司(簡稱GD)。這家總部設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郊的綜合防務集團公司,擁有7.2萬名職工,2005年總收入212億美元,號稱全球第6大軍火商,它的老闆就是尼古拉斯·查布拉加。
查布拉加說話輕聲細語,為人十分低調。他自稱做每一個決定之前都要想清楚:「這么干能掙到錢嗎?」通用動力公司有四個分部和兩家子公司,但比起排在前而的軍火界「四大金剛」,通用動力仍然顯得有點單薄。因此,查布拉加掙錢的慾望,『也比前面的幾位更加迫切。但偏偏他的東西不那麼好賣,這查布拉加有點急火攻心。
查布拉加早就看中台灣這塊「大肥肉」,但他卻不容易下口。他手裡的核潛艇美國政府不讓賣,他就老琢磨著要把「宙斯盾」和M1坦克賣出去。台灣「當局」的高官到美國參加美台軍購會議,他馬上授意手下,把台軍將領請上「宙斯盾」軍艦參觀,私下裡「溝通」,台灣「當局」就開始嚷嚷要買「宙斯盾」戰艦,還鼓動島內的媒體大肆叫嚷,買「宙斯盾」有多少多少好處,「可以在海上壓倒大陸」雲雲。
通用動力的M1A2主戰坦克個頭龐大,原本就不適合在台灣這樣的地形中使用,但查布拉加聲稱近年來大陸主戰坦克進步神速,已經一舉進入世界前五名的行列,必須用M1A2才能「反制」。台軍連忙提出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軍購申請,指名要買通用動力的M1A2坦克。島內軍事媒體聽說後驚訝不已,連說台軍高官真是腦筋出了毛病。如果M1A2這種「巨無霸」坦克上了島,恐怕除了幾條高速公路能上之外,別的地方都去不了。
5.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休格 旗下擁有12萬名員工的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是美國軍火界的巨頭之一,它的老闆就是號稱「引領軍火工業攀登未來科技高峰的旗手」——59歲的羅奈爾得·休格。
在美國的軍火工業圈子裡,中國終是個熱門話題。軍火商們每次湊到一一起,總會流傳出一些有關中國的話題,而這些話題往往圍繞一個主題——就是「威脅」。作為美國軍火工業圈裡的「軍火大鱷」之一 ,羅奈爾得·休格也有一張復雜的關系網。他與許多政界軍方的高層人士關系密切,同時在許多智囊機構里也有朋友。
2006年6月,台灣從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訂購買的2架最新型E一2T「鷹眼2000」預警機投入使用。台灣媒體稱,美軍以封鎖中國內地的「第一島鏈預警帶」已經具備了對中國內地全天候早期預警能力。台軍的預警機部隊是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裝備起來的。
更重要的是,升級後的2架「鷹眼2000」預警機,均保留了美軍現役的「link16」等資料鏈傳輸能力,能夠與台軍的「博勝計化」整合,即時將最新空情傳輸給升空作戰的F—16戰斗機。 在美國把F一16戰斗機賣給台灣之前,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一2000是台灣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最惡劣的是,達索公司向台灣「當局」出售「幻影」戰斗機,開了大國向台灣出售先進戰機的先例。那麼,到底是誰讓達索公司開此惡劣先河,此人就是該公司現任掌門人羅朗·達索。
羅朗·達索的辦公室里擺著很多照片,運動的,會談的,和家人、政要、名流合影的,記錄著他豐富的生活。「祖父是我的偶像!他曾告訴我,要好好工作,也要好好事享受生活。人是用頭腦而非身體工作,多體驗生活,多參加運動和娛樂,才能讓頭腦更加敏銳。」羅朗·達索自稱受祖父影響很深。
為了不使家族企業陷入「第三代危機」,羅朗·達索想了很多辦法,高招之一是對台軍售。為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國際政治勢力干擾」,台灣「當局」以極其隱蔽的方式,與法國政要和達索公司進行了接觸。據透露,台「當局」與達索公司的代表進行了數十次正式及非正式會面,其間多次出現諜報電影情節一般的交涉場面,過程十分驚險。而這一切,都是在羅朗·達索的直接導演下進行的。
1992年2月下旬,台「當局」的代表假扮成軍火商,借參加新加坡航空展的名義,與達索公司高層會面接觸並達成了初步協定。又經過長達一年的談判.雙方正式簽約。但是,台「當局」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達索公司購買的60架「幻影」一2000戰機,耗資300多億法郎,打破了當時單項戰機交易的世界紀錄。 2006去年2月16日,日本三菱重工株式會社長崎造船廠來了幾位不尋常的客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高級官員。迎接他們的是三菱重工的社長佃和夫。主客雙方來到造船廠的碼頭,在庄嚴的儀式中交換了一份合同文本。此後,一艘裝備一新的軍艦升起了日本自衛隊的旗幟,緩緩駛離碼頭頭。 三菱重工與日本自衛隊完成了又一項交易——「高波」級驅逐艦「漣」號的交接儀式。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亦軍亦民的防務產品承包商。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船舶、火箭製造商和石油、天然氣、火電、核電工廠開發商以及重型機械生產商。同時,它還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商,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2000年,在世界軍工企業100強中,三菱重工排名第13位。
有人很形象地這樣形容佃和夫的「軍事力量」——如果佃和夫願意,他自己就能裝備一支陸海空俱全的部隊。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裝甲戰斗車輛,包括90式坦克、89式步兵戰車等,主要是由三菱重工生產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半的潛艇、1/3的驅逐艦,都是由三菱重工生產的。三菱重工除了生產F一2、F一15J等型戰斗機外,還生產「愛國者」導彈、ASM一2型空艦導彈、SSM一1型艦對艦導彈等。
令人擔憂的還有, 佃和夫與日本右翼勢力糾纏在一起」。據日本媒體報導,對日本政壇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佃和夫,為日本右翼歷史教科書的出版和發行,給予了財力上的大力支持。盡管三菱重工公司曾發表聲明「辟謠」,但「佃和夫」這個名字還是出現在「支持(右翼教科書)者」的名單上。
(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Ⅳ 什麼是商業模式——魏煒朱武祥 詳細�0�3
什麼是商業模式? 什麼是商業模式? ——魏煒 朱武祥/文 為什麼沒有讀過書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業上成功?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 為什麼沒有讀過書的人,好像更容易在商業上成功?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商業 模式」 雖然他們自己也常常說不清楚。那麼,什麼是商業模式?一句話,就是「 模式」-雖然他們自己也常常說不清楚。那麼,什麼是商業模式?一句話,就是「利益相 關者的交易結構」 一是要思考誰是你的「利益相關者」 :, 關者的交易結構」 一是要思考誰是你的「利益相關者」 二是要分析這些利益相關者有什 。么「價值」可以交換,三是設計一個共贏的「交易結構」 互聯網革命,把我們帶入一個商 價值」可以交換,三是設計一個共贏的「交易結構」 互聯網革命, 業模式競爭的時代。而中國企業今天面臨的困境,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重構找到出路! 業模式競爭的時代。而中國企業今天面臨的困境,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重構找到出路! 我們在 2007 年 11 月號, 曾推出 《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一文, 「商業模式」 提出 的六個要素: 定位、盈利模式、業務系統、關鍵資源和能力、自由現金流結構,以及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這六個要素可以很好地幫你觀察、分析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但對於那些想要「創造」商業 模式的企業家來說,則顯得有些復雜。 什麼才是思考問題的重點呢?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清楚什麼是 「商業模式」 呢?這就是這篇文 章的目的。 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 這是因為, 「商業」體現為一系列的「交易」 ,而「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所達成的「交 易結構」 。 商業模式自古即有,為什麼在今天卻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 這是因為,商業的發展,使參與交易的主體越來越多,而互聯網革命,大大降低了交易中的 信息成本,使原來相互隔離分散的資源可以有效結合,使更多「利益相關者」有機會超越地 域和文化限制,整合到一起。 這就帶來「商業模式」的革命。在未來的競爭中,企業需要對它的商業模式進行持續重構, 才能煥發長久的生命力,甚至才能保持生存。 以下我們來看波音公司、 VISA 國際組織等案例,開始一次商業模式創新的思維之旅。 波音重構商業模式 波音為何要重構它的商業模式,要從它與空中客車的競爭說起。 「飛機製造公司」競爭的關 鍵,是如何從客戶手裡獲得更多的訂單,這也很大程度取決於如何開發新機型。 「空中客車」2000 年投資上百億歐元、啟動 A380 項目後,市場份額快速上升,2003 年, 在全球 100 座級以上民用客機市場,交付量占 54%,訂單數量占 52%,均超過曾經是市場 老大的波音公司。 面對「空客 A380」對「波音 747」的挑戰,波音 2003 年底決定採用碳纖維合成材料,開發 較小、較快、省油的遠程民航飛機,就是被稱作夢幻飛機的「波音 787」 。 然而,開發新飛機失敗的可能性很大,意味著巨大的財務風險。 美國飛機製造商「洛克希德」的「三星客機」賠了 25 億美元,幾乎讓該公司瀕臨破產,之 後便退出民航市場。另外,燃油價格上漲,甚至恐怖襲擊,都會導致飛機訂單大幅變動,增 加風險。 「研發成本的投入幾乎像風險投資一樣,讓人害怕。 波音民用飛機業務前總裁艾倫·穆拉 」 利說。 為此,波音採取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就是改變和 「利益相關者」 (即供應商)之間的「交 易結構」 ,不僅將開發和製造成本分攤給它在全球各地的供應商,同時這些供應商的深入參 與,也有利於波音在他們所在的國家和地區獲得飛機訂單。 一架波音飛機,有數百萬個零件,由全球 5000 余家供應商提供。波音和他們是什麼交易關 系呢? 過去,波音的做法是「集中控制」—用一整套「技術標准」和「供應鏈管理規則」與供應商 合作。 在這種模式下,波音告訴「供應商」該怎麼做,給出條條框框。 為減少溝通環節上的誤解,規則說明自然越清楚越好。比如「波音 777」給「電子部件供應 商」的規則說明書,就多達 2500 頁,其中對每個部件,都給出了精確的要求和詳細說明。 這時,供應商是被動的,他們沒有參與早期「設計」和「預生產」環節,只是按規格設計、 生產,最後匯總到波音。波音則通過建造「木質飛機實裝模型」 ,檢驗零部件是否能有效組 裝—假若有一個零部件出現不兼容問題,就必須重新設計生產。 這中間的反饋過程之長,足以錯過任何商機,也增加了成本。 事實上, 「供應商」 比波音更了解自己工廠如何生產最有效率,以及如何讓自己生產的零部 件更好地支持波音的整機製造。 因此, 「供應商」應該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現在, 「波音公司」 設計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 來開發 「波音 787」 就是讓全球的 。 「供應商」 加入到開發過程中來,使最擅長做某一環節的公司負責該環節。 供應商參與飛機的設計 首先,波音不再把所有技術都當成「絕密文件」 ,而是把「與供應商的協調合作」擺在第一 位。除了部分非常尖端的技術外,波音對合作夥伴開放所有技術資料和數據。 為了和全球各地的合作夥伴即時、有效地溝通,波音和「達索系統公司」共同創造了一個名 為「全球協作環境」的實時協作系統(該系統由波音負責維護) ,並要求所有合作夥伴都必 須使用這個在線系統和「達索」的應用軟體 Catia。 通過這個系統,團隊中的成員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對設計圖進行訪問、檢閱和修訂。 為確保交流暢通無阻,沒有時間滯延,波音在華盛頓的埃弗雷特工廠建造了十間「多媒體工 作室」 。 「波音 787」的設計,由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和美國的「設計夥伴」共同完成。他們會得 到一份新機型的 「主設計圖」 圖上註明相關設計要求。 , 例如, 什麼地方應該焊接著陸裝置, 機翼「折疊」後有多大空間等。 在設計飛機之前, 波音還會邀請 「航空公司」 客戶 (包括飛行員、 乘務員等) 提供相關數據, 整理後轉交給「設計夥伴」 。 完工的設計,被保存在「達索系統公司」的另一系統—Enovia 上(這個系統也由波音負責維 護) 。 到了飛機部件生產之前,波音和合作夥伴們通過「全球協作環境」系統,能輕易地找到飛機 組件與零部件之間的「沖突」 。如 果發現兩個零部件裝在同一處,或零部件之間不匹配,電腦屏幕就會顯示紅色斑點,加以 警示。在進行大規模生產之前,波音可以很方便地解決兼容性問題。 這使波音制定的條條框框大幅簡化。 「波音 787」給「電子部件供應商」的規則說明書只有 20 頁,與「波音 777」的 2500 頁說明書相比,無疑是一個質的飛躍。 供應商組裝「模塊」 , 供應商組裝「模塊」 波音總裝只需三天 過去,供應商將零部件運到工廠,由波音裝配。 現在,波音要求它的一級供應商,從二級和三級供應商處取得零件,先通過一個「計算機模 型」進行「虛擬裝配」 ,最終再組裝成「模塊化」的機體部分。 按價值來算, 「波音 787」的數百萬個零部件中,波音自身只負責生產大約 10%—「尾翼」 和「最後組裝」 。其餘的生產,由全球的「合作夥伴」完成,涉及美國、日本、法國、英國、 義大利、瑞典、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 其中, 「機翼」及部分「機身」在日本生產,占整機工作量的 35%,主要生產廠家有三菱重 工、川崎重工及富士重工等。 義大利「阿萊尼亞飛機公司」承擔了「中央機身」和「水平安定面」等部件的製造任務(約占 14%) ,這也是義大利有史以來、工作份額最大的民用噴氣機項目。 美國「沃特飛機工業公司」作為波音的長期合作夥伴,負責機身兩大部分的製造,並與意大 利「阿萊尼亞飛機公司」合作,負責將自己和義大利生產的零部件加以組裝。 法國供應商承擔的製造任務,包括起落架結構、機載娛樂系統、電剎車、客艙門等。 中國供應商則負責方向舵、垂直尾翼前緣、翼身整流罩面板,垂直尾翼零部件生產。 為了運送這些 「模塊化」的機體部分,波音改造了 3 架 747 客機, 使其能運送這些 「模塊」 。 波音稱之為「夢幻運輸機」 。 最後,各個模塊被裝進「夢幻運輸機」 ,運送到波音在華盛頓的埃弗雷特工廠。在那裡,波 音員工將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組裝成總機。 採用「模塊化生產」後,波音 787 的組裝周期只有 3 天,比「波音 777」的 13 到 17 天,足 足縮短了兩個星期。 供應商為什麼願意為波音承擔風險? 供應商為什麼願意為波音承擔風險? 擔風險 「我們預先承擔了許多一次性費用。 美國沃特飛機工業公司全球供應部門主任帕特· 」 拉塞 爾說。自 1968 年起, 「沃特」就為波音供應民航客機部件,現在是波音在設計、建造、裝配 方面的主要合作夥伴。 在接到波音的償還之前, 「沃特」已經為波音 787 投入了 5.33 億美元。 盡管波音 787 的訂購數量巨大, 「沃特」仍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能確定其盈利情況。這種情 況,在「波音 787」的合作夥伴中非常普遍。 「沒有人敢擔保,所有人都在埋怨。 」 美國著名咨詢公司 Bearing Point 高級航空業顧問吉 姆·沃傑赫斯基說。 但是,許多供應商最後接受了「波音 787」的商業模式,而不是錯過這個重大項目。 「要進入這樣一個項目,你只有這一扇窗戶。 」沃傑赫斯基說, 「而在這樣一個項目中,當你 簽署了合同,你就是在進行一次豪賭。 」 拉塞爾也說: 「波音想要做的事,將給業界樹立一個標准。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行事,技術 的變化很快,我們必須得更快地進入市場,否則,其他公司將會搶在我們前面。 」 同時, 「供應商」和「波音」都在努力掌握「波音 787 項目」所需要的合作方式。 在參與過去的波音項目時,沃特的工程師只在移交「設計圖樣」時,才與其他「供應商」的 工程師緊密合作。現在則必須在材料、設計、壓力測試和其他流程等各方面緊密合作,提高 「溝通技巧」和建立「交際網」變得更加重要。 「我們已經不僅僅是在搞設計了。 」拉塞爾說。 最新資料顯示, 「沃特」2008 年已從波音獲得 1.2 億美元補償。 波音的角色轉換 通過引入「供應商」介入「前期設計」和「預製造」環節,波音將大部分「協調合作」環節 放在「總機組裝」之前,讓「供應商」共擔風險。 這樣, 「外部供應商」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介於「外部利益相關者」和「內部利益相關者」 之間的「擬內部利益相關者」 。以前的「集中控制」 ,現在變成「協調合作」和「鬆散管理」 。 「波音 787」項目的負責人邁克·拜爾(Mike Bair)說: 「我們將要進行與以往不同的管理, 一旦開始一個計劃,我們需要做的是尋找合作者,接著,真正的挑戰是退居幕後,讓每一個 人做他們自己的工作。 」 效果很明顯:2005 年,波音獲得了 354 份訂單。這也是 2000 年以來,波音首次在新飛機訂 單上超過空中客車。 截至今年 7 月, 波音已收到 896 架 「波音 787」 飛機的訂單, 而年初 「空客 A380」訂單量還在 200 架次左右。 縱觀波音公司的整個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構的過程。 最開始,波音通過「垂直一體化」的方式生產飛機,從設計、零部件製造到總機組裝,絕大 部分工作都由波音獨立完成。 到了中期,波音開始把一些不重要、替代性強的零部件交給供應商去做。在這個階段,波音 慢慢將自己局部解放出來,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整機設計」和「關鍵環節的控制」上,自己 擔任一個「中央集權」的角色。 後期,波音將自己從「集權者」的角色中釋放出來,讓「供應商」在一個平台上相互交流和 協作,自己則承擔起「平台的維護者、監督者、推動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假如用圖形來表示其交易結構,第一階段的波音是「線型結構」 ;第二階段是「星型結構」 , 波音處於結構中心;第三個階段,則是分布式交流協作的「網狀結構」 。 大趨勢就是「硬性控制力」越來越弱,但「軟性控制力」越來越強,效率也越來越高。 維薩國際: 維薩國際:重構信用卡商業模式 開放式信用卡的商業模式, 曾經歷過 「美國銀行」 一次失敗摸索, 之後建立了今天維薩 (VISA) 的商業模式。在 2007 年,維薩又成功從一個「非盈利信用卡組織」 ,改組為公司,2008 年 初成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VISA 的案例啟發我們,可以用一種超越企業形式的思維,去創建全新的「商業模式」 。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信用卡典型的商業模式。 假如你是一家銀行,要發信用卡,首先要向「足夠多的消費者」發放信用卡,而消費者拿著 這個信用卡,可以在「足夠多的商家」那裡消費,然後再還錢給你。 所以,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消費者」和「商家」都願意使用和接受你的「信用卡」 ,這個「信 用卡系統」 才對雙方都有吸引力。 而要實現這一點, 僅僅靠一家銀行, 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多家銀行一起來做,參與其間的銀行,可能要同時扮演兩種角色:一是要向消費者發放 信用卡,這時是「發卡行」 ;二是要和商家簽約收單,被稱作「收單行」 。 在一筆交易中,作為「發卡行」 ,在消費者購物後,向消費者收取貨款和利息;作為「收單 行」 ,要替消費者付貨款給商家(並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作為銀行承擔信用風險的收入) 。 然後「發卡行」向「收單行」付款清算,並按協議比例分享收入。 然而在發展初期,由於缺乏大型交易網路,如果「發卡行」和「收單行」不是同一家銀行, 就會有銀行之間清算的問題。 只有「發卡行」 和「收單行」能方便地清算,才能讓不同「發卡機構的持卡人」和「收單機 構的簽約商戶」之間方便地進行交易。 這就需要一個大型的「銀行間組織」 。 美國銀行建立的信用卡模式 1966 年,當時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美國銀行」 ,在解決信用卡的問題上率先邁出一步。 「美國銀行」使用「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向全國發放其信用卡品牌「美國銀行卡」 (BankAmericard)的「營業執照」 。 在它的授權下,有意發展信用卡業務的銀行,可以使用其品牌發行信用卡。同時,各授約銀 行的持卡人和簽約商戶互相承認。 這種模式,形成了第一個銀行信用卡網路體系。 在這個模式中, 「美國銀行」是系統的支配者,擁有「信用卡系統的品牌」和「授權系統」 的所有權。同時,對卡片發行、商戶服務以及各種信用卡業務運營制定規則。 「被授權銀行」分為 A 類和 B 類。其中, 類銀行」可以代表「美國銀行」 「A ,授約新的「B 類銀行」 。 被授權的銀行使用 「美國銀行卡」 品牌, 發行自己的信用卡。 同時吸引商家購買其交易業務, 使他們加入到信用卡系統中。 當時,這種「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及時解決了全國性網路缺乏的問題。 很快, 「美國銀行卡系統」擁有了 200 家獲得完整授權的「A 類銀行」 ,近 2500 家接受授權 的「B 類銀行」 。 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 首先,當時的大銀行,如加州的「富國銀行」和紐約的「大通曼哈頓銀行」等,不願意用「美 國銀行」的品牌發行信用卡。但是,像「美國運通」一樣發展「封閉式卡系統」 ,又需要從 頭開始簽約商戶和發卡,太消耗資源。 而且,在「美國銀行」的信用卡模式里,它既是「品牌授權者」 ,又是「市場競爭者」 ,制定 規則時難免從自身出發,導致其他銀行不願意遵從或無法遵從其規則。這也使得「被授權銀 行」不能適應當地市場需求,制定策略,不同銀行間的信用卡同質化嚴重。 其次,當時的交易網路也比較原始,沒有電子數據記錄和電子清算系統。 「發卡行」和「收 單行」 之間以手工和郵政系統方式清算。 「美國銀行」 而 又無法獨力建立大型電子交易網路。 此外,由於「美國銀行」的信用卡部門人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解決安全問題,偽卡、盜刷卡 現象很多。 上個世紀 60 年代,當時最大的兩個信用卡聯盟—「美國銀行卡」和 MasterCharge(萬事達 卡前身)總共貸出 26 億美元,但由於操作失誤、偽冒等帶來的損失,高達幾億美元。 上世紀 60 年代中後期,美國信用卡行業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維薩國際組織」誕生 維薩國際組織」 1968 年,在「美國銀行」和「被授權銀行」的一次會議上,來自「國家商業銀行」的副總 裁迪·豪克認為, 「支配-控制式業務系統」是產生問題和混亂的根源。 他提出對「美國銀行卡」的業務系統進行重構,使用「分布式、自組織的業務系統」取代原 來的模式( 「自組織」即系統默契地根據某種規則,自動、協調地形成有序結構) 。 最終,他說服了「美國銀行」按全新的商業模式,重構原來的「美國銀行卡系統」 。重構的 過程,中間經歷了 1970 年成立的「國民美國銀行卡公司」 ,到 1976 年成立「維薩國際組織」 (VISA) ,原來的「簽約銀行」則以會員制的方式加入「維薩」 。 新成立的「維薩國際組織」 ,是一個非股份制、非盈利、由會員銀行共同擁有的「會員制私 有公司」 。公司的所有權不能買賣、轉讓或被剝奪,是一個「競爭—合作式組織」 。 「維薩國際組織」內部沒有控制中心,而是設立多重董事會。 董事會由來自不同區域「維薩組織」的董事組成,而「區域維薩組織」又由不同國家或團體 的董事組成,分別負責不同地區或不同事務。 不同的董事會之間, 沒有等級高低之分。 經選舉產生的董事, 大多是主要會員銀行的領導人。 會員按承攬業務分為「發卡行」和「收單行」 ,不過大多數會員銀行兼具兩種身份。 「維薩國際組織」 不直接涉及發卡或收單領域的業務, 這些業務完全由會員銀行從事, 因此, 它和會員之間沒有競爭關系。 此外, 「維薩國際組織」擁有一個全球電子交易結算網路,它用一個精簡的團隊,只從事會 員銀行同意合作的那部分有限業務,如負責運營銀行卡授權和清算系統、品牌推廣、研究和 開發等事項。 它不以盈利為目的,也不向會員發放股利,而是將盈餘全部投入網路建設、擴展和維護。 「維薩國際組織」將權 利和功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分配,實行分布式管理,為的是推進會員合 作。 在這個業務系統中,各個區域性的公司具有高度自主權。 「維薩國際組織」允許會員銀行開 發新產品和服務,並自行定價和促銷。 各會員銀行既是爭奪客戶的競爭者,同時,為了使系統正常運作並具有規模效應,他們之間 又必須合作。商家必須接受組織中任何一家銀行或發卡商的卡。 這種業務系統使「競爭與合作」和諧統一,各會員銀行以一種「自組織」的方式,共存於維 薩系統中。 在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下, 「維薩國際組織」 全力構建這種模式所需要的 「關鍵資源能力」 : 「參 與者」「交易網路」和「品牌」 、。 龐大的「持卡人」和「簽約商戶」數量,是「維薩國際組織」最大的吸引力。它在全球發行 了 12 億張維薩卡,擁有 3000 多萬「簽約商戶」 。新加入的成員馬上就能分享這些資源。 經過 20 年的維護, 「維薩國際組織」的 VISANet 已經成了上接人造衛星、下通海底光纜的全 球最大電子支付網路,能實現全天 24 小時實時。聯網服務,每秒能處理 8000 宗交易,2 秒 鍾內核准一宗普通交易。 由於會員共用一個專用的電子交易系統,維薩可集中資源建設該平台,大大提高了 VISANet 的安全性。 「維薩國際組織」還投入巨大資源進行「品牌」塑造。通過贊助奧運會、FIFA (國際足聯) 等國際體育賽事,成功打造了世界馳名「支付通行證」的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擁有 了「維薩卡」 ,就擁有了最可靠,便利的消費保證。 多方共贏的交易結構 「維薩國際組織」的盈利來自兩部分: 「會員入會費」和「交易分成」 。 例如,一個擁有 8 萬個帳戶、45 億美元資產的中等規模發卡機構,加入「維薩國際組織」 後,前 5 年內需要支付約 150 萬美元的「會員費」 。 在每筆成功的交易中,整個信用卡系統收取 3%-5%的「交易費用」 ,而維薩一般按 10%的 比例分享收入。 重構以後, 「維薩國際組織」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每年以 20%-50%的年增長率迅速發展。 目前,它每年的全球交易總額已超過 4 萬億美元,佔全球所有支付卡品牌交易總額的 60%。 在這一結構中,各「利益相關者」都從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有意從事信用卡業務的金融機構,只要加入維薩國際組織,就能立即分享全球數量巨大的 「ATM 自動提款機」「簽約商戶」和「持卡人」 、 ,迅速開展自己的信用卡業務。 「消費者」持有一張維薩信用卡,可在全球通行無阻地消費、貸款,還有更多的信用卡產品 可供選擇。 「商家」和「維薩國際組織」授權的金融機構簽約,就能接受全球 12 億張維薩信用卡。 而原來的品牌授權者—美國銀行,從這個擴大的市場中所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之前的「授 權收入」 。 「維薩國際組織」從 2006 年開始進行全方位改組,重組成一個由「Visa 會員」所擁有的新 的股份制公司 Visa Inc.。各銀行會員按各自的「業務量」進行折算,最終確定入股比例。 2008 年初,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金融界愁雲慘淡。而在 3 月 19 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卻見 證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起 IPO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融資額達 179 億美元, , 超過了 2008 年前 3 個月 133 家在美國進行 IPO 的公司融資總額(160 億美元) ,幾乎等於美國歷史上最 大兩筆 IPO(AT&T106 億美元和卡夫食品 87 億美元)規模之和。
Ⅵ 求一篇最新的潛力股票分析論文……
哈飛股份-將有資產注入
昌飛集團與哈飛股份,同屬中航工業集團的直升機板塊。自2008年一航和二航合並成中航工業集團,軍工行業便開始了大重組。昌飛集團也生產直升機,同時還有微型汽車的科研生產基地,昌飛集團旗下另有一個上市公司*ST昌河(600372.SH),不過,中航工業集團將*ST昌河中的汽車資產並入長安汽車之後,又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0年7月7日公告,將中航工業集團所屬的航空電子板塊,基本都置入空殼*ST昌河中,確定方向後的*ST昌河,因此也將無緣直升機資產。由於中航工業集團也在同步進行其他資產的整合梳理,因此,昌飛集團的直升機資產更有可能注入哈飛股份,市場因此更強烈預期哈飛股份會成為中航工業集團的直升機平台,這或許也能解釋近期哈飛股份的聞訊大漲。根據中航工業集團發展戰略計劃,到2011年,集團將實現子公司80%的主營業務和相關資產進入上市公司,基本實現子公司整體上市,力爭用5年的時間實現中航工業集團整體上市。按此思路,昌飛集團的直升機資產注入哈飛股份的時間或在1~2年內。哈飛股份將成為中國生產軍用直升機和民用直升機的唯一企業。不過對重組事宜,哈飛副總工程師李先哲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不太清楚,並告訴記者自己不炒股,也不可以炒與工作相關的股票,也沒有所謂的"原始股"。李先哲對兩個公司的業務形容為:"哈飛主要生產小型和中型直升機,昌飛集團則主要生產中大型直升機。哈飛的民用飛機除了帶旋翼的直升機外,還有長翅膀的定翼飛機,定翼飛機可以用於物流、載客和攝影等等,直升機和定翼機統稱通用飛機,昌飛集團則只做直升機,沒有定翼機。"在美國,通用飛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很成熟的產業,有著巨大的產值和就業人數。通用飛機的製造商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按照當前的市場佔有率來衡量,主導廠家有加拿大龐巴迪宇航集團、美國灣流公司、美國塞斯納飛機公司、美國豪客比奇飛機公司、法國達索公司、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等。因此,即便按照分析師們預測,低空空域開放後,中國市場對直升機、定翼機等通用飛機的需求量,將翻近十倍至年500架,哈飛股份也將面臨眾多國際巨頭的競爭。或許,哈飛股份與歐洲直升機公司正在採取的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至少,雙方分割市場的合作方式,可以讓哈飛保有一部分中國市場。此前有報道顯示,雙方研製的直升機直15,已經獲得全球120餘架啟動訂單,而據預測,未來20年內,中方市場對該機的需求在400架左右,年平均20架。
今年6月1日,航天科技公告,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相關事項已辦理完畢,公司成功完成向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發行普通股購買其持有的航天科工慣性技術有限公司93.91%的股權、北京航天時空科技有限公司86.9%的股權和北京航天海鷹星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以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機電、儀器儀表製造產業為主業,公司的戰略發展定位航天軍工智能控制核心業務。而隨著大股東優質資產的注入,公司也順利實現扭虧的目標。業內分析認為,本次重組標的三家公司為航天三院智能控制技術領域最優良的資產,公司作為航天三院唯一的上市平台,優質資產的注入將明晰公司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將依託控股股東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實現以智能控制、能源裝備為主的產業化平台的戰略轉型,未來前景廣闊。公司計劃,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9.85億元,計劃實現利潤總額8200萬元。"未來大股東航天三院還會有資產注入,這是大股東承諾過的。"航天科技投資者關系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介紹,有關資產注入,公司大股東航天三院此前承諾,公司作為航天科技的直接第一大股東,對於符合航天科技戰略發展方向,有較高獲利能力的軍品外資產,航天三院將於2011年底啟動相應軍品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相關工作。不過,公司目前的資產注入預期只是集中於大股東的軍品外資產。上述投資者關系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未來實際控制人中航科工集團是否會有資產注入,目前並未接到任何有關這方面消息的通知。
Ⅶ 想問問青島達索融合創新中心是奇點控股打造的嗎
怎麼說呢,青島達索融合創新中心看名字就知道還有其他幾個公司哈哈哈。
Ⅷ 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美國有什麼好處
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而且這台「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增長潛力還在,有人就提出人民幣要國際化,要成為世界各經濟體的儲備貨幣,別忘了世界經濟老大哥美國還沒有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呢,而中國的政治體制和貨幣管制政策只要一天沒改變,人民幣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現在談這個為時尚早,而世界另一強勢貨幣歐元這幾年風頭正勁,大有與美元分而治之的意思,而為它提供這樣一種環境基礎的是因為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相對於歐洲經濟體來說,美國有更大的貿易逆差,這是長期看空美元的理由。
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說,價格幾乎為歐美市場所壟斷,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兩家交易所年成交量就佔到世界期貨商品交易量的近一半,無論是原油、黃金、鐵礦石產品,價格無論都是美國市場說了算,有時候我們看到現貨市場供需並不緊張,可以說是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期價市場卻有大幅上漲的情況,直接帶動了現貨市場價格的上漲,這是由於投資或者是通脹預期引起的。
最好的例子是去年的原油價格,從世界范圍內看並未發現有大規模供應緊張的情況出現,有的也只是局部的情況,而且很快就得到緩解,但原油價格一度達到140多美元的歷史高位,這時候美國政府對世界主要產油國施加壓力,要求其增加產量,但歐佩克的回應說不會增加產量,從表面上看是其有意維持高油價,因為這對自己十分有利,其實不然,歐佩克給出的理由是它覺得因為經濟過熱投資者對原油期貨市場的趁機炒作使得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矛頭直指美英原油期貨市場,當時雙方爭論不休,直到華爾街金融風暴橫掃期貨市場,同時原油生產國被迫減少產量,但國際油價依然跌到每桶35美元,這時候大家才看到問題所在,完全是期貨市場炒作的結果,並不是原油供應不了世界的需求,按現在的原油產能,再考慮到世界工業化水平和進程,對石油的需要峰值已經過去,只要排除戰爭等非常態因素的影響,我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都不會發生什麼石油危機,有的只會是人禍,就像2008年那樣的價格炒作或是故意囤積居奇造成人為能源危機以獲取不道德暴利,特別是在新能源的應用普及化之後,人類會找到可行的辦法慢慢替代石油的。
在這裡面美元與大宗商品有非常緊密且微妙的關系,你可以想像資金就像流水一樣,它會在美元與大宗商品之間選擇,當它流向那一方的時候,那一方就會應聲上漲。只要投資者都去投資大宗商品的時候,就會把手中的美元換成大宗商品,這時候對美元的需要就不怎麼強烈,短期來看它會對美元造成貶值,當然美國的貨幣政策、利率水平和貿易收支等都會對美元指數造成影響,但這些影響遠遠沒有短期需要對美元指數的影響來得直接;反過來說如果大家都覺得大宗商品無利可圖時,這時候就需要把大宗商品換成其它資產,這時候美元和美國國債會成為最佳選擇,這些都會促使美元升值,無論是不是出於避險目的,當投資者想換掉大宗商品時,第一選擇就是美元。所以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只要美元漲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下跌趨勢,美元跌了,大宗商品一般就是上漲趨勢,同向運動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有也只是非常短暫的一小段時間,之後必定是分道揚鑣。
其實它們之間這種負相關關系可以更直白的表達,只要經濟向好時或者說預期向好時,美元就會下跌,大宗商品就會上漲,而經濟陷入低谷時,美元就會看漲,而大宗商品就會看跌。這從宏觀上來看也是合乎邏輯的,經濟向好的時候美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貿易逆差,這使得美元無法強勢,而弱勢美元從近幾年來看也沒有效抑制廉價商品出口到美國,這說明美元貶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間接證明了美國自從上世紀後半葉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後,沒有找到新的有效經濟增長點。除了實體經濟的好壞對美元和大宗商品的影響外,流動性過剩使得大量資本流入金融市場也會導致通貨膨脹型的商品資產泡沫,從投資的角度來講,這樣的「盛宴」也可以參與享受一番;例如原油每桶35美元到現在每桶80美元,無論是因為實體經濟復甦還是大宗商品資產泡沫,價值投資者都應該參與,對我們來說每桶現在為什麼是80美元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桶原油值35美元。
您也許覺得奇怪,這個跟價值投資A股有什麼關系,前面說過價值投資我們只管公司值不值這錢,而宏觀經濟只要了解大方向就可以了,不要去鑽牛角尖「解讀」經濟,更不要去「預測」經濟未來走勢,這樣的錯誤讓經濟學家去犯,畢竟這群人是務虛派,這是他們的工作,對投資者來說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當我們了解美元與大宗商品關系的時候,其實是了解一種世界經濟的宏觀走向,而現在中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對外貿易依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比日本還要高,可以說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是同呼吸,共冷暖,國內的一些統計數字有時候有太多的「中國特色」,而了解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是了解中國經濟的一部份,中國越來越難走出「獨立行情」,它必將溶入世界經濟大潮中。
美元疲軟的原因美國長期以來存在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打擊,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貶值趨勢。
柯林頓執政時期,美國扭轉了前幾任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的局面,2000年甚至創造了2369億美元的財政盈餘。然而,小布希上台後,對柯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採取了以減稅為核心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赤字不斷加大。美國政府在過去5年一直都面臨巨額赤字,其中2004年財政赤字更是創下4130 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在2007年10~12月,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比上年同期增加 25.6%,為1538億美元。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政府稅收增幅在2008年會有所下降,但戰爭開支仍然將繼續擴大,因此美國政府2008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增加。
與此同時,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也在持續膨脹。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還維持著少量的盈餘,到了2005年第四季度,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達到GDP的6.8%。2007年美國的外部失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季度經常賬戶赤字已經減少為GDP的5.5%。美國出現的巨額經常賬戶赤字,一是因為美國居民的儲蓄率太低,美國消費者在美聯儲低利率政策的刺激下習慣了借債消費,導致對進口品的需求相應增加。二是美國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相對超過了歐洲和日本,這也使得其進口需求增加。此外,石油價格上漲也是導致美國經常賬戶出現巨額赤字的原因之一。如果扣除掉石油進口因素,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經常賬戶佔GDP的比例會減少到3.5%。
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導致了最近半年來美元的加速貶值。自2000年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以來,美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費帶動,而消費的增長主要不是由於收入的提高,而是房地產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但是,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最為繁榮的時候,危機的種子已經播下。房地產金融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放鬆了貸款標准,並創造出很多「前松後緊」的貸款品種,對原本不夠資格的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在頭幾年裡,借款者還款額很低而且金額固定。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之後,利率就會重新設定,購房者的還款壓力將驟然上升。如果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那麼發放次級債對於房地產金融確實是絕佳選擇,一是可以賺取更高的貸款利率,二是如果發生違約,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而收回貸款本息。然而一旦市場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跌,次級債市場就面臨滅頂之災。市場利率上升使得購房者的壓力驟然增加;房地產價格下跌使得金融機構即使拍賣抵押房地產也難以獲得本金的全額償付。
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並沒有真正結束。大批有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到2008年會進入利率重新設定的時期,估計違約率將再次大幅度提高。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很多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遭受巨額損失,導致市場上流動性出現恐慌性的短缺。如果次貸危機使得很多美國家庭面臨破產之虞,一定會對美國的消費帶來沖擊,而消費已經佔美國GDP的72%。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即使美國不會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但是增速放緩幾乎已經成為定局。IMF的報告認為,美國經濟走勢不容樂觀,預計其今明兩年經濟增長率均為1.9%,低於2007年的2.9%,比原來的預測分別降低0.1個和0.9個百分點。
美元貶值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將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壓力。隨著美元貶值,進口產品的價格將上升,進而有可能推高美國的整體價格水平。尤其是,全球能源價格和初級產品價格急劇上漲,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通貨膨脹壓力。如果這些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品價格,對於美國這樣的進口大國來說,通貨膨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這將使得美聯儲處於兩難選擇:如果提高利率,次貸危機可能愈演愈烈,但是如果通過大幅度降低利率來拯救住房抵押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又可能使得通貨膨脹抬頭。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再次陷入滯脹的困境。
其次,美元貶值對美國擴大出口有積極作用,但改善美國長期失衡的國際收支賬戶作用有限。美元貶值增加了美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出口;同時外國商品相對來說變得更貴,從而美國會減少進口。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7年9 月份美國出口額增長1.1%,至1401.5億美元;進口額增長0.6%,至1966億美元。 9月份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較8月份收窄0.6%,至564.5億美元。但是,美元貶值對改善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美國的進口中包括大量的原油和初級產品。這些產品的價格在過去幾年出現了飆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美元貶值。所以美元繼續貶值,盡管可能會導致石油和初級產品的進口數量減少,但其進口總額並不一定減少或者減少有限。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盡管美國2007年10月份實現了出口增長,但貿易赤字較 9月份上升了1.2%,至578億美元。赤字增加的首要原因就是原油進口額的增加。另一方面,導致美國國際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匯率問題而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美國政府和居民的消費支出過多,儲蓄率難以提高,這是美國存在經常賬戶赤字的宏觀經濟根源。而要根本上改變這個狀況,光靠貨幣貶值是不行的。
美元貶值對美國的金融體系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有一定的沖擊。外國所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高達5萬億美元,美元貶值使各國的損失很大。在降低了投資美國各類債券的熱情的同時,為了減少損失,投資主體便會拋售美元資產以降低持有比例,資金流出美國去尋找新的價值窪地。這樣對美國的金融系統是一種沖擊。美國財政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8月,27個主要海外經濟體中有15個凈減持了美國國債。其中,日本凈減持比例達到4%,為7年來最大減幅。當月,海外官方和個人對美國股票、債券及其他票據的總投資凈流出為 693億美元,為1998年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危機以來的首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多次降低利率,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由於擔心通貨膨脹壓力,可能仍然維持利率不變,這會使得美國和歐洲、日本的利差繼續縮小,投資者更傾向於拋售美元,加劇了對美元匯率的打壓。同時,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強勢地位將受到不斷走強貨幣的挑戰,美元在國際經濟中的霸主地位將受到削弱。伊朗已經宣布放棄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阿聯酋也已經聲稱,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將考慮放棄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在現有的國際收支失衡格局下,東亞和石油出口國將其貿易順差大量購買美元資產,這在過去造成了全球實際利率偏低和美國消費旺盛的局面,但是,隨著美元的貶值,外國投資者不會長期忍受其美國資產的低回報率,它們為美國借貸提供資金的意願也將下降。一旦外國投資者不願意再為美國的雙赤字融資,當前全球失衡格局中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也將徹底遭到破壞。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執政的共和黨政府可能會繼續放任美元貶值,採取減稅、降低利率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但如果民主黨上台,則會傾向於採用一種強勢美元的政策吸引國際資本,鞏固美國金融界的優勢地位,改變目前的財政赤字和資本流出的現狀。這也可能使得美元在2008年或2009年出現拐點。
美元貶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美元貶值將直接促成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給全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歷史經驗表明,原油價格和黃金(218.75,-0.73,-0.33%,吧)價格均與美元匯率逆向而動。由於美元仍然是國際石油交易中的壟斷性計價貨幣,美元貶值導致了產油國的石油收入下降,這種情況下,產油國一方面在油價攀升的同時依然限產保價,從而進一步抬高石油價格;另一方面為推進投資多元化,拋售美元資產而置換其他資產,從而加劇了美元貶值。黃金歷來是人們對抗通貨膨脹和國際儲備貨幣貶值的強有力工具。黃金價格飆升時期,往往是通脹壓力加劇,或者美元大幅貶值時期。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帶動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比如,石油價格的上漲帶來了各國開發生物燃料的熱潮,隨著玉米(1760,16.00,0.92%,吧)等作物被用於生產乙醇,玉米的價格不斷提高,導致了靠以玉米為飼料的牲畜價格提高。大量耕地被用於種植玉米,使得種植其他農產物的耕地面積減少,於是推動了全球糧食價格的上漲。
美元貶值和匯率波動不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外匯交易、匯率形成、債券發行、金融資產定價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壟斷地位。美元持續貶值、波動頻繁,首先會直接導致外匯市場交易增加和各種貨幣之間匯率關系的頻繁調整,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其次,美元貶值會造成美元計價資產與其他幣種計價資產相對價值的變化,投資者將因此對不同幣種計價資產價值和收益率進行重估,並相應地調整金融資產投資組合,從而導致金融投機交易增加和資金的無序流動,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再次,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採取的降低利率和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做法使得全球市場上原本已經泛濫成災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加,投機資本規模不減反增,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風險繼續增加。
美元貶值對發達的經濟體國家出口貿易有不利影響,可能觸發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比如說,美元貶值意味著歐元對美元持續升值,歐元國家的商品出口競爭力將受到影響。歐洲兩家主要航空航天製造集團,達索航空公司和EADS也因為美元貶值使得其以歐元結算的生產成本上升,以美元售出產品的價格下降而宣布將把旗下部分流水線遷至以美元為主要貨幣的地區進行生產,以削減勞資開支,緩解因歐元對美元升值帶來的成本增長壓力,從而改變美元不斷貶值帶來的不利境地。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也不無擔心地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解決美元貶值引起的匯率問題,可能引發「經濟戰」。特別是對美國國內市場依賴比較大的企業將面臨沉重的打擊,日本豐田汽車的股價在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下曾跌到了14個月以來的最低價位。
美元貶值將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首先,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損失就是外匯儲備縮水。由於長期對美國貿易順差,新興經濟體積累了大量的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美元貶值就意味著它們財富的「蒸發」。其次,美元貶值也意味著新興經濟體長期依賴出口發展經濟的模式不再可行。由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全球經濟體都彼此聯系在一起而無法「脫鉤」。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國消費需求的降低會使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減少、增長放緩。再次,美元貶值將使得大量的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尋找投資窪地。大量的外資流入將推動新興經濟體國內資產價格的飆升,滋生經濟泡沫。而當美國經濟復甦,美元不斷走強的時候,資金又會大量從新興經濟體撤出流入美國;由於新興經濟體缺少完善的金融監管系統,防範金融風險的機制較弱,當大量資金撤出時,便會導致經濟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
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首先,美元貶值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宏觀調控的難度。盡管從2005年7月中國實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到現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累積幅度超過了10%。但是,由於美元對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的匯率又主要是採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所以相對於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而言,人民幣則出現了貶值。包括歐盟、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承擔美元貶值帶來的一些後果。近期人民幣加快了升值步伐,美元貶值毫無疑問成了「重要的推手」。
其次,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對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掣肘。一旦美國GDP驟然減速或者房地產市場加速下滑,那麼美聯儲可能連續下調聯邦基金利率,這將造成大量短期資本流出美國,而中國正是這些資本的理想目的地。而中國當前處於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上漲的狀況,理想的政策是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而一旦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就會造成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息差進一步縮小或倒掛的局面,引來更多的資本流入。中美息差的縮小或倒掛也會給人民幣匯率造成升值壓力。
美元貶值將對中國的出口構成嚴峻的考驗。隨著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加大,匯率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將逐漸顯露。此外,中國近年來對外貿政策進行了積極調整,特別是從2007年7月起降低了很多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直接壓縮了出口企業的盈利空間。最近兩年,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導致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長。中國貿易順差的持續增加,導致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多。在本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中國2008年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考慮到2007年前三個季度中,凈出口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約為40%。如果出口萎縮,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產生嚴重的影響。
從美國政策調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來看,歷史上,發達國家加息往往會造成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迴流,從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形成負面沖擊。但是這一現象不會發生在目前的中國,當前大量「熱錢」流入中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套取中美息差,而是沖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高收益率而來。因此中美息差的縮小或擴大並不會顯著影響國際資本流入中國的格局。另一方面,如果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大幅升值,由此引發的國際資本流動可能會推高中國資產價格,加劇資產價格的波動性。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股票市場價格上漲主要是內源性而非外生性的,流入中國的外資也大多是股權性的對沖基金,而非外債。因此無論是美元降息還是美元貶值都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周期。但這一切均是以中國仍然堅持嚴格的資本管制為前提的,如果貿然開放資本賬戶,使得投機資本可以自由進出,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國內資本市場上將立刻「草木皆兵」。
在美元貶值的外力下,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對改變中國經濟內外失衡有積極作用。但是在短期內,由於中美貿易的互補性很強,中美貿易順差的局面一時很難逆轉,中美貿易摩擦將繼續存在。這需要兩國高層不斷加強談判磋商。同時,盡管錯過了人民幣升值的最佳時機,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不能停下來。中國應該不斷完善金融系統,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
影響美元的基本面因素Federal Reserve Bank (Fed):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美國中央銀行,完全獨立的制定貨幣政策,來保證經濟獲得最大程度的非通貨膨脹增長。Fed主要政策指標包括:公開市場運作,貼現率(Discount Rate),聯邦資金利率(Fed Funds rat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主要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包括每年制訂8次的關鍵利率調整公告。FOMC共有12名成員,分別由7名政府官員,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以及另外從其他11個地方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中選出的任期為一年的4名成員。
Interest Rates: 利率,即Fed Funds Rate,聯邦資金利率,是最為重要的利率指標,也是儲蓄機構之間相互貸款的隔夜貸款利率。當Fed希望向市場表達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時,會宣布新的利率水平。每次這樣的宣布都會引起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較大的動盪。
Discount Rate: 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因儲備金等緊急情況向Fed申請貸款,Fed收取的利率。盡管這是個象徵性的利率指標,但是其變化也會表達強烈的政策信號。貼現率一般都小於聯邦資金利率。
30-year Treasury Bond: 30年期國庫券,也叫長期債券,是市場衡量通貨膨脹情況的最為重要的指標。市場多少情況下,都是用債券的收益率而不是價格來衡量債券的等級。和所有的債權相同,30年期的國庫券和價格呈負相關。長期債券和美元匯率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系,但是,一般會有如下的聯系: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原因導致的債券價格下跌,即收益率上升,可能會使美元受壓。這些考慮可能由於一些經濟數據引起。
但是,隨著美國財政部的「借新債還舊債」計劃的實行,30年期國庫券的發行量開始萎縮,隨即30年期國庫券作為一個基準的地位開始讓步於10年期國庫券。
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一些經濟指標對美元有不同的影響:當通貨膨脹不成為經濟的威脅的時候,強經濟指標會對美元匯率形成支持;當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威脅比較明顯時,強經濟指標會打壓美元匯率,手段之一就是賣出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