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安踏股票漲幅

安踏股票漲幅

發布時間:2022-11-18 17:06:53

❶ 安踏體育發布史上最佳年報:收入超預期大增近四成

3月22日,國內最大的 體育 用品集團——安踏 體育 用品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20.HK)發布了亮眼的2021年財報,為受疫情持續影響而蹣跚前行的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 體育 收益同比增加38.9%,達到493.3億元,連續8年收益持穩健增長。其中,安踏主品牌收益同比增加52.5%,達到240.12億元;斐樂FILA收益同比增加25.1%,達到218.22億元;其他品牌收益同比增加51.5%,達到34.94億元,經營溢利大增2.3倍。

安踏 體育 全年收益約等於李寧的2.2倍,或接近特步的5倍。同兩家國際巨頭中國全資公司的同期收入相比,安踏收益約等於阿迪達斯中國的1.44倍,耐克中國的97%。在將和阿迪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同時,按照目前的收入增速對比,有望將在2022年完成對耐克的超越。

縱觀安踏 體育 2021年年報,亮眼數據背後,離不開這幾個因素。

以創新驅動品牌成長

創新是品牌的活力源泉,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驅動品牌高質量發展,構建發展新生態。多年來,安踏 體育 始終以創新驅動品牌成長,累計投入自主創新研發成本超30億,累計申請專利數超2000項,以創新助力品牌攀登高峰。

財報顯示,安踏 體育 以創新 科技 賦能各類運動場景,提升跑步、綜訓、籃球產品的專業形象。其中,籃球鞋在天貓平台全年銷售455萬雙,同比增42%,增速居行業之首;高階跑鞋、滑板系列等產品在專業及年輕消費群體中反響不俗。主打奧運 科技 的全新零售終端形象——「安踏冠軍店」,店效高於平均水平。

以數字化推動效率升級

數字化也是助推安踏 體育 業績創新高的一大驅動因素。安踏 體育 不斷在數字化方面加大投資,特別是在會員價值、官網、精準人群運營及公域引流上加速布局,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線上體驗。

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 體育 的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0%,收入貢獻比例達到29%,在去年同期高基數之上增速不減。2021年雙11,安踏 體育 成交超46.5億元,同比增長61%,在天貓平台總成交額首次位居行業第一。

此外,安踏 體育 不斷推進物流和供應鏈體系的智能化升級,供應鏈數字化平台全面上線,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庫存效率。而區域倉及雲倉的零售物流網路,更是實現了全國布局,賦能各品牌的高質量增長。

以公益塑造品牌價值

除了夯實品牌發展步伐,安踏 體育 還持續踐行公益事業。截至報告期末,安踏集團公益捐贈現金及物資已累計超過11億元,其中已開展4年半的集團青少年 體育 公益項目——「安踏茁壯成長公益計劃」持續以體教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截至報告期末,累計捐贈投入已超5.5億元,覆蓋31個省、自治區超過9000所學校的350萬名青少年,捐建了150間安踏夢想中心和12個安踏運動場,培訓一線 體育 教師近3000名。

在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集團創始人家族宣布投入價值100億的現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會」。基金會未來將投身醫療救助、 體育 事業、鄉村振興、及環境保護四大領域的公益項目,其中20億元用於在晉江全資興建國家級三甲公立醫院。此外,安踏集團還提出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成立了ESG委員會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

現如今,安踏 體育 正挖掘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安踏集團表示,未來,安踏 體育 會堅定信心,讓全球品牌在中國深耕發展,讓安踏品牌從中國走向世界。」

❷ 李寧安踏股價大漲,國貨該如何更好的抓住發展的機會

國有品牌的春天即將來臨。

在以往的一些日子裡,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現,如今人們對於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比如簡單簡單的穿著方面,大家都需要追求一些品牌。比如Nike,阿迪達斯,彪馬等。但是現如今他們卻受到了我們的抵制。

我們要抓住這個非常難得的時機,同時要展現我們的民族團結和凝聚力。並不是失去了這些品牌之後,我們就沒有辦法繼續生活了,我們有很多的替代品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好的生活。希望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裡多多支持中國李寧安踏這些我們非常好的中國製造。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哪怕沒有那些品牌也可以做得非常好,讓我們大家一起期待吧。

❸ 官宣!上架5分鍾攬4000萬,王一博與安踏能創造「Dunk傳奇」嗎

安踏在不斷地預熱和發酵後,代表年輕力的神秘代言人終於塵埃落定。今早安踏官方宣布王一博為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至此,國產品牌的流量戰爭正式拉響。

#年輕力的力量

曾經的鞋圈「財神爺」再次上台,配合官宣釋出的兩套王一博同款LOOK,勢必會成為炒賣的對象。

第一套LOOK中,王一博依舊以往日的滑板少年造型出鏡。上腳的安踏霸道3.0,於今天上午10點08分在天貓官方旗艦店開啟搶購。

開售僅僅五分鍾,官方旗艦店的銷量已經高達2萬多筆,男款所有碼數已經被搶購一空,而女款的非黃金碼也面臨斷貨。二級市場的銷量,也高達數千筆。

同一個LOOK下的短袖、長褲、漁夫帽等單品,在短短時間內也相繼售出數萬筆,庫存基本清零,其中短袖更是賣出了28000多筆。

第二套LOOK中的國旗單品,也一樣受到瘋搶,一件國旗款短T售出21000多筆。據網友的統計,在每款每人限購五件的情況下,王一博同款僅在5分鍾之內就達到了4100多萬成交額,售出的單品多達12萬多件。

價格方面,發售價539-639元的安踏霸道3.0,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基本穩定在589-689元,溢價50元左右,可以說這是打上王一博同款鞋子中溢價最低的鞋款。

在安踏官方店內,與霸道3.0外觀設計相似的鞋款價格多450元左右,在王一博的加持下,該鞋的價格來到了安踏休閑鞋類別下的頂尖。

安踏的短袖價格多為100元左右,王一博所上身的兩件短袖價格分別為299元和257元,與普通款相比翻了3倍。

安踏的股價也在王一博的熱度下持續拉升,28日,安踏股價漲幅超百分之4,總市值超2800億港元。擁有頂級流量的安踏,瞬間成為了國產品牌香餑餑。

雖然王一博本次官宣為安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話題度,但這並不是王一博第一次上身安踏。早前,王一博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文化推廣使者,安踏則為冬奧會的贊助夥伴,二者的第一次結合就已經產生過不小影響。這次的正式代言,無疑是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國產品牌的流量戰爭

在李寧和安踏相繼拿下肖戰與王一博兩個頂流後,國產品牌在新疆棉事件後形成了新的格局,一場關乎流量的戰爭被搬上了檯面。

早年間的明星之爭中,Adidas簽下當時在中國擁有熱度的數位明星,陳奕迅、余文樂、王嘉爾均為Adidas代言過。其餘的國外品牌也伺機而動,諸如銳步簽下陳偉霆,PUMA簽下劉昊然、劉雯等人,都在國內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

2019年,受到下方品牌沖擊的Nike,也逐漸轉變了國內的代言人思路,拿下了青年文化頂級流量王一博,這次合作對日後的鞋圈以及潮流圈帶來了深厚的影響。

至此,留給國產品牌的國內頂流明星以所剩無幾,即便特步已經簽下范丞丞,李寧簽下華晨宇,安踏簽下陳飛宇,但都很難產生較強的傳播力度。

新疆棉事件後,李寧先拔頭籌,事件的第二天就火速官宣肖戰作為代言人,按理來說應該能吃上第一口蛋糕,事實上從短期銷量來看,李寧確實獲益匪淺。但由於代言人在網路環境的風評問題,這次代言也讓李寧成為了口誅筆伐的對象,引來差評無數。

王一博與安踏的結合的確是一次雙贏的合作。王一博自帶的粉絲基礎和街頭少年潮流屬性,勢必會給安踏帶來商業與 社會 的正面反響,二者同時作為冬奧會的合作推廣者,在官方層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支持。

其餘國產品牌目前動向難定,李寧下了一步錯棋,而安踏在這次流量戰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流量背後的危機

無論是安踏還是李寧,雙方都嘗到了流量明星代言的甜頭,這似乎給了國產品牌一條新的發展思路。不得不承認流量明星做代言人,不僅能帶來廣大的粉絲受眾,還能擴大 社會 知名度,一定程度上能讓品牌實現「出圈」。

但在這種利好局面的背後,國產品牌的通病依舊沒得到解決。國產品牌近年來從沖出國內,走向時裝周,到明星加持大紅大紫,讓國貨崛起的口號越喊越響,從前的土LOW形象在國人心中開始轉變,肉眼可見的進步也讓人們有了穿國產品牌的自信。

良好營銷下的產品缺陷問題,是我們不得不提的痛點。從這次的王一博代言安踏來看,兩套官宣LOOK的單品搭配,即使有王一博的加持,也很難給出通俗意義下「好看」的評價。

霸道3.0這雙鞋子,相信很多鞋頭看著都會有一種道不出的滋味,Air flight 89的輪廓,A COLD WALL x Nike的後跟,許多經典鞋款的元素都堆積在了一雙鞋上。這無疑給想要支持國貨的人們帶來了一絲膈應感。

而其餘單品的設計,能看到許多國潮幾年前的影子。比起為湯普森設計的球鞋來說,安踏這次為王一博官宣准備的單品,確實有些差強人意。

我們很難不懷疑,王一博官宣是安踏的一次營銷噱頭,匆促的時間並沒有讓安踏給出好的設計,但卻給出了偏高的價格。因明星同款而水漲船高的價格,以及二級市場嚴重的炒賣現象,同樣會損害品牌的路人緣以及好感度。

據不可靠消息稱,王一博本次與安踏的簽約,合同只有一年的時間。如果傳聞為真,那就代表著王一博同款只會存在極少數,這一年無非就是賺取粉絲經濟的一年,這樣的做法與李寧無二。

對於王一博來說,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王一博在與Nike合作之後,在潮人圈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王一博是否真擁有頂級帶貨能力?王一博上腳的Dunk,本就是年度熱門鞋款,在沒有他的情況下,Dunk勢必也會成為爆款,所以到底是Nike帶起的王一博,還是王一博帶起的Nike,真正的帶貨能力,安踏之後的銷量或許能夠給我們答案。

縱觀安踏的所有單品,除了籃球鞋系列,其餘領域的單品設計與當今青年人審美是存在一定差距的。這不止是安踏的問題,也是每個國產品牌的通病。過多的元素雜糅和明顯的借鑒痕跡,配合的卻是許多過譽的宣傳。

誠然國產品牌的質量很大程度上甚至優於國外品牌,但在設計上的缺失,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無法用營銷來掩蓋的缺點。

流量明星固然香,背後所能帶來的短期收益是所有品牌都無法拒絕的,而品牌該如何利用好流量帶來的知名度與支持度,則是決定品牌能否真正站穩腳跟的重要因素。

能讓更多人認識可以依靠流量,要讓所有人認可則需要真正的實力。

希望國產品牌不要被利益泡沫所蒙蔽,潛心專研才能成為真正的國貨之光。

你覺得王一博是否能夠帶飛安踏?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討論。

❹ 李寧安踏等國貨品牌股價大漲,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最近國外品牌抵制新疆棉和有一些不好對中國不好的言論與行為,比如H&M、耐克、阿迪達斯、匡威等品牌,導致國內很多明星做表率終止與這些品牌的合作關系。並且也不再穿戴,網友們也很氣憤,抵制這些品牌的東西。呼籲人們購買國貨,李寧成為人們的首選。李寧股價上漲,說明人們看好李寧這個品牌,願意給這個品牌投資。畢竟人們還是需要買衣服和鞋,而且因為最近國外品牌因為一些不好的言亂和行為,導致人們不再購買它們的衣服和鞋之類的東西。就把眼光轉回到國內本土品牌,李寧就是不錯的一個品牌,平時可能偶爾也會有爆款出現。

❺ 安踏是不是2019年在美國華爾街上市了

並沒有在美國上市,但2019年是安踏騰飛的一年。
2019年,安踏體育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的紀錄;完成收購AmerSports,建立安踏上海中心,加速全國化戰略布局;推出第九代門店形象,打造潮流打卡地。2019年8月27日安踏體育市值為1654億港元,自2019年以來累積上漲64%,首次趕超申洲國際1650億港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服飾集團。2019年10月16日,安踏體育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日內漲幅為2%,該股年內已累漲101%,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的紀錄。
據安踏集團公布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營運表現數據來看,按零售價值計算,2019年第四季度,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額與2018年同期比較錄得10%-20%的高段增長,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50%-55%的增長。同期,其他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增長25%-30%。從全年來看,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與2018年同期比較錄得10%-20%的中段增長,FILA品牌同比大漲55%-60%,其他品牌則取得30-35%的增速。
安踏集團是一家專門從事設計、生產、銷售運動鞋服、配飾等運動裝備的綜合性、多品牌的體育用品集團。公司創立於1991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安踏集團銷售流水超過4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4.4%。2019年上半年,安踏實現營收148億,同比增長40%。經過近30年的發展,安踏集團已經從一家傳統的民營企業轉型成為具有現代化治理結構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公眾公司。

❻ Amer Sports半年虧損14億元會「拖累」安踏體育嗎

安踏 體育 CFO賴世賢曾表示,Amer Sports短時間不並表,有利於中長期發展

本報記者 李婷

安踏 體育 近年來持續「開掛」。

在並購Amer Sports後,公司股價持續上升,估值一路水漲船高。截至8月28日收盤,安踏 體育 股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居行業第一。

在業內和多數機構看來,疫情影響下,安踏 體育 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據安踏 體育 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69億元,略降1%,凈利潤16.58億元,同比減少28.6%。

不過在眾多機構評級中,花旗成為「少數派」,今年持續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評級,給出49.6港元/股目標價。花旗的「擔憂」恰恰是來自安踏 體育 對Amer Sports的並購。

花旗開啟負面觀察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安踏 體育 聯合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投資者財團,並購了國際著名 體育 用品公司Amer Sports,成為中國服裝行業及 體育 用品產業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2018年至2019年度亞洲市場最大並購案。

在該並購案中,Amer Sports全部股份每股作價為40歐元,安踏 體育 在其中投資15.43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117.06億元),佔57.95%的股份。

在2019年業績會上,安踏 體育 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表示,組團收購是因為安踏 體育 不是冒進的公司,短期之內Amer Sports不會給安踏 體育 帶來大的利潤貢獻,但應該會帶來增速的收益。一旦成功收購,最大的協同效應將會體現在中國,因為它旗下許多品牌在中國的規模非常小。

安踏 體育 的此次收購,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獲得眾多機構青睞。

從股價表現來看,從2018年10月31日至今,安踏 體育 股價從最低31.25港元/股最高漲至88.15港元/股,截至2020年8月28日,收盤價為82.05港元/股,總市值2218億港元,穩居行業第一,累計漲幅達162.56%;市盈率達到43.15倍。

在安踏 體育 發布2020年半年報之後,包括高盛、摩根等多家機構對安踏 體育 維持「買入」評級,並上調安踏 體育 目標價,最高調至103港元,認為安踏 體育 的前景可期。

對此,花旗卻持有不同意見。從今年年初疫情暴發以來,花旗卻持續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評級,甚至在8月初,對安踏 體育 開啟了負面觀察,維持下調安踏 體育 目標價49.6港元。

被「隱藏」的虧損

花旗對安踏 體育 維持「沽售」的主要原因正是安踏 體育 對Amer Sports的並購。

據花旗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如果海外業務進一步惡化,該行不排除Amer Sports未來出現商譽減值的可能性。

8月7日,安踏 體育 宣布在境內發行120億元中期票據及超短期融資券獲得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接受注冊通知書,主要用於償還貸款及一般運營資金。消息一出引發了市場關注,花旗認為,此舉或加劇安踏 體育 現金流壓力及財務風險,隨即開啟負面催化劑觀察。

根據安踏 體育 最新一期的財報披露,Amer Sports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收益71.64億元,凈虧損13.65億元,全面虧損總額14.20億元;資產總值575.79億元,負債總額390.98億元,資產負債率67.9%。

而在上一年度的2019年,從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收益為174.9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虧損為10.03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s資產總值為591.76億元,負債總值為395.73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66.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份,安踏 體育 一度以折價方式向包括安踏 體育 高管、紅杉資本在內的投資人出售Amer Sports5.25%的股權,交易後安踏 體育 仍然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決權,並且享受52.7%經濟利益。

據此,安踏 體育 在2019年對Amer Sports的投資虧損是6.5億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投資虧損約7.2億元。

不過上述較大金額的虧損卻因為Amer Sports的財務與上市公司不並表處理,也減輕了對安踏 體育 的業績造成沖擊。

持股52.7%卻「放棄」控制權

有報道稱,安踏 體育 CFO賴世賢在此前曾解釋為何安踏 體育 和Amer Sports不合並財務報表時表示,短時間不並表,有利於中長期發展。

AmerSports新董事會制訂了五年的發展戰略,希望在未來五年管理層的發展目標能夠按計劃按步驟順利實現。

不過在財務專家看來,Amer Sports作為安踏 體育 持股比例達到52.7%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如果不做並表的會計處理是一種不太常規的做法,而如果按照實質大於形式原則,絕對控股股東若把控制權出讓給其他小股東,必須有要合理充分的依據和解釋。

安踏 體育 在其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使得Amer Sports變成安踏 體育 旗下的合營公司而無須並表。

據公告披露,在2019年3月26日,安踏 體育 通過與其餘參股股東簽訂了一項股東協議,使之失去了對Amer Sports的控制權,隨即將Amer Sports變為了合營公司。

匿名財務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會計處理上,對合營公司投資採用權益法,子公司虧損也是要反映到母公司的投資損益中去,但限於投資總額之內,這種處理法對企業的「好處」是,一旦子公司出現較大虧損,合營公司對母公司業績的影響會遠小於並表對業績的影響;同時也會減輕子公司因持續較大虧損而致使商譽減值,造成的業績大滑坡。

上述專家認為,如果企業子公司在「預計較大虧損」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放棄控制權,明顯有「美化」業績的嫌疑。

❼ 安踏服裝的地區消費數量差別

<國內服飾巨頭安踏體育市值達3800餘億港元,在lululemon股價也累計大漲32%的同時,依舊超越了lululemon,成為了全球第三大運動服飾集團。/strong>
有數據顯示,安踏品牌Q4流水增速與Q3相仿,略低於預期。旗下子品牌FILA同比25%-30%增長,環比Q3繼續提速增長;潮牌超50%增長,童裝超20%增長,電商增長70%-80%;其他品牌同比55%-60%增長。而安踏集團過去一年股價累計漲幅達到107%,成為目前中國最賺錢的服裝公司,是李寧市值的三倍。
雖然,大眾眼中的國貨之光代表仍是李寧,但從市值來看,安踏的進步幾乎是飛躍式的

❽ 如何看待李寧和安踏股票漲停

安踏是港股,港股沒有漲跌停板,今天安踏漲了5%
謝謝你的提問,望採納

❾ 安踏丁志忠:安心創業踏實做人

安踏總裁丁志忠:“學”出來的鞋王

在福建省晉江市一個靠海的小鎮上,丁志忠起初被一個樸素的致富慾望所驅動,成為一個初中未 畢業 的鞋業作坊主。但當他比別人以更快的速度轉變為一個現代 企業管理 者並率先發掘國內市場之後,便迅速從當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脫穎而出,走向了小鎮鞋王的寶座。

在安踏的會議室里,一位部門經理配合著投影幻燈片,詳細匯報著一個培訓項目的進展情況。一個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年輕人坐在長條形會議桌盡頭,凝神聽了大約10分鍾後,忽然打斷了他:“不要告訴我具體細節,你就告訴我,你們投入了這么多,會產生哪些效益。”

這個對下屬不留情面的年輕人就是丁志忠,37歲的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土生土長的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人。就在半個月前,他帶領公司走進了香港主板,募集資金達31.68億港元。7月10日首日掛牌,公司股價漲幅即達44%,這使持有公司75%股權的丁志忠及其家族成員的身價超過了130億港元。

花了10年不到的時間,丁志忠已經將安踏所在小鎮周邊的數千家競爭對手拋到了身後。“安踏做大了,丁志忠現在也不好見到了。”一位1983年就開始做運動服裝的石獅商人說。他的“豪健”牌運動服裝每年的銷售額大約是1個億。

丁志忠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鞋王,但他卻並沒有成為當地鞋業協會的會長。“他骨子裡有一種霸氣,不好打交道。”一位當地媒體的記者說。他也從不願意遷就別人,據當地人說,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晉江另一位鞋業老闆——特步創始人丁水波會選擇去做,而丁志忠則會乾脆地予以拒絕。

也許正因為此,在2006年泉州市(晉江隸屬泉州市)評選鞋業協會會長時,作為晉江鞋業老大的丁志忠本來是會長的不二人選,但招來反對聲一片,最終坐上這個位子的是丁水波。

“丁志忠從個性上來講是一個內心封閉的人,只有少數要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他內心的想法,大多數人,哪怕是他公司的總監,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一位在丁志忠身邊工作多年的人士說。

這位“不好打交道”的商人,卻為什麼能超越三千多家晉江鞋企,成為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里的財富明星呢?

“希望像別人一樣有錢買摩托車”

丁志忠從小在製鞋作坊里長大,對經商充滿了興趣。後來他回憶說,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像別人一樣有錢買摩托車,是他最初的經商動力。

他所在的福建晉江陳埭鎮是一個容易萌生商業細胞的地方。當地人有著出海謀生的傳統,海外僑民賺了錢,會輸送資本回來,並帶來市場信息和訂單,因此催生了當地的製造業。1980年代初,晉江陳埭鎮就已經興起了一批製鞋作坊。海外的晉江僑民為這些作坊帶來了最初的訂單。

當地農民丁和木在1980年代中期參與過陳埭鎮一家村辦鞋廠的創辦。1991年前後,他又變賣了家裡的穀子、雞、鴨等一切可以換錢的東西,並在族親的資助下,籌集到五六萬元錢,單獨成立了一家製鞋作坊,這便是安踏的前身。

據安踏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早在1987年前後,丁和木就給了兒子丁志忠1萬元錢,以及600雙從陳埭各個製鞋作坊里買來的鞋,讓他托運到北京銷售。這時,丁志忠才17歲,初中還未畢業。

丁志忠於是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北京賣鞋的幾百個晉江人中的一個。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場,如王府井商場,開設了晉江鞋專櫃,生意很火爆。據說,丁志忠從這時起開始有了營銷意識,他學會研究消費者類型,留心什麼樣的鞋有更大的銷路。

據一位熟悉安踏的人士說,丁志忠是1994年帶著北京賺到的20萬元回晉江的,那時鞋廠已經開設,由丁的父親和哥哥在運營。丁志忠回晉江後,當起主管營銷的副總經理。1994年,在換了幾個廠名以後,丁家父子決定將廠名和產品品牌統一為“安踏”。據丁和木回憶,這個品牌含有“安心創業,腳踏實地”的意思。

兩年之後,丁志忠獲得家族企業的主導權。他成為安踏的總經理,父親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線;哥哥丁世家性格溫和,“不喜歡出頭”,專門負責生產事務;中專畢業、學財務出身的妹妹丁雅麗掌握起公司的錢袋子。“非常幸運的是,丁志忠有一個非常好的父親,及早地放權給兒子,而他的哥哥和妹妹跟他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補關系,沒有爭權,沒有內斗。”一個熟悉安踏的人士說。

安踏明星代言 廣告 的成功引發了同城兄弟的競相模仿,晉江市政府也推動安踏 經驗 在其他企業身上的“復制”,對崛起的名牌進行獎勵扶持。一時間,當地興起一場“造牌”運動,CCTV-5出現了幾十個各類明星為晉江鞋企代言的廣告,CCTV-5也被戲稱為“陳埭頻道”(陳埭鎮是晉江鞋業的發源地,大部分晉江鞋企聚集的地方)。一批知名鞋企,如特步、喬丹、德爾惠、鴻星爾克,由此開始從眾多鞋企里脫穎而出。

廣告策略的同質化加上競爭的加劇,使安踏必須另闢蹊徑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在廣告策略上,安踏開始擺脫藉以成名的明星代言模式,轉而贊助體育賽事,比如安踏一年為中國 籃球 聯賽(CBA)提供的贊助費是4000萬元。丁志忠認為,與其他一些企業聘請國際明星動轍花費數千萬元的代價相比,“我們又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有了品牌知名度後,安踏開始打破運動鞋專業製造商的身份界限,2002年開始涉足運動服裝領域。安踏的這一舉動竟然也非常順利,四五年之後,運動服裝貢獻的收入與運動鞋不相上下。據一位安踏前高管介紹,2006年,安踏突破兩個“千萬”:運動鞋銷售1000萬雙,運動服裝銷售1000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上馬服裝項目的同時,品牌專賣店這一零售終端概念也被導入,這是安踏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步。此前安踏只是在各大綜合商場擁有專門的運動鞋銷售專櫃,隨著服裝等品種的增加,安踏作為獨立的品牌專賣店成為可能。擅長營銷的丁志忠認為,品牌的打造不單單依靠廣告,也要依靠強大的銷售 渠道 。

到2004年時,安踏全國的專賣店發展到2000餘家。這一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專賣店數量,安踏採取對經銷商讓利的政策。短短兩年之後,安踏專賣店發展到超過4000家,安踏零售網路覆蓋到全國各個三級以上城市的主要街道。

為安踏打下服裝業基礎並引入專賣店概念的,是一個叫葉齊的職業經理人。他原是李寧公司運動服裝方面的資深經理人,後被丁志忠挖走。2002年,丁志忠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東方體育用品公司,專門從事運動服裝營銷工作,葉齊任董事總經理,這個公司全部採用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一年以後,因為安踏的策略調整,葉齊告別安踏,但他已經在服裝領域和專賣店領域為安踏完成了有益的嘗試。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福建晉江,前跨國公司高管最集中的地方,可能就是安踏公司總部。安踏60%的總監或副總監都來自像沃爾瑪、寶潔這樣的跨國公司。

安踏無疑也是跨國機構人員經常可以碰頭的地方。丁志忠聘用智威湯遜為其做廣告策劃,聘用科爾尼為其做戰略咨詢,聘用摩根士丹利為其做上市承銷服務……給予充分的授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丁志忠現在極力主張的。

在與湯姆斯接觸過程中,丁志忠與時任湯姆斯中國首席代表的朱正中結識。朱是美籍華人,曾任可口可樂中國區副總裁,並且是摩根士丹利專家顧問團成員,對摩根士丹利投資蒙牛、南孚等企業均提供過管理上的建議。不久後,朱被丁志忠委任為安踏戰略顧問。

在朱的引薦下,摩根士丹利2003年曾與丁志忠接觸,有意注資給安踏。但當時的丁志忠認為安踏暫時不需要錢。

2004年以前,丁志忠並不是一個捨得放權的人。但現在,丁已經把放權作為公司的一項制度進行建設。“放權和激勵,是王良星最顯著的管理特點,丁的這一思想,直接來自於王良星的影響。”

王良星是丁志忠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在丁志忠並不廣泛的交友圈裡,王良星是丁最鐵的知己。王創辦的利郎也是休閑服裝業的一隻勁旅。

從兩年前開始,安踏每個事業部的總監均獲得授權,不必事事向丁志忠請示匯報。

丁的確沒有讓授權之事淪為空談。一位公司業務主管來到他的辦公室,向他匯報一個情況:由於給美國客戶配送的一批運動鞋發生了號碼錯誤,對方索賠 3萬美元。這位主管問丁志忠該怎麼辦。丁說:“你不要問我該怎麼辦!你自己來決定該不該賠,並且查出誰應該為這起錯誤負責。”這位主管只好退出丁志忠的辦公室。

有了授權和責任機制後,丁不怕犯錯。有一次安踏承諾給經銷商的一批貨物沒有按時交付。雖然對方沒有要求賠償,但丁知道後主動提出賠償300萬。 “賠償金是公司埋單的。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批評。這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類似的錯誤。因為動真格的賠償過,他們就知道,這種錯誤不能再犯。”丁志忠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推崇新管理方式後,丁志忠也將自己從公司事務中解放了出來,據說現在他在公司每天只簽署不到5份文件,每個月只參加3個內部會議。他將大量時間用於吸收有效信息,與公司員工進行交流,並且清醒地思考公司的戰略問題。

安,安心創業,踏,踏實做人。

安踏:一個品牌主義信仰者

縱觀安踏十五年(1991年建廠、1994年安踏掛牌)的品牌成長之路,不難看出安踏公司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塑造新的品牌價值元素。這種價值,不僅積極推進安踏差異化策略,實現品牌個性和可見度,以及超越競爭;而且為企業提升資源整合力大開方便之門。具體而言,品牌化就是深植品牌的各個細節。所有環節對價值有貢獻時,才會有品牌。細節,主要包括了品牌特色、品牌利益、品牌價值、品牌 文化 、品牌個性和品牌對象等六方面,目的是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體驗需求和經濟需求等三大需求,以顧客為中心,為顧客創造價值。即與顧客建立聯系,比如信任關系,顧客便會把他們的注意力、忠誠和金錢回報給這個品牌的價值工程。

1999年安踏率先提出了“我喜歡我選擇”的品牌主張,以及形象代言孔令輝的出色表現,跳出同城兄弟的肉搏戰的圈子,提升了自己在全國范圍內的品牌知名度,開始了安踏的里程碑時代。2005年在同城兄弟的強力堵截,主導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悄然已變,以及國際品牌的兇猛打壓下,安踏品牌快速老化和空洞化。市場的巨變,促使安踏重塑品牌化的覺醒。2006年春天,安踏公司及時採取新策略,把品牌管理工程交給品牌代理商JWT(智威湯遜-中喬廣告有限公司);一場由JWT智威湯遜牽頭的安踏品牌化項目全面展開。

品牌定位

首先,重新審視和思考品牌對象,發現實際的消費群體與安踏原先消費群體相左。JWT首先通過覆蓋中國10個城市的大范圍焦點小組訪談以及深度問卷調查,經過三個多月,發現安踏原來鎖定的目標群體,與實際中的消費群體並不是很一致。

其次,實際消費群體透視。發現這是一群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普通年輕人——是不堪學業壓力的高中生,是迫切需要自我實現的大學生,是在 職場 底層努力打拚,渴望出人頭地的職場新人。他們都是草根一族,非主流的社會群體,非精英族群的基層大眾,他們是所有人群中的大多數;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沒有命運的恩寵,沒有天生的才能,希望靠著自身的努力,以執著的拼搏精神,一點一滴地實現自己的夢想。顯然,這群人是極有鮮活的生命力。

以前只以簡單的年齡細分的、模糊的品牌對象漸次清晰起來,於是,安踏毫不猶豫地鎖定草根族,決心來實現與自己的目標消費者的無縫對接。

品牌核心價值和企業使命

基於品牌對象的明確,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究品牌對象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現了“草根精神”就是這一群體的核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具體表現為他們是一群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沒有過人的天賦,沒有顯赫的背景,但內心充滿希望,積極向上,不懈努力,即使一次次的失敗,也不屈不撓,堅定不移地執著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發現:在追夢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找一個渠道來釋放自己,在那裡有一個目標可以去贏取,那裡允許任何的自我表現和炫耀張揚――這個渠道就是運動。這種草根精神的核心是與不斷超越、不斷改善、提升自己的能力與表現的 體育運動 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與中國人所崇尚的艱苦拼搏、自強不息的東方文化精神又是一脈相承。所以說,草根精神具有廣泛的人群基礎,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底蘊。終於,找到了品牌對象與產品和社會的主流文化之間的聯系點和結合點。故此,安踏的品牌核心價值主張——“永不止步”,便由此誕生。

安踏為草根族“造夢”,幫他們“圓夢”之旅開始了。於是乎,“將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成了安踏的企業使命,確立安踏一反國際大牌強調自我,個人英雄主義的風格,而直接進入基層大眾的東方文化所包容的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民族精神和草根形象的品牌戰略。

突破點與傳播力

米爾頓-科特勒說:“品牌必須在目標消費者的生活中、工作中、購物過程中或者媒體觀賞中,與消費者建立聯系”。

安踏公司提出了“CBA草根計劃”圍繞“草根精神英雄”的核心草根文化,展開了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文化與草根親密接觸與溝通的品牌整合傳播運動。安踏2006CBA草根計劃由圓夢CBA-2006安踏KO街球賽、安踏選秀CBA訓練營和圓夢CBA-2006安踏KO街球賽總決賽暨球迷嘉年華等三部分組成。

2006年7月15日開始,在中國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12個城市舉行了CBA2006KO街頭籃球賽,這個中國最大規模的街頭籃球賽吸引了超過2萬餘人的球迷;規定比賽最終的優勝者不但可以參加CBA新賽季比賽項目中來,他們還可以實現從草根到球星的夢想。此外還有5月份的安踏極限運動進校園的活動,吸引了北京廣州成都三地十餘所大學的學子感受極限和挑戰自我的魅力。

借奧運 夯實專業化

奧運在即,全世界的眼球聚焦中國。

2007年8月8日,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整整一年時間,安踏公司吹響了全面啟動奧運戰略的號角。奧運廣告宣傳系列之《宣言篇》率先在 CCTV1、CCTV2、CCTV3、CCTV5、CCTV8、湖南衛視、安徽衛視、上海東方衛視等電視媒體密集投放,同時大放網路江湖“英雄帖”,“風雨再添”新浪、搜狐、網易等各大門戶網站,一並兵戈縱橫。據悉安踏將陸續推出奧運備戰系列、奧運奪金系列、奧運未來系列等奧運廣告全方位詮解“永不止步” 的 品牌 精神,沖刺奧運!

檢索安踏發展史,不難發現安踏是一直踩著運動的鼓點,積極參與(全球品牌網)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從1995年贊助體育賽事開始,到2000年悉尼奧運、2002的世界盃、2004年的雅典奧運、2006多哈亞運會、以至現在行將 “開拔”的2008年奧運等頂級體育活動,安踏無不借勢體育賽事,不斷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首先,不惜重金,打造體育明星代言品牌的陣容。孔令輝( 乒乓球 /1999)、巴特爾(籃球/2002)、王皓(乒乓球/2004)、馮坤( 排球 /2004)、王博(籃球/2005)、李高波(競走/2007)、宋紅娟(競走/2007)、唐正東(籃球/2007)等。2007年10月18日上午,宣布簽約NBA休斯敦火箭隊的全明星球員史蒂夫-弗朗西斯。11月9日,安踏再次簽約NBA球星路易斯。斯科拉。強大的代言人陣容成為安踏品牌世界的有力支柱,這也是與其他品牌深入較量的基礎。

其次,不間斷贊助體育賽事、體育冠名、組織體育大眾化活動等,製造口碑與輿論的話語權。經過十五年的體育營銷的積累,深入理解和把握體育精神,使安踏專業化體育路線的品牌戰略更深入人心,也提升了安踏與國際大牌對決的經驗。

再次,不遺餘力地把“永不止步”的品牌核心價值,融入到現代體育精神中,並始終貫穿體育營銷等各項品牌傳播中,成就品牌權益。

體育營銷的核心,在於借勢,進而“造勢”,再而“成市”。安踏善於學習其他品牌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現狀,找出轉身的路徑。體育營銷,是安踏學習其他品牌成功之處後, 總結 出適合自己品牌塑造的做法。體育營銷,高普森戲稱它為安踏崛起的“吸功大法”!

安踏公司巧借時勢把自己的事業融入到中國體育事業的大發展里,實現從製造銷售者到體育精神傳播者的轉變,並將體育營銷進行到底,從而重建品牌信仰。

安踏公司捐助1000萬元援助災區

情系災區 愛心傳遞

5月14日,四川省汶川地區遭遇地震的第三天,“情系災區,愛心傳遞”賑災捐贈儀式在安踏總部(福建晉江)中心廣場舉行,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志忠先生宣布安踏公司為地震災區捐款超過1000萬的現金及實物,在他的倡導下,全體安踏員工在現場自發為災區人民捐贈。安踏公司及安踏員工捐獻的所有資金和物資總額超過千萬元,將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直接用於災區救援工作。這也是地震發生後,中國紅十字會接到的首家體育用品企業的捐款。

5月12日上午,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志忠先生作為福建泉州第107棒火炬手順利完成了奧運聖火傳遞,安踏公司沉浸在一片喜悅中。下午,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安踏公司第一時間決定向災區捐款。當記者問到捐款舉動時,丁志忠先生談到:“作為火炬手,傳遞火炬傳遞著奧運精神,在國家面臨突如其來的災情時,作為企業我們捐款,希望能向災區人民不僅送去物資也能向他們傳遞愛心,幫助受災同胞堅定信心走出困境,這也是企業公民對社會的責任。”

作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領先品牌,安踏一直致力成為賦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並持續回饋社會,安踏公司向慈善機構持續的捐款,已經用於各項社會慈善公益及福利事業。

❿ 李寧股價大漲逾7%,有哪些國貨品牌支持新疆棉花

3月24日晚上,H&M抵制新疆棉花的事件在網路上發酵,多家電商平台連夜緊急下架H&M產品。3月25日早上,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優衣庫等品牌相繼被爆出曾發過抵制新疆棉花的言論,引爆多條微博熱搜,事件持續發酵。受此消息影響,李寧、安踏、特步國際等股票均顯著上漲,李寧收漲10.74%。

與安踏股票漲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千草科技股票 瀏覽:733
睿創微納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341
股票市場長期風險是什麼 瀏覽:364
證券分析股票估值 瀏覽:394
股票里什麼是主力 瀏覽:985
股票可以賺錢的方法 瀏覽:697
st股票退市重組 瀏覽:194
施耐德股票分紅時間 瀏覽:778
投資公司投資股票如何做賬 瀏覽:497
股票26漲停 瀏覽:657
股票總盈虧和總資金對不上 瀏覽:108
白酒行業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185
購買股票作為長期持有會計分錄 瀏覽:850
股票業績增速是什麼意思 瀏覽:197
大銀行股票哪個比較好 瀏覽:826
一隻股票買進上限 瀏覽:624
香港股票交易軟體延遲 瀏覽:676
股票型轉換債券 瀏覽:707
股票市場的盈利從哪裡來 瀏覽:874
股票資金第二天多了1毛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