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給濰柴動力的評級 是「買入」還是「增持」
前言: 2月1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趕在春節放假的前一天,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筆者去了某證券公司營業部,給自己過期多年的股票賬戶「解開封印」。因為就在前一天,2月9日,「濰柴系」股票全線飄紅,濰柴動力A股最高漲幅約6%,市值突破2000億元。筆者雖然還沒弄懂「市值」的內涵,但眼瞅著濰柴動力的股票蹭蹭漲,後悔沒提前買入,只能把大腿拍斷。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業績驅動是永恆主題。翻看數據不難發現,與「濰柴動力」股價一起攀升的,是濰柴動力的業績。在2020年發動機產銷突破100萬台的基礎上,1月,濰柴發動機銷售突破15萬台,同比增長66%,創下單月銷售 歷史 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得益於產品、業務和市場三大結構全面調整到位,濰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鼠年股市用閉門紅收尾,濰柴動力則用開門紅證明「牛企、牛股、牛氣」。牛年及以後,濰柴的戰斗值如何?價值想像空間多大?有人說,評估一家企業的成長價值,無外乎三個維度:賽道,賽手,賽點。我們就從這三個維度入手,看看濰柴動力的含金量。
高景氣的賽道
所謂賽道,就是趨勢,選對了賽道,就是與趨勢為友。2020年,我國重卡行業跑出162萬輛的銷量新高,對於2021年,業界普遍預測,市場依然會處於120萬輛以上的高位。
政策層面,一方面,排放標准切換帶來更新換代需求,鑒於目前淘汰的不只是國三重卡,部分省份已開始限制國四重卡運營,有分析指出,如國四重卡運營限制和鼓勵提前淘汰措施加碼,其對重卡行業利好程度至少是國三老舊重卡提前淘汰政策的兩倍以上;另一方面,近段時間以來,行業主管部門對超載的治理愈發嚴格,迫使不合規重卡退出市場,推動輕量化合規重卡需求迅速提升。需求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地將拉動工程車銷量,物流行業的發展也將推動公路車水漲船高。
可以說,這條賽道,肉眼可見的景氣。
高段位的賽手
所謂賽手,就是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競爭力,分析濰柴動力,不能只看它當下的價值,還要看它過往的沉澱。
其實,自2008年以後,濰柴動力先後布局大缸徑發動機、高端高壓液壓、自動化物流、燃料電池、大型無級變速CVT等一大批裝備製造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現在到了收獲成果的時候。比如,搭載公司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重卡車型已完成寒區試驗,後續將於合適的時間推向市場。
濰柴動力的另一大殺手鐧,就是完整的核心產業鏈。2020年,山東重工旗下的中國重汽和陝重汽銷量突破50萬輛,濰柴動力是最大的受益者。自濰柴與重汽整合以來,濰柴發動機為中國重汽配套的進程就在不斷加速。
此外,重汽輕卡也在大范圍采購濰柴產品,增量相當可觀。如果再算上 旅遊 客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以及並購雷沃後帶來的增量,那麼濰柴動力已經不完全依賴重卡了。
這位坐擁多個增長引擎的賽手,值得長期投資。
高熱度的賽點
所謂賽點,就是入手的時機。選擇時機,不只是投機者的必備技能,也是投資者必須把握的機會。
2020年12月24日晚,濰柴動力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擬募集不超過130億元人民幣,投向燃料電池產業鏈基地項目、全系列H平台高端道路用發動機項目、大缸徑高端發動機產業化項目、全系列液壓和大型CVT動力總成基地項目等。方案公布後的12月25日,濰柴動力股價從低點14.76元/股上漲至今,最高漲幅高達76.8%。
大可不必懊悔沒有抄底,從資金流向可以看出,濰柴動力在「死磕」技術和創新,這正是未來進一步發酵的資本。此次募資40億元用於全系列國六及以上排放標准H平台道路用高端發動機項目,同時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柔性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滿足國六、國七排放標准發動機的製造要求;各募資30億用於投資大缸徑高端發動機與液壓件領域,有望打破外資長期的壟斷;燃料電池方面,作為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第一大股東,濰柴動力募投新品有助於將豐富的研發資源變現。
如今,多家券商重申濰柴動力「買入」、「增持」評級,濰柴動力也成為鼠年末尾最熱的牛股之一。套用股民的一句話,「老譚的夢不是夢」,跟與不跟,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㈡ 股票濰柴動力,超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股票濰柴動力,超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這是日線圖!
㈢ 濰柴動力合理估值是多少
濰柴動力2022年是0.08monery買1股票。該行對內地重型卡車今年行業銷量預測調整至140萬輛,同比下降13%。雖然今年首季重型卡車行業銷量同比大幅增長94%,但主要是低基數因素影響,其相信銷售增長已在首季見頂,隨著國六排放標准政策帶來的置換需求逐漸減少,預計第二季銷售開始緩和,並在下半年出現下跌。
公司經營:
公司經營主業為生產銷售30--12000馬力船用發動機、發電機組等。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濰坊柴油機廠(2007年8月改制為「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境內外投資者設立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是中國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並回歸內地實現A股再上市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