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阿里影業股票走勢

阿里影業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2022-12-15 13:16:32

① 預虧6億 阿里影業靠什麼支撐300億市值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新京報記者 鄭道森 北京報道

阿里陷文化中國「財務陷阱」

2014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網路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互聯網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准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志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志的運營權)。

300多億市值背後的資產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摺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制。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趙薇、張強與阿里影業「深度綁定」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支付寶+中影」組合靠譜嗎?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里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台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台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台。「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台,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 對話

馬雲的電影情結

專訪阿里影業CEO張強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雲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游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沖擊,從演員到台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台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300多億港元市值的支撐點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台: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

② 趙薇炒股虧了40億 家產都賠完了嗎

趙薇股市虧40億

作為愛情事業雙豐收的趙薇,不僅嫁了黃有龍這個好老公,還投資房產、股市。雖然近段時間股市不好趙薇虧40億,不過嫁入豪門撈金到手軟的趙薇絲毫不心疼,只是少賺點錢而已,趙薇具有相當強的商業頭腦,不但演藝事業風生水起,投資股市也是大手筆。去年時,趙薇夫婦二人斥資31億港元,按1.6港元每股的價格購入阿里影業逾19.3億股的股份,占股9.18%。而且,還持有唐德影視的117萬股份。今年四月份,阿里影業股價升為4.4港元,趙薇暴漲了54億。不過,進入六月份以來,阿里影業股價暴跌到1.95港元,再算上唐德影視的虧損,趙薇直接損失了40億人民幣!

③ 趙薇2015年7月炒股虧了多少錢

網上傳言40多億,其實不可信,只是相對所持股票最高價與最低價!
趙薇和馬雲是好友,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14年12月20日,趙薇及丈夫黃有龍斥資31億港元,按1.6港元每股的價格購入阿里影業逾19.3億股的股份,占股9.18%,成為阿里影業的第二大股東。此外,趙薇還是唐德影視的大股東,持有117萬的股份。
都說跟著阿里「爸爸」有肉吃,這點毋庸置疑。在今年的4月9日,阿里影業股價升至4.4港元每股,而怒斥巨資的趙薇資產更是暴漲了54億。同日,唐德影視收盤報價103.93元,趙薇凈賺九千五百萬。
然而國民「爸爸」也止不住一去不回頭的瘋熊,自進入6月中下旬,A股港股同步上演跳水大戲。截至發稿,阿里影業跌至1.95港元每股,唐德影業跌至90.95元,按照當天匯率換算,趙薇身家比之最高點蒸發了近40億人民幣……

④ 請問阿里健康的股價為什麼會上漲這么快

阿里健康自2014年借殼上市以來,股價曾長時間沉寂,但最近突然迎來爆發。6月13日,阿里健康盤中一度漲逾4%,觸及8.62港元,刷新近兩年股價新高。截至收盤,恆生指數下跌1.22%,阿里健康漲幅2.78%,報價8.50港元,全天成交額額4.25億港元,總市值837億港元。
如果將K線圖拉長,阿里健康自5月份以來就突然進入快速上漲通道,漲勢迅猛,截至今日,股價累計漲幅114%,市值增加447億港元,同期恆生指數跌0.27%,Wind恆生醫療保健板塊漲幅9.93%,阿里健康遠遠跑贏大盤和同業。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港股通資金於5月初開始流入阿里健康,5月中旬阿里健康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明顯提升,可以看出此波上漲主要來自內地資金的助推。

Wind滬深港通專題統計前十大活躍個股成交明細數據顯示,5月17日內地資金買入金額3.35億港元,當天漲幅達到26.13%,報收5.6港元,成交額激增逾6倍至10.6億港元。而在此前的18個月中,阿里健康宛如「僵屍股」,一直在4港元附近徘徊。

內地資金南下「淘寶」,阿里健康股價大漲,邏輯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其最新公布業績情況。5月16日,阿里健康發布2018財年業績,財報稱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43億元,同比增長414.2%,毛利6.53億元,同比增長248.7%,除了營收和毛利實現強勁增長之外,阿里健康在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後的利潤達到800萬元,這是2014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在業績提振的刺激下,投資者情緒高漲。5月17日高開高走,7連漲之後,阿里健康於5月29日發布公告稱,阿里健康以將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阿里巴巴附屬公司Ali JK Nutritional Procts全部股權,總對價相當於106億港元。
時報君了解,Ali JK Nutritional Procts的業務包括天貓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醫療和健康服務等業務,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財政年度,商品交易總額已達人民幣205.61億元,涉及8550萬活躍買家和超過3300名入駐商家,包括歐姆龍、魚躍、強生、博士倫和杜蕾斯等品牌。
目前,阿里健康電商業務板塊包含阿里健康自營、天貓醫葯類目代運營服務以及醫葯O2O一套完整體系。自從2016年9月開始代運營天貓醫葯類目業務以來,該業務成為天貓上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之一。阿里健康2018年財年業績報告顯示,電商平台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71億元,同比實現324.1%的增長。
港股某中資券商向時報君分析,此次收購將有利於阿里健康進一步整合已有的醫葯電商板塊業務,並將服務拓展到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更多參與方,同時也將為阿里健康帶來更可觀的電商平台服務收入。
股價上漲是否可持續?
《烏合之眾》的作者勒龐在書中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湮滅了,而群體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這在股票市場上更是適用,一旦投資群體出現過於情緒化的行動,往往非理性可以判斷,這就意味著,最後的結果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阿里健康自5月中旬以來不僅自身股價暴漲,還帶動了同為阿里系的阿里影業的一波上漲,並在5月24日大漲31.52%,創下2015年7月9日以來單日最大漲幅,但在隨後股價就一路走跌。

阿里健康是否會走出跟阿里影業類似路徑?雖然阿里健康發布了一份喜人的財報,從其2018年財年業績報告看出,其營收與毛利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而經調整後的利潤首次為正。
但是,在業績推動上漲的這個邏輯仍存疑問,一是阿里健康的營收能否在接下來保持如此高的增速,為何去年增速更快股價卻沒有反應。翻看阿里健康2017年財報,發現其業績增速也非常迅猛,營收增速高達739%,毛利增速也高達392%;
二是高增長之下,其2018財年的毛利率由前一年的39.4%下降至26.7%;
三是如果只看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後的利潤 ,未免太過樂觀,如同巴菲特所說:「幾年前我們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如果期權不算補償的方式,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補償不算作費用,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費用不計入對利潤的計算,那它們到底應該放在哪裡?」
中信證券計算機研究團隊分析師張若海分析,阿里健康活躍用戶和淘寶注冊用戶數據之比為2800萬/5億,大概是3%的活躍度滲透率,較低的滲透率一方面說明了阿里健康做的不夠好,另外從消費習慣來說,用戶不習慣網上購買OTC等保健品類,事實上整個在線OTC消費習慣還在生成,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培養用戶消費習慣。
顯然,從中長期來看阿里健康能否繼續維持這樣高的股價是存疑的,而在市場越是瘋狂時,越應該保持冷靜。比如此前新經濟獨角獸眾安保險、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平安好醫生等登陸港股,這些公司往往頂著母公司股東的光環,上市之前受到市場熱捧,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上市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值大幅縮水,所以市場越是瘋狂時,越要保持冷靜。

⑤ 業績快報丨阿里Q1營收凈利高速增長,下沉策略持續奏效

8月15日晚間,阿里巴巴於美股盤前發布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核心數據方面,阿里巴巴2020財年Q1營收達1149.2億元,同比增長42%,高於市場預期的1115.9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凈利潤為人民幣309.49億元,同比增長54%,遠高於彭博預期的253億元。

該季度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中國零售平台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季度增長3400萬,半年增長5600萬,年度活躍消費者達6.74億。天貓總裁蔣凡亦透露618活動期間手機淘寶日活用戶數同比增長29%,天貓實物支付GMV同比大增34%,增長強勁,連續10個季度增長超過30%。

財報發布後,截至發稿,阿里股價盤前上漲超過3%。

阿里在下沉市場在電商和本地服務(餓了么)方面的滲透,是GMV增長強勁的重要原因。 618大促期間天貓實物支付GMV同增長38%,其中來自四五六線購買用戶佔比達49%;聚劃算成交同比增86%,三至五線城市購買用戶和GMV同比增長翻倍。其中淘寶超過70%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下沉市場。在2019財年,這個比例達到77%。僅618期間,聚劃算旗下的天天特賣就為產業帶商家帶來4.66億筆訂單。促銷活動吸引了消費需求,促進了GMV的增長,品牌和商家更多地滲透到下沉市場,超過120個品牌每個產生超過1億人民幣的GMV。

此外,阿里雲、盒馬、菜鳥、lazada等多個業務的營收持續增長也做出了一定貢獻。

由於每位客戶的平均收入增加,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66%至人民幣77.87億元。該季度,盒馬同店銷售繼續高速增長。在618期間,菜鳥的保稅倉庫促進了天貓環球進口的數千萬包裝的出貨,同比增長超過60%。在國際電商業務方面,該季度營收達到55.67億元,同比增長29%。主要由於整合了土耳其電商Trendyol帶來的收入,以及速賣通的收入增長。此外,Lazada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了超過100%的同比增長,該季度Lazada移動DAU同比翻了一番。整合阿里巴巴影業後,文娛業務收入為63.12億元,同比增長6%,DAU同比增長40%。

凈利潤遠超預期和高速增長,則主要源於餓了么補貼低於預期、優酷內容成本同比下降、雲計算虧損快速收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業績向好,但由於內容大流量平台近期變現加強,中金同時也強調阿里短期內貨幣化率增速或有所放緩。不過長期看,相信在其他外部app流量紅利消失後,商家廣告預算終會迴流至阿里。

財報發布前,54家機構給予阿里買入評級,目標價217美元,一邊倒看好。在上次業績會上,管理層指引FY2020財年全年營收5000億元,同比增33%。

⑥ 果然1拆8!阿里巴巴敲定拆細比例 劍指回港上市在美股價漲聲響應

7月15日晚上9點,阿里巴巴在香港時代廣場辦公室舉行股東會議,據時報君拿到的會議資料顯示,本次股東大會主要圍繞三點進行:

1、普通股數量從現在的40億股擴大至320億股,即股份1拆8;

2、選舉4位董事;

3、批准任命普華永道為公司會計師審計機構。

但此次股東大會最受人關注的則是阿里巴巴何時回香港上市,時間表是否確定,擬集資金額等。

阿里巴巴確定1股拆8股

昨日阿里巴巴在港舉行年度股東會議,會議上,公司提議的將其股份1拆8,計劃將普通股數量從現在的40億股擴大至320億股已獲批,並將在2020年7月15日前進行拆股。阿里巴巴認為此舉會增加未來籌資活動的靈活性,包括發行新股。

海通國際投資策略執行董事梁冠業認為,阿里巴巴的拆股有利於公司以每手較低價格發行,對於未來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尤其是散戶投資者來說是利好,直接降低了入場門檻,與此同時這樣的拆股有利於增加阿里巴巴股票的流動性。

據現場參加股東大會的投資機構表示,對於認購阿里巴巴有興趣,但是並不會太關心其拆股。相較於散戶關心入場門檻即每手多少錢來說,機構投資者更關心阿里巴巴最後在港上市的估值。

截至美股收盤,阿里巴巴上漲2.62%,股價為173.50美元,總市值4483億美元。若以此最新股價計算,每1股拆8股,拆股後的股價將變為21.69美元。

資料顯示,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在美上市,在美發行的是存托憑證(DR),每一份DR和基礎證券的兌換比例為1:1,也就是一份DR就相當於1股阿里巴巴股票。

Wind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在美發行價為68美元,上市首日大漲38.07%。其股價在2015年經歷過一段低迷期,一度跌破發行價,最低觸及57.20美元。但此後卻迎來持續上漲,至2018年二季度突破200美元。

阿里巴巴目前173.5美元的股價在228隻中概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網易(網易在美也是以DR形式掛牌,截至其DR最新價為256.24美元),阿里的這一股價在全部美股中也處於較高的水平。

因此,從每一股絕對價格來看,阿里巴巴有動力拆細股份。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阿里此舉是為回香港上市作準備,但阿里方面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數據顯示,港交所上市公司中,目前股價最高的為騰訊控股,為360.8港元。若阿里巴巴拆股後在港上市,按當前股價計算,約為169.18港元,可排在港股第六,位居騰訊控股、香港交易所、萬邦投資、恆生銀行、保誠之後。

不過從消息面上看,阿里相關概念股並未受影響,阿里影業昨日漲跌持平,報1.58港元,成交額1094萬港元,總市值421億港元,阿里 健康 微漲2.1%,報7.3港元,總市值877億港元,高鑫零售漲2.3%,報7.55港元,總市值720億港元。

此次股東大會除了拆股方案外,阿里巴巴集團也會重選4名董事,包括香港前特首董建華、雅虎創辦人楊致遠、雀巢集團前執行副總裁龔萬仁及被稱為「馬雲接班人」的阿里巴巴行政總裁張勇,而張勇是這次唯一一位由阿里巴巴合夥人團隊提名的董事。

阿里戰略投資部迎新「掌門人」,或為回港上市作鋪墊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阿里除了將股價拆細為上市作準備以外,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架構調整迎來新一任「掌門人」也可能是回港上市的另一個信號。

今年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宣布,阿里新一輪面向未來的組織升級,其中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兼任集團戰略投資部負責人,實現戰略投資業務與財務體系一體化,而此前負責該項業務的阿里集團副主席蔡崇信將繼續協助武衛,幫助投資團隊更好地成長。

武衛自2007年7月起加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進入阿里巴巴的第一年,武衛參與了阿里B2B子公司赴港上市工作;此後,她又在2012年參與主持了該上市子公司的私有化進程。2013年5月起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FO,是阿里13名女合夥人中頗為低調的一位。

天眼查資料顯示,武衛目前通過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間接持有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其還在68家阿里相關企業擔任、或曾任高管。其中,武衛曾擔任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公司董事,該公司目前持有「餓了么」主要運作平台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 科技 」100%股權。

武衛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以餓了么的為代表的本地服務、菜鳥的物流網路建設、雲計算、Lazada的國際化布局已經初具規模,未來將成為阿里巴巴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

募資額縮水過半?募資所得或用與美團競爭

此前就有消息稱,阿里正在與財務顧問就赴港上市進行秘密合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預計募資200億美元。香港某外資投行人士此前就對時報君表示,阿里回港上市是大概率事件,同股不同權的大門早已打開。

然而,港股IPO市場活躍度遠遜於去年,這也影響了一些正在申請香港上市的公司計劃,據悉,出於對港股市場不景氣的考慮,阿里巴巴集團將下調上市募資額度至100億美元,相比之前傳聞募資額縮水過半,但昨日股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並未對此發表意見。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阿里來港第二上市,集資所得金額可補助餓了么與美團點評外賣及 旅遊 業務的「價格戰」競爭。

去年6月份美團在港交所披露招股書時,餓了么曾高調宣布計劃暑假期間投入30億元人民幣,在用戶補貼及市場營銷上,彼時外界認為外賣市場可能迎來又一次補貼戰爭,艾媒咨詢今年4月底發布《2018-2019中國在線外賣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餓了么和美團在一二線城市的競爭更趨激烈——2018年,一二線城市訂單份額分布中,餓了么份額已經達到47.4%,兩者之間份額已經持平。

回港時間仍待定

根據港交所去年生效的上市新制,指引信提到,境外上市公司如果有意在港作第二上市,可按情況獲准以保密形式呈交資料存檔(confidential filing)。一般而言,公司申請發行新股上市,需要遞交並在港交所網頁上載公司招股文件的申請版本,通過上市聆訊之後,則需要上載「聆訊後數據集」。至於第二上市的公司,就毋須上載申請版本,而是直接等待通過上市聆訊後,才遞交「聆訊後數據集」。

據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於6月中旬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9月底掛牌。但本次股東會議上阿里並未透露回港上市時間表。

至於阿里巴巴為何擬回香港上市,時報君采訪多位香港券商分析師,他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回港上市能夠進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提高流動性。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全年凈利潤876億元,賬面現金1985億元,雖說阿里巴巴並不缺錢,但未雨綢繆總是要的,尤其是阿里目前仍在四處投資,新零售、智能雲計算,海外業務等都處於擴張階段。

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加快,今年3月,阿里巴巴46.6億元認購申通物流,此前已投資中通、圓通。5月15日,紅星美凱龍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紅星控股成功發行可交換債,以人民幣43.59億元被阿里巴巴全額認購,如可交換債換股後,阿里巴巴將獲得紅星美凱龍占總股本比例約10%的A股股份。

5月17日,阿里網路斥資35.95億元入股千方 科技 ,交易完成後,阿里網路將成為千方 科技 第二大股東。

2、 緊張的外部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通過新增融資渠道來主動分散風險,以免陷入被動。

3、 香港去年4月底啟動上市制度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問題,同時也歡迎已上市企業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不僅如此,同股不同權公司預計在2019年年中被納入港股通,也就是說,只要阿里在港上市,就有機會接觸到內地投資者。

花旗:阿里回歸有利港交所,日成交量可能增加10%-15%

花旗日前發表報告稱,若阿里順利回港上市,將有望成為2010年後香港最大型新股,進而推高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長遠可帶動港交所盈利,有機會令其每股純利可錄的中單位數升幅。

花旗認為,如果市場對阿里巴巴的興趣與騰訊相若,港交所的日均成交量有望因而增加10%至15%。

摩根士丹利認為,如果阿里成功在港上市,並改善其估值及流通量,或令更多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考慮來港第二上市,帶動港交所成為吸引新經濟公司的上市之地。

至於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可否納入港股通,李小加表示港股通有既定規則,大方向是「好公司會逐漸納入」,但具體每類公司什麼時候納入、納入的條件和形式等,均須兩地交易所溝通商討,「市場認為該發生的事情都會發生,只是時間和形式」。他強調,有信心不代表已有定案,「一件一件往前走」。他重申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時間表仍是「年中」,沒有變化。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⑦ 港股牛年開門大紅,電影股果然暴漲,未來趨勢怎麼樣

春節檔電影熱度過後,電影股會下跌,之後緩慢上漲。

貓眼數據顯示,2月16日(大年初五)電影實時票房已超5億元。其中,《你好,李煥英》單日票房2.69億元,是《唐探3》的2倍。《你好,李煥英》的排片比《唐探3》高7個百分點。《你好,李煥英》累計票房已超18.5億元。賈玲也因此打破了劉若英《後來的我們》13.6億的記錄,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目前,“賈玲成中國票房最高女導演”已經沖上了微博熱搜第1名,而“你好李煥英細節”也沖上了熱搜第9名,可見其熱度空前。

⑧ 趙薇有沒有賣出阿里影業的股份

這種情況 她不會賣的

原標題: 阿里影業業績大降355% 趙薇入股百日賺62億港元

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業績下滑355%,不願提及的財務遺留問題……3月31日,阿里影業(1060.HK)2014年年報發布之後,其年報發布的內容和業界的分析,都讓阿里影業備受質疑。除去虧損,年報還提及阿里影業和陳可辛、柴智屏、王家衛、周星馳等明星,都簽有拍攝協議。有行業人士認為,阿里影業未來不缺片源和明星,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利潤。

明星與上市公司,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第二大股東趙薇100天賺62億

4月8日,阿里影業發布公告,已接受其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注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有關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注入若干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予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據悉,此次建議注資也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注資。與此同時,停牌兩周的阿里影業在4月8日正式復牌。開盤後,阿里影業的股價大幅上漲,截至4月9日收盤,已升至4.4港元,兩天升幅高達53.84%。

⑨ 趙薇買的哪個股票虧了40億元

港股阿里影業HK01060和深市創業板唐德影視(300426)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及丈夫黃有龍斥資31億港元,按每股均價1.6港元購入逾19.3億股阿里巴巴影業股份,相當於阿里影業9.18%的股權,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阿里影業今年上半年最高股價達4.9港元,以此計算,趙薇買入阿里影業最高賬面浮盈達63億港元。
另外,今年2月上市的唐德影視的股東名單當中,趙薇則以1.95%的原始股位列公司第11大股東。截止日前阿里影業跌至1.69港元每股,唐德影業則從200元左右跌至90.95元,按照匯率換算,趙薇身家比之最高點蒸發了40多億元人民幣。

⑩ 趙薇炒股成了億萬富翁是真的嗎

是真的。

2014年12月20日,趙薇及丈夫黃有龍斥資31億港元,按每股平均價1.6港元購入逾19.3億股阿里巴巴影業股份,涉及資金達30.88億港元,相當於阿里影業9.18%的股權,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
此外,趙薇之前還斥資250萬元參股合寶娛樂,與A股上市公司廣東省廣告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娛樂整合營銷。

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2014年全年預虧6億港元。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減持股份至5%以下。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准備。
1月30日,阿里巴巴股價大跌,拖累阿里概念股下挫,其中阿里影業大跌7.23%,報1.54港元。按照當日跌幅估算,趙薇夫婦單日財富蒸發約2.3億元。
然而僅過了兩個多月,阿里影業的股價是4.28港元,三個多月上漲2.67倍。
照此計算,趙薇夫婦持有阿里影業的市值達到83億港元,已大賺52億港元,即41.6億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阿里影業股票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走勢還到金多多策略 瀏覽:589
比較分析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 瀏覽:972
和股票的銀行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816
退市三板股票在哪裡找 瀏覽:812
銀行儲蓄股票金融債券企業債券國債 瀏覽:762
工銀銀行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683
回購注銷後股票漲停案例 瀏覽:712
中國軟體股票以後發展 瀏覽:757
股票交易軟體出現問題 瀏覽:176
股票醫療龍頭股有哪些 瀏覽:921
科技互聯網股票怎麼樣 瀏覽:15
短期投資股票投資賬務處理 瀏覽:835
股票中主力資金流出而外資流入 瀏覽:796
有哪些好的股票軟體公司 瀏覽:295
股票群里開期貨賬戶是真的嗎 瀏覽:388
股票省廣集團長期持有可以嗎 瀏覽:849
股票中主力大單凈值在哪裡找 瀏覽:316
捨得股票適合長期持有嗎 瀏覽:875
拉丁美洲出口銀行股票走勢 瀏覽:636
tcl科技股票同花順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