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對2020年的基金購買有什麼影響
疫情對於2020年的基金購買帶來了更多的投資者。因為疫情的嚴重導致很多人都只能待在家裡,這個時候缺乏收入來源。於是很多人就把目光放到了互聯網上,投資也變得盛行起來。同樣還有很多人自學網課,做一些互聯網兼職。而基金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很多基金小白在2020年剛剛接觸這個東西。就被收益率以及鋪天蓋地的廣告給吸引到了,從而去購買基金,成為基金的忠實投資者。這樣的情況對於基金市場中來說是比較好的,能夠使得基金市場變得更加具有活力,基金市場中的資金量變得也越多,使得這個投資項目發展的潛力也會更好。
B. 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今年的疫情給基金行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基金的增長其實和新冠疫情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但是新冠疫情會間接影響很多投資人的投資決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冠疫情的發展確實會影響到基金行業。
基金是一個比較流行的投資方式,很多人會覺得投資基金沒有什麼風險,同時也非常方便,因為我們如果是買股票的話,基本上是需要一定的門檻,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但是我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就不需要直接門檻,同時也可以通過基金來學習一些理財知識。
為什麼說基金人已經虧到毫無波瀾?
熟悉基金的小夥伴應該都已經知道了,從年後開始基金就一直沒有出現上漲的情況,甚至已經跌落了20%個點,有些比較厲害的板塊都已經跌了40%個點,這就意味著很多投資人已經虧損了40%的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基金人已經毫無脾氣,做到心中毫無波瀾了。有的人會比較好奇,新冠疫情會和基金行業有直接關系嗎?
C. 股市歷來是危中有機,我們從基金圈大咖年報里發現了這些財富密碼
基金年報陸續披露,年報當中隱藏的財富密碼再次成為了各路媒體和投資者挖掘的重點。
股市歷來是危機中隱含著機會,機會中或許也蘊藏著風險,樂觀者總能找到機會,但同時我們也要識別其中的風險以做適當的規避。
他們如何看待過去兩年漲幅很大的抱團股?泡沫到底有多大?是否要做適當規避?港股還有機會嗎?2021年賺錢難度是不是很大?如果有機會,機會在哪裡?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查閱並收集了嘉實基金的幾位大咖——平衡大師洪流、成長老將歸凱、價值典範譚麗等7位優秀基金經理的年報展望內容,希望從中可能為大家提供些借鑒。
嘉實價值成長基金——洪流
走進2021年,隨著疫苗接種在全球的加速落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較之於2020年逐步弱化,相對於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2021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進入到「後疫情時期」的復甦階段。與之相對應,2020年應對疫情的積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面臨一次回歸常態化的調整,雖然調整的力度和節奏存在分歧,但方向確定。
展望2021年的證券市場, 上市公司盈利增長的確定性在提高 ,但連續兩年的結構性上漲使得部分行業估值進入 歷史 較高分位,市場潛在波動率大幅提升,投資難度加大。從企業盈利增長和經濟復甦的關系看, 2021年與經濟周期相關的中上游產業鏈和低估值的周期性行業存在估值修復的機會 ,消費、醫葯、 科技 和先進製造領域分化加劇,估值體系受制於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波動性增大,需要真正的高成長來抵禦估值體系下行的壓力。
嘉實增長——歸凱
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宏觀流動性將總體維持穩定並存在小幅趨緊的可能,但整體經濟特別是非銀企業盈利會有不錯的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們判斷整體市場仍然會是震盪走勢,但個股的走勢會持續分化,市場結構性的行情會成為常態。
中長期看我們對於國內經濟持續轉型升級保持很強的信心, 這輪疫情過程中更加凸顯國內企業的韌性和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使得不少企業在全球范圍的競爭力大幅提升,同時我們也很欣喜的看到富有創新意識和拼搏精神的企業家們的不斷涌現和進化,他們才是支撐未來資本市場表現最中堅的力量。
具體到細分行業,我們持續看好先進製造、互聯網、企業級軟體、 汽車 智能化、醫療器械和服務、可選消費等細分賽道 。在後續投資中,管理人將繼續立足於長期、審慎投資,爭取為投資者實現長期卓越回報!
嘉實價值精選——譚麗
所有的配置策略都是基於對經濟周期和市場周期的理解,站在今天,我們需要回答中國經濟在2021年將處在經濟周期的什麼階段,我們認為此輪復甦的持續性將超出預期,因為驅動力更加持續,我們將看到消費、服務和製造業投資的持續復甦,也會看到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的韌性,我們會看到上游資源品以及中游工業品價格的抬升,也會看到終端消費品價格的上漲,當然我們最終還是要面對「逃不過的周期「,我們會始終保持對周期的敬畏之心。放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維度,我們相信通脹預期可能導致長端利率上升,增加金融市場的波動,尤其考慮到2020年的貨幣大幅擴張,2021年的核心是低利率能否持續。
行業配置上,我們始終保持攻守兼備的特點,結合自下而上精選個股,結合估值水平,我們在必需消費、醫療服務、 科技 等板塊仍然會配置較少,會較2020年更加註重低估值的品種,主要在金融、地產、公用事業行業,也會更加重視低估值的中小盤股票,我們認為會存在一些收益率豐厚的機會,當然這需要我們努力去尋找。
我們認為2021年盈利的增長與估值的收縮將會並行,在未來的某個日期,我們會因為適當的撤離而得到獎勵,我們希望能夠在2019、2020年連續兩年高收益的情況下,通過高質量的選股來繼續獲得一定的絕對收益,讓復利得以持續。
嘉實滬港深精選——張金濤
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都將走在復甦的路上,但是節奏和力度仍有不確定性,第二波疫情仍在北半球肆虐,傳染性更強的病毒在世界各地出現更增加了對抗疫情的難度。好消息是多種疫苗已經投入使用,這將是世界經濟復甦最大的希望。
2021年的A股市場將是業績增長和估值收縮的賽跑。 由於中國經濟率先復甦,2021年的流動性環境可能不會像2020年那樣寬松,市場估值有一定的收縮壓力。另一方面,經濟的復甦將帶動上市公司盈利的較快增長,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估值收縮的壓力。放到行業和個股上也是一樣, 如果業績增長能夠超過估值收縮的幅度,那這些行業和個股將有望獲得正回報 ;反之,如果業績增長不能超過估值收縮的幅度,則股價有下跌的風險。總體而言,由於低估值的行業業績有所改善,2021年整體獲得正回報的可能性較大,而高估值的股票則更需要精挑細選。
2021年我們對港股更加樂觀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1,港股估值整體處於低位,AH溢價率則處於 歷史 較高水平;2,業績有望呈現較快增長;3,流動性環境相對有利,海外疫情仍未受控,經濟復甦晚於中國大陸,流動性有望保持寬松;4,港股本身的行業結構優化,長期成長性更好的互聯網、消費、 科技 、醫葯公司佔比提升。過去幾年大量的優質互聯網、消費、 科技 和醫葯公司在港股上市並獲得納入港股通,這將明顯豐富港股通基金的可投資范圍,發揮港股通基金可在A股和港股挑選最具成長前景個股的優勢,從而讓我們的基金持有人從未來中國的互聯網、 科技 、消費以及醫葯生物的確定性發展中獲益。
嘉實基礎產業優選——肖覓
展望2021年,疫情仍然是影響全球 社會 、經濟運行的最重要線索。從當前時間點已有的信息來看,疫苗的研發已經走入了正軌,在全球范圍內除中國外也已經出現了幾個抗疫成功的典範國家,這樣樂觀情況下在2021年的年內,疫情就有可能在全球得到控制。
疫情得到控制後,合理的預期首先是全球經濟活動重啟,對於中國而言,相對正面的是總需求肯定會出現整體性提升,相對負面的是中國製造的相對競爭力會相比疫情期間有所削弱。其次可以預期的是出行需求會爆發,全球范圍內不管是商務出行還是個人 旅遊 探親出行,都已經被壓制了整整一年,從2020年十一期間的情況來看,已經積累了巨大的未滿足的需求。不太確定,但隱約可以看到的是需求重啟後的通脹壓力增大,全球可能面臨著政策層面收緊的可能性。而有一條貫穿疫情的重要結構性變化則是線上經濟活動對線下經濟活動的替代,從效率的角度考慮,即使疫情得到控制,不管是線上消費、線上會議、線上問診還是線上 娛樂 ,都還會保持持續較快的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相對看好的行業包括出行鏈條的航空機場、線上經濟活動所以來的互聯網平台、利率上行所利好的大金融板塊、部分資源屬性的大宗商品等。看似雜亂,但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在於估值便宜(其中互聯網表觀上相對較貴,但實際估值在全市場的可投范圍里也處在比較便宜的1/4位置),有競爭力和對手拉開巨大差異的優質公司,前者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幅回撤的風險,後者能保證長期回報能夠兌現。
嘉實消費精選——吳越
2021年開年後A股市場波動巨大,我們認為這可能是全年行情某種程度上的預演,防風險、降預期、波動中尋找結構機會將是我們今年的重點工作:
A)與2020年類似的是,疫情依然存在反復,可以看到1月第二周隨著石家莊封城,以白酒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再次和2020年一季度一樣出現大跌。不過和去年不同的是,我們認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疫苗接種、經濟恢復將是趨勢性事件,和歷次的公共危機一樣,人類必將取得最後勝利,也只有樂觀主義者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從基本面角度展望,即使疫情區域性反復,去年通過季度和半年度完成的業績/市場情緒調整,2021年預計只會在周度/月度層面會對經濟造成實質性的負面影響,我們依然認為上半年可選消費的風險收益比好於必選消費。
上面兩段介紹了2021年宏觀與策略維度的思路,不過我從來都不擅長自上而下的宏觀判斷和精準擇時,個人方法論和精力分配上也更傾向於中觀和微觀視角,所以在2021年高波動、收益預期降低、市場行為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下,組合管理思路將遵循以下幾點:
A) 防風險為首要目標 :客觀承認的是,嘉實消費精選的持倉中同樣有大量所謂的三高品種(高估值、高機構持倉、高景氣),在市場黑天鵝風險來臨前,我們並沒有全面悲觀,更多採用改善結構的方式進行應對,減倉了部分短期基本面或業績存在壓力的標的,全面聚焦於業績超預期增長的標的上,希望在未來可能的估值收縮風險中,能通過業績超預期來消化高估值。
B) 找線索為次要目標 :在看好權益市場長期發展的大背景下,降倉位或配置純防禦性板塊都將面臨巨大的機會成本風險,所以在保持高倉位的同時只能通過alpha源的持續開拓才能保障組合收益穿越周期,概率思維+動態調整+個股深度研究仍是我們堅持的方法論體系。
C)作為消費基金,組合仍會聚焦消費賽道,而且我也相信, 消費是中國A股乃至全球最為稀缺、最為優秀的資產,這是個人的長期信仰。
2021年將是挑戰巨大的一年,1月份已經看到了各行業各風格的快速輪動,但關鍵決策窗口仍未到來,作為一名年輕的基金經理,今年最大的考驗將是高波動環境下如何學會與自我相處、堅守信仰、保持投資體系不漂移,希望全年能給各位信任嘉實消費精選的投資者創造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希望能夠陪伴熱愛消費投資的朋友收獲長期復利!
2020,不念過往,2021年,不畏將來!
嘉實智能 汽車 ——姚志鵬
四季度國內經濟繼續維持復甦態勢,國內疫情雖然在個別城市偶然有反復,但都很快得到了控制。地產和 汽車 等行業的數據持續改善,整個經濟在持續復甦。海外隨著二季度停產停工的結束,需求在寬松的貨幣流動性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刺激下出現明顯的恢復,海外經濟整體繼續出現比較強勁的反彈,中國的出口相關數據明顯改善,並且維持在高位運行。隨著全球各地疫苗逐步接近成熟,人民對於疫情的恐懼也逐步減弱。整體商旅等行業都在持續的恢復過程。中國在這輪復甦之中整體宏觀杠桿率控制較好,同時財政沒有採取過激的政策,整體在全球需求的背景下 健康 復甦。
順周期整體行業出現了明顯的景氣恢復,而新能源 汽車 作為歐洲和中國經濟復甦的亮點之一數據尤其亮眼。歐洲在疫情二次抬頭的四季度依然保持強勁增速,而中國在三季度也恢復了同比的高增長,並在四季度持續超預期。我們無疑正處於全球智能 汽車 新的產業周期的啟動時刻,未來的新的需求的爆發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某些領頭企業在不斷改進打磨產品,不僅僅引領了技術的變遷,也成為了需求的創造者。
從中長期5-10年的維度來看,中國企業擁有全球范圍內最為稀缺的穩定成長性,特別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先進製造企業, 社會 財富向權益資產的配置提升也是長期趨勢,我們非常看好中長期的市場表現,也是中國國運之重要體現。從短中期1-3年的趨勢來看,在經歷了過去兩年較為充分的市場上漲和估值擴張之後,均衡配置和估值性價比的考慮需要更加側重。由於流動性最為寬松的時刻已經過去,對長久期資產而言整體是有壓力的,在2020年下半年已經有所體現,但景氣處在超預期上行趨勢、具備較大長期空間的長久期資產如新能源車、軍工在下半年和四季度的表現依然非常亮眼,也是我們重點選擇的領域和方向。
結合我們方法論的ROE-DCF工具,以及對產業發展的判斷,我們持續看好在 汽車 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下的變革機遇,以及其中在景氣度上行趨勢、具備長期產業趨勢的先鋒上市公司,如新能源 汽車 、 汽車 零部件、計算機等。
最後,我們正處於科學技術變革和消費代際變遷的大時代之中,只有對客觀世界的敬畏和對 社會 變革的感知才是我們穿越變革,把握機會的重要路徑。我們將繼續挖掘那些能夠引領 社會 潮流的先鋒企業,投給我們想要的未來。而陪伴就是大家給成長投資最好的禮物。
基金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業績,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本基金業績的保證。
D. 疫情對股市的走勢有大的影響嗎
說起2020年的新冠疫情,相信還是令很多人非常後怕的。當時政府立即採取了相關的措施,並且讓人們進行居家隔離。大部分的人民都非常的支持政府,並且也聽取了政府的意見。但是有一小部分人不僅不聽取政府的意見,而且還到處亂走亂竄給當地的人民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擾。2021年的疫情又開始在南京爆發,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害怕。那麼疫情對股市的走勢影響很大嗎?
三、提高防範意識在當今社會中,沒有天下掉餡餅的事。大家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勞動來賺錢,或者靠腦力賺錢,不要總是貪圖享樂。特別是一些人會給自己打電話說自己是什麼公司的,然後讓自己把所有的錢全部投在他那裡面。這些電話或者信息千萬不要相信,很有可能就是騙子,並且大家一定要報警處理。
E. 點評下歷史上基金公司大舉自購,都發生在什麼時期,後期指數都發生了什麼,是不
2020年3月。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市場震盪大跌,在這一關鍵時刻,基金公司集體「出手」,掀起了大額自購活動,用真金白金體現出對後市的信心。結果基金跌幅慘不忍睹。
基金掀起自購潮主要是為了向投資者傳達對市場的信心,讓投資者理性看待這次波動,基金出現短期波動是很正常的事,投資者無需恐慌,只要你持有的基金有發展前景,那麼長期持有它是有很大概率獲得較高的收益的,所以投資者不必擔心短期的波動。
F. 美國股市為何在疫情下經歷了最慘的下跌後迎來暴漲
美股自疫情來,自高點跌了36%,目前反彈了25%,確實跌的夠多,而近期的反彈,相對A股,反彈是比較多的。美股目前的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
東哥此前說了美股的下跌,疫情只是導火索,本質原因是美股牛市運行了11年之久,市場擔心牛市終結。從估值來看,標普500指數以及道瓊斯工業指數估值已經進入過去15年間的高位,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的估值水平。同時,美債收益率的現象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預示著美國經濟存在進一步衰退的可能。
而疫情使美國經濟進一步承壓,倒逼美聯儲加快降息的步伐,但是,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 最近一次可以與這次全球股市暴跌比較的是2008年,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一次是否會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下還很難判斷。
當前美股反彈並非是疫情好轉或者經濟好轉,而是來自貨幣寬松和經濟刺激。美聯儲持續放大招,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幾乎堵上了所有的籌碼,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大招就是一項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協議!很快要來了,之前要求通過14萬億經濟計劃。後來美聯儲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此計算規模總計6250億 美元),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
晚間美聯儲又祭出2.3萬億美元貸款,包括大眾企業貸款、市政流動性便利,垃圾債、連垃圾債都買上了。所以,放水和刺激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但美國這樣無限制發債,利息還得起么?咱們弄個4萬億,很多年都沒消化完。最近全球股市反攻,是用錢砸出來的,無限制的印鈔票,但美股能再轉牛嗎?可能並不樂觀,因為水放多了,慢慢也不奏效了,降息只能緩解熊市的步伐,延續牛市的難度非常大。要見市場底,得經濟+疫情的雙重反轉。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文散人闡述一下美股暴跌暴漲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利好(空)!
自3月份新冠肺炎襲擊美國後,美股就如同「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整個3月狂漲狂跌,24日前狂瀉30%;24-26日連漲三天,暴漲20%。其中,3月26日道瓊斯指數收漲1351.62點(6.38%)至22552.17點;而3月27日,三大股指均跌超3%,其中,道瓊斯指數下跌了915.39點,跌4.06%,至21636.78點。至此,美股已經創下了多項記錄,比如:兩周內經歷4次熔斷,這樣的場面就連久經沙場的巴菲特都表示,在他89歲的生命中從沒有一次見過這樣的場景。說到這里,散人認為美股熔斷尚未結束,還會再來。
美股「過山車」,也導致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市場跟著「起舞」,狂瀉反彈,就連差一點站穩3000點的上證指數也受到牽連,上周五(3月27日)收漲至2772.20點。
為什麼單單一個美國股市的暴跌暴漲會帶來這么大的沖擊呢?而美股乃至全球的這次暴跌狂漲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A股的情況。外資作為一個神秘的存在,一直被各大媒體譽為價值投資的典範,也被A股的投資者看作是A股市場的一個風向標,被譽為「聰明的資金」。這類資金,一旦流出就會被投資者們視為市場將要下跌甚至大跌,而一旦流入就會被視為市場將要上漲乃至大漲。這樣的心理效應,在眾多外資所喜歡的價值投資類股票(如中國平安、貴州茅台等)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將中國平安和貴州茅台等股票的走勢與道瓊斯指數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它們的走勢非常相似,乃至如出一轍。
自從我國因高杠桿而導致2015年「杠桿牛」破碎後,大量的外資蜂擁般地沖到國內市場,大肆購買A股股票,從而開啟了一波長達3年的上漲。然而,2018年美股由於恐慌情緒四下蔓延,道瓊斯指數一路大跌,作為價值投資典範的中國平安等外資持有重倉的股票也不幸遭殃,高位「跳水」。
當這樣的情況再一次發生在2020年的時候,不禁讓人懷疑其中的原因。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全球的央行開啟了一波快速的量化寬松政策。由於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市場,疊加上全球化的便利,以美國為首的資本,大量流入全球的資本市場,從而推高了全世界資產的價格。自2011年開始,我國允許境外機構投資者,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外資在A股市場上的體量不大,所以,上證指數整體上一直沒有被推高。直到2018年6月,眾多持股限制被取消後,外資才真正地成為A股的主力軍之一。根據國金證劵研究所的統計數據,2019年,境外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達到1.76萬億元人民幣,佔A股流通市值比重的3.96%,並且,持股多在上證50里。
近期,美國流動性的缺乏導致資本的快速流失,使得本應屬於避險資產的各類資產,被爭相恐後地進行拋售,以便保留現金。這也波及我國,截止3月25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出836億元人民幣,大量資金流出的股票為中國平安、貴州茅台和招商銀行等白馬股。不光是A股和港股,世界上所有新興市場都出現外資的瘋狂拋售。全球化使得世界相連相依,卻也使得世界經濟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隨時可能造成連鎖反應。
作為這次全球金融暴跌的「始作俑者」,美股可謂聚焦了全世界投資者的目光,美股的暴跌突漲何時才是個頭兒,一直是全球投資者最急切關注的問題。畢竟,股市穩定才有利於市場 健康 發展。
再讓我們從投行預測、數據顯示和高管購股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吧!
作為在美國投行佔有重要一席的高盛,於3月13日公布了一個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它對美國的標准普爾500指數,作出了預測:如果在2020年,假設企業利潤降低50%卻相對好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表現,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也將在2100點企穩,這代表了今年38%的總下跌。而高盛給出的今年表現最差的模型反映,如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所引發後續的金融或經濟危機,參考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分別下降49%和57%,那麼,標准普爾500指數就會在1700點左右,也就是距2020年2月14日高點3393.52點下降50%。雖然看似悲觀,但是,高盛卻樂觀地認為,本次事件是突發性事件,並不具有任何的可持續性。同時,高盛的分析師Kostin大膽預測,到2020年年底,標准普爾500指數回升至3200點。3月27日,標准普爾500指數,跌88.60點,或3.37%,至2541.47點。
席勒市盈率是考察股市走向的另一個指標。所謂席勒市盈率(Shillers PE),是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自己創造的一種市盈率(本益比)指數。這種指數,以通貨膨脹調整利潤的10年平均數,來計算調整後的市盈率,從而克服了在利潤出現泡沫時市盈率失真而誤導投資人的情況。在席勒市盈率方面,美股的正常市盈率一般在15倍左右。可是,在這次美股股災之前,美股平均市盈率卻高達32倍,這個數字也是基本持平於前幾次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時的平均市盈率。在經過了這次股災的調整之後,該平均市盈率已經下降到了22倍。如果重回到正常的15倍,那麼,美股的正常位置正好在標准普爾500指數接近1700點的位置。
雖然目前的市場看似深不見底,但是,根據CNBC的報道,美國一些公司的高管卻已經開始大量地購入本公司的股票來穩定市場。Verdence Capital的投資人評論道:「當內部人士開始購買股票時,就說明他們認為自己的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了」,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華盛頓服務公司(Washington Service)的數據顯示,在2001年和2008年的兩次經濟危機中,在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就有一些公司的高管們開始增持自己公司的股票,當他們開始進行第二次增持時,通常意味著市場底部即將出現。
一陣秋雨一陣涼,枝吐綠芽報春歸。綜上所述,判斷美股何時穩定,總有眾多跡象提前預示。就美股來說,投行買入的預測、平均收益率的降低、企業高管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等等,都是市場企穩重要信號;
就A股而言,隨著美股的企穩,外資也將再次流入貴州茅台、中國平安等白馬股股票之時,就是A股穩定上升的重大吉兆。
此外,作為全球化的結果之一,以及美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力,美國股市的穩定,才是全球股市穩定的重要因素!
回答不易,感謝觀閱!
跌久必漲,漲久必跌,這是市場規律的使然,俗話都說反彈只是為了更好的下跌。
道瓊斯指數已經暴跌10000多點了,短期反彈暴漲也是必然的。目前美國疫情還這么嚴重,停工,停產,停止進出口,這些都停止了目前用什麼來支撐著股市,支持經濟?單純的貨幣政策,完全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這種暴漲是沒有可持續性,所以美國根本問題,還是控制疫情,然後恢復生產,提高就業!這樣經濟才能逐步恢復,股市才能真正的好轉!
嗯,對於美股來說,做多做空都能掙錢,這或許正是其魅力所在,畢竟美元獨大,在洪流中,或者在潮汐間隙捕撈,以供日常食用,這也是靠水吃水的正常行為,記得筆者年輕時對日本文學里的趕海精神及經驗就甚感敬仰,作品名雖然一時記不起來了,但其中描述的日本人在惡浪頻繁時期,漁人為了求生而日夜侯待惡浪過後的捕撈機會,有時是滿載而歸,有時數日連蝦影都難見,還得與惡浪抗爭,躲避海浪無情的吞噬,其情其景不得不讓人佩服其漁人堅韌不拔的堅強韌性,筆者講述的看似與問題無關,不過在我看來,美股近期的反復走勢確實與我當時欣賞日本文學時的情景感觸極其相似,而當今美之疫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不會亞於惡浪,相信其中趕海者中也有不少熟悉海上生存的捕撈者,懂得選擇性的耐心等待,侯待反復無常的巨浪後,才會重拾生活,恢復正常風平浪靜快樂生活吧
G. 戰爭疫情會影響基金多久
可能還要幾年疫情對基金的影響才能恢復。分析如下
1、疫情對基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基金所持倉個股的上面,所以若是基金持有疫情利好股比較多的話,那麼它就會漲,若是持有疫情利空股比較多的話,那麼它就會跌。
2、據相關數據表明一季度疫情對非金融行業盈利影響在20-30個百分點,對全年全部業績影響可能在5個百分點左右。因此,按照這個邏輯的話,我們手中的基金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
3、當然,疫情影響比較大的還是服務及消費類產業,它們包括交通運輸、酒店、旅遊、傳媒、零售等,而對其他製造類,例如醫葯、汽車、科技硬體、電子、輕要注意的是疫情對在線消費類,如在線教育、視頻、游戲工等影響相對偏小。另外,等可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H. 疫情對股市的走勢有什麼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增長,一些人在目前的崗位上賺取的薪水已經無法支撐日常生活,為了讓全家能有更好的生活,許多人還是另闢新路,炒股就是許多人選擇的致富之法。許多人通過炒股確實賺到了錢,但是也有很多人賠了很多錢,股市的行情風雲變幻,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國家的政策、自然災害、企業的變化等,其中疫情對股市的走勢影響深刻。
雖然疫情會給股市帶來動盪,但是我們也要抓住有利時機,在疫情期間,購買一些特需類的股票,這樣不僅不會賠錢,還會大賺一筆。
I. 在疫情期間,股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大家也都知道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或者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實也給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帶來了一些影響,在疫情期間股票市場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雖然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比較好的趨勢,可是這種上漲的趨勢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沒有辦法持續性的發展,因為市場是需要穩健發展的。如果股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在進行上漲,那麼長此以往,就不利於打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而且這種上漲其實大多數只是一種資產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