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2020年保險類股票走勢

2020年保險類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2022-12-24 04:15:03

1. 股市中保險板塊漲跌和什麼有較大的關聯

股市中保險板塊漲跌和什麼有較大的關聯?一方面,保險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面臨了全方位的改革,行業代理人出現了急據的下降。這使得整個行業的產能下降。此外,中長期利率的下行又使得保險在資產端的收益持續下降。一個就是疫情的反復,很多保險品種是需要代理人與客戶面對面溝通洽談的,如果疫情形勢短期加重,代理人與客戶很難面對面溝通,市場擔心保險公司的負債端會再次受影響;另一個就是近期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對整個金融板塊產生了一些壓制,保險板塊也未能獨善其身。最後,人口老齡化加劇風險,參考上述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歷史路徑,如果人口老齡化未來進一步加速到它們那樣的水平,人口結構改變後,可能會導致繳費的人群降低,賠付的老年人人數增加,這樣一來保險公司的經營壓力就會顯現,到時候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還有經濟增長降速,如果經濟增速放緩,對於保險深度和密度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行業發展。

2. 2021年最近保險股為什麼下跌呢

目前市場的普遍預期是人身險銷售會長期陷於低谷,原因一是大增大脫的人海戰術難以持續導致代理人數量難以明顯提升,原因二是互聯網保險與保險經代公司持續沖擊個險渠道。
拓展資料:
保險股價格暴跌背後: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
低估值、低漲幅、高分紅,保險股與銀行股、地產股一道被稱為「三傻」,2020年,因疫情影響,上市險企業績普遍承壓,但考慮到市場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保險股也依然為價值投資者所青睞。
保險業基本面坍塌背後:保險業底層邏輯已經發生顛覆性改變。
基本面嚴重偏離預期,A股保險股在2021年成為了下跌的重災區。而分析影響基本面的原因,除上文提及的個險新單標保快速下滑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影響保險業發展的基礎要素已經發生徹底改變,保險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也隨之而變,而這些才是影響保險股股價當下以及未來變化趨勢的根本所在。
短期來看,償二代二期工程、「雙錄」等新規的實施仍將對行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普惠型產品對於低端客戶市場沖擊已經形成,中高端客戶市場機會尚存,但培養精英代理人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長期來看,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人口紅利的消退將從更長期的維度上影響行業發展。
普惠型產品沖擊:保險業中低端市場邏輯已經徹底改變
保險股為什麼一直跌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證券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等,可以說這三大板塊本身就是有關聯性的,可以說同漲同跌的。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舉減持保險股,引發市場關注。但與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對保險股的減持力度更大。保費增速是資本市場觀察保險業增長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今年以來,保費增速持續萎靡不振,讓投資者信心備受打擊。今年以來,受保險業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險股的股價與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1日收盤,五大上市保險公司A股股價今年以來跌幅均已超20%。與2020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相比,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市值合計縮水超過萬億元。
資金撤離跡象明顯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五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公募持倉市值刷新2017年以來的新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年底,共有4000餘只公募基金產品持有保險股,而到今年二季度末時,持有保險股的基金產品已不足800隻。
2021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從大趨勢來看,經濟轉型離不開長期資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對養老、財務管理和醫療的需求也離不開壽險和健康險行業。因此,看好壽險及健康險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隨著市場規范化的進一步提升、市場參與者數量與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整個中國保險市場在未來仍然將有一段為期十至二十年的高速發展期,使市場的保險深度逐步與發達國家市場水平看齊。隨著未來供給側渠道轉型、科技賦能以及產業協同的逐步深化,預計保險業估值或將在半年至一年後迎來拐點。

3. 保險股在什麼情況下才能上漲

1、加息,保險公司拿著錢,主要是投資債券、定期存款之類收益保守型的,投資股市等渠道受到相當的限制,所以加息保險股收益率上升,利好。
2、外國發生大規模群死群傷事故,例如墜機、翻船、天上掉下大量磚頭砸死大量人等等,這樣的新聞會刺激民眾的保險投保意識與需求,保險公司業務量增長。注意一點,是要發生在國外的。
3、大規模基建工程,或者汽車銷量大幅度增長,這都是要投保的,提高了保險需求
4、流動性泛濫,這一點與其他股票是一樣一樣滴,大家錢多了就去買保險。
5、 內資保險公司對外資保險公司的收購,走向海外,提升了股價想像空間。
拓展資料

保險主體,就是保險合同的主體,只包括投保人與保險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單所有人,除非與投保人是

同一人,否則,都不是保險主體。
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但必須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保險人,保險人又稱「承保人」,是指與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公司。在中國有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兩種形式。保險人是法人,公民個人不能作為保險人。
被保險人,是指根據保險合同,其財產利益或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在保險事故發生後,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往往同時就是被保險人。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險合同中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可以為受益人。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未指定受益人,則他的法定繼承人即為受益人。
保單所有人,擁有保險利益所有權的人,很多時候是投保人、受益人,也可以是保單受讓人。

4. 中國平安的股票趨勢怎麼樣

中國平安股票在之前一段時間呈下跌趨勢,目前股票上漲趨勢比較明顯。
1.中國平安保險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於1988年成立,總部位於深圳。其經營范圍包括投資保險企業,監督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際業務,開展保險資金運用業務等。曾入選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六。2021年8月2日,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6名。這家企業在我們國家是擁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的,而且最近中國平安股票的上漲趨勢比較明顯,我覺得我們就可以適當的買入。
2.目前新業務價值NBV增長被認為是影響短期估值的重要因素,這個指標確實有參考價值,比如平安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業績,雖然盈利大增,但是市場以大跌回應,主要原因就是第三季度新業務價值NBV增長放緩,而市場對平安利潤增長越來越不敏感。此外,剩餘邊際增長和營運利潤增長有一定參考價值,平安以前是不公布剩餘價值和營運利潤這些指標的,這些指標主要是表明保單利潤是如何分配的。
3.總體來說,保險公司短期估值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對於大部分保險公司來說,當牛市來臨,市場利率上升,資本市場上漲,保險公司保費和利潤大幅增加,估值也大幅提升,熊市來臨時,股價快速回落,估值又回到原點,只有極少數負債優良的保險公司估值才能長期提升。因此,對於投資大部分保險股來說,選時非常重要,在市場較好的時候投資保險股可以獲得超額收益,但是大部分保險股不適合長期持有,只有負債優良的保險公司才適合長期持有,而平安就是A股僅有的這樣一隻保險股。
4從估值方法來看,保險公司股價=每股內含價值*PEV,平安值得投資的原因,不僅在於其未來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而且其內含價值也有望繼續保持20%左右速度增長。這里我們先分析壽險內含價值,壽險內含價值增長主要來自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內含價值預期增長,這個指標是固定的10%,只要是每年投資收益、死亡率和費用率等假設完全符合假設預期,那麼每年都會增長10%,通常保險公司比較保守,最後出來營運經驗差異都會優於假設,因此收益率會更高。第二部分主要來自於新業務價值,就算新業務價值不增長,2018年新業務價值占壽險內含價值比例為14.5%,如果新業務價值恢復增長,那麼增速將會更高,因此我們認為平安壽險業務內含價值未來有望保持25%的速度增長。根據2018年數據,平安壽險內含價值占總內含價值的比例大概為60%,按照除壽險以外的凈資產增長15%的速度來算,保守估計,平安總的內含價值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長。
拓展資料:
中國平安股票可以長期持有;推薦使用以下原則進行長線股票的捕捉:
1、快速成長型、穩健成長型企業。
2、公司產品簡單、易懂、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歷史,最少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經營歷史。
4、管理層理性、忠誠,以股東的利益為先。
5、財務穩健,自由現金流量充裕(現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每股收益每年增長的公司肯定是一家好公司。
7、資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嚴控三項管理費用和成本支出的公司,無疑是一家盈利的高手。
8、流通盤較小的中小盤股。
9、市盈率較低。不是任何時候都是買進股票的最佳時機,而是耐心等待市盈率很低的時候買進,然後中長線持有。

5. 保險股為何跌跌不休

(小塵4x/圖)

以大白馬、高成長為標簽的保險股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至少資本市場是這樣認為的。

據保險概念板塊(BK0474),該指數已從2021年年初的1500餘點左右跌至1045點,跌幅達30%。該板塊囊括了國內六家上市保險公司,其中個股半數跌幅超過20%,個別股票甚至下跌近40%。

保險行業正面臨一場艱難轉型。傳統的保險代理人銷售被逐漸淘汰,改革帶來的陣痛正體現在險企的大數據上,上半年的保險不好賣了。

更何況,一些險企短期投資失利,又疊加整個投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等因素,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難以維持往年的優勢。

2020年起,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開始推廣代理人升級計劃。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已有超20家保險公司發布了代理人精英項目。「精英」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對原銷售體系的升級或者說淘汰。五大險企一季度報披露,險企代理人規模較年初縮減超13萬人。

這些精英項目的關鍵詞多為「年輕化」「高素質」「中心城市」等。「新的代理人中很多都是碩士學歷,甚至海歸也有不少。」擔任某大型險企區域市場總監的唐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團隊從2020年就開始了分層合並。

以往保險銷售有「雙臂」,一是營銷隊伍,也就是常見的代理人渠道,二是銀行保險代理渠道。相比銀保渠道,大型險企更願意自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唐風解釋,主要是因為長期類的壽險產品設計較為復雜,直接面對客戶的銷售更有利於溝通產品細節。

但早年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險企對規模的過分追求,都導致了保險銷售為市場詬病。「 社會 投訴」成了行業摘不了的標簽,外加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整個市場的底層邏輯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新生代保險代理人現狀調研報告》,壽險行業的客戶越來越年輕化,90%以上的客戶為45歲以下,92%的90後有 健康 支出,且年保費支出已經超過3000元。

「年輕人更願意花錢買保險了,但手機是首選渠道,大量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不好賣了。」唐風說,尤其是近兩年的「百萬醫療」「惠民保」等網紅型產品出現,這類更注重保障功能而非投資功能的基礎產品大量占據了中低端市場。

為了應對變化,保險公司也開始對業務員進行調整,團隊向年輕化、高學歷轉變,以適應客戶群體的變化。「以後中低端的產品主要通過互聯網渠道,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會是長期類壽險的主要戰場。」唐風預測。

人口紅利消失,以往的人海戰術難以為繼,代理人員結構隨著業務邏輯的改變出現轉變。但轉型過程中,陣痛開始顯現。

「行業苦代理人久矣,大家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然而上市公司因為股東利益訴求,難以下定改革決心。

以擁有「百萬代理人」之稱的中國平安(601318.SH)為例,2019年3月末,公司的代理人數量為131萬人,而到了2021年同期只剩下98萬人。

清退30萬人的代價,是同期公司新增保單業務量比2019年減少近10%,這在仍在上升的保費規模數據面前異常「扎眼」。

在唐風看來,這種低效清退的「副作用」就是銷售下滑,「大家都知道應該這么做,可都怕業務下滑遲遲不想這么干」。

投資者也看到了這一點。

「你重疊這些保險股的K線,就能看到業務保費增速的下滑,幾乎和股價下跌是同步的。」北京東方引擎資本創始合夥人呂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呂晗曾在多家保險資管公司負責投資決策。

2020年11月,幾乎上市險企的股價都達到了近幾年的 歷史 高位。因為受2020年疫情影響,各大公司提前開始布局下一年的開門紅產品。業內將一季度的產品銷售稱作「開門紅」,是行業每年經營布局的重點之一。

2021年2月是監管部門對新舊重疾險定義的換擋期,舊產品即將「停售」成為最好的「噱頭」,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宣傳力度和渠道的鋪開,整個行業沉浸在一種「謹慎樂觀」的氣氛中。

但到了3月,行業單月保費竟然同比下跌3.3%,出現了2020年疫情後首次負增長。之後的業務量更是「一瀉千里」,4月、5月的負增長還在持續擴大。

截至7月中旬,據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6家上市險企的總市值已經蒸發了近萬億元。

險企們運氣不佳,行業轉型才剛剛開始,又迎來了一輪全球利率下調。

全球各國維持低利率是為了刺激經濟恢復,但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非好消息,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投資收益。

如果對比A股申萬宏源28個一級行業指數,非銀金融板塊的表現是倒數第一,而在非銀機構中,保險又是墊底。

秦明從2020年就觀察到,幾乎每家券商針對保險的研究報告都會加上一句提示「注意利率風險」。秦明在上海的一家券商研究團隊擔任非銀金融機構分析師。

秦明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利率長期走低意味著固定收益投資(如債券)和非標投資(如地產)都不會太好,而這正是保險資金投資的兩大重點。

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三差」,分別為費差、死差以及利差。費差可以理解為險企經營方面產生的利潤,死差是保險賠付小於預期產生的利潤,利差則是險企用保費投資產生的收益。

通常險企的盈利方式是,盡量降低運營成本(費差)和事故賠付率(死差)來提高負債端的利潤,同時加大投資端(利差)的盈利。將這一模式用到極致的要屬「股神」巴菲特,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將公司保費(也被稱作浮存金)作為本金,進行全球化投資。

但看似便宜的資金也有很大的限制。一是對風險把控要求高,大部分資產不能投向波動很大的領域,所以險企很大一部分投資了國債市場,低利率環境下,國債收益同樣很低,險企的這部分收入自然下滑。

對險企挑戰最大的是在另類投資領域,也就是商業地產市場。商業地產因每年能獲得穩定租金,和險企經營周期相當吻合。「(地產)與保險公司就是『天生一對』。」秦明說。

這條在全世界通用的投資理念卻在中國發生了些許「異化」。一是部分險資可能以名股實債的方式投資地產項目,表面是股權投資,實際卻通過各種附加條款變成房企的債權投資。

二是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險企依賴利差作為收入來源。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近10年來,保險公司平均年化投資預期收益率達5.57%,是保險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

利率走低時,會導致利差部分利潤大幅度減少,為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對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大環境下,資金高度集中在地產行業的險企可能被爆雷的房企傷害,不排除險企進入買了爆雷、爆雷還得買的死循環。

2021年2月,房企華夏幸福(600340.SH)發生違約,公司總共負債2100億元。同屬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資管曾於2018年投資華夏幸福成為二股東,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兄弟公司中國平安的投資委託金。因受債務波及,中國平安不得不在2021年4月份為其計提撥備了182億元償還債務。

呂晗預計,平安很可能通過3—4年來完成一部分的債務重組,雖然幾百億對集團整體影響不算太大,「但182億明顯是不夠的」。

中國平安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投資版圖約為3.74萬億,其中涉及房地產的股權投資約為1000億,不動產公司債券也有不到1000億。同期,公司年利潤超過千億。

不只平安投資了多家國內地產公司,幾乎所有險企都或多或少涉及房地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不是一筆壞的買賣,但你投1000塊掙錢很容易,投1000個億就很難。」呂晗說。

(應受訪者要求,唐風、秦明為化名)

6. 保險行業股票好么

好。
保險股是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市盈率6.27基本上抵得上銀行股了。下跌空間很有限,上漲想像空間很大。業績也不錯,很穩定的行業。
中國平安:保險龍頭股。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實現總營收2690億,同比增長-6.32%、凈利潤為236.3億,同比增長-31.22%。2019年全年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7946億元去年同期為7191.44億元。中國人壽:保險龍頭股。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總營收1751億,同比增長-1.53%、毛利潤為1749億。是保險行業國企。

7. 保經濟有哪些個股

1、中國平安:保險龍頭股。 回顧近30個交易日,中國平安上漲3.63%,最高價為45.37元,總成交量14.29億手。
中國平安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061.62億,同比增長3.66%;凈利潤396.15億,同比增長28.7%。
2019年1月份,控股子公司平安財險、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及平安健康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合計1565.4663億元,其中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1240億元。
2、中國人壽:保險龍頭股。 回顧近30個交易日,中國人壽股價上漲10.91%,最高價為32.09元,當前市值為8790.32億元。
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人壽公司總營收1845.21億,同比增長2.99%;凈利潤102.38億,同比增長-17.32%。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公司總資產達人民幣28,975.91億元,位居國內壽險業首位。
3、中國太保:保險龍頭股。 近30日中國太保股價上漲1.81%,最高價為21.85元,2022年股價下跌-33.69%。
中國太保2022年第二季度顯示,公司營收1085.6億,同比增長7.22%;實現歸母凈利潤78.64億,同比增長-10.2%;每股收益為0.81元。
2019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854.89億元,同比增長8.8%;凈利潤為277.41億元,同比增長54.0%。集團投資資產凈值增長率達到7.3%,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基本每股收益3.06元。公司擬按每股1.20元(含稅)進行年度現金股利分配。2019年度按原保費收入計算,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分別為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和第三大財產保險公司。
保險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中天金融:近5日股價上漲8.59%,2022年股價下跌-63.19%。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融人壽主營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各類人身保險業務。2020年2月,公司或公司指定的控股子公司擬以不超過310億元收購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勝世紀合計持有的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
ST海投:近5個交易日股價上漲5%,最高價為1.6元,總市值上漲了1.14億。公司於2020年4月29日晚間公告,公司正在籌劃支付現金協議收購控股股東海航資本持有的華安財險7.74%股權,本次交易觸發重大資產重組。
天茂集團:在近5個交易日中,天茂集團有2天上漲,期間整體上漲0.31%。和5個交易日前相比,天茂集團的市值上漲了4940.63萬元,上漲了0.31%。天茂集團是一家擁有新能源化工、醫葯化工和金融保險業為主的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有二甲醚、甲醇、聚丙烯、布洛芬。

8. 2020年中國股票會怎樣發展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將為A股上漲提供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左右,但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6%,服務業、消費業將有較快發展,製造業出現回暖,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2020年上證指數將站穩在3000點之上,全年上漲20%左右。

隨著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發揮效力,領先經濟指標與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這使得瑞信確信經濟和股市基本面正在改善,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其次是政策改革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2020年股市持樂觀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股市的各項改革政策接續出台,除了修訂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之外,近期在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董登新表示,此舉意味著銀保監會支持通過把家庭儲蓄、家庭財富轉化為長期投資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要借用資本市場的通道,多研發長期的理財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產品來幫助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龐大的長期資金來源。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金融機構應該有足夠的能力開發出讓散戶或家庭滿意的中長期投資產品,這既能引導家庭長期投資,又能進一步提高A股的專業化水平和成熟度。

對此,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再次是資金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少君表示,結合北上資金(即進入A股的境外資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新成立基金等維度研判,2020年A股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8)2020年保險類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以北上資金為例,據媒體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逾3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贇預計,2020年北上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凈流入。他分析說,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減,對外資吸引力較大;此外相比海外股市,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許多股票存在估值優勢,因此會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券商對今年A股的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有部分券商持相對謹慎態度。廣發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盈利驅動將取代估值成為A股行情主導,由於2020年A股盈利只是正的「弱改善」而非「強牽引」,因此A股期望收益率不及2019年,整體上將延續「金融供給側慢牛」格局。

9. 保險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下經營表現探底,不改行業復甦周期趨勢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2020 年上市險企中報已經披露完畢,主要的核心數據概括為: 權益市場向好下投資收 益增速較好,在利潤高基數的背景下對利潤增長有所支撐;負債端新單增速、價值表現 分化,疫情影響下增速整體放緩,但處於持續修復的過程中,總保費收入、EV 增長平 穩。

投資收益增速較好形成對利潤增長的支撐。 上半年權益市場向好,5 家上市險企合計實 現投資收益 2,446.0 億元,同比增長 1.7%。從數據來看,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 保分別實現投資收益 1,015.1、510.8、405.3、233.5、281.2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0.0%、 -29.3%、+21.7%、+30.6%、+14.0%,同時,各家聯營及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增速平穩, 為投資收益的重要增量。依《關於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 2019 年上半年返還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 2018 年度匯算清繳分別為 51.54、 104.53、48.00、17.85、47.05 億元,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利潤增長基數較高,國壽、平 安、太保、新華、人保凈利潤分別下滑 18.8%、29.7%、12.0%、22.1%、18.8%。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 NBV 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整體下行。 國壽、平安、太保、新華、 人保 NBV 同比分別變動+6.7%、-24.4%、-24.8%、-11.4%、+19.3%,受到疫情影響各 家公司價值率普遍有所下滑,國壽和新華受益於開門紅銷售較好,整體新單增長和 NBV 增速相對領先。

保費收入、內含價值增速平穩。從數據來看,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分別實現 保費收入 4,273.7、4,455.1、2,166.0、968.8、3,368.4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3.1%、 -0.2%、+4.2%、+30.9%、+4.3%,壽險內含價值分別較年初增長 7.8%、6.3%、3.8%、 9.6%、13.3%。

總結 2020 年上半年行業發展, 疫情影響是主基調,既阻礙了銷售端的正常展業活動, 又間接通過利率環境影響保險公司投資端。當前利率探底後處於回升過程,保險公司資 產配置壓力有所緩解;負債端當前新業務價值率已處高位,下行壓力增加,NBV 增長的 恢復或將更依賴於新單保費增長,重視儲蓄年金需求回暖和開門紅銷售布局。

負債端:疫情下結構平穩,期待儲蓄業務修復

2020 年上半年,保險行業 受疫 情影響整體增速顯著下滑。 人身險方面,上市險企「險種 +渠道+期限」結構調整優化已基本到位,規模增長是下一階段的重點:1、除人保和新 華外,個險新單占總新單比例均超過 50%,個險為主的模式已經穩固,疫情之下銀保權 重有所提升;2、個險期繳保費占個險新單比例均超過 60%;3、保障型產品新單佔比超 過 25%。後續關注開門紅儲蓄型業務復甦趨勢,將帶動渠道活躍度提升,從而進一步推 動整體 NBV 增長復甦。財產險方面,疫情影響新車銷售,車險保費增長較慢但綜合成 本率有所改善;非車業務開始發力,增長迅速且盈利較好,結構持續優化,保證保險出 現一定虧損,但處於改善狀態中。

行業保費結構趨於穩定,人身險集中度略有下行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人身險集中度基本保持平穩 。在增速分化的背景下,人身險 保費前五的市佔率和前十的市佔率呈下滑趨勢,2019年6月兩者市佔率分別為54.7%、 70.8%,到 2020 年 6 月市佔率雙雙下行至 51.8%、68.1%,或源於中小險企低價保障 類產品和銀保儲蓄產品的銷售。上市險企集中度從 51%下降到 50.6%,基本保持穩定。

產險方面:車險受新車銷量影響增速放緩,非車險保持較好增長。 2020 年上半年,受疫 情影響 汽車 銷量整體偏弱,上市險企車險增速持續放緩,但成本率整體有所改善,而非 車險仍保持著 6%-29%的高增速,推動產險增速較為穩健。

車險報行合一監管加強下,行業集中度穩中有升。2019 年初以來,隨著針對報行合一 的監管力度加大,行業費用率水平可控,大型財險公司因具備更好的渠道銷售能力和品 牌服務,保費增速相對行業更優。2020 年 6 月財險行業保費前五/前十的市佔率分別為 74.8%、85.2%,相比去年同期變動+0.4、-0.1pct,集中度穩中有升。

2020 年上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整體增速下滑,二季度開始回暖。 分渠道看,個險期 繳保費增速略有放緩,但仍是新單保費的主要繳費渠道,且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占期 繳保費比例也較高,同時,受益於過往個險期繳保費的高增長,續期保費增速較好,支 撐總保費增長。分險種看,保障型產品增速略有放緩但增長仍較為穩健,而儲蓄型業務 則處於恢復周期。

個險期繳仍是主力銷售方向

1、個險新單占總新單比例較高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的個 險新單保費收入分別實現 927、617、191、132、137 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變動+11.8%、 -14.0%、-27.5%、+15.7%、+16.6%,增速表現分化;從個險新單佔新單比例來看,平 安太保仍然保持較高佔比;國壽、人保則受益於轉型,個險新單保費佔比提升較快,同 比分別-1.5、+11.8pct;新華因銀保躉交出單量較大,個險新單佔比減少 34.5pct。

2、個險期繳保費佔比、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佔比均較高,續期保費增速發力。 5 家上 市險企個險期繳保費占個險新單比例普遍較高,均超過 60%,整體保費結構較優。期繳 保費中十年期及以上期繳保費略有下滑,其中新華、國壽佔比分別為 36.9%、41.9%; 受過往期繳保費增長的推動,續期保費表現良好

3、保障型產品新單佔比較高。 國壽 健康 險保費受續期推動增速較快,同比+15.5%,而 新華、平安長期保障型產品新單同比分別-5.9%、-35.9%。從新單佔比看,上市險企健 康險/長期保障型新單保費占總新單保費的比重超過 15%,佔比較高,國壽佔比相比去 年同期有小幅提升,平安、新華佔比則大幅下滑。

近年來,受益於保障類產品、長期儲蓄型產品佔比提升,保費結構持續優化,上市險企 退保率總體呈下降趨勢,目前平安、太保退保率僅為 0.9%、0.5%,國壽、新華在逐步 消化前期高退保業務後,退保率分別下降 1.3、1.1pct 至 0.6%、0.7%。業務結構持續優 化有助於公司長期穩健經營。

重視儲蓄年金恢復帶動渠道回暖

2017-2019 年行業主動或被動經歷了規模收縮結構優化的調整,從目前來看,上市險企 結構優化均已達到較優狀態,後續規模增長成為主基調,在規模增長空間和動力方面, 持續關注渠道和儲蓄年金兩類變化。

代理人增速分化。 從代理人數量看,相比年初,平安、太保代理人數量分別-1.9%、-3.0%, 而國壽、新華、人保則分別+4.8%、+3.7%、+31.0%;從舉績率看,平安活動率-8.8pct,太保月均 健康 人力、績效人力占月均營銷員比重分別-5.5、-0.7pct,新華月均合格率12.4pct;保單件數方面,太保每月人均壽險新保長險件數受口徑調整+18.8%;代理人 產能表現分化,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同比分別+16.6%、+0.6%、-28.9%、- 20.0%、-21.9%。國壽、人保保費結構轉型下,代理人量質齊升推動新單增速較好;平 安開門紅收縮疊加壽險改革,代理人量質略有滑落,但人均收入下滑幅度較小;太保改 革之下經營相對謹慎,人力較為平穩但受疫情影響產能和收入有一定程度下滑;新華代 理人高速增加下產能有所下降。展望後續發展,代理人的量和質提升將依託於整體需求 的復甦。

利率低位靜待長期儲蓄保費回暖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受短期債券影響較大,萬能險和 分紅險收益率相對平穩,當前分紅儲蓄類業務定價利率預期在 2.5%-3.0%,分紅率在 1.2%-1.4%,隱含收益率 4.0%-4.4%左右;萬能賬戶收益率在 4.5%附近;考慮利率下 行空間和政策調整,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壓力增加,儲蓄類保單吸引力正逐步提升。上 半年儲蓄年金以及主要銷售渠道銀行渠道正在回暖,新華、人保銀保渠道期繳保費同比 分別增加 38.0%、9.3%,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持續看好利率低位下儲蓄年金業務的恢復性 增長和銀保渠道的持續復甦。

財產險:賠付率有所改善,非車增速延續良好勢頭

車商渠道、代理渠道佔比較高,交叉銷售渠道佔比提升 。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財險 渠道結構中,平安車商渠道佔比達到 22.1%,佔比略有下滑,主要為新車銷量增速放緩; 商車費改下渠道競爭激烈,對產品服務要求提高,代理人渠道佔比較高;同時,交叉銷 售佔比持續提升,公司協同能力助力財險保費增長。

2020H 上市險企產險增速良好,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 2020H 累計保費增速 為 4.4%、10.5%、12.2%,增速平穩。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綜合成本率分別 為 97.3%、98.1%、98.3%,同比分別變動-0.3、+1.5、-0.3pct,成本率的提升主要為保 證保險虧損所致,其他業務整體成本率呈現改善或平穩態勢。

分拆業務看,車險增速略有承壓,綜合成本率改善。 受疫情下 汽車 銷售下滑影響,2020H 上市險企車險增速略有放緩,人保、平安、太保車險增速分別為 2.8%、3.6%、4.0%, 同時,人保、平安、太保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 94.8%、94.7%、97.8%,整體盈利表 現較好。分拆車險綜合成本率,人保賠付率下行而費用率有所上升,平安費用率下降而 賠付率提升,太保費用率、賠付率較為穩定。車險綜合改革即將全面推行,費用率將全 面下調,關注單均保費下降對於車險行業增長和盈利的綜合影響,行業或將經歷一段競 爭加劇加速出清的周期。

非車險增速較快且盈利整體較好,保證保險成本大增。 上市險企非車險增速均表現較好, 其中責任險、意外傷害及 健康 險、農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新興險種增速均超過 15%,同 時,企財險、責任險、貨運險等險種因市場競爭格局和專業性等原因或具有更低的綜合 成本率,保證保險上半年受信用環境惡化影響,融資類業務違約率大增導致虧損明顯, 目前處於逐步風險釋放清理期,預期後續會逐步改善。

從資產端來看,上半年權益市場向好疊加債券利率走低的背景下,上市險企投資收益增 速較快,且有較好浮盈生成,同時大類資產配置穩健,適度增配安全性較高的非標資產。 新會計准則下,預計上市險企將更注重穩健資產配置,穩定投資收益,更好的匹配資產 負債久期,預期長債、高股息和長投仍是重要方向。

權益向好改善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率有所下滑

2020 年一季度滬深 300 漲跌幅為-10.02%(去年同期為+28.62%),2020 年二季度滬 深 300 漲跌幅為+12.96%(去年同期為-1.21%),受益於權益市場表現良好,上半年上 市險企投資收益(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高基數下保持平穩增長。5 家上市 險企合計實現投資收益 2,446.0 億元,同比增長 1.7%,凈/總投資收益率水平相較於去 年同期穩中有升,分別在 4.1%-4.9%、4.4%-5.5%,同比變動-0.4 到-0.2pct、-1.2 到 +0.4pct。上市險企投資收益的提升主要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價差收入明顯提升,同時 利息收入、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收益增速平穩,也帶來了一定的收益增量。

累積浮盈大幅增加

2020 年上半年 累計浮盈依然可觀。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太保、新華、人保利潤表 中的其他綜合收益規模均取得正收益,平安因會計准則調整後計量方式有所變化。拆分 其他綜合收益,2020 年上半年,債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現浮盈,國壽、太保、新華 的債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分別為38.15、32.69、11.10 億元, 同時因權益市場向好,股權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分別為-27.85、 30.74、59.22 億元,普遍有所提升。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國壽、平安、太保、新華、 人保累積浮盈分別為 314.28、16.20、154.16、68.62、133.95 億元,占凈資產比重分 別為 7.56%、0.23%、7.83%、7.53%、6.97%,其中一季度浮盈下滑,二季度大幅上升。

大類資產配置穩健

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提高債券資產配置,股基資產配置相 對平穩,而新華和人保則適度降低非標資產轉而增加配置債券類資產,太保則降低了債 券配置增加非標。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上市險企定存佔比在 6%-15%左右,債券類 資產配置佔比在 32%-47%左右,而股基類資產配置佔比在 9%-13%左右。

非標資產配置小幅增長 。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非標資產投資相比年 初分別變動+4.3%、-8.6%、+17.8%、+0.9%,增速較好,其中太保持續大力增加配置 非標產品,非標配置比例正在向同業看齊。平安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名義投資收益率 達到 5.7%,相較於去年同期小幅下降,但仍收益可觀。同時,上市險企非標資產的安 全性較好,AAA 佔比超過 90%。

長投佔比穩定,高分紅策略遭遇挫折

高分紅高股息策略有利於降低利潤波動同時抬升投資收益,長投策略有利於拉長久期。 會計准則落地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規模大幅提升,利潤 波動將大幅提升。考慮資產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利潤的 FVTPL、僅允許股息分紅進入利潤 表的 FVTOCI,保險公司更偏愛高分紅、高股息的大盤藍籌股,同時也具備較強的防禦 屬性,可提供穩定的流動性和現金流。同時,配置長期股權投資,在資產負債久期的匹 配方面也能夠更好的匹配較長的壽險負債端,對於償付能力的資本要求也較普通股票等 權益資產更低。但上半年受到疫情和經濟下滑的沖擊,部分高股息資產的分紅不確定性 增強,如匯豐控股宣布暫停派息,給保險公司高分紅策略帶來一定影響。隨著權益配置 差異化監管的落地,未來長期股權投資或將持續加碼。

價值表現:價值率提升現瓶頸,評估利率影響反 轉

NBV=新單規模*新單價值率,2020 年上半年上市險企 NBV 增速顯著分化,疫情影響下 價值率普遍下降,規模增長是主要影響因素。在保障業務銷售趨緩而儲蓄型業務略有復 蘇的背景下,NBV 和 VIF 對投資收益率的敏感性略有提升。EV、ROEV 增速保持相對 穩健,剩餘邊際儲備較好,上市險企業績安全邊際較高,關注評估利率下行的後續利潤 影響。

價值增長分化,價值率下行壓力增加

NBV 增速受疫情影響明顯下滑。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分別實現新業務價值 368.9、310.3、112.3、52.2、40.7 億元,同比分別變動+6.7%、-24.4%、-24.8%、-11.4%、 +19.3%。2018 年以來,囿於行業保費承壓,上市險企 NBV 增速明顯下滑,各公司紛紛 調整業務節奏,加大對保障型產品的激勵同時儲蓄型產品增速略有回暖,2020 年上半 年 NBV 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價值率普降,未來提升存在瓶頸

2020 年上半年價值率普降,展望後續,在結構優化達到一定邊界背景下,價值率提升 壓力增加。2020 年上半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新業務價值率分別為 25.2%、 36.7%、37.0%、15.3%、11.9%,同比分別變動-2.0、-8.0、-2.0、-22.6、+2.6pc,價 值率普遍下降。受疫情影響,上市險企高價值業務銷售受阻,儲蓄業務回暖的背景下, 預期整體價值率提升存在一定困難,但規模增長將帶動 NBV 增速抬升。

NBV 和 VIF 投資敏感性分化

在保障業務持續增長的背景下,NBV 對投資收益率的敏感性略有下降,VIF 敏感性基本 平穩。假設投資收益率增加 50BP,國壽、太保、新華的新業務價值敏感性同比分別變 動-1.2、-2.7、+6.7pct;有效業務價值敏感性同比分別變動+0.26、-0.14、+1.14pct,除 新華因大量銷售儲蓄類業務敏感性明顯上升,整體保持穩定。隨著儲蓄業務逐步回暖,分紅險的增加或降低投資敏感性,而傳統年金類業務將抬升投資敏感性,預期投資敏感 性將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窄幅波動。

剩餘邊際儲備較好,營運利潤平穩增長

上市險企剩餘邊際儲量高,釋放穩健,營運利潤增速平穩。 2020H,平安、太保、國壽、 新華的剩餘邊際余額分別為9,623、3,471、8,212、2,230億元,相比年初分別增長4.8%、 5.3%、6.9%、4.0%,增速穩健,利潤儲備豐富。從平安剩餘邊際的攤銷來看,每年的 剩餘邊際攤銷占稅前營運利潤比重在 60%-70%,佔比較高,對營運利潤增長有較好貢 獻,為上市險企業績提供了較強的安全邊際。2020H,平安、太保集團歸母營運利潤分 別為 743.10、174.28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2%、28.1%,增速平穩。

權益投資利潤敏感性較高

股基資產變動對利潤影響較大。 2020H,國壽、平安、太保、新華、人保股基資產占投 資資產比重為 9%-13%左右,測算 10%股基資產變動占凈利潤比重,分別為 69.3%、 27.2%、52.8%、77.9%、52.0%,佔比較高。上市險企配置股基資產佔比雖然並不高, 但利潤對權益市場波動的敏感性較強,其中國壽、新華的股基彈性更大,因此需要重視 保險公司的市場β彈性機會。

准備金影響反轉

從基準評估利率的表現來看,1-10 年期國債收益率 750 日移動平均變動在 2017 年四季 度達到拐點,2018、2019 年呈上行趨勢後將再次迎來拐點,2020 年起將逐步下行。 2020 年上半年下降幅度為 10.9-21.3BP(去年同期提升 4.2-6.3BP),假設未來利率水 平以 2020 年 9 月 1 日的水平延續,預計全年下降幅度在 23.9-33.9BP,對利潤影響趨 於穩定。

從實際多提准備金規模來看,2020 年上半年計提/回撥規模略有增大,占歸屬凈利潤的 比重為 5%到 36%(去年同期為-7%到+26%),相比 2019 年同期有所改善。上市險企 2019 年已預先計提一定體量的准備金,預期後續評估利率下行對於利潤的影響趨於平 緩。

EV 增長受投資影響略有波動,ROEV 平穩

2020H 上市險企壽險 EV 增速為 3.8%-9.6%,投資偏差影響下略有波動。EV 增長的貢 獻因素拆分來看,主要包括期望收益、新業務價值增長、運營偏差、投資偏差等。其中 期望收益部分相對比較穩定,能夠貢獻 4%的壽險 EV 增長;新業務價值下滑對於 EV 的 影響較大,NBV 貢獻 EV 增速約在 3%-5%;投資偏差今年因權益市場波動影響較大, 貢獻 EV 增速-2~1pct。

上市險企壽險 ROEV 較為平穩。因投資回報差異變化幅度較大,同時市場價值調整、股 東分紅等與公司經營相關度並不高,在剔除這些短期波動後,我們計算 ROEV 來衡量壽 險公司的基礎增長中樞,國壽、平安、新華壽險業務 2020H 的 ROEV 分別為 8.5%、 9.4%、8.4%,較為平穩。

死費差敏感性較強

死費差貢獻持續提升 。一方面,除人保外,上市險企 NBV 對於死亡率-10%的敏感性同 比變化-0.53 到+0.08pct,對於發病率-10%的敏感性同比變化-1.16 到+1.56pct,對於費 用率的敏感性同比變化-0.04 到+4.03pct,整體來看,上市險企對於死費差的敏感性增 強。

對於保險板塊的投資分析,權益、利率和保費是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其中權益市場表現 直接影響短期投資彈性,利率環境影響中長期投資判斷,保費及其相關的價值成長表現 影響市場對於其中長期成長性的考量。回顧 2020 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下保費下滑、利 率新低帶來了整個板塊的估值折價,二季度整體有所改善,行業踏上修復周期,估值分 化較為嚴重,國壽平安估值明顯高於新華和太保。

展望 2020 年下半年,分析的邏輯不變但各因素狀態已發生較大變化。負債端,上市險 企需要重點關注銷售環境改善下開門紅儲蓄類業務的增長復甦,帶動行業銷售渠道回暖, 從而推動各類業務景氣度抬升以及 NBV 的增長。投資端來看,利率下行預期明顯緩和,呈現企穩上行的趨勢,同時權益市場表現較為良好,投資收益壓力明顯緩解;權益端累 計浮盈較高,利潤儲備較好,同時權益投資將貢獻較強利潤彈性,評估利率對於利潤負 面影響將趨於平滑,被前期計提的准備金消化。

目前板塊估值仍處於較低水平,考慮到中長期 EV 仍能保持 15%的穩定增速,具備估值 切換空間,長期配置性價比較優,持續推薦,關注後期儲蓄業務回暖帶動整體負債端增 長。個股推薦行業龍頭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作者:長江證券,周晶晶、孫寅)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閱讀全文

與2020年保險類股票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通海證券股票代碼 瀏覽:73
眾應互聯股票啥行業 瀏覽:138
10萬的股票賬戶 瀏覽:492
百度員工購買公司股票 瀏覽:419
如何做好股票投資人 瀏覽:465
倍加潔的股票市值最新排名 瀏覽:587
python抓取股票數據分析再選股 瀏覽:570
603136股票價格行情走勢 瀏覽:376
中國民生銀行股票咋樣 瀏覽:225
股票非法投資顧問 瀏覽:528
為什麼股票資金負流入也漲停 瀏覽:635
今天香港地產股票跌 瀏覽:650
誰可以參與退市整理期股票 瀏覽:501
南京證券的股票市值 瀏覽:804
全世界買中國股票 瀏覽:392
銀行卡舊卡換新卡後股票 瀏覽:10
華神科技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830
開元股份股票行情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954
股票開戶了沒資金賬戶 瀏覽:107
海通證券股票真的假的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