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用電氣、西門子、施耐德等大型電氣自動化企業2019年一季度業績
工業集團通用電氣公司(GE)發布了好於預期的第一財季利潤和收入數據。該公司當季實現利潤35.5億美元,上年同期錄得虧損11.8億美元。當季收入下降2%,至272.86億美元。電力部門的收入下降22%,至56.6億美元;可再生能源部門收入下降3%,至16億美元;航空航天部門收入增長12%,至79.5億美元;油氣部門收入增長4%,至56.2億美元;醫療部門收入持平於46.8億美元。通用電氣公布工業部門現金流為負12.2億美元。
西門子(Siemens)公布2019財季第二季度(2019年1月-3月)業績。當季凈利潤19.23億歐元,上年同期為20.18億歐元。當季調整後的EBITA工業業務利潤為24.06億歐元,上年同期為22.54億歐元。當季營收209.36億歐元(約23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01.41億歐元。其中,油氣與電力業務營收28.15億歐元,能源管理業務營收30.27億歐元,建築技術業務營收16.93億歐元,交通業務營收21.16億歐元,數字化工廠業務營收33.85億歐元,流程工業和驅動業務營收21.83億歐元。
阿爾斯通(Alstom)公布2018/19財年(2018年4月-2019年3月)業績。本財年收到訂單121.07億歐元,上財年為71.83億歐元。財年銷售額80.72億歐元(約90億美元),上財年為73.46億歐元。財年調整後的EBIT利潤5.7億歐元,上財年為3.97億歐元。財年凈利潤6.81億歐元,上財年為3.65億歐元。
ABB公布2019年一季度財報。今年一季度,盡管ABB的營業收入上漲了4%,至68.4億歐元(約76.3億美元),但由於 汽車 產業和歐洲經濟放緩,凈利潤為5.35億歐元,同比下降6%。
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集團營收63.07億歐元(約70.4億美元),有機增長5.9%。其中,亞太地區營收17.90億歐元,有機增長6.8%。能源管理業務營收47.38億歐元,有機增長7.1%;工業自動化業務營收15.69億歐元,有機增長2.3%。
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 Group)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當季訂單268億瑞典克朗,上年同期為248億瑞典克朗。當季營收242億瑞典克朗(約25.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19億瑞典克朗。當季營業利潤50.48億瑞典克朗,上年同期為48.33億瑞典克朗。本期利潤37.03億瑞典克朗,上年同期為44.21億瑞典克朗。
可再生能源企業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公布2019財季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業績。第二財季(2019年1月-3月)營收23.89億歐元(約26.7億美元),同比增長7%。其中,風電渦輪機銷售額20.60億歐元,服務銷售額3.30億歐元。當季EBIT利潤9000萬歐元,同比增長68%。凈利潤4900萬歐元,同比增長40%。上半財年(2018年10月-2019年3月)營收46.51億歐元,EBIT利潤1.30億歐元,凈利潤6700萬歐元。
維斯塔斯(Vestas Wind Systems A/S)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當季營收17.30億歐元(約19.3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6.94億歐元。當季息稅前利潤(EBIT)4300萬歐元,上年同期1.26億歐元。本期利潤250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02億歐元。
日立製作所(HITACHI)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9.48萬億日元(約868億美元),上財年為9.37萬億日元。財年調整後的營業利潤7549億日元,上財年為7146億日元。財年凈利潤2225億日元,上財年為3629億日元。
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4.52萬億日元(約414億美元),上財年為4.44萬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2904億日元,上財年為3274億日元。財年凈利潤2266億日元,上財年為2557億日元。
大金(DAIKIN INDUSTRIES, Ltd.)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2.48萬億日元(約225億美元),上財年為2.29萬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2763億日元,上財年為2537億日元。財年凈利潤1890億日元,上財年為1891億日元。
京瓷(KYOCERA CORPORATION)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凈銷售額1.62萬億日元(約147億美元),上財年為1.58萬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948億日元,上財年為907億日元。財年凈利潤1032億日元,上財年為791億日元。
村田製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凈銷售額1.58萬億日元(約143億美元),上財年為1.37萬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2668億日元,上財年為1633億日元。財年凈利潤2069億日元,上財年為1461億日元。
古河電工(FURUKAWA ELECTRIC CO., LTD.)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9916億日元(約90億美元),上財年為9673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408億日元,上財年為448億日元。財年凈利潤291億日元,上財年為285億日元。
富士電機(Fuji Electric Co., Ltd. )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9149億日元(約83億美元),上財年為8935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600億日元,上財年為560億日元。財年凈利潤403億日元,上財年為378億日元。
歐姆龍(OMRON Corporation)公布2018財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財報。財年營收8595億日元(約78億美元),上財年為8600億日元。財年營業利潤766億日元,上財年為863億日元。財年凈利潤543億日元,上財年為632億日元。
發那科(FANUC)發布的2018財年(截2019年3月)財報顯示,凈利潤同比減少15%至1541億日元,銷售額同比減少13%至6355億日元(約57.7億美元)。
全球動力管理公司伊頓(EATON)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銷售額為53億美元,同比上漲1%,有機增長額為4%,其中3%的增長與不利貨幣折算所帶來的影響相抵消。電氣產品業務集團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8億美元,電氣系統與服務業務銷售額為15億美元,液壓業務銷售額為6.86億美元,宇航業務銷售額為5.02億美元,車輛集團銷售額為8.1億美元。
艾默生(Emerson)公布2019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19年3月31日)業績。當季凈銷售額45.70億美元,上年同期為42.48億美元。當季凈利潤5.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4.82億美元。其中,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銷售額27.71億美元,商業和住宅解決方案業務銷售額14.83億美元。
派克漢尼汾(Parker Hannifin)公布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財年第三季度業績。當季凈銷售額36.8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7.50億美元。當季凈利潤4.1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66億美元。
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 Ltd)公布2019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19年3月29日)財報,季度銷售額高於預期。當季凈銷售額34.1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5.62億美元。當季凈利潤4.39億美元,上年同期為4.90億美元。
安費諾(Amphenol)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當季凈銷售額19.59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8.67億美元。當季凈利潤2.6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66億美元。其中,連接產品和組件銷售額18.63億美元。
羅克韋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公布2019財年第二季度(截至3月31日)業績。當季銷售額總額16.57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6.51億美元。其中,建築和軟體業務銷售額7.40億美元,控制產品和解決方案業務銷售額9.18億美元。當季凈利潤3.4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27億美元。
② 什麼股票是600開頭的
600開頭的票有很多,例如:
1、運盛實業(600767)
運盛(上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盛實業」)於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代碼600767),公司主營地產開發與經營。
2、中國國航(601111)
公司是中國唯一的載國旗航空公司,是國內最具領先地位的航空客運、航空貨運及航空相關業務的運營商,擁有國內最為完善的航線網路和最大的國際航線網路,為主要中國城市及國際目的地服務。公司擁有北京主基地和上海、成都、杭州等共10個營運基地。
3、2016年6月7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600690.SH)和通用電氣(紐交所股票代碼:GE)共同宣布,雙方已就青島海爾整合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交易簽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標志著GE家電正式成為青島海爾的一員。
4、伊利股份600887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團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創亞洲乳企最好成績。
5、中國船舶(600150)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源於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歷經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工業管理局、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③ 通用電氣、西門子、施耐德等電氣企業2018年第四季度業績
通用電氣(GE)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凈利潤6.66億美元,好於去年同期1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營收332.8億美元,同比增長5%。該公司陷入困境的電力業務仍在下滑,營收67.6億美元較上年下降了25%。通用電氣的航空、醫療保健和貝克休斯石油和天然氣部門在第四季度都實現了利潤增長。
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Siemens)發布的2019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受稅率上升及市場對大型電力渦輪機需求下降的影響,該公司當季盈利同比下滑了近一半。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一財季,西門子凈利潤為11.2億歐元(合1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2.1億歐元下滑49%。西門子第一財季的營收為201億歐元(合228.6億美元),同比下滑1%。
阿爾斯通(Alstom)公布2018/19財年第三財季(10月-12月)銷售情況。當季訂單額33.86億歐元,集團銷售額20.1億歐元(約22.9億美元)。前九個月集團銷售額51.68億歐元。
ABB Ltd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第四季度訂單額69.8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3.28億美元。當季營收73.9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8.04億美元。當季凈利潤3.17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93億美元。2018年訂單額285.90億美元,上年為250.34億美元。全年營收277.62億美元,上年為251.96億美元。全年凈利潤21.73億美元,上年為22.13億美元。
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公布2018年全年業績。2018年營收257.20億歐元(合292.5億美元),2017年為247.43億歐元。全年調整後的EBITA利潤36.51億美元,上年為38.74億美元。全年凈利潤21.50億歐元,上年為23.34億歐元。
維斯塔斯(Vestas Wind Systems A/S)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第四季度營收33.69億歐元(合38.3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1.19億歐元。2018年營收為101.34億歐元(合115.3億美元),2017年為99.53億歐元。2018年利潤6.83億歐元,2017年為8.94億歐元。
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發布2019財年第一財季(2018年10月18日-12月18日)財報。當季營收22.62億歐元(合25.7億美元),同比增長6%。當季EBIT利潤4000萬歐元,同比增長13%。當季凈利潤1800萬歐元。
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 Ltd)公布2019財年第一財季業績(截至2018年12月28日)。當季凈銷售額33.47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3.36億美元。當季凈利潤2.7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凈虧損4000萬美元。
伊頓公司(EATON)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第四季度銷售額為55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5%。其中,電氣產品業務集團本季度銷售額為18億美元,電氣系統與服務業務第四季度銷售額為16億美元,液壓業務本季度銷售額為6.53億美元,宇航業務第四季度銷售額達4.97億美元,車輛集團本季度銷售額為8.21億美元,eMobility 業務第四季度銷售額為8000萬美元。2018年全年銷售額為216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6%。
艾默生(Emerson)公布2019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18年12月31日)業績。當季凈銷售額41.47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8.16億美元。當季凈利潤4.6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92億美元。
派克漢尼汾(Parker Hannifin)公布第二財季(截至2018年12月31日)業績。當季凈銷售額34.7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3.71億美元。當季凈利潤3.1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5616萬美元。
安費諾(Amphenol)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第四季度凈銷售額22.25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9.44億美元。當季凈利潤3.38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03億美元。2018年凈銷售額為82.02億美元,上年為70.11億美元。全年凈利潤12.05億美元,上年為6.51億美元。
工業自動化系統製造商羅克韋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公告季度(截至12月31日)凈利潤8030萬美元,上一年同期虧損2.364億美元。銷售額從15.87億美元升至16.42億美元。
④ GE公司股票在標普500嗎
GE 通用電氣為標普500成分股;
GE 通用電氣;上市場所:紐交所;上市日期:1972-01-21
⑤ 董登新:世界最好也是最差的股價指數
世界最好也是最差的股價指數
——從道指成份股更替看美國經濟變遷
武漢 科技 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教授
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誕生於1896年,是由道瓊斯公司編制的。截止20世紀末,道瓊斯公司編制了3000多個股價指數,覆蓋全球34個國家或地區市場、樣本股覆蓋5000多個上市公司,但大多數指數都是默默無聞的,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一直被公認為世界最知名的股價指數,在新聞媒體及大眾口頭的「道瓊斯指數」或「道指」,都是特指DJIA。
由於道指DJIA誕生在美國工業化初期,伴隨美國工業化而成長,其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在工業化時代,工業企業的表現通常與經濟增長率直接掛鉤。當一家公司對美國經濟的代表性下降,或者發生了更廣泛的經濟轉型,道指DJIA的成份股就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例如,一家因財務困境而遭受市值損失的公司,可能會被道指DJIA除名。
在後工業化時代,道指DJIA成份股首次納入了金融股;在互聯網時代,道指DJIA成份股又吸納了新經濟概念股,目前它追蹤著30隻在紐約證交所(NYSE)和納斯達克(NASDAQ)掛牌的大市值藍籌股,因此,道指DJIA成為美國經濟主流的代表和晴雨表,進而也成為了當今世界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 歷史 最悠久的股價指數。
但是,多年來,道指DJIA一直受到批評。其中最令人信服的一些論點包括: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不能很好地代表美國市場,因為它只包含30家大型股公司,而且不以市值為權重,指數編制方法的科學性存疑。
(1)道指DJIA成份股代表性太小或不足。相對於許多其它指數,道指在整個股市中所佔的比例非常小。事實上,美國股市掛牌股票最多時有近1萬只。然而,道瓊斯指數只跟蹤了其中的30隻。出於這一原因,許多投資者更喜歡標准普爾500指數(S&P 500)等樣本容量更大的指數。
(2)道指DJIA編制方法的科學性存疑。DJIA的編制公式十分簡陋,從最初的12隻股票價格的簡單平均數=SUM(12隻成份股價格)/ 12,到今天的30隻股票價格的所謂加權平均數=SUM(30隻成份股價格)/ 道瓊斯除數,很顯然,股價較高的股票在指數中的權重較大。 因此,一個價格更高的成份股,將對指數值產生更大的影響。1928年道瓊斯除數最初值為 16.67,目前最新值是0.14748071991788。
1896年5月2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誕生,當天指數為40.94點,2020年2月12日,道指DJIA創下 歷史 最高記錄29568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5次大股災,DJIA成份股經歷了52次更替,這一切都折射出了美股百年興衰與沉浮。
一、DJIA成份股初設為12隻,工業覆蓋面很窄(1896——1916年)
道瓊斯指數的早期成份股主要分布在鐵路、棉花、天然氣、糖、煙草和石油等行業。1896年5月2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正式誕生,最初共有12隻成份股,它們分別是:美國棉籽油公司、Distilling & Cattle Feeding、北美洲公司、美國糖製品公司、 通用電氣(GE) 、田納西州煤鐵及鐵路公司、美國煙草公司、拉克列德煤氣公司、美國皮革公司(優先股)、芝加哥煤氣燈及可口可樂公司、National Lead、美國橡膠公司。
從這12隻成份股行業歸屬來看,它們全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工業公司,其中, GE有幸成為DJIA創設時的第一批成份股。 這一批成份股主要來自美國「西部大開發」及工業化初期的主要製造企業。
截止1915年底,DJIA成份股總計調整過11次,其間GE經歷了「三進兩出」的過程。1898年9月,DJIA成份股GE被美國像膠公司替換, 這是GE第一次退出成份股 。
1899年4月21日,DJIA成份股退出4隻:American Spirits Manufacturing、拉克列德煤氣公司、標准繩索及麻線公司、美國煙草公司;同時新引入4隻成份股分別是:聯邦鋼鐵公司、美國鋼鐵及電線公司、GE、大陸煙草公司,其中, GE是時隔半年後第二次進入成份股 。
1901年4月1日,DJIA成份股退出5隻:美國棉籽油公司、聯邦鋼鐵公司、太平洋郵輪公司、美國鋼鐵及電線公司、GE;新納入DJIA的5隻成份股分別是:美國銅礦開采公司、美國國際紙業公司優先股、美國煉油公司、美國鋼鐵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優先股。這是 GE第二次退出成份股。
1907年11月7日,DJIA成份股田納西州煤鐵及鐵路公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GE,這是 GE第三次進入成份股 。從此以後,GE再未退出過成份股,直至110年後,2018年6月26日,GE最終退出DJIA成份股。
除 GE 外, GM (通用 汽車 )也是DJIA成份股 歷史 最悠久的公司之一。1915年3月16日,通用 汽車 (GM)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
1880——1920年間,是美國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同時也是美國第一、二產業快速轉換時期。尤其是鐵路建築的大規模開展給重工業部門以強大的刺激,也加速了西部地區的開發,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及先進農業技術的採用,使美國的農業產量和農業效率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一系列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電力、石油、化學和 汽車 製造等,在美國也先後發展起來。1890年,美國工業生產已躍居世界第一位;1900年,美國鐵路的長度超過了西歐各國鐵路長度的總和; 1913年,美國工業產品佔世界總量的1/3以上,比英德法日四國總和還要多。1906年1月,DJIA首次突破100點大關。
二、DJIA成份股增至20隻,工業覆蓋面有所拓展(1916——1928年)
1916年10月4日,DJIA成份股首次從12隻增至20隻。其中,此次退出成份股共有4隻:GM、National Lead、Peoples Gas Light and Coke、美國鋼鐵公司(優先股);此次新引入成份股多達12隻:美國甜菜糖公司、德克薩斯公司、美國罐頭公司、鮑爾溫機車公司、美國機車公司、猶他州銅業公司、B.F. Goodrich、西部聯盟電報公司、Republic鋼鐵公司、西屋電器公司、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Studebaker 汽車 公司。其中,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也就是後來的AT&T)第一次進入成份股,而 GM 則是第一次退出成份股。
1924年1月22日,DJIA成份股第一次引入 杜邦 (E.I. Pont de Nemours & Company);1924年2月6日, 加州標准石油公司(就是後來的雪佛龍) 第一次進入DJIA成份股。1925年8月31日, 杜邦、加州標准石油 公司同時退出成份股,但 GM 第二次進入成份股。後來GM一直充當DJIA成份股84年,2009年6月8日,GM最終退出DJIA成份股。
1916年至1927年底期間,DJIA成份股總計調整過9次。很顯然,這一時期新調入成份股大多為重化工業股,它代表著美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
1914—1918年,由世界霸主英國與歐洲霸主德國之間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歐洲為主戰場,參戰的國家多達34個,近10億人口被捲入戰爭,直接參戰人數達7000萬人,1000萬人戰死,2000萬人受傷。戰爭嚴重削弱了幾乎所有參戰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但只有美國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工業尤其是軍工生產飛快地發展。大戰期間,工業品總值增加了一倍半,與軍工生產相關的部門增長更快,如鋼產量增長了90%, 汽車 產量增長了一倍多,商船隊的總噸數增加了兩倍多。對外貿易總額增加一倍半還多,其中出口額增加兩倍多。
1920年,美國鋼鐵產量近8000萬噸,佔世界黑色金屬總產量的60%以上。其中,美國鋼產量比英國多三倍半,比法國多13倍。1916—1920年期間,美國石油開采量佔世界開采量的66.8%。美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暴發戶。戰爭結束時,它已從負債累累一躍而成為各國的債主,從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其間美國黃金儲備增加了一倍多,大戰結束時,美國已掌握了世界1/3的黃金儲備。美國作為新的世界霸主從一戰中崛起。
一戰後,1923—1929年間,美國經濟又經歷了「柯立芝繁榮」。 1923年,美國工業生產指數較戰前上漲42%,此後,美國工業有了空前發展,工業產量激增。1923—1929年6年間,鋼的熔鑄量超過英法德三國鋼產量的總和; 汽車 產量達到531.5萬輛,增長了36%;機器製造業增長了53%,加工製造業增長了14%;化學、航空、無線電和人造纖維等工業產量也比1923年增加了一倍;對外貿易額達52.41億美元,超過英國占據世界第一位;1929年,美國資本輸出比戰前增加了3倍多,在1919—1929年間,美國對外貸款總額超過了所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對外貸款的總和。生產與資本集中過程加速,穩定時期,許多大銀行實行了合並。一場大蕭條(經濟危機)在美國人的自信與自負中悄悄來臨。
三、DJIA成份股固定為30隻,金融股首次入圍(1928——1999年)
1928年10月1日,DJIA成份股從20隻增至30隻,這一成份股數量一直保持至今天。此次成份股退出6隻:美國 汽車 及鑄造公司、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美國橡膠公司、美國機車公司、美國葯店、西部聯盟電報公司。同時,新引入成份股16隻:通用鐵路信號公司、B.F. Goodrich、 新澤西州標准石油公司(Exxon的前身) 、國際鎳礦公司、德克薩斯州海灣硫磺公司、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大西洋煉油公司、納什 汽車 公司、伯利恆鋼鐵公司、北美洲公司、勝利者唱機公司、 克萊斯勒 (Chrysler)、西屋電器公司、Postum公司、美國無線電廣播公司、賴特航空公司。這是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第一次退出成份股,也是 埃克森、克萊斯勒 第一次進入成份股。
1928年至1997年底期間,DJIA成份股總計調整19次。其中,涉及主要知名公司的成份股進出調整批次如下:
1930年7月18日, 加州標准石油 第二次進入DJIA成份股。
1932年5月26日,美國煙草(American Tobacco B)、制葯公司(Drug Incorporated)、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mpany)、Loew』s, 納什 汽車 公司、國際製鞋(International Shoe)、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及可口可樂(Coca-Cola Company)取代Liggett & Myers、麥克卡車(Mack Trucks)、聯合航空運輸公司(United Air Transport)、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ublix)、廣播公司(Radio Corporation)、德克薩斯灣硫磺公司(Texas Gulf Sulphur)、國家收銀機(National Cash Register)及哈德遜 汽車 公司(Hudson Motor)。這是道指DJIA首次大規模更換成份股。 寶潔、IBM、可口可樂 三家公司都是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但截止2020年5月,這三隻股票仍是道指DJIA的成份股。
1935年11月20日, 可口可樂 第一次退出DJIA成份股,而 杜邦 則是第二次進入成份股。
1939年3月4日, IBM第一次退出DJIA成份股,而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則是第二次進入成份股。
1976年8月9日, 明尼蘇達州采礦製造公司 ( 3M 前身)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新澤西州標准石油公司更名為埃克森公司(Exxon Corporation)。
1979年6月29日, 克萊斯勒 第一次退出DJIA成份股,同時, 默克 (Merck)第一次進入DJIA成份股, IBM 則是第二次進入成份股。
1982年8月30日, 美國運通公司 (American Express Company)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 這也是道指DJIA首次將金融股納入其成份股。
1985年10月30日, 麥當勞( McDonald's)第一次進入DJIA成份股, 加州標准石油公司更名為雪佛龍(Chevron) 。
1987年3月12日, 波音公司(Boeing) 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 可口可樂(Coca-Cola) 第二次進入成份股。
1991年5月6日, 卡特彼勒 (Caterpillar)、 JP摩根(J.P. Morgan)、迪斯尼 (Walt Disney)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JP摩根是道指DJIA納入成份股的第2隻金融股。1991年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更名為AT&T 。
1997年3月17日, 惠普( Hewlett-Packard )、旅行者(Travelers)、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沃爾瑪(Wal-Mart) 四家公司同時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這是道指DJIA 歷史 上一次性調整成份股數量最多的第二次。
1998年4月6日,美國花旗銀行與旅行者合並,1998年10月19日,旅行者集團更名為 花旗集團 (Citigroup Incorporated),這是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第3隻金融股。
1999年1月4日,美國鋁業公司(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改名為 Alcoa 股份有限公司。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三次大的災難:
(1)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1929年至1939年)。1929年9月,道指最高381點 ,1932年6月,道指跌至43點。其間,美國GNP跌去一半,失業率高達25%,銀行倒閉1萬多家,美國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大街小巷都是排長隊等待稀飯施捨的窮人。直至1939年,美國仍未完全走出大蕭條陰影。
(2)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與對羅斯福新政的評價相關,二戰是不是美國走出大蕭條的原因,也有不同的聲音。在二戰初期,美國憑借從一戰獲利的經驗,仍以「中立」為借口,試圖再次嘗試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等待時機成熟再來坐收漁人之利。直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人被迫參戰。1942年1月1日,以美國為首的24個國家結成反法西斯同盟。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畸扔下了剛剛試爆成功的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歷時8年,戰火蔓延亞歐非三大洲40個國家的領土,唯一倖免的是美洲;先後有61個國家、世界4/5的人口捲入戰爭,1.1億人參戰,死亡人數達5000多萬人,其中,2700萬人死於戰場,財富損失達4萬億美元。二戰結果,德意日慘敗,英法雖勝猶敗,戰後西歐一片廢墟。
美國雖為戰爭獻出了30萬士兵的生命,但戰禍並未殃及美國本土。同其他盟國相比,美國付出的戰爭代價最小,但戰爭獲益最大。二戰期間,美國經濟突飛猛進,1939——1945年間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超過50%,戰爭讓1/3的美國人進入中產階級。戰爭結束時,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它掌握了世界黃金儲備的2/3,並構建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同時,美國在戰爭中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 科技 優勢,建成了世界上一流的海陸空三軍,壟斷了原子彈,美國迅速崛起為世界超級軍事大國。藉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機,美國終於確立了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和統治地位。
美國不僅從二戰中大發戰爭財,而且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繼續讓美國經濟受益,同蘇聯的冷戰則大大激發了美國戰略擴張的動力。1956年3月,道指首次突破500點大關。
(3)資本主義滯脹(20世紀70年代)。自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再次發生全面危機階段,其表現形式是, 一方面經濟增長緩慢或停滯,由此引起大量失業,另一方面是通貨膨脹加劇,物價持續上漲,這兩個方面狀況同時並存。滯脹現象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變得日趨嚴重。1972年11月,道指首次突破1000點大關,1974年12月,道指暴跌至577點。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走出滯脹,重獲生機。1987年1月,道指首次突破2000點,同年8月最高漲至2746點;同年10月股災爆發,道指暴跌至1616點。
自1987年股災後,世界經濟開始步入互聯網新經濟時代,美國股市同步進入了一輪長達十多年的慢牛。1990年7月,道指首次突破3000點。1995年2月,道指首破4000點,1995年11月 首破5000點,1996年10月首破6000點,1997年2月首破7000點,1997年7月首破8000點,1998年4月首破9000點,1999年3月首破10000點,1999年5月首破11000點。這時,互聯網泡沫已達極致,又一場股災即將到來。
四、DJIA成份股首次擴展至NASDAQ(1999年至今)
1999年11月1日,道指DJIA新引入4隻成份股: 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 、家得寶(Home Depot)、西南貝爾電信(SBC Communications),同時,雪佛龍、西爾斯羅巴克、美國碳化物公司、固特異輪胎及橡膠公司4隻股票退出成份股。其中, 微軟與英特爾 兩只成份股均來自NASDAQ市場,這是DJIA首次從NASDAQ選取成份股。雪佛龍第二次退出成份股,同時,也是家得寶首次進入DJIA成份股。這是道指DJIA 歷史 上一次性調整成份股數量最多的第三次。
1999年12月1日,Exxon更名為Exxon Mobil公司;1999年12月2日,AlliedSignal Incorporated在並購Honeywell International後,更名為Honeywell International。
2001年1月2日,J.P. Morgan在兼並Chase,2003年1月27日,J.P. Morgan 更名為 JP Morgan Chase ;2002年4月8日,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更名為3M公司。
2003年,Mobil與Exxon合並為 Exxon Mobil ;AlliedSignal更名為Honeywell International;Philip Morris更名為Altria Group;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更名為 3M 公司。
2004年4月8日, 美國國際集團 (AIG)成為第4隻入選道指DJIA成份股的金融股,但金融海嘯發生後,於2008年9月22日從道指DJIA成份股移出。
2008年,作為加工食品巨頭的卡夫食品(Kraft Foods)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取代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2012年,卡夫管理層決定將公司分拆為兩家獨立的公司,同年被移出道指DJIA成份股。
2009年6月1日,通用 汽車 正式向美國政府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將向重組後的通用提供總計達到300億美元的援助。同一天,道瓊斯公司(Dow Jones Indexes)宣布, 思科 系統(Cisco Systems)和旅行者財產險集團公司(Travelers Companies)將取代通用 汽車 和花旗集團,成為道指DJIA的成分股。 思科 是第3隻來自NASDAQ並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股票;旅行者財產險集團公司是第5隻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金融股。
2013年,美鋁在道指DJIA成份股的位置被耐克取代。
2008年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首次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它是第6隻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金融股。但2013年被投行 高盛 (Goldman Sachs)所取代,高盛是第7隻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金融股。
2013年之前,惠普的業務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3年維薩卡( Visa) 取代惠普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維薩卡是第8隻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金融股。
2015年3月18日, 蘋果 首次納入道指DJIA成份股,取代AT&T。 蘋果 是第4隻來自NASDAQ並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股票。
2018年,通用電氣(GE)被剔除出道指DJIA成份股,這是道指DJIA成份股的「元老股」,自1907年11月GE第三次進入並一直連續充當道指DJIA的成份股至2018年。葯店連鎖店 沃博聯(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 取而代之。 沃博聯 是第5隻來自NASDAQ並進入道指DJIA成份股的股票。
2015年,陶氏化學(Dow)和杜邦公司(DuPont)宣布,兩家公司的董事會一致通過了一項最終協議,根據該協議,兩家公司將合並,然後分拆為三家獨立公司。2017年底,杜邦和其化學產品競爭對手陶氏化學(Dow Inc.)正式合並,在合並後的公司稱為陶氏杜邦(DowDuPont,股票代碼為DWDP)。 該公司計劃分拆成行業領先的、在農業、材料科學和特種產品領域上市的公司,預計分拆將在18個月內進行。
2019年, 陶氏化學完成了與杜邦的分離,陶氏公司高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鍾開市,並以「DOW」股票代碼開始正常交易,並同時取代杜邦(DWDP)在道指DJIA成份股的地位。
2019年6月9日,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和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方式進行對等合並,將創建一個國防/航空巨頭。合並後的公司稱為雷神技術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合並計劃預計將於2020年上半年完成。2020年4月,聯合技術公司股票正式更名為雷神技術公司,股票代碼由原先的UTX更名為RTX,並繼續留在道指DJIA成份股中。
截止2020年5月11日(周一),在道指DJIA的30隻成份股中,除來自NASDAQ的5隻「新經濟概念股」外,其餘25隻成份股均來自紐約證交所,其中,5隻金融股,其他基本上是美國主要製造企業。
附:道瓊斯公司簡史
道瓊斯公司百年興衰史,折射出百年老字型大小確實不易。它百年前打造的《華爾街日報》及道瓊斯指數,現如今已歸屬不同的新東家,前者歸屬美國新聞集團,後者歸屬CME集團。
道瓊斯公司(Dow Jones)創設於1882年11月,公司緊挨著紐約證券交易所。道瓊斯公司的第一項業務是從股價指數編制起步的。1884年7月3日,道瓊斯開始計算股價變動的指標,當時所採用的樣本股多為鐵路公司股票,共有11隻成份股,這就是後來的道瓊斯運輸業指數(DJTA)。這11隻成份股包括9家鐵路公司(含1隻優先股)、1家電報公司、1家郵輪公司。
1889年7月,道瓊斯公司創辦《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1896年5月26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誕生,當天指數為40.94點,它是根據通用電氣(GE)等12傢具有代表性的工業公司的股價、採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它成為後來世界上最知名的股票價格指數。
20世紀最鼎盛時期,道瓊斯公司編制了3000多個股價指數,覆蓋全球34個國家或地區市場、樣本股覆蓋5000多個上市公司,但大多數指數都是默默無聞的,唯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數(DJIA)成為了世界最知名的股價指數,人們習慣稱之為道瓊斯指數,簡稱「道指」。
從1920年代到2007年,道瓊斯公司一直由Bancroft家族控股64%,但2007年美國新聞集團(News Corp)收購了道瓊斯公司及其旗下的《華爾街日報》。
2010年2月,新聞集團將道瓊斯指數業務90%的股權作價6.075億美元,轉讓給了芝加哥期權期貨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⑥ 中英-Jack Welch, the Commercial genius
Jack Welch, who upended the business worl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y transforming General Electric Co. from a stolid maker of light bulbs and washing machines into the most valuable US public company, has died at 84, GE said.
通用電氣公司:傑克韋爾奇顛覆了商業界。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他把一個燈泡和洗衣機製造商轉變成為美國最具價值的上市公司。而在他84歲時,他的傳奇停止了。
Known as 「Neutron Jack」 for cutting thousands of jobs, Welch bought and sold scores of businesses, expanded the instrial giant into financial services and proced steadily rising profits. His success led other CEOs to begin using financial wizardry to improve earnings and wow Wall Street.
因裁員數千人而為人所知的「中子彈傑克」,他通過買賣數十家企業,把工業界的巨人拓展到金融服務並且持續盈利。他的成功,啟發其他的企業領導人也開始使用金融的魔法提高收入,是華爾街都為之震驚。
In Welch』s 20 years as chief executive, GE』s market value grew from US 410 billion, making him one of the most iconic corporate leaders of his era.
在韋爾奇20年首席執行官生涯,通用電氣的市場價值從120億美元增長到4100億美元,這使得他成為他那個時代的標志性的企業領軍人物。
「When the book about business leaders in this century is written, Jack Welch will be near the very top,」 said Thomas Cooke, professor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s 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 「What he did as the leader of GE was remarkable.」
「當在寫關於本世紀的商業領軍人物時,傑克韋爾奇將是站在頂端的人,「喬治大學麥克唐納商業學院的教授湯姆斯·庫克說,」他作為通用電氣的領導人,他的事跡是卓越非凡的。「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weeted: 「There was no corporate leader like 「neutron」 Jack,」 adding his warmest sympathies 「to his wonderful wife & family!」
美國總統特朗姆發了推特表示世界上不再有第二個像「中子彈」傑克這樣的企業領導人,他還像傑克的完美妻子和家庭表示了最溫暖的同情。
But Welch』s innovations, which included ruthless personnel management, cost-cutting and offshoring, also set the stage for problems that would hit the company years after he left.
韋爾奇的創新之處,包括無情的人事管理,成本削減和離岸外包,也為在他離開之後為公司能避免不少麻煩。
John F. Welch, Jr., followed Reginald Jones as CEO in April 1981 and served in that role until he retired in September 2001, choosing Jeff Immelt as his successor.
小約翰韋爾奇跟隨Reginald Jones在1981年4月出任CEO,並於2001年9月退休,選擇Jeff Immelt作為他的繼任者。
Two of Welch』s other top disciples – and Immelt rivals – left GE to head other major companies, helping spread Welch』s gospel: Jim McNerney at Boeing Co. and Bob Nardelli at Chrysler and Home Depot Inc.
兩位韋爾奇的頂級門徒——Immelt的競爭者——離開通用電氣去了其他大公司,開始傳播韋爾奇的哲學:波音的Jim McNerney和在克萊斯勒和家得寶的Bob Nardelli。
「Today is a sad day for the entire GE family,」 current GE chairman and CEO Larry Culp said in a statement. 「Jack was larger than life and the heart of GE for half a century. He reshaped the face of our company and the business world.」
「今天對於通用電氣這個大家庭來說是個悲傷的日期,「現任通用電氣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Larry Culp在一份聲明中說。「半個世紀以來,傑克比通用電氣的聲明和核心更重要,他重塑了我們公司的面貌和商業世界。」
The outsized financing business Welch built nearly toppled GE ring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requiring a lout from legendary investor Warren Buffett. Immelt sold most of GE Capital and GE now trades at a fraction of its peak value.
韋爾奇打造的龐大的金融在2008年幾近破產,不得不向傳奇投資家巴菲特求助。Immelt賣掉了大部分GE的股票,而現在GE交易的價格僅為其峰值時的一小部分。
The stock closed at US 57.68 in August 2000, according to Eikon data from Refinitiv.
星期一股市以11.21美元收盤,上升了3個百分點。據Refinitiy的Eikon數據,它在2008年頂峰交易價格是57.68美元。
Welch acquired new businesses and did not hesitate to use layoffs and outsourcing to streamline them, sometimes leaving shattered, embittered communities behind.
韋爾奇收購了新的企業,並毫不猶豫地通過裁員和外包來精簡這些企業,有時還會留下一些支離破碎、痛苦不堪的團體。
He faced criticism – particularly after he retired from GE – for his cavalier attitude about offshoring and shutting US plants, a theme that has grown more potent since Trump』s election.
尤其是在他從GE退休之後,他因對離岸外包和關閉美國工廠的傲慢態度而受到批判,自美國總統選舉以來,這一主題影響力越來越大。
The US instrial belt is dotted with communities devastated by GE』s downsizing. At its peak, for instance, GE employed 30,000 at a sprawling integrated instrial plant in Schenectady, New York, that now employs fewer than 3,000.
隨著GE規模的減小,美國產業帶變得支離破碎。例如在GE發展巔峰的時候,他們在紐約的龐大綜合工廠僱用了30,000人,而現在的工人不足3,000。
Both Welch』s style of management and the strategy he pursued to expand GE have since fallen from favor. CEOs who order mass layoffs now get attacked in tweets from the Oval Office, and Wall Street has lost its appetite for conglomerates.
自那以後,韋爾奇的管理風格和他所追求的擴張GE的戰略都因此失寵。企業CEO們因大量裁員遭到白宮辦公室在推特上的攻擊,並且華爾街對企業集團也失去了胃口。
Welch also made GE a training ground for business leaders and advocated aggressively ousting poor performers. In a 2001 New Yorker interview, he said, 「If they』re in the bottom 10, they get zero raises, zero stock options, they don』t get a bit of bonus, they get zero.」
韋爾奇也在GE創建了一個為企業領導人的訓練基地,並積極提倡驅逐表現差的人。在2001年的紐約報采訪中,他說,「如果他們在倒數後十名,他們不會得到任何加薪,沒有任何股票期權,他們不會得到分紅,什麼也得不到。」
Thomas F. O』Boyle, author of the 1998 book, At Any Cost: Jack Welch, General Electric, and the Pursuit of Profit, was an early critic of Welch』s tenure.
托馬斯·O·鮑伊爾(Thomas F. O』Boyle)是1998年《不惜一切代價:傑克·韋爾奇,通用電氣和追求利潤》一書的作者,他是韋爾奇任期的早期批評者。
In an interview on Monday, O』Boyle said: 「You have to look at the totality of what occurred based on the strategy Welch initiated: the de-emphasizing of manufacturing, offshoring as many jobs as possible, and emphasizing financial services in GE Capital for earnings growth.」
在一個周一的采訪中,O'Boyle說:「你一定要根據韋爾奇所開創的戰略來審視一切:通過削減生產製造業,盡可能的離岸外包,並強調GE股票的金融服務來實現經濟增長。」
O』Boyle noted that 80 percent of the some 1,000 acquisitions under Welch were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at strategy had terrible, terrible consequences for General Electric in the long run.」
O'Boyle注意到,韋爾奇所收購的1000家企業中,有80%是在金融服務領域。「那樣的戰略對通用電氣的長遠發展有著非常可怕的影響。」
Diminished conglomerate 企業集團減少
In 1980, the year before Welch became CEO, GE recorded revenues of US 130 billion. In 2001, GE wa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valuable companies in the world, up from America』s tenth-largest by market cap in 1981.
在1980年,韋爾奇成為CEO之前,GE的收益記錄是268億美元;在2000年,他離開之前,收益達到了1300億美元。在2001年,GE成為從1981年的市值排在美國第十位之後的公司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具價值的公司之一。
Yet today, GE has sold most of the divisions Welch added, and many fault him for much of GE』s recent decline.
然而今天,通用電氣已經賣掉了韋爾奇新增的大部分業務,許多人都為通用電氣最近的下滑感到難過。
「He was lauded in business schools, and many CEOs considered him a role model, but few today would praise his tactics,」 said Erik Gordo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Ross School of Business. 「He left a bloated, hollow mess to his successors. GE went from being a titan of instry to a dismembered wreck.」
「他曾被商業學校的人贊美,許多CEO把他視作榜樣,但是今天很少人會贊揚他的那些策略了,「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助理教授Erik Gordon說,「他走之後給他的接班人留下了臃腫的空洞的爛攤子。GE從一個行業巨人變成了殘缺的沉船。」
The company spun off its insurance business into Genworth Financial Inc. in 2004, for example, but kept a large batch of money-losing policies written ring Welch』s tenure. Those forced GE in 2018 to take a US 15 billion in reserves.
該公司把他的保險業務剝離後成立了Genworth Financial公司。例如,在2004年,在韋爾奇任職期間保留了一大筆虧本政策。這些都迫使通用電氣在2018年承擔了62億美元的費用,並撥出了150億美元的儲備金。
In 2015, activist investor Nelson Pelz』s Trian Partners bought a US$2.5 billion stake in GE and pushed for further focus on core instrial businesses, prompting Immelt to sell most of the remaining parts of GE Capital.
2015年,激進投資者納爾遜·佩爾茲(Nelson Pelz)的Trian Partners購買了GE 25億美元的股份,並推動進一步專注於核心工業業務,促使伊梅爾特出售了GE Capital其餘大部分股份。
Engineer by training 培訓出來的工程師
Born in 1935, Welch earned his B.S. degre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nd his M.S. and Ph.D. degre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1960.
韋爾奇生於1935年,獲得了理學學士學位。馬薩諸塞大學化學工程學士學位及其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60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學位。
That same year, Welch joined GE as a chemical engineer at its plastics division in Pittsfield, Massachusetts. He was elected the company』s youngest vice president in 1972 and became vice chairman in 1979.
同年,韋爾奇加入通用電氣,在馬薩諸塞州匹茲菲爾德的塑料部門擔任化學工程師。1972年,他當選為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並於1979年成為副董事長。
While his GE career is mostly seen as an upward trajectory, it included an early setback. In 1963, the Pittsfield plastics factory had an explosion that tore off the roof, and Welch was nearly fired. He later touted the experience as part of what created his management approach, noting that a manager at the time talked him through what he could have done better.
雖然外界普遍認為他在通用電氣的職業生涯處於上升期,但也有早期的挫折。1963年,皮茨菲爾德塑料廠發生爆炸,屋頂被掀翻,韋爾奇差點被解僱。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吹噓為自己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並指出當時的一位經理告訴他,他本可以做得更好。
Books by Welch include Winning, from 2005. He co-wrote a column with his wife Suzy Welch for Reuters and other media.
韋爾奇的著作包括2005年的《贏》。他與妻子Suzy Welch共同為路透社和其他媒體撰寫了專欄。
「Before you are a leader,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yourself. When you become a leader, success is all about growing others,」 Welch wrote in Winning. Reuters
最後一段:不想翻譯了。。。原來這句話是他說的,這句話在科比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吳一清/譯
⑦ 美股三大指數都是什麼
分別是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拓展資料: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道瓊斯指數亦稱$US30,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⑧ 優化機電設備好公司,有人知道嗎
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傳統製造業迎接轉型升級的浪潮,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為製造業開啟了智能化大門。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眾多百年老牌企業,如西門子、通用電氣、博世集團、施耐德電氣等,都在為推數字化工廠、工業互聯網及工業4.0的發展,他們早已成為行業領導者。那麼在新的革命浪潮中,誰能笑到最後?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17新一屆世界500強排行榜,下面是工業自動化領域排名靠前的10家企業。
1、通用電氣公司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立於1892年,又稱奇異公司,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資把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湯姆遜-豪斯登國際電氣公司等三家公司合並組成。美國通用電氣以各種方式吞並了國內外許多企業,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通用電氣堅持多元化發展,公司業務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
人、數據、機器無縫協作-以智能機器定義未來工業的新形態。2013年,通用電氣公司的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通過大數分析,找出機器的能耗來源,提升設備的運轉效率。
2015年4月,通用電氣(GE)公司與AT&T、思科、IBM和英特爾共同宣布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通用電氣(GE)公司還做出承諾,其工業互聯網軟體平台Predix向所有公司開放。2016年7月20日,通用電氣(GE)正式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進步。通用電氣將積極參加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體系,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尋求共贏。
眾所周知,今年GE高層進行了大換血,新任CEO Flannery實施了一系列新政提振業績、優化業務結構、削減運營成本、大幅裁員等,可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是新舊政策的交替需要磨合,GE的股票一直在下跌。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GE股票下跌,但是總營收的工控領域排名依然是全球NO.1。
2、西門子
西門子股份公司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2014年,西門子賣出博西家電股份,徹底退出家電領域,專注於電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領域。西門子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涵蓋了工業軟體、工業通訊、工業信息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服務。
西門子主要產品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工業電腦(IPC)及工業操作面板(HMI),工業軟體,數控機床,低壓電器,觸摸屏等。九大業務分別是發電與天然氣、風力發電與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樓宇科技、交通、數字化工廠、過程工業與驅動、醫療以及金融服務。數字化是西門子未來發展方向三大之一,西門子將數字化作為未來主要的增長領域,對數字化工廠設定的目標利潤率為14%-20%。
為了加強數字化領域的實力,西門子收購了全球工程模擬軟體開發商CD-adapco。西門子數字化技術幫助企業在實際投入生產之前即能在虛擬環境中優化、模擬和測試,而在生產過程中也可同步優化整個企業流程,最終打造高效的柔性生產、實現快速創新上市,鍛造企業持久競爭力。
2016年4月西門子推出了MindSphere工業雲平台,MindSphere被設計為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工業企業可將其作為數字化服務。今年12月25日,西門子宣布, MindSphere的最新版將首次登陸亞馬遜雲服務(AWS),從此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為各行業的客戶開發穩健的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尤其是航空航天、國防以及能源和公共事業。
3、日立
日立(HITACHI),是日本的一家全球最大的綜合跨國集團,於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成為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少量外資企業之一。日立集團由眾多的事業部門、事業公司組成,並擁有多項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技術。目前,日立在中國國內擁有100多家集團企業,成員活躍在電力電機、電子設備、家用電器和信息通信等領域,
日立全心投入社會創新事業,將信息通信系統、電力系統、環境·產業·交通系統、社會·城市系統等相關的「社會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兩大領域的優勢融合創新,為打造低碳社會和綠色經濟而不懈努力。日立通過對人像特徵抽取演算法及高速檢索引擎的長期研究,並結合深度學習和自動矯正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人臉檢索與識別技術克服了諸多使用條件的限制,系統核心功能和性能都取得了質的飛躍。
日立變頻器以其穩定的性能、豐富的組合功能、高性能的矢量控制技術、低速高轉矩輸出、良好的動態特性及超強的過載能力,在變頻器市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獲獎甚多,尤其是具有無速度感測器矢量控制技術的日立變頻器,是日立首創,具有全球專利。日立SJ700B系列廣泛適用於金屬加工機械、卷繞機械、 塑料擠出機械、搬運機械、木工機械、 空調設備、風機、水泵等應用領域。
於工業界物聯網的潛力巨大,日立Hitachi Insight Group在工業物聯網投資上更是一擲千金。未來兩年,日立將投入28億美元,為客戶群提供預測性解決方案。採用大數據和預測分析的工廠,日常運營中提高了10%的生產力。從事物的宏觀角度來說,10%的提高看起來不算多,但這種效應最後會傳遞給終端消費者,而顯得意義重大。
4、博世公司
博世是德國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從事汽車技術、工業技術和消費品及建築技術的產業。1886年年僅25歲的羅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圖加特創辦公司時,就將公司定位為「精密機械及電氣工程的工廠」。總部設在德國南部斯圖加特市的博世公司員工人數超過23萬,遍布50多個國家。博世以其創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聞名於世。
博世集團是德國工業4.0戰略的重要發起者,在工業4.0領域有著獨特的定位。博世力士樂位於德國洪堡的液壓閥生產線,因實現人、機器、物體與IT系統的最佳互聯被德國知名行業雜志授予「工業4.0獎」。該生產線能夠零切換生產6大產品家族的2000種不同產品,並且實現小批量定製化生產甚至是單一產品生產,在提升生產效率10%的同時減少30%的庫存。
博世力士樂開發了一系列同步伺服電機,可向公司的IndraDrive控制器提供電機上的溫度和飽和度數據,使其扭矩精度得以提高且操作耐量范圍比之前的更嚴格。目前,博世已在全球超過100家工廠推廣實踐工業4.0,蘇州汽車電子工廠便是試點之一。在生產環境中,構成該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機器、倉儲系統以及製造設施共同發揮作用,實現交換信息、觸發流程以及自動控制等功能。工業4.0將在整個價值鏈上,從供應商到客戶,將人、機、物全部聯結起來。
2017年5月,博世在上海召開的以「創享互聯」為主題的2017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其2016年財報情況,借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的東風,博世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在2016年上升了19%,達到了915億人民幣,獲得巨大的成功。
5、松下
松下集團是全球性電子廠商,從事各種電器產品的生產、銷售等事業活動。1978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參觀了松下集團日本電視機工廠。在雙方會談中,創業者松下幸之助表達了為中國做貢獻的決心。隨後,松下集團進入了中國事業的起始階段。在這幾年中,集團一直致力於產品出口以及對中國工廠的技術合作,並於1987年設立了第一家合資工廠。截至今日,松下集團在中國的事業活動涉及研究開發、製造、銷售、服務、物流、宣傳等多個方面。松下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產品涉及繼電器、連接器、機器用感測器、開關、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可編程智能操作面板、圖像處理裝置、紫外線硬化裝置等。
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PanasonicWeldingSystems(Tangshan)Co.,Ltd.簡稱PWST),是由日本松下集團與唐山開元電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中日合資企業。公司完全採用日本松下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使用世界一流的製造、調試和檢測設備,生產商標為「Panasonic」的各種弧焊機、電阻焊機、等離子切割機、機器人及焊接切割用純正部品。自1996年起,經濟效益連續居中國電焊機行業之首。
松下2016年07月19日宣布,將涉足機器人控制設備市場。松下預測到2020年左右這種設備的市場將達到數百億日元規模,將爭取獲得其中的數十億日元市場份額。松下開發了能比以往設備更精確地測量機器人立體位置的「動作感測器」。這類產品能檢測並控制機器人的動作,公司認為工廠和護理等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將增加。據稱控制機器人姿勢的能力將提高,能提升工作效率。
6、霍尼韋爾國際公司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成立於1999年,由原世界兩大著名公司-美國聯信公司及霍尼韋爾公司合並而成。原霍尼韋爾公司的核心業務為住宅及樓宇控制技術和工業控制以及自動化產品;核心業務為航空航天、汽車和工程材料。如今,霍尼韋爾業務涉及航空產品及服務;住宅及樓宇控制和工業控制技術;自動化產品;特種化學、纖維、塑料、電子和先進材料、以及交通和動力系統及產品等領域。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工業企業必須找到可以快速實施的,兼具高效性、安全性及經濟性的自動化解決方案。2016年7月20日——霍尼韋爾過程式控制制部近日發布了具備更強工業物聯網性能的新一代Experion PKSOrion過程知識系統。該全新解決方案不僅可以讓工廠業主與前沿技術保持同步,還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優化自動化項目執行,減少循環調試時間和運營風險,同時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投資。Experion PKSOrion擁有可擴展的系列創新解決方案,可幫助客戶提高項目執行和調試,升級控制系統基礎架構,擴大標準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並提供持續的技術演化路徑。
霍尼韋爾成立一個新業務部門,專門負責工業物聯網和大數據。2016年5月,霍尼韋爾過程式控制制部(HPS)近日宣布推出全新的、一體化集成的過程軟體解決方案——Uniformance Suite。該系統能夠將工廠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信息,從而實現智能運營。霍尼韋爾工業物聯網技術產品系列正在幫助製造商通過利用數據來更加安全、高效地運營工廠。通過數據採集、先進的分析能力及深厚的專業知識,霍尼韋爾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幫助業主減少意外停機時間和不合格產品等狀況。
2017年5月,霍尼韋爾發布全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ControlEdge PLC)。霍尼韋爾過程式控制制部PLC產品經理施學勇表示,「適時推出ControlEdge PLC,一方面是順應智能製造對於PLC產品的智能化、數字化、小型化更新換代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配合霍尼韋爾渠道業務模式。」
7、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電子和電氣產品製造商,始終致力於尖端技術及專業領域的研究、開發與製造。主要從事信息通信系統、電子元器件、重電系統、工業自動化系統、汽車電裝品設備和家用電器等業務,並在衛星、防禦系統、通風設備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此外,三菱電機擁有優秀的顯示設備和顯示裝置技術。三菱電機其業務范圍覆蓋工業自動化(FA)產品和機電一體化(Mechtronics)產品。
三菱電機在中國的合資、獨資企業已達三十多家,它們在汽車零部件、半導體等電子器件領域,以及輸變電設備、電梯、鐵道車輛用電機品、工業自動化設備、家用電器等電子、機器的廣泛領域內,均開展著各項事業並積極進行技術轉讓。
三菱電機於2015年7月15日推出了工業用垂直多關節機器人「MELFA-F」系列的新產品,包括承載重量分別為35kg、50kg、70kg的「RV-35/50/70F」等12款機型。新機型通過改變手腕的結構,配備比老款容量大的減速器,提高了機器人的工作速度。12款機型中有6款機型可與三菱電機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聯動。不僅可以使用PLC的高速通信功能縮短I/O處理時間,而且配合使用顯示器時,還能提高操作和維護工作的效率。
為響應「綜合設備和工廠控制的工業需求」,三菱電機自動化發布了IQ-R系列產品,將序列、運動、安全、過程和C語言控制融合到一個平台中。該iQ-R系列控制平台適用於需要綜合的運動和安全控制、多過程和高生產率之間的緊密同步的應用,專為汽車製造、食品加工、物料處理和電子設備製造行業設計。隨著中國自動化市場逐漸轉型智能化,對智能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三菱電機緊密貼近中國市場,2017年推出性價比極高的經濟型產品——小型智能變頻器CS80。
8、韓國現代重工集團
韓國現代重工集團成立於1972年,最初從造船事業開始做起,通過造船行業積累的技術,逐漸進軍到海洋設備,工業成套設備,發動機,電子電氣設備,工程機械及新能源領域,成長為世界領先的綜合性重工業企業。
1984年現代重工正式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向全世界用戶提供自動化和機器人系統的項目服務,產品涵蓋: 焊接機器人系統,搬運機器人系統,裝配機器人系統,碼垛機器人系統,LCD搬運機器人系統,醫療機器人系統等。
目前,韓國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商已佔全球5%左右的市場份額。現代重工已可供應焊接、搬運、密封、碼垛、沖壓、打磨、上下料等領域的機器人,大量應用於汽車、電子、通信產業,大大提高了韓國工業機器人的自給率。但整體而言,韓國技術仍與日本、歐洲等領先國家存在較大差距。2003年,現代重工機器人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9、瑞士ABB集團
ABB集團成立於1988年,由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BBCBrownBoveri公司合並而成。ABB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公司,致力於為工業和電力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是一個業務遍及全球的電氣工程集團
ABB發明、製造了眾多產品和技術,其中包括全球第一套三相輸電系統、世界上第一台自冷式變壓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和第一台電動工業機器人,並率先將它們投入商業應用。ABB擁有廣泛的產品線,包括全系列電力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高、中、低壓開關櫃產品,交流和直流輸配電系統,電力自動化系統,各種測量設備和感測器,實時控制和優化系統,機器人軟硬體和模擬系統,高效節能的電機和傳動系統,電力質量、轉換和同步系統,保護電力系統安全的熔斷和開關設備。這些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工業、商業、電力和公共事業中。
2015年4,ABB推出了第一款真正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工業機器人YuMi,YuMi是一個協作的雙臂組裝解決方案,具有視覺和觸覺。從機械手錶的精密部件到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台式電腦零件的處理,YuMi都能以其精確性輕松應對,甚至連穿針引線都不在話下。這款機器人特別為電子產品和玩具製造等行業小部件裝配和測試而設計。可用於分揀、零件插入、檢測、零部件配送、包裝以及拉緊螺栓等力量引導裝配任務。
今年ABB通過一系列戰略並購補強實力,2017年7月,ABB宣布完成對貝加萊(B&R)公司的收購,後者是專注於為機械與工廠自動化提供領先產品和軟體的全球最大獨立供應商;2017年9月25日,ABB在瑞士蘇黎世宣布收購GE工業系統業務,進一步鞏固電氣化領域全球領導地位。
10、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成立於1836年,總部位於法國呂埃,是全球能效管理領域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為100多個國家的能源及基礎設施、工業、數據中心及網路、樓宇和住宅市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在能源與基礎設施、工業過程式控制制、樓宇自動化和數據中心與網路等市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住宅應用領域也擁有強大的市場能力。
施耐德電氣將在2020年以前,斥資6500萬歐元(約一億新元),在新加坡設立軟體解決方案中心、新的東亞總部與區域控制中心。該公司全球主席與首席執行長趙國華(Jean-Pascal Tricoire)表示,選擇新加坡是因為該公司在本地已有40年的歷史,新加坡經商環境友善、有效率、地點優越、有完善的物流平台,並具有人才優勢,因此決定擴展在新加坡的投資。
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希望憑借在可持續能源管理、工業自動化以及軟體與服務方面的專業知識,實現技術創新,並為客戶帶來價值。
2017年10月11日,施耐德電氣宣布推出EcoStruxure工業軟體平台(EcoStruxure Instrial Software Platform)。該平台為工程、規劃和運營、資產績效以及控制和信息管理提供了高可靠性的解決方案能力,憑借部署在全球超過10萬個站點的200多萬個軟體授權,工業軟體平台可在支持復雜和關鍵任務型工業運營所必需的范圍內運行,處理超過10萬億次日常業務,涵蓋200多億個運行參數。
⑨ 通用電氣GE公司 歷史
通用電氣(GE)公司
通用電氣(GE)是全球領先的數字工業公司,創造由軟體驅動的機器,集互聯、響應和預測之智,致力變革傳統工業。GE已有138年的發展歷史,是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建立以來唯一存在的公司。GE目前擁有8大業務集團與10大全球研發中心,業務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全球總收入達到1174億美元,擁有333,000多名員工。
GE的業務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全球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航空、醫療、發電、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石油天然氣、運輸、照明等。二是橫跨各部門的數字化和金融垂直業務。在所有區域市場,GE致力於協同與整合各業務部門的技術所長、市場優勢、全球規模,以及專業知識和領導力,為客戶提供非凡產品和服務。
1878-1904
從實驗室走向工業文明
從實驗室走向工業文明從發明第一盞白熾燈泡到建設美國首個中央電站,科學發現造福人類。
1892
1900
1878
1878年,GE公司的前身愛迪生電燈公司成立
1879
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門洛帕克實驗室發明了第一隻商用白熾燈,這支碳絲燈泡成功完成了長達40小時的耐受性測試,這項發明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深遠。
1882
愛迪生將電力商業化,創立了愛迪生照明公司並在紐約建造了美國第一個中央發電站,開創了他的電力事業。1882年9月4日,位於曼哈頓下城區的珍珠街發電站開始供電。該電站擁有一台可以為800支燈泡提供電力的發電機。至次年12月,珍珠街發電站已經擁有了508位用戶並為12,723隻燈泡供電,從此開啟了電氣時代。
1892
GE公司正式誕生。
1895
GE擴大了電力的使用規模,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電氣火車頭(重達90噸)和變壓器(功率高達800KW)
1896
1896
在倫琴向世人介紹他的新發現——X射線之後的一年,GE的艾利胡∙湯姆森設計了X射線成像儀。該儀器能夠製造X射線,展示了立體「倫琴」圖片,診斷骨折及尋找體內異物。從這項重大科學發現的現實應用開始,GE長期在醫療成像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1905-1912
GE在中國的歷史已超過一個世紀
1906年,GE與中國正式開始貿易往來,1908年GE在沈陽建立第一家燈泡廠。 而在這段時間,GE的第一次音頻廣播開創了歷史,永遠地改變了信息共享的速度。同時,GE的創新精神用一個又一個發明給現代生活提供便利,包括第一台電烤箱、第一台熱感應電爐等。此外,在真空管領域的成就使得電子組件的研發成為可能,而對樹脂研究的突破則把塑料帶入了一個新的多樣化時代。
1905
作為眾多為簡化廚房生活而設計的設備中的首個產品,GE的第一台電烤箱D-12於1905年面世。
1905
GE涉足商業金融領域,建立債券及股票公司,為小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1906
GE的科學家花了兩年時間設計了高頻交流發電機,使得世界上第一次音頻廣播得以實現。
1908
GE 為紐約中央鐵路局提供34台94噸級重型電氣機車。當時,兩台這樣的機車能夠拉動任何重量的貨物。
1909
GE改進了鎢絲技術,這項技術大大提高了燈泡的效用,技術至今仍在沿用。
1910
GE發明了第一台熱感應電爐Hotpoint,將廚房生活帶入新時代。
1912
如今的生活怎麼能少得了電子元件?GE在真空管領域的成就使得電子組件的研發成為可能。
1935-1945
創造無數世界第一的十年
這一十年,GE發明了首盞熒光燈、「隱形玻璃」和測量范圍可達20英里的雷達。在航空領域獲得多個第一: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自動駕駛儀以及美國第一台噴氣式飛機發動機。
1935
1942
1935
GE照明技術為第一場美國棒球聯賽夜賽提供照明。人們終於可以在下班後去看一場體育比賽了。
1937
GE技術不僅幫助飛機飛得更高,也幫助飛機飛得更快,GE技術創下了當時跨洲際飛行7小時28分鍾25秒的記錄。
1938
GE發明了日光燈。這是第一隻能夠發出白光的實用低壓放電燈泡,GE也因此繼續在照明領域保持技術和設計上的領先地位。
1939
著名的「隱形玻璃」的發明者Blodgett是第一位加入GE實驗室的女性科學家。她發明的無反射、「不可見」的玻璃成為了如今幾乎所有光學儀器以及相機透鏡所用原料的原型。
1940
GE開始從事樹脂硅業務。樹脂硅應用廣泛,可應用於乾洗、工業密封、電子元件等各方各面,還可以用來建造水族館。
1940
GE的WRGB電視台成為紐約第一家電視台。這標志著電視網路的形成。
1942
GE成功製造了美國第一台噴氣式飛機發動機 I-A。
1942
GE的工程師向世人成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渦輪旋槳發動機。以Frank Whittle爵士的設計為基礎,這台高達1250磅推力的引擎瞬間發射,將美國帶入噴氣時代。搭載兩台GE I-A引擎的Bell XP-59噴氣式飛機作為美國第一架成功的噴氣式飛機在1942年被載入史冊。
1943
GE的工程師們研發了飛機自動導航系統,這使得飛機能夠根據預先設定的航線巡航。
1945
GE研發了全世界第一台民用雷達,其測量范圍可達20英里。
1946-1956
新材料改變生活
在這一十年,GE發明了海水淡化、鑽石合成、人工降雨技術、更實用的家電系列以及名為Lexan的新材料。
1942
1950
1946
GE著手研發J47噴氣式飛機發動機。日後這款飛機發動機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飛機發動機。
1947
GE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雙門電冰箱。
1953
一種名叫Lexan的新型透明塑料問世,GE創新的傳統得以延續。
1954
GE發明的第一台全自動洗碗機問世。
1955
GE研發實驗室於1955年宣布實現了世界第一個可重復的鑽石切割流程——解決了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擾科學家的難題,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功。這一流程成為GE工業用人造鑽石業務的基石。該業務部門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鑽石磨料供應商之一。
1956
GE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烤麵包機。
1957-1970
致力於科學研究
當GE研發的二級管和激光讓科幻小說變成現實時,超過6000名的GE員工正為人類的首次登月計劃而努力。小到原子大到星球都逃不開科學的審視,這為我們揭示出更多的秘密並幫助我們更好地發展業務,從可充電電動牙刷到核能開發,科學正以一種激動人心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思想和生活。
1950
1969
1957
GE在能源開發領域處在領先地位,建立全世界第一家核電廠。
1959
鹵素燈的發明帶來了清新純凈的小束白光,讓GE在照明領域的革新傳統得以傳承.
1962
GE科學家Bob Hall 發明了固體激光器。這個小巧高效的發光源可產生能夠被自如控制的激光。此項發明使現在的各種熱門設備,諸如光碟、激光列印機和光纖通信等成為可能。
1968
GE在X光領域取得研發突破,在提高X光成像質量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病患所受的輻射量。
1969
阿姆斯特朗穿著用GE硅膠製作的靴子跨出了人類登月的第一步。GE為整個登月項目提供了質量控制、系工程支持以及運載衛星系統等技術。
1971-1985
延續傳統
GE用持續不斷的創新滿足我們日益復雜的需求。為了應對自然資源的問題,GE研發了應用廣泛的新材料,諸如XENOY樹脂和光纖。而在醫療行業,GE研發出了Sigma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的身體檢查設備,使人體成像更加快捷和安全。
1969
1971
Carry-Cool的面世讓這個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可攜帶型的空調,消費者的便利性又邁進一步。這個裝置給局促空間和臨時活動帶來了絲絲涼意。
1973
GE的Ivan Giaever博士因在超導體領域的成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78
在廚房,GE不斷讓食物的准備工序變得更快更方便,通過引入FP-1和FP-2食品加工機,加上以節約空間著稱的SpaceMaker微波爐,食物的准備工序縮短到僅僅數秒鍾。
1978
一個世紀以來,GE以科技革新而著稱。在過去的一百年中,GE被授予的專利達到了創紀錄的865項。另外,GE是第一個達到50,000個專利擁有量的組織,這也稱得上一個奇跡。
1983
GE科學家研發出了磁共振成像系統。這個系統基於一個巨大的超導磁體,形成一個比地球磁場強3000倍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的磁場,這個系統呈現的人體截面影像達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尤其在X光也無能為力的軟組織成像方面表現傑出。
1986-1997
一路領先,GE重回中國
從外太空到網路空間,GE勇敢地闖入了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新領域,包括設計並製造了火星觀測器以及創立了非計算機行業的財富五百強公司中的第一個企業網站。GE同時也更加深入家庭,創立了NBC來播報實時經濟新聞以及MSNBC,有史以來最大的有線新聞網。同時,GE在20世紀90年代重回中國。1991年,GE在北京設立首家合資公司-- GE 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1994年,GE (中國) 有限公司在中國成立。
1986
1992
1989
CNBC財經頻道成立,為大眾提供24小時財經新聞,幫助大眾隨時隨地了解財經資訊。開播首年,即吸引了1300萬觀眾。
1992
GE把目光投向了紅色星球,幫助NASA建造了火星觀測器。這台觀測器由MMT3運載火箭搭載並在1993年進入了火星軌道。它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火星的地質和氣候概況並繪測火星表面,為日後登陸做准備。
1996
GE全球官網正式上線
1998-2000
涉足新興市場
在成立百年之後,GE研發中心開始邁向世界,擴展新的市場。2000年,首個全球研發中心在印度班加羅爾成立。同年,GE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成型,並在2003年於張江高科技園定向為跨業務集團的研究中心。GE實施跨領域研究和發展的最新基地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連同德國慕尼黑的GE德國研發中心和紐約尼斯卡於納(Niskayuna)的GE全球研發中心總部,這五個遍布世界的研發中心,正一起努力發展創新技術來應對世界性的棘手問題。
1992
1998
新型LightSpeed QX/I CT 系統問世了,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允許醫生同時觀察數個成像且速度比傳統儀器快6倍的掃描儀,這套系統為重症病人,尤其是病危患者節約了寶貴時間。
1999
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GE應波音公司需求開發115,000磅推力的新型GE90引擎來搭載波音的長途777-200LR和300-ER機型。憑借超過115,000磅的大功率,GE90-115B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強勁的商業飛機引擎。
1999
GE成像技術的另一大突破是功能解剖定位。這項技術幫助內科醫生更加精確的查出疾病的位置。一年之後,GE研製出了一個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清晰度再次提高。
1999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GE正式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當年即獲得20億美元收入。
1999
GE研發從美國本土走向全球。當年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了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家全球研發中心。
2000
GE全球研發中心(上海)成立。GE中國研發中心(CTC)是GE公司五個全球研發中心之一,為GE的全球業務以及「在中國為中國」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同時提供基礎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工程開發和采購服務。
2001-2004
突破性發現
隨著在諸如醫療、電力和照明領域的研究獲得突破,GE不斷革新的腳步得以加速。從癌症診療到節能機車再到Vivid I型心血管超聲儀,創新在GE得以進一步延展。
1992
2003
2002
GE在3D成像的基礎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4D成像超聲儀。
2002
GE與NASA保持著緊密合作,為國際空間站提供尖端技術,保證空間站的安全運行。
2003
醫療行業逐步邁入電子化時代。GE與印第安納心臟治療中心合作,在該中心首次應用GE Centricity TM 信息系統,幫助醫院實現電子化。醫生可通過電子系統實施監控入院病患的信息。
2003
第一套H系統的測試開始於威爾士的Baglan海灣。GE的H系統是當今最先進的混合發電系統,也是第一個突破60%利用率大關的系統,這套引擎整合了燃氣發動機、蒸汽發動機和熱壓機,並將它們無縫接合,以提升每個組件的表現。
2003
GE致力於滿足甚至超越政府對於燃油經濟和溫室排放的標准,新一代節能GE Evolution 系列機車按照2005年美國環保標准開發,於2003年開始測試。
2004
GE Vivid I小型心血管超聲儀問世。這款超聲儀小巧輕便,圖像質量清晰,可隨身攜帶,幫助世界各地的更多病患
2004
GEnx飛機發動機問世。該飛機發動機為波音787夢想型飛機以及波音747飛機提供動力,具有燃油消耗效率高、噪音輕、排放低的特點。
2004
GE 全球研發中心的科學家們向世人展示了有機發光二級管(OLED)。這種光源可以被裁成24平方英尺的正方形,利用當今白熾燈泡技術更加高效地利用能量,產生高達1200流明的亮度。
2005-2010
近期發展
GE秉承持續創新的理念,不斷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探索物體和物質。GE科學家們用光和其他資源開發出了諸如全息數據儲存技術以及新型有機發光二級管等等的信息工具。在中國,GE榮譽贊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國館。2012年,GE中國創新中心相繼在成都及西安落成。
2004
2005
GE在磁共振成像領域再獲突破,成功研發第一台高精磁共振成像儀,為醫生提供前所未有的清晰圖像。
2006
GE The Discovery CT問世,該CT是世界第一台64排CT。
2007
GE成功研發VIO LED白光燈,為LED燈的大規模使用打下基礎。
2007
GE在發電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世界第一台24缸燃氣輪機——4兆瓦 J624 GS 顏巴赫燃氣輪機問世。
2008
GE榮譽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
2009
推出平板電腦大小的Venue 40及手機大小的Vscan超聲儀。令超聲儀比以往更先進、輕便,可幫助更多患者。
2010
GE推出energy smart LED燈泡,是全球首隻全向LED燈泡。
2010
新推出的WattStation,是一個全新的2級快速充電樁,專為電動車在路上或在家充電而設。備有升級功能的模塊化設計,讓客戶能夠輕易地掌握未來通信和技術上的發展。此外,WattStation還可幫助商業地產業主獲取LEED(即綠色建築認證)評分和資格。
⑩ ge能源為啥更名啟合通能源
ge能源更名啟合通能源主要是因為分拆上市。
通用電氣(GE)宣布將分別組建三家行業領先的全球上市公司,專注於航空、醫療和能源等增長型行業。在宣布分拆計劃半年後,通用電氣(GE)公布了三個獨立公司的新名字及業務架構。其中,醫療業務拆分後將更名為GE HealthCare;可再生能源、電力、數字和能源金融服務將合並入新公司GE Vernova;航空業務則命名為GE Aero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