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貝殼找房股票走勢

貝殼找房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2023-01-07 04:55:42

① 杭州推出房東直售房源政策 貝殼找房股價應聲大跌

8月20日,杭州住保房管局官網上的一則消息引發行業熱議,有觀點認為這將要「革中介的命」。

或受此消息影響,8月19日晚間,貝殼股價跌幅達14.86%,目前總市值202.57億美元。據悉,貝殼找房為國內房屋租賃交易服務平台龍頭,平台上擁有大量房源信息,覆蓋各省市二手房、新房和出租房。

近日,已經上線近5年的「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台」,兩天前突然上線了一個新功能——個人售房者可以跳過中介,在政府平台網站上自主掛牌房源。

不過,杭州這一舉措得到了眾多網友的支持,不少人在評論區中稱,希望類似政策在全國馬上推廣。

② 一場投資 融創套現35.4億元出售貝殼ADS

融創開始出售貝殼的美國存托股(ADS)。
據10月29日早上公告,6月1日至10月28日(紐約時間)期間,融創中國累計出售約1863.9萬股貝殼美國存托股票,相當於約5591.7萬股貝殼A類普通股,總代價約為5.54億美元(人民幣約35.4億元)。
關於出售原因,融創中國在公告中表示,「出售事項乃按計劃收回財務投資,支持本集團聚焦主業發展,並進一步優化本集團的資產結構。」
此次減持帶來的27.2億元的稅前虧損,將會體現在融創中國2021年度的表內。但從投資貝殼起,到出售完成後,出售股票仍實現稅前溢利約人民幣24.3億元。
公告中所言,仍然寄予對貝殼未來的期望。「本集團投資貝殼已逾四年,取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持續看好貝殼未來的發展。」
孫宏斌的看好始於2017年。
那時,貝殼還處於「前身」鏈家,鏈家有著驚人的規模擴張速度,逐漸趨近房產中介龍頭,引來各路投資,其中有兩家房地產背景企業,融創和萬科。
2017年1月9日,融創中國的公告顯示,融創與北京鏈家及其經營股東訂立增資協議。據此,融創將通過增資事項以人民幣26億元的價格獲得北京鏈家6.25%的股權,並將有權向其委任一名董事。
不久後的11月,鏈家地產變更了工商信息,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和時任萬科副總裁的劉肖進入董事會。
那時融創中國就表示,看好中國房地產存量房交易市場的發展空間,且北京鏈家已經在該市場建立了絕對優勢。所以認為此次增資是一次較好的投資機會,相信未來將會為公司帶來較好的投資回報。
融創中國對未來存量市場的看好不止於此。2018年1月,鏈家旗下獨立的業務發展線,長租公寓品牌自如獲得40億人民幣A輪融資。由華平資本、紅杉資本、騰訊3家機構領投,華晟、融創中國、泛大西洋投資、源碼資本、海峽、新希望等機構跟投。
融創中國向自如戰略投資5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2億元),成為唯一一家擁有房地產開發背景的投資方,此前亦尚未涉足長租公寓。
而後,2019年3月,左暉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將原投資方在鏈家的股份平移到貝殼找房。2020年,貝殼成為融創中國投資的唯一美股IPO的公司,且未辜負它的投資者。
2020年8月13日,首日上市的貝殼找房便受到資本市場追捧,當日在發行價20美元/ADS的基礎上大漲87.2%,總市值達422億美元。在這之後,貝殼找房股價起起伏伏,數次逼近80美元/ADS的高點,市值一度突破900億美元,超萬科、保利、綠地等房企總和。
若按照先前所述,2020 年上市股權被稀釋後,融創大概持有貝殼找房約 4.4% 的股份,且仍佔有董事會一席,這個賺頭讓融創的財報增色不少。
2020年報中,融創「其他收入及收益」一欄從2019年的142億元增加到約198億元,其中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凈額從2019年的7.8億元增至96.6億元,這便得益於持有貝殼股票的浮盈。
然而,近期貝殼找房股價已達至歷史底部,截至美東時間10月29日11:36,回跌至發行價以下18.79美元,市值223.7億美元。貝殼在2021年並不順利,政策對樓市的調控、靈魂人物左暉去世、傳言爭議質疑等等都在資本市場上體現。
在2021年8月31日融創中期業績會上,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談及貝殼股價波動時表示,「貝殼確實下半年股價有一些波動,對我們下半年的賬目利潤會有一些影響,但對核心利潤沒有影響。我們長期看好貝殼,也在尋求一個妥善的方案。」
在此時拋售也許是一個投資止損點,需要見好就收。據接近融創的相關人士表示,這是既定的一個投資安排,投資回報在財報上顯示虧損,到了一個收回的節點。
但融創尚未全數收回這筆投資。據數據顯示,貝殼找房IPO後的總股份數約為34.3億股(A類股),融創中國出售的5591.7萬股(A類股)占總股份的1.6%,如果按照稀釋後融創占股比4.4%來算,融創仍然繼續持有2.8%的股份。

③ 貝殼找房,一家披著「偽科技」和「壟斷」皮的公司

文丨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 財經 (niucaijing)

上市一周年,貝殼的神話,徹底破滅了。

就在貝殼找房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前的一周,其股價跌破20美元每股的發行價。

財報發布後,由於貝殼找房業績不及預期,股價低開為17.17美元每股,收盤價為19.66美元每股,依然低於去年上市時的發行價。

而貝殼找房上市,恰恰就是2020年8月13日。

上市一年,猶如黃粱一夢。

貝殼找房頂著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的光環,憑借著房產交易的巨大GTV,以及互聯網 科技 股的光鮮外衣,市場曾經一股給予極高的估值。

不僅上市當天股價漲幅一度高達87%,此後,貝殼找房的股價一度達到79.4美元每股,總市值超過900億美元。

8月11日晚間,貝殼找房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

財報數據顯示,貝殼找房2021年第二季度總交易額達到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二手房交易總額為6520億元,同比增長11.7%;新房交易總額為4983億元,同比增長32.3%。

營收上,貝殼找房2021年第二季度營收為242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二手房營收為9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4.9%。新房交易營收為1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5億元增長31.9%,增速遠高於二手房交易。

財報發布後,貝殼找房的股價開盤大幅低開,主要是由於業績不及分析師預期。

貝殼找房第二季度的凈利潤為11.16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人民幣28.39億美元,同比下降61%;調整後凈利潤為人民幣16.38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人民幣29.51億元。

此前,華爾街5名分析師平均預期,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計算,貝殼找房第二季度每股美國存托股票收益將達0.25美元。財報顯示,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貝殼找房第二季度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調整後每股美國存托股票攤薄凈利潤為人民幣1.37元,不及分析師預期。

早在貝殼找房上市之初,市場就對其「 科技 」外衣的身份有懷疑。 脫胎於鏈家體系,貝殼找房實際上是以鏈家為基礎,把一整套線下門店等業務裝入了線上的貝殼找房體系內。

但是由於其「 科技 」的外衣,市場給予了極高的估值。市值高點的900多億美金,超過了萬科等一眾房企,即便是當下,40多倍的市盈率也處於較高的水平。

從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出,貝殼找房第二季度的GTV依然處於增長狀態,另外,今年年初有報道指出,貝殼找房的買賣房屋交易服務費用從買方的2%調整為買方2%+賣方1%。意味著,一套200萬元成交的二手房,中介費4萬元。費率上調後,同一套房子中介費上漲到6萬元。

GTV增長,再加上交易服務費用提高,貝殼找房的利潤竟然下滑。

財報中還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貝殼找房的營收將在145億元到155元之間,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4.6%-29.4%。

自從貝殼上市以來,行業利空不斷。

其中貝殼找房對行業是否形成實質性的壟斷,這一隱患開始不斷放大。

尤其是年初重慶貝殼和鏈家將交易服務費上調為3%這一行為,讓市場更是擔憂其通過壟斷地位來對行業進行價格控制。

首先,數據方面 ,貝殼找房在深諳房地產的基礎上建構了大數據與雲計算,並推出了轟動業界的樓盤字典。樓盤字典是房屋信息資料庫,也是鏈家網引以為傲的核心資產。

另外,貝殼找房依託"樓盤字典"的底層基礎數據,結合業主、客戶、經紀人、平台之間深度連接產生的海量交互數據,打造和升級了全生命周期的真房源驗真系統,層層把關進行動態實時驗真,提高了買賣雙方的找房體驗和交易效率。

要知道,當前中國幾乎所有房地產中介企業做的都是小數據,而非大數據。

其次,流量方面 ,在很多平台上面,貝殼找房目前占據了所有的搜索入口,這意味著貝殼找房已經占據了所有的線上用戶。與競爭對手相比,貝殼找房擁有的是:線上的大數據與雲計算,線下的無數門店觸點 (加盟的德佑+自營的鏈家) ,線上線下正在高頻交互。

線上搶流量、線下搶門店、內部抓管理,用技術贏得核心競爭力,這或許是貝殼找房迅速發展壯大,並讓對手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

過去兩年多時間,貝殼找房,把線上線下兩件事強力糅合在一起,憑借著強大的融資能力,他們在中介領域打垮了所有對手。

據了解,貝殼找房分為三個體系,平台本身依靠向入駐的中介品牌收取平台費。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貝殼找房門店數量達到52868家,代理商數量為54.86萬人。

用左暉的話來說,「我們在做一個球場,希望在這里踢球越來越多,大家踢球的規則越來越好。我們的利益其實在市場的利益上。一個公平公正的協議和規則對貝殼平台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我希望未來在這個平台達到100個品牌,有一個鏈家還有其他99個。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博弈,最大的利益應該是博弈的規則。如果行業效率始終這么低,我們就永遠沒有成長空間; 我們的商業基礎結構在發生變化,要麼對抗要麼一起往前走。但行業必須走出信用損傷的囚徒困境,這是一個負循環。 所有人都在受損,只不過我們沒有感知。」

從上線之日起,關於貝殼找房的爭議和質疑就沒有停過,公司還一度受到同行的「圍追堵截」。

不同於鏈家主打線下直營,貝殼找房是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平台,貝殼找房以共享真實房源信息為號召,吸引中小地產中介、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在帶看、成交等各個環節取得回報,共同切分收益。

創始人左暉就曾經說,有望將貝殼找房做成一個包含鏈家在內的房產中介都入駐的平台,大家配合分享資源和收益。

然而, 貝殼找房的這一模式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行業內的質疑和反對。

同行們認為, 貝殼找房本屬於鏈家體系,鏈家入駐貝殼找房後,貝殼和鏈家就既是平台還是做買賣的商家,既是中介行業制定 游戲 規則者,又是參與者。

貝殼找房雖然定位於互聯網平台,但是最後的成交仍然要依靠鏈家等線下門店。

此前我愛我家集團董事長謝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直接表示:「 那種既做線上、又做線下的平台,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這在商業倫理和操作邏輯上是我們不太能接受的。 這個行業需要的是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

事實上,鏈家聯合中介抵制開發商的同時,自己也在被行業抵制。2018年,58集團牽頭組成「反鏈家」聯盟;金華百家房地產中介機構代表共同簽署了《反殼聯盟條約》。

對貝殼找房和鏈家「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行為進行抵制。

這也許是貝殼被質疑壟斷的原因。

什麼是壟斷?指一個行業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 (或賣方) 交易產品或者服務。

該 (徵求意見稿) 明確地指出,在特定個案中,如果直接事實證據充足,只有依賴市場支配地位才能實施的行為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且損害效果明顯,准確界定相關市場條件不足或非常困難,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平台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了壟斷行為。

真金不怕火煉。貝殼找房是否真的壟斷了市場,只有看市場相關部門是否具有一雙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④ 如何看待貝殼找房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87.2%事件

美國東部時間8月13日上午9:30,貝殼找房在美紐交所正式敲鍾上市,股票代碼為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
貝殼找房的IPO指導價定在每股20美元,以籌資21億美元。開盤當天,其股價大幅上漲,最終收漲於87.2%至37.44美元/股,市值達到422億美元。這一市值已十分接近中國互聯網巨頭網路。
貝殼找房此前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達到2.13萬億元,營收達460億元,同比增長60.6%。從交易額來看,這家公司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台,也成為了阿里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商業平台。
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新房銷售規模約為16萬億元,其中貝殼代理銷售新房的成交額為7476億元。通過不到5%的市場滲透率,貝殼就獲得了200億元的巨額收入。
獨霸一方的市場地位、巨大的市場空間,讓貝殼找房的未來看起來極其光明。但如同每家擁有光鮮表面的企業一樣,貝殼找房的背後也存在著涌動的暗流。億歐網認為,想要繼續穩住當下的發展勢頭,貝殼找房還需要在盈利、口碑和競爭壁壘方面做地更加扎實。
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貝殼找房雖然都實現了稅前盈利,但在凈利方面,還是分別出現了5.38億元、4.28億元、21.8億元的虧損。
時間走到2020年,疫情的出現,加重了貝殼找房的虧損。今年一季度,貝殼找房凈虧損12.31億元,虧損額度已超2019全年虧損總額的一半。
貝殼找房方面表示:「虧損是由高額的傭金拆分以及內部傭金和補償形成的收入成本造成,主要是向協助完成交易的其他機構及渠道支付的傭金,以及向中介及銷售人員支付的交易提成。」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貝殼找房的內部傭金及補償金額分別為156.63億元、157.68億元以及194.44億元,占總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75.53%、72.4%和55.96%。
但目前已經看到了向好的苗頭。8月8日凌晨,貝殼找房更新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88.6%至5.6億元。期待貝殼找房能夠讓盈利勢頭繼續。
由於房產行業信息不對稱、標的非標准化、交易金額大、涉及金融服務復雜,所以,行業內經常出現各類糾紛、官司、詐騙案件。
在大規模擴張下,最終為消費者服務的個別中介存在能力、品性不足的情況。這就導致雖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貝殼找房旗下兩個中介服務平台鏈家和德佑仍仍會時不時遭遇負面消息:欺騙消費者、服務不專業、亂收費、拖欠房款等情況多次在新聞報道中出現。
知乎問題「貝殼找房真的很坑嗎?」下面有數十人回答,雖然有人為貝殼找房鳴不平,但仍有大量消費者吐槽為其服務的中介如何「坑」人。
近日,鏈家又被消費者投訴至媒體。浙江電視台報道稱,火車司機謝先生反映,通過鏈家中介購買房子時,中介連基本的貸款方式都沒弄清,有引誘顧客商貸的嫌疑。
當然,鏈家方面也已及時澄清這次誤解,並最終獲得了謝先生的諒解。
雖然很多問題並非貝殼找房這家企業造成的,而是為其服務的個別中介,但由於貝殼找房的中介數量和消費者人群極大,且由於兩方認知差等問題難免會出現相互誤解的情況。
如何更高效地處理消費者誤解,幫助品牌獲得更好的口碑,是貝殼找房長期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眼饞的新入場者也並不服氣讓貝殼找房成為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台。就在貝殼找房向美國遞交招股書一周後,房地產服務商易居就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增持,第一期計劃投入50億元。
此外,在房產銷售領域探索許久的京東也正式上線了「自營房產」業務,首次便和中駿地產合作上線了1000套房源。
雖然房產銷售生意更適合線下場景,但在疫情影響下,互聯網巨頭們擅長的線上銷售正在變得越來越可行。
此外,房地產商方面則不希望中介來分走利潤。疫情期間,恆大推出「全民經紀人」活動,讓消費者可以通過推薦他人買房獲得返現。此外,恆大哈推出繳納3000元定金獲得購買優惠和推薦資格。這兩招讓恆大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去中介化」。
雖然貝殼找房有大股東騰訊的資金和流量支持(微信九宮格),但是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容小覷,貝殼找房還需要尋找新方法去應對新對手的挑戰。

閱讀全文

與貝殼找房股票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流入看什麼 瀏覽:806
科創50指數ETf投資哪些股票 瀏覽:469
林園股市最新股票 瀏覽:525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 瀏覽:132
宜信最新股票價格 瀏覽:144
亞盛股票走勢 瀏覽:450
工業設計軟體概念股票 瀏覽:971
中國股票最高的是什麼股 瀏覽:274
如何利用股東數據分析股票 瀏覽:155
同濟科技股票配股價 瀏覽:219
股票短期融資債券到期兌付是好是壞 瀏覽:597
股票交通銀行000001 瀏覽:811
債券比股票 瀏覽:518
中國軟體這個股票怎麼樣 瀏覽:545
股票里的特殊賬戶 瀏覽:426
最准確的股票數據網 瀏覽:30
網商銀行的股票代碼 瀏覽:393
行業互動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瀏覽:555
必需品投資組合股票行情分析 瀏覽:621
股票看盤重要時間點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