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amd股票走勢5年

amd股票走勢5年

發布時間:2023-01-08 00:45:37

㈠ AMD股價一年上漲158%,英特爾卻從「牙膏廠」變成了「拉鏈廠」

​「AMD這是踩爆牙膏管了嗎?AMD yes!!!」

昨天AMD在拉斯維加斯的CES上發布7nm銳龍移動處理器R7 4800U之後,一位數碼博主在朋友圈激動地留下了這一句話。

在CES大展第一天,AMD與英特爾的龍虎鬥就吸引了全行業的關注。根據AMD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R7 4800U在Cinebench R20上的成績,超越競爭對手英特爾的10nm酷睿 i7約90%。可以說,盡管沒能真正上機實測,但這組官方數據已經足夠讓「農企」的粉絲興奮了。

從CES現場的硝煙味,可以看到兩大巨頭的碰撞。英特爾希望通過推出首款獨立顯卡拉開與AMD的距離,而AMD則通過多款7nm晶元進軍PC市場,謀求突襲英特爾的大本營。

直到今天,外界對跳票N年多的英特爾10nm工藝依舊詬病不斷。此次CES上英特爾公布了採用10nm+製程工藝的Tiger Lake處理器,但真正出貨據傳仍要等到今年晚些時候。

至於更受普通消費者期待的第十代移動標壓版酷睿處理器Comet Lake-H,尤其是那幾款突破5GHz頻率的型號,恐怕真的要在今年一季度結束時才能出貨了。

​回顧AMD和英特爾這對歡喜冤家的發展 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英特爾在相對長時間內一直領先於AMD,但後者的崛起似乎總是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讓外界感到一次驚喜。

過去幾年,由於產品力的孱弱,AMD在晶元領域幾乎成為高功耗、低性能的代表。所謂性能靠不住,全靠頻率往上湊,所以我們看到了飽受詬病的推土機系列,乏力的表現也給AMD帶來了「農企」的外號。

但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在Ryzen系列以及最新7nm工藝的加持下,此前幾乎成為「原罪」的AMD又一次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而相比之下,不斷打磨14nm的英特爾則成為了新時代用戶調侃的對象。當14nm後面的加號越來越多,英特爾從「牙膏廠」變成了「拉鏈廠」。

本次CES上,當發布會結束後,AMD掌門人蘇姿豐亮出手持8核APU與64核線程撕裂者的照片時,她臉上的自信笑容似乎也證明,2020年這個開門紅,「農企」又領先了對手一步。

​過去一年,AMD似乎一直順風順水。當全球 科技 股普遍表現不佳的同時,AMD股價卻上漲了158.4%,超過59.7%的行業平均漲幅。而就在三年前,AMD還因為推土機系列的失敗一度徘徊在破產邊緣。

這次驚人轉變的原因,主要是得益於市場對AMD顯卡的強勁需求,以及新一代處理器Ryzen「系列」的成功。如今AMD積極向7nm製程轉變,並在設計效率方面迅速提升,這些舉措都令英特爾倍感壓力。

AMD的崛起,最直接承受壓力的就是英特爾,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在輿論方面。從2019年AMD推出第二代銳龍APU處理器,到7nm工藝的桌面版銳龍3000、伺服器版EPYC 7002系列的陸續亮相,輿論先後多次傳出看衰英特爾的聲音。

那麼,英特爾真的有那麼慘嗎?我們不妨仔細解讀一下。

​首先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過去這兩年英特爾難不難?如果相比較前幾年把AMD按在地上摩擦時的酸爽,近兩年英特爾確實有點兒難。

2019年,隨著蘋果和高通之間握手言和,英特爾也被迫放棄了自己堅持多年的5G基帶業務。另外, 面對AMD 7nm工藝的新產品,英特爾這邊還在繼續打磨14nm晶元,總有些趕不上趟的磨蹭勁兒。記得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曾宣布會在2016年推出10nm,2018年推出7nm。但如今7年時間過去了,10nm工藝的晶元依舊難產,這也是外界不斷看衰它的主要原因。

反觀AMD,據悉下一代處理器架構Zen3將會採用台積電的第二代7nm工藝(即7nm+EUV),而英特爾的10nm工藝似乎還在繼續醞釀和打磨。這種反差,可以看出源自於兩家企業研發理念的不同,也來自於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異。

早年間因為減負需求,AMD剝離了自己的晶元製造廠Global Foundries,至此AMD成為了一家僅參與設計但不參與生產的晶元企業(類似於華為海思)。而英特爾那邊,自始至終都是堅持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理念。

目前AMD的7nm工藝是由台積電負責代工,同樣使用台積電7nm工藝的還有華為的麒麟晶元。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AMD也是獲得了來自移動領域的製程紅利。

而英特爾方面則不同,英特爾擁有自己的晶元生產工廠,不可能尋求台積電的代工。另外,自建產線的產能也有限,因此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英特爾遭遇晶元缺貨的難題。

但是,拋開這些差異,我們在分析晶元製程方面不能單純以數字論英雄。可以說,英特爾的10nm相較於AMD的7nm並不弱,如果以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目作為標准,AMD(也就是台積電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不到5000萬,而英特爾(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卻超過 1 億。目前,AMD的7nm+工藝的單位晶體管數目也超過了1億。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英特爾的10nm與AMD的7nm工藝是持平的。

要說唯一的劣勢,就是英特爾10nm至今仍未大規模量產,而AMD已經已經開始力推7nm銳龍APU了,尤其是這個系列的APU將包含15W超低功耗、45W筆記本、65W桌面和35W桌面節能版等四大類別,SKU更是多達28款。

一旦AMD的晶元在性能追趕上來,而價格方面相較於英特爾的產品又有明顯優勢,市場份額自然會大幅提高。但是,英特爾的蓄勢和磨蹭其實有著更大的圖謀。

雖然過去兩年AMD迎來了高光時刻,不過誰也不能否認,從企業整體實力上來看其與英特爾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至於英特爾的10nm工藝為什麼難產,以及其這兩年相對較慢的產品迭代問題,或許除了技術層面的限制還有商業層面的考量。

對於英特爾而言,AMD是誰?是一個緊隨自己多年的競爭對手。

從正常的商業邏輯上來考慮,每一家企業都會盡可能的去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最好是完全碾壓它。所以,從正常邏輯來看,如果AMD倒閉破產,對於英特爾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真的出現這樣的局面,英特爾絕對會「苦不堪言」。

AMD對於英特爾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為一旦沒有了AMD的競爭,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機構立刻就會找上英特爾,看到谷歌在歐洲被罰的幾十億歐元巨款了嗎,英特爾可不希望交這份冤枉錢。

所以對於英特爾而言,一個永遠活著但威脅不到它的AMD,是最理想的市場競合狀態。尤其是AMD發展 歷史 中幾乎周期性的崛起脈絡,也導致外界一直有傳言稱,這是英特爾在「有預謀」地故意放水。

當然,放水一說只是外界猜測。不過從公司經營決策上來看,相較於市場份額,如今英特爾要更看重的是經營利潤。

​數據顯示,雖然英特爾2018年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其通過推高CPU價格得以維持了營收增長。以台式電腦處理器的銷量來看,雖然銷量同比下滑了6%,但英特爾卻通過11%的價格漲幅緩解了這一難題。

而從市場的需求來看,14nm晶元依然是市場的主流。根據此前外媒的調研報告顯示,即便英特爾不遺餘力地提高14nm的產能,卻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要知道在此之前,根據英特爾官方的說法,其在14nm晶元的產能投入上可是增加了很多的。據悉相比2018年,英特爾在2019年對14nm晶圓每月啟動量(WSPM)提高了25%。2019年前三季度,英特爾共花費了115億美元支出來購買新的生產設備,預計全年相關資本支出將達到160億美元,比預期高出了5億美元。

即便如此,英特爾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強大需求。換位思考一下,這樣的情況下英特爾自然要優先滿足14nm晶元的市場。這也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最優解。

根據英特爾此前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整體營收為191.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80.45億美元;凈利潤為6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52.82億美元。

對此,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每一家企業都會考慮投入產出比的問題,改造或者新建一條晶元的生產線,往往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投入。另外,現在14nm的市場需要旺盛,生產線就這么多,英特爾自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這樣才能夠保證其當下利潤最大化以及股價的提升。」

凡事有利必有弊。

這種舉措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維持股價和投資回報率,會導致企業缺乏對創新項目的孵化沖動與耐心,這種因沖動和願景帶來的內生性增長,才是每家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必須去做的事。即便英特爾的5G基帶業務就是源自這種 探索 導致的挫折,但是其不會、也不應該放棄對創新的不斷嘗試。

10nm晶元的不斷跳票的背後,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只不過,獲取高利潤的同時,英特爾顯然也要承受市場份額的下滑和以及輿論的壓力。作為一家晶元行業的巨頭,我們可以看到此次CES上英特爾也拿出了很多面向未來的產品,甚至描繪了PC市場的未來,但這些產品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似乎有些過於遙遠,尚不能輕易觸及。

隨著AMD yes!!!的聲音越來越多,英特爾到了真正拿出一些讓市場和用戶真正為之興奮產品的時候了。否則,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不是只在小說中才會出現!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 科技 圈資訊~

多年 財經 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㈡ 我想了解AMD

傑里·桑德斯( Jerry Sanders ): AMD 創始人、主席、前 CEO

每一個 PC 用戶,都應該對桑德斯心懷感激

2002 年,大概是歷史上 AMD 最揚眉吐氣的時期,可是一比較還是嚇人一跳:到 2002 年 3 月底,英特爾公司市場價值 2050 億美元, AMD 剛好是它的零頭: 50 億美元; 2001 年,英特爾收入 265 億美元,而 AMD 只有 39 億。更關鍵的是,英特爾是地球上最厲害的賺錢機器,每年利潤都有幾十億美元。而在 2000 年開始贏利前的 5 年內, AMD 都是赤字高掛。在微處理器這個市場,沒有人會認為桑德斯能夠活下去。

歷史也的確一再印證這個與「摩爾定律」一樣准確的法則: 80 年代初期,英特爾曾經將 8080 微處理器許可給 15 家公司,如今,只剩下 AMD 這個唯一的倖存者還在挑戰; Zilog 、國家半導體、 Motorola 等許多新星和巨頭前赴後繼起來挑戰,最後都不斷落敗。最新的故事就是 Transmeta ,人們對它熱情高揚,連產品還沒有全面上市,其股市價值甚至就超過了 AMD ,但是,也很快被英特爾碾得幾乎粉碎。因為,英特爾不但封死了重要客戶,而且還「慷慨」地准備了至少 30 項法律訴訟的連環拳,連 Transmeta 喘氣的機會都不會多給。

只有桑德斯,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在產品技術方面開始超越。結果,英特爾的命運與業內另一大壟斷巨頭——微軟的命運相比,開始發生戲劇性的逆轉:微軟操作系統在 PC 價格不斷下滑的背景下,逆勢而上,不斷漲價,充分顯示了壟斷的力量。但是,英特爾的命運卻是另一個走勢: 1998 年,新出爐的最新微處理器價格 900 美元,而今天已經降到不到 400 美元;英特爾的市場份額也從 90 %多,降到了 75 %。桑德斯無疑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甚至,在法庭上,他與英特爾戰鬥了整整 8 年,最後居然奇跡般贏得了這場價值 5 億美元的官司。而且協議規定,在 2010 年前,英特爾都不能對它動用法律武器。如今,全球前 5 大 PC 廠商,除了 Dell (它是英特爾最優惠的客戶)外,其他都已經與 AMD 全面合作。

桑德斯不但豐富了整個高科技行業,而且讓整個數字世界增加了一個新的選擇:他使每一個數字化的人們都免受 CPU 的壟斷之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每一個 PC 用戶,即使是英特爾的忠實用戶,也應該對桑德斯心懷一份感激。

桑德斯的不幸與大幸

多年來,矽谷的人們對於桑德斯,就象看一場熱鬧的喜劇,超然度外。但是,人們突然發現,似乎很久沒有聽到桑德斯的聲音了。大家才發覺生活中一下子失去了什麼,開始懷念起來。

對英特爾這個鄰居又是最大的對手,桑德斯化費了整整 25 年,去挑戰、追逐和抵抗,甚至與英特爾打贏了一場耗時 8 年,價值 5 億美元的官司。如今, AMD 不但險象環生地存活下來,而且大有趕超的勢頭。而這時候,桑德斯的聲音卻消失了,這位被有人譽為高科技最偉大的市場商人,甚至連喬布斯也略遜一籌的市場營銷大王,在這樣關鍵的時候開始熄火了,令人驚訝。作為仙童後代中最年輕的一位,桑德斯在 33 年前為創辦 AMD 苦苦籌錢,成為晶元公司中最後入場的選手之一,從此與英特爾較上勁。馬龍認為,在所有的高科技故事中, AMD 的故事是最可怕,也是最英勇的,它年復一年,代復一代,頑強地挑戰這個星球上最成功、最具競爭力的公司之一。因為英特爾就象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從來沒有給過桑德斯可乘之機。

如今,通過挑戰這座「神像」, AMD 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大有奮起之勢。在互聯網熱潮中,一個成立不到 10 個月的電子商務公司也能超越 10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而桑德斯領導的 AMD 撞到了這根界線,卻用了整整 1/4 世紀。 AMD 的股票走勢也成為股市中最跌宕起伏的畫面,一會兒痛楚,一會兒狂喜,一會兒被摔上了天,一會兒又跌到似乎馬上要破產的地步,而這一場的源頭就是桑德斯。

如今,矽谷真正的半導體掘金一代,已經頭發蒼白。他們的輝煌無助於抵抗大自然的規律。與桑德斯同時代的人,或者已經退休,或者已經入土,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在努力奮斗。遭遇了英特爾這樣一個對手,是桑德斯的不幸,也是桑德斯的大幸。顯然,他永遠也不可能把英特爾擊倒在地,但是他的確在某些回合中贏得了一定的「點數」。他是註定的失敗者,卻又總能贏得幾次勝利者才享有的掌聲。

是他,最早為員工召開大型聚會,是他,承諾永不裁員,是他每年都舉辦抽獎使公司低層員工也有機會大發其財,也是他,居住好萊塢,開著豪華驕車直奔辦公室。最新潮的互聯網大亨們所炫耀的派頭,其實桑德斯早就創造出來了。桑德斯不但豐富了整個高科技行業,而且讓整個數字世界增加了一個新的選擇:他使每一個數字化的人們都免受 CPU 的壟斷之苦。

人們期待桑德斯的聲音,但是他的聲音不但讓 AMD 擔心,也讓整個產業擔心,因為誰也不知道他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資深記者馬龍在文章中大聲呼籲:給桑德斯自由,讓桑德斯再一次歡呼,讓人們再一次享受他帶來的快樂。桑德斯需要向世界發言,而不是將他打入公司博物館。
他是矽谷最獨特的風景

1998 年 4 月,矽谷突然颳起一股風:說 AMD 的老闆傑里·桑德斯准備將 AMD 賣給 IBM ,自己從此洗手不幹,告老還鄉。謠言有鼻子有眼,很快傳遍世界各地。

人們似乎很歡迎這個謠言,一直下滑的 AMD 的股票還因此往上翹了幾翹。矽谷以批評見長的雜志《 Upside 》幸災樂禍地連發數文,要送走桑德斯,對他長期以來的劣跡作了一番總結,最後還假惺惺地說:「傑里,我們會想你的。」

但是, 61 歲的桑德斯馬上站出來辟了謠,這位 AMD 的創始人,已在 CEO 的席位上坐了整整 30 年。他並沒有養老的打算,如果有人將半導體業稱為「掘金業」,那麼桑德斯一定是最老牌的掘金人了。雖然這么多年來,他一直被英特爾壓得喘不過氣來,掘到的也盡是沙土,但桑德斯仍不服輸。這位從仙童公司市場部出來的傢伙,與當年仙童的同事和朋友(號稱仙童幫)開辦的公司——英特爾及國民半導體展開了三十年的競爭。如今,老對手如羅伯特·諾宜斯 ( Robert Noyce ( 1927-1990 )),早已經過世;而 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 )、查爾斯· E ·斯波克 ( Charles Sporck )、 安迪·格羅夫 ( Andy Grove )都已退下席位,撤出戰場。只剩下頭發雪白的桑德斯一個人還老當益壯,有一股「不嘗勝果死不休」的氣概。

桑德斯絕對是矽谷的一道風景。他在矽谷歷史中所佔的篇幅,甚至不會少於格羅夫。這不僅僅是因為 AMD ,而是他放盪不羈、揮金如土的獨特個性。無論是 HP 的創始人,還是仙童的後裔們,如諾伊斯、摩爾、格羅夫、斯波克等,都崇尚勤儉、樸素,但卻偏偏出了桑德斯這一個異類活寶。這位來自好萊塢的浪盪子,一下子就把矽谷當作生財之地,開著黑色卡迪拉克,留著長發,有幢豪華別墅,甚至還穿出一條臭名昭著的「粉紅色褲子」。據說,他還穿著這條褲子走遍了 IBM 各個角落。他厭惡矜持克制,厭惡成功的裝飾,著迷於成功,赤裸裸地將其實利主義公諸於眾。凡是商人應具有的氣派,哪怕是不合適宜的陳腐言行或場面,他都感到滿意。

這一切給早年矽谷的嚴肅風格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變化。他以自己獨特的魅力、狂妄、智慧和恰如其分的瘋狂,早早就成了矽谷的大名人。那時,格羅夫等還默默無名。《 Upside 》說桑德斯的浮華做派在矽谷顯得十分怪異。而今天,倒是謙遜、節儉的公司顯得不太正常,桑德斯帶來的一切倒成了主流。這無異於說,是桑德斯敗壞了矽谷的風氣。《 Upside 》還說:「但願,這次最新的退休傳聞是真的。」
屢敗屢戰的鬥士

桑德斯渴望發財,並直言「我崇尚金錢」。他說:「我干這一行就是為了賺大錢,過得快活,何樂而不為呢?」三十年來,他始終沒能登上成功的巔峰,但也從來沒有被失敗和挫折壓倒過。甚至在 80 年初期,半導體業進入蕭條期時, AMD 反而興旺發達,一度蓋過了英特爾。三家仙童公司的後代可謂風格迥異:國民半導體精明而實際,英特爾講究團體智慧,而 AMD 既不屬於任何一種,也不是它們的中間產物,更不同於 HP 。 AMD 就象桑德斯本人一樣,性情不定,股票大起大落,毫無定數。
「我經常捲入爭斗,是因為我經常失敗」

矽谷的公關領袖麥肯納說:「在所有矽谷偉人中,傑里·桑德斯大概是最才華橫溢的,但也是最不可靠的。」要透視桑德斯獨特個性必須追溯到他的童年。

與大多數矽谷的創建者相比,桑德斯童年的艱難歷程是獨一無二的。他於 1936 年 9 月 12 日出生於芝加哥南溫切斯特街的一間小屋裡,那是他祖父的房子,在這兒他一直住到上大學。

桑德斯出生時,母親才 15 歲。父親是交通路燈修理工,很少回家。行為無節制,經常狂飲,取鬧作樂。不到五歲,父母就離異,有一段時間他隨母親生活,他們不斷搬家,總是住在灰暗的低租金公寓里,後無家可歸的他被祖父母收養,而他的外祖母收養了他的弟弟。上學後,他成績出眾,常常捲入打架斗毆。他比同學年紀小,體力弱。「我經常捲入爭斗,是因為我經常失敗」。

這一個性,在當了企業家後被桑德斯表現得更淋漓盡致,為打好架,上中學時,他開始練舉重。這時他喜歡上集郵,並在 15 歲時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冒險:為集郵者提供郵票。祖父經常教導他:「對於普通人來說,美好的一切只能來自艱苦奮斗。」他告訴桑德斯,如果他不上大學,那麼他就賤如塵土。祖父心目中的成功就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因此中學畢業後,桑德斯考入伊利諾斯大學,攻讀工程學。這位聰明的年輕人曾逃學兩年,因此 21 歲才從大學畢業,這是他人生最空虛的時光。

「畢業那天,沒有任何人表示慶賀。我回到家中,等待我的是祖父的一份賬單,裡面詳細羅列著這么多年來的花費:無非是我吃的東西,甚至包括祖母的洗衣服費用。這就是祖父認為我欠下的債務,要我今後償還。我氣得大笑不已。你說我祖父怎麼能夠這樣對我?但我知道,他是愛我的,也為我驕傲。」 21 年的苦難,成了他一生奮斗的動力。

其中還有一段桑德斯死裡逃生的故事,是半導體業最具傳奇色彩的經歷之一: 18 歲時,他和同伴吉姆參加晚會,一幫當地的小痞子與吉姆打架,他打抱不平,拔刀相助。他覺得兩個人聯手,應該可以打贏。結果意想不到的是,吉姆自己居然拔腿跑了,把他最忠實的朋友留在那兒。桑德斯幾乎被打死,下巴、腦殼和肋骨受到挫傷,面部被罐頭刀劃破。那幫傢伙還把他拋入一個金屬制的垃圾箱里。幸好一位鄰居將他投進車尾行李箱,送到了醫院。他厚厚的外套使他得救了,但鼻子變形,前額取了塊骨頭修補上去。

這是他一輩子的轉折點,「我記得的就是自己被朋友背叛。吉姆不是我最好的朋友,甚至不是我很了解的朋友。但我還是下去相助,結果居然是這樣的回報。我得到了兩大教訓,一是你永遠不能依靠你不了解的人,二是我從此知道,生活沒有公平可講。我卻努力去追求公平。」

與許多窮孩子一樣,桑德斯有自己的人生之夢:「我想成為演員,賺許多錢,還有許多漂亮女人。」但是他的歪鼻子使他的夢想徹底破滅了。他在道格拉斯飛機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當一名空調系統設計師。僅僅工作幾年他便發現,如想配備一輛小汽車,拿到豐厚的薪金,並建立一個個人賬戶,那現在的工作就不對路。他認為推銷比工程師賺錢要快,於是又去摩托羅拉當銷售經理。結果發現自己是一等一的推銷高手,很快被挖進了仙童公司。

忠誠並沒有好報

桑德斯步步高升,收入大增。但是他有永恆的天賦 —— 生活入不敷出。他的生活水平就好像他賺了兩倍於實際上掙的錢。他的物質享受和生活情調,與其說是象個電子業的大老闆,倒不如說是電影界的大明星。而到了六十年代末期,仙童開始搖搖領墜,他的處境也越發艱難。因此每當談起這段生活,他的聲調總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氣憤。

仙童人才紛紛外流,但擔任付總經理的桑德斯還不想走,他的部下也很穩定,但是這種忠誠並沒有好報。不久 霍根博士接管了仙童,桑德斯作為異已分子落了個被人解僱的恥辱。「到了這個時候,一個為公司辛勤工作了 5 年的受人愛戴的人,如今成了障礙,不再是『寶'了。」後來,霍根對桑德斯說,這個解僱的確是一個錯誤。

突然的解僱使他一下子論為賤民, 4 個月的大手大腳就把一年 4.5 萬美元的工資花費殆盡,兩個孩子嗷嗷待哺,昂貴的房租要付。「老朋友突然不認識我了。我的自尊心被人踐踏了,我也仔細考慮過自殺。」後來,桑德斯僱傭了許多被仙童解僱的人:「我再不去估價他們的忠誠,我主要想讓他們別害怕,因為我嘗過害怕的滋味。」

一天,與桑德斯遭遇相似的約翰·凱里找上門來,睡在桑德斯的沙發上,兩人花了幾天時間草擬了創建新公司的計劃。最後, AMD 於 1969 年成立了。當時有 8 個人。桑德斯是總裁。他說「噢,我們得有一名推銷員」。大家說:「你就是呀。」於是,桑德斯身兼兩職。

桑德斯去籌集資金,才發現他的潑辣勁和聲望毫無用處。「諾伊斯總是說英特爾只花了 5 分鍾就籌集了 500 萬美元,而我花了 500 萬分鍾只籌集了 5 萬美元。這簡直是殘忍,但我堅持不懈。」

游說投資者的征途中,第一站就是阿瑟·羅克,此公一下子就給英特爾提供了 230 萬美元的引業資金。桑德斯為這位財神爺准備了 70 頁厚的計劃書。但羅克只是說:「太遲了。」桑德斯還苦苦勸說。羅克就說,在他過去進行的所有投資者,那幾次賠錢的項目都是由推銷人員經管的。
為 AMD 付出一切

桑德斯一生都缺乏幸運之神的青睞。他不象諾伊斯創辦英特爾時有大量資金,也不象斯波克去了一家早已建立的公司。他建立 AMD 時幾乎是白手起家。公司的起飛完全歸功於桑德斯的堅韌和才能。後來終於有了一個投資班子,但還不夠創業資本 150 萬美元。他的朋友為此出了力,連鮑勃·諾伊斯也成為 AMD 的創業投資者之一。 1969 年 6 月 20 日下午 5 點鍾截止,必須湊齊這筆最低限度的預定款額。下午 4 點 30 分,已有總額為 148 萬美元,他們反復計算,結果總數還是那麼多。在隨後的 20 分鍾內,三個人還有兩位投資顧問,都默不作聲地坐著,你瞪我,我瞪你,氣氛令人窒息。正在灰心喪氣, 4 點 55 分,一個郵遞員拿著信封進來,裡面是 25000 美元的支票。真正天無絕人之路,離截止時刻還差 5 分鍾,比最低限額還多 5000 美元, AMD 公司正式營業。

這些信任他的人不用後悔。十多年後,他們就有了 2000% 的回報。當 AMD 的股票在紐約上市時,公司員工已達 2 萬人,年收已愈 4 億美元。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推銷和銷售,那當然是桑德斯的功勞。公司還推出一則臭名昭著的廣告,是一動畫片:將 AMD 當作矽谷的中心;英特爾和國民半導體只能靠邊站,而前方是由枯枝支撐的公司,自然是暗指仙童。這個公司桑德斯永遠懷恨在心。很遠處,才隱約屹立著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

AMD 有一點個人崇拜的氛圍,所有的光環都集中到桑德斯身上。在八個創始人中,有七個人每人各持 76500 股,而桑德斯鑒於老資格地位,得了 102000 股。但在 1972 年 6 月,公司又另外贈給他 48000 股的購買特權。而這純粹是桑德斯在操縱,他的合作夥伴們則認為他已經開始有了一種傾向,即厚著臉皮為自己攫取最大的餡餅。

憤怒的中年人

1973 年 1 月,桑德斯著手精心制訂一份新契約,內容涉及他在 AMD 公司供職的規定。這些條款都十分過分,為使其新的僱傭契約能在董事會通過,桑德斯又一次耍弄權術,甚至不惜攤牌,但是,他憑借著那種厚臉皮照樣乾的本事,又一次獲得成功。這位 AMD 董事長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一個人的活動范圍應超過其力所能及的限度。」但是,絕不會有人完全照此格言生活。

由於童年的艱辛和對下層人的尊重,他大大簡化了公司結構,最高層與普通員工之間沒多少中間環節。每年,他都將公司雇員全體拉到舊金山,一處氣氛幽雅的飯店,舉辦盛大的聖誕聚會。這些措施都極大地鼓舞了員工的土氣。

桑德斯成功了。雖然從一開始他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以實現他的矽谷夢。這位有最靈活頭腦,最優秀、最機智的公開場合演說家,駕著卡迪拉克敞蓬汽車,蓄一把胡須的小旺子,也成了媒體注意的中心。

但是,成功是用巨大的代價換來的。桑德斯可能是矽谷放盪不羈的急流中歷經磨難最多的人。為了 AMD ,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妻子和他自身的東西。

他最好的朋友艾德·圖尼, AMD 的創建人之一。在 1974 年向他要求更多的報酬,而桑德斯拒絕了。圖尼一氣之下寫下辭職書,而桑德斯居然收下了。友誼也結束了。

桑德斯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過去是一位憤怒的年輕人,現在是一位憤怒的中年人,我追求完美,這世界不完美,我要改善這個世界。」他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的婚姻,堅持了 15 年後也崩潰了。 1981 年夏鬧離婚到 1983 年夏法院判決下來,他幾乎被徹底壓垮成為一具僵屍。「我第一年想維持婚姻,是因為我不能承認失敗。 15 年後,我仍認為我的婚姻是一次失敗。但婚姻對我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契約,我不想破壞契約,我也不喜歡它來破壞我。」當時,他們已有了一個女兒。

由於婚姻破裂,他的感情和經濟同時被壓垮。他的私人財產被分割去一半,減少到大約 1200 萬美元,只夠矽谷富豪標準的一個零頭,只夠維持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妻子還分走了他在 AMD 股權的一半。

最後,還是 AMD 安撫了他的傷痛。至今,一提及婚姻,桑德斯還會淚流滿面。
勝利總是那麼遠

有一個 AMD 的廣為人知的著名電視廣告,海上有一個青年,身著商人服裝,特別象桑德斯,兩腳分開站在沖浪板上,周圍還有一群青年人。一片海浪涌來,只有這位青年看準了,弓起身子,成功地沖出這朵螺旋狀的浪花。此時,簡單而吸引人的廣告語是:「 AMD Catch the Wave ( AMD 公司,趕上浪潮)。」

在七十年代,桑德斯創下了企業界的奇跡,這和李 · 艾科卡在克萊斯勒公司創下的奇跡同樣輝煌。當 AMD 公司還是一家為其他公司生產晶元而獲利的公司時, 桑德斯以他的獨特魅力,狂妄自大,聰明才智和恰如其分的瘋狂,獨自使 AMD 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這個比現實生活中更具高大形象的桑德斯,使 AMD 也顯得比實際更高大。

三位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同事按照他們各自不同的設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國家半導體公司是精明而講求實際的商店風格,英特爾公司是研究小組型的智囊團風格, AMD 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可以概括為「個人崇拜」,始終圍繞著桑德斯,在 Sunny vale 公司總部接待大廳里有一個桑德斯的半身像,在德克薩斯州奧士汀市( Austin )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桑德斯路。

1984 年, AMD 的銷售額達到了創記錄的 11 億美元,這是 AMD 歷史上最好的一年。同年,英特爾的銷售額是 16 億美元,桑德斯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 AMD 將在 80 年代末成為集成電路的美國冠軍,超過國家半導體,超過英特爾,超過德州儀器,超過 Motorola 。」這個目標看起來好像並不遙遠,但這時美國半導體工業面臨了巨大的危機, AMD 也進入了艱難發展的階段。

日本廠商自七十年代末期開始打入存儲器市場,由於有政府投資和財團支持等優勢,日本廠商極大地威脅著美國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斷然放棄了存儲器業務,將全部力量轉移到微處理器,成功開發出 386 處理器,這成了英特爾再次騰飛的里程碑。 AMD 從此被英特爾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1989 年,桑德斯將整個公司轉移到新的市場,比英特爾晚了好幾年。 1991 年, AMD 推出了它的 386 處理器 AM386 ,打破了英特爾公司在 PC 微處理器上的壟斷地位。 AMD 一直宣稱英特爾公司破壞了兩者在 80 年代中期達成的技術交換協議。 1992 年,法庭裁定英特爾公司在合同執行上確有一些不當行為,但 AMD 還是成為自己短視的犧牲品。因為 AMD 也沒有按照合同生產晶元交換英特爾的微處理器技術,最後英特爾和 AMD 在 1995 年達成了庭外和解。

1994 年, AMD 企圖對英特爾奔騰處理器的挑戰遭到重大失敗。公司最大的失誤是 1994 年微處理器技術論壇年會過早地展示 K5 處理器, AMD 的官員誇耀 K5 將比英特爾的奔騰處理器性能提高 30% ,但是這是使用模擬晶元比較得出的結果,實際的晶元還沒有一片生產出來,等到 AMD 公司發現無法如期生產出來時,公司的公關部門遇到了大麻煩。

K5 處理器的計劃未能成功。 1995 年, AMD 收購了晶元設計公司 Nextgen ,並在 1997 年 4 月推出了 K6 處理器。國際數據公司的半導體分析專家凱利 - 亨利說 : 「這是 AMD 公司有史以來發布得最好、最及時、最具戰略性的產品。」

AMD 在過去已經錯過了許多發展的大好機會,但無論如何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永不言敗的推銷之王桑德斯將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帶領 AMD 重振雄風。

一匹孤獨的狼

對於失敗,桑德斯的內心裡有一種深深的恐懼,但是失敗卻總象幽靈似的,一生都與他糾纏不息,不認輸的桑德斯不得不一生都與失敗搏鬥。他輕浮而外露的性格,他浮誇的外表和賣弄,都無法掩飾其內心的脆弱和敏感。桑德斯背負了矽谷最濃郁的悲劇色彩,因為他擁有不服輸的堅韌。

三十多年來, AMD 在桑德斯領導下幾經沉浮,以其出色市場銷售能力把 AMD 從一個辦公室設在卧室里的小公司發展成為銷售額超過 20 多億美元國際大公司,和同為仙童後代的安迪 · 格羅夫領導的英特爾公司,還有查爾斯 · 斯波克的國家半導體公司相抗衡。 1997 年, AMD 推出的 K6 處理器向英特爾的奔騰家族發起了最強大的挑戰。 1999 年,更為先進的 K7 出台,有可能第一次在性能上領先英特爾。但是不知何故,公司的虧損卻在進一步擴大。

如今的桑德斯該是憤怒的老年人了。但是老年的人要憤怒已力不從心。無論從成功方面,還是從財富上來講,桑德斯都沒有失敗,但也從沒有真正成功過。這方面他永遠無法與喬布斯、拉里·艾里森、諾伊斯、休利特、帕卡德等相比。但在矽谷這本豐厚的書籍中,桑德斯已經占據了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與他崇拜的英雄們已不相上下。

人們盼望著傑里退休的那一天,但人們盼酸了脖子也沒等到。好幾次都傳言他要下台了,公司也數次瀕臨滅亡,但傑里還是那樣有趣、平易近人。他說他跟公司的合同規定,他得一直任職到 2003 年,他沒有提前離去的想法。盡管老了,他還是相信自己是矽谷最優秀的推銷大師。當然,如今的 AMD 中桑德斯的股份已稀之又稀。

AMD 作為其個人性格的外在體現的日子已永遠結束了。桑德斯自己也好幾次說要離開公司。「如果我能放棄我的妻子,我也能放棄 AMD 。」這是一個誠實的回答,更是安慰自己內心的回答。在他內心深處,他還在做美國夢。作為爭議的人物,他說「我確信,我對待生活的方式,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痛苦。將來是不是會更多,我說不準。但我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

桑德斯,在計算機業中,永遠是一匹孤獨的狼。他的嚎叫仍在回盪,使我們不會感到這個產業過分的千篇一律。

這一次應該是真實的

2001 年 2 月 15 日 , AMD 公司宣布,桑德斯將於 2002 年 4 月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讓位給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海格特·瑞茲( Hector de J. Ruiz ),但仍將保留董事會主席一職。消息傳開之後,在業界引起不小動盪。幾十年來, AMD 一直在英特爾的巨人影子下掙扎與生存,也曾試圖找到自己的亮點,但大部分時候都敗在英特爾手下。

AMD 公司於 1982 年以 9 美元上市, 1983 年 8 月經歷了第一次拆股。在以後的 17 年間,這家公司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1991 年每股價格甚至跌落到 4 美元。直到 2000 年, AMD 挑戰晶元老大英特爾,才成功地扭轉了局面: 2000 年 2 月, AMD 先於英特爾,率先推出了當時運算速度最快的 850 兆赫晶元,公司士氣大振,僅僅一個月之後, AMD 再拔頭籌,推出 1000 兆赫的晶元,兩次大捷讓投資者備受鼓舞, AMD 「速龍( Athlon )」晶元的知名度也在一天天擴大,市場佔有率穩中有升。

2000 年初戰告捷,致使 AMD 股價大漲。在 2000 年前 9 個月時間里,誰要是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回報率超過 100% 。特別是在科技股調整期間, AMD 股票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在每股 80 美元價位時, AMD 公司宣布分股,這是這家公司在經歷 17 年的沉寂之後,頭一回實實在在地給投資者一個最好的報答。美國所有財經頻道和報紙都把 AMD 的動態作為熱點新聞加以報道。

受到 2000 年 9 月英特爾公司贏余預警的影響, AMD 公司也從巔峰下滑,但不管怎麼說, AMD 公司 2000 年贏利 7.94 億美元,每股贏利 2.36 美元,可以說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業績了。 AMD 公司的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似乎成了桑德斯個人經歷的真實寫照。

到 2002 年, 66 歲的桑德斯掌舵 AMD 公司長達 30 多年,有人把他稱為半導體業「夢幻般的領袖」,但也有人認為他「敗壞矽谷形象」而不屑一顧。

在取得了 2000 年的輝煌之後,桑德斯才心滿意足地宣布,他決定 2002 年 4 月退休。輿論普遍認為,桑德斯在公司全盛時期退出,也算是激流勇退吧。關於桑德斯退休的傳聞已有一段時間,但公司處於困難時期,具有鬥士性格的桑德斯是絕不會輕易言退;但現在不同了, AMD 在與英特爾競爭中已經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他的隱退也算是給他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失去之後才知道他的珍貴

AMD 基本確認,由現任總裁、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局成員魯爾茲博士( Hector de J. Ruiz )為首席執行官,接替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桑德斯。魯爾茲博士在美國休斯頓的 Rice 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72 年至 1977 年就職於德州儀

㈢ Amd股票為什麼大跌

主力打壓,上下運動才可以獲利就是這樣子。

㈣ A股未來3年至5年,能翻10倍或100倍的股票,在哪些行業

後市看好三大板塊:消費,醫療,科技

消費是剛需,只要中國不倒,投資消費不說讓你賺的滿嘴流油,但至少跑贏最好的理財產品還是很簡單的吧?我國現在接近14億人口了,每天都在消費,所以投資消費板塊是非常保守的,我稱之為防禦板塊。穩健的投資人建議去投易方達中小盤,想獲得超額收益,激進一點的可以直接投資招商中證白酒。

綜上所述,未來我最看好的三大行業就是消費(高端白酒)、醫葯(創新葯)、科技(新能源)這三大板塊!希望可以幫助到你!你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發布最新的市場觀點和最前沿分析思路

㈤ 買股票怎麼看它成立以來或5年內漲跌

可以切換到周線或者月線來查看。
說股票是一種「商品」也不為過,其價格也是由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所決定的,並且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股票屬於商品范圍內,其價格波動就像普通商品,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影響著它的價格波動。
就像豬肉,當對豬肉的需求增多了,供給的豬肉量達不到人們的需求量,價格自然而然就上升了;當流入市場中的豬肉多了,造成供大於求,那豬肉價肯定就會下降。
對於股票來說: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這樣一來股價就會上升,相反的話股價就下跌(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來說,會有多方面因素造成買賣雙方的情緒波動,可能使供求關系變化,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有3個,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是什麼導致了股票的漲跌?
1、政策
國家政策對行業或者產業有一定的引導意義,比如說新能源,幾年前我國開始重視新能源產業,有關的企業、產業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比如補貼、減稅等。
政策引導下,大量資金進入市場,並且還會大力挖掘相關行業的優秀企業或者已經上市的公司,最後引起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根據以往歷史,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後我國經濟回暖,企業的經營狀況變好,股市也會出現回彈的情況。
3、行業景氣度
這個是主要的一點,我們一般都認為股票的變化與行業走勢息息相關,行業越景氣,這類公司的的股票價格變會普遍上漲,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許多新手剛接觸到股票,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馬上花了幾萬塊投資,結果一路跌的非常慘,套的相當牢。其實股票的變化情況可以在短期內被人為所影響,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因此學姐建議剛接觸股票的新手,著重於挑選龍頭股長期持有進行價值投入,避免短線投資損失慘重。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㈥ 誰能介紹一下AMD公司的歷史嗎與及今天的AMD情況

AMD發展歷史

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並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尋找機會

對Jerry 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幹。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 Semicon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塊,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准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元--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 - 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盡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後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游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歷史回顧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游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台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於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准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志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志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志,並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於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並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歷史回顧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聖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聖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AMD的晶元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1981--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決定延續並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82--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簽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的技術交換協議。
1983--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 --經受嚴峻考驗
AMD以公司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銷售業績迎來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慶祝完周年紀念之後的幾個月里,員工們收到了創紀錄的利潤分紅支票,並與來自洛杉磯的Chicago樂隊和來自得克薩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樂隊一同歡慶聖誕節。

但是在1986年,變革大潮開始席捲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內存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沖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於各種晶元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於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開始考慮改革:改組整個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AMD開始通過設立亞微米研發中心,加強自己的亞微米製造能力。

歷史回顧

1984--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位於奧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啟動自由晶元計劃。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晶元。
1986--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劃。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達成並購協議。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1989-94 - 展開變革
為了尋找新的競爭手段,AMD提出了"影響范圍"的概念。對於改革AMD而言,這些范圍指的是兼容IBM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網路和通信晶元、可編程邏輯設備和高性能內存。此外,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還來自於它在亞微米處理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這種技術將可以滿足該公司在下一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在AMD創立25周年時,AMD已經動用了它所擁有的所有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目前,AMD在它所參與的所有市場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場。該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礙,可以生產自行開發的、被廣泛採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處理器。AMD已經成為快閃記憶體、EPROM、網路、電信和可編程邏輯晶元的重要供應商,而且正在致力於建立另外一個專門生產亞微米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基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獲得了創紀錄的銷售額和運營收入。

盡管AMD的形象與25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頑強、堅決的競爭對手,並可以通過它的員工的不懈努力,戰勝任何挑戰。

歷史回顧

1989年5月--AMD設立高層領導辦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層主管。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ny Holbrook繼續擔任首席技術官,並成為董事會主席。
1990年9月--SDC開始使用硅技術。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處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對市場的壟斷。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萬個Am386。
1992年2月--AMD對Intel的長達五年的法律訴訟結束,AMD獲得了製造和銷售全部Am386系列處理器的權力。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快閃記憶體產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處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員。
1993年7月--Fab 25在奧斯丁開始動工。
1993--AMD宣布AMD-K5項目開發計劃。
1994年1月--康柏計算機公司和AMD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合作協議,康柏計算機將採用Am485微處理器。
1994年2月--AMD員工開始遷往AMD在森尼韋爾的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為Am486微處理器的組裝合作夥伴。
1994年3月10日--聯邦法院陪審團裁決AMD擁有對287數學協處理器中的Intel微碼的所有權。
1994年5月1日--AMD慶祝創立25周年,並在森尼韋爾和奧斯丁分別邀請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獻藝。
1995-1999 --從變革到超越
AMD在這段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提供越來越具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地開發出對於大批量生產至關重要的製造和處理技術,以及加強與戰略性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而實現的。在這段時期,與基礎設施、軟體、技術和OEM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夠帶領整個行業向創新的平台和產品發展,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

1995年,AMD和NexGen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首次會面,探討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創建一種能夠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的微處理器系列。這些會談促使AMD在1996年收購了NexGen公司,並成功地推出了AMD-K6? 處理器。AMD-K6處理器不僅實現了這些起點很高的目標, 而且可以充當一座橋梁,幫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龍? 處理器系列。這標志著該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龍 處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標志著AMD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和生產一款業界領先、自行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夠採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專門優化的晶元組和主板、業界領先的處理器。AMD速龍 處理器將繼續為該公司和整個行業創造很多新的記錄,其中包括第一款達到歷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歷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 處理器和基於AMD速龍 處理器的系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在推出這款創新的產品系列的同時,該公司還具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對於其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1995年,位於得克薩斯州奧斯丁的Fab 25順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經為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它的下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與Motorola的戰略性合作讓AMD可以開發出基於銅互連、面向未來的處理器技術,從而讓AMD成為了第一個能夠利用銅互連技術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的公司。這種共同開發的處理技術將能夠幫助AMD在Fab 30穩定地生產大批的AMD速龍 處理器。

通過提供針對雙運行快閃記憶體設備的行業標准,AMD繼續保持著它在快閃記憶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推動當時的技術繁榮的眾多技術的重要組件。手提電話和互聯網加大了市場對於快閃記憶體的需求,而且它的應用正在變得日益普遍。AMD范圍廣泛的快閃記憶體設備產品線當時已經能夠滿足手提電話、汽車導航系統、互聯網設備、有線電視機頂盒、有線電纜數據機和很多其他應用的內存要求。

通過多種可以為客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的快閃記憶體和微處理器產品,能穩定生產大量產品、業界領先的全球性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未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製造計劃,AMD得以在成功地渡過一個繁榮時期之後,順利地進入新世紀。

歷史回顧

1995--富士-AMD半導體有限公司(FASL)的聯合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購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頓動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處理器。
1998--AMD在微處理器論壇上發布AMD速龍處理器(以前的代號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開發銅互連技術的開發建立長期的夥伴關系。
1999--AMD慶祝創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龍處理器,它是業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計算的第七代處理器。
2000---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AMD將會繼續秉持它過去所堅持的理念:來自競爭的驅動力,對客戶的關注,創新的產品,以及了解和適應變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未來將由AMD員工塑造。他們的長期努力已經讓AMD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傳奇性的公司。

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慶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開始首次供貨。
2001--AMD推出AMD 速龍? XP處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龍 MP 雙處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夥伴關系,共同擁有和管理一個位於新加坡的300-mm晶圓製造中心,並合作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
2002--AMD收購Alchemy Semiconctor,建立個人連接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擔任AMD的首席執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於MirrorBit™ 架構的快閃記憶體設備。
2003-AMD 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電腦 和筆記簿電腦的AMD 速龍™ 64處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 使基於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的系統能提供影院級計算性能.

閱讀全文

與amd股票走勢5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流入看什麼 瀏覽:806
科創50指數ETf投資哪些股票 瀏覽:469
林園股市最新股票 瀏覽:525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 瀏覽:132
宜信最新股票價格 瀏覽:144
亞盛股票走勢 瀏覽:450
工業設計軟體概念股票 瀏覽:971
中國股票最高的是什麼股 瀏覽:274
如何利用股東數據分析股票 瀏覽:155
同濟科技股票配股價 瀏覽:219
股票短期融資債券到期兌付是好是壞 瀏覽:597
股票交通銀行000001 瀏覽:811
債券比股票 瀏覽:518
中國軟體這個股票怎麼樣 瀏覽:545
股票里的特殊賬戶 瀏覽:426
最准確的股票數據網 瀏覽:30
網商銀行的股票代碼 瀏覽:393
行業互動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瀏覽:555
必需品投資組合股票行情分析 瀏覽:621
股票看盤重要時間點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