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漲跌幅一般到多少怎麼理解
一般漲跌幅在10%左右,帶ST的股票就是5%。如果是上市第一天就沒有漲跌幅。股票也是一種商品,價格圍繞價值而變動,其價格的波動也受供給和需求關系的影響。一般來說,股票價格的漲跌是根據國家政策、市場情況、內部消息、供求情況和銀行家的控制來決定的。國家每年公布的重政策使得相關行業得到了巨大的資本投資,股市也提供了上漲的機會。當行情好時,大部分股票會隨行情上漲,且行情足夠強勁,推動股價聯動。當環境不好時,股價基本上沒有下跌的理由。好消息就是利好,真正的內部結構調整等好消息有可能導致股價上漲,但一些內部消息沒有動力。當市場不壞,沒有消息的時候,供求情況決定了股價的漲跌。當買家比賣家大時,股票價格自然會上漲。銀行家將通過各種操作來決定股票價格的漲跌。如果他在開盤、洗盤、出貨階段買入股票,股價很難上漲。雖然股票的漲跌是二級市場的運作,但股票的漲跌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需要詳細分析這些因素。
拓展資料
事實上,影響市場周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基本面周期、資本周期和情緒周期。
(1)基本周期。 社會經濟長期發展,不斷進步。但是,這里的增長不是直線的,在這段時間里總會有起伏。根據每年不同的社會環境,有時增長速度快,有時增長速度慢。
(2)資本周期。這也很容易理解。當有很多資金的時候,市場自然會很熱,股價也會隨之變化。相反,當社會資本減少時,流入資本市場的資本也會相應減少,因此交易可能會減少,相應的股價也會調整回來。
(3)情緒周期。舉個簡單的例子,在2021年春節之前,股市有了相當大的增長,市場非常火爆。然而,在這一年之後,有一段時間,股價明顯下跌。即使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投資者的情緒實際上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間接影響了他們對股市的樂觀或悲觀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股價。
然而,在上述周期中,只要遇到一兩個相對不利的影響,就很可能迎來熊市
❷ 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新股一般的漲幅是多少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股中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這就像是中彩票一樣,根據歷史數據統計,幾乎所有的新股上市之後都是上漲的,破發的幾率不大。
那麼,最近一個月上市的新股一般的漲幅是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
【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新股上市後,漲幅一般是多少?
要知道,投資者只要擁有中簽的新股,只需要保證賬戶當中有足夠的申購資金,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7天左右的時間等待新股正式上市交易。
當新股中簽後,一般上漲幅度是沒有上限的,主要看是什麼新股以及市場行情是怎麼樣的。
如果當天的市場行情比較好的話,投資會比較活躍,意願會比較強,這樣可能會導致新股繼續出現在漲停板的情況。
要是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新股的話,可以選擇開板時再賣出去。
因此,新股上市後股票的漲幅是瞬息萬變的,所以新股盈利還與股票賣出時機有關。
由於市場上信息量大,總是沒法判斷哪些是有用的信息,直接用這個股市播報神器,有專家會篩選出關鍵信息出來,讓你更輕松的把握投資機會!
股市資訊每日播報,建議收藏!
但是,根據數據統計,滬深兩市主板上市的新股,首日最大的漲幅為44%,從第二天開始之後,每天限定10%的漲幅。
而創業板塊和科創板的新股上市之後,漲幅達到30%、60%的時候 ,就會被採取臨時停牌的措施。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以上的數據是根據大多數新股的漲幅統計出來的,僅有參考價值,大家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但是對於小白來說,很難判斷出股票的好壞,所以我特地給大家准備了診股方法,哪怕你是投資小白,也能立刻知道一隻股票的好與壞~
【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❸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哪些行業正醞釀機會
截至9月24日,兩市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021家,市值合計76.14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較年初增加了11.88萬億(包括274隻新股),增幅18.48%。同期,上證指數漲幅5.67%,A股市值增幅遠高於指數漲幅。
滬市估值最低 創業板漲幅最大
截至9月24日,按2019年業績測算的A股市場靜態市盈率,由年初的19.39倍增加到22.97倍(剔除凈利潤為負的個股,下同)。
在五個主要的市場中,市值佔比最高的是滬市主板,1550隻個股總市值合計為42.11萬億元,佔比55.3%,靜態PE為16.05倍。
市值佔比居第二位的是深市中小板,972隻個股總市值合計為12.73萬億元,佔比16.72%,靜態PE為51.28倍。
創業板排名第三,860隻個股總市值合計為9.42萬億元,佔比12.38%,靜態PE為88.03倍。
市值佔比最小的是科創板,因為家數較少,科創板總市值只有3.04萬億元,佔比3.99%,靜態PE高達160.32倍。
從年內漲幅來看,漲幅最大的市場為創業板市場,個股平均漲幅為37.96%,遠遠跑贏上證指數。
表1 A股各市場市值與估值情況
表2
行業方面,截至本周四,申萬28個行業中銀行業的總市值合計9.74萬億,排名第一,占兩市市值合計的12.65%。銀行業的靜態市盈率只有5.82倍,處於兩市最低位置,雖然今年上半年業績有所下滑,按中期業績測算的動態市盈率也只有6.15倍。整個行業的歸母凈利潤最近3年增速為19.16%,但2019年比2018年只增長了6.92%,業績增速有放緩趨勢。銀行板塊今年行情較差,36隻成份股的平均跌幅為8.17%,與採掘業和鋼鐵行業一起成為僅有的三個下跌的行業。
行業市值佔比排名第二的是以保險與券商為主的非銀金融行業,總市值合計7.77萬億,非銀金融行業的靜態市盈率為18.94倍,行業歸母凈利潤最近3年增速為64.45%,而2019年的增長率64.91%,業績仍處於快速增長途中。今年以來非銀金融業85隻個股平均漲幅為14.55%,明顯強於上證指數。
行業市值佔比排名第三的是今年的大熱門行業——醫葯生物行業,總市值合計7.73萬億,略少於非銀金融業。醫葯生物行業有354隻個股,年內平均漲幅為45.03%,排名居所有行業第一。不過,醫葯生物業績上有些差強人意,整體行業的靜態市盈率高達53.81倍,在28個行業的排名第四。不但近3年的歸母凈利潤增速僅有4.63%,而且2019年歸母凈利潤合計比2018年還下降了10.04%。股價遠遠走在了業績前面,存在估值泡沫。
行業市值佔比排名第四的是中國 科技 製造的排頭兵——電子行業,總市值合計6.65萬億。電子行業295隻個股年內的平均漲幅為27.95%。整體行業的靜態市盈率52.03倍,在28個行業中排名第五。近3年的歸母凈利潤增速20.26%,2019年歸母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24.07%,雖然估值泡沫不低,不過業績增長性表現良好。
牛股倍出的食品飲料行業排名第五,整個行業總市值合計5.84萬億。食品飲料行業104隻個股年內平均漲幅為43.34%。整體行業的靜態市盈率44.69倍,在28個行業中排名第六。近3年的歸母凈利潤增速高達80.9%,與之相比2019年歸母凈利潤合計同比只增長了13.09%,泡沫的增大速度已經超過了業績增速。
圖1 靜態市盈率(倍,剔除負值)
低估值的行業除了銀行之外,建築裝飾、房地產、鋼鐵、採掘與建築材料靜態市盈率也均低於15倍,只不過他們去年的業績較之前有較明顯放緩,行業處於調整周期。
(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紅刊招聘季 正式啟動!】
❹ 【策略】A股研究員如何理解近期港股的漲跌
過去兩周到每家機構路演,幾乎都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港股最近怎麼了?的確,與在地面爬行了半年的A股相比,港股的表現實在是太優秀了。從2月份低點開始算起,到上周為止,恆生指數反彈幅度最高達到33%。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美聯儲加息預期驟起的「暴風驟雨」下,安有避風港?剛剛大漲一周的港股,緊跟著又連跌幾天。
對於港股本身來說,幾個交易日的漲跌可能只是短期的波動,但在大部分A股的研究員和投資經理們看來,這幾日港股漲跌的邏輯,似乎遠沒有那麼簡單,上漲的時候大家一個勁兒的擔心,下跌的時候同樣引發了擔憂和害怕。
這是啥情況?總結一下總結一下,也就三個問題而已。
第一,過去幾周,港股持續上漲的時候,大家發現資金連續凈流入港股,體現出顯著的南下特徵。很多投資者猜測,在這樣的時點流向港股的內地資金,會不會和規避人民幣貶值有關? 於是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開始嘀咕,這種貶值和資本外流的預期會在SDR正式生效以後會不會加劇? 匯率問題會不會真的再出岔子?
第二,滬港通總額上限打開、保險允許直接參與,大家擔心內地資金流向港股尋找更便宜的高股息率股票會不會成為趨勢,從而對A股資金形成分流?
第三,前腳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剛表示「為維持充分就業,逐步收緊貨幣政策是適當的」,才沒過兩天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又強調「更為擔心通脹達不到目標」。預期這么混亂,一旦年底加息,對A股會造成多大影響?
針對這三個讓大家「殫精竭慮」的問題,我們嘗試做出一些思考和判斷。
匯率再出岔子?保持警惕!
從8月下旬開始的路演中,我們跟投資者交流,絕大多數投資者的普遍預期是最少在G20和10月1日SDR生效以前,匯率問題都是安全的,都是以維穩為目標的。因此,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也甚少。被忽視的風險點,一旦爆發,對市場的影響和沖擊往往也會出乎意料。
最近兩周,隨著G20會議的結束,匯率問題開始逐漸被一部分先知先覺的國內投資者關注起來,也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近期幾乎每天都有內地資金通過滬港通南下進入港股,投資者們見面,或多或少都會聊兩句。如果僅僅到此為止,大家聊聊然後一笑了之也就罷了。麻煩事出現了,過去一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直奔6.7而去,與此同時,香港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隔夜拆借利率(HIBOR)升至七個月以來的高位。
一時之間,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陡增。
對人民幣貶值擔憂抬頭已是不爭的事實,唯一的問題是這次A股市場會如何反應?
貶值的原因多種多樣,大致來說可以歸結為政治及其他因素和回報率因素。政治及其他因素不宜展開,但任何單邊或者多邊商討後的貶值都可以歸入此類。但回報率因素很清楚。一個國家的回報率不是一根線,而是一條走廊。實體經濟回報率構成回報率走廊的上沿,虛擬經濟的無風險回報率構成回報率走廊的下沿。一旦回報率走廊坍塌,貶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局。所以任何一個非世界貨幣供應國出現經濟危機,通常會伴隨匯率危機,東亞經濟危機,俄羅斯盧布危機,南美危機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任何一個國家利率陡降的時候,通常會伴隨匯率貶值壓力,這也是利率平價利率的核心,沒必要展開,有興趣的直接去翻看經濟學教科書。
我們需要擔憂的是第二種,因為回報率坍塌引發的貶值,通常伴隨大量的資本外流,對資本市場的傷害最大。
如果從國內資產收益率的角度,尤其是實體經濟收益率的情況,非常容易解釋,為什麼15年8月份、16年1月份、16年2季度,三次匯率大幅貶值,對應資本外流的情況截然不同,下圖虛線方框中顯示的很清楚。
前兩次中國實體經濟面臨嚴重下行風險,於是國內資產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匯率的貶值誘發了資本的加速外流,股市大幅下跌。而第三次,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多季度的復甦,國內資產已經變得相對有吸引力,匯率貶值並未帶來資本的顯著外流,股市巋然不動。
展望四季度,中國實體經濟回報率、理財產品收益率(代表了虛擬經濟可以供應的無風險收益率)走勢至關重要。一旦失速下行,就可能成為打破A股市場震盪格局下限的超預期因素,尤其經過了2季度,大多數人已經對匯率問題放鬆了警惕。
所以,這次大量內地資金南下港股,其實已經給我們的A股投資者敲響了警鍾,對於匯率問題,必須提高警惕。資金是聰明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空穴來風。
內地資金持續流向港股尋找類債券股票?很難形成趨勢!
關於過去兩周港股的大漲和內地資金每天大量南下進入港股,一個比較流行的解釋是,在滬港通總額上限打開、保險允許直接參與的政策預期下,很多基於資產荒邏輯的資金正在或者即將進入港股尋找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股票。
但事實是否如此呢?我來看幾組數據:(剔除停牌股票,交易區間8.29-9.9)
1、港股股息率大於5%的股票226支,平均漲幅3.33%;股息率小於5%的股票漲幅4.32%。
2、港股估值在0-20倍之間的股票776支,平均漲幅4.07%;剩餘股票平均漲幅4.28%。
3、港股漲幅超過10%的股票共333支,其中股息率高於5%的僅有26支,佔比不到8%。
數據已經可以看得比較清楚,我們想像中的高股息率、低估值的大盤股,在過去兩周的上漲中,並沒有佔到任何的優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判斷這波港股的上漲,是藉助人民幣貶值預期和後續有資產荒性質的資金流入預期,運行炒作的意味更多。
對於在滬港通上限放開、保險資金允許直接參與後,是否真的有持續的資金,基於資產荒的邏輯流入港股中的高股息率股票,我也同樣持謹慎態度:
一來,經過2月份以來港股和A股兩個市場相對分化的走勢,AH股溢價情況已經縮窄很多。
二來,今年國內大量具有「資產荒性質」的資金去追逐大消費中的類債券股票,而後隨著這些類債券股票估值的抬升,股息率也相應下降,但股價並沒有跌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相信市場的維穩預期和可持續的資產荒邏輯。但港股的環境就要險惡的多了,畢竟話語權還在外資手中,也並沒有什麼維穩的預期在,一旦股價繼續反彈到海內外風險可能集中爆發的4季度,大舉的資本外流和做空力量可能隨時出現。因此,內地會不會有大量的低風險偏好資金,基於資產荒的邏輯,敢於參與這種類似過山車的游戲,其實很難說。
三來,進入四季度,市場與美聯儲的博弈可能來到白熱化階段,上周五、本周二美聯儲的表態和市場的反應僅僅是熱身賽,但全球市場已經出現了大幅的波動,VIX指數驟升。還是開篇那句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說A股這邊跌多了還有國家隊撐著,那港股的波動可能遠不是國內低風險偏好的資金能夠忍受的了。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一下,「資產荒」、「尋找高股息、低估值股票」可能只是過去兩周資金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而流向港股的噱頭,不用太當真。當然,後續也很難形成這種內地資金持續流向港股尋找類債券股票的趨勢。因此,也暫時不用擔心港股對於A股資金的分流。
美聯儲加息對國內匯率市場和股票市場影響多大?更多取決於國內自身因素!
周五美聯儲官員的講話,使得全球風險資產聞風喪膽。
對風險資產而言,至今為止,美聯儲加息所產生的影響依然處於預期層面。當然,預期之所以能夠產生這樣的結果,必然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不過,預期本身是一種主觀判斷,我們很難一口咬定加息預期升溫是風險資產價格暴跌的原因,這個判斷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賦予主觀上的可信度。
上周五美國1年期、10年期、3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上升了1BP、6BP、7BP,國債可算是對加息極其敏感的資產,其收益率普遍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應該算是印證了加息預期升溫這一說法。
如果加息預期升溫是美股和原油價格上周五暴跌的原因,那麼,我們將不能忽略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當前,美國國內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甚至包括原油,其價格處於高位,這些資產的價格對美聯儲加息正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下。
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美聯儲真的進入一輪加息周期,基本上可以判斷,在其加息周期的前期,結果將不是吸引資金流入美國,而是資金大概率將先流出美國。緣何?因為當前美國資產價格處於高位,加息意味著其無風險利率將會上升,投資於美國資產,其要求回報率當然可以相應提升,但在現金流貼現模型里,這個要求回報率提升是以資產價格下跌為代價的,因為這時候資產未來現金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不變或者是可能變差了(因為經濟生產成本因加息而上升了)。
那麼,在美聯儲真正意義上進入一輪加息周期後,每一次加息都會給資產價格帶來負面壓力,經濟也會受到負面沖擊;而在加息周期的初期,利率水平在相當時間里還處於低位,對資金的吸引力相對有限。因此,在加息周期初期,資金大概率不會為了獲取不高的利率而去承擔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當前美國的資產價格處於高位,對利率上升所帶來負面壓力敏感,若美聯儲真的進入加息周期,大概率會導致資金規避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而流出,直至其利率水平具有吸引力位置。歷史上來看,1971年以來,美聯儲的7次加息周期中,有6次加息周期前期,美元指數是出現下跌的,這個下跌時間最少也要1至2個季度。當前美國利率處於幾近於0的位置,一旦進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數調整的時間將很可能不止1到2個季度。
對人民幣而言,我們更傾向於認為,其相對美元匯率,長期取決於中美經濟在邊際上的強弱對比,中短期首先取決於政府政策導向,其次取決於市場行為。上周,媒體報道,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會適度控制匯率走勢,允許人民幣緩慢貶值」、「中國政府應該鼓勵私人領域的資本跨境流動,放寬管制,包括推進QDII2,適當放寬個人換匯額度」。結合G20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中國將很可能加大力度推進「走出去」戰略,人民幣國際化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將更加市場化,資本流動有更大的自由度亦是合理預期,那麼其影響或將不同於今年二季度,去年818和今年一月匯率貶值引發的資本流動或許更具參考性。
對於A股而言,與已經連創新高的美股不同,A股現在處於估值相對合理的位置,本身應對美聯儲加息的抵抗力就相對較強。其次,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說,前面我們已經分析,由於美聯儲加息而造成的資本迴流美國的可能性甚小,反而是中國國內自身匯率波動,從而造成的資本流動預期,可能對A股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❺ 均漲幅是什麼意思
1、均漲幅是「平均漲幅」,是通過自定義數據計算所有A股每天漲幅的平均值的指標,是判斷所有個股整體走勢的重要指標。
2、「漲幅」就是指目前這只股票的上漲幅度,例如:某隻股票價格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次日現價為110.01,就是股價漲幅為(110.01-100 )/100*100%=10.01%.一般對於股票來說 就是漲停了!如果漲幅為0則表示今天沒漲沒跌,價格和前一個交易日持平。如果漲幅為負則稱為跌幅。
❻ 如何計算一支股票的年漲幅
股票的年漲幅,是用今年某一天的收盤價÷去年同一天的收盤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這一天的收盤價,要用復權之後的數據。
漲幅的計算公式:漲幅=(現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
跌幅的計算公式:跌幅=(現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如果得出的是一個負數,那就是跌幅;如果得出的是一個正數那就是漲幅了。
在我國的A股市場中,每天是有漲跌幅度限制的,限制為±10%,也就是說股票每天如果漲幅超過10%(漲停)或者是跌幅超過10%(跌停)就會停止交易,我們無法買入也無法賣出。股票漲幅和跌幅是根據今天的收盤價格與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進行對比的出來的差價,這個差價與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形成的一個百分比,就是漲跌幅。如果漲幅為0則表示今天沒漲沒跌,價格和前一個交易日持平。如果漲幅為負則稱為跌幅,下跌的幅度,與漲幅相對應,是對漲跌值的描述,用百分數表示。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在A股市場中設有漲跌幅的限制,對每日的股票價格漲跌停幅度限制在10%以內。而所有超過漲跌幅限制的買賣單,都是無效下單。當股票價格上升到該限制幅度的最高限價為漲停板,而下跌至該限制幅度的最低限度為跌停板,不過由於ST股存在更大的風險隱患,而且由於股價較低,也更容易被專家操控,所以它的漲跌停限制則是為5%。
股票漲停價的意思:
漲停價:正常股票是,一般A股的漲停/跌停起伏為10%;股票前帶S ST *ST之類的股票的漲停/跌停起伏為5%。為了削減股市買賣的投機行為,規則每個股票每個買賣日的漲跌起伏,到達上漲上限起伏的就叫漲停。就我國股市來說,每個買賣日漲跌限幅為10%,到達10%漲幅的便是漲停,當天不能再漲了。對特別處理的ST股票規則只能每天漲5%就漲停。一切的價格升降都是由供求關系決議的。股票說到底是一種產品,一種以錢銀標價的特別產品,所以股票商場的升跌和買賣雙方有關,也和商場錢銀供應量有關。
❼ 光伏綠氫概念股
光伏綠氫概念股的相關上市公司:
1、陽光電源300274:在EPS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0.71元、0.56元、0.61元、1.34元。2020年3月2日公司在互動平台稱: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氫能事業部,並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大功率PEM電解制氫裝備的研究開發為核心,同時在先進PEM電解制氫技術、可再生能源與電解制氫融合、制氫系統優化等方面展開合作,目前公司已簽訂光伏制氫示範項目。
2.漢纜股份002498:在EPS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0.08元、0.07元、0.13元、0.18元。光伏制氫發電是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儲能、氫燃料電池發電三個過程的結合,氫燃料電池發電是其中一個環節,公司研製開發的氫能源產品能夠實現這方面功能。
3、中泰股份300435:在EPS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0.25元、0.27元、0.29元、0.52元。與各方簽署風電、光伏制氫及氫液化產業化項目框架協議。
4、天合光能688599:在EPS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0.37元、0.32元、0.36元、0.64元。公司在2017年便開展了氫能領域研發布局。近年來,公司與國內外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在光伏電解水制氫,氫儲運,氫能的綜合應用等方面逐步形成知識積累,並在氫能產業布局及商業化推廣方面迅速推進。2021年公司會積極推動首個光伏制氫和氫儲運的示範項目落地。
5、隆基股份601012:在EPS方面,從2017年到2020年,分別為1.81元、0.93元、1.47元、2.27元。數據由南方財富網提供,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截至11月15日收盤,今年以來光伏制氫概念股平均漲幅達到47.46%,高出滬指45個百分點以上。陽光電源、億利潔能、凱添燃氣、美錦能源等4股漲幅超60%。
陽光電源漲幅翻倍位居榜首,公司10月9日在互動平台表示,今年3月推出國內首款最大功率250KW的SEP50 PEM制氫電解槽,目前已簽訂光伏制氫示範項目。截至三季度末,這些光伏制氫概念股合計1406家機構持倉。
隆基股份機構扎堆最為明顯,共861家機構持有該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北上資金持倉市值達到554億元,高瓴資本持倉市值261億元,中央匯金持倉市值66億元。11月以來公司股價小幅下跌5.53%,最新市值回落到5000億以下。
根據數據寶統計,這些概念股超半數滾動市盈率不到30倍,其中寶豐能源、億利潔能、凱添燃氣市盈率均在20倍以下。按照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數據,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寶豐能源3股獲機構預測今年凈利潤增速30%以上。
❽ 中信證券發行的股票漲幅大嗎
中信證券保薦發行的股票平均漲幅在20%~50%,算得上比較優質的券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