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航科技現在只是殼嗎
海航科技現在只是殼,因為根據一些金融博主的調查:海航科技己成為一個凈殼,資產注入是早晚的事,當下應關注海航集團重整進展情況,海航重整完成之時就是公司騰飛之日,當然不排除海航賣殼的可能性。
㈡ 海航科技屬於什麼板塊
海航科技屬於電子分銷板塊。
海航集團目前主要有四大板塊:
一、電子分銷,收入佔比59%,主要來自海航科技下的英邁國際;
二、商貿物流,收入佔比15%,有上市公司供銷大集;
三、航空運輸,收入佔比10%,主要是航空公司收入;
四、金融服務,收入佔比8%,主要來自渤海租賃的飛機租賃業務。
【拓展資料】
電子產業製造部分已經被視為全球化,但服務於該產業的供應鏈卻仍頗為分散,分銷行業仍然在向全球性 服務的進化過程中。
許多電子元件的買賣最初都是在本地市場,後來變成了全國性市場,由於美國OEM廠商轉移到了海外,而歐洲和亞洲OEM廠商進入了新的市場,所以地理邊界逐步擴大,對分銷商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
例如,一家分銷商可能在美國銷售英特爾產品,但不在歐盟國家銷售。英特爾在中國的最佳分銷商可能在美國沒有任何業務。一家OEM廠商可能在美國達拉斯設計一款採用英特爾器件的產品,但需要在北京交付該器件。在每種情形下,可能都需要與一個不同的分銷商簽訂合同,這取決於分銷商的英特爾授權情況。
由此,分銷商、供應商和OEM三者面臨的問題是要努力彌補需求、可獲得性及地理位置之間的缺口。在供應鏈的鏈條上,OEM是那個發號施令的核心,無論是大型全球OEM,還是成千上萬家中小型客戶,他們的需求正在重塑分銷產業。全球型OEM希望不論在哪裡都能得到服務與支持。他們希望無論擴張到哪裡和遷移到哪裡,供應鏈都跟著他們。更進一步的,他們希望合作夥伴可以在美國達拉斯獲得設計訂單,而在北京進行製造。與此同時,本地和地區性客戶希望在自己所在的時區、使用自己的語言和符合其習慣的方式開展業務。
㈢ 海航科技股價能漲到十元嗎
股市沒有絕對的。海航科技底部位置倒量。後期上漲一波的幾率極高。個人經驗建議先看6元上下。個人觀點,參考交流。
㈣ 為什麼海航科技的營收很高,超過3000億,而股票市值卻很低才100億左右
因為股票市值不僅看營收,還要看利潤、發展前景等,海航科技營收很高,企業卻在破產邊緣,所以股票市值很低。
㈤ 股票中其它電子屬於什麼板塊
股票中,其它電子屬於屬於科技板塊,科技股包括八大板塊:1.集成電路,2.消費電子,3.顯示面板,4.LED,5.通信,6.軟體,7.新能源車鋰電池,8.新能源發電
㈥ 2022年摘帽的st股有哪些
1、山煤國際(600546):
2020年ROE為9.34%,凈利8.27億、同比增長-29.52%。
近7日山煤國際股價上漲15.06%,2022年股價上漲36.2%,最高價為13.4元,市值為260.69億元。
2、*ST亞星(600319):
2020年ROE為-49.62%,凈利-2567萬、同比增長-187.88%。
近7個交易日,ST亞星上漲0.94%,最高價為6.24元,總市值上漲了1893.56萬元,上漲了0.94%。
3、*ST南化(600301):
2020年ROE為2.77%,凈利907.4萬、同比增長39.52%。
ST南化近7個交易日,期間整體上漲9.87%,最高價為15.06元,最低價為17.1元,總成交量4150.59萬手。2022年來上漲25.49%。
4、文一科技(600520):
2020年ROE為2.22%。
近7個交易日,文一科技下跌0.1%,最高價為9.65元,總市值下跌了158.43萬元,2022年來上漲9.44%。
5、人人樂(002336):
2020年ROE為2.41%,截至2022年02月27日市值為28.42億。
近7日人人樂股價上漲14.84%,2022年股價上漲28.43%,最高價為8.48元,市值為32.03億元。
(6)海航科技股票最新走勢擴展閱讀:
ST股票,意即「特別處理」的股票。該政策針對的對象是出現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異常的。1998年4月22日,滬深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Special treatment),由於「特別處理」,在簡稱前冠以「ST」,因此這類股票稱為ST股。
購買ST股票的實戰經驗
一:ST股的走勢與大盤往往是相反的,大盤走強時ST股走勢一般較弱,大盤持續低迷時ST就等閑活躍,所以弱市是炒ST股最合適的時代。
二:每年的年末和第二年年頭這段時候,因為正逢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以及發布年報的時候,這段時候也是ST最活躍的時候,往往會呈現一些大黑馬,是以這段時候要積極介入。
三:ST股的走勢具有必然的持續性,經常呈現持續上漲或者持續下跌的現象。呈現一個漲停板今後往往等閑呈現第二、第三個漲停板,而反之跌停也是這樣。是以一旦某隻ST股呈現漲停今後可以連系根基面進行分析後實時介入,此外假如呈現跌停也要實時止損,避免將損失擴大化。
四:ST股之間具有聯動效應,經常呈現齊漲齊跌的現象。是以當ST股呈現齊漲的時辰,可以選擇那些還沒來得及漲的股票實時跟進。
五:ST股的波動受政策影響比力大,經常受某些利空影響呈現整體下跌的情況,這時辰往往意味著機緣惠臨,因為有些ST股根基面已經發生好轉,受利空影響現實上很是有限,大跌今後往往會呈現比力大的反彈,這時辰要斗膽介入。
六:每年年報發布時代,總會有一些ST股摘帽。可以提前從業績預告和年報傍邊知道哪些ST股有摘帽的可能,從中選擇一些股價還沒有上漲的股票實時介入,等正式發布摘帽今後再考慮出局。
七:對摘帽的ST要區別看待,有些ST股是靠自己的出產經營好轉而扭虧的,這種股票可以作為關注重點,趁股價低點介入。有些ST摘帽靠的是玩報表財技,如資產置換、變賣主業資產或者由大股東輸送利潤來扭虧的,這些ST股現實的出產經營並未獲得改變,在購買時要盡量謹慎。
八:所有購買必需適合自己的選股原則為前提,假如存在上述市場機緣但沒有合適前提的股票時要判斷是否介入,這樣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㈦ 海航科技有醫葯產品嗎
有。海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長沙市注冊成立,本公司主要業務行業軟體,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有:海航醫葯軟體、海航進銷存管理軟體、海航空調行業管理軟體、海航電力收費系統等。
㈧ 1.海航的發展戰略有何風險
財務杠桿過高。海航先後並購了酒店、金融等諸多產業,與主業關聯性不強,且佔用了大量的資金,而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借款,是典型的杠桿收購,造成了大量的負債。然而,並購的份額並不足以使海航進入並購企業決策層,利潤回報率低,且無法充分的利用和整合並購資源,導致財務杠桿過高,資金期限匹配不合理,短期無法償還債務。
資產負債率過高。通過近年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可以看出,其資產負債率相比同行企業高出太多,已經出現現金流嚴重不足,無法及時償還債務的現象。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偏離,資產周轉效率低,運營能力下降,經營困難都是其財務風險的表現特徵。為了彌補損失,不得不以巨額杠桿再次融資確保公司正常運轉。
擴張速度過快。擴張速度過快首先沖擊的就是資金鏈,同時因諸多並購業務與主業無太大關聯性,同樣的投資決策和戰略去從事不同行業的業務,導致跨行業並購風險遠比同行業並購高。要多元化發展需要具備與之匹配的多元化戰略,海航在進行多元化戰略布局和優化方面存在較大的缺失。
內部控制不利。海航瘋狂擴張背後,導致負債率超高,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企業內部未能及時有效做出預警,並向決策者提供財務風險的評估和反饋,又無法通過內部控制體系及時化解,從如今的財務狀況正說明了其內控體系、內部流程優化的不利。
現有資源有效整合缺失。企業需要深入分析組織內部的資源配置與戰略的匹配性是否一致,並根據戰略需求及當前流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優化核心流程並配以相關資源,從而達到組織資源配置整體最優水平,實現對企業戰略的有效支撐。海航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未對現有資源及購入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單純的資產增長未能對企業的良好經驗起到更好的作用。
大規模戰略重組計劃。發展之初,由於競爭中明顯處於弱勢,進行了一系列超越自身實力的大規模跨區域並購,以迅速拉升企業地位。但由於並購規模較大,使得海航欠下超過20億元的巨額債務,伴隨「非典」疫情對航空業產生的重創,行業迅速陷入冰凍期。
內部財務決策機制失靈。企業任何決策都應受到財務決策機制的指引,對高層管理者的行為也應進行有效監督和制約,來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而海航盲目開展投資並購等活動,財務風險概率大幅提高。
風險意識薄弱。由於海航資本結構不合理,多採取債務融資,而決策者未能充分意識到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和償債能力,沒有及時預測和評估資金使用的風險性,缺乏科學的預算管理,導致其價值損失急速擴大。
合理管控以降低財務風險
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企業在資金融資渠道和方式上需要拓寬,對企業資金合理安排;可以從規模特點、不同發展階段,採取不同的融資選擇,以期降低成本,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增加資金收益,促進資本結構穩定,從自身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來合理安排資金管理,並進行制度和管理創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和周轉率。
增加風險防範意識。企業要提高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需要全員參與和支持,這樣企業的風險防範意識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企業設立的制度才有強有力的支撐點。企業由於層級結構復雜等原因會導致股權分權復雜,管理容易混亂,若上下級無法進行有效管理與協調,財務風險便有可能爆發。
加強宏觀環境分析。大型企業有著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無疑離不開對宏觀環境的分析,而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宏觀因素的影響會產生財務危機。因此,做好外部環境分析,及時找出不利於企業發展的因素,制定科學的防範措施和應對策略,減少外在環境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工作。
無論企業規模如何,對財務風險都要足夠重視,並通過科學方法加以控制,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意識,加強財務決策機制建設,提升企業戰略決策的有效性,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