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課題:(模擬理財)老王,男,42歲,在一家外企工作,現在房產一處,價值100萬,儲蓄80萬,股票價值8萬,
首先分析老王現狀,42歲正處事業穩定期,但後續上升空間也已不大。已有房,小孩初三即將上高中,需為今後幾年教育做經費准備,此外還有四位老人需贍養。家庭總收入1W5,如在一線城市,大致可月餘5千(不需供房,未說明需否養車,孩子教育加上老人贍養費,算餘5千吧)。
該家庭因雙方事業收入穩定,暫無大的開支,但需為今後大的支出准備,因此理財大致方向為在保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進行略激進投資,以獲取較好的理財收益。
就其目前資產配置而言,90%在銀行儲蓄,在當前負利率的狀況下,無疑是很不利的,這是必須做出調整的。可在保證一定教育儲蓄的基礎上,加大投資力度。
一、近年股市處於相對低位,未來中期向上概率較大,可考慮將資產40%投入股市。由於中國經濟穩步發展勢頭未改,股市經過前幾年大跌,整體處於相對低位,可考慮加大股票投資力度。重點可放在估值較低的成長性藍籌上做中長期價值投資。
二、月餘5千可考慮進行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目前較好的一種基金投資方式,因老王收入穩定,近年無大的支出壓力,此種定投的中長期投資較為適合。
三、20%購買各種保險。人到中年,必須為將來退休做准備了。除了單位購買的保險外,各種醫療、養老保險可以多考慮,尤其是帶有理財分紅性質的保險品種。
四、教育理財產品的投資。孩子進入高中,便是自費教育性質,更不用說幾年後的高等教育經費了,這個需提前進行准備,可考慮總資產的20%即20W左右,保守些可做長期儲蓄,也可購買相應教育保險理財產品。
五、剩餘20%可做儲蓄。
㈡ A股市場怎麼了為什麼虧損公司的股票反而不斷暴漲
A股市場裡面出現這種現象一點都不奇怪,往往業績虧損公司的股票漲得更加猛,業績很好的反而陰跌不斷。為什麼虧損公司的股票還不斷地暴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A股投機性太強,喜歡炒差
咱們A股市場不具備投資價值,而是屬於投機市場,正因為投機性太強,導致超大資金喜歡炒差的股票。
小強業績雖然每年保持穩定增長,但股價一直在創新低,尤其是近2年從14.45元跌到2.33元,持股的股民投資虧損累累,這就是業績好的股票,最終虧的懷疑人生。
總結分析
根據A股市場的真實情況,A股投機性太強以及股票漲跌跟業績沒關系等原因,導致A股市場出現老王和小強這樣的情況,一抓一個准,往往業績好的股票不漲反跌,虧損公司股票成妖,這就是股票市場。
㈢ 巴菲特教你如何解套
巴菲特投資有三個核心理念:安全邊際、競爭優勢和能力邊界。巴菲特的觀點認為,預留一定的安全邊際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當巴菲特分析潛在的投資時,他希望他的入市價格會比他對公司目前的估值低得多。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距就是他的「安全邊際」,即在他的業務分析或假設中出現錯誤時可以限制損失的大小。
從理論上說,投資者投資股票的安全邊際越大越好,但事實上安全邊際越大的股票越少,也可能被別人捷足先登了,那麼怎樣來解決這個矛盾呢?
巴菲特的經驗是要有耐心,要沉得氣。
安全邊際的提出就是因為內在價值難以精確計算,才需要安全邊際作為保障的,所以安全邊際是需要大概估算就可以了,不需要有精確的計算。而且,能否正確的評估安全邊際主要取決於你的估值能力,這屬於你個人能力的范疇,需要你自己去學習、提高。你可以做到的是,每次在購買股票的操作前預留一個冷靜期,給你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要有寧可錯過也不可做錯的心態。
㈣ 老王在上星期五以每股10元的價格買進某種股票1000股,該股票的漲跌情況如下表(單位:元)(註:每天的漲
(1)根據表格可知:星期五收盤時,每股的漲跌情況為:
(-0.19)+(+0.16)+(-0.18)+(+0.25)+(+0.06)
=[(-0.19)+(-0.18)]+[(+0.16)+(+0.25)+(+0.06)]
=(-0.37)+0.47=0.1,
則星期五收盤時,每股為10+0.1=10.1(元);
(2)本周星期五股價最高,每股為10+(-0.19)+(+0.16)+(-0.18)+(+0.25)+(+0.06)
=10.1元;
星期三股價最低,每股為10+(-0.19)+(+0.16)+(-0.18)=9.79元;
(3)10.1×1000-10×1000-10.1×1000×(2‰+3‰)
=10100-10000-10.1×5
=100-50.5
=49.5(元).
則老王在星期五以收盤價將股票全部賣出,有49.5元的收益.
故答案為:10.1;10.1;9.79
㈤ 「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淺析泡沫事件
小米創始人、CEO雷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並解釋道: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創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源自於《孫子兵法·兵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意思是,善於指揮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勢」,就像讓圓石從極高極陡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世人稱之為「飛豬理論」。
浙商總會會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大會,在大會上馬雲講到了「飛豬理論」,表示:當一個才沒成立幾天的公司,就憑著幾個故事,組建了幾個人的團隊,估值就可以是幾十億美金,這並不是好的現象。
以前常說「風來了,豬都會飛」。我那時候就講,風過去了,摔死的都是豬。那一天就要想到這一天會來的。
啥都沒有,還覺得賺的少的時候,你就知道我們進入了跨度時期,你就應該為此做准備;當一個企業把自己80%的資產質押出去,拿錢去做與自己主業不一樣的東西的時候,你就要想到你的問題已經開始了。
我們很少有企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因為我們永遠相信賭博,永遠相信all in。
說到風口,從古至今,人們可真是前赴後繼。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的三次泡沫,下面開始聽故事啦!
一、「鬱金香」泡沫
著名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三次泡沫中最著名的金融慘案。話說,荷蘭最早叫「尼德蘭」,面積約等於咱們的四川省。但是荷蘭四分之一的國土都處於海平面以下,所以荷蘭人民大多數住的是「海景房」,一有個風吹草動就變成「海底撈」了。這導致了荷蘭自古以來就是個「重商輕農」的國家。
由於當時荷蘭經濟排名居於全歐洲第一,催生出很多本地土豪。那麼荷蘭土豪的炫富方式是咋樣的呢?
就是在家中擺上鬱金香。那為啥是鬱金香呢?
因為物以稀為貴,鬱金香當年可不是荷蘭的特產,而是生長在土耳其的一種特別難養的花。鬱金香要開出花來,從播種到開花就得等七八年時間。所以那時候,鬱金香就跟現在的愛馬仕和勞力士一樣。
但是有錢的土豪炫富最怕的是什麼呢?大家知道嗎?
最怕的就是遇見同款,俗稱「撞衫」。所以,有人就開始高價買一種變異的鬱金香。這種鬱金香比普通的鬱金香更大,更艷麗。慢慢就成為了富人爭搶的香餑餑。
有利潤的地方必然有投機。
很多人就開始給花農下單,提前預定花圃中還沒長出來的鬱金香,然後再把訂單高價賣給別人。這個方式,就是現代期貨的雛形。慢慢有人靠倒賣還賺到了錢,這就吸引了更多人加入了倒賣大軍。因此,鬱金香的價格越來越高。
當全民都在為鬱金香瘋狂的時候,一個英國的水手,不小心把泡沫給捅破了。這位英國的哥們,來到荷蘭是兩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啊,當然也不知道鬱金香如此值錢哪,隨手就在隔壁老王家的花圃里摘了一朵鬱金香,下鍋炒了。因為這哥們還以為是個洋蔥呢。
當老王知道了,馬上就崩潰了,指著這位英國哥們說:你把我的法拉利給炒了,我跟你沒完!隨後就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隨著庭審的進行,大家突然意識到,為了一盆花,讓一個小夥子年紀輕輕就坐牢了,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呢?不就是一朵花嗎?
於是就有人帶頭把自己的花賣了。其他的人一看,也冷靜了下來,跟著賣了自己的花。就這樣,大家不再把鬱金香當回事了。很多人都在賣,但買的人越來越少,所以鬱金香的價格就在瘋狂暴跌!導致很多人因為鬱金香賠得傾家盪產!
而這個,就是著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直接導致了荷蘭經濟一蹶不振。
二、「南海泡沫」事件
那麼世界上另外一個金融泡沫是啥呢?
說起來,這個泡沫可是把當年坐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老師也給套進去了!這就是著名的「南海泡沫」事件!
先說一下,這個南海,不是住著觀世音菩薩的那個南海,而是英國人眼中的南海,也就是南美洲。
當時因為哥倫布地圖拿反了,發現了新大陸,導致西班牙在美洲發現了金礦而瞬間暴富。西班牙的鄰居-英國,看了那叫一個眼紅!它也想去南美挖礦,可是南美洲已經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了,這就導致英國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只能和西班牙做貿易。
既然做生意,那就得先有個公司,對吧?
因此,由咱們敬愛的牛頓老師牽頭,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開發南美洲。
因此,由咱們敬愛的牛頓老師牽頭,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南海公司,打算和西班牙一起開發南美洲。
但是等到南海公司的船開到了南美洲之後,傻眼了。為什麼呢?
因為西班牙規定:英國每年只能派三艘船過來做貿易。
三艘哪夠哇?南海公司可是肩負著全國人民發財的希望啊!
但是,西班牙就是跟英國杠上了,三艘就三艘,多一艘都不行。這時候,英國土豪們的發財夢醒了。可是公司都注冊了,船都來了,這么回去多丟人吶。回頭一看,祖國那一堆老百姓等著奔小康呢。
這些土豪轉念一想,這哪是老百姓啊,這不是一堆韭菜嗎?
所以,咱繼續隱瞞真相,繼續忽悠!天天虛報公司業績!很多不明真相的韭菜,甚至把房子賣了,也要去買南海公司的股票。
當時的南海公司股票漲得有多變態呢?
就好比當年你家旁邊有個房子,十塊錢/平米,你嫌貴;半年後再一看,10萬/平米!那段時間,英國上到國王,下到家庭主婦,可以說是全民炒股,而且沒有任何一個人質疑公司的經營情況。
股市大漲的時候,還滋生了很多同樣靠忽悠的公司出來收韭菜。結果有的公司暴雷了,股市中有人賠錢了,大家開始關注公司業績了。
隨後就有人想起來了,咱們這超級牛股南海公司是不是得查查啊?
結果就有幾個人站出來揭秘了南海公司的經營狀況,大家也就看到了真實的南海公司到底是個啥德行了。後來,就跟瑞幸一樣哈,股價崩盤。這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泡沫-南海事件。
三、「密西西比泡沫」
下面,說一下第三個金融泡沫事件,這第三個更狗血,一支股票天天漲停,連續13個月,然後就崩盤了。怎麼回事呢?
話說路易十五繼承法國王位,年僅5歲。真正的統治者則是攝政王奧萊昂公爵,此人在治國方面是個純廢物,不過他有一個賭友,叫做約翰-勞,是個金融天才,被公爵任命為財政大臣。
1705年的時候,這個約翰-勞出版了一本《貨幣與貿易通論》的書,知道這本著作的人並不多,但是在出版之後的200多年,他有個粉絲寫了一本復述他思想的書,叫做《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沒錯,這個人就是號稱「拯救了資本主義」的凱恩斯,可見這個金融天才的思想在當時有多麼先進。
1717年,約翰-勞向攝政王提出了「密西西比計劃」,要開發「遍地是黃金的密西西比」。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
在次年12月,通用銀行被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約翰勞任行長。到了1719年,他買下了法國皇家造幣廠,皇家銀行紙幣成為法國法定貨幣,壟斷了法國在歐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貿易。
公司的股票售價每股500里弗爾,因為他代表皇家,所以公司股票具有國家信譽。
在約翰勞的主導下,公司在1719年9-12月間共增發了30萬股,每股面值5000,資金用途是償還30億的法國國債。
而募股的原因是在密西西比購買了很多土地,那裡有著豐富的金礦資源,在這些資金到位之後,公司的收益將會成倍上升。
這個前景很誘人,只不過,都是虛構的。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被搶售一空,公司的股價從開盤不足1000里弗爾一路飆升到超過2萬里弗爾,並且從市場的信心來看,還會繼續向上突破。
於是,法國陷入了瘋狂。為配合股票投機對貨幣的需求,皇家銀行總計發行了4.8億里弗爾紙幣,總之密西西比股票的價格越高,皇家銀行就同步發行越多的鈔票。
約翰勞恐怕是想通過皇家銀行發行紙幣來解決財政危機,再通過賣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購貨幣,這樣流通的貨幣在總量上達到平衡,也不會有通脹發生,這點上跟現代中央銀行的作用並無二致,只不過一個回購國債,另一個回購股票。
但是,國債和股票是不一樣的!
因為無論如何炒作國債,都不會偏離本金太高,但是股票就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故事純粹是一種忽悠,公司根本沒有勞氏所吹噓的收益。
雖然國債也沒什麼實體經濟支撐,但國債的利率很低,央行可以承受。而股票本身就是一種投機性的金融產品,交易市場上的人都是為了資本利得而非紅利,當股票價格不能維持收益時,泡沫就會破滅,屆時將會失去回購貨幣的手段,而流通中的貨幣足以擊垮皇家銀行。
盡管人們對所謂的密西西比黃金充滿了信心,但忽悠畢竟是忽悠,股價不可能毫無依據的無限上升,泡沫總有破滅的那一天。
導火線點燃於1720年1月,當孔蒂親王希望以低價買入一批股票,其實就是以自己的定價來購買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並企圖染指公司的經營。說白了,這位親王就是一打劫的。
在無理要求被約翰·勞拒絕後,弄來三輛四輪馬車的紙幣到勞氏銀行要求兌換黃金。
此後,那些先知先覺的精明投機者都正確預見到股票的價格不可能永遠攀升,於是開始兌換黃金,並逐步轉移或者窖藏,部分還運往國外。
與此同時,有些似是而非的「謠言」也開始流傳:密西西比流域並沒有發現金礦,那些黃金神話不過是一些騙人的故事。
而股價的決堤,往往從謠言(實話)開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股價就從2萬跌到了1萬,並且在約翰-勞開始回購股票的情況下才穩住的。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在他穩住股價之後卻建議王室徹底禁絕金銀流通,只有紙幣才是法定貨幣。
任何人擁有超過500里弗爾的金銀,都將被處以高額罰款;誰傳播「謠言」,就要被抓起來送到新奧爾良。
以前關於「密西西比泡沫」,人們只是傳言、猜測。而這種不打自招的行為只能證明心虛,所以傳言是真的,擠兌就不可避免了。
已經沒有什麼人還相信那個地區蘊藏著巨大財富的神話,公司的股票也遭到市場的唾棄。
約翰·勞終於控制不了局面,宣布股票貶值,國務會議通過決議讓紙幣貶值50﹪,銀行則停止兌付黃金業務,曾經顯赫一時的法蘭西皇家銀行在一片喧囂中關門大吉。
公司的股價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爾,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爾。
至此,昔日的經濟繁榮泡沫徹底破滅,取而代之的是經濟衰退、民生重創的現實。以至於此時國民對未來已經徹底失去了信心,並在此後80年間,法國都沒敢重建銀行體系,始終使用鑄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所有的瘋狂最終都會回歸理性,所有的價格最終都會回歸價值。歷史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兩會帶來了很多熱點板塊和概念,這些板塊隨著風口來臨而大漲。
比如說碳中和、5G、晶元等等。有的大漲,也有的沒怎麼動。有的同學眼紅那些大漲的股票,聽風就是雨,頻繁地追漲殺跌;也有的同學會耐心等待好價格,分析完好公司然後靜靜地等著。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道聽途說的人,股票市場也如是!
㈥ 已知老王買進股票時付了1.5%%的手續費,已知老王買進時付了1.5‰的手續費,賣出時付了成交額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