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百麗集團的股票是什麼時候上市的、、股票的上市日期。。還有一個就是百麗旗下一共有多少個品牌。。。
2007年5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百麗集團自主經營10個著名鞋類品牌: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Joy & Peace(真美詩)、Mirabell(美麗寶)、Millie』s、Senda(森達)、Innet(茵奈兒)、Basto(百思圖)及JipiJapa,代理經營8個著名品牌——Bata、BCBG、Elle、Clarks、Geox、Mephisto、Merrell及Caterpillar。
② 服裝品牌故事(10)——百麗的營銷逆襲記
占據熱詞的達芙妮關店話題上熱搜之後,一度引起話題熱潮, 有懷念的、有追憶的、有在說各種各樣感受的。 對此達芙妮也進行了一定的公告說明, 轉型戰略並不是關店熱潮。 可這個話題背後,讓人不得不注意到行業的起伏變化。近幾年在老品牌產品身上,這種變化十分的明顯 ,面對市場變化的不斷轉型,達芙妮的 行為 其他的品牌是否做到了? #山東碧海#
回顧鞋類品牌的 歷史 就可以發現, 曾經的鞋王——百麗對於這趟轉型上車雖然晚, 卻轉型的十分迅速,這里頭截然效果可以展現的更多的是一種獨特意義 ,對於老品牌來說這種的改變十分的不簡單。
相較於之前的,可以看出品牌轉型上,近幾年無論是面臨著電子沖擊,數字化的視角等等,各類品牌都有不同的行為,而百麗作為曾經的鞋王,似乎一開始做的並沒有多好,甚至微微有些落後。 達芙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在同百麗做市場抗爭,百麗卻在這其中悄悄上升,如今成為了達芙妮再次需要仰視的地步。
二者也有相同的比較,百麗和達芙妮都曾引進過第三方的資本,可是二者對於數字化的網路沖擊下,認知的先後和操作能力完全不一樣, 這樣悄悄再次攀升的百麗到底有什麼魔力?
曾經的百麗,也是中國國內的鞋類品牌仰望的存在, 07年的第一次上市,市值很快就沖破了1500億元的港幣,之後的五年內發展,店面不斷擴大, 同大多數的鞋類品牌走的方向都很類似,店面從3828家擴大到了14950家,在這一段時間內,走進一家商場,看到了的女鞋品牌很有可能就是百麗。
而在這之後的幾年,便利迅速的發展,成為了全球市值進入與耐克的第二大鞋類上市公司,之後的發展,就開始有了微微的改變。
13年開始電子商務帶來的 網路沖擊將消費者的觀念開始轉變 ,淘寶的雙十一和京東的618,越來越多的品牌,經過了網路營銷之後,開始沖擊出來一個新的 歷史 高度。這讓很多的消費者開始轉變消費觀念,線上和線下, 甚至一度認為線上更方便快捷、性價比高。
經營利潤,在13年2月的高位之後就一路的下滑,也沒有改善,甚至是更低、更加的困難。 其實百麗的管理不是沒有看見電子商務的發展, 早在09年的11月份就開始進行成立淘秀網,試水垂直鞋類電商。11年時又成立了B2C的優購網,這增加了人力、技術等等方面的投入,定位不夠准確, 消費者的消費感受不友好,也使得百麗的電商經營一度進入了困境, 業績在之後的日子裡14年到16年是一度的下滑,曾經的百麗,如同達芙妮的改革一樣,也在16年的時候迎來了自己的關門熱潮。
鞋王從一天能平均開6家店鋪,到後來轉為了一天至少要關兩家店鋪。而這樣的經營狀態,也讓百麗進入了危機時刻,市場的恐慌, 拋售百麗的股票等等,似乎沒有多少人還看好百麗。
合適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對的決策,老品牌也會有煥發新生的魔力, 百麗遇見了貴人——張磊 ,作為對於互聯網投資情有獨鍾的投資人,張磊在17年的年初就開始觀察百麗,在百麗落入谷底的時候,對於張磊來說,這是他的機會。
張磊對於百麗這個品牌是很看好的,在16年的銷售量還能是6500多萬雙鞋,加上3500多萬件的服飾銷量,銷售額達到400多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60多億,證明百麗的潛力和價值, 只是缺少了一個信息化的改革。
在張磊看來,百麗擁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和產品覆蓋,運營者不同的客戶群體,和全世界范圍規模級別的零售網路,店面覆蓋等等, 是全球唯一一家超過兩萬家管理的零售網路企業, 在所有以為百麗只是老品牌和傳統企業的時候,張磊看到了百麗的優勢,百麗能創造出新模式。
再加上收購百麗符合了張磊的高瓴資本對標的是願景基金,百麗的收購也勢在必行。
作為投資過互聯網產業決策的投資大佬,張磊對於互聯網的戰略十分的了解,更認為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優勢是需要改進的, "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
用互聯網思考百麗之後,張磊發現了百麗的受歡迎還是十分的高,這種的客流量,甚至能量級位列中國前十大電商之一,在這種的試穿和進客流量中,張磊認定了 科技 量來提升效率,並制定了兩個戰略, 一是開發終端賦能工對於,二是重新定位店長與店員,挖掘其潛力。
終端工具進行大數據的結合,百麗打造出一套完整的視覺識別和顧客消費記錄的系統,來進行戰略的銷售調整,大數據的分析下 ,顧客的銷售感知和舒適感大大的提升, 張磊同時還認為員工才是品牌的核心。
使用不同的工具讓店長能從手機端看到數據和試穿情況,店員的手機端可以生成鞋類的海報和各種的折扣券的轉發方式的等等,百麗的開始有了成績卓越的變身, 2019年,百麗正式向港交所提出,分拆旗下專做運動服裝鞋帽品牌的滔搏國際在港上市。 震驚了整個投資圈,更是成為了傳說。
員工、數據、店面流量品牌等等,這些看似很簡單的營銷元素,在張磊的手中活學活用,更在這之後, 讓很多人認為張磊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被追著投資跟風等等。
如今細看,同類型的品牌,達芙妮的關轉型調整,似乎也有點這個的味道。究竟這份答卷如何,卻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不過百麗的營銷逆襲,卻能證明一個問題遇到真正懂品牌,懂信息化的人,才能發展。 好的千里馬,總是需要伯樂來挖掘的。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鞋王歸來!曾跌落谷底的百麗,如何用兩年成功逆襲?》
《百麗的營銷戰略計劃》
《百麗的品牌營銷》
#職業裝專家#
③ 靠李子柒概念股爆紅,用網紅拉漲停,女鞋之王星期六有未來嗎
說起星期六,相信絕大多數女性朋友都不陌生,這是被譽為中國女鞋第一股的曾經女鞋之王,但是就是這個女鞋的領頭羊卻出現了極其詭異的現象,一方面股票12天之內被拉9個漲停,另一方面卻是連年關店潮不斷,靠三千萬網紅收入拉動的漲停真的能讓星期六擺脫關店潮的陰影嗎?
一、連續漲停的女鞋之王
近期,被稱作「中國女鞋第一股」的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期六)備受市場關注。從12月2日到12月27日,在短短11個交易日里,星期六收獲九個漲停板,從每股6.81元漲至每股18.56元,月內漲幅高達170.16%。
如此瘋狂的漲停讓人對這個傳統的女鞋企業有著諸多疑惑,12月27日當天,星期六發布公告,稱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披露高管及其親屬11月以來是否購買該公司股票、是否存在違反公平披露原則的事項等諸多問題。12月31日,星期六回復深交所問詢函,其表示,經自查,公司確認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與重大事項有關的籌劃、商談、意向、協議等,前期披露的公告不存在需補充、更正的情形。
根據啟信寶的數據顯示,星期六是首家在A股上市的鞋業公司,創始人張澤民上世紀80年代下海經商,於1992年成為百麗鞋業的獨家總代理,1993年由於銷售控制權之爭自立山頭,創立自主品牌。2009年,該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該公司官網介紹,星期六採用多品牌全產業鏈縱向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業務包括需求研究、生產供應、營銷推廣等。公司旗下擁有品牌ST&STA、D:FUSE、MOOFFY等。
雖然星期六已經回復了問詢,但是在女裝女鞋都不景氣的時候,星期六卻逆市漲停,這裡面的原因著實讓人深思,要知道就在之前不久星期六的關店潮已經引發了大家的關注,2014年開始,星期六連鎖店數量首次下滑,當年門店數目為2327家,同比減少36家。此後,2015年關店283家,2016年關店233家,2017年關店222家,2018年關店211家。
但是,幫助星期六挽狂瀾於既倒的並不是她的女鞋主業,而是網紅副業,由於最近著名網紅李子柒爆火,作為李子柒概念股的相關企業,與星期六並表的遙望網路成為了星期六的救命稻草,時值年終歲末,網紅帶貨潮流可以說把星期六捧得紅得發紫,據了解,遙望網路目前合作明星超過10人,簽約、孵化網紅50人。2019年前三季度遙望網路的社交電商收入佔比較小,其中抖音短視頻實現2000-3000萬收入,但是就是這三千萬收入卻帶動了星期六的爆火,甚至支撐起了星期六令人咂舌的80億市值。
那麼,關店潮下的網紅之王星期六我們到底該怎麼看?
二、星期六我們到底該怎麼看?
首先,星期六主營業務的收縮已經是在所難免。作為星期六的主營業務,我們看到當前的女鞋市場的不好已經是一個大家所公認的事實,Choice數據顯示,從2009年上市到2018年,星期六僅在2009年、2014年和2018年實現凈利潤上漲,其餘七年凈利潤均為下跌狀態,2017年凈利潤暴跌1789.31%。2019年半年報顯示,分業務來看,2019年上半年,星期六服裝鞋類收入約為5.7億元,同比下滑12.4%,再加上本身女鞋市場的業務壓力增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像星期六這樣的傳統女鞋企業想要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雖不說過於困難,但也是問題多多。2019年9月,針對投資者對於目前低迷市場,星期六女鞋業務打算如何實現突破與增長的提問,星期六董秘表示,將調整店鋪結構,減少自營店鋪佔比,逐步走向輕資產化。可以說,不僅是產業不景氣,就是星期六自己的公司內部對於女鞋市場也是一種比較悲觀的看法,所以指望女鞋主業來支撐星期六的業務發展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網紅風潮到底能支撐星期六多久?在我們看到星期六女鞋產業不景氣的同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比增長283.63%、收入3.2億元的互聯網廣告業務,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遙望網路,我們姑且不說火遍全網的李子柒能夠給星期六帶來什麼?畢竟從股權結構的角度來看,李子柒所在子柒文化雖是星期六掌門人張澤民的入股機構,但兩者之間是完全不同的法人主體,但是星期六卻也非常明確的表示了其發展網紅經濟的願望,在2019年半年報中,星期六表示,將致力於「打造時尚IP生態圈」的戰略,著力構建「媒體和社交平台」、「時尚IP孵化運營平台」及「時尚IP集合平台」,向新零售平台進行轉型,而當前正好是網紅帶貨的風口浪尖。網紅不僅擁有巨大的流量,更有著海量的粉絲,一個網紅所帶來的價值堪比重型資產,但是我們卻不要忘了一件事。在這個世界上最不靠譜的就是粉絲,僅僅是內容產業中對於粉絲喜新厭舊的討論就足以讓大家明白,今天由於你是網紅,粉絲們可以把你捧上天際,但是明天同樣粉絲也可以把你摔進塵埃,網紅經濟巨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是資本市場也都不敢胡亂涉足。
第三,剝離製造業轉型互聯網的星期六能成功嗎?在12月19日的時候,星期六發布公告稱,擬作價1385萬將其全資子公司佛山星期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佛山市詩穎鞋材有限公司,根據央視財經的報道,如果交易完成星期六不再具備皮鞋生產產能。可以說,星期六正在用壯士斷腕的勇氣來全面觸網,似乎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了。只是我們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星期六押寶無疑已經押注在網紅經濟與新零售上了,只是這兩個商業模式真能支撐起星期六的發展嗎?我們前面說了一些網紅經濟,網紅經濟的核心關鍵是在於KOL(關鍵意見領袖)對於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一方麵粉絲與KOL的關系瞬息萬變,另一方面KOL又是一類最難以掌控的人群,可以說粉絲的粘性並不在你企業身上,而是在個人KOL的身上,前不久著名網紅馮提莫加盟嗶哩嗶哩,在給B站帶來了無限曝光度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前東家斗魚的無奈,對於星期六這樣的企業來說,這么多網紅你能孵化多少?你又能留住多少?這些問題似乎根本不是星期六這樣的傳統企業能夠回答的。再說新零售,阿里、騰訊、京東、蘇寧幾乎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在做新零售,只是這些年來,新零售企業叫好不叫座的現象是層出不窮,大多數新零售企業虧損不賺錢已經成為常態,而星期六做新零售又怎麼敢說自己一定就行呢?
我們對於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還是秉持著一個樂見其成的態度,畢竟在這個全面互聯網化的時代中,不觸網就往往意味著被時代所淘汰,但是貿然全面觸網甚至不給自己留餘地,這樣的做法對於缺乏互聯網基因的傳統企業來說是不是用力過猛了?當然,我們不排除星期六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真的穩當,還是要請星期六好好考慮一下的,如果星期六這么看好自己的轉型的話,那麼最近多為高管輪番減持的做法似乎有些自己打臉了。
所以,星期六能否真正轉型成功,我們還是抱著一個謹慎地態度看待他的。
④ 百麗股票代碼多少
百麗股票代碼是01880。
百麗創立於1991年,其前身為鞋類產品代工廠,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自建品牌和零售網路。2007年百麗國際在香港上市,上市當日凍結資金高達4460億港元,創下香港股票市場公開發售凍結資金的最高記錄,而百麗國際市值曾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然而因為當年「跑馬圈地」過快,大量門店使公司無法在市場巨變後快速轉型。2016年百麗國際正式宣告集團上市10年來首次錄得連續利潤下滑,而業績疲軟背後還有實體店的關閉潮。
【拓展資料】
近年來,港股私有化熱潮也是一直未有減退,大部分公司會以管理層認為公司股票交易度不夠活躍及流通性差,以及管理層認為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影響融資,作為私有化的考量。百麗最終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與其巔峰時期比,市值縮水約六成。依然打破了港交所最大規模私有化的記錄。
在私有化後,百麗的創始人也徹底離開公司。2017年7月18日最後一個交易日,百麗國際漲幅0.16%,報6.24港元,成交3.72億港元。2017年7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的私有化建議將預計於開曼群島時間2017年7月25日正式生效。
公告稱,此前由高瓴資本、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於武、盛放組成的財團所牽頭提出的建議已經順利通過。百麗國際私有化後,高瓴資本將持有公司57.6%的股權,鼎暉投資將持有11.9%的股權,包括於武、盛放在內的參與此次私有化的公司管理層將合共持有30.5%的股權。媒體報道稱,百麗此次私有化將成為港交所至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紀錄。
百麗以531.35億港元的估值從港交所退市,與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的巔峰時期相比,「身價」大幅縮水近2/3。也因如此,這場交易甚至被外界解讀為「賤價賣盤」。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盛百椒沒有直接回應關於「賤賣」的結論,此前他曾表示,對於私有化「價格高低」,「不同人的看法不同很正常」。但對於長久持有百麗的股東「表示歉意」。
百麗國際股票港股上市十年間,有過輝煌也最終黯然以退市收場,市值縮水嚴重不說實際上也從側面反應了整個鞋類行業需要通過不斷改革與創新才可以適應市場的多元化的。
⑤ 百利是什麼
百利是一家大型的金融服務商,英文名稱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 Inc. PFG Best,全稱美國百利金融集團,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經營方麵包括全球各類商品、金融、股票期權、期權、零售外匯交易、機構與商業外匯交易和服務、貴金屬現貨期貨和管理基金等。
⑥ 百麗鞋業 股票代碼
是百麗國際吧?
內地最大的女裝鞋零售商百麗國際(1880.HK)
⑦ FED和百麗哪個比較好
肯定是BELLE好了,鞋業老大,上市了。
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簡稱「本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女裝鞋零售商。
目前,本集團擁有的自有鞋類品牌包括: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FATO(伐拓)、Senda(森達)、好人緣、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Jipijapa、Joy & Peace(真美詩)等。公司代理的鞋類品牌包括:Bata、ELLE、BCBG、Mephisto、Geox、Clarks、Merrell、Caterpillar、Sebago等。
2007年,按銷售額計國內皮鞋市場排名前10名中,有5個品牌屬於本集團,他們分別是Belle百麗(第一),Teenmix天美意(第二),Tata他她(第四),Staccato思加圖(第七),Senda森達(第八)。其中,Belle百麗品牌連續12年栄居中國女裝鞋銷售榜首。
除經營鞋類業務外,本集團亦是中國體育用品最大零售商之一,代理銷售的運動服飾品牌產品包括:Nike、Adidas、Reebok、Puma、Mizuno、Li Ning、Kappa、Converse;亦代理銷售休閑牛仔名牌Levi's。此外,集團擁有時尚運動品牌FILA大中華商標的使用權。
2007年5月23日,百麗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百麗國際是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大的內地消費零售股。截至2008年3月25日,總市值608.6億港元。
截至到2007年12月31日,本集團在中國大陸擁有6,090間自營零售店(該店鋪數量不包括新並購的妙麗與森達的零售店)。同時,本集團在香港、澳門亦擁有53間自營零售店。
2007年,本集團實現營業額116.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凈利潤為19.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2.7%。
本集團核心品牌Belle(百麗)為中國鞋類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國真皮鞋王」、「中國真皮標志名牌」等多項殊榮。
⑧ 「鞋王」百麗再次遞交港交所IPO申請,百麗此前為何會轉型失敗
“鞋王”百麗再次遞交港交所IPO申請,百麗因為業績困難,轉型失敗的緣故。當時轉型私有化不是因為失敗退市的,而是為了更好的轉型。要知道如果百麗不退市的話,會受到公開股票市場的短期紛擾和壓力影響,其轉型將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並可能有額外風險。
從百麗失敗的案例上可以看出來,如果一個企業無法跟緊時代腳步那麼就只能落後於時代,被時代所拋棄和遺忘。但是百麗的涅槃重生,你又不得不趕快資本家力量的強大,已經管理者正確決策的重要性。百麗再度遞交港交所IPO申請,就證明了現在的他已經准備好了迎接新挑戰的決心了。期待百麗的再度回歸!靜候百麗的佳音!
⑨ 百麗為什麼破產
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電商沖擊,百麗去年一年關了100多家店,而且上市收到股票市場的操控,更加變得慘淡
採納哦謝謝
⑩ 百麗與百麗國際是不是一個意思
百麗是百麗國際下一個品牌。
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前身是百麗集團,創建於1992年3月8日,於2007年5月2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HKSE:1880),上市當日凍結資金高達4460億港元,創下了香港股票市場公開發售凍結資金之最。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由港資在大陸興建的生產加工企業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產銷一體化股份制企業,是中國大陸最大的鞋業品牌連鎖經營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服飾業零售商。
目前,百麗國際擁有的自有鞋類品牌包括: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FATO(伐拓)、Senda(森達)、好人緣、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Jipijapa、Joy & Peace(真美詩)等。公司代理的鞋類品牌包括:Bata、ELLE、BCBG、Mephisto、Geox、Clarks、Merrell、Caterpillar、Sebago等。
在經營上,百麗集團以「供應鏈控制最大化,供應鏈運行快速化」為戰略目標,將產品生產、銷售網路控制與品牌經營合為一體,並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縮短供應鏈的運行周期,縮短產品與市場的時空距離,使生產、銷售保持均衡,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達成良性循環。
秉承「用做人的方式做生意」的經營哲學以及「勤奮、科學、合作」的企業精神,百麗集團在管理上「以人為本」,充分重視人才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將「以分散式、開放式的管理,實現人才培養的持續化,人才能力釋放的最大化」作為企業的管理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