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分析股票的短期走勢
一般以日線MA5、MA10分析短期走勢,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勢,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長期走勢。而以5—30分鍾K線做短線操作,以周、月、年K線中的均線走向分析長期走向。
五日移動平均線是五天的平均股價連接起來的指標線,是一個短線指標,它的運動軌跡最頻繁,最快.比如股價在五日移動線上方移動,那麼說明該股票處於強勢上漲格局中;反之,如果股價迅速跌破五日平均線,短線可以考慮出貨.
以此類推,十日移動平均線也是一個短線指標,但移動軌跡則慢於五日線,但相對五日線來說,判斷股票的短線格局更為准確. 五日線和十日線是短線炒股常用的指標,十日線對於五日線來說,如果在五日線處於十日線下方,那麼十日線均價就構成短線壓力;如果在上方,則構成短線支撐.
總之,當前價格與5日均線,10日均線偏離的太多的話,就要考慮短線操作了。
❷ 如何分析股票走勢
股票趨勢分析要點:
(1)開盤價:它是多空雙方在開盤前5分鍾撮合而成的,它已經反映了主力的一部分意圖,尤其是在其他相關市場價格發生突變的情況下,開盤價更能反映出交戰雙方的態度和決心。
(2)收盤價:收盤價是對全天價格走勢的一個總結,也是對當天多空較量誰勝誰敗的一種評價,收盤價還是與下一交易曰進行銜接的橋梁,一般講,在盤整行情中,主力並不願意過多流露其意圖時,收盤價與當天的結算價都比較接近。
(3)盤中最高價、最低價:這些價格反映了多空在續盤階段較量的情況,特點是在最高價或最低價附近經常伴隨著較大的成交量,這一點可以從分時線中看得清晰,在盤整行情中,這兩個價格成為全天交易的價格區間定位尺,投資者將在該區間內完成曰內的交易。
(4) 成交量:當曰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場投資者在當曰的價格區間中進行交易的偏好程度,它還體現出投資者目前的心理狀態,積極介入或出場觀望或持幣等待,更深 一層地看,它反映出價格向某方向變動的能量在集聚或被釋放,當成交有效放大時,或是行情的開始或是行情階段性結束,當然,要聯系持倉量、價格等因素綜合判 斷。
(5)持倉量:持倉的變化在價格運行中佔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主力的持倉意願和意圖,它分為主動增(減)倉和被動增(減)倉,通過持 倉的變化可以估計到主力的持倉成本,為投資者在操作中提供一定的買賣依據,一般講,如果當曰某合約上出現持倉變化幅度超過20%以上時,可能會誘發行情原趨勢的逆轉。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在股市中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戰術,只有合理的分析。每個方法技巧都有應用的環境,也有失敗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這樣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❸ 卡夫亨氏網申就會收到測評嗎
是的,會收到
亨氏是世界第五大、北美第三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進入門檻較高,對於申請者的綜合素質考察也比較嚴格,想要進入卡夫亨氏首先要進行網申,接著參加筆試,最後通過面試。下面整理了一些卡夫亨氏的考情分析和筆試面試情況資料,大家可以自行參考。考情分析:<br>招聘時間:每年8-12月<br>筆試形式:在線測試(機考)<br>測試題型:44道IQT智鼎題型
考試內容:<br>卡夫亨氏的筆試題型為IQT智鼎題型,題量為44道。IQT智鼎題型和行測EPI有點像,但雖然同樣是圖形推理,但IQT的風格和普通行測EPI的風格是有很大差異的。<br>卡夫亨氏的面試分為三輪,分別為電面、AC面和終面。
❹ 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信出爐!有啥看點干貨都在這里!(附全文)
北京時間2019年2月23日晚,「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發表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
這是寫給股東的第54封年度信函,內容包括2018年度的公司業績、投資策略,還對許多熱點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這封致股東信的受眾遠遠超過該公司的投資者群體,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希望從信件中了解這位傳奇投資者的投資心態,以此作為對未來經濟和市場的預測。
伯克希爾復合年增長率達18.7%
依照慣例,第一頁是伯克希爾的業績與標普500指數表現的對比:
2018年伯克希爾每股賬面價值的增幅是0.4%,大幅弱於2017年同期的增幅23%,不過跑贏了2018年標普500指數的下跌4.4%。伯克希爾哈撒韋四季度A類股虧損15467美元,運營收益57.2億美元(之前為33.38億美元)。
長期來看,1965-2018年,伯克希爾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7%,明顯超過標普500指數的9.7%。1964-2018年伯克希爾的整體增長率是1091899%(即10918倍以上),而標普500指數為15019%。
△巴菲特致股東信第1頁對比企業業績與美股標桿:標普500指數的表現
巴菲特:單季利潤大幅波動將成新常態
股東信用較長篇幅談論了GAAP新規為單季盈利/虧損帶來的波動。
巴菲特表示,GAAP新規要求將未實現的投資組合資本損益計入利潤統計中,他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芒格都表示反對。由於伯克希爾持有的可交易證券規模過大,「這種按市價計價的變化會令伯克希爾的利潤發生狂野且反復無常的波動。」
例如,2018年一季度和四季度,伯克希爾GAAP項下分別錄得凈虧損11億和254億美元,而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別錄得盈利120億和185億美元。但很多伯克希爾持有的公司在去年所有季度都實現了「持續且令人滿意的運營利潤」,超過2016年利潤高峰176億美元的幅度高達41%。
巴菲特警告稱,伯克希爾季度GAAP盈利的「大幅波動將成為新常態」。截至2018年底,伯克希爾的股權持倉約為1730億美元,去年經常發生單日波動至少20億美元的情況:
去年四季度,美股經歷了一段高波動時期,伯克希爾的單日盈利或虧損經常高達至少40億美元。我們的建議是,繼續關注運營利潤,不要過度關注未實現的資本損益等。
我不是說伯克希爾作出的投資是不重要的,長期來看,我和芒格都預期這些股權投資會實現大額利得,但是實現時間會非常不規律。
巴菲特:明年不再公布伯克希爾的每股賬面價值
股東信還表示,明年的信件將不再公布每股賬面價值,轉而會關注伯克希爾股票的市場價格。巴菲特認為,每股賬面價值已經失去了相關性,給出的三大理由如下:
首先,伯克希爾逐漸從資產集中在可銷售股票的公司,轉變為主要價值在於經營業務的公司。其次,雖然我們持有的股權按市場價格計算,但會計規則要求經營公司的賬面價值遠低於當前市價。第三,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可能伯克希爾將成為重要股票回購者,交易價格將高於賬面價值、但低於我們對內生價值的估計。回購將令每股內生價值上升、每股賬面價值下降,將導致賬面價值越來越與經濟現實脫節。
伯克希爾如何利用1120億美元的天量現金?
巴菲特:短期內不會進行大型收購,絕不會冒缺錢花的險
股東信重點談論了市場關注的收購問題。信件稱,企業收購的立時前景「並不好」。這種令人失望的現實表明,2019年可能會看到伯克希爾再度擴大對可銷售證券的持有,(而非用所持現金來增加收購)。但巴菲特繼續「希望舉行重大收購」,只是目前買入價格還是太貴:
巴菲特寫道,「伯克希爾將永遠是一個金融堡壘。在管理的過程中,我會犯一些代價高昂的委託錯誤,也會錯過很多機會,其中一些對我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有時,隨著投資者逃離股市,我們的股票會暴跌。」
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約1120億美元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巴菲特指出,這些儲備中有一部分是「碰不得的」,因為他們希望一直持有至少200億美元,以「防範外部災難」。巴菲特還表示,他「絕不會冒險導致缺錢花」。
「未來幾年,我們希望將大量過剩流動性轉移到伯克希爾永久擁有的業務上。然而,眼下的前景並不樂觀:對於擁有良好長期前景的企業來說,價格高得離譜。」
巴菲特接著說:這一令人失望的現實意味著,到2019年,我們可能會再次增持可上市股票。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希望能獲得大象那麼大的收購。即使在我們88歲和95歲的時候——我是年輕的那個——這種前景也會讓我和查理的心跳加快。(光是寫可能會有一筆大買賣,就已經讓我心跳加速了)我對更多股票購買的預期不是市場預測。查理和我對股市下周或明年的走勢一無所知。這種預測從來就不是我們活動的一部分。相反,我們的想法集中在計算一個有吸引力的業務的一部分是否比它的市場價格更有價值。
在同樣令市場關注的股票回購問題上,伯克希爾在2018年其實沒有交出特別令人滿意的答卷。
股東信表示,2018年回購了大約13億美元伯克希爾的普通股。此前市場分析稱,在去年7月移除了對股票回購的內部限制後,三季度伯克希爾回購了9.28億美元的股票。原本市場預期去年共回購20億美元的股票,現在看來,去年四季度只回購了3.72億美元的自家股份。
巴菲特還是沒透露接班人的人選
巴菲特在今年夏天將年滿89歲,市場期待本次公開信透露出未來繼任者的線索。
但巴菲特只是說,2018年任命Ajit Jain和Greg Abel作為聯席副總裁的決定「是個真正的好消息」。目前,伯克希爾的管理比他一個人單打獨斗的時代好得多,兩位「小將」都有罕見的才能、並深深融入到伯克希爾的文化中,「這些管理層變更早就該做了。」
他還是沒有給出誰才是明確的下一任接班人。
2018年底的巴菲特持倉一覽表
截至2018年底,伯克希爾列出了按照市場價格計算的前15大持倉。雖然卡夫亨氏理論上是伯克希爾的第六大重倉股、持有3.25億股,但伯克希爾作為控制層的一員,需要將這部分投資計入「股權」項目。
巴菲特承認因亨氏出現損失但或將拋售視作買入機會
周五,卡夫亨氏(Kraft Heinz)股價暴跌,原因是該公司業績令人失望,股息將被削減,無形資產被減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該公司發出了傳票。截至2018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該公司26.7%的股份。
巴菲特沒有對該股做進一步說明,只是說在第四季度,伯克希爾「從無形資產減值中蒙受了30億美元的非現金損失(幾乎全部來自我們對卡夫亨氏的股權)」。
他說,「年底時,卡夫亨氏控股的市值為140億美元,成本基礎為98億美元。」
雖然沒有人喜歡遭受損失,但巴菲特傾向於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
巴菲特在1996年表示:「作為投資者,你的目標應該是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一家容易理解的企業的部分股權,而且應該幾乎肯定這家企業的利潤在未來5年、10年和20年大幅增長。」
此外,他和他的團隊可能將卡夫亨氏的拋售視為買入更多股票的機會。
巴菲特在1998年曾說:對我們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一家偉大的公司陷入暫時的困境。我們想在他們躺在手術台上時買入。
以下是今年《致股東信》的翻譯▼
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
根據美國通用會計准則(GAAP),伯克希爾2018年盈利40億美元,其中包括:2018年公司運營利潤為248億美元,30億美元的非現金虧損(無形資產減值)幾乎都來源自我們對卡夫亨氏的持股,28億美元的實際資本收益來自賣出所投資證券,206億美元的虧損來自我們投資組合中未實現的資本利得的減值。
美國通用會計准則的新規定要求我們在收益中包括最後一項。正如我在2017年年報中所強調的,無論是伯克希爾副董事長查理-芒格,還是我都不認為這條規則是明智的。相反,我們兩人一直認為,在伯克希爾,這種按市值計價的變化將導致「我們的凈利潤出現劇烈而無常的波動」。
這一預言的准確性可以從我們2018年的季度財報中看出。在第一和第四季度,我們分別報告了11億美元和254億美元的GAAP虧損。在第二和第三季度,我們分別報告了120億美元和185億美元的利潤。與這些劇烈波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伯克希爾旗下的許多業務在各個季度都實現了持續且令人滿意的運營利潤。全年來說,這些業務的利潤比2016年176億美元的高點還要高出41%。
我們每季度的GAAP收益的大幅波動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下去。這是因為我們龐大的股票投資組合——截至2018年底價值接近1730億美元——經常會經歷單日20億美元或更多的價值波動,而新規則都要求我們必須立即將波動計入我們的凈利潤。事實上,在股價高度波動的第四季度,我們有好幾天都經歷了單日「盈利」或「虧損」超過40億美元。
我們對此的建議?請關注運營收益,少關注其它任何形式的暫時收益或損失。我的這番話絲毫不削弱我們的投資對伯克希爾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和查理預計我們的投資將帶來可觀收益,盡管時機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長期閱讀我們年度報告的讀者會發現今年這封信的開頭與往年不同。在近30年的時間里,給股東信的第一段都描述了伯克希爾每股賬面價值的百分比變化。現在是時候放棄這種做法了。
事實是,伯克希爾賬面價值的年度變化——它不會再出現在股東信第2頁。這種做法已經失去了其曾有的意義。有三種情況使它失去了關聯性。首先,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逐漸從一家股票投資公司轉變為一家經營企業型公司。
查理和我預計這種轉變將以一種不規則的方式繼續下去。其次,盡管我們的股權價值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但根據會計准則,我們旗下運營公司的帳面價值遠低於其當前價值,這種錯配在近幾年越來越明顯。
第三,隨著時間的推移,伯克希爾很可能會成為其股票的重要回購方,回購將發生在股價高於賬面價值,但低於我們對其內在價值的估計之時。這種收購的數學原理很簡單:每筆收購都使每股內在價值上升,而每股賬面價值下降。兩者結合將導致賬面價值越來越脫離經濟現實。
巴菲特2019年股東信英文全文地址:/letters/2018ltr.pdf
巴菲特公布致股東信 伯克希爾2018年盈利40億美元
股神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公開信 伯克希爾跑贏標普500指數4.8個百分點
巴菲特:希望舉行重大收購 但「價格高得離譜」 可能再次回購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❺ 半年凈利33億,市值每天漲15億,海天味業的泡沫該戳戳了
文| AI 財經 社 周享玥
編輯|趙艷秋
「醬油大王」海天味業的醬油又賣出了「大價錢」。
8月27日晚間,海天味業發布2020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15.95億元,同比增加14.12%,實現歸母凈利潤32.53億元,同比增加18.27%。不管是營收還是歸母凈利潤,都遠超中炬高新、ST加加、千禾味業等幾家同行業上市公司數據之和。
而在股價上,海天味業更是一騎絕塵。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海天味業股價報收183.02元/股,漲幅為6.41%,總市值高達5930.66億元,是調味品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分析業績和利潤雙增長的原因,與疫情期間,醬油這個剛需市場總體需求量變化不大有關。而且,受疫情影響的主要是餐飲行業,但它們采購的更多是大包裝產品,利潤率要低於以家庭烹飪為主的零售型產品。
不過,雖然業績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業增長瓶頸已現,產品大部分集中在屬於紅海競爭的中低端領域,這對於企業長期發展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
市值平均一天漲15億,「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
2020年上半年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無疑是稍顯暗淡的,但對於海天味業來說,卻算得上是「因禍得福」,股價、業績實現雙豐收,更是在8月18日創下了「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的A股大奇觀,市值超越了中國石化,8月27日,中國石化的A股市值為4819.17億元。
2020年1月2日是新一年的首個交易日,海天味業股價和市值尚為89.10元/股和2406.03 億元,到8月27日就已經分別漲了105.41%、146.49%,達到了183.02元/股和5930.66億元,位列A股上市公司市值第十名,相當於市值平均每天漲約15億元。
事實上,打從上市起,海天味業就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從股價總體走勢來看,2014年2月至今的6年多時間里,除了2016年處於微跌狀態,其餘年份均呈上升狀態,2020年以來的漲幅更是超100%。
另據2020年半年報顯示,龐康、程雪、黃文彪、吳振興、陳軍陽、葉燕橋合計持有海天味業55.89%的股份,為其實際控制人。其中,海天味業董事長、總裁龐康通過直接和間接持股合計32.51%。據此計算,截至8月27日,龐康的最新持股市值約為1928.06億元。
而在一年前的2019胡潤百富榜中,低調的龐康還首次以850億元身家與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並列榜單第23位,成功晉級為中國食品飲料行業新首富。
海天味業何以能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業績的長期穩定增長無疑是關鍵所在。
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業分別實現營收98.17億元、112.94億元、124.59億元、145.84億元、170.34億元、197.97億元,增速分別為16.85%、15.05%、10.31%、17.06%、16.80%、16.22%;實現歸母凈利潤20.90億元、25.10億元、28.43億元、35.31億元、43.65億元、53.53億元,同比增長30.12%、20.06%、13.29%、24.21%、23.60%、22.64%。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一季度,其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也分別達到了7.17%、9.17%。這樣的長期業績走勢,再加上連續20多年的醬油行業龍頭老大地位,海天味業受到資本青睞似乎不足為奇。
那麼,是什麼造就了「醬油大王」?
梳理海天味業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品牌建設與渠道建設是海天味業的兩大法寶。
在品牌建設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大部分醬油還在以散裝形態售賣時,海天味業就已經推出印有全新品牌LOGO的瓶裝醬油,1999年,又斥巨資成為第一家在《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環節打廣告的醬油品牌。最近幾年,海天味業更是冠名了《跨界歌王3》、《吐槽大會》、《中餐廳》等多部流行綜藝,還在2014年邀請知名主持人汪涵做了首位代言人。
圖源:海天味業官網
表現在數據上,2014年至2018年,僅用了5年時間,海天味業的銷售費用就翻了一倍,從10.5億元漲到了最高22.36億元,2019年雖有所縮減,但仍舊達到了21.63億元,2020年上半年為8.65億元。
而在渠道建設上,海天味業有一套獨特的「打法」,採取經銷商、分銷商/聯盟商兩級架構銷售體系。由海天駐各地的銷售機構與經銷商共同對分銷商/聯盟商進行管理,並通過在一個區域設置多個經銷商,進行內部「賽馬」的方式,提升產品滲透。
據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業的一級經銷商數量已經達到6433家,較2019年底的5806家,凈增長627家,相當於平均每天凈增長約3.45家經銷商,實現了在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100%覆蓋率,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元。
而同期ST加加(加加醬油)、中炬高新(美味鮮)、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均在1000多家的量級,僅約為海天味業的1/5。
因此,即便假設產品差距不大,海天味業的售賣網路也更具競爭優勢。
難以擺脫中低端煩惱,後續增長空間見頂?
雖然業績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業的發展並不是沒有隱憂。
實際上,海天味業目前的主要問題在於產品大部分集中在屬於紅海競爭的中低端領域,這對於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
以營收佔比在60%左右的支柱產品醬油為例,隨著近年來中低端醬油市場的逐漸飽和,海天味業醬油產品的營收增速已經在不斷收縮,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醬油類產品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6.59%、15.85%、13.60%、10.71%,整體呈下滑趨勢。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現象昭示著海天味業在低端醬油市場的天花板已經清晰可見,而海天味業近年來不斷嘗試向料酒、火鍋底料等賽道拓寬的動作,也被解讀為可能是海天味業在遭遇業績瓶頸後,尋求突破的新增長點。
據媒體報道,近日,海天味業天貓官方旗艦店低調推出了四款火鍋底料,包含韓式辣牛肉、韓式部隊、新疆番茄、雲貴酸湯四種風味,單包價格15.9元,四包組合價39.6元,生產日期則顯示為2020年7月份生產。
AI 財經 社查詢發現,截至8月27日,海天味業新推出的火鍋底料在天貓旗艦店上的月銷量為624件。
圖源:海天味業天貓旗艦店
「海天味業涉足到料酒、火鍋底料等其他調味品市場,對它來說應該是最簡單的。」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AI 財經 社,「因為它已經在醬油領域積累了產能、品牌、渠道等資源優勢,當它把這些資源和醬油行業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其他調味品領域,就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去開發一個新的產品」。
據《火鍋行業全產業鏈報告》顯示,自2011年以來,火鍋行業始終保持著10%以上的高增速,而火鍋產業的快速發展,又推動著火鍋底料市場的同步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近幾年增幅達到15%左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400億元,顯然還「有利可圖」。
不過,沈萌進一步分析認為,這種方式仍然是「在更多地與中低端品牌進行搏殺,並不能真正走入收益率更好的中高端市場」。
在他看來,雖然海天味業目前在國內處於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但就全球醬油產業來說,其仍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拓展。「在這種前提下,它就已經開始做料酒等橫向的調味品市場介入,可能會分散其對於醬油市場核心主業的堅守,進而導致其長期處於產品中下游的水平,並不利於企業更長期的品牌積累和積淀」。
但海天醬油想要從中低端市場向高端醬油實現突圍,顯然也並不簡單。千禾、李錦記、欣和、魯花、廚邦等在高端醬油市場耕耘已久,搶佔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日本醬油行業的領頭羊龜甲萬、法國達能、卡夫亨氏等外企也紛紛進軍國內醬油行業,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競爭。
調味品行業「因禍得福」,股價、業績齊上漲
疫情期間「因禍得福」的不僅僅是海天味業,事實上,包括中炬高新、千禾味業、ST加加、恆順醋業、天味食品等在內的多家調味品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和業績都出現了大幅上漲。
就資本市場表現而言,截至8月27日收盤,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千禾味業、恆順醋業、ST加加的總市值分別為5930.66億元、638.11億元、420.57億元、294.49億元、268.29億元、101.03億元,較年初的漲幅均超過了100%。其中,千禾味業的市值漲幅更是達到了317.83%。
制圖/周享玥
而在業績表現上,2020年上半年,中炬高新、ST加加、恆順醋業、千禾味業、天味食品分別實現營收25.54億元、11.56億元、9.53億元、9.19億元、7.99億元,同比增加6.78%、12.87%、7.39%、45.98%、34.53%;實現歸母凈利潤4.55億元、1.07億元、1.49億元、2.00億元、1.57億元,同比增加24.31%、24.67%、3.63%、94.62%、79.85%,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出現較大增長。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響較大、餐飲行業大規模閉店停業的一季度,6家企業中也僅有ST加加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降,中炬高新營收下滑,但凈利潤卻反向上漲。
制圖/周享玥
何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AI 財經 社,「主要是因為醬油屬於日用消費的必需品,無論是在外就餐,還是自己在家做飯,對醬油的總體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其實是不大的。受到疫情影響的主要是餐飲行業,但它們采購的更多是大包裝、批發的產品,利潤率要低於以家庭烹飪為主的零售型產品」。
沈萌進一步分析,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餐飲行業方面對於低利率產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家庭烹飪所需的高利潤率零售產品的需求卻有所增加,「再加上電商等渠道成本的降低,多方抵消之下,醬油總消費量的變化可能不大,但是對於企業的業績提升卻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這一點在中炬高新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數據中也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中炬高新實現營收11.53億元,同比下滑6.32%,歸母凈利潤卻同比上漲8.94%,達到了2.06億元,凈利率有明顯提升。
對於調味品市場下半年的走向,沈萌認為,隨著餐飲逐漸恢復運轉,高利潤率產品的銷量,可能會有一部分迴流到低利率的大包裝產品,進而對利潤率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整體的市場規模還在不斷膨脹,整體業績不會有明顯下調」。
「下半年可能比較多的調味品企業會像海天味業一樣,以自己的品牌為基礎,向其他類型的調味品市場進行延展。」沈萌補充說。
❻ 踩雷卡夫亨氏,減持蘋果,巴菲特還是原來的股神巴菲特嗎
巴菲特投資神話,一直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模仿,但時至今日,巴菲特仍然是無法超越、無法復制的投資大師。
確實,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往往都會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經歷,而對於不同的成功者,他們的經歷不同、學識不同、命運不同乃至起跑線不同,這恰恰決定了每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可復制性,而作為經受市場數十年考驗的巴菲特,其投資神話更是無法超越、無法復制。
近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發布第54封的股東信,其中從數據獲悉,從1964年公司成立至今,其每股賬面價值以每年18.7%的速度增長,而無論從總回報率還是從復合年增長率等數據分析,都遠超過同期標普500指數的表現。
在一般人看來,即使按照持股市值計算,年均18.7%的增長速度看似不太高,但實際上這恰恰考驗著管理人的綜合能力與綜合智慧。此外,仍需要考慮到兩個核心因素,一個在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本身的資產規模龐大,非幾十萬、幾百萬的資產規模,而在實際情況下,資產規模越龐大,越難以把控,需要考慮的風險因素更多;另一個則在於如此龐大的資產規模,仍可以保持年均18.7%的增長速度,長期復利率更是驚人,這是需要怎樣的投資智慧以及怎樣的資產配置能力才能夠實現這一增長目標?可想而知,這也是巴菲特、查理芒格先生的大智慧所在。
巴菲特與查理芒格先生可以稱得上最佳的搭檔組合,但對於這兩位元老級別的投資大師,尚且有投資失利的時刻。例如,在過去一年的時間內,如可口可樂、蘋果公司、卡夫亨氏等,都給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投資損失壓力,甚至拉低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綜合投資數據。但是,即使如此,在2018年全球投資市場有所低迷的背景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表現尚且保持穩定,但是其每股賬面價值的增幅卻創出了成立至今的最低水平,這或許又會成為巴菲特投資反思的年份。
踩雷卡夫亨氏、減持蘋果,這是最近一段時期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系列舉動,而面對近期表現不穩定的投資組合,似乎仍未改變巴菲特的投資信心,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巴菲特依舊對本土經濟以及美股市場抱有足夠樂觀的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數據顯示,經過了第四度的減持之後,蘋果公司依舊還是持股市值最高的股票之一,而2018年蘋果公司佔比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組合比重高達21%。由此可見,即使有所減持,但從持股規模來看,仍未動搖巴菲特對蘋果公司的長期持股信心。
實際上,回顧過去數十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增幅情況,期間也一度出現了每股賬面價值增幅遠低於市場預期的情況,但卻會在一定的年份中逐漸得到恢復性的增長,而長期下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依舊可以實現每股賬面價值以每年18.7%的速度增長目標。
投資組合的表現不佳,往往成為了投資反思與總結的契機,而這些年來,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是在一次次反思與總結中成長,並逐漸成為了全球價格最高的上市公司。與此同時,這也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核心管理層的集中智慧所在。
經過了數十年的市場考驗,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依舊可以不斷實現佳績,這確實並不容易。或許,在巴菲特投資成功的背後,離不開美股市場長期牛市、本土經濟長期向好的積極影響,但即使如此,作為一位全球公認的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神話仍然是無法超越、無法復制的。
❼ 如何正確的去分析一隻股票的走勢
看股票我基本是看趨勢,並且是大趨勢。為什麼這樣說呢,小趨勢看不清我變數太多, 一個新聞,一個股評,甚至一個時間點都會影響。這個就是我不太愛看短線小趨勢的原因。我更喜歡把線改成年線月線來看。更喜歡買一些大跌了很久的 不太喜歡追漲。
其次看公司我喜歡一些業績很好的 但不是太熱門的板塊。但是近一年突然股票暴跌但是業績還很好。這類我特別愛。
2.研究對象,不要把它剝離市場做單獨研究。研究某一個股,除了看它本身以外(比如資金面,形態特徵等),也要看大環境,個股+大環境綜合研究。初級的散戶,容易把個股漲跌歸結為主力行為,這只是部分,在大環境,大勢面前,大資金也是比較渺小的,只能隨機應變。只不過這種隨機應變相比大眾散戶,更具有計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