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ibm的情況,從一開始到現在全部的情況
你這個問題還真剌手啊,
IBM前三十年的歷史就是IT業前三十年的歷史。這是我最初接觸計算機的時候聽說的一句話,一直以來,對IBM都是心存崇敬,這是一個很奇特也很強大強大的公司,從螺絲釘鍵盤滑鼠到CPU硬碟內存到大型機巨型機,它都可以製造,從軟體到硬體到服務,它都可以提供,這在IT歷史上,是否絕後我不敢說,空前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了。
IBM是全球IT第一巨頭,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遙遙領先,與第二名拉開極大的距離,人稱「藍色巨人」。長久以來,IBM就是計算機的代名詞。IBM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這家1914年創立的公司,目前擁有全球雇員30萬多人,業務遍及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營業收入達到八百八十多億美元。
因此,IBM的歷史就是一部計算機的歷史。美國《時代周刊》稱:「IBM的企業精神是人類有史以來無人堪與匹敵的……沒有任何企業會像IBM公司這樣給世界產業和人類生活方式帶來和將要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就連比爾·蓋茨也不得不承認:「IBM才是計算機行業的真正霸主,畢竟是它一手栽培了我。」
締造藍色巨人的沃森父子
返回頂端
1888年,第一台刻度盤記錄器(dial recorder)誕生。是由Alexander Dey 博士發明的,Dey所在的公司後來(1907年)被IBM前身中的一家公司收購。
1896年, Herman Hollerith在華盛頓特區組建製表機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這是世界上第一家電子製表與財務審計機器公司。
1901年,George W. Fairchild成立國際時間記錄公司(Inter-national Time Recording Company),該公司是邦迪製造公司、威拉德與弗里克製造公司和標准時間印章公司三家公司的銷售公司,同時還生產卡片記錄器。
1905年,製表機器公司在新澤西實現合並。除了擁有並控制Hollerith Tabulating 專利和系統外,製表機器公司還是審計機器公司(Auditing Machine Company)的大股東,現在該公司作為一個部門運作。
1906年,第一台可以自動供紙的製表機問世,該機每分鍾可處理150 個卡片。
1906年,國際時間記錄公司在伯明翰建立了第二個工廠後,又在紐約州Endicott建設了一坐現代化的,用水泥加固的工廠,該工廠所在地是現在的IBM公司工廠的原址。
1907年,國際時間記錄公司收購戴伊時間記錄器公司 (即1883年成立的戴伊專利權公司),該公司生產刻度盤、卡片和工時記錄器。國際時間記錄公司的所有業務都轉移到了約州的Endicott。
1908年,製造刻度盤記錄器的錫拉丘茲時間記錄公司(Syracuse Time Recording Company)被國際時間記錄公司收購。
1911年,Charles R. Flint籌劃了國際時間記錄公司、計算尺公司和製表機器公司 三家公司的合並,成立了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即C-T-R公司)。George Fairchild成為公司的董事會董事長。 (C-T-R公司後來在1924年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即IBM)
1914年,Thomas J. Watson, Sr.加盟C-T-R公司 ,成為公司的總經理。此時,C-T-R在美國通過銷售、服務與出租等方式獲得在總收入達到了400萬美元。每一百股C-T-R公司的股票價值不足3000美元。年底公司有770位持股人,員工達到了1,346名。
1914年,財務處理機器的應用開始普及開來。財務處理產品包括機械化的鍵盤穿孔機、手工操作的復穿孔機、垂直分揀機和製表機等。這些產品的客戶包括鐵路、化工公司、公用事業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等。
1915年,T. J. Watson, Sr.當選C-T-R公司總裁兼總經理。第一次銷售大會召開,後來形成百分百俱樂部大會(One Hundred Percent Club Convention)。銷售力量進行了重組並得到了加強。
1915年,著名的「Think」標志,老沃森提出的口號,開始在公司內部使用。
1916年,C-T-R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了600萬美元,凈收益為100萬美元。員工達到2,529名。同時,公司向銷售人員培訓計劃邁出了第一步。
1917年,C-T-R公司以國際商用機器有限責任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 Limited,IBM)的名字進入加拿大市場。
1919年,C-T-R公司進入歐洲市場。 公司內部刊報The T. M. Business Record 第一期發行。
同年,推出電子同步計時鍾系統。
1920年,研製成功時鍾簽名記錄器(Lock Autograph Recorder)並推向市場。1921年,製表機器公司獲得皮爾斯財務處理機器公司(Pierce Accounting Machine Company)和芝加哥票券印刷公司(Ticketograph Company of Chicago)的專利與設備。
1924年,計算-製表-記錄公司(即C-T-R公司)改名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公司)。四分之一世紀俱樂部(Quarter Century Club)成立,該俱樂部只承認那些為公司工作25年以上的員工。IBM公司公司內部刊物《商用機器》(Business Machines )第一期發行。
1933年,IBM公司校舍與工程實驗室大樓(IBM Schoolhous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在紐約州的恩迪科特(Endicott)落成。
1935年,面向員工和客戶的雜志《思索》(Think)第一期發行。IBM公司在紐約州恩迪科特舉辦了第一屆服務性行業女性系統訓練班。
1940年,由於二戰業已爆發,IBM大量生產軍需品,生產線日益擴大。
戰爭年代裡,IBM邁出了跨入計算領域的第一步,1944年,IBM公司向哈佛大學贈送其首台大型計算機--自動順序控制計算機,也被稱為Mark I。
1951年,IBM開始決定開發商用電腦,聘請馮·諾依曼擔任公司的科學顧問,1952年12月研製出IBM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也是通常意義上的電腦,它叫IBM 701。這是IT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52年,小沃森出任CEO,IBM新一代領導集體誕生。
1964年4月7日,IBM主席Tom Watson, Jr.親自發布System 360。
1969年,在小沃森的改革下,IBM公司採納新的營銷政策,對大部分系統工程活動、將來的計算機程序和客戶培訓課程分別進行收費。 同年,政府在提出訴訟,控告IBM公司「企圖壟斷,並且已經壟斷了...用於一般目的的數字計算機」。 政府起訴,IBM公司在1967年控制了市場的76%。此外, 政府還聲稱,IBM用了許多辦法來阻止其他公司的競爭,包括價格限制,即降低價格以阻止進入該行業,以及引起減少其他公司產品吸引力的新產品。 IBM以頑強而有力的方式對政府的訴訟案(及許多私人訴訟案)進行了抗爭。案件持續了13年。
在七十年代看起來是沃森家族對IBM的領導的結束,1971年,Thomas J. Watson, Jr.退休,成為執行委員會的主席。Frank T. Cary於1973年接任CEO。
在卡里的領導下,IBM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971年,IBM公司生產的計算機引導"阿波羅14號"和"阿波羅15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
1981年,John R.Opel出任CEO,開創了IBM歷史新紀元,由於IBM—PC,IBM商標開始進入家庭、學校、中小企業。Intel和微軟的霸業在此萌芽。
1985年,John F. Akers接任CEO。IBM投資的科研項目催生了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億美元,較1992年下降2.8%。純收入下降到負81億美元,較上一年下降了63.1%。公司機構重組花費了89億美元(稅前)用以提高公司生產效率和減少資源浪費。
1993年,Louis V. Gerstner, Jr出任CEO。
進入21世紀之後,IBM的領導層又發生了一次變化,Samuel J. Palmisano於2000年做了IBM的總裁,兩年後,接任CEO。
返回頂端
算盤
1774年,Hahn計算器
1857年,Hill計數器
1890年人口普查使用的製表機
1930年,IBM550
工業刻度盤
IBM5140
s360
World Clock Globe Atlas
盧波特計算器
馬卓計算器
計數器原型
Midget Brunsviga
Peerless計算器
SAGE
SSEC 控制桌面
Layton改進的計數器
Thacher圓柱計算尺
TIM計算器 不斷完善中...
返回頂端
托馬斯·沃森父子:全球最大IT公司IBM創造者、前CEO
父子倆成就了全球IT業第一巨頭IBM,人稱「藍色巨人」。長久以來,IBM就是計算機的代名詞。IBM的歷史就是一部計算機的歷史。老沃森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企業家之一。而小沃森任職期間,IBM為股東創造的財富超過了商業史上任何一家公司,《財富》雜志因此在1987年宣布他「或許是當代最偉大的資本家」。
托馬斯·約翰·沃森(老沃森)簡介
Thomas J. Watson,托馬斯·約翰·沃森,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創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美國埃爾米拉商業學校。1896年進入美國「全國收款機公司」擔任推銷員,1914年進入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任公司經理。1924年改計算製表記錄公司(CTR)為IBM公司,成為IBM的創始人。1956年去世。
老沃森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作為一名銷售天才,他說服商家們放棄分類帳簿,而使用穿孔卡這種原始的會計機器來計帳。他使 IBM 聞名遐邇。他給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但是,把 IBM 推進計算機行業的,是他的長子小沃森。1956 年取代父親成為首席執行官後,他領導公司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長期的、驚人的迅猛增長時期。他塑造的 IBM 是美國戰後繁榮時期最膾炙人口的成功故事——每當人們談到美國公司和「組織人」的話題的時候,他們的腦海里就會涌現出這家公司。到 1971 年小沃森離開 IBM 的時候,公司已經徹底擊敗了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斯佩里-通用自動計算機公司(Sperry-Univac)這些計算機行業的競爭對手。無論是規模還是地位,它都超過了這些曾一度主宰美國商界的老牌大公司。在他任職期間,IBM 為股東創造的財富超過了商業史上任何一家公司——這一成就一直延續到 90 年代的牛市,《財富》雜志因此在 1987 年宣布沃森「或許是當代最偉大的資本家」。
小托馬斯·約翰·沃森簡介
Thomas J. Watson Jr,小托馬斯·約翰·沃森,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開拓者。1914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1937年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畢業後進入IBM公司,二戰時(1942年)到美國空軍服役,1946年重返IBM,1952年擔任IBM總裁。1956年擔任IBM董事長,1971年因病辭去董事長職務。
小沃森出生於1914年,小湯姆的名字終生都跟隨著他,即使他變成了年近80歲的老頭,仍然被叫做小湯姆。1937年,小沃森前往IBM銷售學校。這是IBM的靈魂,因為這里生產公司的銷售和管理人才。1941年11月,戰爭氣息漸濃,小沃森趕回紐約,向他幾年前認識的女友求婚,在基地匆匆舉行了婚禮。不過湯姆在戰爭期間,多半是替一位空軍將軍開飛機。開始靠著觀察和模仿,學會如何管理人。這段經歷,使他擺脫了父親的陰影,有了自信心。1949年小沃森當了IBM執行副總裁,老沃森對新興的電子技術商業化不感興趣。小沃森成為IBM第二號人物後,當即對研究機構進行革新。在公司發展方向上實施了帶根本性的改革, IBM開始跨越傳統。1950年5月,任命麥克道爾為實驗室負責人,並讓他在全球各地大量招聘電子技術方面的人才。而「國防計算機」的研製正是小沃森率領IBM進入電子技術的一次冒險,是公司發展方向的徹底革命。
50年代初期,雷明頓-蘭德公司將一台Univac電腦售給華盛頓的統計局,引起轟動。而統計局自19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是IBM打孔機的忠實用戶。小沃森聞之大驚。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下令用最快的速度將Univac趕出IBM的領地。1951年,IBM開始決定開發商用電腦,聘請馮·諾依曼擔任公司的科學顧問,1952年12月研製出IBM第一台存儲程序計算機,也是通常意義上的電腦,它叫IBM 701。1956年5月,老沃森正式將IBM的權力之柄移交給小沃森。父與子握手的鏡子出現在《紐約時報》上,代表著兩個時代的過渡。這時IBM已是美國排名第37位的大公司。1961年,在父親去世5周年紀念日上,小沃森看著桌上的公司發行股票總額對妻子奧利夫說:「我又獨自經營了IBM公司一年。」這一年,公司年收入達20億美元之巨。股票價值比5年前增了4倍。1965年,數百台360型電腦出廠交付使用,到1966年底,已有8000台電腦出廠,使IBM年收入超過40億美元,稅前存利潤高達10億美元。一場歷時5年的「賭注」50億美元的超級冒險終於見出了分曉。小托馬斯?沃森和IBM成了史無前例的大贏家。
1993年12月31日,小沃森因中風並發症去世,享年79歲。他最具價值的遺產可以歸結為幾個字:「IBM就是服務」。
IBM PC之父: 埃斯特利奇
當年,IBM曾是點燃PC熊熊大火的主力軍,手持火種的就是埃斯特利奇。他在IBM這個十分「有序」的 環境中,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但恰是這種個性讓他有機會成就 了一番事業,把小小的PC一舉推向計算機產業中最核心的產品。 盡管大功告成後,反而給他招來許多麻煩,並且,他的生命結束 於不幸的飛行事故,但打開昨天的篇章,歷史永遠會承認一個真 正有貢獻的人。
如果說個人電腦之火是由蘋果引燃的, 那麼IBM的介入,才真正將這場大火燃遍全球,且越燃越烈,將小 小PC一舉推向計算機產業最核心的產品,統帥起整個產業,熱 度持續近20年。而締造IBMPC的就是IBM歷史上最富個人魅力的 唐·埃斯特利奇。
埃斯特利奇一生都在逃避官僚體系,但 他發現自己最終又被網在其中。經歷調職紛擾後,埃斯特利奇 終於帶著太太,去度承諾已久的假期,好讓所有的煩惱消去。 1985年8月2日,兩人乘坐的191班機試圖在暴風雨中降落到達拉 斯機場。離地面只有700英尺時,飛機失控,埃斯特利奇和太太瑪 麗不幸喪生。 一代英才就此隕落。
此後,IBMPC再也不能展現雄風,再也 不會有最早的PC、XT機、AT機那樣具有視野寬廣和卓爾不群的 產品。 蓋茨稱,埃斯特利奇是他在IBM公司中惟 一可以推心置腹的人。雖然兩人時有激烈分歧,但埃斯特利奇 是少有的可讓他折服的對手。當時IBM的董事長埃克斯在致哀 悼時說,埃斯特利奇本有可能最後成為IBM的董事長,但對逝去 的人來說,這些話毫無意義。(來自博客中國,閱讀全文)
路易斯·郭士納:IBM主席兼CEO
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 Jr.,曾任IBM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出生地:紐約長島,畢業學校:哈佛大學MBA。
1993年4月1日,愚人節。郭士納從埃克斯手中接過IBM權力之柄,擔任董事長兼CEO。在紐約希爾頓飯店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們對這位美國最大的RJR食品煙草公司老闆充滿了好奇,讓一位外行來執掌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公司,這事還發生在極為官僚和保守的IBM內,實在是不可思議。郭士納貫穿整個發布會的主題就是:「我是新來的,別問我問題在哪或有什麼解答,我不知道」。但是他說自己學習速度快,而且有勇氣採取嚴厲措施。顯然,這種場合他要為前任留下一點臉面。但是他已明白無誤地發出了改變IBM的信號:與眾不同地穿著藍色襯衫。
郭士納似乎生來就缺技術基因,他先在達特默斯大學攻讀工程學位。但很快移情別戀,到哈佛大學攻讀MBA。1962年,MBA到手後,郭士納加入麥金西管理咨詢公司,成為炙手可熱的一號人物,他以善於迅速吸收大量信息,立即歸納企業問題著稱。28歲時郭士納就成為合夥人,時間短得接近創紀錄,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三十三歲他就出任總監,繼而開始就任多家大公司的總裁。1970年,麥金西派他前往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從事咨詢工作,結果他加入了這家公司。1985年郭士納升任總裁,他以引進外人擔任高職著稱,全然無視公司晉升規則和層級制度。同時他也以積極運用消費者導向,推行單一品牌名稱而聞名,是替運通建立「美國運通信用卡」名號的功臣之一。這位出了名的虔誠教徒,住進旅館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最近的天主教堂。不過運通員工印象最深的還是他那常用的威嚇管理方法。盡管他辦公室門緊閉,但他的吼聲還是穿透出來:「這是我聽過最蠢的事情!你這個白痴!滾出去」!一秒鍾後,會有一位滿面通紅的員工溜出來。他曾被外界視為公司董事長詹姆斯·羅賓遜三世的當然繼承人。4年後這個希望破滅。他又成為食品和煙草巨子雷諾公司(RJR Nabisco)總裁,直到IBM用高薪將其挖走。
事實證明郭士納物有所值。
IBM歷史上的CEO及任期 姓名(英文) 任期
第一任 Thomas J. Watson 1914 - 1956
第二任 Thomas J. Watson Jr. 1956 - 1971
第三任 T. Vincent Learson 1956 - 1971
第四任 Frank T. Cary 1973 - 1981
第五任 John R. Opel 1981 -1985
第六任 John F. Akers 1985 - 1993
第七任 Louis V. Gerstner, Jr. 1993 - 2002
第八任 Palmisano, Samuel J. 2002至今
返回頂端
IBM,即International Bus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成立於1914年,截止2002年底擁有雇員315889人,總資產96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
最近四年收入狀況
1999年:833.34億美元
2000年:850.89億美元
2001年:830.67億美元
2002年:811.86億美元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M
『貳』 什麼是IBM股票
美國上市公司美國商業機器公司的股票,代碼IBM
『叄』 IBM的股票代碼是多少,還有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IBM的股票代碼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M .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Berkshire Hathaway)A類股(BRK.A)和B類股(BRK.B)
『肆』 聯想兼並IBM的PC業務屬於什麼類型的兼並,其可能的動機是什麼
主要是收購IBM的技術,目前聯想昭陽筆記本就採用的是IBM的技術和造型
『伍』 關於股票入門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岩氏份憑證。股票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過買賣方式有償轉讓,股東能通過股票轉讓收回其投資,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關系不是債權債務關系。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只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適用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可以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用於生產經營。國家可通過控制多數股權的方式,用同樣的資金控制更多的資源滾信。目前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絕大部分是國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l)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享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
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從實踐中看,只要股東持有的股票數量達到左右決策結果所需的實際多數時,就能掌握公司的決策控制權。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人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以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資1000美元買人該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場價格賣出,賺取10倍多的利潤。在通貨膨脹時,股票價格會隨著公司原有資產重置價格上升而上漲,從而避免了資產貶值。股票通常被視為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可優先選擇的投資對象。
(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可流通股數越多,成交量越大,價格對成交量越不敏感(價格不會隨著成交量粗備散一同變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賣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現金。通過股票的流通和股價的變動,可以看出人們對於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潛力的判斷。
那些在流通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股價不斷上漲的行業和公司,可以通過增發股票,不斷吸收大量資本進人生產經營活動,收到了優化資源配置的效果。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股票在交易市場上作為交易對象,同商品一樣,有自己的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由於股票價格要受到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例如,稱雄於世界計算機產業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當其業績不凡時,每股價格曾高達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戰,出現經營失策而招致虧損時,股價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時機地在高價位買進該股,就會導致嚴重損失。
怎麼決定開盤價格?
揭密莊家做盤的秘密 操縱股價的10種常用的手段
1、挖空心思,炮製題材(揭開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神秘面紗…)
對操縱市場者來說,所謂的題材就是他們事先設計的一場誘導中小投資者跟風上當的騙局和事先掘好的一口陷阱,是一朵絢麗多彩的罌栗花。而事實上,不明就裡的中小投資者經常落入操
縱市場者的彀中,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在1999年的「5.19」行情中,受美國NASDAQ網路股大幅上揚的刺激,國內的某些莊家在一些網路股中大舉建倉。2000年,我國股市出現回暖跡象,那些在「5.19」行情中被網路股套牢的莊家以及其他套牢莊家便開始緊急啟動網路經濟和新經濟這一法寶,將自己炒作的個股紛紛披上網路這一美麗動人的外衣,一些個股標榜自己進軍網路,介入新經濟,同時大幅拉升股價,有些也借納米概念、光谷概念哄抬股價。但是,時至今日,這些所謂的概念、題材最終兌現的能有幾家?真正能為上市公司帶來效益、為股東創造回報的又有幾家呢?(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2、上市公司,傾力配合
欲話說:蒼蠅不盯沒縫的雞蛋。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相關的上市公司緊密配合,沒有上市公司一些高管人員的別有用心,操縱市場者在二級市場上將寸步難行,一事無成。為了一己私利,部分上市公司與操縱市場者配合得天衣無縫,要利潤包裝利潤,要洗盤時製造利空,要出局時炮製題材,就是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不容樂觀也不遺餘力地高比例的送股和利用資本公積金轉贈股本,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還拿出發行新股、配股或從銀行借貸的資金交給莊家們委託理財,而莊家們炒做的股票正是該家上市公司,於是上市公司與操縱市場者便結成了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這就是部分上市公司為莊家鞍前馬後,樂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3、內幕交易,黑箱操作
所謂的內幕交易就是內幕知情人士利用內幕消息在二級市場上賺取非法利潤的行為。而操縱市場者操縱股價之所以大行其道,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通過內幕交易和黑箱操作來實現的。我們撇開部分券商炒做自身承銷的新股和配股不說,僅僅以發生控制權,第一大股東移位的重組類公司為例來揭開操縱市場者利用內幕交易,黑箱操作操縱股價,操縱市場的冰山一角。
一般來說,重組類公司的內幕人士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收購方的高層人士;二是收購方的高層人士;三是財務顧問;四是所謂的二級市場炒做方,即所謂的莊家。
一般來說,收購方和二級市場的炒作者是合二為一的。如果二級市場無利可圖,收購方收購所謂殼資源公司的積極性將大打折扣。收購方和二級市場的炒作者合二為一便構成了完完全全的內幕交易。我們以億安科技(000為例。
億安科技的前身為深錦興,從K線圖可以看出,莊家開始進駐億安科技的時間為1998年10月下旬,完成建倉的時間為1999年1月。在1998年11月29日至1999年1月14日的55個交易日里,億安科技的累計成交量高達8191萬股,換手率高達232.12%。按此計算,主力莊家底位倉的成本為10元。1999年5月,第一大股東易主為廣東億安科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這說明內幕人士和莊家至少在1998年10月後就得知了億安科技的重組內幕。
4、聯手操縱,翻雲覆雨
2001年2月5日的《粵港信息日報》轉載了肖進安的一篇文章,作者利用2000年深滬證券交易所公布的信息資料,通過實證分析揭露了莊家們(該文主要針對券商)是怎樣通過聯手操縱,在二級市場上翻雲覆雨的。該文將聯手操縱分為單一券商營業部之間的關聯關系、同城(地)券商之間的關聯關系和關聯關系中的異類三種。他發現某某證券公司在12隻股票中存在關聯關系、某某證券公司在26隻股票中存在關聯關系、其他一些證券公司也有不少類似的情況。
該文還披露了一批券商聯手操縱行為。
5、控盤操作,虛擬價格
所謂的莊家,依照筆者的理解,是指高度控制上市公司二級市場流通籌碼的機構或大戶,這里的高度控制是指控制的流通籌碼至少佔流通股本的60%以上。截止1999年12月31日,億安科技(000的籌碼集中度達82.91%,中科創業(004的籌碼集中度達81.13%。
由於莊家們控制了某隻股票的流通籌碼,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該只股票的供求關系,其價格制定就不再取決於該股的經營業績和內在的投資價值,而是完全決定於莊家的操作計劃和資金實力,因此,扭曲了該只股票的價格定位,出現了虛幻的價格,從而放大了股市的泡沫。2000年超過1000倍市盈率的個股,多達30隻。
6、多開帳戶,逃避監管
為了隱蔽操作,逃避監管,莊家們通過在多家營業部利用多個個人帳戶分散籌碼,這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例如被中國證監會查處的信達信託公司自1998年4月8日起,集中5億元資金,利用101個個人股東帳戶及2個法人股帳戶,通過其下屬的北京、成都、長沙、鄭州、南京、太原等營業部,大量買入「陝國投A」股票。持倉量從4月8日的81萬股,占總本的0.5%,到最高時的8月24日的4,389萬股,占總股本的25%。但是,信達信託對上述事實未向陝西省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作出書面報告並公告。
7、空穴來風,虛假造市
要達到誘騙中小投資者跟風炒做的目的,操縱市場者除為炒做的股票編織無數美麗的題材外,還必須向外擴散這些題材。在資訊時代十分發達的今天,操縱市場者要達到這一目的確實不費吹灰之力,於是我們便看到大量的網上傳聞。此外,操縱市場者還利用所謂股評家和咨詢機構的市場影響力,拚命推薦即將出貨的股票,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大量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試想一想,這些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為什麼在股票的底部沒有出籠而在股票的頂部卻連篇累牘地奉獻給投資者了呢?我們再看看中科創業的操縱者是怎樣利用輿論蒙騙投資者的。
在2000年12月25日之前,關於中科創業的好評如潮,有記者認為中科創業正在進行二次創業,前景輝煌;有股評家認為,中科創業是大市下跌的避風港。1999年8月31日《中國××報》發表了一篇有關康達爾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報告稱新入主的股東將通過大規模的資產重組,將康達爾打造成介入金融+農業、生物醫葯、網路信息設備、網路電信服務、高技術產業投資等多個新興產業領域,通過項目投資和股權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以及其它資本運作手段,康達爾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將有望發展成為「中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然而事實上,中科創業的現實情況卻給了這些抬轎者一記有力的耳光。
8、大膽逼空,小心誘多
操縱市場者為了達到充分吸籌,拉高出貨的目的,近年來紛紛採取了大膽逼空,小心誘多的操作手法,我們以海虹控股(0503)為例。
從海虹控股2000年的日K線圖,我們可以看出,主力莊家在1月4日至1月18日吸籌完畢後,採取了期貨式的逼空手法,1月18日至2月22日,連續拉出了17個漲停,2月24日至3月1日又連續拉出了5個漲停。莊家一邊拉漲停,一邊又在悄悄出貨,而等一些頭腦簡單的投資者在最後的漲停板被打開「勇敢」地殺進的時候,那便是世紀之套。
9、漲也對倒,跌也對倒
關於莊家的對倒行為,2000年第十期發表的《基金黑幕》一文多有披露,本文不再贅述。根據筆者的觀察和莊家一般的操作手法,不論是拉抬,還是洗盤,不論是做開盤價,還是做收市價均存在嚴重的對倒行為。試想一想,莊家的資金實力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將所有的籌碼全裝進口袋,而且莊家最終出貨才能將帳面利潤實現實際利潤。要用有限的資金推動股價,必須通過對倒才能完成。
10、打老鼠倉,送大禮包
所謂的「老鼠倉」,排除內幕人士在莊家的成本區建倉的籌碼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莊家為了達到某一目的,在開盤、盤中或收盤時打出的比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便宜的多(有的甚至就是跌停板)的籌碼,而當老鼠倉打出後,該股在未來的幾個交易日後便開始瘋漲。因此,一般來說,老鼠倉就是將巨額利潤送給某些重要人物的重要手段。
炒股票就是用資金在股票市場上對某些股進行買賣,從買賣差價上獲得利潤。用一個比較通俗的方法來解釋的話,就好像今天你去超市,用10元買了1公斤的大白菜,明天你再到同一個市場用11元將那1公斤的大白菜賣出。你的盈利是1元。不過,在這裡面有一個規則,就是首先要有人願意以10元的價格把1公斤的大白菜買給你,然後,又有人願意用11元買你那1公斤的大白菜。不然的話,你就買不到大白菜或是你賣不出大白菜。
那為什麼股票會漲跌呢?
這個問題有很多因素影響。
1。可以因為公司的業績很好,讓人們覺得這公司的股可能會漲值。或是公司有問題了,讓人們沒信心而拋售它的股票。
2。可以因為有人故意炒高,讓其它人感覺這股有上升的可能性,然後,跟著把它炒的更高。事先炒高者乘機拋售,從中獲利。讓最後持有人在沒有賣主的情況下,壓低價格售出,當然,低價買出就是虧損。
3。當然,還有外資等個個方面的影響。
『陸』 IBM股票代碼是多少
您好
IBM的股票代碼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BM .伯克希爾.薩哈韋的股票代碼(Berkshire Hathaway)A類股(BRK.A)和B類股(BRK.B)
『柒』 IBM 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收購案例
以下為摘抄,相信看了會有所感觸,另就是聯想收購IBM.
IBM收購LOTUS是一次震驚全球的大型並購案,當時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並夠的全過程是資本運營歷史上的典型。從以下幾個角度上分析,可以明確其成功要點:
第一、並購機會,國際資本運營特別是在上市公司里帶來的威脅在公司的困難期,無論是財政困難還是經營困難或是品牌災難都容易造成被並購的機會。這個時期是企業風險時期,資本投資本身就有風險性,所以在這個角度上講資本運作本身大都屬於風險投資。蓮花公司被並購的機會同樣不具備特殊性。
第二、並購行為的發生應該是一個長期醞釀和短期完成的行為,本案就有這個特點,對於並購本身也需要考慮到價值本身,與產品不同的是他的買賣關系是一個整體企業,所以IBM應該通過醞釀後,立刻採取行動的收購行為在並購歷史上也是典型方法。一是快速達到預期,一是避免並購競爭,一是消除價值縮水的麻煩,甚至是規避其他方面形成的威脅。
第三、並購是價值交換並非資本交換,從IBM收購LOTUS案來看反映了這點,為了達到預期,價格不停的提升,最終是超高價格完成,但就收購前來說IBM已經做好了高價收購的准備,說明收購和反收購是一場戰爭,甚至是市場競爭。
第四、並購是系統工程:並購分為前、中、後三期,前期是探討和規劃並購方式,其中策劃在先,規劃在後。中期是實施並購規劃和戰略系統,主要是軟硬資本的對接和碰撞。後期是進入運營期,企業系統的改造及融合階段,後期也是對並購後的企業資本進行系統再運營的階段。IBM收購LOTUS後期是對企業各子系統進行重組和梳理,尋求新的運營模式,推進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階段。從本案來說,其實在子系統重組中,IBM採取優勢互補的方法,將核心的保留,將短缺進行彌補,並將市場逐步轉嫁,將品牌進行逐步聯合和滲透的方法進行的。在人事上,對於高級管理人員的調換本著系統均衡的原則,考慮到人力資本與現狀融合的方法,保證了企業穩定發展,這是對企業內部調整的戰略取勝所在,同時保證了收購的企業重組形成了化學融合,而非物理組合。
在國內並購的案例中,特別是系統重組的過程中,容易形成政治斗爭和文化的對立,這對於企業收購後期形成了風險,在IBM收購LOTUS案中,企業文化保持獨立性,通過高級人事整合消除了人事矛盾的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後期蓮花公司再發展的必要條件。
第五、後期效率是並購案中的典型因素。IBM收購LOTUS案中,後期的市場整合、產品整合是設立了一個很好的過度平台,保持了優勢同時提升了優勢。為何在國內乃至國際許多收購案中,造成機體分裂和矛盾,就是沒有設立好一個好的過度平台,當然這個平台是以市場為主導方向的,就是企業重組的市場化運作,也是效率性運作。
第六、並購與反並購是一場戰爭,贏得戰爭的最好方法是贏得時間和速度。第一時間越快,由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風險越底,速度越快帶來的競爭越少。對於反並購的行為力也會越弱,消耗也就越少。反並購是針對並購設立的一系列反向對策,提升並購的難度和增加並購投入,同時也提升了並購風險,這里的風險不僅僅是並購本身資本投入還有並購後的相關環境性資本投入和消除障礙資本性投入,越是速度高後期的資本投入也將越少。當然並購前期規劃時間作為企業內部機密來說可以拉長,一旦公開就需要很快執行,否則就是風險,反並購也將發力,現在所謂的反並購不僅來於被收購企業內部,還來自於市場競爭等等。
反面意見:IBM收購LOTUS從外部看是成功的,但從品牌市場上來看有些地方是失利的。
第一品牌疊加是否能夠實現市場疊加。這是個謎,品牌資本可以疊加,但不等於市場可以疊加,從收購後的新企業來看,相對於蓮花公司品牌提升了,強勢品牌背書,應該是品牌資本提升最快的方法。但相對IBM的品牌整體卻沒有提升,相反消耗了很多良性資本,這些資本必須從蓮花公司里回收,短期內IBM的品牌涉及到蓮花公司的市場部分可能會有一定的損害。這也是講的品牌中和度的問題,在國內沒有研究。
第二從營銷角度上講,並購後的品牌是新品牌,品牌營銷具有短期不穩定性,特別是市場資源的整合,如果保持原來的現狀不動,那麼並購本身沒有多大意義,如果改變則原由的市場風險將轉化到新的品牌市場里來,帶來新的威脅和損失,對於IBM的品牌短期內也將帶來反面沖擊。
第三從企業文化角度上講,品牌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新的品牌文化是組合後的企業文化,如果相互獨立,則品牌融合實質上卻沒有統一。如果企業文化融合,則新的品牌可能會丟失相互個性,不倫不類帶來新的損失,這樣對於品牌本身還是有損害,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是從市場上求統一,從企業系統上存異,從品牌上協同和分離,這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Lotus與IBM的故事-IBM收購LOTUS內幕原文
如果說唐愛平賣「表」是主動出擊而獲得成功的話,那麼,蓮花公司(LotusDevelopmentCorporation)的總裁曼茲(JimManzi)則是被迫賣「花」。幸運的是,賣出去的「蓮花」在IBM的沃土上開得更加嬌艷。
被逼無奈
富有傳奇色彩的軟體商蓮花公司被IBM公司收購後,其表現幾乎超出所有的戰略和財務預測,在行業史上寫下了極為濃重的一筆。
1995年6月5日蓮花公司總裁曼茲收到IBM公司總裁郭士納的信息:郭士納要將蓮花公司上市的5500萬普通股強行收購。IBM開出高價,使股票價格翻了一番。而且郭士納指示,如果Lotus要是敢於進行「反收購」,IBM將隨時抬價,奉陪到底。
面對郭士納的高壓,曼茲當然十分氣憤。但是理智終於戰勝感情,郭士納64美元一股的出價雖然是絕無還價餘地,但是也令曼茲無法拒絕。最後曼茲妥協了。6月11日,這樁生意最終以35億美元成交,成為軟體史上最大的並購案。
「整個收購計劃操作得完美無缺。」時任蓮花公司副總裁的齊斯曼(MichaelZisman)說道。
據他介紹,郭士納事無巨細都滴水不漏,他的勤奮也回報非凡。如果當時IBM決定再等一等,蓮花的身價可能還會下跌,它的股價也會隨之滑落,因此IBM本來可以出低價也能勝算在握。但郭士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低價購得的可能是價值縮水的資產,甚至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而IBM擁有105億美元現金,付得起高價,因此他決定不能坐失良機。
IBM公司軟體開發副總裁湯普森(JohnM.Thompson)則認為,在當時的市場上,蓮花公司無法獨立求存。他深怕甲骨文公司(OracleCorporation)或ATT公司會出價收購。IBM必須行動迅速,並且周詳精確。談判時間決不能拖長。最重要的是,出高價會讓潛在競爭對手望而生畏,知難而退。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蓮花公司在被IBM收購後有不俗的表現,這與郭士納的決策是分不開的。
郭士納和湯普森立在收購後即採取果斷措施,來表明他們堅決支持這次並購行動。例如,在並購後三個月內,湯普森終止IBM開發所有可能與蓮花產品競爭的軟體程序。藉助這些舉措,他大大降低兩企業之間互相爭斗的可能性,因為摩擦常使並購功敗垂成。
讓行政總裁出面支持並購至關重要。郭士納很快就開始會見蓮花的主要客戶。在並購後的頭兩個季度,IBM和蓮花公司的銷售員共同拜訪客戶,令蓮花公司的知名度空前提高。
此外,郭士納並非僅是說說而已,他一直是蓮花公司最高級別的銷售員,積極向IBM和蓮花公司的所有客戶推廣Notes軟體。
銷售數據最能說明問題。並購前,Notes軟體的銷售量不足300萬份,而並購後據IBM稱,僅Notes一項產品銷售額已達10億美元。最好的兼並企業往往在兩家相關公司的獨立與整合之間尋求平衡。如果IBM犯錯的話,那就錯在它未曾更早地推動蓮花公司,來利用IBM巨大的資源寶庫。
盡管如此,IBM還是向蓮花公司的工程師敞開了其研發大門。「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湯普森告訴他們。IBM允許他們不加限制地使用數十億美元的研究資源,這在軟體業是前所未有的。而蓮花公司也將IBM開發的語音識別等功能,融入新版Notes之中。
同時,兩家公司的工程師已開始進一步整合雙方的產品線,准備在狼煙四起的通信軟體大戰中迎接來自微軟的兇猛攻擊。或許對齊斯曼和蓮花另一位副總裁佩鮑斯(JeffreyP.Papows)提議的反應,最能反映IBM對蓮花公司的信心。齊斯曼和佩鮑斯建議將Notes軟體的價格減半。他倆迅速得到IBM公司毫無條件的首肯。郭士納和湯普森都知道此舉風險很大。「到這份上,我們把賭注押在人身上,」郭士納說道,「放手讓他們干去吧,希望他們的做法對頭。」
1995年12月蓮花公司翻新了Notes軟體的經營戰略,同時宣布降價。經IBM公司批准,1996年蓮花公司斥資2億美元,為Notes軟體和Domino軟體發起一場國際營銷活動和廣告攻勢。公司產品的銷售量隨之應聲上漲,並且勢頭較從前更猛。由於這次營銷活動,Domino已成為IBM公司國際互聯網戰略中最珍貴的一顆鑽石,倍受人們的推崇。
填補權力的真空
收購消息發布99天後,曼齊決定辭職。IBM對此的反應,可能是此筆交易中最發人深省的了。
曼齊告知郭士納他決定辭職一小時之後,湯普森即致電齊斯曼和佩鮑斯,將曼齊的辭職決定告訴他倆,請他們當天下午在波士頓面見他。湯普森在15分鍾之內擬就了他的計劃。他認為,應該找一位蓮花公司的高級主管接手。指派IBM的人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外聘不僅要費時幾個月,也不大可能找到最佳人選。並且,這樣做會發出錯誤信息。但齊斯曼和佩鮑斯都不願頂上來。
湯普森意識到,他們是害怕頂替會破壞他們密切的工作關系。因此,他建議通過總裁辦公室對蓮花實行雙重領導制,由齊斯曼擔綱行政總裁,佩鮑斯任運作總裁(COO)。對此,他們倆均表同意。郭士納也馬上批准了此種安排。有關新聞在曼齊辭職消息傳出不到24小時即已公布,以打消軟體業內和蓮花公司內部的恐慌情緒,使橫飛的謠言不攻自破。
此後兩年內,IBM確實找到了應對這種微妙兼並局面的合適領袖。他們精明睿智、做事果敢,帶領人們建立共識。他們為了企業聯姻的成功,甘願舍棄自己。
蓮花文化滲透藍色巨人
湯普森認為,要讓並購企業平穩運作,關鍵是採取一種平衡的管理方式。「二家企業間毫無高下之分,這點你必須清楚。你只管擷取二者的精華。」湯普森很樂於接受蓮花公司的基於這種考慮,IBM沒有將蓮花公司拆解開來,而是決定把它組建為一個全資子公司,仍保留原來充滿活力的品牌。員工享受的仍然是蓮花公司的工資和福利。IBM不會將自己的規章制度和文化強加給蓮花公司。
蓮花公司非但沒有出現人們所恐懼的裁員,相反員工人數卻穩步上升。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員工總數膨脹到近9000人,幾乎比收購時翻了一番。員工年流失率也從收購前的11%降到6%。
擁有10億美元收入的蓮花公司仍是一家真正的商業企業,擁有自己一套嚴格的運營規則和企業所具有的全部關系網路。相反,有所改變的倒是IBM,它的古板形象也大有改觀,脫去了名聲不佳的藍西裝、白襯衫和尖皮鞋的著裝。隨意著裝和對電腦世界看法的改變,令IBM和蓮花公司更緊密地站在一起,聯系之緊密是外人所無法測度的。
例如,並購計劃宣布後,蓮花公司員工向郭士納最初提出的一個問題:收購會對蓮花公司的福利政策有何影響。IBM不僅沒有改變蓮花公司的福利制度,反而在IBM也照章沿用文化,並將其融入IBM。「說實話,我希望我們一些員工能象蓮花公司員工那樣行事。」因此,他原樣保留了蓮花公司的所有制度,如福利、薪酬方案及股權等。
IBM收購LOTUS內幕交易案(證券時報)
IBM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而蓮公司(LOTUS)是美國最優秀的軟體公司之一,其在辦公軟體市場占據統治地位,IBM看中了蓮花的技術優勢,於1995年3月向蓮花公司提出友好兼並的建議。不過蓮花公司CEO吉姆·曼茲堅信蓮花的困難是暫時,不必出售公司,故資本市場對此一直無法作出判斷,在合並消息公布前,蓮花股價一直徘徊在30-35美元。
最後雙方對合並達成了共識,6月5日,IBM宣布正式收購蓮花,收購價高達每股60美元。6月11日,IBM最終以每股64美元收購了蓮花97%以上的股票,總金額35.2億美元,消息令人震驚。
1995年4月底,IBM公司的一位女秘書在復印材料時,得知IBM正考慮收購蓮花,於是她一直盯著事態的進展。IBM與蓮花達成原則協議後,這位秘書知道事情已成功並將於6月5日左右對外宣布,便將此信息告訴了丈夫羅伯特。但夫婦倆沒有股票帳戶,便將消息告訴好友格林,格林買了一些蓮花股票和期權,在消息公布後拋出,共獲利1.7萬美元,並付給女秘書夫婦3500美元以報答他們的內幕消息。與此同時,羅伯特也曾打電話給另一好友美贊,請他代購一些蓮花股票期權並分享利潤,美贊根據內幕消息凈賺2.75萬美元,並以4000美元作為回報。這一消息又通過美贊傳向了其他親戚朋友,共有6層之多。美國證監會最終發現,共有25人根據IBM公司女秘書的內幕消息在6月2日購買了蓮花股票和期權,共獲利130萬美元。由於大部分人是平生第一次買證券,更沒碰過股票期權,正因為他們不是老手,內幕消息一經傳出就不可收拾。6月1-2日,蓮花股票交易量比5月份任何一天都高,立刻引起了美國證監會、證交所和期交所的注意,美國證監會立即立案調查。通過調查6月5日之前數天內蓮花股票、期權的交易記錄進行分析,尤其注意開立新賬戶且這些賬戶沒有買進其他證券的戶頭。
經過1995年6月到1999年5月的4年調查,美國證監會正式對25名嫌疑人向紐約南區法院起訴,理由是「內幕交易」。當天,秘書夫婦和另外兩名被告就與美國證監會達成和解。其中,秘書夫婦同意退回他們賺取的7500美元並支付罰金1.5萬美元。由於他們是內部信息的源頭,本應繳納罰金31萬美元,但法庭考慮到其財務狀況,最終予以豁免,事發後,這名秘書被IBM開除。
到了1999年6月10日,第5名被告也提出和解,同意支付13萬美元(退還交易利潤加罰金)。1999年9月13日,第6名被告提出和解,同意支付7.1萬美元。2000年2月16日和6月20日,分別又有2名和3名被告提出和解,同意退還交易利潤及罰金的總額達48.7萬美元。到此,只剩下14名被告繼續辯護。
辯方律師於2000年10月11日要求法庭對本案作出「即決裁判」,這在美國司法程序中通常是被告在正式開庭審判前的最後努力,如成功即可終止案件,但法官駁回了辯方的請求。
在雙方為11月底正式由陪審團參加的開庭審判做准備時,餘下的14名被告感到勝訴希望越來越小,又有7名提出和解,他們退回了內幕交易所獲利潤加1.5倍的罰金,總金額達83.9萬美元。其中兩名被告由於罰金太高導致了破產。
最後只剩下7名被告。2000年11月底至12月6日,紐約南區法院進行了6天半由陪審團參加的公開審判。原告和被告各自申辯後,12月7日陪審團作出裁決。判其中4名被告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4e-3節,其餘3名被告無罪。2000年12月20日,主審法官宣布對被判有罪的4名被告及傳播消息最多的美贊和克夫蘭的處罰,這6名被告一共被處罰58萬美元,其中美贊被罰13萬美元,其他人則分別被處以6.8萬美元、14萬美元、9萬美元和7.5萬美元的罰款。此外,法官還特別下令禁止美贊和克夫蘭今後從事任何可能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0-b節相關的交易活動(這項法規禁止任何與證券交易相關的欺詐活動)
『捌』 IBM發展歷史
IBM發展歷史如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布朗寧自動步槍。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進行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彈葯。
20世紀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自動防禦系統計算機滲神培開發的主要承包商,並開始復制高射炮系統。只有到那時,IBM才有機會接觸到麻省理工學院正在進行的關鍵研究。
在20世紀60年代,IBM是八大計算機公司(UNIVAC、urban life、scientific data systems、control data、general electric、rca、honeywell)中最大的一家。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計算機製造瞎磨商的四倍。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財政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年度虧損。由於這一損失,IBM對其業務活動進行了重大更改,將重點從硬體轉移到軟體和服務。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播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收銀機。12月8日,佔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聯想集團表示,將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IBM的全球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業務。
(8)ibm股票走勢圖擴展閱讀:
業務范圍:
IBM是計算機行業的長期領導者,在大型/小型計算機和攜帶型計算機(thinkpad)方面取得了最顯著的成就。他創立的個人電腦(PC)標准仍在使用和開發中。2004年,IBM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給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lenovo group),標志著從「大規模」產品業務向「高價值」業務的全面轉型。
IBM還在大型機、超級計算機(以深藍、blue genie和Watson為代表)、UNIX和伺服器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軟體軟體,IBM軟體集團(集團)分為軟體行業解決方案,和中間件產品,包括業務分析軟體(Cognos, SPSS),企業內容管理軟體。
IBM在材料、化學、物理和其他科學領域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硬碟技術、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銅線和原子蝕刻都是IBM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