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通過一隻底部橫盤的股票,怎麼分析估算出它末來一年的凈利潤,價格能夠增長多少
評估未來一年一個企業的凈利潤和股價增長潛力,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下是幾個可能對該企業進行判斷的因素:
1. 基本面分析(股票投資)
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公司的基本面情況,即其盈利能力、營收情況、財務狀況、競爭優勢等。如果企業基物升本面還不錯,那麼未來一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可能在正數或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進而提升股價的潛力;相反,如果基本面不佳,則凈利潤和股價都不容易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單只股票的未來增長潛力需要結合多方位分析,而這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投資者在分析股票時,需要密切關注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以及市場、行業、宏觀經濟的變化趨勢,以便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決策。
㈡ 如何從技術分析2022年11月st大集挖坑底部成交量異常
交易量價等。
1、在交易量、股價和日漲跌幅之間建立關聯,通過這些因素的變化分析股票交易是否存在異常。
2、者悉通過繪制趨勢線絕畢和並嫌芹研究其走勢,可以初步分析股票可能存在的交易異常。
㈢ 高手是怎麼分析股票趨勢線的
股票市場的趨勢不外乎上升、下降和橫盤震盪三種趨勢。一隻股票走勢的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可以通過連接兩個相連的高點或者低點並向後延伸的直線判斷出來。在下降行情末期,當股價回調形成的第二個低點比第一個低點高時,連接這兩個低點並向後延伸形成上升趨勢線。只要後期股價沒有跌穿該趨勢線,股價上升的趨勢就不會改變,以買入持股為主。
大多數股民朋友在炒股的可能比較看重股價的情況,然而就會不在乎一些重要的技術指標,但是炒股也是需要使用技術指標的,然而均線則是技術指標里的很關鍵的一個點。均線到底指的是什麼,是什麼含義並且怎麼使用起來呢?緊跟著我就給大家簡單說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開始之前,大家先來領取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各位一定要把握機會哦:【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均線的定義
1、均線是什麼
均線指的就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大多數投資者都會用它,它是將某一段時間的收盤價之和除以該周期所得到的一根平均線。比如在這一周內,只有2天不是交易日,拿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加起來再除於5所得到的平均數,同樣,10日、20日等的均線也可用此法算出。
2、均線有哪些、不同顏色
均線是根據選取的參數不同,其作用和反應情況也不同。常用的參數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120日、250日。常用的顏色有白色(5日線)、黃色(10日線)、紫色(20日線)、綠色(30日線)、灰色(60日線)、藍色(120日線)、橙色(250日),但是顏色並沒有統一規定,股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所設定不同的顏色。
二、均線的簡單應用
1、如何在走勢圖看均線
(1)添加均線:添加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三步:第一下放在股票軟體界面、第二按MA鍵、第三再按回車鍵即可
(2)查看均線:
2、分析時用哪條
均線的詳細指向是一個時間區間內平均價格和趨勢,從均線中,直觀呈現到我們面前的是過去一個時段內價格總體運行情況。每一根線都含有不一樣的作用和意義,接下來我就給大家簡要地講述一下它們之間的聯系吧
(1)5日均線(攻擊線):攻擊線向上,且股票價格上升突破攻擊線則短期內看多。同理,如果說5日均線向下股價跌破均線則短期看空。
(2)10日均線(行情線):操盤線連續呈現上升狀態的時候,假如操盤線被股價所突破,就表示波段性中線上漲,否則會下降。
(3)20日均線(輔助線):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協助10日均線,實現推動和修正價格運行力度和價格趨勢角度的作用,把價格趨勢運行的方向固定好。若在盤中輔助線呈持續向上的攻擊狀態之時,如果價格突破輔助線,這個意思就是波段性中線行情開始看多,反向也就是空了。
(4)30日均線(生命線):指明股價中期運動的趨勢就是它的作用,生命線作為較強的壓力和支撐的作用。在盤中也是類似的,如果生命線趨勢向上,而股價突破或高於線則看多,不然看空,
(5)60日均線(決策線):作用是指明價格的中期反轉趨勢,指導價格大波段級別運行於預定好的走勢裡面。基本主力一般都是很重視這根均線的,它能對於股價的中期趨勢起很大的作用。
(6)120日均線(趨勢線):作用仍是這樣,即指明價格中長期的反轉趨勢,指點價格在既定的趨勢中,大波段大級別的運行。當股價突破趨勢線時,短時間內基本不會有反轉趨勢,到反轉的時間一般都要十幾天。
(7)250日均線(年線):這條均線是判斷是否要長期投資的重要依據。公司的基本狀況跟業績都是可以通過它來反應的。
以上這些是每根線的相關作用,但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多條均線結合使用會得到更好更准確的答案和效果。不清楚哪只股票買起來比較好?會不會存在一些風險?點擊這個鏈接就可以,就能拿到專屬你的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3、均線一些常見形態有哪些?
(1)多頭排列:表示多條均線維持著股價上漲的狀態,則看多。
(2)空頭排列:反應的是多條均線反壓股價,就是看空。
(3)銀山谷:全部短中線把長線都穿過了時形成的圖形,就會在下邊出現一個三角形,或者是四邊形,就好像一個山谷的形狀,銀山谷--在長時間下跌之後首次出現的山谷。
(4)金山谷:在銀山谷後面再顯露一個山谷,普遍會比銀山谷的買入點更穩妥。
通常大家選擇買的股票都是龍頭股,因為這種類型的股票一直都是行業中的領先者,在股市中也能帶動一波好的行情。我這里也列舉了A股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免費送給大家~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㈣ 董事長工作自我鑒定
及時發現的優缺點很重要,在這個社會中很清晰的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適中的定位是在你工作或者是學習中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學會寫自我鑒定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以下《董事長工作自我鑒定》由為您精心提供,歡迎大家參考。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克里斯運擾族托弗?布蘭德(ChristopherBland)擔任過企業、公共部門和廣電機構的董事長,期間得到過許多評價,但並非所有都是贊譽之詞。有人說他尖酸刻雹暴躁成性、專橫跋扈等等,他是否覺得自己符合其中任何一條呢?
「尖酸刻薄我倒能承認,也能接受,」這位英國電信集團(BTGroup)的董事長說道。此刻他正舒服地坐在自己位於10層的辦公室沙發里,他的辦公室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附近。「我嘴快,喜歡開玩笑。在回答記者和分析師的問題時,我最多有點粗暴。如果我覺得他們在胡說,我就會這么說。」幾天前,在這家電信集團舉行的第二季度業績記者簡報會上,他就把其中一個記者叫做「笨蛋」。
他記得,在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董事長期間,就與記者發生過口角。其中包括接受《旁觀者》(TheSpectator)記者佩特羅內拉?懷亞特(PetronellaWyatt)的一次采訪,為此該雜志還被迫刊登了一份致歉詞,稱克里斯托弗爵士沒有對她大喊大叫,也沒有做出咄咄逼人的舉動。
但他還說,他許多最好的朋友就是記者,而且他在BBC就與一些最好的記者共過事。「我現在對記者有了個新觀點,」他一邊微笑著說,一邊翻開《衛報》(TheGuardian)指出,他的兒子阿奇(Archie)已在該報的學生媒體大獎賽中被選為年度專欄作家。
尖酸刻保愛開玩笑。那麼專橫跋扈呢?「沒有,我想那不是事實。你不能去統治公司,因此皇權式的形容詞不管用。你當然不能去統治BBC或者英國電旁弊信。這些機構太龐大,太復雜。在這個領域,你必須採取權力平等的管理方式。」
李岩克里斯托弗爵士xxxx年入主英國電信,自那以來他主持了對這家前國有公用事業公司意義深遠的重組,包括大幅降低其債務。有跡象顯示,寬頻等新服務項目正在彌補公司固話業務的下降,於是集團的`營收也開始上升。
這位年屆66的董事長看上去有些疲倦,但也許這並不讓人感到驚訝,因為他和公司首席執行官本?維爾瓦伊恩(BenVerwaayen)一直在忙於關注電信監管部門——英國通信辦公室(Ofcom)的要求。通信辦公室上周宣布,要求英國電信進行徹底改革,以使競爭對手公平進入其壟斷網路。
克里斯托弗爵士表示,到xxxx年退休時,他希望英國電信將有一個強大的全球服務分公司,以及一個有效的寬頻戰略。他也希望公司的行動電話業務將強勁復興。
「如果一切都實現了,那我們的股價走勢將更為強勁。」那將對他本人有利,因為他以3英鎊一股的均價買了67。4248萬股股票,而現在股價已下跌到2英鎊以下。當他來到英國電信時,股價約為4英鎊。
克里斯托弗爵士擔任過各種機構的董事長,其中包括印刷公司、貨運公司和健康服務信託,以及BBC和英國電信。在此期間,對於處理董事會沖突,他獲得了什麼經驗呢?
「大體上,這些沖突會自行解決,」他表示。「大體上,它們是有關實質性問題的沖突。如果它們是關於地盤和名望,那麼就比較難應付。你必須經常同你認為是始作俑者的人交談。在這里我還不必這么做。」對於維爾瓦伊恩先生和英國電信零售業務負責人皮埃爾?達農(PierreDanon)之間最近發生爭論的報道,他極力否認,稱之為「新聞記者的杜撰」。
他任命人選時會找怎樣的人呢?「你不會找和你相像的人。但你希望找到你認為可以與之共事的人。本十分坦誠直率,我也是,所以我們第一次爭論幾乎針鋒相對。但我們都承認,喜歡彼此的風格和行為方式。自那以後,以及在後來的會議中,很明顯,我們考慮問題的方法非常合拍,而當我們對事情產生分歧時,我們會有不同意見。並且我們能夠表達分歧。」
克里斯托弗爵士喜歡敢於提反對意見的人。「用P?G?沃德豪斯(P。G。Wodehouse)永恆的話說,被唯唯諾諾的人包圍是毫無意義的。所有與我共事非常協調的人絕對都有自己的主張,包括格雷格?戴克(GregDyke)、約翰?伯特(JohnBirt)、蓋里?墨菲(GerryMurphy)(NFC前首席執行官)、本?維爾瓦伊恩。」
當然,他們都是些個性很強的角色。但他說,高層人物不該脅迫那些級別要低很多的人。他有沒有在脅迫別人呢?「我每月與英國電信年近35歲的人共進一次早餐,每次有6至8人,我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怕。他們當然不會怕我。」
克里斯托弗爵士是個非凡的全能人物。他代表愛爾蘭參加了1960年的奧運會擊劍項目,並在皇家恩尼斯基倫龍騎兵近衛隊()服過兵役。他是利思食品與葡萄酒學院(LeithsSchoolofFoodandWine)的聯合擁有人,且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ShakespeareCompany)的董事長。
他出生在日本,母親是蘇格蘭人,父親是一位曾為殼牌(Shell)周遊世界的愛爾蘭人。他有很長一段童年時光是在英國寄宿學校渡過的。他每3年只有兩個暑假能看到父母。
「殖民時代就是這樣。我回顧過去,並聯想到我自己的兒子和繼子女,當時尤其對我母親來說是多麼難以忍受埃但那就是發生在我們所有殖民時代孩子身上的事。它教會你生活下去,並且變得完全自立。」
這段經歷令他成為一個有緊迫感的人?「是的,我想做得出色。我並不執迷於成功,我不這么認為。我擅長運動時,我在那方面很有競爭力。」
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從牛津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嘗試進入BBC、《愛爾蘭時報》(IrishTimes),以及阿爾斯特電視台(UlsterTelevision),但均告失敗。後來,他又在競選幾個穩操勝券的保守黨議席時落眩
他在英國電器零售商Currys那裡開始了他的廣告職業生涯。上世紀70年代,他有一段時間在英國獨立廣播管理委員會()擔任監管人員,並在1984年SirJosephCauston印刷公司出售時,賺取了他第一個100萬英鎊,當時他是這個曾經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董事長。
㈤ 如何分析一隻股票
從k線,量價,趨勢,波浪位置共同分析,
比如我八月二日對世聯行的分析,你看下世聯行八月的k線圖,是不是按照我分析的一直跌到9.4附近然後漲到11.49之上
㈥ 中國電信股未來走勢對中國電信的技術分析2021中國電信股票價值
在推進網路強國戰略後,國家不斷要求加強信息網路建設,使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業務得到高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作為投資者的我們,可不可以參與其中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中國電信,這個電信運營行業的龍頭企業!
正式分析前,我整理好的電信運營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電信運營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電信成立於2002年9月10日,並於2021年8月20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成立的國有企業,也是一家全球大型的領先全業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公司主要在國內提供固定及移動通信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增值電信服務。
瀏覽完中國電信的公司簡介後,我們來看下中國電信公司有什麼亮點,有沒有投資的意義?
亮點一:龐大的用戶資源
中國電信作為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之一,截止2018年底,公司擁有的移動用戶約為3.03億、有線寬頻用戶約為1.46億、固定電話用戶約為1.16億。
這么龐大的用戶群體,就是公司源源不斷,創造財富最根本所在,同時也有利於為公司擴大聲譽,為公司能夠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
亮點二:大型全業務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龍頭運營商
中國電信實際上是國內領先的大型企業,而且服務綜合,智能信息方面的服務運營商,同時公司已全面實施「雲改數轉」戰略。
這個措施最緊要的目的是以 5G 還有雲為中心打造雲網融合的最新的信息基礎設施,以及運營支柱體系和科技創新硬核的實力等,給客戶提供更加傑出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
亮點三:良好的生態合作
作為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之一,跟中國電信合作的也多為國內著名的大型企業。其中,騰訊、優酷、網易雲音樂等近30家都是其應用合作夥伴,並且先後與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嗶哩嗶哩等20多家頭部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現在已經推出了很多定製流量產品,實際上是為了滿足用戶大流量應用需求的。
與著名的互聯網企業達成合作,會讓公司在國內的這個擴大業務的能力達到上升,還可以給公司帶來絡繹不絕的新用戶去使用商品。
因為無法在這全講完,要是各位想清楚更多關於中國電信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給大家歸納在這篇研報當中,戳一戳即可領取:【深度研報】中國電信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規模、應用及處理速度都得到進一步的增長和拓展。以這個做背景,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准確的擴展數據應用,因而就能夠為運營商占據競爭的制高點。
綜上所述,在5G時代的大趨勢下,能讓中國電信的業績再創輝煌,它的未來值得期待。
但文章消息會延遲,假如想准確地了解中國電信未來行情發展前景,不妨點擊鏈接,會有專業的投顧來幫你診斷股票,看下中國電信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中國電信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㈦ 英國電信集團的集團簡介
英國電信集團主要業務包括英國本土長途業務以及國態段際電信服務、互聯網服務。英國電信公司是歐洲主要的電信運營商之一,其主要的業務包括本地、本國和國際電信業務、高質量的寬頻與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及IT解決方案。在英國,BT為2000多萬企業和住宅用戶提供了2900多萬線的交換線路,並向其它有許可證的運營商提供網路業務。
2005年3月31日結束的財年裡,英國電信集團總收入為18,623,000,000英鎊,稅前利潤為2,354,000,000 英鎊。英國電信公司(BT)是英國電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它實際囊括了英國電信集團全部的業務和資產。英國電信集團股票已分別於倫敦和紐約上市。
201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358位。
戰略轉型的重點舉措及啟示
英國電信,完成了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的重新定位,成為傳統固網運營商轉型的典範。
作為全球傳統固網運營商典型代表的英國電信(以下簡稱BT),面對異質分流嚴峻、同業競爭加劇以及新技術和新業務的挑戰,通過建立長期客戶關系,實施業務轉型、網路轉型和組織轉型等重點舉措,完成了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的重新定位,成為傳統固網運營商轉型的典範。
英國電信集團(簡稱BT)是世界頂尖的電信運營商,主要的業務包括本地、本國和國際電信業務、高質量的寬頻與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及IT解決方案。英國電信集團在全球170個國家設有營業點或辦事處。 BT是歐洲領先的電信業務提供商之一,原本是一家全業務電信運營商。2001年時出於降低負債與優化財務結構的戰略考慮,BT將其移動通信部門剝離。目前,BT主要業務包括本地固話、國內長話、國際長話、窄帶/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企業解決方案、網路帶寬出租/轉售等。
BT的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英國,2004財年該公司91%的收入來自英國本土。作為老牌傳統運營商,2002財年BT傳統固話業務收入所佔比重為86%左右。目前,BT在英國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首先,行動電話的分流對BT的影響與日俱增。2000年英國行動電話用戶就超過了固話用戶,由於2G移動業務普及率的持續增長,再加上3G業務開始在英國投入運行,近幾年行動電話仍保持著明顯高於固話的發展速度,話務量加速向行動電話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
其次,雖然BT在固定通信市場仍保持較明顯的競爭優勢,但是英國有大大小小幾百家運營商與BT展開競爭,其中絕大部分提供的是轉售服務,通過自己的基礎設施與BT競爭的帆拍譽有幾十家,主要是一些有線電視網路運營商及一些地方性的運營商。
同時,BT也面臨著VoIP等新技術、新業務帶來的沖擊,加上異質替代和同質競爭的不斷加劇,BT話音業務市場份額呈加速下滑趨勢。BT傳統固網業務收入也持續出現較大程度的負增長,2003、2004財年BT的傳統固網業務收入較上一財年同比均下跌了6%左右。 BT的總體戰略目標是成為基於網路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BT的主要戰略轉型思路是通過和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來贏得客戶支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創造性的營銷、價格革新、降低成本等一系列舉措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傳統業務潛力;通過引導客戶使用新的產品和服務(如ICT服務、寬頻、移動和管理型業務等)來提高利潤;通過實施21CN戰略來支撐業務的發展。
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為了支撐業務的發展和網路轉型,BT的內部組織結構也在適時調整,逐賀譽漸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演進。因此,BT的戰略轉型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客戶關系是前提,業務轉型是關鍵,網路轉型是基礎,組織轉型是保障。 (一)客戶方面
BT充分認識到客戶是企業利潤的最終來源,因此BT將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作為重點舉措之一。為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BT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聘請專業公司分析客戶意見;建立統一的CRM系統,掌握准確實時的客戶信息;提供端到端客戶跟蹤系統,在線處理客戶詢問和維護;針對不同用戶建立不同的銷售部門,採用不同策略,做到抓大不放小;推出免費的話音信息業務,當用戶繁忙不方便接電話的時候,為用戶自動保留電話信息等等。
BT提升客戶滿意度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04財年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三個財年裡,客戶不滿意度年均降低25%左右。
(二)業務方面
業務轉型是BT向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戰略轉型的重要一環。BT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傳統業務潛力的同時,重點對ICT服務、寬頻、移動等新業務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並初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BT 2004財年最新年報顯示,新業務(主要包含ICT、寬頻、移動和管理型業務等)收入比2003財年增長了32%,占總收入的比重從2002財年的14% 提高到2004財年的24%。2004財年新業務收入的增長不但彌補了傳統業務收入同比6%的下滑,而且拉動了公司總體業務收入的增長。
BT從2002年開始把寬頻業務作為發展的重心。通過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密切合作,從收購歐洲音樂網站到與雅虎達成內容合作協議,然後到結盟微軟、惠普,再到收購全球領先的可管理的語音和數據網路服務提供商 Infonet,BT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寬頻發展模式,即由自己主要負責網路平台,由專業的互聯網公司提供增值業務,結成戰略聯盟,以聯合品牌的形式向客戶提供服務。2004年3月,BT宣布了改變英國寬頻使用方式的4項創新措施:靈活帶寬、BT富媒體、BT通信軟體和BT遠程管理系統。這些措施使BT在寬頻接入方面的優勢地位延伸到內容、應用和管理業務方面。2004年年底,BT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寬頻娛樂和教育部門(BT Entertainment),主要業務為開發、授權和出售寬頻內容,其中包括訂制音樂、游戲、電視及電影等。此外,BT還通過BT Openzone業務大力發展寬頻,以無線上網來提升其在公共寬頻無線業務Wi-Fi領域的地位。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BT寬頻市場份額不斷得到提升,至2005年4月,BT寬頻用戶數已經突破500萬戶,提前1年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BT將新型ICT服務視為大有可為的新市場。BT預計,相對於傳統的固定電話與行動電話服務,信息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品市場要比其大3至4倍。2004財年BT ICT業務收入達到27.53億英鎊,同比增長18%,其中合同金額更是超過了70億英鎊。ICT占總業務收入的比重從2001財年的9%提高到2004 財年的14.8%。
BT於2003年4月對公司內部業務架構實行了重組,組建了BT全球服務部(BT Global Services),負責為全球的大型商業客戶提供綜合性信息通信服務及全套的解決方案,包括桌面電腦和互聯網的設備及軟體、資料傳輸與線路連接、電子商務方案、業務流程外包、網路服務管理、系統整合以及信息咨詢服務等。2004年,BT成立了一個名為One IT的工作組,致力於為用戶建設、設計、拓展和管理IT網路和通信系統。目前,NHS、聯合利華、英國國防部、路透社、英國養老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已經成為 One IT的新用戶。為了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BT將大幅提升ICT項目的員工人數,計劃將該項目的工作人員從目前的700人提升到2006年的4000人。
重新進軍移動市場,探索固網和移動融合之路,是BT業務轉型的又一大膽舉措。2003年,針對企業用戶BT推出了「BT Mobile Office」,通過租用MMO2的GSM/GPRS網路提供GPRS無線接入服務,並與BT原有的WLAN、固定數據接入等服務捆綁,形成了針對企業用戶的全方位的數據業務接入服務。BT針對個人用戶推出了「BT Mobile Home Plan」,通過租用T-mobile的GSM/GPRS網路向普通公眾用戶提供手機服務,為用戶提供固話/行動電話統一賬單以及免費同固定電話進行短時通話的優惠等。2004年初,BT與Vodafone簽訂了為期5年的合作協議,成為Vodafone的移動虛擬運營合作夥伴。2004年3月,BT正式啟動了Bluephone項目,以利用非管制的Bluetooth技術提供室內行動電話服務,讓用戶僅使用單個設備就可在固定與移動網路間無縫切換,通過有保障的覆蓋和更低的總體支出,提供比單獨的固定或者移動更優質的通信服務。2004財年BT在移動市場的收入達到2.05億英鎊,同比增長107%。至 2005年3月31日止,BT已擁有超過37.2萬的移動企業和個人用戶。
(三)網路方面
為了支撐業務的轉型,2004年初,BT公布了21CN白皮書。21CN旨在全面改善顧客體驗,滿足用戶綜合信息通信服務的需求;消除現有的多重服務網路的重疊,改進產品與服務投放市場速度;改善運營維護效率,從根本上大幅降低成本。
2004年年底,BT進一步確定了網路升級的時間表。用戶從PSTN網路向IP網路的大量轉網將於 2006年開始,預計在2008年基本完成。在接下來的5年裡,21CN將改變BT的業務和成本結構,避免現有多業務網路的重復建設,建成支持多服務的單一IP網路。從今年開始,BT每年將拿出2/3的開支集中於21CN和其他新媒介技術,而這個比例還將不斷上漲。盡管數額巨大,但目前對於下一代網路的投資將在未來賦予BT節約開支的能力。BT計劃到2008年通過NGN的建設可以每年節約10億英鎊的運營支出。
21CN演進的主要思路是:在接入和匯聚層面,主要通過使用多業務接入網路(MSAN)來減少接入設備的數目,提供PSTN、VoIP、DSL、PON等業務的接入,從而實現接入層面的融合,極大地降低接入成本,同時提高效率和自動化程度;在業務邊緣,通過使用城域網路由器代替傳統的話音交換機和數據交叉連接設備,將業務邊緣設備的數量降低到原來的1/10;在核心網,利用核心網路由器代替原來的核心網交換機,建設一個安全、有QoS能力的下一代核心網路。BT 21CN的演進技術策略如圖2所示。
(四)組織方面
組織轉型是業務轉型和網路轉型的保障。在戰略轉型的過程中,BT的內部組織結構也在適時調整,逐漸由以產品為中心演進為以客戶為中心,形成了按客戶需求
英國電信集團
而變化的端到端組織機構。 2002 年以前,BT的市場運作是以業務作基礎的,主要有5 大塊:BT Wholesale,運營公用電話網路;BT Retail,利用BT批發的網路發展固定電話客戶;BT Openworld,提供互聯網接入和內容服務;BT Ignite,運營IP網路;Concert,與AT&T的合資公司,提供全球化服務。
從2002 年開始,主要是2003 年,BT按照客戶群對原有的業務構架進行了調整:其中BT Wholesale作為電話網路運營者身份仍然保持不變;與AT&T終止合作後,全球業務和IP網路業務合並成新的BT Global Services,為跨國公司提供服務;互聯網業務並入BT Retail業務,並將零售業務按普通住宅客戶、中小商業客戶、公司客戶和公共部門客戶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打包的解決方案。
2004年年底,BT專門設立了一個寬頻娛樂和教育部門,它成為BT零售消費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戰略轉型中,BT已然成為了勇於創新的典範。BT為戰略轉型過程設定了10年的轉型期。在過去的2到3年內,轉型的進程已經開始加速,並且轉型也為BT帶來了企業價值的增長。反觀我國電信業,其實當前國內固網運營商有著和BT在英國相似的市場環境,BT轉型的重點舉措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客戶方面,根據中國消協公布的「2004年全國投訴情況匯總」,手機投訴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電信服務投訴位居服務類投訴第二,由此可見國內運營商在提升客戶滿意度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具體策略方面,國內固網運營商需要區分不同的細分市場,根據用戶價值,確定不同的服務等級,建立差異化的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手段,建立完善的CRM和營銷分析系統,提高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在寬頻業務方面,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主要建設者,很早便進行了內容應用的運營,並打造了一些國內或本地知名的品牌,但遺憾的是力量分散,尚未在集團層面整合資源,因此內容應用業務的發展也一直未見大的起色。隨著用戶接入ARPU值的下滑,寬頻業務發展增量不增收現象明顯。因此,寬頻業務的發展要在快速擴展寬頻市場用戶規模的基礎上,完善內容服務的方式,變「推送」內容為用戶「拉回」內容,為更多的內容提供商創造良好的內容發布平台,將在寬頻競爭中接入方面的優勢延伸到內容、應用和管理業務方面。寬頻產品應盡量豐富,盡量提供一系列價值由低到高的產品,滿足用戶各種層次的需求。
在ICT業務的開展方面,國內固網運營商擁有良好的聲譽、品牌認知度、強大的網路資源、豐富的客戶資源、優秀的人才隊伍和對各類合作夥伴的強大吸引力等相對優勢,同時客戶對「一攬子」信息通信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也為運營商開展ICT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因此,ICT業務的發展要結合企業實際,創新業務提供模式,積極與國內外的行業系統集成商、設備商、軟體商、有系統集成經驗的電信運營商以及各行業大客戶進行廣泛合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具體業務方面可考慮重點選擇成長性、盈利性均較好並且企業自身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網路服務、IT外包、系統集成等服務領域作為切入點。在業務開展初期可首先考慮重點滿足自身IT業務需求,再逐步滿足自有企業客戶通信和IT的綜合需求,並最終成為具有全方位通信和IT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提供商。
在組織方面,組織機制改革對於國有電信企業來說是支撐業務轉型和網路轉型的必然選擇。當前,從以網路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逐步演進也是世界電信業改革發展的趨勢。對於國內固網運營商而言,在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演進過程中,為使企業在平穩中進行轉型,可暫時考慮採用「一企兩制」的辦法,對於ICT服務、互聯網等業務在運營機制上可考慮採取靈活、快速的工作機制,進行適當的風險投資,運用一定的資本手段進行運作,努力培育其快速成長,從而成為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國內固網運營商可考慮成立專門的、面向內容應用的運營部門,統一運營應用層業務,並與相應的固話網、寬頻網、移動網等業務網路運營部門緊密結合,向客戶提供完整的綜合信息服務。
㈧ 中國電信 股價走勢中國電信股票報告分析中國電信最新目標評級
在准備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後,國家越來越重視信息網路的建設,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業務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機會去參與其中?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一下中國電信這個電信運營行業的風向標企業!
文章開始之前,我這有一份電信運營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就能夠獲取:寶藏資料:電信運營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電信成立於2002年9月10日,並於2021年8月20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成立的國有企業,也是一家全球大型的領先全業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公司主要在國內提供固定及移動通信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增值電信服務。
對中國電信有個大致了解後,我們來看看中國電信公司有什麼出色的地方,有沒有入手的價值?
亮點一:龐大的用戶資源
作為國內的運營商三大巨頭之一的中國電信,截止2018年底,公司擁有的移動用戶約為3.03億、有線寬頻用戶約為1.46億、固定電話用戶約為1.16億。
這么龐大的用戶群體,就是公司源源不斷,創造財富最根本所在,同時也有利於為公司擴大聲譽,為公司能夠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
亮點二:大型全業務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龍頭運營商
中國電信是國內領先的大型全業務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同時"雲改數轉"戰略已經在公司全面實施。
此類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以 5G 和雲為核心打造雲網相結合的最新信息基礎設施、還有運營支撐體系包括科技創新硬核實力等,給客戶提供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更加突出。
亮點三:良好的生態合作
作為國內的三大運營商之一,跟中國電信合作的也多為國內著名的大型企業。其中,應用合作夥伴對騰訊、優酷、網易雲音樂等近30家都有覆蓋,並且先後與阿里巴巴、位元組跳動、嗶哩嗶哩等20多家頭部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而且現在已經推出了多款定製移動流量產品,主要是滿足用戶大流量應用需求。
和出名的互聯網企業存在合作,會讓公司在國內的這個擴大業務的能力達到上升,同時還能給公司吸引來源源不斷的新客戶來使用公司的產品。
畢竟文章存在篇幅限制,倘若小夥伴想進一步掌握更多關於中國電信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給各位整合在這篇研報當中,動動小指點擊就能查看:【深度研報】中國電信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5G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不僅在行業規模實現進一步的拓展,且在應用及處理速度上都有新增長。在這一背景下,運營商的數字化轉型非常重要。因為有效的開拓數據應用,因而就能夠為運營商占據競爭的制高點。
綜合來看,在5G時代的影響之下,可以讓中國電信的業績蒸蒸日上,是一家發展空間巨大的上市公司。
但文章信息相對滯後,假如想准確地了解中國電信未來行情發展前景,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中國電信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中國電信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㈨ 近幾年中國上市公司並購失敗的案例有那些
如果我們關注歐洲的股市就可以看到,電信板塊的骨幹企業這幾周一直在歐洲市場領跑,英國電信的股價在過去幾個星期中增長了4.4%。而這一段時間內全球范圍內的電信並購案也不斷發生:荷蘭KPN投入11.2億歐元收購了Telfort,義大利電信公司願意出售其在巴西電信公司的股份,西班牙的Telefynica公司有意以2.9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的股份。今年1月31日,SBC以160億美元收購了AT&&T;5月,Verizon以84.4億美元收購了MCI。
但是,在成功者眩目的光環背後,更多的是失敗者的黯然神傷。許多電信公司不惜血本大肆向海外市場擴張,特別是在全球電信業空前繁榮的上世紀末,部分電信運營商甚至為此孤注一擲,甘冒債台高築的巨大風險。這其中,雖然不乏成功者,但鎩羽而歸、因此一蹶不振者也大有人在。貌似平坦的大道下面,往往也隱藏著「噬人」的陷阱。國際化,本來就是一場「與狼共舞」的高風險游戲。
1.德國電信:北美玩不轉,遺恨失吞吳
德國電信可謂電信企業國際化的典型代表。多年的擴張使德國電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性運營商,但與此同時,大規模海外擴張也給德國電信帶來了嚴重的「內傷」,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家電信巨頭向美國市場的拓展。
在進軍美國電信市場之初,德國電信首先將目標鎖定在美國VoiceStream無線公司,並將並購這家無線運營商作為進軍美國市場的第一步。
當時,VoiceStream無線是全球發展最快的行動電話運營商之一,雖然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僅為4%,但其網路已基本覆蓋全美,擁有大量潛在用戶群體。因此,德國電信將收購VoiceStream作為進軍美國電信市場的切入點,期望這項收購能夠為其進軍美國市場鋪平道路。
但沒有想到的是,這項收購卻頗費周折。首先是收購計劃宣布後,在法蘭克福交易所,德國電信股價應聲大跌,原因是投資者擔憂收購代價過高,並擔心這項收購會遭遇美國管理層的阻撓。事實證明,這些投資者的擔憂不無道理。這項收購果然遭到美國參議員的強烈反對,以霍林斯為代表的美國參議員堅決反對德國政府控股的德國電信兼並美國VoiceStream無線公司,堅持德國電信的政府參股量不能超過25%。
雖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最終於2001年4月25日批准了這項收購案,德國電信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成功並購VoiceStream公司,但由於這一並購案耗時近一年,全球電信市場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德國電信在終於贏得美國市場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重了德國電信已經很沉重的債務負擔。
包括收購VoiceStream無線公司在內的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的收購,在將德國電信推向國際電信巨頭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巨大的債務負擔,同時許多被收購公司在全球電信市場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大幅度貶值或是經營出現虧損,從而使得企業市值下降,債務負擔越來越重,盈利水平連續下滑。
今年7月初,這家德國電信業巨擘透露,正在考慮出售公司下屬的T-Mobile美國子公司。而這家公司的前身正是此前德國電信費盡周折並購的VoiceStream無線公司。這意味著德國電信在美國市場已萌生退意,也意味著德國電信此前收購VoiceStream無線公司之舉,實際上是一著錯棋。
德國電信目前意欲退出美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美國子公司的網路正面臨可能高達100億美元的升級改造,這必然會進一步加重公司的債務負擔,而德國電信出售其美國業務,則可以獲得302億美元左右的現金。在目前情況下,對於德國電信而言,顯然後者更有吸引力。
2.NTT DoCoMo:「I-Mode」的柔情,歐美永遠不懂
2000年11月,鑒於當時「i-Mode」移動網路服務在本土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日本NTT DoCoMo公司決策層決定趁機拓展海外市場。為此,NTT DoCoMo向包括荷蘭KPN-mobile公司和美國AT&T無線通信公司在內的四家海外移動通信運營商投入了總計達160億美元的巨資。作為交換,這四家公司將在各自的網路中運行DoCoMo公司的「i-Mode」移動網路服務,以及其WCDMA 3G技術。當初DoCoMo公司的如意算盤是,這些海外投資項目順利實施後,公司就可以從「i-Mode」服務和3G技術專利中獲取來自海外的滾滾收益。
然而,事與願違,在日本本土大獲成功的「i-Mode」服務在海外市場卻一敗塗地。2002年末,日本國內「i-Mode」服務用戶已多達3500萬,而整個歐洲「i-Mode」服務用戶還不足15萬。在美國,這項服務同樣遭到市場冷遇,DoCoMo公司在AT&T無線通信公司98億美元的投資損失高達80%。
DoCoMo公司揮師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失利的主要原因,其實更多地歸咎於文化層面上的沖突。在日本本土市場,「i-Mode」服務由於恰好迎合了日本年輕一代的需求,因而獲得了極大成功。但在歐美市場上,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歐美用戶對這一服務缺乏足夠興趣。更為不幸的是,在歐美市場,人們普遍認為「i-Mode」服務只是3G服務之前的過渡性技術。因此,DoCoMo公司的「i-Mode」服務難以吸引歐美用戶是必然的,也決定了DoCoMo公司這項海外投資戰略註定將以遺憾收場。
3.沃達豐:看家本領也有失手時
大規模的收購,在將德國電信推向國際電信巨頭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巨大的債務負擔,同時許多被收購公司在全球電信市場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大幅度貶值或是經營出現虧損,從而使得企業市值下降,債務負擔越來越重,盈利水平連續下滑。
英國沃達豐集團從一家規模不大的電信業公司,在短短數年內發展壯大成為業務橫跨25個國家的全球電信業巨擘,公司國際化戰略的成功功不可沒。但即使是這家被公認為擅長打海外戰的巨頭也同樣有失手之時。如2004年,對美國AT&T無線公司志在必得的沃達豐就出人意料地落敗於競購對手Cingular無線公司,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
此前,業內普遍認為,收購AT&T無線可以使沃達豐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並在美國市場推出沃達豐自有品牌,並使其客戶可以在全球眾多國家使用同一網路,進而獲得較好的綜合性收益。但誰也不曾料到,2004年2月17日,Cingular無線公司最終報出405億美元的天價,一舉擊敗出價380億美元的英國沃達豐集團,成功將美國第三大移動電信運營商AT&T無線收歸旗下。
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出價原因外,沃達豐之所以在這次競標中落敗,與其外國公司的身份也有很大關系。因為這之後,曾有消息稱,沃達豐進軍美國市場的另一個選擇可能就是強行收購西南貝爾。但最終可能考慮到這項收購不僅成本高,而且可能會遭遇美國政府的阻撓,因而也宣告作罷。
實際上,除了競購美國AT&T無線公司失利外,沃達豐在海外其他市場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2004年,沃達豐在日本市場的業績就明顯不佳,銷售額與運營利潤分別下滑了6%與27%,並出現客戶流失現象,不少客戶轉投到競爭對手NTT DoCoMo和KDDI門下。
從美國運營商的並購大潮到中國電信運營商的海外資本試水,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發都很多。相對於國際大型電信運營商公司成熟的多元化資本運作理念與技巧,國內電信運營市場的資本運作方式和融資方式仍略顯單一。
但隨著企業的壯大和國際化的需求,海外並購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國內運營商在實施戰略合作或者並購的同時,還要考慮以下問題:
1.不單純追求規模。不能單純追求規模效應,應該明確自身的戰略目的,明確要將資源投入到什麼領域,避免盲目投資。沃達豐進入美國市場時,選擇Verizon無線公司作為合作夥伴,但後者的技術與沃達豐的服務並不兼容,致使沃達豐在美國業務的開展出現重重困難。
2.合理規劃並購步驟。應採取合作-收購部分股份結成戰略聯盟-整體並購的方式循序漸進,規避風險,積累經營經驗。
3.預先評估。對企業新的協同要求的考慮,預先准確評估未來整合的難度和風險。
4.法國電信:德國市場遭遇滑鐵盧
2001年10月,法國電信出價37億歐元購買了德國行動電話運營商Mobilcom AG公司28.5%的股份,期望通過參股形式向德國移動通信市場滲透。但由於Mobilcom公司創始人格爾哈德?施密特仍持有這家德國移動運營商40%的股份,仍是德國移動最大的股東,仍掌握著公司的實際操控股,作為第二大股東的法國電信對Mobilcom公司日常業務根本無從置喙。不久之後,雙方的合作就出現了裂痕,法國電信與施密特在網路建設等問題的決策上出現了巨大分歧,尤其是施密特家族動用Mobilcom公司資金購買股票一事,更給雙方的合作蒙上了陰影。
最後施密特向法國電信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電信或者投資13億歐元完成3G網路建設,或者完全兼並Mobilcom公司。對於施密特的要求,其時已債務纏身的法國電信當然不會接受。
2002年9月12日,法國電信決定停止投資Mobilcom公司,並出讓所持有的Mobilcom公司股份。至此,法國電信進軍德國移動通信市場的行動宣告收場。在當年的財務報表上,法國電信將參股Mobilcom公司列為投資損失,虧損額總計高達71億歐元。
法國電信投資德國Mobilcom公司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對德國3G通信市場估計錯誤。德國3G許可證拍賣結束後不久,國際電信市場就風雲突變。一度炙手可熱的3G技術驟然冷卻,競拍3G牌照的巨額投入使Mobilcom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並殃及法國電信深陷泥沼,無以自拔。
5.Quam公司:美麗的泡泡讓我昏了頭
西班牙Telefynica電信公司和芬蘭Sonera電信公司合資組建的Quam公司,是另一個在德國3G市場鎩羽而歸的案例。
2000年,鑒於歐洲3G市場如火如荼的發展熱潮,西班牙Telefynica電信公司和芬蘭Sonera電信公司在德國合資組建了Quam公司,並在德國3G牌照競拍中出價164.46億德國馬克,獲得了一份3G牌照。但此後,3G市場卻並未如同人們所料的那樣出現爆炸性增長,而競拍3G牌照的巨額投入卻使包括Quam公司在內的不少運營商不堪重負。
2002年10月,在競拍3G牌照之後不到兩年,Quam公司宣布破產,標志著Telefynica公司與Sonera公司聯手德國3G市場夢的最終破滅。
有業內人士指出,Quam公司進軍德國市場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對3G牌照和市場需求評估失當。同時,競得3G牌照的Quam公司在著手建設網路的過程中,由於不滿足互聯互通的條件和要求,未能順利實現與其他運營商的互聯互通,網路能力不足以滿足需求,也是導致其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6.印度市場:早起的鳥不一定有蟲吃
自1992年開始,印度電信市場逐漸走向全面開放,尤其是在最初幾年,由於印度的BSNL、MTNL與VSNL等三大固定電話運營商被禁止進入移動通信市場,因而使印度行動電話市場一度成為對國外運營商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包括英國電信、和記電訊、法國電信、南方貝爾等在內的海外運營商,相繼通過獨資或合資方式迅速向印度各大主要城市滲透。
但實際上,印度市場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發展迅速、利潤豐厚,並且後來印度政府還逐漸解除了固話運營商進入移動通信市場的禁令,使印度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壓縮,最終導致先期進入印度市場的英國電信、法國電信、南方貝爾等海外電信運營商相繼撤離。
英國電信、法國電信、南方貝爾在印度市場挫敗的原因是對這一市場的發展情況估計不足,貿然進入加之政策出現反復,使這些海外運營商措手不及,不得不悻然而去。
7.中國移動:我要是拿的彩禮多一點就好了
6月18日,國內最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試圖收購巴基斯坦電信股份,開始國際化戰略的首次嘗試,卻折戟沉沙。
中國移動最終報出14億美元的報價,但由於同時參與競標的阿聯酋電信最終報價約為25.98億美元,高於中國移動集團公司的出價,因此阿聯酋電信最終成功入股巴基斯坦電信。
電信戰略咨詢專家王煜全認為,缺乏國際化經驗讓中國移動在「臨門一腳」時,顧慮重重,直至落敗。「中國移動勇敢地走出去進行國際化嘗試值得鼓勵,瞄準東南亞電信市場也可圈可點,但它缺乏國際化經驗,最終的報價就是佐證。」王煜全認為,中國電信企業國際化直面三個問題:第一,涉及到企業本身管理水平、國際化經驗以及市場判斷力等諸方面;第二,政府的支持;第三,因為海外收購牽涉國有資產流失問題,讓許多「國」字頭的企業顧慮重重。
「對於純粹資本的輸出,中國公司不佔優勢,可以多向跨國公司學習經驗、管理的高層次輸出。」王煜全說。
8.阿爾卡特:失利緣起「巨人情結」。
2001年5月,當法國電訊設備製造商阿爾卡特公司宣布欲收購美國朗訊科技公司的消息時,許多人認為這將是這家法國頭號電訊設備製造巨頭進軍美國市場的最好機會。
對於阿爾特公司而言,如果能夠成功收購朗訊,將對北電網路構成強大威脅。阿爾卡特公司雖然在歐洲市場的發展有目共睹,但在某些技術領域、尤其是光纜和有線領域,仍落後於北電和朗訊,因此,收購朗訊不僅可以使阿爾卡特順利挺進北美電信市場,而且能夠加速其向全球性電信設備供應商的轉型。
但最終,這項收購卻以失敗告終。2001年6月,朗訊科技公司斷然結束了與阿爾卡特公司的並購談判,使阿爾卡特借朗訊公司進軍北美電信市場的計劃化為泡影。
阿爾特公司收購朗訊失敗的原因首先是阿爾卡特自身規模有限,雖然在歐洲市場上取得了不欲的業績,但在全球電信市場上,阿爾卡特仍無法與沃達豐或諾基亞等巨頭相提並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區域性巨頭,這可能是導致收購朗訊計劃折翼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可能是朗訊公司的「巨人情結」在作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全球電訊市場獨步天下的朗訊公司甚至曾計劃將諾基亞收歸旗下。而十年後,竟會成為當年根本未入自已法眼的阿爾卡特公司的盤中餐,自然不是朗訊、甚至美國投資者願意看到的,這也是朗訊最終拒絕阿爾卡特收購的一個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