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amd股票一年走勢

amd股票一年走勢

發布時間:2023-05-25 04:26:27

1. 誰能介紹一下AMD公司的歷史嗎與及今天的AMD情況

AMD發展歷史

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並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於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並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尋找機會

對Jerry 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夥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幹。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 Semicon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塊,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後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並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並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准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於所有客戶,並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於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晶元--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 - 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盡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後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游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歷史回顧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游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台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於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准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於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聖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志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志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志,並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於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並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聖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並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歷史回顧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聖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聖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AMD的晶元被用於建造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1981--聖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決定延續並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82--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簽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的技術交換協議。
1983--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 --經受嚴峻考驗
AMD以公司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銷售業績迎來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慶祝完周年紀念之後的幾個月里,員工們收到了創紀錄的利潤分紅支票,並與來自洛杉磯的Chicago樂隊和來自得克薩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樂隊一同歡慶聖誕節。

但是在1986年,變革大潮開始席捲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內存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沖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於各種晶元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於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開始考慮改革:改組整個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AMD開始通過設立亞微米研發中心,加強自己的亞微米製造能力。

歷史回顧

1984--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位於奧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啟動自由晶元計劃。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晶元。
1986--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於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劃。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達成並購協議。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1989-94 - 展開變革
為了尋找新的競爭手段,AMD提出了"影響范圍"的概念。對於改革AMD而言,這些范圍指的是兼容IBM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網路和通信晶元、可編程邏輯設備和高性能內存。此外,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還來自於它在亞微米處理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這種技術將可以滿足該公司在下一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在AMD創立25周年時,AMD已經動用了它所擁有的所有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目前,AMD在它所參與的所有市場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場。該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礙,可以生產自行開發的、被廣泛採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處理器。AMD已經成為快閃記憶體、EPROM、網路、電信和可編程邏輯晶元的重要供應商,而且正在致力於建立另外一個專門生產亞微米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基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獲得了創紀錄的銷售額和運營收入。

盡管AMD的形象與25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頑強、堅決的競爭對手,並可以通過它的員工的不懈努力,戰勝任何挑戰。

歷史回顧

1989年5月--AMD設立高層領導辦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層主管。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ny Holbrook繼續擔任首席技術官,並成為董事會主席。
1990年9月--SDC開始使用硅技術。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處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對市場的壟斷。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萬個Am386。
1992年2月--AMD對Intel的長達五年的法律訴訟結束,AMD獲得了製造和銷售全部Am386系列處理器的權力。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快閃記憶體產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處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員。
1993年7月--Fab 25在奧斯丁開始動工。
1993--AMD宣布AMD-K5項目開發計劃。
1994年1月--康柏計算機公司和AMD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合作協議,康柏計算機將採用Am485微處理器。
1994年2月--AMD員工開始遷往AMD在森尼韋爾的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為Am486微處理器的組裝合作夥伴。
1994年3月10日--聯邦法院陪審團裁決AMD擁有對287數學協處理器中的Intel微碼的所有權。
1994年5月1日--AMD慶祝創立25周年,並在森尼韋爾和奧斯丁分別邀請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獻藝。
1995-1999 --從變革到超越
AMD在這段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提供越來越具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地開發出對於大批量生產至關重要的製造和處理技術,以及加強與戰略性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而實現的。在這段時期,與基礎設施、軟體、技術和OEM合作夥伴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夠帶領整個行業向創新的平台和產品發展,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

1995年,AMD和NexGen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首次會面,探討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創建一種能夠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的微處理器系列。這些會談促使AMD在1996年收購了NexGen公司,並成功地推出了AMD-K6? 處理器。AMD-K6處理器不僅實現了這些起點很高的目標, 而且可以充當一座橋梁,幫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龍? 處理器系列。這標志著該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龍 處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標志著AMD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和生產一款業界領先、自行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夠採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專門優化的晶元組和主板、業界領先的處理器。AMD速龍 處理器將繼續為該公司和整個行業創造很多新的記錄,其中包括第一款達到歷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歷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 處理器和基於AMD速龍 處理器的系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在推出這款創新的產品系列的同時,該公司還具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對於其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1995年,位於得克薩斯州奧斯丁的Fab 25順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經為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它的下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與Motorola的戰略性合作讓AMD可以開發出基於銅互連、面向未來的處理器技術,從而讓AMD成為了第一個能夠利用銅互連技術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的公司。這種共同開發的處理技術將能夠幫助AMD在Fab 30穩定地生產大批的AMD速龍 處理器。

通過提供針對雙運行快閃記憶體設備的行業標准,AMD繼續保持著它在快閃記憶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推動當時的技術繁榮的眾多技術的重要組件。手提電話和互聯網加大了市場對於快閃記憶體的需求,而且它的應用正在變得日益普遍。AMD范圍廣泛的快閃記憶體設備產品線當時已經能夠滿足手提電話、汽車導航系統、互聯網設備、有線電視機頂盒、有線電纜數據機和很多其他應用的內存要求。

通過多種可以為客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的快閃記憶體和微處理器產品,能穩定生產大量產品、業界領先的全球性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未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製造計劃,AMD得以在成功地渡過一個繁榮時期之後,順利地進入新世紀。

歷史回顧

1995--富士-AMD半導體有限公司(FASL)的聯合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購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頓動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處理器。
1998--AMD在微處理器論壇上發布AMD速龍處理器(以前的代號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開發銅互連技術的開發建立長期的夥伴關系。
1999--AMD慶祝創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龍處理器,它是業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計算的第七代處理器。
2000---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AMD將會繼續秉持它過去所堅持的理念:來自競爭的驅動力,對客戶的關注,創新的產品,以及了解和適應變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未來將由AMD員工塑造。他們的長期努力已經讓AMD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傳奇性的公司。

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慶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開始首次供貨。
2001--AMD推出AMD 速龍? XP處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龍 MP 雙處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夥伴關系,共同擁有和管理一個位於新加坡的300-mm晶圓製造中心,並合作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
2002--AMD收購Alchemy Semiconctor,建立個人連接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擔任AMD的首席執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於MirrorBit™ 架構的快閃記憶體設備。
2003-AMD 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台式電腦 和筆記簿電腦的AMD 速龍™ 64處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 使基於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的系統能提供影院級計算性能.

2. 300億美元吃下賽靈思,AMD能否硬剛英特爾

賽靈思CEOVictorPeng

兩家公司還有一個聯系,賽靈思CEOVictorPeng在2008年加入賽靈思之前,是AMD圖形產品組(GPG)硅工程應用的公司副總裁,並且是AMD負責圖形、主機游戲、CPU晶元組和消費者業務的中央硅工程團隊的負責人。

他曾表示,作為FPGA的領頭羊,賽靈思的競爭對手不再是Altera,而是英偉達和英特爾的處理器業務。

近幾年,在PC市場不斷萎縮且移動市場遲遲難以打開的背景下,英特爾通過收購,在產品上遍及了邊緣計算、數據中心,從CPU、FPGA到ASIC等各種異構計算業務支撐,希望能夠拓展PC以外的新業務。

比如2016年,英特爾花費167億美元收購FPGA市場的老二Altera;2017年,英特爾花費153億美元收購在ADAS和自動駕駛領先的以色列Mobileye,之前還收購了數家自動駕駛相關的初創公司;2018年,英特爾宣布收購晶元製造商eASIC,將結構化的ASIC和FPGA進行互補;2019年,英特爾以20億美元重金收購生產可編程的深度學習加速器的HabanaLabs。

這些舉動給AMD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PC上取得全面突破後,想要全面挑戰英特爾,勢必也要加強在異構計算方面的實力,盡快開拓邊緣計算、數據中心方面的新市場,因此,掌握異構計算一大計算單元類型FPGA的賽靈思成為AMD的理想收購對象。

賽靈思雖然占據了50%以上的FPGA市場份額,但由於該細分市場規模過小,在過去十年中都沒有大量的收入增長,早在2011年創造了24億美元的營收,但直到2019年,營收才突破30億美元。

由於華為在2019年占賽靈思營收的比例高達6%-8%,因此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的技術出口禁令,讓賽靈思的業務受到了不小沖擊,2020財年第四季度營收7.56億美元,同比下滑8.7%,凈利潤下跌20%。而AMD恰好剛剛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能夠向華為供貨,如果這樁收購案成功落地,賽靈思也將有望恢復對華為的供貨。

如果這次收購賽靈思成功,AMD將會成為唯一一家整合了CPU、GPU、FPGA產品線的晶元開發商,邁出走向下一代異構計算的重要一步,還將有機會將產品觸角深入到人工智慧、物聯網、航空、汽車、5G通信等以前基本沒有布局的領域,增加與英特爾、英偉達等抗衡的資本,這將給整個半導體市場乃至用戶帶來更多的益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2022年amd產能

2022年amd產能在歐洲最大零售商Mindfactory十二月的數據中,銳龍75800X3D單月賣出了3250顆,高居所有處理器的榜首。前五中的處理器,有四款都是AMD上一代的銳龍5000處理器,進入前五陸李的Intel處理器也是上一代的i512400F。由此可見,無論是十三代酷睿還是銳龍7000處理器,不受用戶待見。根據相友悉液關公開信息查詢,AMD(超威半導體)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AMD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AMD在全球各地設有業務機構,在美好物國、中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設有製造工廠,並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設有銷售辦事處,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2005年,AMD的銷售額是58億美元。AMD有超過70%的收入都來自於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AMD。

4. AMD一季度營收增長71%,除了它和Intel,有可以用的國產CPU嗎

提起CPU,一般來說指的就是我們平時使用的電腦裡面的CPU了,Intel和AMD是最主要的2大品牌。這2個公司之間的關系,其實還挺有趣,很有故事性,那麼今天這條視頻,我就給大家講講這方面的事兒。

5月4日,AMD發布了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根據報告顯示,AMD第一季度營收為58.8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34.45億美元相比增長71%,與上一季度的48.26億美元相比增長22%。

其中凈利潤為7.8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55億美元相比增長42%,與上一季度的9.74億美元相比下降19%。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也就是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的調整後凈利潤為15.8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6.42億美元相比增長148%,與上一季度的11.22億美元相比增長42%。

第一季度業績超出華爾街分析師此前預期,股價上漲近5%。

總之,AMD的發展肢歷勢頭不錯。

說起AMD的誕生,還需要把時間拉回到1947年。

美國物理學家威廉·肖克利在 1947年與另兩位物理學家共同發明了晶體管,晶體管可以用來代替真空管,可以說這是一項偉大的技術成睜拍果,也被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

1955年,威廉·肖克利 在矽谷瞭望山建立了肖克利實驗室, 招募了一批年輕人,但是由於管理不當,其中8人離職。

1957年,這8人在仙童攝影器材公司的資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導體,這家公司也被後人譽為半導體業界的西點軍校。

隨後,仙童半導體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但仙童攝影器材卻把仙童半導體的利潤放到到了攝影器材業務上,這就導致了人才的紛紛出走。

其中的羅伯特·諾伊斯和高登·摩爾在1968年創立了Intel,時任的仙童半導體銷售部主管的傑瑞·桑德斯也想加入,但被拒絕。迫於無奈,1969年,傑瑞·桑德斯帶領另歷早搜外7名仙童人才創立了AMD。

因為AMD的創始團隊在技術上沒有太多的優勢,所以AMD起初的主要業務是為Intel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同時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供應產品,也就是不斷模仿各領域第一供應商的產品,然後用比較便宜的產品成為各個領域的第二大供應商。所以千年老二,或許在AMD成立之初就已經刻在了基因里。

1976年,Intel與AMD簽署交叉授權協議互授專利,允許AMD生產x86 CPU。

Intel在1982年推出80286晶元,得益於IBM個人電腦的快速發展,Intel拿到了IBM的處理器訂單,但是IBM為了避免一家獨大的情況,要求Intel同AMD簽訂5年的合作協議,使AMD成為自己的第二供貨商。

隨後,AMD復制了Intel的80286處理器,研製出AM286,並且在性能上要優於80286,還與Intel平台兼容。

所以Intel於1987年,便終止了部分與AMD簽署的協議。雙方經過多次談判,沒有取得成效,AMD將Intel搞上了法庭,從此2家公司陷入了長達8年的訴訟紛爭,你告我、我告你。

最終,在1995年,AMD贏下了訴訟,但是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AMD錯過了太多的發展良機,被Intel逐漸拉開差距。好在贏下的訴訟,並獲得了X86指令集的永久知識產權,隨後也推出一些性能出色的CPU產品。

不過,AMD在經歷了2004年市場佔有率超過50%的短暫輝煌之後,便一蹶不振,持續衰落,直到2014年,蘇姿豐成為AMD的CEO之後,AMD再次迎來了崛起。

2017年,AMD發布了基於ZEN架構的14納米CPU,也就是第一代銳龍處理器,可以說是物美價廉。

2018年,AMD發布了改良架構的ZEN+,性能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2019年,AMD發布了ZEN2架構,同時得益於台積電的7納米工藝,不僅性能開始反超Intel,而且功耗更低,使得Ryzen 3000系列產品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2022年2月14日,AMD完成350億美元全股票收購賽靈思,從此,AMD成為一家集齊CPU、GPU、FPGA三大晶元業務為一身的行業巨頭。這也是在蘇姿豐的領導下,取得的另一個里程碑。

賽靈思成立於1984年,是全球最大的FPGA廠商。

FPGA也叫「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這類晶元類似於集成電路中的積木,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組合拼接成不同功能、特性的電路結構,所以FPGA晶元又被稱為「萬能晶元」。

所以FPGA晶元在通信、 汽車 、工業、航空航天等領域將會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那麼可以預見,AMD收購賽靈思,為的就是可以快速進入一個新的市場,以此獲得新的營收增長點。

以前提到AMD,就會想到性價比這個詞,也就是在保證該一定性能的同時,價格相對較低。所以,這樣導致,與Intel相比,AMD一直是老二的角色。而隨著AMD的崛起,這一局面或將得到徹底改觀。另外,對於全世界用戶來說,有2家實力相當的企業相互制約,也是好事兒。

當然,隨著Intel、AMD的發展壯大,也是在給我們提個醒,美國的 科技 霸權或將得到進一步的加深。當然,隨著我們國產CPU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很多欣喜的成果,例如採用自主指令系統的龍芯,已經可以通過二進制翻譯,支持Windows系統,並支持大量Windows軟體及列印機等辦公外設的使用。

另外還有使用X86架構的兆芯,2019年兆芯發布了KX-6000系列處理器,它採用16nm的工藝,8核,主頻3.0GHz。在性能測試方面,兆芯KX-U6780A的單核性能只有英特爾i5-7400的44%,但多核性能可以達到82%,i5-7400於2017年推出,所以兆芯KX-U6780A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跟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但不是無法追趕的距離。

同時,有消息稱,兆芯將在今年推出新一代的KX-7000系列處理器,它採用了全新架構,使用7nm工藝,並且支持DDR5以及PCI-E 4.0匯流排。

據悉,KX-7000系列的性能可以追平AMD 7nm Zen2處理器,觸達Zen3處理器。

也有部分網友猜測,其單核性能可以達到I5-9400F水平,多核性能介於I5-9600K到I7-9700之間。假如真的達到這樣的性能,可以說是非常夠用的,用來辦公甚至是打大部分 游戲 ,都是綽綽有餘的。

總之,以前只能在Intel和AMD之間二選一,而現在我們擁有了龍芯、飛騰、海光、鯤鵬、兆芯、申威等一批優秀的國產晶元企業。那麼接下來,中國晶元企業可以再加把勁,不斷縮短與國際最高水平的差距,爭取早日推出能與Intel和AMD真正一較高下的CPU產品,並走向國際舞台。

5. 英特爾股價大跌近9%,市值被AMD超越,已經跌到谷底了嗎

英特爾目前的市值怎麼可能是跌倒谷底的了,只是暫時的下跌而已,這主要是和全球的DIY主機市場有關系,很快就可以漲回來的。

總的來說,英特爾現在的股價肯定還沒有到達谷底,如果不出意外,英特爾的股價還會繼續跌下去。

6. AMD股價一夜蒸發960億,晶元巨頭們的「寒冬」如何熬過去

晶元股潰不成軍,晶元巨頭AMD收跌14%。

行業巨頭的市場價值仍然穩定在相對平衡的位置,因為行業巨頭使用的是高端晶元,而不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低端晶元。事實上,不僅AMD在下跌,整個美國股市也在下跌。特別是,科技股遭受了巨大損失,而中國的概率股也大幅下跌,因為晶元實際上面臨著一個小小的困境。盡管晶元仍有市場和未來,但在這段時間內,晶元市場總體上已接近飽和。對PC和移動終端的需求不大。

因為這些晶元的生產能力由於技術原因不夠,只是因為加工廠的裝配線位置不夠。如果裝配線這次有位置,價格自然會雪崩。當然,只有這些低端晶元崩潰了。高端晶元的價格僅略有下降,因為其他晶元仍存在技術壁壘。

7. amd股票每年分紅嗎

不一定。amd股票每年分紅要看公司是否有盈利可分的,如果公司不盈利或虧損,是沒有分紅可分的。要是盈利的好就會有分紅。

8. AMD股價一年上漲158%,英特爾卻從「牙膏廠」變成了「拉鏈廠」

​「AMD這是踩爆牙膏管了嗎?AMD yes!!!」

昨天AMD在拉斯維加斯的CES上發布7nm銳龍移動處理器R7 4800U之後,一位數碼博主在朋友圈激動地留下了這一句話。

在CES大展第一天,AMD與英特爾的龍虎鬥就吸引了全行業的關注。根據AMD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R7 4800U在Cinebench R20上的成績,超越競爭對手英特爾的10nm酷睿 i7約90%。可以說,盡管沒能真正上機實測,但這組官方數據已經足夠讓「農企」的粉絲興奮了。

從CES現場的硝煙味,可以看到兩大巨頭的碰撞。英特爾希望通過推出首款獨立顯卡拉開與AMD的距離,而AMD則通過多款7nm晶元進軍PC市場,謀求突襲英特爾的大本營。

直到今天,外界對跳票N年多的英特爾10nm工藝依舊詬病不斷。此次CES上英特爾公布了採用10nm+製程工藝的Tiger Lake處理器,但真正出貨據傳仍要等到今年晚些時候。

至於更受普通消費者期待的第十代移動標壓版酷睿處理器Comet Lake-H,尤其是那幾款突破5GHz頻率的型號,恐怕真的要在今年一季度結束時才能出貨了。

​回顧AMD和英特爾這對歡喜冤家的發展 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英特爾在相對長時間內一直領先於AMD,但後者的崛起似乎總是周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讓外界感到一次驚喜。

過去幾年,由於產品力的孱弱,AMD在晶元領域幾乎成為高功耗、低性能的代表。所謂性能靠不住,全靠頻率往上湊,所以我們看到了飽受詬病的推土機系列,乏力的表現也給AMD帶來了「農企」的外號。

但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在Ryzen系列以及最新7nm工藝的加持下,此前幾乎成為「原罪」的AMD又一次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而相比之下,不斷打磨14nm的英特爾則成為了新時代用戶調侃的對象。當14nm後面的加號越來越多,英特爾從「牙膏廠」變成了「拉鏈廠」。

本次CES上,當發布會結束後,AMD掌門人蘇姿豐亮出手持8核APU與64核線程撕裂者的照片時,她臉上的自信笑容似乎也證明,2020年這個開門紅,「農企」又領先了對手一步。

​過去一年,AMD似乎一直順風順水。當全球 科技 股普遍表現不佳的同時,AMD股價卻上漲了158.4%,超過59.7%的行業平均漲幅。而就在三年前,AMD還因為推土機系列的失敗一度徘徊在破產邊緣。

這次驚人轉變的原因,主要是得益於市場對AMD顯卡的強勁需求,以及新一代處理器Ryzen「系列」的成功。如今AMD積極向7nm製程轉變,並在設計效率方面迅速提升,這些舉措都令英特爾倍感壓力。

AMD的崛起,最直接承受壓力的就是英特爾,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在輿論方面。從2019年AMD推出第二代銳龍APU處理器,到7nm工藝的桌面版銳龍3000、伺服器版EPYC 7002系列的陸續亮相,輿論先後多次傳出看衰英特爾的聲音。

那麼,英特爾真的有那麼慘嗎?我們不妨仔細解讀一下。

​首先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過去這兩年英特爾難不難?如果相比較前幾年把AMD按在地上摩擦時的酸爽,近兩年英特爾確實有點兒難。

2019年,隨著蘋果和高通之間握手言和,英特爾也被迫放棄了自己堅持多年的5G基帶業務。另外, 面對AMD 7nm工藝的新產品,英特爾這邊還在繼續打磨14nm晶元,總有些趕不上趟的磨蹭勁兒。記得早在2013年,英特爾就曾宣布會在2016年推出10nm,2018年推出7nm。但如今7年時間過去了,10nm工藝的晶元依舊難產,這也是外界不斷看衰它的主要原因。

反觀AMD,據悉下一代處理器架構Zen3將會採用台積電的第二代7nm工藝(即7nm+EUV),而英特爾的10nm工藝似乎還在繼續醞釀和打磨。這種反差,可以看出源自於兩家企業研發理念的不同,也來自於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異。

早年間因為減負需求,AMD剝離了自己的晶元製造廠Global Foundries,至此AMD成為了一家僅參與設計但不參與生產的晶元企業(類似於華為海思)。而英特爾那邊,自始至終都是堅持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理念。

目前AMD的7nm工藝是由台積電負責代工,同樣使用台積電7nm工藝的還有華為的麒麟晶元。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AMD也是獲得了來自移動領域的製程紅利。

而英特爾方面則不同,英特爾擁有自己的晶元生產工廠,不可能尋求台積電的代工。另外,自建產線的產能也有限,因此過去我們經常會看到英特爾遭遇晶元缺貨的難題。

但是,拋開這些差異,我們在分析晶元製程方面不能單純以數字論英雄。可以說,英特爾的10nm相較於AMD的7nm並不弱,如果以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目作為標准,AMD(也就是台積電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不到5000萬,而英特爾(10nm工藝)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卻超過 1 億。目前,AMD的7nm+工藝的單位晶體管數目也超過了1億。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英特爾的10nm與AMD的7nm工藝是持平的。

要說唯一的劣勢,就是英特爾10nm至今仍未大規模量產,而AMD已經已經開始力推7nm銳龍APU了,尤其是這個系列的APU將包含15W超低功耗、45W筆記本、65W桌面和35W桌面節能版等四大類別,SKU更是多達28款。

一旦AMD的晶元在性能追趕上來,而價格方面相較於英特爾的產品又有明顯優勢,市場份額自然會大幅提高。但是,英特爾的蓄勢和磨蹭其實有著更大的圖謀。

雖然過去兩年AMD迎來了高光時刻,不過誰也不能否認,從企業整體實力上來看其與英特爾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至於英特爾的10nm工藝為什麼難產,以及其這兩年相對較慢的產品迭代問題,或許除了技術層面的限制還有商業層面的考量。

對於英特爾而言,AMD是誰?是一個緊隨自己多年的競爭對手。

從正常的商業邏輯上來考慮,每一家企業都會盡可能的去擠壓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最好是完全碾壓它。所以,從正常邏輯來看,如果AMD倒閉破產,對於英特爾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真的出現這樣的局面,英特爾絕對會「苦不堪言」。

AMD對於英特爾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為一旦沒有了AMD的競爭,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反壟斷機構立刻就會找上英特爾,看到谷歌在歐洲被罰的幾十億歐元巨款了嗎,英特爾可不希望交這份冤枉錢。

所以對於英特爾而言,一個永遠活著但威脅不到它的AMD,是最理想的市場競合狀態。尤其是AMD發展 歷史 中幾乎周期性的崛起脈絡,也導致外界一直有傳言稱,這是英特爾在「有預謀」地故意放水。

當然,放水一說只是外界猜測。不過從公司經營決策上來看,相較於市場份額,如今英特爾要更看重的是經營利潤。

​數據顯示,雖然英特爾2018年的市場份額有所下滑,但其通過推高CPU價格得以維持了營收增長。以台式電腦處理器的銷量來看,雖然銷量同比下滑了6%,但英特爾卻通過11%的價格漲幅緩解了這一難題。

而從市場的需求來看,14nm晶元依然是市場的主流。根據此前外媒的調研報告顯示,即便英特爾不遺餘力地提高14nm的產能,卻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要知道在此之前,根據英特爾官方的說法,其在14nm晶元的產能投入上可是增加了很多的。據悉相比2018年,英特爾在2019年對14nm晶圓每月啟動量(WSPM)提高了25%。2019年前三季度,英特爾共花費了115億美元支出來購買新的生產設備,預計全年相關資本支出將達到160億美元,比預期高出了5億美元。

即便如此,英特爾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強大需求。換位思考一下,這樣的情況下英特爾自然要優先滿足14nm晶元的市場。這也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最優解。

根據英特爾此前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整體營收為191.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80.45億美元;凈利潤為6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52.82億美元。

對此,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孫永傑對懂懂筆記表示:「每一家企業都會考慮投入產出比的問題,改造或者新建一條晶元的生產線,往往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投入。另外,現在14nm的市場需要旺盛,生產線就這么多,英特爾自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這樣才能夠保證其當下利潤最大化以及股價的提升。」

凡事有利必有弊。

這種舉措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維持股價和投資回報率,會導致企業缺乏對創新項目的孵化沖動與耐心,這種因沖動和願景帶來的內生性增長,才是每家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必須去做的事。即便英特爾的5G基帶業務就是源自這種 探索 導致的挫折,但是其不會、也不應該放棄對創新的不斷嘗試。

10nm晶元的不斷跳票的背後,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只不過,獲取高利潤的同時,英特爾顯然也要承受市場份額的下滑和以及輿論的壓力。作為一家晶元行業的巨頭,我們可以看到此次CES上英特爾也拿出了很多面向未來的產品,甚至描繪了PC市場的未來,但這些產品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似乎有些過於遙遠,尚不能輕易觸及。

隨著AMD yes!!!的聲音越來越多,英特爾到了真正拿出一些讓市場和用戶真正為之興奮產品的時候了。否則,大意失荊州的故事不是只在小說中才會出現!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 科技 圈資訊~

多年 財經 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9. AMD公司是哪國的,現在它和INTEL的差距有多大

AMD是美國的,全稱是美國超微公司縮寫及注冊商標是AMD。
AMD股票現在每股11.5美元,公司市值106.03億美元。英特爾股票現在是每股36.14美元,公司市值1732億美元。
股票市值不等於公司的實際價值,但也足夠做個參考了。。。。

10. 去一年裡其股價上漲了三倍.人工智慧的概念有多火,英偉達的股票就有多火

在2016年期間,英偉達和AMD的股票價格實現了飛漲。兩家公司目前的交易價格都是一年前的數倍,這表明了這兩家公司在未來發展中擁有巨大的潛力。在今年的CES期間,我們聽到所有關於人工智慧的炒作都是跟大量的演算法和數學計算相關。在其最復雜的形式中,人工智慧會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來實現意識的進化,無需經由人類的直接輸入。所有這些新技術都需要大量的處理能力,碰巧,AMD和英偉達已經在開發完成這項任務的完美處理器:顯卡。

閱讀全文

與amd股票一年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南證券股票買賣 瀏覽:230
廣發證券股票論壇 瀏覽:367
東方國信股票軟體 瀏覽:592
可以長期擁有的股票有哪些 瀏覽:969
股票在app怎麼買 瀏覽:736
2020年大數據股票指數 瀏覽:51
股票隱形優質資產上市公司 瀏覽:802
如何賣出退市的股票 瀏覽:788
中國股票歷史走勢 瀏覽:128
一隻股票信託基金頻繁進出 瀏覽:634
股票配資開戶app 瀏覽:750
我們能夠買賣退市的股票嗎 瀏覽:420
越南股票市場交易時間 瀏覽:718
航天彩虹股票後市走勢如何 瀏覽:53
iOS12自帶股票APP 瀏覽:380
國內股票三年漲幅 瀏覽:948
股票查詢app 瀏覽:659
股票軟體查詢總收益 瀏覽:450
什麼st股票好 瀏覽:837
亞光科技這支股票怎麼樣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