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資產泡沫
資產泡沫就是你的資產去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你的資產本身價值,所以叫資產泡沫,通俗易懂說就是說你的資產已經資不抵債了。
❷ 估值或高達1200億美元!Uber可能在紐交所上市
在Lyft路演如火如荼的進行之時,其競爭對手Uber也不甘落後。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Uber已選擇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預計最早將在4月提交上市申請。
此前也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Uber將於4月發布公開S-1披露文件,並啟動投資者路演。這家網約車公司目前增聘了美國銀行、巴克萊、花旗集團、艾倫公司(Allen & Company)、德意志銀行和JMP證券六家投資銀行參與IPO承銷。而去年晚些時候,Uber已聘請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為其IPO主承銷商。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兩家投行對Uber的估值預期為1200億美元,這將使Uber上市成為 科技 行業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Uber上市一直是其新CEO Dara Khosrowshahi上任以來非常明確的規劃。但此前Uber管理層動盪、企業間諜活動指控和性騷擾丑聞等事故發生,讓公司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Uber的估值也經歷了過山車般變化。
2017年,軟銀集團提出的報價對Uber的估值僅為480億美元,較該公司上一輪融資時690億美元的估值大幅折價30%。不過在去年8月獲得豐田 汽車 投資後,Uber估值回升到720億美元。而如今,Uber估值上升到1200億美元,在全球獨角獸企業中估值僅次於螞蟻金服的1500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Uber自我報告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雖然在2018年縮小了虧損並繼續增加收入,但其第四季度的收入為30億美元,低於第三季度增速的38%。收入增長的放緩可能讓投資者對其估值產生疑慮。
一直以來,Uber和Lyft在美國網約車市場中處於競爭狀態,尤其是在IPO這項重大資本動作上,雙方也少不了暗中較勁。
去年12月初,Lyft與Uber在同一日先後提交保密信息,都尋求在今年上市。但隨後規模較小的Lyft總是能搶先Uber一步。
3月1日,Lyft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申請,希望搶在最大競爭對手Uber之前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網約車服務商。3月18日,Lyft更新了招股書,預計發售3077萬股A類普通股,股價區間為62-68美元。
本周一,Lyft已開始路演,過去兩天在紐約與投資者見面。從路演情況來看,Lyft已獲得超額認購,IPO市值很可能超過Lyft自己所尋求的230億美元。
Lyft的最終IPO價格將在當地時間3月28日確定,3月29日將在納斯達克開始交易,代碼為LYFT。彭博報道稱,如果接下來投資者保持對Lyft上市的熱捧,那麼Lyft最終有可能會決定發行更多股票,或者將IPO價格定在最初設定的62-68美元區間上方。
❸ 億歐周點評丨車企馳援武漢疫情超5億元;特斯拉再盈利
[億歐導讀]?一周汽車出行行業事件匯總:①交通管制會否擴大至全國?國家衛健委:會根據疫情需要不斷調整;②特斯拉2019Q4營收73.8億美元,上海超級工廠暫時關閉;③意欲擴展新能源業務,博格華納33億美元收購德爾福……
(製表人/億歐分析員曾樂)
Lyft宣布業務重組,IPO以來將首次裁員
1月30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平台公司Lyft表示,該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涉及Lyft市場營銷和企業銷售部門,這將導致約90人受到裁員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員是Lyft自2019年3月份上市以來的首次裁員。自Lyft上市後,其股票在交易的第二天便跌破發行價,截至目前,該公司的股價與其發行價相比,跌超30%。
周點評:一個殘酷的現實正擺在Lyft面前,盡管Lyft改變了人類的出行方式,但卻處於持續虧損的窘境之中。共享出行的商業模式拋棄了傳統計程車公司的重資產,只作為撮合方收取傭金。但在美國,Lyft依舊要為司機支付大量費用,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計程車公司無異。
傳Uber和DoorDash曾考慮合並,但談判最終破裂
2月1日,據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打車服務公司Uber和食品派送初創企業DoorDash曾在去年探討合並的可能性,但最終沒有達成協議。上述知情人士稱,當時軟銀集團敦促Uber與DoorDash討論潛在的合並交易。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盡管雙方的談判最終以破裂告終,但這兩家公司並未排除重啟談判的可能性。
周點評:自2009年成立起,Uber已連續十年虧損。打車是Uber的主營業務,與此同時,「乘客增速放緩」卻也成為Uber長期面臨的問題,而這也被外界視為Uber財務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伴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Uber實現合並重組也並非沒有可能。
投融資
大眾卡車部門Traton出價29億美元收購美國商用車Navistar
1月31日,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卡車部門Traton表示,已提出以35美元/股,共約2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商用車龍頭Navistar股份。受此影響,Navistar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大漲50%。Traton方面表示,其報價取決於能否與Navistar達成收購協議。
早在2016年,大眾汽車以2.5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Navistar最初16.6%的股份。彼時,大眾方面便表示,有興趣收購Navistar的剩餘股份。
周點評:大眾汽車投資Navistar,顯示是大眾試圖在美國商用車輛市場中鞏固自身地位、提升影響力。於Navistar而言,大眾的到來擴充了其現金流運營。雙方可以說是各取所需。不過,大眾的投資也有一定風險,數據顯示,Navistar如今在美國商務重型汽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已開始萎縮。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欲轉型,470億元收購威伯科
1月25日消息,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以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5.5億元)收購威伯科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批准。此前,2019年3月,采埃孚已宣布完成達成該收購案。對威伯科的收購,是采埃孚前任CEO斯特凡·索默一系列激進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公開資料顯示,采埃孚以變速箱和傳動系統為主要業務,在全球有超過120個生產基地、6個研發中心。據悉,采埃孚與威伯科合並後,將成為一家全球性商用車技術集成系統供應商,合並後的銷售總額將達到約400億歐元,有望躋身全球零部件排行榜前三位。
周點評:采埃孚曾表示,計劃投資超1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3.4億元)用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業務。完成收購後,采埃孚得以完善整個商用車技術組合,提供解決方案使汽車具備「行動」能力。這樣一來,也使得感知、決策和控制形成閉環,從而進一步實現自動駕駛落地。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股票中的獨角獸概念是什麼意思
是指在某一領域或行業,具有很強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市場中比較稀缺、甚至獨此一家的企業,一般來說這類企業具有很美好的未來成長性預期,企業的社會價值巨大,能推動某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且具有稀缺性。
獨角獸判定標准為兩點:一是時間;二是估值。
1、按時間點2年內達成標準的稱為新生獨角獸或初生獨角獸,超過10年的被剔出榜單。
2、按估值來分,標準是創業十年左右,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尚未上市的企業;其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被稱為超級獨角獸、五年內實現1億美元估值被稱為潛在獨角獸企業、在三年內實現1億人民幣估值的被稱為種子獨角獸企業。
(4)lyft股票最新擴展閱讀:
獨角獸市場規模:
2017年12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胡潤研究院通過搜集近800家高成長型非上市企業數據,結合資本市場獨角獸定義篩選出有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金的新興行業優秀企業,篩選出120家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數量佔45%。
根據胡潤研究院數據,上述120家獨角獸公司有22家是屬於互聯網服務、22家公司是電子商務公司、17家是互聯網金融公司、10家是文化娛樂公司,還有部分近來較為受關注的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企業。
按照市值榜單,螞蟻金服以4000億人民幣的估值位列第一,滴滴出行、小米、新美大分別以3000億元、2000億元、2000億元的估值位列第2名和並列第3名。
今日頭條、寧德時代、陸金所三家公司均以1000億的估值並列第5名;大疆以800億估值位列第6名;口碑、菜鳥網路、京東金融、餓了么均以超過500億元的估值同時位列第9名。
在上述120家企業的基礎上,A股市場上衍生出大量的「獨角獸概念股」。其中,「螞蟻金服概念股」就有20家、「小米概念股」有21家、參股「寧德時代概念股」有12家、「菜鳥網路概念股」有7家。
根據上述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中的獨角獸公司、獨角獸概念股之和超過200家。
❺ 滴滴的競爭對手擬上市,准「共享出行第一股」背後存兩大隱憂
文 | 楊萬里
近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若能成功實現上市,它將成為「共享出行第一股」。
時間先回到9月初。當時,外媒報道嘀嗒出行考慮在香港進行5億美元IPO。隨後,嘀嗒出行方面回應,「針對這則信息不予評論,沒有相關信息可以披露。」
然而,短短經過1個月後,嘀嗒出行就加快了向資本市場進軍的步伐。對此,有 財經 媒體發表觀點稱,上市的目的或是尋求增加市場份額,與對手滴滴出行展開競爭。
回顧嘀嗒出行發展歷程,該公司僅花了六年時間成長起來。該公司旗下的順風車業務最引人關注,2019年市場佔有率高達66.5%,位居順風車市場份額第一。
不過,嘀嗒出行也存在兩大隱憂,一是順風車行業競爭激烈,二是公司本身存在合規風險。
2014年,共享經濟開始預熱,創業者找到了新藍海,各路資本也不斷蜂擁而入。
那年9月,「嘀嗒拼車」(嘀嗒出行前身)被推出,主打1對1順路拼車模式。兩個月後,IDG資本向其投資了1000萬美元。本次融資是「嘀嗒拼車」的A輪融資。
到了2015年1月和5月,李斌系旗下的易車網、IDG資本以及其它投資機構,又分別向其投資2000萬美元和1億美元。在1年時間內,「嘀嗒拼車」成功進行了B輪和C輪融資。
2017年3月,蔚來資本向又參與了D輪融資,李斌本人後來也出現在「嘀嗒拼車」的董事名單中。
2017年9月,計程車業務上線,「嘀嗒拼車」的業務范圍增加。到了2018年,公司品牌升級為「嘀嗒出行」,成為兼具順風車和計程車的移動出行平台。
目前,嘀嗒出行已成為一匹「黑馬」,從創立至今,在6年時間內迅速成長,並開始闖關資本市場。
與競爭對手滴滴出行不同的是,嘀嗒出行的業務范圍並不大。滴滴出行已涵蓋計程車、專車、滴滴快車、順風車、代駕等多種出行服務,而滴答出行主要聚焦於順風車業務和計程車網約業務等。
公開資料顯示,嘀嗒出行已於去年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至2019年,嘀嗒出行經調整的凈利潤分別為-9702萬、-10.7億、1.7億元人民幣。
再看國內競爭對手,滴滴出行從2012年累計虧損超300億元,甚至還有媒體報道稱虧損500億元。國外方面,網約車兩巨頭Uber和Lyft去年依然未能實現盈利,分別虧損85.06億美元和26億美元。
嘀嗒出行為何能「一枝獨秀」,實現盈利?
經多方了解,嘀嗒出行是一家純信息服務提供商,平台不擁有或租賃車隊車輛,即不承擔任何擁車費用。因此,平台不需要提供大量補貼,甚至可以收取較低的服務費,從而增加公司盈利。相反,像滴滴出行這類企業,需要大量的補貼以持續留住用戶,最終陷入虧損泥潭。
正是嘀嗒出行是業內僅有實現盈利的公司,投資者才對這家公司重點關注。
除了上文提到的盈利為正,高市佔率也是嘀嗒出行的亮點。
自2018年滴滴出行接連出現 社會 事件後,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一度被暫停。而在此期間,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快速增長。2018年和2019年,嘀嗒順風車搭乘訂單分別為4820萬份和1.79億份,分別同比增長104.2%和270.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的報告,若按2019年順風車搭乘次數計算,嘀嗒出行2019年市佔率為66.5%,占據國內順風車市場份額第一。
那麼,嘀嗒出行的「第一」含金量多高?我們關注到,由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服務過的輝山乳業、瑞幸咖啡等公司出現過財務造假現象。這些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後,要麼被摘牌,要麼股票長期停牌。
有機構預測,中國順風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40億元迅速增長至2025年的113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或達41.8%。
順風車行業是一個大生意,但並不意味著是好做的生意。嘀嗒出行存在的兩大隱憂一是行業競爭激烈,二是存在合規風險。
一方面,嘀嗒出行面臨著「前有狼,後有虎」的境遇。當嘀嗒出行准備IPO之際,滴滴出行、高德地圖等動作不斷。
今年9月份,滴滴出行對傳統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同時宣布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為計程車乘客發放打車券拉動消費。另外,滴滴出行還推出了「青菜拼車」和「花小豬」兩個新平台,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重返順風車市場的布局。
同樣在9月份,高德打車在北京上線「北汽出租」。此外,高德打車還與新月聯合、北方北創等北京多家大型計程車企業達成了巡遊車網約化合作,上線車輛將超過3萬輛,即北京市近50%計程車實現網約化。
另一方面,有市場人士擔憂嘀嗒出行存在合規問題。
自2019年5月至今年9月,嘀嗒出行運營主體北京暢行公司存在64條行政處罰記錄。
有互聯網分析師接受采訪表示,嘀嗒出行之所以多次被處罰,是因為嘀嗒出行不是正規的營運公司,至今未拿到《網路預約出租 汽車 經營許可證》。
這位分析師還表示,嘀嗒出行一開始是以共享經濟的名頭出現,做出行的色彩比較淡,更偏向於做撮合服務。待共享經濟概念熱度消退後,嘀嗒出行轉型成為出行平台。
嘀嗒出行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面臨與順風車市場法規有關的不確定因素。不遵守法規或發牌制度或其變動可能對該公司的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截至今年二季度,順風車業務給嘀嗒出行帶來的收益占總收益比重高達87.8%,而從2017年至今該業務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不難發現,如果順風車業務板塊出現幺蛾子,或將對嘀嗒出行業績造成較大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網上曾有市場人士稱嘀嗒出行整體估值超過百億人民幣,但與滴滴出行800億美元(約超5000億人民幣)的估值相比,前者的估值遠遠不及後者。
嘀嗒出行能否上市以及後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