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米市值出現大幅縮水怎麼回事 雷軍的承諾是否能夠兌現
作為香港市場中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小米,它的上市引起了各界媒體和相關投資者的關注。2018年7月9日,小米風風光光的在香港交易所的主板上市了。但是,如今三個月過去了,小米在資本市場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一塊看一下。
自從7月份上市到如今,小米相對於最高價的市值已經出現了2000億港元的縮水。許多的投資者感嘆:真是跌慘了。在7月9日小米上市的時候,發行價為17港元,上市之後股價一度沖到了22.2港元。就在投資者對小米充滿了希望的時候,小米的股價就像一個泄了氣的氣球一樣。一路的下滑,直到昨天的收盤價為12.66港元,市值為2858億港元。
不知道看到這里,作為小米董事長的雷軍會作何感想。當初曾經誇下海口說:「上市首日買入小米的投資者能夠賺一倍。」在此時來看,雷軍又要食言了。
股票的價格是市場給出的,股價的跌跌不休。也引起了許多券商和機構的關注。最近作為美國知名投資銀行的摩根大通就下調了對小米的估值,將小米的目標價格下調至18港元,並將第三季度的盈利調低了6%。
在港股市場的表現固然不佳,但是,小米必然少不了自己的營銷。在10月9日,作為小米董事長的雷軍就在微博上炫耀稱,小米8旗艦版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600萬台。但是,針對這一消息,摩根大通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小米的出貨量並不會出現太大的提升。因為目前的中國市場正處於4G到5G過渡的階段,對手機的需求量不會出現明顯的上升。
其次,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小米為了出貨量,把自己的利潤降到了最低。因此,這樣很難幫助小米實現較高的利潤。在互聯網的服務方面,小米網路游戲的轉化能力又較差,同樣也難以幫助小米實現業績的增長。
如今,小米的產品可以說讓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手機、電視、無人機、平衡車、台燈、插排等,凡是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小米幾乎都會有所涉及。甚至目前的小米已經跨界到服裝貿易和食品類的領域,讓許多的人感到匪夷所思。我們到底把小米看做手機製造商呢?還是一家電商平台呢?作為外人的我們已經越來越看不懂小米了。
當然,我們不需要看懂小米。因為這都是小米每一步的戰略。我們也希望小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看清對方,看清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把自己的產品做好。讓自己的業績能夠得到更快的增長。到那時,小米的股價翻倍也將會成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㈡ 小米股票會跌到1元嗎
不會。小米是港交所第一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所以也是第一個帶有此後綴的。同股不同權指的是同樣的股票份額擁有不一樣的表決權,不會跌到1元,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3日,於2018年7月9日,正式登錄中國香港交易所主板。
㈢ 雷軍猛推120億港元回購,上市14個月市值蒸發3300億小米,到底是怎麼回事
雷軍這回可能是真的急了!9月3日,小米集團(01810)發布自願公告稱,小米董事會將行使此前股東大會授予的股份回購權利,在權利有效時間段內,將按照不超過120億港元總價,不定期從公開市場回購股份。
小米集團表示,在互聯網商業模式及「智能手機+AIoT雙引擎」策略的推動下,小米集團以股份購回表達對現時及長期業務前景充滿信心。本公司將繼續提供「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相信該價值定位在現時市場狀況下會更具競爭力。
除了林斌出售股票,根據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小米主要股東晨興資本也於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發小米集團合計約1.11億股B類股份,此次配股可視為各GP及LP將其在基金權益兌換為小米集團的股票。有專業人士認為,晨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獲得基金權益,此舉是股票轉讓的行為。也許正是出於對股價前景的擔心,雷軍才會在此刻推出重磅回購計劃。
㈣ 小米股價是多少
小米股價在10左右范圍內浮動,昨收盤10.420,最高價10.680,振幅3.455%;今開盤10.580,最低價10.320,市盈率22.034,每手股數200,成交額14.131億,52周最高14.000,總股本240.548億,港股市值2501.70億,成交量1.345億股。
小米股票代碼為W(01810),W的含義為:小米集團採用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將股票分成AB兩類股票,A類在股票市場交易,管理層持有B類股票以保障集團創始人權益。2020年4月15日晚間,小米集團公告稱,公司當天回購2386萬股B類股份,每股10.42-10.52港元,耗資約2.5億港元。
小米的股票目前只在港股發行。要想在港股買股票的話,需在A股先持有價值50萬人民幣的A股股票半年,才能開通港股賬戶。
㈤ 小米再度破發現在股價是多少
8月2日,「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小米,在價格穩定期結束後,再度跌回發行價17港元/股附近,盤中甚至一度破發。坐了一波過山車的投資者不禁要問,說好的「翻倍」行情,還有嗎?
6月22日,小米創始人雷軍、林斌等高管在小米招股書上正式簽字,小米隨即啟動全球公開發售。當日上午,小米CEO助理「小米公司陳曦」在微博上喊話:港交所第一隻同股不同權的股票,股票代碼:1810(18年上市,10年創立),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親愛的米粉們,賬戶開好了嗎?
然而,「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卻在上市的首月里,上演了一出過山車大戲。
盡管創始人雷軍認為「小米是全球罕見的、既能做硬體、也能做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型企業」,「小米的估值,應為騰訊乘以蘋果」,但是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招股結果,雷軍最後將發行價定到了最低的17港元/股。
雖然雷軍認為發行價已經定到了最低,小米還是沒能逃過首日破發的命運。7月9日,小米一開盤就遭遇破發,最低跌至16港元/股,較招股價下跌近6%,並已非常接近IPO前F-1輪投資者進入時的成本價15.8港元/股。
情況在「綠鞋」護盤資金等各路人馬的推動下很快迎來反轉。上市首日,小米的「綠鞋機制」便被觸發,超募資金出來護盤,股價震盪回升,最後下跌1.18%,收報16.8港元/股。
上市首日晚間,雷軍攜新老朋友在香港某酒店舉辦小米香港主板上市慶功宴,席間雷軍放話稱:「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數據顯示,上市首日及次日,年輕投資者的聚集地富途證券均穩居小米十大凈買入經紀商第二位。
之後小米所向披靡,收復每股17港元的開盤價後,一鼓作氣,僅用了7個交易日,最高沖至22.2港元/股,小米的市值也從507億美元飆升至703億美元。
看到小米如此凌厲的漲勢,米粉似乎看到了「年輕人的第一次翻倍」的希望。但是,形勢很快再次反轉。
伴隨著價格穩定期截止日的臨近,以及全球科技股的大幅下挫,小米開始上演跳水行情,「怎麼漲上來怎麼跌下去」,僅用了11個交易日,股價便再度回到發行價附近,盤中再度破發。
在小米的本輪過山車行情中,「綠鞋機制」扮演了重要角色。據計算,為了「穩定」股價,小米動用了56億港元的護盤資金。
小米29日發布公告稱,與全球發售有關的穩定價格期於7月28日結束,摩根士丹利於7月17日已悉數行使超額配股權,按每股17港元的價格超額發售了3.27億股B類股份,約佔全球發售量的15%。
超額配股權就是市場俗稱的「綠鞋機制」,國際市場幾乎所有稍微大型一些的新股發行都會設置「綠鞋機制」,穩定新股股價。伴隨著「綠鞋機制」的全部行使及價格穩定期的結束,小米的股價後市將何去何從呢?
西南證券將小米與美股的亞馬遜對標,認為小米的生態圈剛剛形成,互聯網服務和生態鏈兩個飛輪正在飛速旋轉,未來成長之路剛剛開始。但與傳統互聯網公司不同的是,小米多了一個維度(設備連接數),作為IOT(物聯網)時代的新增變數,基於IOT泛互聯和AI泛智能的第三個飛輪將是小米探索的星辰大海。
西南證券給予小米2019年40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30.30港元/股,上調至「買入」評級。麥格理則以小米今年第二季手機付運量同比上升49%高於其預期為由,維持小米「跑贏大市」評級,並給了30港元/股的目標價。
與機構的樂觀不同,很多小米的年輕投資者在本輪股價回落中選擇了離場,因為他們擔心小米將於8月中下旬發布的財報並不好看。
2018年4月,小米向雷軍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以1599美元的對價發行6396萬股B類普通股。小米在回復內地監管層的反饋意見時稱,該次股權激勵確認98.27億元股份支付費用。本次授予雷軍的股權已經在上市前發出,不會在上市後稀釋存托憑證持有人的權益。
但真的如此嗎?有投資人士指出,小米此舉也許不會稀釋存托憑證持有人的權益,但一定會影響二季度的業績表現。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小米短期股價表現仍值得期待。受鎖定期制約,小米的基石投資者和原始股東只能等半年後才能出貨,雷軍有維護股價穩定、市值管理的需求。
另外,從近期放出的「小米2018年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大增48.8%」、「小米大張旗鼓宣布進軍空調領域」等消息來看,也許雷軍並沒有放棄小米千億美元市值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