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韋伯斯特金融股票走勢

韋伯斯特金融股票走勢

發布時間:2022-04-21 05:56:00

① 吧里有學國際金融法專業的學長學姐嗎

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國際金融關系是具有金融性的國際關系。在當前金融業多向度、深入發展的情況下,探尋金融的恰當含義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國內外對金融的含義存在的不同認識和理解,直接影響到對國際金融法的概念、調整對象、范圍、淵源、理念及社會功能等問題的科學認識,影響到國際金融法科學體系的建立。因此,探討金融的含義就構成考察和掌握國際金融法基本理論的基點和起點。對於金融可以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進行把握。
(一)金融的內涵
金融的內涵,即金融的本質屬性有哪些,這是認識金融和國際金融法所必須回答且難以回答的問題。
對此,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把握:
1.金融
在訓詁意義上的基本含義「金融」是由中國字組成的詞,據考證,它並非古已有之。古有「金」和「融」,但未見「金融」連在一起的詞。《康熙字典》及其之前的工具書均無「金」與「融」連用的詞,即為佐證。將「金」與「融」連起來始於何時,無確切考證。是否直接譯自Finance亦無任何證明。一個很大的可能是來自明治維新的日本。那一階段,有許多西方經濟學的概念從日本引進——直接把日語翻成漢字搬到中國來。最早列入「金融」條目的工具書是: 1908年開始編纂、1915年出版初版的《辭源》和1905年即已醞釀編纂、1937年開始刊行的《辭海》。
《辭源》(1937年普及本第11版)對金融的釋義是:「今謂金錢之融通狀態曰金融。舊稱銀根。各種銀行、票號、錢庄,曰金融機構。」《辭海》( 1936年版)對金融的釋文是「(monetary circulation)謂資金融通之形態也,舊稱銀根。金融市場利率之升降,與普通市場價之漲落,同一原理,俱視供求之關系而定。即供給少需要多,則利率上騰,此種形態謂之金融緊迫,亦曰銀根短絀;供給多需要少,則利率下降,此種形態謂之金融緩慢,亦曰銀根松動。」
根據以上考證,我們似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始於近百年前編纂的《辭源》、《辭海》是最早有據可查的、編入金融條目的辭書,說明這個詞在20世紀初以前已經使用,並已相當定型。《辭海》注以英文,顯示該詞有可能來源於海外。《辭源》、《辭海》就其始刊時對金融的定義來看,簡單地說,金融就是資金融通,即由資金融通的工具、機構、市場和制度等構成要素相互作用而構成的有機系統。這一含義至今仍然能夠體現出金融的初始的和基本的本質特徵。
2.金融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是資本以金融市場為主要依託所進行的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明了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實體經濟活動就是將貨幣通過交換成勞動力、原料、機器設備、廠房等,然後經過生產產出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再通過交換再變回貨幣。在實體經濟的循環中,資本增值,取得了利潤,這是實體經濟的過程。虛擬經濟的循環是在金融市場上,貨幣先通過交換成為借據、股票、債券、外匯等,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再通過交換將這些金融產品變回貨幣,直接以錢生錢。
虛擬經濟經歷了商業信貸、生息資本的社會化、有價證券市場化和金融市場國際化以及國際集成化等階段。金融最初是個人之間的借貸,財富的剩餘者將閑置貨幣借給借款人,這時貨幣變成了生息資本。
由於這樣的借貸風險比較大,而且無法優化投資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出現。銀行把人們手中的閑置貨幣集中起來,變成生息資本,借給那些需要從事實體經濟活動的人。銀行在存款人和貸款人之間賺取利差。企業向銀行間接融資,因為有利差的存在成本較高,企業如果直接發行債券,不僅融資成本較低,而且投資人也能獲得較高的回報,這樣就產生了債券。同時,為了使投資者能夠共擔風險,股票也出現了。債券和股票面對的是社會公眾,債券和股票出現後投資品種和選擇多樣化,但流通性問題妨礙了社會投資。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股票和債券都能在市場上隨時變回現金,這樣解決了流動性問題。最後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國際集成化,各國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日益增大,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由於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資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調動,國際金融市場已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程度。
將金融界定為虛擬經濟,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虛擬經濟活動包括哪些內容和形式? 這是認識金融的性質所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如上所述,金融的初始基本含義是資金融通,但是如果僅限於此,那麼還不足以反映現代金融的全貌,例如,金融衍生工具和有些保險產品等就不具有資金融通的性質。因此,以金融市場為依託所進行的金融活動,除資金融通外,還應包括非資金融通的活動,如規避風險的金融衍生交易,分散風險和彌補損失的保險活動等。只有這樣,金融的概念才能與時俱進,對當今的金融實踐具有周延性。
總之,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具有金融性,而國際經濟法其他分支的調整對象則沒有金融性質,因此,金融性將國際金融法與研究國際關系問題的其它學科或科學區分開來,也將國際金融法與國際經濟法的其他分支,特別是國際投資法區別開來。國際間資金流動的形式,依投資方式,可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國際投資法調整直接投資關系,國際金融法則調整間接投資關系。凡是以金融市場為依託進行的虛擬經濟活動都屬於國際金融法調整,而不具有以上特徵的國際間資金流動關系則由國際投資法來調整。
例如,處於國際投資法和國際金融法敏感地帶的股票購入,如果這種購入是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的,這種行為本身由國際金融法調整。如果買賣的目的是為了持有能提供一定收入的證券以便在證券市場獲利,而不是為了經營管理企業,也不享有控制權,則這類交易始終都應受國際金融法調整。如果購入股票的目的是為了經營管理和控制企業,購入股票後參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或控制,那麼,股票購入行為由國際金融法調整,購入後的經營管理或控制行為等由國際投資法來調整。如果對企業的收購不是通過證券市場而是通過產權市場進行的,且收購後對企業行使了經營管理或控制,那麼,整個活動都應受國際投資法的調整。
(二)金融的外延
金融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不僅沒有使人們對其范圍形成共識,反而似乎助長了分歧。對於金融及其外延,國內外存在不同的界定,大體上可以姑且稱為一般意義的金融和狹義的金融。以下對金融及其范圍的考察從當今對金融的兩種主要理解入手,在此基礎上找出金融的基本外延。
1.一般意義的金融
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包括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資金借貸市場,證券市場,保險系統,以及國際金融中所具有的以上內容等。在國內,這種理解多年來存在於黨政部門、實際經濟部門、經濟學界、本土金融學界,它不是始於某種理論界定,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在國外,對金融也存在類似上述意義上的理解。
韋氏詞典對金融的理解就與我國對金融的上述理解基本相當。根據《韋伯斯特第三版國際新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金融包括「貨幣流通(circulation of money) 、信貸發放( granting of credit) 、投資(making ofinvestments)和銀行設施的提供(the provision of bankingfacilities)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還有一種對金融的廣義的理解:凡是與錢有關系的事情都可用「金融」(Finance)這個詞。《牛津辭典》(Oxford Dictionary)和一些網路全書對Finance 的解釋是: 貨幣事務(monetaryaffairs) 、貨幣管理(management of money) 、貨幣資源(pecuniary resources) ……。有時, 它指財政, 在與company、corporation、business聯用或與之有關的上下文中,指公司財務等。這種理解顯然比對金融的一般意義理解更廣,不僅包括上述一般意義的金融,並且還包括國家財政、企業財務以及個人貨幣收支等。
2.狹義的金融
狹義的金融是指有價證券及其衍生產品市場,是指資本市場。持這種理解的人士認為,「金融」就是西文的Finance,Finance 即指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 ,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據黃達先生考察,持有這樣用法者在國內主要是: 80年代開始關注金融、研究金融的一些中老年理工學者;90年代中期起,在國外學成回國的中青年學者。其共同特點是: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國外,且只將金融覆蓋面限於資本市場。持狹義理解的一些人士也承認,在自己的「金融」領域之外還存在一個被更多的人視之為「金融」的領域,可稱之為傳統領域,但認為這只不過是過時的用法,不能與國際接軌,將來必被取代。
既然對金融的狹義理解來自於西方,因此,西方也就不乏對金融的這種界定。如比較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對「Finance」的解釋則是「金融主要關注資本市場的運行, 以及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
3.金融的恰當范圍
認為對金融持一般意義的理解比較合理和得當,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向度來考察。
(1)從金融的起源和現實來看,一般意義的理解比較切合實際。
從歷史上看,現代意義上的金融起源於銀行。把金融(Finance)限定用於資本市場,在西方也是近些年在特定圈子裡的事情。從現實和發展前途看,雖然資本市場可能成為將來金融的主體,因而未來的金融可能主要指這一領域,但是商業銀行的作用今天依然極大,今後是否必將削弱尚難定論。如果銀行、貨幣趨於泯滅,金融大概也不能獨自保存下來。
(2)從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傢具體使用情況來看,一般都趨於採用一般意義的金融。
①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對金融的理解和使用
聯合國統計署有對金融及相關服務(Financialand Related Service)的統計,該項目大體上包括:金融中介服務,包括中央銀行的服務、存貸業務和銀行中介業務的服務;投資銀行服務;非強制性的保險和養老基金服務、再保險服務;房地產、租借、租賃等服務;為以上各項服務的各種金融中介的服務。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出於對WTO成員方影響金融服務的措施進行約束的目的,對金融服務進行了列舉和界定(Definitions) 。《服務貿易總協定》(簡稱GATS) 的金融服務附件(Annex on FinancialServices,簡稱金融附件)規定,金融服務包括所有的保險和與保險有關的服務、所有的銀行和其它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其中,保險和與保險有關的服務包括以下活動:直接保險(含壽險和非壽險) 、再保險和分保、保險中介(如經紀和代理) 、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精算、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等) 。銀行和除保險之外的其它金融服務包括以下活動:接受公眾存款,發放各類貸款,金融租賃,支付和轉移服務,保證和承諾,自營或代理買賣貨幣市場工具、外匯、衍生產品、匯率和利率工具、可轉讓證券、其它流通工具和金融資產包括金條等,參加發行各類證券,貨幣經紀,資產管理,金融資產的清算服務,金融信息的提供轉移和金融數據的加工,為以上活動提供的咨詢、中介和其它附屬金融服務。
②有關國家對金融的主要理解和使用
從有關國家對金融的理解來看,美國1999年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 Act) ,其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的范圍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儲蓄協會、住宅貸款協會以及經紀人等中介服務。如果說「金融」一詞來自日本,考察日本對金融的使用情況是有說服力的。日本中央銀行的統計報告, 前些年與「金融(日文的漢字) 」對應的是貨幣和銀行(Moneyand Bank2ing) ,這些年改為貨幣、銀行和證券(Money,Bankingand Securities) 。日本中央銀行的用法在日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我國從歷史和現實來看,對金融普遍採取的是一般意義的理解。
所以,無論是從歷史與現實的時間向度,還是從國際組織與各國的空間向度來衡量,對金融做一般意義的理解構成對金融的普遍的理解,採用這種理解既符合歷史和現實,也與國際金融實踐相吻合。據此,簡單粗略地說,金融涵蓋貨幣、銀行、證券、保險等。國際金融法應當涵蓋以上領域。 國際金融法調整的國際金融關系除了具有金融性外,還具有國際性。以什麼作為標志和標准來界定「國際」? 理論和實踐都莫衷一是, 為此需要進行探討。
(一)確定「國際」的現有標准
「國際」在許多學科和法律領域中都有使用,但含義有所不同,大體上可以將判斷「國際」的標准歸為三類:國際公法標准、跨境標准和基於民商法視角的涉外標准。
國際公法標准體現在國際公法對「國際」的理解。國際公法將「國際」通常限於國家或國際組織之間,即認為只有國家或國際組織間的關系才構成國際關系,這是從主體的角度作出的認定。
跨境標准體現在國際經濟法學者和部分國際金融法學者對「國際」的理解和解釋。國際經濟法調整國際經濟關系,一般認為,國際經濟關系是指不同國家的個人、法人、國家與國際組織由於從事跨越國境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各種關系。而跨越國境的活動,一般是行為或行為的對象、結果涉及了一個以上的國家。所以,從這一定義看,國際經濟法上的「國際」是從主體、客體或內容方面認定的。研究國際金融法的學者對於「國際」有不同的表述。有學者認為,國際金融關系就是跨越一國領域的金融關系,不僅包括國家和國際組織間發生的金融關系,而且也包括分屬不同國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間以及它們與國家和國際組織之間發生的金融關系。這實際上是對國際經濟法上述標準的套用。需要指出的是,跨境標准所講的跨境活動或跨境關系不止是跨境交易這類私法性活動或關系,也包括多邊、雙邊和一國對外的公法活動或關系。
基於民商法視角的涉外標准見諸於國際私法、部分國際金融法學者的表述。國際私法調整涉外或曰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而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就是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或內容這三項要素中至少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因素與國外有聯系。有國際金融法學者將國際金融表述為在金融活動的主體、交易標的或交易行為中含有跨國因素的資金融通;有的認為國際金融法上的國際是各種形態的貨幣金融資產跨越國境的流通和交易。國際私法和上述國際金融法學者的共同點在於:把「國際」的內容限於民商事流轉和交易;強調主體、客體或內容三要素有涉外成分。
跨境標准雖然也強調主體、客體或內容的跨境,但它與基於民商法視角的涉外標准不同,前者強調的跨境活動不僅包括跨境交易,而且還包括交易之外的活動,如國際規制與監管等。涉外標准在國際私法中極為正常,因為國際私法調整的就是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這種關系發生在私法領域,具有私法性質,但是,這一標准以及其它標準是否適用於確定國際金融法中的國際性呢?
(二)國際金融法中「國際」的標准
在以上標准中,國際公法標准,與國際金融交往和活動的現實相悖,因此,是不適用的。眾所周知,國際金融交往和活動並不限於國家和國際組織間,有關的法人和自然人也是這種活動的重要參加者,如一國銀行向外國借款人發放貸款,本國公司在外國金融市場上發行證券等。同時,各國的法人和自然人還同國家和國際組織發生形形色色的金融法律關系,例如,不少國家的政府將本國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以外國商業銀行存款的形式存放和經營,形成這些政府與銀行的借貸關系。又如,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私人企業的貸款,形成國際組織與一國法人的借貸關系。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重要的國際金融活動,不應被排除在外。
基於民商法視角的涉外標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前所述,資金融通是金融的初始基本含義。金融發展到今天,既包括資金融通,也包括非資金融通的活動。更為重要的是,金融法在性質上是規制與監管之法。因此,把國際金融關系中的國際性限於跨境民商事流轉和交易,是不妥的。
在國際經濟活動,包括國際金融活動的許多情況下,將國際經濟活動的國際性界定為跨越國境,即採用跨境標準是適當的。但是,如果將國際金融法的國際性完全限定在跨越國境的金融活動之內,認為某一金融關系只要在主體、客體或或法律關系的內容方面具有涉外性,就具有國際金融法上的國際性或跨國性,也存在不周延、不全面的問題。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WTO對金融服務的界定。
WTO的金融附件規定,金融服務是由成員方金融服務提供者提供的具有金融性質的任何服務,而金融服務的提供指的是GATS第1條第2款所指跨境提供、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4種服務提供方式。在這四種方式中,只有跨境提供與貨物貿易的通常形式相當,即交易客體跨越了國境,而其他三種方式中的兩種方式即境外消費和自然人移動,雖然都是貨物貿易所不具有的,但能夠為跨境標准所覆蓋。在境外消費方式中,從金融服務接受者的母國角度看,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服務交易的客體——金融服務以及法律事實都發生或可能發生在國外。從金融服務提供者的母國來看,交易的主體之一——金融服務接受者構成涉外因素。在自然人移動中,金融服務的提供者——自然人,不論其以自己的身份,還是代表其所在的機構,對金融服務接受者的母國而言構成涉外因素,對該自然人的母國而言,服務接受者以及法律事實構成涉外因素。
但是,金融服務的最重要的方式——商業存在就不同。建立商業存在涉及涉外因素,如建立商業存在的投資者和所需要的投資來自於境外,但是,WTO所說的商業存在是以商業存在這種形式而發生的金融服務。以銀行為例,如果在東道國的商業存在採取的是外國銀行的分行形式,提供金融服務的該分行可以看作是涉外主體,因為外國分行是外國銀行在東道國的延伸,不具有東道國的法人資格。但是,如果設在東道國的商業存在採取子銀行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務,通常就不存在任何的涉外因素,因為子銀行是東道國的法人,交易如存貸款的客體——資金完全可能來自於東道國公眾的存款,法律事實也通常發生在東道國,所以在主體、客體和法律事實等方面都沒有涉外因素,但它確實是WTO項下的金融服務貿易。不止於此,因商業存在而發生的法律關系遠不止金融服務的提供和交易,WTO將商業存在界定為服務提供的一種方式,目的是將成員方影響這種服務提供方式的成員方措施(如法律和政策等)納入其約束和規制的范圍,以建立多邊貿易秩序和推動金融服務的逐步自由化。因此,商業存在必然引起WTO對各成員方的金融規制關系以及各成員方對外國金融服務提供者建立商業存在的管理關系等。調整這些關系的法律規范顯然都屬於國際金融法,但卻並不都為跨境標准所覆蓋。
這里需要解決一個潛在的疑問:在外國金融服務提供者通過在東道國建立商業存在,特別是注冊獨立法人的形式提供金融服務時,這種金融服務是國際金融服務本身的應有之義,還是WTO有關金融服務的法律架構對國內金融服務的延伸適用? 換言之,這種金融服務是國內金融服務,還是國際金融服務?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從服務和服務貿易的特徵入手。服務具有無形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等性質和特徵。以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為例,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決定了服務交易通常需要服務的提供者和服務的接受者彼此接觸,而且外國服務提供者也需要通過商業存在等方式了解當地情況並對情況變化做出反應。從這一意義上講,通過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接受者接觸而發生的服務貿易都是適應服務的性質和特點而發生的,而不論這種接觸是通過服務提供者的移動(自然人移動)或服務接受者的移動(境外消費)而發生的,還是由生產服務的手段跨境轉移而發生的(商業存在) 。這就導致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生並不一定總是需要服務本身的跨境轉移(跨境提供) ,通過服務提供者或接受者的移動使二者接觸,或通過生產服務的手段的跨境移動而在當地建立商業存在,同樣可以發生國際金融服務貿易。同時,由於服務具有上述性質和特徵,各國需要藉助國內規制的方法來管理國際服務貿易,WTO為了推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需要將成員方影響上述所有方式的措施納入到其約束范圍之內。
因此,因生產服務手段的跨境轉移以及由此所導致服務提供者在當地建立商業存在而發生的金融服務貿易,雖然可能沒有任何的涉外因素,但確實是適應服務的性質和特點而發生國際交易。然而,依據跨境標准,因商業存在而發生的有關金融法律關系顯然不具有「國際」性。這就在活生生的國際金融活動面前暴露出了跨境標準的局限性,因此,重新定義國際金融法中的「國際」性就成為現實的需要。
如何重新定義? 跨境標准在多數情況下是適用於對國際金融關系的判別的,只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判別金融關系是否具有國際性,只需要在跨境標準的基礎上將外國商業存在這種情形包括進來即可。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金融關系不僅包括有關國家的個人、法人、國家與國際組織由於從事跨境的金融活動而產生的各種關系,也包括在外國的商業存在這種形式中沒有發生跨境活動而發生的各種關系。簡言之,國際金融關系是具有涉外因素或通過外國的商業存在而發生的各類金融關系。
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金融關系所具有的國際性使國際金融法與國內金融法區別開來。國內金融法所調整的金融關系沒有國際性。具體來說,具有國際性的金融關系由國際金融法來調整,而不具有國際性的金融關系由國內金融法調整。雖然對因商業存在而發生的各類金融關系,從表面上講,很難分清是國內金融關系和國際金融關系,但是,只要生產服務的手段和為此進行的投資發生了跨境轉移就構成國際金融關系,從而應由國際金融法來調整。

② 美國韋伯斯特大學怎麼樣(webster university)怎麼樣,詳細點,包括排名等等

韋伯斯特大學
學校概述:
Webster大學在學術方面享有國際盛譽,在「最優秀大學中」名列第25位,並被評選為具有「最出色的國際辦學項目」的大學。Webster大學曾經被「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評為美國中西部優秀大學。該大學商學院已經連續幾年被評為美國中部地區最佳商學院。並已經獲得美國兩大商學院權威認證機構之一的ACBSP(美國大學商學院聯盟的認證)

一、 基本信息
學校網址:www.webster.e
學校類型:私立大學
建校時間:1915年
學校排名:全美一類,中西部碩士排名33
師生數量:全球各校區共有22000多名學生,班級人數15-25人;主校區全職教師171人,兼職教師1000多人,師生比1:16.
地理位置:聖路易斯郊區,密蘇里州

城市介紹:聖路易斯市是密蘇里州東部大城市,人口40多萬,也是第3屆奧運會的舉辦地。位於美國最長的密西西比河中遊河畔,美國大陸本土的中央,幾乎處於美國的幾何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東部大西洋岸向西部廣大荒涼地區推進的,歐洲殖民者以及後來的人流貨流也不斷地從這里湧向西部地區,美國地理學家通常稱這里為向西進發的門戶。坐落在城市中心區的聖路易斯弧形拱門,是一個雄偉壯觀的不銹鋼拋物線形的建築物,也是美國向西開發的一個象徵。

現在,聖路易斯城是密蘇里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密西西比河畔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水陸交通樞紐。聖路易斯市經濟腹地廣大,交通和用水條件十分優越,附近地區又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和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為工業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多樣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是聖路易斯工業最顯著的特徵。汽車製造業一度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20世紀中期以後,降為僅次於底特律的美國第二大汽車製造中心。電子儀表工業和電子技術水平相當發達,埃默森電器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電子企業。

美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總部就設在這里,世界上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飛船是在這里製造的,之後還製造了多艘宇宙飛船。聖路易斯的食品工業和製鞋工業也很發達,食品工業中以生產餅乾和啤酒聞名全國。釀酒業壟斷著全國。這里還是美國僅次於波士頓的第二大製鞋中心。

聖路易斯市屬於潮濕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為12度。

二、 學校概況
◆ 適宜人群:高中畢業生、本科畢業生
◆ 100多個分校遍及全球:美國、英國、荷蘭、泰國、瑞士、奧地利,為學生構築了全球化的交流平台
◆ 校園位於聖路易斯西南19公里,佔地19公頃,既能方便享受大都市生活的豐富便捷,生活費用又相對低廉
◆ 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商業&技術學院、傳媒學院、教育學院
◆ 小班教學,學生能得到教師更多有針對性的指導
◆ 「Freshman Fly Free」項目使學生方便獲得在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環境里學習、生活的機會

四、 專業設置
◆ 本科:會計、表演、廣告與市場宣傳、傳媒、美國研究、動畫製作、人類學、藝術、藝術史與批評、音像製作、生物、新聞、工商管理、陶藝、計算機科學、服裝製作、服裝設計、通信、舞蹈、導演、戲劇、繪畫、經濟、早期兒童教育、初級教育、中等教育、英語、電影製作、電影研究、金融、法語、德語、平面設計、衛生保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歷史、互動數碼媒體、信息管理、信息技術、國際人權、國際關系、國際研究、爵士研究、司法研究、文學、政治、數學、音樂、音樂教育、音樂劇、護理、哲學、攝影、鋼琴、印刷、心理學、公共關系、宗教研究、雕塑、社會學、西班牙語、特殊教育、舞台管理、影像製作

◆ 碩士:MBA、藝術、廣告與市場宣傳、商業與機構安全管理、溝通管理、咨詢、老年學、衛生保健管理、人力資源發展、人力資源管理、信息技術管理、國際商務、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國際關系、法律分析、法律研究、市場營銷、傳媒、音樂、公共關系、計算機、環境管理、金融、系統管理、健康管理、公共行政、教育、護理

來自廣之旅海外留學團隊

③ 韋伯斯特大學和佩丁大學誰更好

韋伯斯特大學:韋伯斯特大學始建於1915年,是一所美國私立大學,它提供文學、美術教育學、商業管理等領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韋伯斯特大學在學術方面享有國際盛譽。
1、學校介紹:
韋伯斯特大學始建於1915年,是一所美國私立大學,它提供文學、美術教育學、商業管理等領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韋伯斯特大學在學術方面享有國際盛譽。主校區位於密蘇里州風景如畫的聖路易斯市郊Webster Groves。
2、城市情況:
密蘇里州於1821年成為美國第二十四州,位於美國大陸中部,別名「引導之州」。州府是傑佛遜城,位於本州中部,跨密蘇里河南北兩岸,人口三萬多。聖路易斯市是密蘇里州最大的城市,它也是美國第十大城市,坐落在密蘇里州東部,密西西比河的岸邊。該市是美國第二大內河港和運量第二大的鐵路中心,其機場是美國中部航空樞紐,環球航空公司總部設在該市。在氣候上,該市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氣候各不相同。夏季白天最高氣溫約攝氏30-32度,冬季最低氣溫攝氏零下7度。聖路易斯市約有人口260萬,與中國的南京市是友好城市。
佩丁大學:美國佩丁大學(Patten University) [1] 創立於1944年,屬美國大學六大聯盟中的西部聯盟 (West Associationof School and Colleges),在美國是被認可的優秀大學,並被全世界所承認。同時在2013年9月所出刊的 U.S. News & World Report 中當選最佳綜合西部大學,並榮獲2016年GoGrad 在線研究生金融專業全美排名第13名。
其它官方認證還有: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 監管信息網認證大學,美國教育部西部院校聯盟認證大學,美國高等教育認證 委員會認證大學等。
1、辦學條件:
美國佩丁大學 (Patten University)創立於1944年,屬美國大學六大聯盟中的西部聯盟 (West Associationof School and Colleges),在美國是被認可的優秀大學,並被全世界所承認。
2、學校特點:
適用人群:本科無語言雙錄取,研究生無語言雙錄取
課程組成:本科/研究生
優勢專業:人文科學,商學,教育學
其他優勢和特色:本科無語言可以雙錄取;研究生不需要GRE/GMAT成績,如果研究生申請者無TOEFL成績,只要有國內的四級或者是六級成績也可以發放雙錄取。
3、學院設置:
文理學院:是佩丁大學最重要的學院之一,也是成立最早的學院之一,提供一個創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術環境,開放學生思維,注重培養學生動態創新能力。
商學院:提供卓越的學士及碩士程度的專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從商業管理到政府部門管理的多層次專業知識。全部課程均採取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以期提高學生從事現代商務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
教育學院:這是佩丁大學最知名的學院,擁有大量優秀的教育資源,畢業生遍布加州大部分的中小學,奧克蘭市60%的中小學教師來自於我們學院。
4、專業優勢:
佩丁大學是以文科見長的重點大學,其教育專業是最好的專業之一。教育專業開設了多學科教師資格證書學科,並獲得加州教師認證協會認證,學生畢業拿到學位的同時,亦可拿到美國加州承認的教育資格證書。
奧克蘭地區60%的中小學老師都是畢業於佩丁大學。另外,學校還設有商科、心理學、傳媒學等專業,由於這些專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分,是要在實習中完成,(教育是去學校做助教,商科是去企業或政府機構實習),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已經盡可能接觸到企業,對於畢業後的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佩丁大學承認申請人在其他認證的學校、專科學校以及大學獲得的相關學分。這些直接承認的課程必須與佩丁大學的相關課程在內容、學時、級別以及學分相等的前提下獲得認證。學生可以通過學分認證體系,將相關學分直接轉入佩丁大學,並免修佩丁大學的相關課程。
你可以對比一下就知道那個學校好了呢。

④ 國際金融法的外延含義

金融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不僅沒有使人們對其范圍形成共識,反而似乎助長了分歧。對於金融及其外延,國內外存在不同的界定,大體上可以姑且稱為一般意義的金融和狹義的金融。以下對金融及其范圍的考察從當今對金融的兩種主要理解入手,在此基礎上找出金融的基本外延。
1.一般意義的金融
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包括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資金借貸市場,證券市場,保險系統,以及國際金融中所具有的以上內容等。在國內,這種理解多年來存在於黨政部門、實際經濟部門、經濟學界、本土金融學界,它不是始於某種理論界定,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在國外,對金融也存在類似上述意義上的理解。

韋氏詞典對金融的理解就與我國對金融的上述理解基本相當。根據《韋伯斯特第三版國際新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金融包括「貨幣流通(circulation of money) 、信貸發放( granting of credit) 、投資(making of investments)和銀行設施的提供(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還有一種對金融的廣義的理解:凡是與錢有關系的事情都可用「金融」( Finance)這個詞。《牛津辭典》(Oxford Dictionary)和一些網路全書對Finance 的解釋是: 貨幣事務(monetary affairs) 、貨幣管理(management of money) 、貨幣資源(pecuniary resources) ……。有時, 它指財政, 在與company 、corporation、business聯用或與之有關的上下文中,指公司財務等。這種理解顯然比對金融的一般意義理解更廣,不僅包括上述一般意義的金融,並且還包括國家財政、企業財務以及個人貨幣收支等。

2.狹義的金融
狹義的金融是指有價證券及其衍生產品市場,是指資本市場。持這種理解的人士認為,「金融」就是西文的Finance, Finance 即指金融市場(Financial Market) ,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據黃達先生考察,持有這樣用法者在國內主要是: 80年代開始關注金融、研究金融的一些中老年理工學者; 90年代中期起,在國外學成回國的中青年學者。其共同特點是: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國外,且只將金融覆蓋面限於資本市場。持狹義理解的一些人士也承認,在自己的「金融」領域之外還存在一個被更多的人視之為「金融」的領域,可稱之為傳統領域,但認為這只不過是過時的用法,不能與國際接軌,將來必被取代。

既然對金融的狹義理解來自於西方,因此,西方也就不乏對金融的這種界定。如比較權威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對「Finance」的解釋則是「金融主要關注資本市場的運行, 以及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

3.金融的恰當范圍
認為對金融持一般意義的理解比較合理和得當,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向度來考察。

(1)從金融的起源和現實來看,一般意義的理解比較切合實際。

從歷史上看,現代意義上的金融起源於銀行。把金融(Finance)限定用於資本市場,在西方也是近些年在特定圈子裡的事情。從現實和發展前途看,雖然資本市場可能成為將來金融的主體,因而未來的金融可能主要指這一領域,但是商業銀行的作用今天依然極大,今後是否必將削弱尚難定論。如果銀行、貨幣趨於泯滅,金融大概也不能獨自保存下來。

(2)從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傢具體使用情況來看,一般都趨於採用一般意義的金融。

①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對金融的理解和使用

聯合國統計署有對金融及相關服務(Financialand Related Service)的統計,該項目大體上包括:金融中介服務,包括中央銀行的服務、存貸業務和銀行中介業務的服務;投資銀行服務;非強制性的保險和養老基金服務、再保險服務;房地產、租借、租賃等服務;為以上各項服務的各種金融中介的服務。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出於對WTO成員方影響金融服務的措施進行約束的目的,對金融服務進行了列舉和界定(Definitions) 。《服務貿易總協定》(簡稱GATS) 的金融服務附件(Annex on FinancialServices,簡稱金融附件)規定,金融服務包括所有的保險和與保險有關的服務、所有的銀行和其它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其中,保險和與保險有關的服務包括以下活動:直接保險(含壽險和非壽險) 、再保險和分保、保險中介(如經紀和代理) 、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精算、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等) 。銀行和除保險之外的其它金融服務包括以下活動:接受公眾存款,發放各類貸款,金融租賃,支付和轉移服務,保證和承諾,自營或代理買賣貨幣市場工具、外匯、衍生產品、匯率和利率工具、可轉讓證券、其它流通工具和金融資產包括金條等,參加發行各類證券,貨幣經紀,資產管理,金融資產的清算服務,金融信息的提供轉移和金融數據的加工,為以上活動提供的咨詢、中介和其它附屬金融服務。

②有關國家對金融的主要理解和使用

從有關國家對金融的理解來看,美國1999年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Financial ServicesMod2ernization Act) ,其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的范圍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儲蓄協會、住宅貸款協會以及經紀人等中介服務。如果說「金融」一詞來自日本,考察日本對金融的使用情況是有說服力的。日本中央銀行的統計報告,前些年與「金融(日文的漢字) 」對應的是貨幣和銀行(Money and Bank2ing) ,這些年改為貨幣、銀行和證券(Money, Bankingand Securities) 。日本中央銀行的用法在日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我國從歷史和現實來看,對金融普遍採取的是一般意義的理解。

所以,無論是從歷史與現實的時間向度,還是從國際組織與各國的空間向度來衡量,對金融做一般意義的理解構成對金融的普遍的理解,採用這種理解既符合歷史和現實,也與國際金融實踐相吻合。據此,簡單粗略地說,金融涵蓋貨幣、銀行、證券、保險等。國際金融法應當涵蓋以上領域。

⑤ 維克多韋伯斯特的演藝經歷

1973年生於加拿大艾伯塔省,父親是位警察,母親是發型師;韋伯斯特從小活潑好動,個頭也高人一等,這樣的他沒少因為打架闖禍讓家人傷透腦筋,後來他適當地將自己過剩的精力轉移到了拳擊、武術等體育活動中,練就成為了一名跆拳道黑帶高手。進入影視圈前,韋伯斯特曾做過股票經紀方面的工作並且擁有自己的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
一直對表演抱有理想的他來到洛杉磯後得到了在NBC劇集里上鏡的機會,1999年起開始出演長壽肥皂劇《我們的日子》而成名,同時他還亮相了多位好萊塢老牌影星客串捧場的劇集《片場見聞》,在美國電影經典頻道播出。
離開《我們的日子》之後,2001年起韋伯斯特在漫畫改編的科幻劇《異種戰士》中出演能吸收和釋放閃電的「Elemental」一角。同期他性感地客串亮相過HBO熱門劇《慾望都市》,並出演了史蒂夫·馬丁和奎恩·拉提法主演的喜劇片《愛到房倒屋塌》和戴安·琳恩、約翰·庫薩克的愛情片《徵婚廣告》。《異種戰士》落下帷幕後他加盟《聖女魔咒》劇組,在最後幾集中扮演了愛神COOP並娶回了艾莉莎·米蘭諾的角色。
在2012年科幻劇《超越時間線》中飾演女主角Kiera Cameron(瑞秋·尼科爾斯飾)的警察搭檔Carlos Fonnegra。韋伯斯特在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合拍的傳記片《里克·漢森:龍之心》中飾演加拿大殘疾勇士里克·漢森,這位輪椅賽世界冠軍還曾締造過為慈善事業輪椅環游世界的壯舉並登上了中國的長城。

⑥ 美國崛起對中國啟示 送50分!!!

美國崛起之路對中國的啟示 ——對美國歷史上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之爭的思考 自從資本主義降生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之爭始終是各國不同政治經濟派別分歧的重要成份。隨著時代的變遷,一國可能從主張自由貿易轉向貿易保護,也可能從貿易保護轉向自由貿易。一般來,在國際經濟危機時期,貿易保護的聲音往往抬頭;而在繁榮時期,自由貿易又容易成為潮流。對於強國來說,自 由貿易是佔領弱國市場,打敗弱國企業的旗幟;對於弱國來說,貿易保護是抵禦市場強權,發展民族工業的盾牌。當一國從弱變強時,它就會開始贊同自由貿易;反之,當一國由強變弱時,它又會回到貿易保護主義路線上去。可以說,美國的歷史就是根據本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力量強弱交替運用貿易保護和自由貿易兩種主張的歷史,而美國也正是因此才從一個殖民地國家變為世界第一流的強國。不僅如此,由於英國力圖保持世界工場的地位,美國運用貿易保護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國炮艦調動了美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激情,美國很難實施貿易保護政策。如果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也許今天的美國也許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樣,徒有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卻仍受發達工業國的控制和掠奪,仍然貧窮落後。因此,對於今天追求強大的中國來說,破解南北美洲不同歷史命運的奧秘,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一、禁運催生了美國製造業 1781年10月,英軍將領康沃利斯於約克敦投降。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但是獨立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自然而然地帶來繁榮和發展。獨立戰爭期間,由於對英貿易的滯阻,北美的製造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從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看則仍遠落後於英國。戰爭結束後,英國利用自身強大的製造業和商業優勢,一方面對美國的出口實施嚴厲的商業限制,包括禁止美國貨進入西印度群島;另一方面則向美國大量傾銷英國貨。獨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運往英國的生鐵為3929噸,1791年下降為797噸[1]。煙草、稻米、藍靛等大宗農產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帶累商業和航海業停滯,造船業衰落。據統計,從1784年到1786年,美國從英國進口的貨物總值約為760萬英鎊,而同期美國向英國出口則僅為249萬英鎊,逆差高達521萬英鎊[2]。出口萎縮、市場縮小,使價格大幅下跌,商人、農場主紛紛破產,債務鏈條破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盪,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最著名是的謝司起義[3]。在美國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稱為「危機時期」[4]。從競爭的觀點來看,其實質是英國挾裹著其市場競爭的強者優勢對新獨立的弱小的美國進行打擊,以經濟殖民來代替政治、軍事殖民。 危機給美國上層社會帶來了廣泛的沖擊,「美國向何處去」一時成為報紙和小冊子所討論的焦點。在一片喧囂聲中,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兩大聲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貿易多為南部大種植園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機時期,南部大種植園主兼並了大量小農的土地,鞏固了競爭地位,他們雖然對英國限制出口不滿,卻得益於優質廉價的工業品。因此他們主張自由貿易,一方面要求英國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試圖擺脫英國的商業壟斷,開拓南歐、北歐市場及其他全球市場,同時則加快向西部擴張,將西部廣袤的土地變為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增強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張自由貿易,因為他們的利益來自對外貿易的擴大,無論進出口是否出現逆差,只要貿易總額上升,就少不了他們的利潤。主張貿易保護者成份比較復雜,既有保衛獨立戰爭成果的愛國主義成份,又有在謝司起義前鞏固統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國打擊最沉重的廣大小農,又有為數不多的製造業主。由於當時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因此,主張增強聯邦政府力量、加強貿易保護的代表,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事實上控制了政府決策。漢密爾頓認為英國的力量來源在於製造業,因此美國必須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而要發展製造業,則必須有政府保護。他指出需要政府保護的三個理由,一,外國政府對製造業有保護和獎勵;二,農業國居民出於習慣往往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熟悉的職業;三,製造業國在技術、資金、市場方面已經具有優勢,這就使「最新建立製造業的國家與製造業已成熟的國家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行的。」[5]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美國社會經濟結構由依附於英國的種植園主和大商人主導,故漢密爾頓主張中唯一落實的是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建立了財政稅收制度,恢復了公共信用,順利發行了新國債,使聯邦政府不再有名無實。然而漢密爾頓所珍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未得到推行,1789年的的關稅法案規定進口稅率僅為9%,遠不足以保護新生的製造業。英國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所在,一開始就禁止機器和技術以及技術人員外流。由於西部土地的吸引,美國工人的工資平均又比英國高1/3到1/2。加以英國企業主資金雄厚,有現成的銷售網路等因素,使美國製造業舉步維艱。1801年的326家股份公司中,只有8家投資於製造業,僅占總數的2.4%[6]。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美國很難擺脫後來中南美洲各國的命運,成為歐洲工業國的附庸。因為主宰著獨立後美國社會的是大農場主和大商人,他們都從依附地位中獲益。發展製造業的每一個重大措施都與這個既得利益集團相抵觸,徵收高關稅首先種植園主要花更多的錢購買歐洲的工業消費品,如果對方實施報復性措施,則還會連帶出口下降,價格下跌,收入減少。在這種社會經濟結構中,資源越豐富就越可以依賴開發資源來獲取收益,就越缺乏發展製造業的動力——相比之下,島國日本只能靠發展製造業。傑斐遜的自由貿易主義和農業國之夢,正是建立在對美國豐富資源的依賴上。這個甜美、舒適的夢完全有可能將美國的製造業膩死。 正當美國迷迷糊糊地做著西部農業夢的時候,英國的軍艦的炮聲把它驚醒了。1807年,英國為與拿破崙作戰,炮擊美國戰艦「切薩皮克號」,強征艦上海員。此舉激起了強烈的反英愛國情緒,180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禁運法案》,禁止一切船隻離開美國前往外國港口,意在用中斷對英國的農產品供應來教訓英國[7]。不料,禁運不僅沒能給英國造成傷害(英國可以從世界其他國家進口糧食,本國也生產糧食),反而使美國經濟全面癱瘓。禁運充分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殖民性和依附性。1807-1808年,美國出口從1.834億美元下降到2243萬美元,下降幅度達88%,進口從1.385億美元降至5699萬美元,下降59%。於是,航海業瀕臨破產,大批海員失業,北部的大小商人損失慘重,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小農場主和小業主紛紛破產,工業消費品供應發生嚴重困難,關稅收入急劇減少,財政出現巨額虧空[8]。在強大的壓力下,《禁運法案》不得不在1809年初取消。然而,禁運卻使國內製造業不再面對國外競爭,工業品價格上漲,製造業利潤大增,航海業、對外商業的蕭條促使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製造業,從而使美國製造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至1810年製造業的生產總值達到1.2億美元[9]。更重要的是,禁運使美國人初步懂得了製造業對於民族獨立和國家強大的重要性,從而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擺脫經濟的依附性帶來了第一線光明。但是,就在一部分美國人得出上述結論時,作為權力結構核心的部分大農場主和商人卻增強了依附性,更害怕與英國打貿易戰。因此,禁運結束剛後,財政部長加勒庭提交國會一份《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又被擱置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單方面終止禁運並沒有換來英國的回報,英國繼續劫掠美國船隻。再加上美國國內西部擴張主義者的鼓動,1812年,美英正式交戰。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和禁運十分相似,對外貿易和航海業陷入長期蕭條和停滯,而製造業卻飛速發展,對英國霸權構成了真正威脅。戰爭結束後,英國商人不惜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北美傾銷商品,英國國會和政府則在一旁積極支持,布魯厄姆勛爵在英國下院稱:「為了把美國在戰爭期間產生的幼稚製造業扼殺在搖籃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損失也是值得的。」[10]但英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時英國的技術還是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也容易改進的技術,美國製造業在技術上已經並非處於絕對劣勢;其次,從規模上看,美國製造業已經有相當實力,而且也得到了國內金融勢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國頒布了第一個保護關稅法案,製造業品的平均稅率驟升至25%[11]。此後,直至十九世紀末,貿易保護主義一直是美國的經濟政策的基調。 由此可見,1807年禁運和1812年戰爭實際上是美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沒有這兩場戰爭——戰爭是最極端的保護主義,和由此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很可能成為另一個巴西,而世界歷史的面貌也將大不相同。遺憾的是,許多研究美國史的專家似乎也沒有充分注意這一轉折點的重大意義。在《新編美國史》中,1807年禁運和1812年戰爭只佔了二頁半,而且沒有片言只語論及其重要意義。其原因是很耐人尋味的:如果每一個國家最終都能走上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或都必須經過資本主義階段,那麼也就不存在轉折問題了,最多隻有曲折。 二、內戰完成了美國社會結構的質變 擺脫弱者地位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斗爭和曲折。由於當時英國的強 者地位並非象今天的美國那樣突出,它先是沒能阻止美國獨立,後是沒能在1812年戰爭 中重新佔領美國(由於英國顧慮歐洲大陸重啟戰爭),繼又沒能在戰後搞垮美國經濟。 但這並不等於英國、法國等歐洲強國就此承認美國的崛起,而是在繼續伺機壓制美國。 就美國國內而言,從原有的殖民地型社會經濟結構,向以製造業集團為中心的自主 型社會經濟結構轉變,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突和斗爭。大商人集團、航海集團、南 部種植園主和北部製造業集團之間,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之間的矛盾仍然時起時伏,構 成了地方主義與國家主義(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奴隸制和廢奴主義,新申請州是否 向奴隸制開放,以及民主黨與共和黨斗爭等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漸漸地這對矛盾統攝 了國內的各種矛盾,沖突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領域,社會情緒越來越 激動,直至爆發南北戰爭[12]。 事實上,盡管通過禁運和1812年戰爭確立了關稅保護原則,美國工業一時間還很弱 小。在1820年以前,作為工業化最重要的部門的煉鐵業,其鐵產量比殖民地時間還少。 鐵礦的開采、冶煉和鐵器業完全被英國所主之宰。第一個真正對煉鐵工業起到保護作用 的關稅是1824年的關稅,其後是1828年的關稅。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自由貿易集團控 制了政權,降低了關稅,煉鐵業生產很快就停滯、滑坡;1842年參議院決議恢復高關稅 ,鐵產量又直線上升。如此,自由貿易路線和貿易保護路線反復斗爭,煉鐵業也反復漲 落,直至林肯上台,把關稅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而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鋼鐵業。 總的來說,關稅的爭奪戰越來越對貿易保護主義者有利,主張自由貿易的南部種植 園主、北部進出口商和航海集團則滿腹牢騷。北部進出口商業利益的代言人如馬薩諸塞 州的丹尼爾·韋伯斯特始終反對高關稅,南部則把1828年的高關稅稱為「可憎的稅率」 ,特別是南卡羅來納州。為了反對高關稅,南卡羅來納州不惜脫離聯邦。為此,它提出 了憲法「公約論」,即認為州創立了聯邦,當中央政府的決定不符合州的意願時,州有 權作出自己的決定。1832年7月,在自由貿易者的強大壓力下,國會通過了新關稅法案, 比1828年的關稅有所下調,但仍不能滿足南卡羅來納州的要求。同年11月,南卡羅來納 州召開州代表大會,宣布國會通過的關稅法無效。如聯邦政府採取強制措施,則南卡羅 來納州將脫離聯邦。面臨聯邦分裂的形勢,國會不得不再次通過妥協性法案,擴大免稅 商品種類[13]。 妥協是達成了,但矛盾並未解決。自由貿易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在一次次的較量中 慢慢廓清了陣營,形成了以南部種植園主為核心和以北部製造業集團為核心的兩大派別 。在世界范圍的廢奴主義運動的推動下,這兩大派別的斗爭又進一步激化為蓄奴州和自 由州的斗爭。這兩大派別都希望控制參眾兩院、政府和最高法院。由於各州的參議員人 數相等,而南北兩派所控制的州數相等,兩派力量在參議員勢均力敵。這時如果新加入 的州是蓄奴州,則該南部就能控制參議院。因此,一個又一個新開發地區被批准為新州 之日,也就是兩大派別一次次較量之時。每一次,出於維護聯邦的考慮,雙方都達成了 妥協,如1820年的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1850年妥協》等。《1850年妥協》中, 北方限制了奴隸制的擴張,同時也向南方承諾了嚴厲的《緝奴法》,從而維護了脆弱的 南北政治均勢。但每一次妥協都醞釀著矛盾的進一步激化,《1850年妥協》被稱為「火 山口上的壺蓋」[14]。此後,南北雙方斗爭的火葯味越來越濃,在1854年堪薩斯州問題 上,兩大派別發生了武裝沖突。這是南北戰爭的前奏。 時間的推移有利於北部製造業集團。盡管南方的棉花出口還佔到美國總出口的一半 以上,但北部工業品的出口也在迅速增長,這就使原先作為依附於發達工業國的北部買 辦商人和航海集團逐漸疏遠南部,轉而依附於北部製造業集團。其明顯的標志是北部民 主黨人的領袖斯蒂芬·道格拉斯,他原先屬於自由貿易派,和南部種植園主有共同的基 本主張,代表北部買辦商人集團的利益。在1854年堪薩斯州是否以蓄奴州加入聯邦的問 題上,他開始反對當時的民主黨總統詹姆斯·布坎南,主張將維護奴隸制的堪薩斯州《 利康普頓憲法》交人民表決,1858年堪薩斯居民投票否決了這一憲法,並最終於內戰前 夕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內戰爆發後,道格拉斯本人匆匆趕往白宮,表示堅決支持共和 黨,打敗南部集團[15]。道格拉斯和他所代表的北部買辦商人集團的轉變從政治上奠定 了南部失敗的基礎,這實際上是美國從依附型社會結構向自主型社會結構轉變的最後一 個重要轉折。 從美國社會內部擺脫依附性的意義上說,南北戰爭是獨立戰爭的繼續。不僅如此, 戰時外交格局也充分說明了南北戰爭既是內戰,又是外戰,是從英法強國的統治體系中 徹底解放出來的外戰。英、法等歐洲大國都站在南方一邊。英國自稱為中立國,把南方 稱為交戰國,實際上承認了南方政權,使英國成為南方的軍火供應基地。英國幫助南方 製造的鐵甲撞角艦對北方海軍構成重大威脅,其中「亞拉巴馬」號在22個月里連續摧毀 和捕獲了60艘北部艦船。不僅如此,英國甚至企圖尋畔直接參戰。當北部戰艦在英國「 特倫特」號上截獲了南部同盟的兩名使節後,英國要求北部立刻釋放人員,否則就對美 宣戰。面對英國的強硬挑畔,林肯採取了退讓政策,使英國失去了宣戰借口[16]。法國 則出兵墨西哥,佔領墨西哥城,從南部對美國構成威脅[17]。這時如果美國堅持門羅主 義政策,則法國就會和南部結盟,對美國宣戰。如果不是林肯和共和黨人頭腦清醒,縮 小打擊對象,則南北戰爭的結局將難以逆料。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北部製造集團確立了中央政府的主導權,美國真正成為獨立 的大國。共和黨吸納了原買辦商業集團,金融集團,並利用西部的廣闊土地團結了西部 的小農場主,利用黑人牽制了南部社會的種植園主,將南部的發展納入到北部工業發展 的進程中,從而開創了一個工業大進軍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在政策上以高關稅為標 志的。到80年代,高關稅使聯邦國庫充裕。1888年民主黨曾經試圖動搖高關稅政策,民 主黨參議員羅傑·米爾斯提出了降低關稅的法案,卻被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否決。1890 年,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1890年麥金利關稅法》,平均稅率由38%增至50%。1897 年,共和黨人威廉·麥金利入主白宮後,國會通過了《丁利關稅法》,其稅率又進一步 提高。此後,關稅仍不斷提高,一直到1930年前夕,還通過了一個高關稅法[18]。 高關稅有力地保護了美國工業的發展。內戰以前,美國還是個農業國。每1美元投入 工業,就有7美元投入農場、牲畜、農業工具和設備,農產品佔全部商品生產的一半以上 。就工業結構而言,內戰前手工作坊、工場和小企業仍占壓倒優勢。但內戰結束後的不 到半個世紀里,這一切就完全變了。1879年到1884年間,美國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 從1870年到1900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三倍多。1900年時,美國工業總產值約占世 界工業總產值的30%,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19]。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民族工業從幼稚到強大要經歷多麼漫長和曲折的道路,而且 完全可能永無出頭之日。如果認清這一點,那麼不難想見,今天世界貿易組織給發展中 國家幾年或十幾年的所謂幼稚工業保護期,其意義恐怕是死刑——緩期執行。 三、認清中國在競爭中的位置 美國由弱到強的崛起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市場經濟的真諦,即市場經濟是弱肉強食 的經濟。弱者如果不想被強者吃掉,唯一的辦法就是認清自己的競爭地位和實力,一方 面深溝壁壘,另一方面找准強者的弱點主動出擊,打一場經濟上的以弱勝強、由弱到強 的持久戰。那麼中國在世界市場競爭中究竟處於什麼位置呢? 舊中國顯然是個弱者。從歷史上看,市場經濟、股份制、董事會、交易所其實都不 是新鮮事物。最近在北大舉辦了中國百年證券展,展覽表明,中國清末就開始發行股票 ,上海灘的杜月笙等聞人更是身兼多家公司的董事長。但是,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中 國的民族工業無論採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還是股份制、合作制、民營獨資, 都無力抵禦洋貨的傾銷和外國企業的競爭。 一戰期間,由於英、法、德等歐洲強國忙於戰爭,美日兩國實力還不足以獨吞中國 市場,外國向中國銷售的商品總值從1914年的56924海關兩,減少至1915年的45447海關 兩,1916年至1918年都在55500海關兩以下,從而給民族工業的發展留出了空間。1895年 至1913年的19年間,民族工業年均新增投資額為633萬元,在1914-1949年的六年間,該 項投資額上升為1430萬元[20]。其中,棉紗廠、麵粉廠尤其興旺。以綿紗廠為例,戰爭 使中國棉花輸出量減少,而棉紗的進口量減少,造成棉賤紗貴的局面,使棉紗業利潤豐 厚,大大地刺激了民族棉紗工業的發展。戰爭結束後,英、法、德、瑞士等國又卷土重 來,而美國的勢力更見強盛,民族工業復遭重創。仍以棉紗業為例,由於戰後外資紗廠 傾銷綿紗,又兼高價收購棉花,「棉賤紗貴」的局面一改為「棉貴紗賤」,華資企業本 小利薄、技術落後,紛紛被外資企業兼並或被迫破產[21]。二戰前後民族工業又一次經 歷了類似的命運。二戰期間,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經濟客觀上獲得了免受外資威脅的 經濟環境,民族工業有了長足進展,不僅數量上增長較快,而且工業結構上也有所改善 。戰爭結束後,美國工業生產力大量過剩,急於獨霸中國市場,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一 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是1946年11月4日簽訂的中美《友好通商條約 》,該條約是集中國近現代史上全面出賣國家主權之大成的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22]。 該條約表面上是非常平等的,中國亦可在美國享受美國在中國的待遇,但事實上卻成了 美國大量向中國傾銷過剩產品的不平等條約。美國商品的價格僅為中國同類商品價格的 三分之一到幾十分之一,民族工業根本無法抵擋,紛紛破產。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 上海、天津、重慶、漢口、廣州等地,工廠倒閉達27000餘家,到1948年初,天津工廠已 倒閉70-80%[23]。嚴重的破產、倒閉浪潮使失業劇增,民怨沸騰,加速了國民黨的亡覆 。 經過新中國三十多年關起門來的建設,到八十年代初期,我國已經形成一個獨立完 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擁有了世界各大主要高技術產業,如核工業、航空 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但是,與世界強國相比,我們的工業仍然是弱小,仍不具備可 以敞開大門與巨型跨國競爭的實力。事實上,八十年代的開放是有限度的,關稅稅率很 高,市場基本逐漸向國外放開,但幅度不大,所引進的外資以中小資本,港澳台資和東 南亞資本為主,對國有民族工業尚未構成大的挑戰。正因為如此,雖然八十年代國有企 業也有很多問題,卻大多利潤豐厚,工人的工資、獎金、福利都得以不斷提高。可以說 ,八十年代的成功是在前三十年建設的基礎上,保護和開放有機結合的成功。然而,由 於片面地將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成功歸功於開放,九十年代後,政府幾次大幅度降低關 稅,巨型跨國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給國有企業為主體的民族工業帶來巨大壓力。國 有企業競爭不過進口商品和外資企業商品,產品大量積壓,生產能力過程,出現大面積 虧損,工人下崗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東北的重工業企業,由於各地大量引進生產設 備和生產線,本國重工業的前景已經岌岌可危。由此可見,雖然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 進出口額都已經不小,但中國還沒有強大的民族工業,還沒有在世界市場經濟海洋里遨 游的大鯊魚,還沒有走完由弱到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真正的國情不是落後, 而是弱小。落後到先進只是個時間問題,弱小到強大卻是一場生死博斗,勝利和失敗的 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都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但大部分國家卻都是市 場競爭的失敗者。 順便說一句,談到中國的民族工業,必然會首先提出國有工業,因為只有國家才擁 有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汽車工業、船舶工業、電子工業、兵器工業、重型機械工業 ,這些才是國民經濟的骨胳和肌肉。如果這些工業紛紛垮掉,就算服裝鞋帽業發達十倍 ,把全世界的業務都攬過來,中國也是弱小國家,只有一堆任人宰割的經濟脂肪。 四、警惕市場幼稚病 弱勢經濟的基本對策是保護主義。然而,由於西方強國一味向我們推銷新自由主義 ,別有用心地把中國說成是新的世界強國,我國經濟學界的一部分學者曲解了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的本意,迷迷糊糊地跟著高唱自由放任的頌歌,一味地認定只有自由競爭才是 中國的出路。這種主張實際上和當年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狂熱差不多,無非方向變了, 成了跑步進入世界市場,從「左」派幼稚病一變而成為市場幼稚病。 然而,就在里根-撒切爾大力推銷新自由主義,大力推銷私有化的時候,美國卻實 行著大規模赤字政策,這是典型的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幹預政策。當80年代初,當日本質 優價廉的商品潮水般地出現在歐美超級市場貨架上時,美國和歐洲在七國財長會議上聯 合逼迫日元升值,削弱日元的競爭力,一手製造了日本經濟的泡沫化,這是金融時代的 保護主義。可見,發達國家推行貿易自由化政策是從來是兩面性的,對自己有利時就推 行,對自己不利時就撇在一邊,他們給弱者灌上市場幼稚病的迷魂湯,自己卻清醒得很 。八十年代以來,西方七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不斷加強,貿易日益 向美、日、歐三大區域內收縮,區域間壁壘開始加高。時至歲末年初,美歐之間的香蕉 戰,美日之間的鋼鐵戰硝煙正濃。 看來,應該到了給市場幼稚病提個醒的時候了。

⑦ 怎麼理解利弗莫爾次級回升,自然回升,上升趨勢,下降趨勢,自然回撤,次級回撤

利弗莫爾法則——交易秘訣揭密「實踐出真知!」——蘇格拉底。一個成功的交易者應該永遠學習3件事情:.市場時機——什麼時候進入市場交易,什麼時候退出市場交易?正像利弗莫爾的朋友,棕櫚灘賭場老闆埃德·布雷德利經常說的一樣:「什麼時候抓住,什麼時候撒手?」.資金管理——不要賠錢,不要丟掉你的籌碼。一個沒有現金的投機者就像是一個沒有存貨的商店老闆。現金就是投機者的存貨,就是他的生命線,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沒有它,你就不能做生意。不要丟掉你的現金!.情緒控制——在你成功炒股之前,你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策略,要堅持這一策略。在進入股市進行投機之前,每個投機者都必須制定—個周密的戰斗計劃,要使這個計劃跟他們的脾氣相一致。投機者必須控制的最大問題就是他的情緒。記住,驅動股市的不是理智、邏輯或純經濟因素,驅動股市的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的本性。它不會改變,因為它是我們的本性。「在你把錢變成你的頭寸之前,你不會知道你的判斷是否正確。」利弗莫爾說:「如果你不把你的錢放在賭桌上,你就絕不會檢驗出你的判斷是否正確,因為你還沒有對你的想法進行檢驗。而我相信,決定股市發展方向的是情緒,而不是理智,就像決定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比如愛情、婚姻、孩子、戰爭、性、犯罪、激情、宗教一樣。人們做事,很少是出於理智。「這並不是說銷售、利潤、世界形勢、政治和技術這類事情對股票的最終價格起不到什麼作用。這些因素最終會起作用,大盤和個股的價格也許會反映這些因素,但是把價格推上極端的往往是人們的情緒。「我相信周期,相信生命的周期和市場的周期。市場的運動周期就像是海浪的運動周期,漲潮的時候,價格就上漲,落潮的時候,價格就下跌。但周期是不可測的,是不可預見的,等待周期——不管是有利的周期還是不利的周期的到來,需要節制、沉著和耐心。不過要記住,成熟的投機者知道,不管市場條件如何,都能賺到錢,如果一個投機者願意和我一樣,不管是跌還是漲,都在股市上進行交易的話。」市場規則「我很早以前就認識到,股市從來都不是平淡無奇的。它是為愚弄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而設計的。我的規則的基礎往往是與人的本性相反的一些想法:.盡快割掉你的損失;.在你建立你的全部頭寸之前,要檢驗你的判斷是否正確;.要讓你獲得的利潤奔跑,如果沒有更好的理由兌現你的頭寸的話;.密切關注領頭羊的表現,不過,要注意今天的領頭羊不一定就是明天的領頭羊;.集中精力炒幾只股票,不要把攤子鋪得太大:.某隻股票的價格達到歷史新高,可能是這只股票將要暴跌的潛在信號;.一次大跌過後,往往出現一些價格便宜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價格往往還要下跌,或者在價格上沒有上升的潛力。不要買這樣的股票!.用關鍵點來鑒別趨勢的變化,證實趨勢的發展方向;.不要跟報價單爭論!「在自由市場制度中——價格是浮動的!價格不可能總是上漲,也不可能總是下跌。這對於警惕性較高的投機者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在什麼時候都可能賺到錢,不管是看漲的時候,還是看跌的時候。」時機規則·賺大錢要靠「等待」,而不是靠想。在進行一筆交易之前,一定要等到所有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機。要遵守綜合交易法的規則。一筆頭寸一旦建立,下一個困難任務就是保持耐心,等待行情出現之後再進行交易。最楚不住誘惑的事情是盡快實現利潤,或者因擔心失掉利潤而在調整期間增加交易。這種錯誤有可能使投機者付出幾百萬美元的代價。記住,如果你要買進一隻股票,一定要有充分而明確的理由,同樣,如果你要賣出一隻股票,也一定要有充分而明確的理由。正是市場的大起大落,才能使你賺到大錢。.只有在所有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候,才可以投機。沒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投機,都能賺到錢。有時候,你應該完全退出市場。.在一個人犯錯誤的時候,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糾正錯誤,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要盡快減少你的損失,不要猶豫。不要浪費,在股票價格低於心理止損點的時候,馬上拋出。.股票和人一樣,常常表現出不同的個性:進取、保守、敏感多疑、直接、符合邏輯、可預見、不可預見。要像研究人一樣地去研究股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它們對特定環境的反應就變得可以預見了,這對於把握股票行情的時機是很有用的。.千萬不要在股票價格太高的時候買進,也不要在價格太低的時候賣出。.不要把自己的資金全部變成頭寸,更不要長期佔用資金,因為時間也是需要成本的。.不利用股市上偶然出現的好運氣往往是錯誤的。.在市場呈現膠著狀態的時候,股票的價格實際上是停滯的,不要預測或估計市場將在什麼時候朝著什麼方向發展,這是很危險的。你必須等待市場或股票出現突破。不要估計!等著市場來證實!不要跟報價單爭論。跟著最小阻力線走。跟著證據走。·不要費很多時間猜測什麼因素將推動某隻股票的價格上漲。與其在這方面花很多時間,不如花時間研究報價單。因為答案往往就在報價單所反映的情況之中,不要企圖弄懂「為什麼」。在所有股市大盤中,都存在著一股不可抵抗的力量,當時可能不知道這股力量是什麼,但以後就會知道了。所有成功的投機者都應該知道這一點。.股市總是在上漲、下跌和不漲不跌中運行。你可以在上漲的時候賺到錢,也可以在下跌的時候賺到錢——你可以買多,也可以賣空。不管你是買多還是賣空,都沒有關系。你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在市場行情不清,你自己也感到疑惑的時候,就退出市場。.一個危險信號是「一天之內的逆轉」,一天的最高價高於頭一天的最高價,但在一天結束時卻低於頭一天的最低價,而且當天的成交量大於頭一天的成交量。在這個時候就要當心!.如果你炒的股票朝著與你所希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就要盡快賣掉這只股票。這意味著你的判斷是錯的——要盡快割掉你的損失。.在交易之前,要等待,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盡可能多的因素都對你有利的時候,再進行交易。耐心可以使你賺到錢。.要研究那些價格突然下跌的股票的表現。如果這只股票沒有很快反彈,那麼它就很可能繼續下跌——這只股票本身可能沒有什麼弱點,至於它為什麼突然下跌,而且將繼續下跌,在以後的某個時刻就會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市場正在按照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而運行,一般來說,市場是由人們對當前事件的認識所決定的。·關鍵點是一種基本行情的開始,是趨勢—種改變,它表明的是應該買進還是應該賣出。如果能抓住這種趨勢上的變化,就能得到最豐厚的回報。.有兩種關鍵點。第一種關鍵點是反向關鍵點,它的定義是「在一次大的行情,即基本趨勢剛開始改變時的恰當的心理時刻」。它是出現在一次長期行情的最低點,還是出現在一次長期行情的最高點,這並不重要。第二種關鍵點是「連續關鍵點」。「反向關鍵點」代表著市場方向的明確改變,「連續關鍵點」證實行情正在出現——它是在下一次上漲趨勢之前的一次自然鞏固。要注意:主要的關鍵點出現時,「成交量」往往大幅度地增加。關鍵點是主要的時機裝置,它決定著什麼時候入市,什麼時候出市。.在一次看漲行情結束時,要看本金的升值率,好的股票,本金一年的收益可狂升到30倍、40倍、50倍,甚至是60倍。一般的股票,本金年升值也應該達到8一12倍。.要認識到,有些投機股票的價格狂升,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順應了趨勢、受到了股民的寵愛」。.「新高」對於時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隻股票的價格達到歷史新高,這意味著它已經供不應求了,它的最小阻力線將猛烈上升。大多數人在看到一隻股票的價格達到新高時,就馬上拋出,然後,再尋找價格比較便宜的股票。綜合交易法——跟著趨勢走,考察主要的市場投機者在交易前必須了解總的市場趨勢——了解最小阻力線,看看這條「最小阻力線」是上升還是下降。這條原則既適用於大盤,也適用於個股。在交易之前,你需要了解的基本事情是,大盤發展的方向,是漲還是跌,或者是不漲不跌。在交易之前,你必須首先認清這一點。如果總的市場趨勢對你不利,你將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進行交易,那就要記住,隨著大溜走,順著趨勢走,不要逆風行船,最重要的是,不要跟報價單爭論。.板塊的表現對把握恰當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股票在運動時,不會單獨運動。如果美國鋼鐵的股票價格攀升了,那麼伯利恆的股票價格遲早也要攀升,Republic和Crucible也將隨著攀升。這個假設很簡單,如果美國鋼鐵的股票攀升是因為美國鋼鐵公司的業績,那麼鋼鐵板塊的其他股票也會因為同樣的原因跟著攀升。.要炒領頭羊板塊中的領頭羊股票。要買某一板塊中市場表現最強勁的領頭羊股票。.盯著市場上的領頭羊,即帶頭上漲的股票。當這些股票的上漲速度減慢,再不能達到一個新高的時候,這往往就是市場轉向的一個信號。領頭羊上漲,整個市場就上漲,領頭羊下跌,整個市場就下跌。.集中精力研究當天表現最突出的股票,即領頭羊,而不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整個行情。如果你不能在活躍的領頭羊身上賺到錢,那你就不能從股市上賺到錢。股市就是賺錢的地方。不要什麼股票都炒,應該把精力和財力集中在幾只比較容易控制的股票上。.在買一隻股票之前,你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果這只股票的行情對你不利,就應該確定一個止損點,只要你買的股票的價格到了這個止損點,就把它賣掉。你必須遵守你自己定的規則!.一個成功的市場交易者只能根據最高概率下注。他應該先買進一小筆頭寸,先試探一下,在買一大筆頭寸之前,首先要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是否正確。不要想一次就建立全部頭寸——通過試探驗證你的判斷是否正確,時機是否恰當,發現「最小阻力線」。「試探法」也是資金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交易者必須對不可能預見的「意外事件」迅速作出反應。如果它是大賺一筆的意外機會,就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如果它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就不要理它,不要往後看,也不要猶豫——趕緊賣掉你的頭寸。●在一次長期上漲趨勢後,要注意成交量會增加,股票價格也會出現波動,這是一個提示,一是個紅色預警信號,它表明這一行情即將結束。它也可能是股票從強手轉向弱手,從職業交易者轉向普通股民,從積累轉向分配的一個信號。普通股民往往認為成交量的猛增是活躍而健康的市場正在進行正常調整的標志,而不是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了最高點或最低點。資金管理規則確定止損點——投機者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果股票的波動對你不利,你在什麼地方把它們賣掉。在第一次買進的時候,這一點尤為重要——你必須確定一個心理止損點。你必須遵守你自己定的規則!不要讓損失超過你的投資的10%。隨著開支的增加,損失可能加倍。在證券交易所可以學會這一點——一定要把虧損控制在10%以內。如果虧損超過10%,你的股票就自動被交易所賣出。10%的虧損規則是資金管理的一個重要規則。正如我在前面指出的一樣,這也是一個關鍵的「時機原則」。不要讓虧損超過投資的10%,如果你虧損了50%,那麼你必須掙回100%!.千萬不要追加基本金,千萬不要平攤你的買進成本。.定期將賬面利潤轉變成「實際利潤」。要拿出一部分利潤,把它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比如放在銀行,或者把它換成債券或年金券。現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國王。永遠要有儲備現金。現金就是槍的子彈。我最大的錯誤是沒有一直遵守這一規則。.掌握恰當的時機進入市場:「時間不是金錢,因為有時候,盡管你早早進入了市場,卻不能賺到錢——時間就是時間,而資金就是資金,更經常的情況是,資金在等到恰當的時候進入市場才能賺到錢——耐心,耐心,再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千萬不要著急。」.不要著急。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市場上投資——有時候,你應該持幣以待。如果你沒有看清市場的方向,就不要入市,等著下一次行情的到來。.用「試探法」建立你的全部頭寸。在第一次「試探」之後,不要馬上跟進,要等到第一次「試探」向你表明獲利之後再跟進。不要一下子建立你的全部頭寸,要等著你的第一筆交易、你的第一次「試探」向你表明獲利之後,你才應該跟進,建立你的全部頭寸。具體地說,第一次應該買20%,第二次買20%,第三次買20%。然後,等著市場證實你的判斷是否正確,如果市場證實你的判斷是對的,再買剩下的40%。.在建立全部頭寸的過程中,每次「試探」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次試探,只要你買的股票的走勢對你不利,你就等著,或者拋出你的頭寸,千萬不要讓你的虧損超過投資資金的10%。.賣掉虧損股,讓獲利股奔跑,如果所有的因素都是積極的話。資金管理的五條重要規則的總結.保護你的資金——在買股票的時候使用試探系統;.遵守虧損10%的交易所規則;.准備好儲備現金:.留住獲利股——讓你的利潤奔跑,割掉你的虧損。.拿出你50%的利潤,放在安全的地方。情緒控制.情緒控制是市場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要預測市場!在你交易之前,要等著市場給你提示、信號和暗示。只有在你的判斷得到市場證實之後,你才能進行交易。猜測市場等於自殺猜測是貪婪和希望的親兄弟。不要根據估計作出決定,市場總是給你時間如果你等待提示,就會有很多時間供你進行交易。.所有的股票都跟人一樣,帶有不同的個性:進取、保守、敏感多疑、直接、符合邏輯、可預見、不可預見。要像研究人一樣地去研究股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它們對特定環境的反應就變得可以預見了。有些投資者只炒一定價位內的股票。.不要花很多時間去猜測股票的行情。與其花時間去猜測股票的行情,不如多花些時間去研究事實本身。答案就在報價單之中,不要企圖猜測原因,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和報價單爭論。股票交易振動篩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斷,不要因為聽了其他人的勸告就輕易改變自己的判斷。有時候,聽其他人勸告也許會導致錯誤的決定的錯誤判斷。這種錯誤的決定也許還會使你喪失信心,而這很可能就意味著賠錢。.小道消息的來源各種各樣,有的來源於親戚,有的來源於你愛的人,有的來源於一個朋友,他剛在股市上投了一大筆錢,想傳遞他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小道消息也可能來源於一些唯利是圖的人和罪犯。記住:所有的小道消息都是危險的,不要相信任何小道消息!.把希望這個詞從你的交易詞彙中刪掉。希望一隻股票做些什麼事情,實際上就是賭博。如果你沒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去買一隻股票,那你就應該買另一隻符合市場邏輯的股票。希望一隻股票上漲或下降,會導致很多股市上的投機者破產。希望總是和貪婪結伴而行的。.要始終注意你的情緒——賺了錢,不要過於自信,賠了錢,也不要過於沮喪。你必須「沉著」,賺了錢,不要洋洋得意,賠了錢,也不要垂頭喪氣。.市場上什麼也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有交易者,新的交易者沒有對過去股市的記憶,比如1907年的大崩盤或1929年的大衰退,因為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些事情。對投機者來說,這些事情也許是新的,但對市場來說,這些事情卻不是新的。.要有一種投機方法,一個進攻計劃,而且要認真執行自己的計劃。不要經常改變自己的計劃。要給自己找到一種控制情緒的方法,要堅持使用這種方法——堅持你自己定的規則。.投機者「不是投資者」,他的目標不是保證他的資金有長期的回報。投機者必須從價格的漲跌中獲得利潤,不管他決定在什麼時候進行投機。.要獨行其事。要對自己的資金作出自己的決定。在股票交易中要注意保密和沉默。不要告訴別人你在哪些股票上賺了錢,在哪些股票上賠了錢。.成功的投資者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股市上投資——有時候,你應該持幣觀望。如果你對市場的走勢沒有把握,那就等待。.在市場對你不利的時候,不要對自己情緒失控。也不要為你的成功而洋洋得意,認為市場是一個很容易賺錢的地方。千萬不要跟報價單爭論,因為報價單就是真理……要與報價單保持一致。.要成為一個超級市場交易者,必須具備4種能力:——觀察能力:不帶偏見地觀察事實的能力;——記憶能力:正確地、客觀地記住重要事件的能力——計算能力:對數字敏感,能夠獨立計算的能力:——學習能力:善於從經驗中獲得知識的能力。.利弗莫爾認為,他之所以能夠得到別人得不到的信息,是因為他頭腦中的潛意識、他多年的市場經驗所致。有時候,利弗莫爾是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走,盡管他當時並不知道確鑿的原因。利弗莫爾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話,「我們本身就是我們全部經驗的總和。」.要想取得投機的成功,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貪婪——按照韋伯斯特詞典的定義,貪婪是在所有人當中存在的一種人類的情緒,是「對獲取或佔有的過分願望,是想要得到超過個人需求的一種願望。」我們不知道貪婪的根源,我們只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貪婪。恐懼——恐懼使人心跳加快。具有理智的人感到恐懼時,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而且在他們每次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賠錢,他們的判斷就會出現偏差。希望——當希望出現在股市上的時候,它總是與貪婪連在一起的。一旦進行交易,希望就馬上產生了。人總是抱有希望,希望得到最好的結果,這是人的本性。希望對於人類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但希望與股市上的表親——無知、貪婪、恐懼和扭曲的理智是一樣的。希望掩蓋了事實,而股市只認事實。這就像輪盤賭一樣,告訴你結果的總是那個小黑球,而不是貪婪、恐懼或者希望。結果是客觀的,是最終的,就像自然一樣,是不會改變的。.當心無知——必須研究市場,必須向市場學習,不是漫不經心地學習,而是認認真真地學習。股市因為容易很快地賺到錢,所以吸引人們輕易就把錢投入股市,而不是像把錢投入其他產業那樣謹慎小心。無知的反而就是知識,而知識就是力量。.股市從來都是不明確的。它就是為愚弄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而設計的。利弗莫爾的操作規則往往是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的。.你不應該每時每刻都在股市上投資。有時候,因為情緒以及經濟上的原因,你應站在市場之外。.在報價單和你買進或賣出的決定不一致的時候要等著它與你的決定一致。千萬不要認為你是對的,而報價單是錯的。.不要傳播小道消息,也不要聽小道消息,記住,在看漲的時候,股票的價格會上漲,在看跌的時候,股票的價格會下跌。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不用你告訴他們。.一個股票投機者有時候會犯錯誤,並知道自己正在犯錯誤,但他卻仍然在犯,或只是在後來責備自己違反了自己的規則。記住,不要違反你的規則!.千萬不要成為一個「不情願的投資者」,無論多麼好的理由也不要買下跌的股票。.千萬不要買價格回落的股票,千萬不要賣價格回升的股票。.不要用「牛市」或「熊市」這兩個詞。這兩個詞會在一段時間內在人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要用「上漲趨勢」和「下降趨勢」這兩個詞,在人們問你市場將朝哪個方向發展時,只要說「現在,最小阻力線是上升還是下降」就足夠了。我就總是這么說。.投機是一種生意,和其他任何生意一樣,它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獲得成功。結論在華爾街或在股票投機中,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過去發生的事情在將來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是因為人的本性不會改變,正是以人的本性為基礎的情緒使人變得愚蠢。我相信這一點。——傑西·利弗莫爾

閱讀全文

與韋伯斯特金融股票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格力股票證券 瀏覽:693
11月14日股票走勢預測 瀏覽:318
在股票基金中怎麼賺錢 瀏覽:350
馬雲的股票就一定賺錢 瀏覽:926
股票資金額是什麼意思 瀏覽:895
一隻基金包含多隻股票嗎 瀏覽:865
叫什麼帶星的st股票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774
山東赫達股票走勢圖 瀏覽:187
在不同的app里買股票 瀏覽:346
股票手機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978
17年新股漲幅最大的股票 瀏覽:396
股票價格不足一元有什麼影響嗎 瀏覽:638
平安銀行2017股票分紅 瀏覽:320
自己選擇股票和債券的依據 瀏覽:232
股票重組為什麼打壓股價 瀏覽:791
股票交易時間詳細解讀 瀏覽:138
五大銀行股票年回報率高低 瀏覽:83
天齊鋰業股票歷史數據網易 瀏覽:429
股票漲幅為什麼大於10 瀏覽:63
股票adl指標分析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