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雲計算最初的目標是對資源的管理,管理的主要是計算資源,網路資源,存儲資源三個方面。想像你有一大堆的伺服器,交換機,存儲設備,放在你的機房裡面,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東西統一的管理起來,最好能達到當別人向你請求分配資源的時候(例如1核1G內存,10G硬碟,1M帶寬的機器),能夠達到想什麼時候要就能什麼時候要,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狀態。
這就是所謂的彈性,俗話說就是靈活性。靈活性分兩個方面,想什麼時候要就什麼時候要,這叫做時間靈活性,想要多少就要多少,這叫做空間靈活性。
這個神經元有輸入,有輸出,輸入和輸出之間通過一個公式來表示,輸入根據重要程度不同(權重),影響著輸出。
於是將n個神經元通過像一張神經網路一樣連接在一起,n這個數字可以很大很大,所有的神經元可以分成很多列,每一列很多個排列起來,每個神經元的對於輸入的權重可以都不相同,從而每個神經元的公式也不相同。當人們從這張網路中輸入一個東西的時候,希望輸出一個對人類來講正確的結果。例如上面的例子,輸入一個寫著2的圖片,輸出的列表裡面第二個數字最大,其實從機器來講,它既不知道輸入的這個圖片寫的是2,也不知道輸出的這一系列數字的意義,沒關系,人知道意義就可以了。正如對於神經元來說,他們既不知道視網膜看到的是美女,也不知道瞳孔放大是為了看的清楚,反正看到美女,瞳孔放大了,就可以了。
對於任何一張神經網路,誰也不敢保證輸入是2,輸出一定是第二個數字最大,要保證這個結果,需要訓練和學習。畢竟看到美女而瞳孔放大也是人類很多年進化的結果。學習的過程就是,輸入大量的圖片,如果結果不是想要的結果,則進行調整。如何調整呢,就是每個神經元的每個權重都向目標進行微調,由於神經元和權重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整張網路產生的結果很難表現出非此即彼的結果,而是向著結果微微的進步,最終能夠達到目標結果。當然這些調整的策略還是非常有技巧的,需要演算法的高手來仔細的調整。正如人類見到美女,瞳孔一開始沒有放大到能看清楚,於是美女跟別人跑了,下次學習的結果是瞳孔放大一點點,而不是放大鼻孔。
聽起來也沒有那麼有道理,但是的確能做到,就是這么任性。
神經網路的普遍性定理是這樣說的,假設某個人給你某種復雜奇特的函數,f(x):
不管這個函數是什麼樣的,總會確保有個神經網路能夠對任何可能的輸入x,其值f(x)(或者某個能夠准確的近似)是神經網路的輸出。
如果在函數代表著規律,也意味著這個規律無論多麼奇妙,多麼不能理解,都是能通過大量的神經元,通過大量權重的調整,表示出來的。
這讓我想到了經濟學,於是比較容易理解了。
我們把每個神經元當成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於是神經網路相當於整個經濟社會,每個神經元對於社會的輸入,都有權重的調整,做出相應的輸出,比如工資漲了,菜價也漲了,股票跌了,我應該怎麼辦,怎麼花自己的錢。這裡面沒有規律么?肯定有,但是具體什麼規律呢?卻很難說清楚。
基於專家系統的經濟屬於計劃經濟,整個經濟規律的表示不希望通過每個經濟個體的獨立決策表現出來,而是希望通過專家的高屋建瓴和遠見卓識總結出來。專家永遠不可能知道哪個城市的哪個街道缺少一個賣甜豆腐腦的。於是專家說應該產多少鋼鐵,產多少饅頭,往往距離人民生活的真正需求有較大的差距,就算整個計劃書寫個幾百頁,也無法表達隱藏在人民生活中的小規律。
基於統計的宏觀調控就靠譜的多了,每年統計局都會統計整個社會的就業率,通脹率,GDP等等指標,這些指標往往代表著很多的內在規律,雖然不能夠精確表達,但是相對靠譜。然而基於統計的規律總結表達相對比較粗糙,比如經濟學家看到這些統計數據可以總結出長期來看房價是漲還是跌,股票長期來看是漲還是跌,如果經濟總體上揚,房價和股票應該都是漲的。但是基於統計數據,無法總結出股票,物價的微小波動規律。
基於神經網路的微觀經濟學才是對整個經濟規律最最准確的表達,每個人對於從社會中的輸入,進行各自的調整,並且調整同樣會作為輸入反饋到社會中。想像一下股市行情細微的波動曲線,正是每個獨立的個體各自不斷交易的結果,沒有統一的規律可循。而每個人根據整個社會的輸入進行獨立決策,當某些因素經過多次訓練,也會形成宏觀上的統計性的規律,這也就是宏觀經濟學所能看到的。例如每次貨幣大量發行,最後房價都會上漲,多次訓練後,人們也就都學會了。
然而神經網路包含這么多的節點,每個節點包含非常多的參數,整個參數量實在是太大了,需要的計算量實在太大,但是沒有關系啊,我們有大數據平台,可以匯聚多台機器的力量一起來計算,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想要的結果。
於是工智能程序作為SaaS平台進入了雲計算。
網易將人工智慧這個強大的技術,應用於反垃圾工作中,從網易1997年推出郵箱產品開始,我們的反垃圾技術就在不停的進化升級,並且成功應用到各個億量級用戶的產品線中,包括影音娛樂,游戲,社交,電商等產品線。比如網易新聞、博客相冊、雲音樂、雲閱讀、有道、BOBO、考拉、游戲等產品。總的來說,反垃圾技術在網易已經積累了19年的實踐經驗,一直在背後默默的為網易產品保駕護航。現在作為雲平台的SaaS服務開放出來。
回顧網易反垃圾技術發展歷程,大致上我們可以把他分為三個關鍵階段,也基本對應著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主要是依賴關鍵詞,黑白名單和各種過濾器技術,來做一些內容的偵測和攔截,這也是最基礎的階段,受限於當時計算能力瓶頸以及演算法理論的發展,第一階段的技術也能勉強滿足使用。
第二個階段時,基於計算機行業里有一些更新的演算法,比如說貝葉斯過濾(基於概率論的演算法),一些膚色的識別,紋理的識別等等,這些比較優秀成熟的論文出來,我們可以基於這些演算法做更好的特徵匹配和技術改造,達到更優的反垃圾效果。
最後,隨著人工智慧演算法的進步和計算機運算能力的突飛猛進,反垃圾技術進化到第三個階段: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階段。我們會用海量大數據做用戶的行為分析,對用戶做畫像,評估用戶是一個垃圾用戶還是一個正常用戶,增加用戶體驗更好的人機識別手段,以及對語義文本進行理解。還有基於人工智慧的圖像識別技術,更准確識別是否是色情圖片,廣告圖片以及一些違禁品圖片等等。
⑵ 請問雲計算上市公司龍頭股有哪些
一則“請問雲計算上市公司龍頭股有哪些?“的問題,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2017年11月6日消息,周鴻禕公布了360公司的未來業務發展計劃,一是進一步提升三六零的研發能力。建設網路空間安全研發中心,升級及拓展系統安全、網路安全、IOT(萬物互聯)安全的研發,並且緊跟當前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及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提升三六零在安全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
二是拓展360公司在安全業務涉及的領域。通過創新技術能力建設,在人工智慧、操作系統、雲服務平台建立面向未來的研發平台等;
三是建立智能搜索、信息流及商業化服務平台。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⑶ 如何理解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之間的關系
嵌入式與物聯網之間的關系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互聯網與嵌入式系統發展到高級階段的融合。作為物聯網重要技術組成的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視角有助於深刻地、全面地理解物聯網的本質。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枝,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它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通過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簡單的得出一個結論:物聯網的正常運行是通過大數據傳輸信息給雲計算平台處理,然後人工智慧提取雲計算平台存儲的數據進行活動。
恭喜你閱讀完了本文,相信你已經了解了嵌入式、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之間的關系,也相信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拓寬你學習的思路與方法,讓你從廣度上更好地理解你的工作內容,也知道應該從哪裡入手拉開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如果你還有更多關於嵌入式與物聯網的問題,歡迎來達內嵌入式培訓機構進行咨詢。如果你想通過嵌入式培訓進行拓展,歡迎你來達內嵌入式培訓班先進行試聽體驗!
⑷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者有何關系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是相輔相成的,三者缺少了誰都不行。
雲計算相當於人的大腦,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雲計算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大數據相當於人的大腦從小學到大學記憶和存儲的海量知識,這些知識只有通過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人工智慧就好像為一個人吸收了人類大量的知識(數據),不斷的深度學習、進化成為一方高人。人工智慧離不開大數據,更是基於雲計算平台完成深度學習進化。
(4)人工智慧股票雲計算擴展閱讀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的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虛擬化技術。
雲計算早期,簡單地說,就是簡單的分布式計算,解決任務分發,並進行計算結果的合並。因而,雲計算又稱為網格計算。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秒鍾)完成對數以萬計的數據的處理,從而達到強大的網路服務。
⑸ 具有大數據 雲計算 it和人工智慧四大題材於一的有哪些股
大數據是指採集很多數據,進行分析,找出一些規律。
雲計算,簡單說就是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處理過程,比如CPU的計算能力。
人工智慧就高深了,簡單說就是把機器人做來能像人一樣的思考,有自己的獨特思維。
⑹ 雲計算大數據龍頭股票有哪些
2022年雲計算概念股龍頭股票一覽:
1.高偉達(300465):利用大數據徵信、雲計算等技術,實現線下到線上的客戶遷移,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2.潤和軟體(300339):公司智能終端信息化業務全面向智能物聯網方向進行數字化戰略升級,並逐步構建起了系統級晶元、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等全棧式智能物聯網能力鏈;該業務已經初步具備了從晶元到應用的軟硬體一體化的綜合智能物聯網方案與綜合服務能力,具有完整的預研-設計-開發-測試的技術及實施體系,以「一站式的交付模式」幫助客戶快速研發產品、提高用戶體驗。
3.賽意信息(300687):公司設立產業基金旨在增強公司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此外公司與華為雲開展緊密合作,更好地服務企業級客戶。
4.吉視傳媒(601929):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並積極向社會信息化領域拓展和轉型,改變了公司依靠單一業務、傳統業務及同質類產品的線性增長模式,不斷增強了公司核心競爭力與盈利模式。
5.ST大唐(600198):雲計算龍頭。大唐電信擁有信息通信相關自主知識產權、安全技術、晶元設計、軟體平台、集成應用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產業優勢,同時在可信識別晶元、汽車電子晶元、智能終端晶元、物聯網連接性晶元、信息安全與服務、智能終端整體解決方案、基於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的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核心平台、智慧城市、行業信息化等領域具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競爭優勢。
6.三六零(601360):雲計算龍頭。除此之外,360公司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技術,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打造了包括360手機、360兒童智能手錶、360智能攝像機、360行車記錄儀及360安全路由器等一系列智能硬體產品,致力於通過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及車聯網等智能產品為用戶解決信息安全、出行安全、家居安全等網路安全問題。
7.TCL科技(000100):雲計算龍頭。TCL集團擬與思科成立一家商用雲服務平台公司,在雲計算、下一代視頻通訊和交互技術進行合作。
8.華軟科技:公司依託「簡融」平台,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新一代解決方案,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升獲客能力、經營模式轉型、IT架構轉型和技術開發能力,賦能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創新。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7.39億,同比增長3.96%;毛利潤為2.097億,凈利潤為1278萬元。
⑺ 如何理解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三者間的關系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三者的發展不能分開來講,三者是有著緊密聯系的,互相聯系,互相依託的,脫離了誰都不能更好的發展,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一、大數據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數據每天都在產生,各行各業都有,數據量也是相當之大,但如何整合數據,清洗數據,然後實現數據價值,這才是當今大數據行業的研究重點。大數據最後要實現的是數據超融合,應用到應用場景,大數據的價值才會體現出來。
人工智慧就是大數據應用的體現。
二、雲計算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說白了,雲計算計算的是什麼?雲存儲存儲的是什麼?還是大數據!所以離開大數據談雲計算,離開雲計算談大數據,這都是不科學的。
三、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人工智慧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慧是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這種復雜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人工智慧其實就是大數據、雲計算的應用場景。
現在已經比較火熱的VR,沉浸式體驗,就是依賴與大數據與雲計算,讓用戶能夠由更加真切的體驗,並且VR技術是可以使用到各行各業的。
人工智慧不同於傳統的機器人,傳統機器人只是代替人類做一些已經輸入好的指令工作,而人工智慧則包含了機器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模式化實行指令,到自主判斷根據情況實行不同的指令,這就是區別。
大數據的概念在前幾年已經炒得火熱,但是也就是近兩年才開始慢慢落地,依賴於雲計算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人工智慧的預期。
⑻ 現在學雲計算對比人工智慧那個更輕松一些,前景更好一些
雲計算更輕松,但是更輕松的前景不一定更好,前景更好的肯定是更難的
人工智慧前景肯定更好,但是難度比較大,如果數學基礎不好的話,就只能調個包,調個參,雖然說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但是發展上限很矮
雲計算就必須去一些大一點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