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行退市制度的實施有哪些具體安排
上交所及時發布有關通知,對股票、債券等上市品種的退市規則實施,分別做出如下安排:
一是在上交所對相關業務規則予以修訂前,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和終止上市等事宜,仍按照現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是自2020年3月1日起,在上交所上市的債券(不含可轉換公司債券)不再實施暫停上市制度;已經暫停上市的債券,發行人應當按照上交所有關規定確定債券交易方式,並進行及時公告。
三是科創板證券的上市、終止上市等事宜,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的有關規定。
B. 滬深兩市56家上市公司公告稱觸發財務類退市指標,何時才能「眾神」歸位
未來隨著A股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因為業績不達標,而退市的。眾所周知,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場一個重要的基礎規則,在合理的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才會不斷面臨壓力,並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今年,國家也是首次將A股市場完善退市制度的計劃列入到工作報告之中,這意味著未來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將迎來較大的變革。事實上,從去年開始,A股在退市制度方面就在不斷加強,2020年,A股共有19家公司,因為財務數據不達標,被勒令退市,這個數字遠遠超過過去幾年。
C. 凈資產為負多久退市
從4月1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起,退市保千經歷連續十四個交易日跌停。截至5月25日收盤,退市保千股價報0.18元,跌5.26%,成交額745.99萬元,換手率3.91%,總市值為4.39億元。
據choice數據顯示,5月25日當天買入金額前五位均為營業部,合計買入164.02萬元。其中買入最多的是安信證券汕頭金砂路第一營業部買入55.1萬元,此外,華鑫證券上海漕溪北路營業部買入52.92萬元。賣出方面,買出金額前五位營業部合計買出215.57萬元。其中,華泰證券深圳深南大道營業部賣出67.74萬元,中天證券鞍山民生西路營業部賣出56.97萬元。
4月28日晚,退市保千公告了2020年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3239.15萬元,同比增長22.91%,歸母凈利潤為虧損6586.49萬元。從2019年4月26日起,退市保千開始了為期近1年的停牌,彼時,證監會對其下發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對時任董事長庄敏等人實施罰款及市場禁入。
今年3月12日,退市保千發布2019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為1.61億元,同比增長9.97%,歸母凈利潤為虧損9.32億元,歸母凈資產為負59.79億元。
3月19日,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4月1日,上交所下發《關於對江蘇保千里視像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2020]85號)(以下簡稱《決定》),決定終止退市保千股票上市。
《決定》顯示,因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和連續兩個會計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退市保千股票自 2019年5月24日起暫停上市。而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依舊對退市保千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D. 新《證券法》對退市制度作了哪些調整現行退市制度的實施有哪些具體安排
上交所投教專員
原《證券法》規定了股票、公司債券先暫停上市、後終止上市的程序,並具體規定了暫停上市、終止上市情形。新《證券法》不再規定具體的終止上市情形,改為由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作出規定;取消了證券暫停上市制度,對於出現上市規則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按照業務規則終止其上市交易。
上交所已及時發布有關通知,對股票、債券等上市品種的退市規則實施,分別作了安排:
一是,在上交所對相關業務規則予以修訂前,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暫停上市、恢復上市和終止上市等事宜,仍按照現行《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是,自2020年3月1日起,在上交所上市的債券(不含可轉換公司債券)不再實施暫停上市制度;已經暫停上市的債券,發行人應當按照上交所有關規定,將債券交易方式調整為僅採取報價、詢價和協議交易方式,並及時公告。
E. 如何理性看待,以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抓手
1、著眼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暢通直接投融資入口,不斷完善有利於擴大直接融資、鼓勵長期投資的制度安排。
2、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更好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3、以注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抓手,帶動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投資者保護等各環節關鍵制度創新,全面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5)2020股票退市制度擴展閱讀:
加大對外開放步伐,能夠滿足不同投資偏好的國際投資者多元化投資需求,進而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進入。有利於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也會帶來崇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理念,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拓展交易所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寬商品和股指期貨期權品種開放范圍和路徑。加強跨境審計和國際監管執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
F. 如何完善a股退市機制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A股市場從,上證交易所開始交易到現在,已經正好30年的時間,30年時間已經上市了,4000多家股票,但真正退市的股票也就100多家,平均一年不到五家,特別是前20多年,平均一年可能就一兩家退市,最近兩年退市的股票比較多,特別是注冊制實行以來,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20多家退市,但這跟發行新股上市的節奏相比,退市還是太少了,如果一年能退市,一二百家,A股可能會比較正常了,但是一年退市上百家投資者的,保護機制也需要健全,如果沒有健全的投資者保護機制,所謂的退市機制也是不正常的 這些需要從制度上進行完善,從證券法上,堵住一些只圈錢,然後不負責任的,一走了之的,上市公司的大老闆們以及高管,對一些造假的,應該處以刑罰,讓他們在監獄里過好下半生,把從市場上圈到的錢要原原本本的吐出來,這樣才能夠形成有進有出,在法律健全的基礎上,利用市場機制進行,吐故納新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G. 7. 以下關於科創板股票退市流程的表述,錯誤的是( )
你好,科創板退市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科創板退市環節:公司觸及終止上市的標准,股票直接終止上市,不再適用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程序。
(2)科創板退市時間:退市時間縮短為兩年,首年不達標ST,次年不達標直接退市;退市整理期為三十個交易日,累計停牌時間不超過五個交易日。
(3)重大違法退市指標: 重大違法「一退到底」,取消暫停上市,實施永久退市。
(4)市場類退市指標:構建成交量、股價、股東人數和市值四類退市標准,保留現有未按期披露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等基礎上,增加信息披露或者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合規性退市指標。
(5)交易類退市指標:強制退市交易標准達到一項即終止上市。科創板還首次引入市值標准,對於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低於3億元的上市公司進行強制退市。
(6)財務標准強制退市:以下情形首年不達標實施 *ST 警告,次年不達標則直接退市。還有通過引入扣非凈利潤和營業收入雙重指標,連續兩年扣非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上市公司將被強制退市。
H. 某股退市後我們手中的股票怎麼辦,當時買的錢還能回來嗎
如果是在世界其他資本市場的話,股票退市意味著你手上的股票變成了廢紙,但在A股,還有一個三板市場可以用於交易退市股票,賣出換錢。
根據規定,公司在結算成錢後,要先償還債務,也就是先給債權人,然後給優先股股東,最後給普通股東,也就是你,能不能得到你所付出的錢,需要看公司的具體情況。有損失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根據規定,個人投資者買入退市整理股票的,應當具備2年以上的股票交易經歷,且以本人名義開立的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內的資產(不含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證券和資金)在人民幣50萬元以上。
三板市場的全稱是「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於2001年7月16日正式開辦。目前在三板市場由指定券商代辦轉讓的股票有61隻,其中包括水仙、粵金曼和中浩等退市股票。
作為我國多層次證券市場體系的一部分,三板市場一方面為退市後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繼續流通的場所,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原STAQ、NET系統歷史遺留的數家公司法人股流通問題。
I. 新的退市規則出來,說很嚴,清倉了ST捨得,捨得會在今年退市嗎
脫胎於1994年公司法和1999年證券法的2001年退市制度,經歷2012年退市制度初完善,2014年「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兩大體系,2018年重大違法退市等歷次改革後,在全面推行注冊制的2020年,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首先是退市標准,精準打擊「僵屍」上市企業。
在原有的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最容易觸發的是連續虧損退市,新規下,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被取代,引入「扣非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退市指標,更精準的刻畫出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主業「空心化」企業;同時,注冊制下,「盈利」都不再是上市的硬性指標,「無法盈利」也不應該成為退市的觸發條件。
此外,那些調節非經常性損益並操縱審計意見的,那些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1元以下(不再是面值以下)的,那些連續20個交易日市值3億以下的,那些連續三年造假超過凈利潤100%且合計達到10億元的,那些半數董事無法對年報半年報發表意見的,那些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那些董事長失聯公司有都被監管雷達納入了退市高危的隊伍。
但需要看到的是,連續三年財務造假,且每年造假都超過當年披露利潤的100%(或各科目虛假記載超過凈資產的50%),且三年合計超過10億元,可能是一條過於容易規避的財務造假退市標准,在A股動輒虛增利潤200%、300%,同時虛增收入和費用的「國際領先水平」面前,很容易被「真一年假兩年」或者「控制在當年凈利潤90%以下」等手段繞開退市紅線。
其次是退市程序,充分實現「高效」退市。
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的緩刑期,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從原有的「三連虧暫停、四連虧退市」變成了「一年警示兩年退」,杜絕了「久拖不退」。同時,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面值、市值)不設退市整理期,其他類型退市整理期從原來的30個交易日縮短到15個交易日,大大縮短退市交易時間。
最後是交易制度,強化「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
新增了四種風險警示類型,最近一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三年扣非凈利潤為負且持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違規擔保余額超過1千萬或達凈資產5%以上;無實控人並向第一大股東提供較大關聯資金的,都將被納入風險警示板。
普通投資者首次買入風險警示股票需簽署風險揭示書,並滿足「50萬元資產+2年投資經驗」的適當性門檻;風險警示股票設置單日50萬股交易量上限;退市整理期首日無漲跌幅限制,充分市場化定價避免投資者因流動性不足擴大虧損。
原有的核准制下,上市公司是稀缺的殼資源,是合法的一二級套利工具,是具備一定直接融資功能的牌照,甚至於是地方政府的KPI指標,當地GDP、稅收和就業的大戶,也正因為以上種種,上市公司股東、地方政府都有極強的「保殼」動機,通過玩弄財技、調節報表、操縱審計意見甚至不惜財務造假來維持上市地位。
炒殼股、炒小盤股,炒垃圾股,也是那個時代背景下,伴隨著並購重組大爆發,伴隨著題材炒作講故事,伴隨著內幕消息橫行的必然產物。
游戲規則一夜顛覆,對於那些已經完全空心化的上市公司來說,不務正業必累於正業,迷戀資本必死於資本。
全面注冊制時代來臨,IPO盛宴開啟,機構在白馬藍籌龍頭股里抱團,行情兩極分化出局部牛市和局部熊市,殼資源已經隨著「IPO不審行不行」的改革探索,漸漸失去往日的光環。
A股的生態也將在制度的不斷打磨刻畫下發生深刻的變革。只有那些真正優秀的,偉大的,長期的商業模式,才能持續搶占市場的傾斜,獲得豐沛的流動性溢價,一批平庸的,僵化的,衰退的公司,則將在市場的洪流中逐步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