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達摩院發布 2022 十大科技趨勢:AI for Science 催生科研新範式
據介紹,《達摩院 2022 十大 科技 趨勢》採用了「定量發散,定性收斂」的分析方法,整個分析流程分為兩部分:
達摩院分析了 159 個領域近三年 770 萬篇公開論文、8.5 萬份專利,挖掘其中熱點領域及重點技術突破,深度訪談近 100 位科學家,提出了 2022 年可能照進現實的十大 科技 趨勢,覆蓋人工智慧、晶元、計算和通信等領域。
具體而言,這十大 科技 趨勢分別是:AI for Science、大小模型協同進化、硅光晶元、綠色能源 AI、柔性感知機器人、高精度醫療導航、全域隱私計算、星地計算、雲網端融合、XR 互聯網。
達摩院認為,計算機科學改變科研的路徑是從下游逐漸走向上游。起初計算機主要用來做實驗數據的分析與歸納。後來科學計算改變了科學實驗的方式,人工智慧結合高性能計算,在實驗成本與難度較高的領域開始用計算機進行實驗的模擬,驗證科學家的假設,加速科研成果的產出,如核能實驗的數字反應堆,能夠降低實驗成本、提高安全性、減少核廢料產生。
近年,人工智慧被證明能做科學規律發現,不僅在應用科學領域,也能在基礎科學領域發揮作用,如 DeepMind 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助證明或提出新的數學定理,輔助數學家形成對復雜數學的直覺。
達摩院預測, 在未來的三年內,人工智慧技術在應用科學中將得到普遍應用,在部分基礎科學中開始成為研究工具。
阿里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華先勝在接受 InfoQ 采訪時表示,用 AI 去助力科研主要基於數據和計算這兩點,在數據和算力的基礎上形成 AI 能力。
「從本質上來講,AI for Science 和 AI for Instry 差別不大,AI 也是作為推動領域發展的一個工具。只是這個領域有點不一樣,它的門檻比較高,因為是科學家要做的事情,不是一個普通人、一般的技術工作人員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從本質上來講,也是這個領域因為有了數據,可以設計演算法去挖掘數據中的』玄機』,去解決這個領域的問題。」
對於從業者而言,AI for Science 需要 AI 專家要去了解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要去了解 AI 的原理。「AI for Instry 的時候,其實是從單點的技術逐漸地走向了平台化,AI for Science 的未來,我想也會逐步地走向平台化。這個時候就是 AI 專家結合某個領域、某個學科,甚至是某個學科的某一類問題和科學家們一起去建造一個科研的平台。這個時候科學家們可能有更大的自由度、更強大的工具,能夠更批量地去做科學研究,實現更加豐富、更加重要的科學突破。」華先勝說道。
谷歌的 BERT、Open AI 的 GPT-3、智源的悟道、 達摩院的 M6 等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取得了重要進展,大模型的性能有了飛躍性提升,為下游的 AI 模型提供了發展的基礎。然而大模型訓練對資源消耗過大,參數數量增加所帶來的性能提升與消耗提升不成比例,讓大模型的效率受到挑戰。
阿里達摩院智能計算實驗室科學家楊紅霞在接受 InfoQ 采訪時表示,預訓練大模型還有亟待突破的幾個課題:
達摩院認為,大模型的參數規模發展將進入冷靜期,大模型與相關聯的小模型協同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大模型沉澱的知識與認知推理能力向小模型輸出,小模型基於大模型的基礎疊加垂直場景的感知、認知、決策、執行能力,再將執行與學習的結果反饋給大模型,讓大模型的知識與能力持續進化,形成一套有機循環的智能系統,參與者越多,受惠者越多,模型進化的速度也越快。
「大小模型的協同進化也可以更好的服務於更加復雜的新場景,例如虛擬現實、數字人,需要雲邊端的同時部署與交互,同時該體系對於保護用戶數據隱私也更加的靈活,用戶可以在不同的端上維護自己的小模型。」楊紅霞向 InfoQ 說道。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學術副院長唐傑表示,大模型的發展,在認知智能方面,模型參數不排除進一步增加的可能,但參數競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探究進一步性能提升的可能性。大模型研究同時注重架構原始創新,通過模型持續學習、增加記憶機制、突破三元組知識表示方法等方法進一步提升萬億級模型的認知智能能力。在模型本身方面,多模態、多語言、面向編程的新型模型也將成為研究的重點。
達摩院預測, 在未來的三年內,在個別領域將以大規模預訓練模型為基礎,對協同進化的智能系統進行試點 探索 。在未來的五年內,協同進化的智能系統將成為體系標准,讓全 社會 能夠容易地獲取並貢獻智能系統的能力,往通用人工智慧再邁進一大步。
電子晶元發展逼近摩爾定律極限,集成技術進步趨於飽和,高性能計算對數據吞吐要求不斷增長,亟需技術突破。
光子晶元不同於電子晶元,技術上另闢蹊徑,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信息傳輸,可以承載更多的信息和傳輸更遠的距離。光子彼此間的干擾少、提供相較於電子晶元高兩個數量級的計算密度與低兩個數量級的能耗。相較於量子晶元,光子晶元不需要改變二進制的架構,能夠延續當前的計算機體系。光子晶元需要與成熟的電子晶元技術融合,運用電子晶元先進的製造工藝及模塊化技術,結合光子和電子優勢的硅光技術將是未來的主流形態。
北京大學教授,上海光機所特聘首席研究員周治平表示,達摩院選擇「硅光晶元」作為 2022 年 10 大 科技 趨勢之一,印證了該技術在信息通信領域的巨大應用價值。硅光晶元的進一步擴展是硅基光電子晶元:利用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和製造工藝,將微納米量級的光子、電子、及光電子器件異質集成在同一硅襯底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綜合功能的新型大規模光電集成晶元。它更加顯著地反映了人類 社會 在納米技術方面的持續努力以及對更小型器件和更緊湊系統的極大興趣。
達摩院預測,光電融合是未來晶元的發展趨勢,硅光子和硅電子晶元取長補短,充分發揮二者優勢,促使算力的持續提升。 未來三年,硅光晶元將支撐大型數據中心的高速信息傳輸;未來五到十年,以硅光晶元為基礎的光計算將逐步取代電子晶元的部分計算場景。
綠色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高比例綠色能源並網的趨勢下,傳統電力系統難以應對綠色能源在大風、暴雨、雷電等天氣下發電功率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故障及時響應的應對能力。
在運行監測過程中,參數核驗和故障監測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故障特徵提取困難,識別難度大。針對大規模綠色能源並網在穩定、運行和規劃上面臨的各種挑戰,以人工智慧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對能源系統整體的高效穩定運行提供技術保障和有力支撐。
人工智慧與能源電力的深度融合,將推動大規模新能源發電、並網、輸送、消納和安全運行,完成對能源系統的升級改造。
中國電科院首席系統架構師周二專認為,新型電力系統要實現智能調控、運行推演將離不開 AI 技術,在 AI 技術的支撐下構建多個物理電網和 IT 應用程序交互的數字孿生體,每個數字孿生體解決某一個場景或某一個方面的電網運行問題。這樣,當有足夠的孿生體構成電網調控數字孿生系統來解決電網運行問題的各個方面,即可實現智能調控。
達摩院預測, 在未來的三年內,人工智慧技術將幫助電力系統實現大規模綠能消納,能源供給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能夠互聯互濟,網源協調發展,彈性調度,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機器人是技術的集大成者,在過去硬體、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的融合發展下,技術成熟度有了飛躍式地進展,機器人朝向多任務、自適應、協同化的路線發展。
柔性機器人是重要的突破代表,具有柔軟靈活、可編程、可伸縮等特徵,結合柔性電子、力感知與控制等技術,可適應多種工作環境,並在不同任務中進行調節。近年柔性機器人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使得機器人具備感知能力,提升了通用性與自主性,降低對預編程的依賴。
柔性感知機器人增加了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包含力、視覺、聲音等),對任務的遷移能力增強,不再像傳統機器人需要窮舉可能性,並且可執行依賴感知的任務(如醫療手術),拓展機器人的適用場景。另一個優勢是在任務中的自適應能力,面向突發變化能夠及時反應,准確地完成任務並避免問題發生。
達摩院預測, 未來五年內,柔性機器人將充分結合深度學習帶來的智能感知能力,能面向廣泛場景,逐步替代傳統工業機器人,成為產線上的主力設備。同時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實現商業化,在場景、體驗、成本方面具備優勢,開始規模化應用。
傳統醫療依賴醫生經驗,猶如人工尋路,效果參差不齊。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深度融合,專家經驗和新的輔助診斷技術有機結合,將成為臨床醫學的高精度導航系統,為醫生提供自動指引,幫助醫療決策更快更准,實現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計算、可預測、可防治。
預計未來三年,以人為中心的精準醫療將成為主要方向,人工智慧將全面滲透在疾病預防和診療的各個環節,成為疾病預防和診療的高精度導航協同。而隨著因果推理的進一步發展,可解釋性有望實現突破,人工智慧將為疾病的預防和早診早治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數據安全保護與數據流通是數字時代的兩難問題,破解之道是隱私計算。過去受制於性能瓶頸、技術信任不足、標准不統一等問題,隱私計算尚只能在少量數據的場景下應用。隨著專用晶元、加密演算法、白盒化、數據信託等技術融合發展,隱私計算有望跨越到海量數據保護,數據源將擴展到全域,激發數字時代的新生產力。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任奎表示,隱私計算不是某個單項技術,而是大一統的稱呼,包括最早 1982 年提出的安全多方計算,到後來的同態加密、可信計算、差分隱私等等。但隱私計算早前並不具備太大的實用價值,像全同態加密理論上很好,但性能開銷過大,實際使用很困難。現在隨著硬體加速和軟體創新,我們逐漸看到實用化的趨勢,當然這還有個過程。
達摩院預測, 未來三年,全域隱私計算技術將在性能和可解釋性上有新的突破,或將出現數據信託機構提供基於隱私計算的數據共享服務。
基於地面網路和計算的數字化服務局限在人口密集區域,深空、海洋、 沙漠等無人區尚是服務的空白地帶。高低軌衛星通信和地面移動通信將無縫連接,形成空天地海一體化立體網路。由於算隨網動,星地計算將集成衛星系統、空中網路、地面通信和雲計算,成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架構,擴展數字化服務的空間。
阿里達摩院 XG 實驗室負責人張銘認為,星地計算要真正能夠實現成功商用和規模化發展,仍涉及到不少核心技術的突破。
以低軌衛星終端為例,一是要以場景需求和商用價值為導向,二是需要從技術突破和解決工程問題等角度出發,設計高性能、低成本、適應場景多的商用產品。例如在關鍵技術方面,如何設計新型毫米波相控陣天線,以及相應的波束賦形控制演算法,以低成本方式滿足性能指標要求;如何設計新型星地通信協議,滿足衛星互聯網多用戶、移動性、復雜動態業務需求;此外,在終端集成和優化方面,還存在很多工程問題需要突破和解決,從而滿足海陸空不同場景下多方位需求。
達摩院預測, 未來三年,低軌衛星數量會迎來爆發式增長,與高軌衛星共同組成衛星互聯網。在未來五年,衛星互聯網與地面網路將無縫結合形成天地一體的泛在互聯網,衛星及其地面系統成為新型計算節點,在各類數字化場景中發揮作用。
新型網路技術發展將推動雲計算走向雲網端融合的新計算體系,並實現雲網端的專業分工:雲將作為腦,負責集中計算與全局數據處理;網路作為連接,將多種網路形態通過雲融合,形成低延時、廣覆蓋的一張網;端作為交互界面,呈現多元形態,可提供輕薄、長效、沉浸式的極致體驗。雲網端融合將促進高精度工業模擬、實時工業質檢、虛實融合空間等新型應用誕生。
達摩院預測, 在未來兩年內,將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在雲網端融合的體系運行,伴隨著更多依雲而生的新型設備,帶來更極致、更豐富地用戶體驗。
隨著端雲協同計算、網路通信、數字孿生等技術發展,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 XR(未來虛實融合)互聯網將迎爆發期。眼鏡有望成為新的人機交互界面,推動形成有別於平面互聯網的 XR 互聯網,催生從元器件、設備、操作系統到應用的新產業生態。XR 互聯網將重塑數字應用形態,變革 娛樂 、社交、工作、購物、教育、醫療等場景交互方式。
達摩院預測, 未來三年內會產生新一代的 XR 眼鏡, 融合 AR 與 VR 的技術,利用端雲協同計算、光學、 透視等技術將使得外形與重量接近於普通眼鏡,XR 眼鏡成為互聯網的關鍵入口,得到大范圍普及。
Ⅱ 2022年10大前沿科技:機器人未來有望變成多面手
近來,阿里達摩院總結了2022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前沿 科技 ,分別是: AI for Science、大小模型協同進化、硅光晶元、綠色能源AI、柔性感知機器人、高精度醫療導航、全域隱私計算、星地計算、雲網端融合、XR互聯網。
這十大 科技 趨勢,都有哪些看點?
趨勢一 AI for Science
人工智慧成為科學家的新生產工具,催生科研新範式
【概要】實驗科學和理論科學是數百年來科學界的兩大基礎範式,而人工智慧正在催生新的科研範式。機器學習能夠處理多維、多模態的海量數據,解決復雜場景下的科學難題,帶領科學 探索 抵達過去無法觸及的新領域。人工智慧不僅將加速科研流程,還將幫助發現新的科學規律。預計未來三年,人工智慧將在應用科學中得到普遍應用,在部分基礎科學中開始成為科學家的生產工具。
趨勢二 大小模型協同進化
大模型參數競賽進入冷靜期,大小模型將在雲邊端協同進化
【概要】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是從弱人工智慧向通用人工智慧的突破性 探索 ,解決了傳統深度學習的應用碎片化難題,但性能與能耗提升不成比例的效率問題限制了參數規模繼續擴張。人工智慧研究將從大模型參數競賽走向大小模型的協同進化,大模型向邊、端的小模型輸出模型能力,小模型負責實際的推理與執行,同時小模型再向大模型反饋演算法與執行成效,讓大模型的能力持續強化,形成有機循環的智能體系。
趨勢三 硅光晶元
光電融合兼具光子和電子優勢,突破摩爾定律限制
【概要】電子晶元的發展逼近摩爾定律極限,難以滿足高性能計算不斷增長的數據吞吐需求。硅光晶元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信息傳輸,可承載更多信息和傳輸更遠距離,具備高計算密度與低能耗的優勢。隨著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的大爆發,硅光晶元迎來技術快速迭代與產業鏈高速發展。預計未來三年,硅光晶元將承載絕大部分大型數據中心內的高速信息傳輸。
趨勢四 綠色能源AI
人工智慧助力大規模綠色能源消納,實現多能互補的電力體系
【概要】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近年來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並網難、消納率低等問題,甚至出現了「棄風」、「棄光」等現象。核心原因在於綠色能源存在波動性、隨機性、反調峰等特徵,大規模並網可能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將有效提升電網等能源系統消納多樣化電源和協調多能源的能力,成為提升能源利用率和穩定性的技術支撐,推動碳中和進程。預計未來三年,人工智慧技術將幫助電力系統實現大規模綠色能源消納,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趨勢五 柔性感知機器人
機器人將兼具柔性和類人感知,可自適應完成多種任務
【概要】傳統機器人依賴預編程,局限於大型生產線等結構化場景。近年來,柔性機器人結合柔性電子、力感知與控制、人工智慧技術,獲得了力覺、視覺、聲音等感知能力,應對多任務的通用性與應對環境變化的自適應性大幅提升。機器人將從大規模、標准化的產線走向小規模、非標准化的場景。預計未來五年,柔性感知機器人將逐步替代傳統工業機器人,成為產線上的主力設備,並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開始規模化應用。
趨勢六 高精度醫療導航
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深度融合,助力診療精度與效率提升
【概要】傳統醫療依賴醫生經驗,猶如人工尋路,效果參差不齊。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深度融合,專家經驗和新的輔助診斷技術有機結合,將成為臨床醫學的高精度導航系統,為醫生提供自動指引,幫助醫療決策更快更准,實現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計算、可預測、可防治。預計未來三年,以人為中心的精準醫療將成為主要方向,人工智慧將全面滲透在疾病預防和診療的各個環節,成為疾病預防和診療的高精度導航協同。
趨勢七 全域隱私計算
破解數據保護與流通兩難,隱私計算走向全域數據保護
【概要】數據安全保護與數據流通是數字時代的兩難問題,破解之道是隱私計算。過去受制於性能瓶頸、技術信任不足、標准不統一等問題,隱私計算尚只能在少量數據的場景下應用。隨著專用晶元、加密演算法、白盒化、數據信託等技術融合發展,隱私計算有望跨越到海量數據保護,數據源將擴展到全域,激發數字時代的新生產力。預計未來三年,全域隱私計算技術將在性能和可解釋性上有新的突破,或將出現數據信託機構提供基於隱私計算的數據共享服務。
趨勢八 星地計算
衛星及地面一體化的通信與計算,促進空天地海全面數字化
【概要】基於地面網路和計算的數字化服務局限在人口密集區域,深空、海洋、沙漠等無人區尚是服務的空白地帶。高低軌衛星通信和地面移動通信將無縫連接,形成空天地海一體化立體網路。由於算隨網動,星地計算將集成衛星系統、空中網路、地面通信和雲計算,成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架構,擴展數字化服務的空間。預計未來三年,低軌衛星數量會迎來爆發式增長,衛星及其地面系統將成為新型計算節點。
趨勢九 雲網端融合
雲網端融合形成新計算體系,催生雲上新物種
【概要】新型網路技術發展將推動雲計算走向雲網端融合的新計算體系,並實現雲網端的專業分工:雲將作為腦,負責集中計算與全局數據處理;網路作為連接,將多種網路形態通過雲融合,形成低延時、廣覆蓋的一張網;端作為交互界面,呈現多元形態,可提供輕薄、長效、沉浸式的極致體驗。雲網端融合將促進高精度工業模擬、實時工業質檢、虛實融合空間等新型應用誕生。預計未來兩年,將有大量新型應用在雲網端融合的新計算體系中運行。
趨勢十 XR互聯網
XR眼鏡會成為重要交互界面,帶動下一代互聯網發展
【概要】隨著端雲協同計算、網路通信、數字孿生等技術發展,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XR(未來虛實融合)互聯網將迎爆發期。眼鏡有望成為新的人機交互界面,推動形成有別於平面互聯網的XR互聯網,催生從元器件、設備、操作系統到應用的新產業生態。XR互聯網將重塑數字應用形態,變革 娛樂 、社交、工作、購物、教育、醫療等場景交互方式。預計未來三年,外形與重量接近普通眼鏡的新一代XR眼鏡將產生,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入口。
除了AI for Science、硅光晶元,這10大前沿 科技 中還包含了,柔性感知機器人、XR互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
很多人對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Atlas留下了深刻印象。
機器人領域正在發生變化。傳統機器人依賴預編程,一般只能在大型生產線等結構化場景中用於特定任務。但這幾年,結合柔性電子、力感知與控制、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正在獲得力覺、視覺、聲音等感知能力,通用性和應變能力大幅提升。
也就是說,機器人未來有望變成多面手,能處理多種任務,而且能隨機應變了。這將提升機器人的普及率。
預計未來5年,柔性感知機器人將逐步替代傳統工業機器人,成為產線上的主力設備,並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開始規模化應用。
達摩院還預測,新型網路技術將推動雲網端融合成為新的計算架構。雲將作為腦,端作為交互界面,專注於用戶體驗。
未來的終端,不會僅限於PC、手機。 任何一個普通的設備,哪怕只是一塊屏幕,都可以擁有超級大腦,而計算基本發生在雲端。
這一趨勢將推動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XR互聯網加速到來。
達摩院認為,預計未來三年,外形與重量接近普通眼鏡的新一代 XR眼鏡將產生,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入口。
Ⅲ 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會有哪些變化
隨著世界科技發展迅速,在2020年相信世界十大科技的發展趨勢也有很大的提高。其中5G的出現以及量子計算,半導體的應用對於科技發展貢獻巨大。2021年十大科技發展趨勢將會比2020年發展更要迅速,同時對於人類生活也提供不少便利,對於人類社會發展也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我們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更要掌握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不被時代所淘汰,同時要積極了解時代發展潮流,為祖國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在推進祖國繁榮富強的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Ⅳ 美國正式啟動6G實驗未來科技十大趨勢,突破你的想像
在5G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美國就試圖跳過5G直接部署6G,引發全球廣泛關注。
特朗普批准美國6G實驗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正式啟動了6G技術的研發。
除此以外,有30多所大學正合作研發6G相關項目,還有金融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一旦6G技術成熟,遠程全息技術、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將加速發展。
科技 發展的速度超乎想像。
未來 科技 的十大趨勢,將逐漸成為主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
70%城市人口與升級的智能城市
有報告預測,到2045年全世界近70%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裡。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力能源、污水處理、城際交通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來的智能城市將通過大數據和自動化來提高運轉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停滯不前的城市,可能淪為擁擠和骯臟的「垃圾場」。
大數據「黑馬」,潛力無窮
目前,人類創造的數據量已超過100億TB。
數據量雖龐大,但每年只有10%的數據被分析。
人們的消費習慣、 健康 狀況,以及其他 社會 公共數據都隱藏在互聯網龐大的信息海洋中。這些數據在獲取信息、預測行為、精準觸達等方面作用重大。
未來無論是獲取數據,還是數據分析應用的能力,都會得到進一步突破。 我們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聲音等細節,都可能被收集用於商業、監管等決策。
新技術將重建信任生態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它給予我們修正、完善圖片和視頻的能力,卻也讓視頻造假、圖片造假等事件層出不窮。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曾經可以提取人類運動的圖像和姿勢,通過AI訓練後,合成出全新的姿勢,並生成全新的視頻。
這僅僅是技術造假的冰山一角。
信任危機亟待解決, 社會 各界將致力於新技術的開發,加強智能識別及證偽能力,試圖重建 科技 時代的信任生態。
脆弱的隱私與「被遺忘的權利」
我們無法真正刪除我們的過去。
數字時代的隱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脆弱。
歐盟曾在2010年發布過一個文件,核心是「被遺忘的權利」,強調人們對個人數據服務的知情權,以及刪除個人數據的權利。
然而,大部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無法做到完全遵守。所謂的「注銷」,也抹不去個人信息的殘留。 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將成為新的技術熱點。
合成生物技術:改寫生命
當我們跨入生物 科技 新時代後,每一個生命皆是可改寫的信息。
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開始,人類就開啟了對植物和動物基因的 探索 。隨著遺傳學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通過搭建新的DNA,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
未來基因改造、基因編輯等將走在生物 科技 的時代前沿,創造出能為人類所用的生物植物。
但合成生物的大眾接受度、倫理問題等仍然有待考量。
物聯網:突破邊界
2045年,保守估計將有超過1000億設備與互聯網連接。
新一代物聯網平台將突破雲計算邊界,加強對時間和空間的洞察,與智能城市、能源、醫療、電力等多場景融合,完成大量工作的自動化,提高生產運作效率,產生巨大的價值。
來自物聯網的信息,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大技術的合作,會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智能網路。
區塊鏈:從虛擬到務實
區塊鏈並非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將與各行各業進行創新性融合,建立點對點之間的信任和全新的管理系統,務實地解決經濟、民生等問題,讓各行各業因此受益。
虛擬化的區塊鏈發展在泡沫之後,會愈發貼近實體,多樣化的創新區塊鏈應用,有望進入尋常百姓家。
量子計算:新一輪爆發
2021年,量子計算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近年來對量子計算的研究已成果初顯,這個高深的概念逐漸進入大眾視線。
如今量子計算機的許多技術壁壘正被逐一攻破, 未來我們有望製造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會初步形成生態產業鏈,優質的量子計算平台和軟體將大量涌現,並在更多領域得到重視。當量子計算融入AI和雲計算時,面貌會煥然一新。
人類增強 科技 :突破潛力極限
人類增強 科技 將引領人類突發潛力極限。
人類增強 科技 主要分三個領域,一是將實時信息傳遞給感官的可穿戴設備,二是與大腦相連的外骨骼和假肢,三是通過葯物增強部分能力。
老弱病殘群體將受益於人類增強 科技 ,但高昂的價格可能讓人望而卻步。
其中的隱患在於,我們掛載著設備的身體和大腦,很可能遭到黑客攻擊。
機器人:無處不在
掃地機器人、迎賓機器人、超市機器人……我們日常生活中機器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未來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將無處不在。
隨著機器人靈敏度、機動性的提升,它們將承擔日常生活中大量工作,取代一部分人力勞動。
但機器人普遍應用導致的「下崗潮」和倫理問題,也會給 社會 帶來紛爭和挑戰。
參考資料:
《2020年 科技 趨勢報告》
《2016-2045年新興 科技 趨勢報告》
《達摩院2020十大 科技 趨勢》
歡迎關注華叔,有溫度的故事和犀利的觀點等著你。
Ⅳ 2021年,有哪些科技股值得關注
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優質科技股名單,建議收藏!
電子製造行業
1、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全球安防視頻監控產品龍頭企業。公司為全球提供領先的視頻產品、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與內容服務。服務的對象有:公安、交通、司法、文教衛、金融、能源、智能樓宇等。
公司看點:全球各產業智能化、數字化加深,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應用正逐步加大。
2、消費電子龍頭:立訊精密,被譽為國內的「富士康」,有超越富士康成為,全球第一消費電子製造龍頭的潛力。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連接器、連接線、馬達、無線電子、FPC、無線、聲學、電子模塊等產品,廣泛運用於消費電子、通訊、企業級、汽車以及醫療等領域。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相關業務有:蘋果手機組裝、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蘋果智能手錶代工。
3、防護玻璃龍頭:藍思科技,全球消費電子防護玻璃龍頭企業。公司主要產品有:3C(手機、平板、筆記本)防護外屏、數碼相機鏡片、智能穿戴玻璃材料、車載電子玻璃材料等。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為蘋果手機提供外屏、邊框、背面玻璃蓋板等,未來有望繼續深入蘋果智能手錶、VR、AVR等產品。
4、TWS代工龍頭:歌爾股份,全球無線藍牙耳機模組代工龍頭企業。公司專注於聲學、感測器、光電、3D封裝模組等精密零組件,未來有望在VR、AVR、智能穿戴等多領域發力。
公司看點:進入蘋果產業鏈。代工蘋果的Air pods、Air pods pro等產品。
5、ODM+功率半導體龍頭:聞泰科技,全球智能手機組裝、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5G換機潮的催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帶來的半導體器件使用增量。近期收購歐菲光攝像頭模組業務,切入蘋果供應體系,或許在未來跟蘋果公司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其他科技行業
1、通訊設備龍頭:中興通訊、億聯網路。
中興通訊,全球5G基建龍頭企業之一,受益於5G產業發展的催化。
億聯網路,全球SIP話機龍頭企業,受益於企業通信(視頻會議)的蓬勃發展。
2、光學電子龍頭:京東方A、TCL、三安光電。
京東方A、TCL,全球面板雙巨頭。受益於日韓企業(如三星、JDI),逐步退出面板業務,雙巨頭市場份額、產品單價迎來雙豐收。
三安光電,國內二極體外延及晶元龍頭企業。公司看點主要是mini-LED這個新生產品,能帶來多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目前公司是這個領域的龍頭。
3、激光裝備龍頭:大族激光,亞洲工業激光裝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IT業務受益於下游擴產需求,PCB激光受益於5G伺服器和國產替代,兩大業務有望保持高增長。另外,光刻機、光伏等激光設備的拓展,將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力。
4、計算機設備龍頭:中國長城,國內計算機設備龍頭企業。
公司看點:是國內少數能生產自主可控的計算機企業之一,產品包括筆記本、台式機、一體機。
我是股市干貨君,一位致力於挖掘好公司的職業投資人,轉發、分享、點贊文章,更多精彩投資訊息等著你!
*本文已簽約維權公司,請勿私自抄襲!違者必究!
*免責申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投資者需自行決斷,並承擔投資風險!
Ⅵ 晶澳科技股的走勢晶澳科技股票趨勢分析晶澳科技2021派息
這段時間新能源板塊備受矚目,與它有關系的個股都有較大的漲幅,市場上很多人都注意到新能源板塊。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下光伏新能源中的龍頭公司——晶澳科技。在開始分析晶澳科技前,我整理好的光伏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光伏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晶澳科技是全球光伏行業的帶頭企業之一,業務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矽片、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等業務。公司單晶及多晶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在全球光伏產品製造領域保持著領先的水平,是光伏行業之中很值得欣賞的一個模範。
簡略知曉晶澳科技的境況之後,我們來看下晶澳科技公司有哪些優勢之處,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明顯
發展了很多年,公司創建了垂直一體化的產業鏈,包括晶體硅棒、矽片、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組件、太陽能電站運營等各個環節,在每個環節上都花了很多心思,擁有了產業鏈一體化的特色。全產業鏈運營一是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二是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進而增強了其在行業中的議價能力。
亮點二:全球市場布局,技術、人才、產品質量、品牌等多方面具備突出優勢
全球化發展戰略作為晶澳科技的依靠,一直都在開拓國內外市場,其電池產量和組件出貨量更是位居全球前茅。公司的技術研發體系相當的完整,不斷引進優秀技術人才並形成了核心研發技術團隊。而且,公司陸續實行生產自動化、智能化使得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在國內外塑造的品牌形象十分傑出。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晶澳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 晶澳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在"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引領下,達到碳中和的關鍵是優化能源結構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有率。光伏是興新能源行業比較重要的分支,長期投資是值得的,將來的發展也會比較可以的。促進光伏發電轉變為主力能源,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發電來源。並且,市場結構慢慢向壟斷競爭市場貼近、行業格局接連改善、集中度疾速增強,晶澳科技的產品溢價慢慢顯現。晶澳科技將在未來最先迎來行業發展紅利。綜上所述,我認為晶澳科技作為光伏行業的翹楚,有希望迎來快速發展,可能就在行業變革之際。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晶澳科技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晶澳科技 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晶澳科技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09-3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Ⅶ 新冠疫情特效葯有哪些股票星湖科技是龍頭股票嗎
新冠疫情特效葯有哪些股票星湖科技是龍頭股票嗎?
應該綜合來看待這個問題
目前疫情繼續擴散,新冠特效葯持續受資金追捧,短線還可以繼續留意低位的個股補漲機會,注意去挖掘!
雅本化學:11月4日公布卡龍酸酐的產能月產20噸,時間非常巧合,邏輯性很強,受益於輝瑞葯被批准後暴力拉升翻倍
尖峰集團:(子公司北卡有做,異動公告工藝路線收率較低,成本偏高,不具有競爭優勢)。
飛凱材料:12月9日互動易公司的醫葯中間體有用到輝瑞等公司的原料葯廠中,是否有用到其新冠口服葯中,屬於客戶的商業信息。近日有挖掘出輝瑞口服葯某片段由飛凱獨供,毛利70%左右,對接凱萊因和葯明康德等企業,這個邏輯不錯。
大洋生物:有股友挖出輝瑞新冠葯物重要原材料三氟乙酸乙酯生產企業,價格高。
精華制葯子公司森萱醫葯:佔了利托那韋中間體市場的70%,行業第一。
星湖科技:公告沒有生產與卡龍酸酐、利托那韋等相關的中間體產品。
海特生物: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蔚嘉以研發、生產蛋白酶抑制劑(抗艾滋病葯物)抗病毒產品系列為主,主要進行利托那韋、洛匹那韋等關鍵中間體的銷售,有海外銷售,銷量未知,核心專利有利托那韋的合成方法。在建的年產70噸蛋白酶抑制劑項目中有年產10噸利托那韋。公司CPT的上市許可申請近期已獲得國家葯監局受理,也是個亮點。
凱萊英:先後簽訂48,094萬美元和27.20億元合同,加起來58億。博騰股份簽訂2.17億美元,約13.8億人民幣訂單。兩公司的訂單完成時間均為2022年底,訂單均超過2020年營收的50%。(凱萊英2020年度營收31.5億,博騰股份2020年營收20.7億。)據說葯明康德的也有訂單,未達到披露條件。
天宇股份:為默沙東的口服液中間體提供CDMO服務。
拓新葯業:中間體尿苷2020及2021年應該間接供貨127.39噸,每噸約75萬元。
誠意葯業:有尿苷生產能力,公司互動易說沒有向默沙東新冠口服葯提供原料葯或者中間體。
騰盛博葯:獲批首款國產新冠特效葯,是中和抗體,據說特沒譜當時就是用的這種葯,好得快,但病毒變異影響大。
廣生堂:與上海葯明康德簽訂抗新型冠狀病毒小分子口服葯3CL蛋白酶抑制劑合作開發,看這個3CL,准備仿製輝瑞的。
拓新葯業:目前主要綁定的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預期,阿茲夫定預期2021年底揭盲,延後了,也有股友認為雞尾酒療法要好一些,單個的療法可能都面臨失敗的(資料來源於大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