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柔宇科技股票代碼
柔宇科技沒有上市,所以沒有股票代碼。
通過柔宇科技的官網和工商企業查詢都可以知道柔宇科技暫時沒有上市,沒有上市就沒有股票代碼。柔宇科技由三位清華和斯坦福博士於2012年在中國深圳、香港及美國矽谷同步創立,五年內先後獲得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的六輪共同投資,E輪估值約50億美元,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科技創業公司之一。
(1)深圳柔宇科技股票擴展閱讀
柔宇科技是全世界最早專業從事彩色柔性顯示技術研究開發的團隊之一,其核心團隊中已有數百位國內外高端研發和管理人才,包括多位在矽谷及國際學術界和工業界有豐富經驗的海內外工程師、博士。
柔宇投資超過100億的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於2018年在深圳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可支持大量消費電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教育辦公、文娛傳媒等行業應用。
⑵ 深圳柔宇股票代碼
柔宇目前沒有在A股上市
高科技,處於時代前沿的公司
⑶ 柔宇科技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為什麼暫停上市會有什麼影響
近日,上交所針對柔宇科技做出暫緩其科創板上市的決定,針對此事,柔宇科技方面做出回應表示,基於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還需等待進一步論證,因此決定暫緩本次科創板上市申請。許多股東對此次暫緩上市一事是否會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表示十分擔憂,但柔宇科技方面表示,本次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不會對公司經營和生產造成重大影響。
不得已為之?任何一家企業想要走下去,就必定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且這個賽道是長期性的,這就要求企業要有能力去打好這場持久戰,只有挺到產業爆發的時刻,才有資格享用技術帶來的紅利,而柔宇科技所處的賽道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銷金窟"。雖是高收益,卻也有技術含量高,行業門檻高,高投入,高風險這幾大特點,前期主要依靠資本。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過去對不好的輿論置之不理的態度是行不通的,時刻注意輿論環境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柔宇科技如果真的有足夠的實力,就要向那些質疑聲勇敢地予以回擊。如果企業上市前在輿論上缺乏足夠的回應和經營,可能會增加上市後的風險,這才是柔宇科技需要注意的點。
柔宇科技接下來的上市路仍要面對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但作為一名圍觀者而言,我們也希望擁有一傢具備領先實力的企業。
⑷ 調查|估值500億獨角獸,柔宇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去年底,曾經估值超過500億的獨角獸柔宇 科技 ,被曝出資金緊張、拖欠員工薪資。如今,柔宇 科技 仍深陷「缺錢」困境。
3月29日,柔宇 科技 員工陳洛告訴紅星資本局,從去年9月至今,他6個月內收到了5封欠薪郵件,郵件的內容都大致相同:「公司融進正在推進,資金即將到賬,馬上補發工資」。據陳洛計算,柔宇 科技 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萬元。
2021年2月以前,柔宇 科技 「光環加身」,備受資本追捧,其中不乏中信資本、深創投、杭州基石、保利(橫琴)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但如今,柔宇 科技 深陷「欠薪」漩渦,一直在尋求融資幫助,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撤回上市申請至今,再不見柔宇有新的投資進入。
這家獨角獸到底怎麼了?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1080" img_width="162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6cb56c3f692fefa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柔宇 科技 員工:
欠薪就發郵件 ,已拖欠近10萬元
在柔宇 科技 工作了近2年的陳洛怎麼也想不通,這家曾經估值超過500億的獨角獸,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公司一直持續積極推進融資工作,近期已有重大進展,由於資金尚未及時到位,3月10日的工資將於月底發放,敬請諒解」。「又是一封欠薪郵件」,陳洛心裡盤算了一下,這已經是6個月內的第5封欠薪郵件了,柔宇 科技 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萬元。
在2021年2月以前,柔宇 科技 是「光環加身」的獨角獸企業。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柔性OLED屏幕生產商,備受資本追捧,融資已經到了F輪,科創板的大門正緩緩向它打開。
但2021年2月9日,柔宇 科技 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隨後便消失在了公眾視線中。等它再次出現時,竟是因為大規模拖欠員工薪資的新聞。
陳洛回想起,其實從去年9月開始,柔宇 科技 就已顯現資金緊張的信號,當時正值中秋節,公司連盒月餅都沒有發。緊接著10月10日,本是柔宇 科技 的發薪日,但陳洛收到的不是工資到賬的通知,而是一封欠薪郵件,告訴他9月工資只發40%。
當時,陳洛對公司還抱有一絲希望,以為情況能好轉,然而, 他等來的卻是「10月工資拖欠」、「11月工資繼續拖欠」的消息。
工資被拖欠的狀態下,員工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陳洛記得,剛入職時, 他所在的小組員工都干勁十足,一周有3天都在加班。但從公司欠薪開始,陳洛手頭上的項目停滯不前,公司沒有人願意幹活,身邊的同事都陸陸續續離職。
或許是迫於外界壓力,2021年12月31日,柔宇 科技 給員工補發了11月的工資,但此前拖欠的部分仍然沒有說法。隨後有公開報道稱,柔宇 科技 資金問題緩解,員工薪酬已發放一部分,柔宇 科技 的欠薪風波漸漸平息。
風波平息後,柔宇拖欠薪資的情況還在繼續。2022年開年以來,1月、2月和3月的工資,柔宇 科技 同樣以一封欠薪郵件代替。在這期間,柔宇 科技 OA系統里的人數不斷減少,陳洛注意到,員工人數已經從1800下降到了700。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888" img_width="1568"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4ace71b8de95897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今,面對「融進正在推進,資金即將到賬,馬上補發工資」這樣的話術,陳洛的內心早已麻木,他迅速關掉郵件,打開了招聘網站。
從估值60億美元到發不出工資
柔宇 科技 到底怎麼了?
陳洛加入柔宇 科技 ,是在2020年,當時,柔宇 科技 剛剛完成3億美元F輪融資,甚至還傳出要赴美IPO的消息,這家明星創業公司一時風光無兩。
實際上,自柔宇 科技 創立以來,就一直「光環加身」。其創始人劉自鴻被稱為「天才少年」,17歲以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後,劉自鴻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妥妥的「學霸」出身,還是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
2012年5月,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和他的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 科技 。2014年8月,柔宇 科技 發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為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在當時可謂是顛覆式的技術水準。
柔宇 科技 因此備受資本追捧。僅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 科技 就獲得了7輪融資,不乏中信資本、深創投、杭州基石、保利(橫琴)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2020年,柔宇 科技 還曾以6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於《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並成為《中國企業家》2020年度」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的榜首。
著名天使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也為錯失柔宇 科技 而扼腕嘆息:「每次看到它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驕傲,被碾壓得粉碎。」
但柔宇 科技 似乎陷入一個怪圈,不斷融資,卻始終「缺錢」。
外界普遍認為,此前放棄科創板上市,使得柔宇陷入資金困境。但實際上,在啟動上市前,柔宇的財務狀況已經出現問題。
2020年,柔宇 科技 擱置赴美IPO的計劃,搶在最後一天轉向A股科創板,計劃募資144億元,其中7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是招股書一經披露,柔宇 科技 資金鏈緊張的現狀就暴露在大眾面前。從營收數據來看,從2017年度至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472.67萬元、1.09億元、2.27億元和1.16億元,其中還有不少未到賬的「應收賬款」。
此外,柔宇 科技 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在上述時間線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也就是說,公司三年半累計僅實現營收5.17億元,但虧損卻高達32億元,且虧損幅度有持續擴大之勢。
年度虧損持續擴大的同時,柔宇 科技 的現金流情況也不樂觀。公司經營現金流凈流出金額在上述時間線內,分別達3.58億元、6.12億元、8.11億元和3.86億元,流動性壓力不斷增大。
就在2019年下半年,劉自鴻、樊俊超等四位高管還曾向柔宇 科技 拆借資金,公司缺錢程度可見一斑。2021年2月撤回上市申請後,柔宇 科技 「缺錢」的困境越發明顯,直至半年後,連員工薪資都發不出。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502" img_width="862"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a7a165ac7ed0b20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公司高管曾向柔宇 科技 拆借資金
產能多數在閑置
前員工稱生產線一個月只用3天
細看柔宇 科技 「缺錢」的問題,除了一邊融資、一邊虧損,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柔宇自身缺乏「造血」能力。
紅星資本局發現,柔宇 科技 自始至終都在被質疑。一開始被質疑研發不出產品,之後被認為產品研發出來後無法量產,產品量產後又被指良率過低、產能不足,再到被質疑缺少應用場景、賣不出產品。
早在2020年初,在柔宇 科技 IPO關鍵時刻,大眾就發現世面上已很少見到柔宇相關產品。
實際上,柔宇不是沒有產品,而是「賣不動」。面對B端,柔宇推出「成本低、良品率高」的全柔性屏,目前為止,並沒有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上得到大規模使用。而柔宇對外宣傳的其他應用場景的合作客戶,如中興、空中客車、中國移動等,其合作產品在大眾市場上也幾乎難尋蹤跡。
面對C端的產品,以柔宇的可折疊柔性屏智能手機FlexPai來說,據21世紀商業評論估算,其手機業務年銷量僅為約7112台。即便消費端營收全來自手機業務,2020上半年銷量不過1.47萬台。這個數據相比同樣有折疊屏手機的華為、小米、三星來說,銷量可謂少得可憐。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516" img_width="943"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237327156999d6f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銷量少的原因,除了柔宇定價過高沒有優勢,也屢屢曝出質量問題。消費者王齊告訴紅星資本局,他曾花費5000元左右買過柔宇FlexPai手機,但購買10個月內就大修4次。「屏幕壞一次,維修費用就要900多元,修幾次都可以再買一個手機了」,王齊對柔宇的手機質量感到很失望。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745" img_width="399"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016d6d638d5e7fd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消費者向紅星資本局反映 柔宇手機質量頻出問題
除了手機, 柔宇還推出過真無線耳機、 時尚 衣帽、自拍桿、智能手寫本等,在市場上均反應平平。
紅星資本局發現,由於柔宇 科技 長期市場訂單欠缺,導致公司產能利用率太低。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也能印證這一點,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1%、31.2%和5.3%,這也意味著公司的產能多數時間均在閑置。
在產銷率方面,銷量也遠低於實際產量。其全柔性顯示屏2019年度實際產量為31.4萬片,但銷量僅5.27萬片;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實際產量降為4.86萬片,但銷量僅2.21萬片。也就是說公司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及時轉化為銷售收入。
柔宇 科技 的前員工劉暢對此印象深刻。3月29日,劉暢告訴紅星資本局,「2019年下半年開始,柔宇生產線的跑貨量就越來越少,直到2020年底時,一個月最多跑一趟,跑個兩三天,其他時間都是空置,2021年9月我離職前,就只跑了一個星期左右」。
從柔宇 科技 的郵件中可以看到,公司一直在尋求融資幫助,但紅星資本局發現,從2020年5月至今,再不見柔宇有新的投資進入。
就在去年底,柔宇 科技 被曝出欠薪之時,創始人劉自鴻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引述《馬斯克追憶破產邊緣:每天醒來,在夢中哭了一夜》一文,並說到:「其實,誰都有過不容易。在人生至暗時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唯一能做的是,堅持到底,永不言棄」。
如今看來,劉自鴻和柔宇 科技 的至暗時刻仍未過去。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科技深陷「缺錢」困境" img_height="136"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31/4765b05872b4d66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⑸ 從估值超五百億,到被曝已6個月發不出工資,柔宇科技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柔宇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核心柔性電子技術生產全柔性顯示屏和全柔性感測器,以及包括折疊屏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在內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機互動產品。天眼查App顯示,該公司存在一條終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額超9500萬。在今年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柔宇電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累計約775萬余元股權被凍結。此外,該公司的4家分支機構均已注銷。
這不是柔宇第一次被曝欠薪。2021年12月8日,柔宇科技就被曝資金緊張,大規模拖欠員工薪酬,拖欠時間達三個月以上。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主營業務為柔性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也就是說,公司三年半累計僅實現營收 5.17 億元,但虧損卻高達 32 億元,且虧損幅度有持續擴大之勢。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主營業務為柔性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為客戶提供柔性電子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文娛傳媒、教育辦公等行業。
⑹ 柔宇科技對於公司買的股票和欠薪。仲裁程序如何走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
2、提交柔宇科技欠薪以及股票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勞動仲裁委不收費。然後給柔宇科技舉證期,之後開庭審理,並且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
⑺ 上交所終止柔宇科技科創板上市審核,什麼樣的公司可以在科創板上市
有核心競爭力,有相關的技術專業的科技企業就可以在科創板上市了。早前宣布開始上市步伐的柔宇科技正式宣布,暫緩上市進程,而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宣布將徹底終止柔宇科技的上市審核,而作為上市保薦公司的中信證券也撤回了相關上市文件。據悉,這家以面板研發為主的科技企業,從創立至今,已經歷經了八年時間,目前累計融資次數超過了12輪,但該公司至今還未盈利過,僅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柔宇科技虧損就超過了30億人民幣,這讓外界不禁懷疑虧損越來越大的柔宇科技,究竟有什麼競爭力可以在科創板上市。
⑻ 柔宇科技陷資金危機,獨董發文「求助」
柔宇科技陷資金危機,獨董發文「求助」
柔宇科技陷資金危機,獨董發文「求助」,此前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柔性屏,這個曾估值百億人民幣的獨角獸企業正經歷產品乏力、上市未果、拖欠薪資的窘境。柔宇科技陷資金危機,獨董發文「求助」。
4月13日上午,知名學者劉姝威在朋友圈發文《拯救柔宇》,呼籲各方向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伸出援助之手。
劉姝威在文章中提到了柔宇科技亟待解決的困難,由於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所以柔宇科技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創造充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時,已經出現資金短缺,導致柔性屏產線無法正常運轉,無法完成法國空中客車等產品訂單,也無法進行持續的研發工作。
對此,劉姝威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幫助其引進戰略投資者,以便開拓我國柔性技術的應用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創立於2012年5月,2014年8月,柔宇科技製造出厚度僅為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的柔性屏幕。
據柔宇科技此前提交的招股說明書,柔宇科技董事長劉自鴻提名劉姝威任柔宇科技獨董,任期為3年。劉姝威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此外,劉姝威也是萬科A(000002.SZ)、格力電器(000651.SZ)、中光學(002189.SZ)的獨立董事。
在科技界對屏幕的需求仍是硬度與透光的年代,康寧的大猩猩系列玻璃屏在蘋果的帶動下成為業界的主流,2014年11月,康寧才推出第四代康寧大猩猩玻璃屏。而柔宇科技造出的世界上最薄柔性屏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科技界。
隨著業內對柔性屏的呼聲愈來愈高,柔宇科技也獲得了不少風投,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獲得了7輪融資,其中包括中信資本、深創投、杭州基石、保利等知名投資機構。
而如今,號稱要「掰彎」世界的柔宇科技,似乎自己先「直不起身」了。連日來,柔宇科技被傳「欠薪半年」,又爆出全員放假三個月的消息,4月6日,柔宇科技還就此事辟謠稱,公司目前沒有全員放假,很多員工還在上班。
2020年,柔宇科技的估值來到60億美元,但是虧損卻未隨著一輪又一輪的融資離開柔宇科技,根據其招股說明書,從2017年到2020上半年,柔宇科技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在這短短三年半內,合計虧損高達32億元,在此期間,柔宇科技累計僅實現營收5.17億元。
某風投機構負責人分析稱,「將一張視為概念的屏幕包裝成產品,未來的市場有多大,應用落地又可實現多大市場,這些都是當時柔宇沒考慮的,只是一味的融資、投入研發、建產線。」
根據招股說明書,柔宇科技近幾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 308.17%,此外,柔宇科技還建設了總造價110億元,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類6代顯示屏生產線,其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但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全柔性顯示屏」的產量僅為7748片、314036片、48563片。
「無法造血,使得彼時的明星項目柔宇科技身陷各種負面報道。而此次劉姝威的發文,也可從側面印證目前柔宇科技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上述投資人士補充道。
此外,記者注意到,市場也有傳出柔宇科技是「深圳三騙」之一的言論,稱其是「高調打著高科技幌子騙人圈錢的項目」。據悉,2020年的最後一天,柔宇科技向上交所遞交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並按照規定進行了審核。但次年的2月9日,柔宇科技和保薦人中信證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被深圳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措施。
「拯救柔宇,保持我國在柔性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劉姝威的發聲音能否為柔宇科技帶來生存的希望,銀柿財經也將保持關注。
當國內手機市場颳起「折疊屏」之風,入局玩家正高歌猛進之時,有著「獨門」柔性屏技術,號稱「高良率、低成本」的柔宇科技卻正經歷「凜冬」。
此前造出世界上最薄的柔性屏,這個曾估值百億人民幣的獨角獸企業正經歷產品乏力、上市未果、拖欠薪資的窘境。
2014年8月,柔宇科技造出厚度僅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的柔性屏幕。彼時,柔性屏這一概念成了資本競逐的對象,8年時間,柔宇順利完成A-F輪融資,僅已披露的融資就有近百億元人民幣。
然而,吃到資本的甜頭後,缺乏「造血」能力的柔宇卻難以「柔」克鋼。繼上個月被曝欠薪半年之後,4月6日,柔宇科技再傳將放假三個月。
欠薪停工退租,放假三個月也是一種「變相裁員」?
通知放假的當天,柔宇員工的經歷也頗具戲劇性。
深圳總部的柔宇員工阿文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4月6日那天,她和同事先是收到了口頭通知的放假,HR在部門群里以文字形式發布通知,然後部門領導、HR和全員一起開會通知放假,並表示不會有郵件形式的通知。
「後來,可能因為事情發酵,有媒體報道了公司『全員放假』,HR才在下午五點多補發了郵件,強調公司並非『全員』放假,表示特定的項目如果需要繼續進行的話,讓領導自行安排,」阿文說。
不過,面對員工,柔宇的'重點之一遠不應是糾結放假的到底是不是「全員」,而是何時才能補上欠薪的窟窿。
早在2021年9月,就有自稱柔宇員工的網友發帖,稱公司欠薪。多位柔宇員工也曾在2021年12月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證實柔宇未如期發薪,「現在公司已經欠我5.5個月的工資了,」阿文嘆氣。
但是,在阿文和同事們看來,欠薪的窟窿柔宇能否填得上還是未知數,但拖欠薪資早已使得公司內部「軍心不穩」,「雖然大家都希望公司好,但也要生活的,現在許多老員工都已經陸續離職了,大家互相之間也會打聽新的工作機會。」在員工們看來,此次三個月的長假看起來就是一次「變相裁員」,或將促使更多的人選擇離開。
壓倒柔宇的「雪花」:技術、量產及商業化能力備受質疑
柔宇的資金緊張遠不止體現在欠薪一方面。2022年2月底,因為欠租等原因,據傳柔宇位於深圳南山的總部大廈退掉了一層辦公場地,由原有的18-19樓兩層收縮至僅有19樓一層。4月6日,南都灣財社記者實地探訪深圳柔宇總部看到,18層已人去樓空,只有19層在正常辦公。
此外,柔宇在自家的生產線上巨額投入但回報甚微,也使得柔宇因「血槽」不足陷入與生產線廠房建設方糾紛的窘境。
天眼查顯示,2021年10月13日,因與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柔宇科技未履行金額9503萬元,柔宇科技董事長兼CEO劉自鴻被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
曾經估值6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今日何以行至至暗時刻?在外界看來,柔宇科技的研發耗資驚人,但產能利用率不高是其受備受質疑的一點。
招股書顯示,柔宇最近幾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高達308.17%。斥資110億,柔宇還建設了造價110億元,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顯示屏生產線。招股書顯示,全柔性顯示屏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設計產能分別是11.67、46.67、23.33千張,但實際產能分別為1.76、14.56、1.23千張,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1%、31.2%和5.3%。可見柔宇的產能遠未飽和,生產線可能存在大量閑置情況。
對於C端用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產品」也是柔宇留給外界的印象。在產線投產以來,柔宇的全柔性屏一直未在主流手機廠商的手機上大規模商用;在其他應用場景,其對外宣稱的合作客戶,如中興、空中客車、中國移動等,在市場上也幾乎看不到其共同合作的產品。
在業內投資人的眼中,柔宇至此現狀或因方向策略上的判斷失誤。熟悉柔宇的投資界業內人士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分析,技術出身的劉自鴻低估了自建生產線的燒錢速度,即便是百億資金,自建生產線也能很快燒光,「團隊對生產線的燒錢速度沒有準確判斷,即便是好的技術也浪費了。如果選擇與擁有成熟生產線的企業達成合作,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員工透露公司近況:未公布的新技術尚不成熟,持續欠薪但社保一直沒斷
與外界的質疑點不同,在員工們眼中,柔宇並不缺優秀的技術,只是選錯了方向,內部管理也不夠成熟。
入職五年,阿文見證了柔宇從「巔峰」到「至暗」。她透露,在內部員工們看來,現階段柔宇還沒有對外公布的技術,在行業內都是領先的,但還要持續研發,因為技術還不夠成熟,而且需要降低成本。「沒公布的項目還處於實驗室階段,目前還沒有考慮大規模生產。」
此外,現在已經公布的產品,就屏幕類的良品率而言,也是合格的。「今年年初公司自己請了三家權威的測試公司來進行測試,三家測試良品率都拿到了很好的數據。」
不過,阿文坦言,盡管在技術方面一直位於超前的位置,但柔宇畢竟是剛進入手機行業,而其他大廠已經沉澱了很多年,它們想要追趕柔宇的技術並不困難,導致柔宇主攻的產品在市場上並沒有佔到太大優勢。
再加上手機是快消品,更新迭代很快,柔宇投入的資本也跟不上產品技術的更新。「現在公司的狀態是,還有一兩個和屏幕或感測相關To B方面的業務項目在進行,但不足以養起公司。」
資料圖
在員工們眼中,公司管理也還不夠成熟,發展步伐邁得太大太快,但管理卻沒有隨著公司的發展而進步。「從30人的公司和300人,再到如今一兩千人是兩碼事。許多關鍵的部門都沒有放手給職業經理人去做。」
阿文提到的這一點,在柔宇的招股書中也可窺見一二。招股書顯示,實際控制人劉自鴻持有公司38.61%的股份,且均為公司全部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合計占公司投票權的比例為71.56%。
在公司特別表決權機制下,公司實際控制人能夠決定股東大會的普通決議,對股東大會特別決議也能起到類似的決定性作用,但是,限制了除實際控制人外的其他股東通過股東大會對公司重大決策的影響。
不過,阿文仍對柔宇抱有希望,她透露,雖然工資一直在拖欠,但社保方面還在繼續繳納,老闆保證公司的五險一金不會斷掉。「至於我自己,對公司還有一些希望,至少現在還保留著在公司的崗位,不過未來可能會找下一家公司,現在不著急。」
曾經風頭無兩的柔宇科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除了外界已知的部分員工被迫「放假」,柔宇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供應商欠款仍未還完,大規模拖欠員工薪資;產線幾乎停跑,無法支撐後續訂單,甚至連基礎的生產物料也不充足。
全柔性屏幕製造商柔宇科技曾是資本的寵兒,其宣稱創新開發的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是打破三星壟斷的「國產之光」。從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一共完成了13輪融資,總計98.5億元。但在享受資本盛宴的同時,柔宇的產品卻叫好不叫座,始終難以盈利,直至徹底陷入困局。
多位柔宇員工告訴界面新聞,關於柔宇之後的續血方案,管理層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等待政府資金或外部融資入注;第二,被其它屏廠收購;第三,自救轉型,向華強北維修市場供應手機屏幕,或向手機廠商供應屏幕。如果這三條路都走不通,只剩最後一條破產清算。
對於上述消息,截至發稿,柔宇方面沒有回應。
不過,就當前的資金困局,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也於4月13日通過個人公眾號呼籲政府救助:「我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引進戰略投資者,以便開拓我國柔性技術的應用市場。」
資本到底會不會救柔宇?如果融資無門,柔宇還能靠什麼續血?
多次沖擊IPO失敗,融資受阻
外部援助是柔宇目前最大的希望。據界面新聞了解,柔宇與深圳市政府的接洽從去年就已開始,但遲遲沒有進展。
多名柔宇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深圳相關部門就陸續派人來柔宇做相關資產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產線、產能、技術路線、管理架構等等,並測試了柔性屏良率,盡調工作也接近完成。
「我們特地跑了產線,當時測出來的良率數據非常好,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證明我們這條技術路線是可行的。內部都覺得這筆融資有戲,畢竟盡調費用也不便宜。有消息說3月中旬錢會到位,但因為深圳疫情加一連串的事件影響,始終沒有等到答復。」了解評估過程的員工任曉宇(化名)表示。另據劉姝威在公眾號中披露, 此次考核投片良率達81.6%。
與此同時,柔宇也在尋求外部融資,但並不順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春節前,柔宇已經出現大規模欠薪的情況,當時柔宇曾與外部股東就一筆總額約3億元的融資進行談判。但出於某種原因,柔宇並未成功拿到這筆投資。
此外,柔宇仍未放棄IPO的想法。柔宇員工張俐俐透露,在今年年初的高管會議上,曾有人提出等政府資金到位後,就在今年第三季度赴美上市。另一位員工也表示,公司一直傳出要再度上市,也告知員工可以把被拖欠的薪資兌換成期權,但真正兌換的員工並不多,因為大家對公司上市的結果並不看好。
柔宇資金鏈趨緊其實早有跡象。2020年至今,柔宇曾至少三次尋求IPO,但都因各種原因碰壁。根據柔宇創始人劉自鴻在內部會議上的解釋:第一次美國上市失敗是受疫情影響,第二次沖擊科創板失敗則歸咎於「螞蟻事件」。去年,柔宇也曾嘗試到納斯達克上市,但該計劃未能成功。
今年3月末,柔宇還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一位員工分析稱,這次調整可能是在為迎接融資做准備。
界面新聞獲得的一份內部郵件截圖顯示,此次調整中,柔宇成立了集團執行管理委員會EMC(Excutive Management Committee),負責集團的綜合運營和管理工作,向集團CEO匯報。2022年EMC委員有三位:劉自鴻、魏鵬和葉建海。據公開資料,劉自鴻是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魏鵬任柔宇科技首席探索官(CXO);葉建海則是柔宇科技副總經理。
從業務角度來看,新的組織架構與此前的差別並不大,仍然走To B(面向企業)、To C(面向消費者)兩條路線,但將以前的各個事業部明確成了六家子公司,各子公司相對獨立運營、自負盈虧,EMC的三位成員分管不同的子公司。郵件中並未明確指出由誰來擔任CEO,有員工認為這是劉自鴻「放權」的表現。
但張俐俐指出,盡管這份架構調整中有放權跡象,但柔宇當前最核心的子公司——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負責柔性屏顯示的技術開發、生產和銷售)仍然屬劉自鴻分管。
「業務角度變化不大,放權也不徹底,所以內部認為這次調整更像是與資本的博弈。」張俐俐分析稱。
另據界面新聞了解,柔宇財務層面曾對外放出消息稱,柔宇還有一筆數億元的政府退稅尚未到賬,具體到賬時間可能在今年6-7月。任曉宇猜測,在等待融資的時間里,這筆錢可能會成為柔宇發工資和後續業務啟動的資金來源。
艱難自救
在真正獲得外部救助之前,柔宇早已開始嘗試自我造血。
柔宇在近期公布了兩筆大額訂單。一筆來自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衛安」),它將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購柔性顯示屏、柔性感測器及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用於公司全線商用機器人產品,自2022年起連續3年采購金額累計約30億元。
價值30億元的訂單,對當前的柔宇毫無疑問是一個好消息。但有了解交易的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這筆訂單目前仍然停留在框架協議層面,內部並沒有實質性推進。而目前僅融資到B輪的中智衛安是否有能力支付30億元的采購金額,同樣也是未知數。
另一筆大額訂單發生在2021年11月,這是一筆總計6億元人民幣的訂單合同。根據協議,從2022年開始,柔宇科技將向客戶陸續提供柔性屏OLED顯示模組,兩年內完成全部訂單交付。
柔宇並未公布具體的客戶名稱,但上述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這筆訂單的合作對象正是華強北企業,柔宇將向華強北維修市場供應手機屏幕。該人士稱,此訂單在實質性推進過程中,不過由於交付還未完成,資金也並未完全到位。
任曉宇對界面新聞解釋說,華強北的市場很大。以維修業務為例,很多換屏業務都需要屏幕供應,這是柔宇今後考慮的一個方向。
另外,「還是有手機公司願意為柔宇的屏幕買單。」此前海外奢侈手機公司VERTU曾與柔宇有合作,不過合作暫無更新進展。
多名接受采訪的柔宇員工表示,柔宇有柔性屏技術、產線和一定量產能力,這是目前柔宇最寶貴的資產,也是後續轉型做屏廠的基礎。
柔宇一直採用To C和To B並行的商業模式,但C端業務並不被人看好。根據多位柔宇員工的說法,柔宇手機等終端產品的銷量並不如人意,但投入卻相當高。因此,內部一直有砍掉C端、全面轉型To B的想法,但始終未得以實施。
目前的問題是,即便柔宇拿到了一些B端訂單,向前推進也存在困難。一方面,柔宇生產線幾近停跑,物料緊張;另一方面,欠薪導致人才流失嚴重,許多員工都已啟動仲裁程序,並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據界面新聞了解,公司高管曾主動約談部分核心員工鼓勵留崗,還向部分員工發放了留崗補貼。這些留崗補貼並非現金,而是期權。一位拿到留崗補貼的員工告訴界面新聞,每個人拿到的多少不一,但按照當時4元/股的股價計算,其拿到的期權價值在幾十萬元左右。
不過,除非柔宇能夠成功上市,否則這些期權對員工而言無異於廢紙。
⑼ 五問柔宇科技:到底在忽悠誰
牛年春節前夕,估值接近600億的獨角獸柔宇 科技 為何突然宣布撤回上市?
據柔宇 科技 內部人士對媒體表示,基於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經研究後決定,暫緩此次科創板上市申請。
對於柔宇暫停IPO,深圳科創圈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多年以前就有人不斷質疑柔宇的技術與市場,乃至於被稱為是「忽悠」,還有深圳人還據此拼湊了所謂深圳科創公司「三大忽悠」。
忽悠這個從東北話里傳遍全國的詞,剛開始是與「不擇手段坑蒙拐騙」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在全國普及後,這詞的負面色彩倒沒那麼濃厚,說大話、吹牛皮都被稱為「忽悠」。尤其難得的是,「忽悠」一詞可以傳神地表現當代中國商人的一些行為特質,尤其是製造、推廣那些創新型商業模式,成功失敗皆有可能,失敗了就會被視為騙子,成功了就是優秀企業家。如果時間回到2003年前的阿里巴巴,有多少人不會認為馬老師不是一個大忽悠呢?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把「忽悠」作為一個中性詞看待。
不過,對於 科技 研發型的創業公司,如果沒有兩把真刷子就漫天忽悠,那會是什麼結果?輕則是投資人的錢打水漂,重則是耽誤國家的產業經濟發展。因此,經過8年13輪融資、燒錢近百億的柔宇,其技術到底行不行,到底有沒有市場,我們是應該認真地來問一問了:
1、真的是因為股東結構問題而暫停上市嗎?
「三類股東」是指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很多科創公司在創業之初為了融資,往往會進行私募,這樣就形成三類股東。而且不少公司還形成了三類股東控股的局面。對於監管層來說,三類股東可能導致不穩定的股權結構。由於合約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都有贖回期和股權或收益權轉讓,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股權結構。
不過,證監會對「三類股東」的資格限制很早就有了,柔宇 科技 及其上市保薦人不可能不知道而做好相應的處理。
當然,這個說法也只是媒體援引所謂「內部人士」的消息,只是給公眾一個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恐怕與證監會最新出台的政策有關。
今年1月29日,證監會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下稱《檢查規定》),包括現場檢查適用范圍、檢查對象、檢查程序、監督管理措施等內容共23條,明確檢查設計單位和人員的權利義務,壓實了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對於問題導向企業,結合重點存疑事項的性質和內容開展現場檢查,並可以圍繞前述存疑事項對檢查范圍進行必要拓展; 對於隨機抽取的企業,則重點圍繞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等事項開展現場檢查。
不幸的是,這個規定下發後2天也就是在1月3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便組織完成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第28次抽簽儀式,共407家擬申報科創板、創業板企業參與,其中20家被抽中,其中就包括柔宇 科技 。也就是說,作為隨機抽取的對象, 柔宇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將是現場檢查的重點。
不過,《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在檢查對象確定後還允許撤回——審核或注冊部門要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如果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後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是不是擔心財務信息現場檢查不能過關呢?總之,柔宇在十個工作日內撤回了申請。
2、柔宇的產品到底賣給了誰?
這次IPO的招股說明書給出的答案很蹊蹺——前五大客戶中,大部分公司規模較小且成立時間較短。柔宇聲稱已經積累了空中客車、路易威登、格力電器、中國移動、瀘州老窖、東方演藝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但在2017年到2020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找不到這些客戶的名字。
據媒體調查發現,個別客戶還有關聯交易的嫌疑,有客戶既是柔宇 科技 的大客戶,其關聯公司又向柔宇美國公司供應產品;有高校老師向柔宇采購了3千萬產品,但具體什麼產品未見披露;一份法院判決書顯示,柔宇 科技 曾向一前五大客戶供應TP/LCD框貼組件、TP+LCD組件等貨物,即液晶顯示器和觸摸屏的組件,但柔宇 科技 並不生產LCD組件,招股說明書亦無LCD組件相關業務。
3、產能利用率大幅縮水,為何還要擴大?
柔宇這次IPO融資的一個用途是擴大產能。但是這幾年柔宇產能利用率一直處於很低水平,為何還要擴張?
上表可看出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柔宇 科技 的產能利用率分別是15.08%、31.2%、5.27%。2020年產能利用率只有5%多一點,還要融資擴大產能,這是很多投資者無法理解和接受的。
4、柔宇的良品率到底是多少?
據柔宇公開資料宣稱,他們獨立自主研發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體系,採用與傳統低溫多晶硅(LTPS)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製程工藝,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
然而柔宇的良品率到底怎樣,沒有人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柔宇一直未能進入華為、小米等手機大廠的供應鏈。
《中國企業家》曾報道,據華為知情人士透露,華為之所沒有採用柔宇的產品,是因為「在產能、良品率上都有一些問題,無法滿足需要」。
採用傳統工藝的幾個廠家的數據資料都可以找到,三星柔性屏的良率超過80%,京東方的良率接近60%。但是號稱已在國內外儲備3000餘項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柔宇,卻始終給不出關鍵的良品率數據。
在OLED行業,有一種設備的地位堪比晶元製造的光刻機,那就是真空蒸鍍機。在OLED量產過程中,蒸鍍機被應用於工藝難度極高的「蒸」環節,這一環節決定著OLED面板的品質,因此高端真空蒸鍍機對於各大半導體面板製造企業而言相當重要。目前高端蒸鍍機正被日本公司Canon Tokki壟斷。2017年全年,Canon Tokki規劃了七台蒸鍍機的產能,三星拿走了五台,一台給了LGD,一台給了京東方。正因為拿到了這台蒸鍍機,京東方柔性屏產線才能順利量產。
柔宇聲稱自己獨立研發的技術路線,完全不需要日本的高端蒸鍍機。但公司已創辦多年,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已在2018年6月正式投產,自己的技術到底行不行,是不是該給投資者一個說法了呢?
5、財務數據到底有沒有舞弊?
柔宇 科技 這次IPO也揭開了柔宇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問題。
虎視財研在一篇文章中公開質疑柔宇 科技 涉嫌財務舞弊,他們通過招股說明書公布的固定資產數據指出,柔宇 科技 將絕大部分折舊與攤銷費用計入其研發費用,不僅誇大其研發投入,虛減了生產成本,並導致其當期毛利率失真,有嚴重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此外,柔宇還有產銷率、流動資金不足等大大小小的問題。面對從技術到市場的種種問題,輿論一直在質疑,但柔宇的投資者尤其是2018年涉足的投資者,是否看出了什麼問題來了呢?
也許他們只有等著柔宇 科技 上市後產生「政治經濟學溢價」,與中芯國際一道,構成科創板的「一芯一屏」組合?晶元製造還有光刻機等核心技術設備受制於國外,但是我們柔宇全部自研包括蒸鍍機在內的高端設備,是不是比中芯國際更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然而,注冊製表面上看放寬了上市准入條件,但監管層的實質審查卻是一直在加強,促進IPO企業提高申報質量。
根據規定,在撤回申請後12個月內再次申請境內首發上市的,應當列為檢查對象。柔宇也許要等到一年以後再申請上市了。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柔宇及其投資人都需要回答這些問題:
自己的技術到底行不行?
良品率有沒有上來?
產能利用率能否真正提高?
—END—
⑽ 估值500億的「天才巨頭」,把自己逼上絕路,柔宇到底怎麼了
我個人認為柔宇科技之所以走到了絕路,是因為柔宇科技高層決策失誤,妄想依靠一個柔性屏技術就進軍手機市場,不死才怪。
總的來說,柔宇科技就是因為決策層的問題,頻繁發布新產品,但沒有做好市場營銷,進而導致庫存積壓,最終演變成了財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