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專業提供鈮酸鋰單晶薄膜的生產製造企業。公司員工在光學晶體和半導體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以用於製造出高品質的產品。
法定代表人:胡文
成立時間:2010-03-25
注冊資本:1955.555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127200033244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港興三路北段1號濟南葯谷研發平台區1號樓B座1806室
2. 鈮酸鋰單晶薄膜,國內有哪幾家在生產
國際上最先產業化鈮酸鋰單晶薄膜 LNOI (lithium niobate on insulator)的公司是濟南晶正,文獻中經常出現的 NANOLN 就是指 濟南晶正,公司在山東省會濟南。 NANOLN從2010年成立起就專門做鈮酸鋰單晶薄膜 LNOI 和鉭酸鋰單晶薄膜 LTOI。
3. 我是在山東濰坊的河沙里撿的,能割動玻璃,根據我掌握的知識,或許是水晶或許是鑽石,請問怎麼區別
水晶最60%成份是「二氧化矽」(sio2),水晶的顏色是由於除了二氧化矽外,還含有各種不同微量的金屬所造成的。 在天然環境里頭,水晶多數會與礦物方解石、黃鐵礦、輝鐵礦、各種顏色的雲母片、碧茜、花崗岩、金紅石等「共生」,而形成了一些疑幻似真的景像,即所謂「異像水晶」,增加了收藏水晶的樂趣和價值。
水晶多數是在地底生長,生長的過程需要大量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矽的地下水源,溫度在550-600℃之間,並需要比大氣壓力大二倍至三倍的壓力,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便變成了六角柱形(hexagonal system)的水晶。
石英是一種受熱或壓力就容易變成液體狀的礦物。也是相當常見的造岩礦物,在三大類岩石中皆有之。因為它在火成岩中結晶最晚,所以通常缺少完整晶面,多半填充在其他先結晶的造岩礦物中間。石英的成份是最簡單的二氧化矽(sio<sub>2),玻璃光澤,沒有解理面,但具貝殼狀斷口。微晶質的石英稱為玉髓(chalcedony)、瑪瑙(agate)或碧玉(jasper)。純粹的石英是無色,但因常含有過渡元素的雜質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風化或變化為他種礦物。
硅位於元素周期表第四族,在地殼中分布很廣,在所有元素豐度分布的順序上占第二位,僅次於氧,硅也是典型的親氧元素,主要與氧結合形成硅氧四面體SiO4攩4-攪,產由硅氧四面體以各種形式結合生成不同的硅酸鹽礦物,在寶石礦物中硅酸鹽類佔80%以上,以游離硅氧——SiO2形式分布的硅也占重要地位,而且穩定性非常好,是自然界最常見、最主要的造岩礦物,也是珠寶界應用數量和范圍很大的一類寶玉石,以SiO2為主要成分的寶玉石更是種類繁多,特徵各異。按SiO2結晶程度可劃分為顯晶質的單晶石英,多晶石英岩玉,隱晶質的玉髓、瑪瑙、澳玉、碧玉、木變石、硅化木和非晶質的歐泊、天然玻璃。下面根據國家標准分別加以敘述:
1. 單晶SiO2質寶石 透明、晶形完好的SiO2單晶體(含雙晶),礦物名稱為單晶石英,即廣義的水晶,狹義的水晶指無色透明的品種。
(1) 水晶的基本性質 水晶屬三方晶系,常見晶形為柱狀,主要單形為六方柱,菱面體,柱狀晶體的柱面常發育橫紋和多邊形蝕象,水晶為一軸晶正光性,具獨特的牛眼乾涉圖,折射率1.544-1.553,雙折射率0.009,非常穩定,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斷口可具油脂光澤,摩氏硬度7,密度2.65g/cm攩3攪。水晶通常無色透明,但含雜質時可出現多種顏色,根據顏色可將水晶分為紫晶、黃晶、煙晶等品種。
(2) 水晶的品種及鑒定 水晶:無色透明的純凈二氧化硅晶體,其內可含豐富的包裹體,常見的有負晶、流體包裹體、固體包裹體。負晶是確定天然水晶的重要依據。固包體裹中常見金紅石、電氣石、陽起石呈細小的針狀定向排列於石英晶體內,猶如發絲,習慣上把這類水晶稱為發晶,另外一些固體包裹體在水晶內可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成為人們愛不釋手的觀賞石。
紫晶:一種紫色的水晶,是SiO2中含微量鐵所致,經輻照,三價鐵離子的電子殼層中成對電子之一受到激發,產生空穴色心FeO攩4+攪4,空穴主要在可見光550nm處生產吸收,而使水晶產生紫色,但Fe攩4-攪不穩定,受熱易變成三價鐵,所以紫晶易褪色,紫晶顏色分布常不均勻,呈團塊狀,有時見平行色帶。具有弱到中等二色性,可能出現水晶中所出現的所有包體,還可有特徵的「斑馬紋」和球狀、小滴狀不透明深色包體。
煙晶:一種煙色至棕褐色以至黑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鋁,Al攩3+攪離子代替Si攩4+攪離子,受輻照後產生AlO攩4-攪4空穴色心,而使水晶產生煙色。煙晶加熱後可變成無色水晶。
黃晶:一種黃色的水晶,成分中含有微量鐵而成。黃晶一般較透明,內部特徵與紫晶相同,市場上的黃晶多數是紫晶加熱處理而成。
綠水晶:一種綠色的水晶,天然產出的很少,主要是紫晶加熱得到的;或水晶中含綠色礦物(如綠泥石)包體而呈色。
芙蓉石:也稱薔薇石英,淺至中粉紅色水晶,色調較淺,因成分中有微量的Mn和Ti而致色,單晶體較少,通常為緻密塊狀集合體,顯渾濁乳狀外觀,有時可含定向排列的針狀金紅石包體,因而磨製成弧面寶石可顯示星光。
雙色水晶:一種紫色和黃色共存一體的水晶,紫色、黃色分別占據晶塊的一部分,兩種顏色的交接片有清晰的界限,雙色是由於水晶內的雙晶所致,紫色和黃色分別發育於雙晶單體中的r面和z面。 石英貓眼:當水晶中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纖維狀包體時,其弧面形寶石表面可顯示貓眼效應,一般石英貓眼弧面較高,纖維狀包體清晰可見。
星光水晶:當水晶中含有兩組以上定向排列的針狀、纖維狀包體時,其弧面形寶石表面可顯示星光效應,一般為六射星光,也可有四射星光。
2. 多晶SiO2質玉石 組成礦物主要為細粒石英的玉石,可含少量雲母類礦物及赤鐵礦、針鐵礦等。放大檢查時石英為典型粒狀結構,粒度一般為0.01-0.6mm。集合體呈塊狀,微透明至半透明,密度與單晶石英相近,為2.64-2.71g/cm攩3攪之間,點測法折射率為1.54左右,純凈者無色,常因含有細小的有色礦物包裹體而呈色。常見的品種有:
東陵石:為一種具有砂金石效應的石英岩,市場上常見的為含鉻雲母的綠色東陵石,顯微鏡下微透明,主要產於印度。石英顆粒相對較粗,0.1-0.6mm,其內所含的片狀礦物相對較大,且大致定向排列。查爾斯濾色鏡下略呈褐紅色。
密玉:因產於河南密縣而得名,是一種含3~5%細小鱗片狀絹雲母的緻密石英岩,以綠色系列為主,有淺綠、翠綠、豆綠等。密玉與東陵石相比,較細膩、緻密,其內石英顆粒大小以0.02~0.25mm為主,沒有明顯的砂金石效應。放大檢查時在較高的倍數下可以看到細小的綠色雲母較均勻地呈網狀分布。 貴翠:因產於貴州省而得名,是一種含綠色高嶺石的細粒石英岩,呈不均勻帶灰色色調的綠色,一般只用來作低檔飾品。
京白玉:因最初產於北京郊區而得名,是一種質地細膩、光澤油潤的白色石英岩,有時用來冒充羊脂白玉,以其較低的密度和折射率加以區別。
「馬來西亞玉」:是一種結構較細的染綠色石英岩,常被用來冒充翡翠。放大條件下典型的粒狀結構和相對低的折射率容易和翡翠區別,國標(GB/T16553-1996)已規定不用這一名稱,而用石英岩(處理)。
3. 隱晶質SiO2玉石 隱晶質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表現為全亮,緻密狀構造,也可呈球粒狀,放射狀或微細纖維狀集合體,密度較為石英低,點測折射率1.53,密度6.5~7.0g/cm攩3攪,主要有玉髓、瑪瑙、碧玉、澳玉四個品種。
玉髓:超顯微隱晶質石英集合體,單晶呈纖維狀,粒間微孔內充填水分和氣泡,密度低於石英,約2.60g/cm攩3攪。由於玉髓多孔,因此染色較容易,市場上常見顏色鮮艷的玉髓都是染色而成。值得一提的是,染色後的玉髓顏色較穩定,本身也是一種低檔玉,國標規定為優化,無需加以說明。
瑪瑙:具環帶狀結構的玉髓,環帶中央有時是空洞,有時為水晶質所充填,瑪瑙最為常見的自然色為白色和灰色,也可出現黃棕色、棕紅色、藍色、淡紫色等。瑪瑙的基本性質同玉髓,根據包體特徵,顏色分布有下列特殊品種。
苔蘚瑪瑙:是一種均勻的、半透明含有樹枝狀綠色綠泥石或黑色氧化錳、紅色氧化鐵的玉髓。被包裹的雜質往往呈苔蘚狀,一般用作觀賞石,也叫風景瑪瑙,是瑪瑙中的貴重品種。
縞瑪瑙:亦稱條帶瑪瑙,是一種顏色相對簡單,條帶相對平直的瑪瑙。通常用於石刻和浮雕,常見的瑪瑙可有黑色相間條帶,或紅白相間條帶,當縞瑪瑙的條帶細到像蠶絲一樣時,被稱為纏絲瑪瑙。
水膽瑪瑙:是內含肉眼可見的氣液包裹體,並且轉動瑪瑙氣液包裹體會移動的品種。
碧玉:為一種含雜質較多的玉髓,最主要的雜質為氧化鐵,因而碧玉常為紅色,但也有因含其它雜質而呈綠色、暗藍色或黑色的。碧玉不透明,光澤暗淡,一種不同顏色的條帶,色塊交相輝映,猶如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的碧玉稱為風景碧玉;一種暗綠色其上帶紅點的碧玉叫血滴石。
澳玉:是一種綠色的玉髓,因含微量鎳而呈綠色,色較均勻,透明至半透明,主要產於澳大利亞。
4. SiO2交代的玉石 這是一種由於SiO2交代作用,但保留了原物質的外形而成的石英質玉石,重要的品種有木變石和硅化木。
木變石:是SiO2部分或全部交代藍閃石石棉,而保留纖維狀石棉晶形的產物,因紋理和顏色象木紋而得名。木變石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4~2.71g/cm攩3攪,折射率1.54~1.55(點)。顏色有黃褐色、褐色、藍灰色、藍綠色,藍色是殘余的藍閃石石棉的顏色,而黃褐色、褐色是所含鐵的氧化物——褐鐵礦所致,根據顏色可將木變石分為虎睛石,鷹眼石等品種。
虎睛石為黃色、黃褐色木變石,成品表面可具絲絹光澤,當組成虎睛石的纖維較細,排列較整齊時,弧面形寶石的表面可出現貓眼效應。
鷹眼石為藍色、灰藍色為主的木變石,SiO2交代不充分,殘余的藍閃石石棉較多。
硅化木:當SiO2交代數百萬年前埋入地下的樹干,並保留樹干形狀及其纖維狀結構時的產物稱為硅化木,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常含Fe、Ca等雜質、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等,不透明。硬度6.5~7.0,密度2.65~2.91g/cm攩3攪,點測法折射率1.53。以顏色鮮艷、光澤強、木質結構清晰、質地緻密者為好。
5. 非晶質SiO2寶玉石 非晶質SiO2寶玉石包括歐泊和天然玻璃。
(1) 歐泊(Opal)原自拉丁文Opalus,意思是「集寶石美於一身」中間點,現今歐泊被寶石界列為十月生辰石。歐泊為具變彩效應的貴蛋白石,化學成分為SiO2·nH2O,雖然它不具晶體所特有的周期重復的結構,但其內部結構還是有序的,歐泊的變彩是由直徑等大的SiO2小球在三維空間規則排列構成一個衍射光柵而成的。而且各小區因小球直徑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色斑,轉動寶石,光線入射角發生改變,每塊色斑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即變彩。由於透明度、體色和變彩形式的不同可分為三大類:
黑歐泊:是一種體色黑色、灰黑色、深藍色、褐色的歐泊,以黑色最理想。由於體色較深,使各種顏色的反光格外瑰麗多姿,加上黑歐泊的產量稀少,故其價格在歐泊寶石中最高,是名貴的寶石之一。
白歐泊:在白色或淺灰色基底上出現變彩的歐泊,一般半透明,變彩較淺,是最常見的一種歐泊。 火歐泊:透明至半透明,有時有變彩,有時沒有變彩,體色為黃至橙黃色,由於色調熱烈,有動感,所以被大多數美國人所喜愛。
由於歐泊含水,硬度較低5~6.5,一般作項鏈掛垂、耳環、胸針,不宜做戒面,並且佩戴時注意不能曝曬、火烤,否則易乾裂而失去變彩。
(2) 天然玻璃:天然玻璃是指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玻璃,成分以非晶質SiO2為主,另外還含少量Al2O3、FeO、Fe2O3、Na2O、K2O等。具玻璃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正交偏光鏡下全黑,表現為光性均質體,但常見波浪狀異常消光,放大檢查內部常見圓形氣泡及流動構造,點測法折射率1.49,密度2.33~2.46g/cm攩3攪,較穩定,可作為寶石的天然玻璃有火山玻璃和隕石玻璃。
火山玻璃:是酸性火山熔岩快速冷凝的產物,礦物名稱為黑曜岩,SiO2含量達60~75%,可呈黑色、褐色、灰色、藍色、黃色、紅色等,有時顏色不均勻,帶有白色或其他雜色的斑塊,,形如雪化,被稱為「雪花狀黑曜岩」。
隕石玻璃:是隕石成因的天然玻璃,是石英質隕石在墜入大氣層燃燒後快速冷凝而形成的,常為較透明的綠色,綠棕色或者棕色。
下面在順便介紹一下其他寶石的鑒別:
鑽石的優化處理與鑒定
鑽石的優化處理主要是指利用各種物理方法(放射性輻照和高溫處理),把那些不被人們喜愛的顏色(如淺黃、淺褐和褐色)改善,而得到受歡迎的白或其它彩色(黃、綠、藍、紅色):其次,是利用激光技術對鑽石中的包裹體進行凈度處理。
1.鑽石顏色優化處理的過去和現在
其實,人們對鑽石顏色的優化有很長的歷史了,過去用於改善鑽石顏色的辦法十分簡單,比如1652年,人們就知道在鑲嵌鑽石時置薄箔於底部以提高其色調,或是用蔬菜染色劑、墨水等塗在鑽石表面或腰棱以改善其顏色或提高色級。1905年英國化學家William Crookes發現了埋在鐳的溴化物中的鑽石可變成綠色的現象。這是放射性輻照改色的開始,到1932年人們終於找到了一條即可以使鑽石顏色改善,又能避免放射性對人體損傷的安全有效的改色途徑。
目前,輻照改色的途徑主要有:
(1)鐳照射處理(α粒子)(在氡氣中著色更快);
(2)人工產生的元素鎇輻射處理(α粒子);輻射後的金剛石進行強有力的清洗,可以不帶有任何放射性痕跡;
(3)迴旋加速器處理(質子、氘核、α粒子);用迴旋加速產生高速運動的上述粒子來轟擊金剛石,使之著色;
(4)線性加速器(高能電子);
(5)核反應堆處理(高能中子);
其中後兩種是較常採用的,尤其核反應堆處理得到的金剛石顏色分布比較均勻。值得注意的是採用加速器處理時,樣品事先必須冷卻,以防止輻射產生的熱量使金剛石驟然升溫造成熱振盪,使樣品破碎。處理的對象絕大部分Ia型,輻照的結果一般是綠色、藍綠色,再加熱處理就得到黃綠色、強黃色、橙色或橙褐色;對數量極少數的I型鑽石處理的最終結果可能會得到粉紅色或紫色;Ⅱ型鑽石的最終處理結果是棕色。
熱處理一般都是和輻照處理相伴進行的,單獨熱處理的情況不多,前人曾有過單獨熱處理將Ia型金剛石變成鮮明的黃色,在不同條件下處理使Ia型和Ib型金剛石相互轉變的研究記錄。單獨熱處理的關鍵是溫度的控制和氣氛的匹配。
我們對湖南砂礦金剛石採用吸收光譜、電子順磁共振譜和紅外光譜等手段進行的研究表明:其黃色、綠色和褐色等顏色金剛石的色心是雜質離子和放射性輻照產生的晶格空位。實驗發現了孤氮中心(≥2.22ev);N3-N2中心(2.985ev,2.596ev);GR1中心(1.673ev);595中心(2.086ev);H3和H4中心(2.463ev和2.499ev);3H中心(2.462ev)。本區金剛石的顏色本質是由於存在聯合色心。其黃色或褐色金剛石的顏色是由於多種色心的疊加,此結論與中科院地化所陳豐、郭九皋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區砂礦金剛石改色雖具多變性,但只要弄清呈色機制,控制溫、壓和氣氛等條件,完全可以提高金剛石的檔次。同時在實驗中我們發現金剛石中存在氫鍵,其具體存在方式(C-H,H2O,或OH)尚不清楚,認為它是金剛石中除N和B之外的第三種致色雜質元素,有關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
CVD鍍膜是鑽石顏色優化的一項新技術,一般在Ia型刻面鑽石的冠部用化學氣相沉積法鍍上一層厚幾個到幾十個微米的天藍色合成金剛石膜來仿造天然藍鑽石。
2.輻照處理鑽石的鑒定方法
對於用人工輻照配合熱處理而得到的綠、藍、黃、橙、粉紅、棕色鑽石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鑒別。
(1)光譜特徵
1956年GIA的研究人員發現經輻照和加熱處理的鑽石在595nm處有吸收,而天然鑽石沒有,雖然後來的研究發現這一吸收峰在高溫處理(大於1000℃)中可以消失,但又會出現1963nm和2024nm兩處新的吸收。因此595nm、1936nm和2024nm處的任一吸收峰是人工輻照的診斷譜線。
人工輻照成因的黃色鑽石顏色是由H3中心(引起503nm吸收峰)和H4中心(引起496nm吸收峰)導致,而且一般以H4為主,顯示496nm強峰。天然的黃色鑽石往往以H3為主,顯示503nm強峰。由於H4是收B氮集合體引起,因此不含B氮集合體的Ia型鑽石經人工輻照後不會產生496nm強帶。
人工輻照致色的粉紅色鑽石可顯示595nm和637nm吸收線,而且在570nm處可見熒光線。天然致色的粉紅色鑽石主要顯示563nm寬頻。
在Ia型鑽石上鍍膜的藍鑽石常顯示出N3中心和415nm吸收帶,而天然藍鑽是由硼致色,不會顯示415nm吸收峰。
(2)顏色分布特徵:
人工輻照致色的彩鑽常顯示與其結構無關的色帶,如環繞亭部的傘狀陰影,環繞冠部的深色帶及一側深一側淺的現象,這些分布特徵在浸油中觀察更為清晰。
CVD鍍膜的藍鑽在顯微鏡下可於其腰、棱附近見到白色不規則體。
(3)放射性檢測
用使底片感光的方法或蓋革計數器可以檢測出明顯的殘余放射性。用高純鍺γ-射線光譜儀,碘化鈉γ-射線探測儀、閃爍探測儀可以檢測出微量的殘余放射性。
(4)導電性檢測
天然藍鑽是半導體,在電導儀上的讀數一般是20-70V,很少高於130V,而CVD鍍膜的藍鑽常顯示高於130V的讀數。
3.鑽石凈度的優化處理-裂隙充填
除了顏色優化之外,設法提高其凈度也是目前鑽石優化處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天然鑽石中包裹體和裂縫會影響其凈度。人們利用激光高能量、細光束,高準直度的特點,除去鑽石內部的包裹體,提高其凈度。
八十年代以色列YAHUDA公司發明了鑽石的裂隙充填技術。他們首先用激光打孔至鑽石內部暗色包裹體,用強酸將內含物溶出,再用其它折射率相近的物質將孔填上。填充後的鑽石,其凈度可提高2-3個級別。填充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有彩光充填」,這種傳統的充填方法是以鑽玻璃做為充填材料,填充後裂隙處保留有彩光,但這種彩光不象未充填之前的七色彩光,而總是呈現七彩光中兩種相鄰的顏色(比如黃綠、藍紫等)。另一種是無彩光充填,裂隙處沒有因充填而呈現雙色彩光,是由C、H、O等元素組成的新的填充材料,研究者認為是一種透明的樹膠。由於這種充填裂隙處不再有彩光,很難被發現,更具有隱蔽性。
寶石與放射性
為了改善寶石的顏色,人們採用各種手段對寶玉石進行人工處理,以滿足不同人對寶玉石的多種需求,核技術輻照改色就是所用方法之一。但一接觸到「核技術」,人們首先想到了放射性問題,甚至對人工處理的寶玉石的安全性產生了懷疑。
其實,在人們的生活空間里,核輻射是無處不在的。人一生下來就不同程度的受著核輻射的影響,在我們的周圍,土壤、空氣、水、食品、居室的建築材料等,都含有一定的原生放射性核素,來自外層空間的宇宙射線,以及宇宙射線與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產生的宇生放射性核素等等,都是自然存在的天然電離輻射源。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工電離輻射源。如核武器試驗產生的放射性微塵、使用或生產放射性核素的部門排出的放射性「三廢」,還有國民經濟各部門中使用的核儀表及裝置,如加速器、鈷源、γ探傷機、β測厚儀、χ射線機,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夜光錶等,都會發出不同程度的射線。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對國民產生的輻射劑量稱為國民劑量,我國國民所受照射中天然本底輻射佔93.4%,其次是醫療照射,約占總劑量的4.21%。
放射性衰變是在原子核中發生的,與環境變化如溫度、壓力、濕度等無關,正因為放射性這一特性,使其在現代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核技術在農業、醫學、軍事、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用核技術進行材料(包括寶石)改性只是其應用的一個方面,用於寶石優化處理的輻照方法有三種:1.帶電粒子輻照,較常用的是高能電子輻照;2.γ輻照,一般是用鈷60作為γ源,故又稱為鈷源輻照;3.反應堆中子輻照,帶電粒子輻照是利用高能電子加速器,產生高能電子束輻照寶石,通常所產生的感生放射性很小或半衰期很短、輻照後的寶石經短時間放置後便不會對佩戴者產生影響。γ輻照不誘發放射活性,採用反應堆中子對寶石進行輻照,視寶石的品種、內部所含雜質和輻照的積分通量不同,其感生放射性也有所不同,反應堆中子分為快中子、慢中子和熱中子,其中熱中子會激活寶石中的某些原子、產生較高的感生放射性,若其半衰期較長的話,輻照後的寶石則須經過較長時間的放置,待其放射性水平達到安全標准以下時才能投放市場,否則佩戴這種寶石是不安全的。由於不同的輻照方法在寶玉石中所產生的色調有明顯差別,都存在著市場需求,因此利用輻照處理寶玉石的方法,現在還在採用,但用反應堆中子輻照方法,有些單位已不再使用。
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物體,由於其放射性核素的特性,能自發的放出射線,為度量射線對物質的作用程度,引進了劑量的概念,在醫學上用葯物治療疾病,要掌握使用的葯物量稱為葯物劑量,而要知道人體受到了多少放射性照射,在輻射劑量學中提出了吸收劑量的概念,其物理意義是:電離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單位質量的物質中吸收電離輻射能量多少的一個輻射量,也就是粒子授予單位質量物質的能量多少,吸收劑量不能反映生物效應的不同情況,即吸收劑量相同,因輻射類型(α、β、γ中子)或輻射條件不同(內、外照射,不同部位的照射)所產生的生物效應是不同的,大眾所關心的是人體受照射後的生物效應情況,所以又引入劑量當量的定義,稱為希沃特(Sievert),簡稱希(Sv)。這些是從放射性防護角度引出的常用單位,而任何放射性核素本身都有一定的活度,其大小決定於放射性核素的性質和存在的放射性原子核的數目,放射性活度的單位稱為貝可勒爾(Becquerel),簡稱貝可(Bq)。如輻射源每秒發生一次衰變即為1貝可。以上這些國際制單位都是1975年以來,由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ICRU)和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討論推薦,並經國際計量大會(CGM)予以通過的,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為了便於對新舊輻射量及單位的比較,下表列出了上述單位新舊量的一些關系。
量 單位符號 換算關系
名稱 符號 現行國際制
限定名稱 曾用單位
吸收劑量 D 戈瑞(Gy) 拉德(md) 1Gy=100rad
劑量當量 H 希沃特(Sv) 雷姆(rem) 1Sv=100rem
活度 A 貝可勒爾(Bq) 居里(Ci) 1Bq=2.7×10-11Ci
用核技術對寶玉石進行加工處理,只是一種人工處理方法,是為了使寶玉石更加瑰麗多彩,對可能產生的感生放射性,理應受到嚴格控制,這不僅涉及到法律問題,也是一個道義問題,遺憾的是,目前國際上尚未制訂出公認的允許標准,可供參考的是,美國對托帕石確定的總允許放射性活度為25貝可以下,且對所含的不同核素也作了不同的活度限制,其原則是半衰期越長限制越嚴,例如銫Cs137核素的活度被限定在1貝可。
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的今天,經輻照方法處理的寶石的殘余放射性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出售用輻照方法處理的寶石不僅要有輻照改色的標識,還須有其殘余放射低於安全標準的承諾。
普及放射性知識,加強輻射防護教育,有助於核技術的開發利用,減少公眾對核能的恐怖感,全面科學的對待核設施及其產品的應用。
合成鑽石
人們盼望已久的合成晶體家族的新成員——合成鑽石即將進入國際市場。據亞洲珠寶雜志最新報道,今年九月份在香港和泰國分別舉行的珠寶貿易展銷會期間,美國吉米西斯公司的總裁克拉克先生向亞洲珠寶雜志披露,該公司生產的合成鑽石將於明年一月份投放泰國市場。
設在佛羅里達州的美國吉米西斯公司,通過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合作(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在該公司中佔有股分),對1996年從俄羅斯引進的生產合成鑽石技術進行消化和改進,終於在1999年9月生產出彩色的和無色的合成鑽石。
生產合成鑽石技術所採用的原料是一些天然的金剛石碎片。所採用的生產設備由該公司自行設計並製造,每套設備的成本大約為33~38萬元人民幣,生產一克拉合成鑽石晶體目前至少需要50個小時。由於規模小,生長周期長,至今月產量只有50~100粒。第一批無色的合成鑽石晶體重1.3~1.6克拉,彩色的合成鑽石晶體重達5克拉,刻面重量0.5~1.5克拉。無色的合成鑽石的色度為G~J,潔凈度為VVS2~VS1。彩色的合成鑽石晶體的顏色有藍色、綠色、粉紅色、黃色和黑色。
吉米西斯公司已與泰國的一些首飾製造商合作,決定將合成鑽石晶體加工、鑲嵌後再出售。隨著合成鑽石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吉米西斯公司也將銷售晶體和刻面,並計劃將產品投放俄羅斯、中東和美國市場。合成鑽石的價格介於合成碳化硅(一種外觀和硬度非常類似鑽石的合成晶體)和天然鑽石之間,當前市場上合成碳化硅的售價大約是天然鑽石價格的百分之十到十二。
合成碳硅石揭秘
彷彿一夜之間,幾乎凡是涉及鑽石之處都會帶上合成碳硅石(synthetic moissanite)一筆,美國發現頻道和ABC世界新聞極力渲染合成碳硅石和鑽石驚人相似,一些鑽石商打出「我們這里無合成碳硅石」、「100%天然鑽石」的廣告,美國C3公司斥巨資進行廣告宣傳和開拓市場,這一切都使我們迫切地想知道,合成碳硅石是什麼,怎樣快速鑒定,未來將會怎樣?
什麼是合成碳硅石
合成碳硅石是一種鑽石仿製品的注冊商業名稱,被稱為最新一代鑽石仿製品,是一種新的實驗室合成寶石,1998年6月進入市場。它的硬度和熱導率僅次於鑽石,折射率高於鑽石。盡管碳硅石在自然界中存在,但極為罕見,只出現在隕石、金伯利岩和碳酸岩中,粒度很小,不能用作寶石加工。鑽石仿製品通常僅能模仿鑽石的一、兩項技術指標,而合成碳硅石的光澤、亮度、火彩等都和鑽石極為相似,模擬性甚至超過當前的最佳鑽石替代品——合成立方氧化鋯。C3公司宣傳它是鑽石最好的夥伴。
合成碳硅石的原料唯一供應商是美國克瑞研究公司,它是開發、製造、營銷由碳化硅製成的電子儀器的全球佼佼者,主要產品有微波儀器、動力儀器、藍色激光等,它擁有47項專?/ca>
參考資料: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50/525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