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灣區概念的龍頭股票有哪些
1、世榮兆業(002016)
公司前身為珠海威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於2000年12月22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粵辦函[2000]675號文及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粵經貿監督[2000]1056號文批准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變更為「廣東威爾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屋租賃、銷售:建築材料、日用品、電器、機械產品。
2、格力地產(600185)
公司位於廣東省珠海市,主要經營收入在珠海,是一家集房地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海洋經濟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業於一體的集團化企業。
3、鹽田港(000088)
公司系1997年5月8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深府辦函[1997]62號文件批准,由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獨家發起,通過資產和業務重組採用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的行業性質:交通運輸業。本公司的經營范圍:碼頭的開發和經營,貨物裝卸與運輸,港口配套交通設施建設與經營,港口配套倉儲及工業設施建設與經營,港口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與經營,集裝箱修理,轉口貿易。
4、珠海港(000507)
公司系1989年3月9日經珠海市證券委員會珠證(1989)1號文批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並公開發行股票。
經營范圍為:玻璃纖維製品項目投資、電力項目投資、飲料項目投資、醫葯項目投資;房地產開發;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不含化學危險品及易制毒化學品)、顏料及染料、建築材料、五金交電、普通機械、船用輔機、日用百貨、紡織原料(不含棉花)、紡織品的批發、零售等。
5、粵高速A
公司成立於1993年2月,原名為廣東省佛開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營高速公路、等級公路,橋梁的建設施工,公路、橋梁的收費和養護管理,汽車拯救,維修,清洗,兼營和公司業務配套的汽車運輸、倉儲業務。
❷ 10萬億大灣區規劃落地 誰是粵港澳金融龍頭
從區域金融力的視角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兩大看點值得關注。其一,灣區五大戰略定位中沒有提及建設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放在了服務業部分表述,但立意卻非常之高,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其二,誰是灣區金融的龍頭揭曉。
2月18日,醞釀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入新階段。昨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在香港舉行,對於粵港澳發展的相關戰略、優勢和各地區的發展重點都進行了闡釋。
規劃綱要落地,對於身處大灣區的廣東、香港、澳門,意味著什麼?中國的區域競爭格局會否因此而改變? 一直關注中國區域金融發展狀況並於2018年11月發布首份「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的新財富發現,從區域金融力的視角來看,灣區規劃有兩個看點值得關注和研析。
01
看點一: 灣區五大戰略,並無提及金融中心
根據規劃綱要所提到的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更要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五大戰略定位中,並無提及金融中心。 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主要放在綱要第六章《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表述。
對於擁有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香港和廣州、深圳三大金融重鎮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大灣區金融業的發展也在全國乃至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新財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研究顯示,中國31個省份的金融實力顯著不平衡,其大致可分成四個梯隊: 主要金融中心和金融交易市場所在地的廣東、上海、北京處於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天津、湖北、福建7個省市具備一定實力,卻與第一梯隊有一定差距;其他占據中國大半個江山的東北、中部、西部地區的21個省份,金融實力均處於較低水平。 縱觀整個榜單,中國金融資源的分布呈現向領先金融中心集中的態勢,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突出(表1)。
表1:新財富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
資料來源:新財富
同處於第一梯隊的廣東、上海、北京三地,雖然金融實力得分差距非常小,各自側重點不同,優劣勢也各異,但廣東最終以總得分7.39分,超越北京和上海,成為榜單上最具金融實力的省份。
北京雖然是全國性的銀行中心、金融監管和決策中心,匯聚多數金融機構總部和央企總部,具有強大的經濟輻射力和商業影響力,但沒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金融中心的特徵最為明顯,無論是在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機構實力方面,還是金融市場和金融生態上優勢明顯,但在「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這兩項指標上落後於北京和廣東。
分項來看,在本次排名的六個維度中,除在「金融業發展程度」這個維度上,廣東的5.63得分低於上海的8.14分和北京的7.49分, 在宏觀經濟實力、金融機構實力、融資能力、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5個維度上,廣東均高於上海和北京,均位列第一(圖1)。
圖1:廣東、上海、北京金融實力對比
數據來源:新財富
在「融資能力」上 ,廣東以2017年度22091.26億元的社會融資規模,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省市區,得分6.46分,在人民幣貸款、信託貸款、股票市場融資方面都具備優勢。廣東擁有深圳、廣州兩大金融強市,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存在,使之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方面也具備相對優勢。
在「金融機構實力」維度上 ,廣東的得分最高,為11.5分。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廣東擁有銀行類法人機構數219家,根據統計的券商法人所在地數據,廣東擁有券商法人數量達27家,公募基金數量達34家,省內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也位於31個省市的首位。深圳和廣州不僅各自聚集了一批國內知名的金融機構,同時,廣東毗鄰香港這一國際金融中心,坐享得天獨厚的外溢優勢。
在「資本化程度」上 ,廣東擁有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最多,截至2017年年底,廣東有56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0.73萬億元。資本市場助力財富創造,在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廣東上榜富人最多,一地貢獻了113位富人,上榜者財富總額達28610.1億元。同時,廣東也是GDP大省,在「宏觀經濟實力」維度上,廣東以2017年度89705.23億元的GDP總量位列全國第一。
那麼,何以大灣區規劃綱要中,沒有把金融中心建設列入五大戰略目標?
是不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嗎?顯示不是。新財富統計發現,在規劃綱要中,對於「金融」一詞的提及頻率多達62次,甚至高於香港之外各城市的提及頻次,其重要性凸顯無疑(表2)。
表2:規劃綱要中各城市的提及頻次
而且,在《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詳細闡述了金融業的發展方向。
一是建設國際金融樞紐。
香港:發揮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
廣州: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
深圳: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
澳門: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金融服務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建設成為葡語人民幣清算中心,發揮中葡基金總部落戶澳門的優勢,承接中國與葡語金融合作服務。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
香港: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廣州: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澳門:支持澳門發展租賃等特色金融業務,探索與鄰近地區錯位發展,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務平台。
深圳: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
對於金融業的發展目標和各個城市的金融發展定位,都作了詳細闡釋。其中,尤其是國際金融樞紐的目標定位之高,不言而喻,金融在灣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顯然不可忽視。何以在灣區的五大發展戰略中,未提及金融中心?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來觀察,這或與經濟轉型升級、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有關。
雖然灣區金融業處於優勢地位,但從整體環境看,防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杠桿仍是當前中國金融業的重要任務。 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更是把防控風險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與早些年中國金融業一些領域的「超前」發展不無關系,即流動性超前於實體經濟的需要、金融交易超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而自我循環、金融市場發展超前於監管和法律的約束。
在新財富「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榜單上,有一個數據指標,即「金融業發展程度」下的「金融、保險業GDP佔地區GDP的比重」,除湖南和吉林2省外,餘下29個省市的金融業增加值佔比均超過了5%。其中,有11個省市這一指標上的得分高於位於榜首的廣東。部分地區金融發展是否發展過熱,當地金融業發展是否真正服務於本地實業,不乏疑問(圖2)。
圖2:11個省市的金融、保險業GDP佔比超過廣東
數據來源:新財富
因此,在脫虛向實的大方向下,金融業需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而從大灣區五大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來看,無論哪一個目標的達成,無疑都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其中,尤其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更將與金融業的發展相得益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南理工大學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在最近一次的媒體采訪中也提到,「未來世界的競爭,就是對優質資本的競爭。所謂優質資本,不光是錢,還有高科技,技術含量要高。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服務業、科技、法治、制度優勢;澳門服務業水準很高;珠三角產業鏈完備,有廣闊腹地。如果大灣區的制度銜接到位、全要素自由流動,又有技術又有市場,還有資金和法治,對於國內、國際的優質資本吸引力就太大了。華爾街不會放棄,歐洲、日本也不會放棄」。
金融和經濟高度相連,大灣區已有的資本、交易市場等金融資源,無疑將為科創企業提供孵化土壤,而科創企業的成長又可望為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何況當今世界,科技與金融正在主導全球經濟,占據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部分。全球城市的格局也在因此發生變化,一些老牌的全球中心,有的地位在下降,有的也在轉型。像紐約不再僅僅是金融中心,也在向科技創新中心轉變,紐約科技創新領域的從業人員數量以及科技、創意產業的增速在大幅提升。也就是說,未來的全球性城市將既是金融的中心,也是科技創新的中心。 由此就可以理解,粵港澳大灣區雖然並未以「金融中心」進行定位,但強調科技創新等,事實上有利於引導金融業通過服務實體經濟做強做大,實現良性循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東興證券策略及商貿零售行業分析師宋勁,通過對歷史的分析比較提出,中國的三個經濟核心區: 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未來的發展應分別對應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這正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對科創的定位相一致。
而如果長三角的發展對應於紐約灣區,那麼金融業的發展應當也是題中之義。事實上,中國地域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多個金融中心支持不同區域的發展。尤其是,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納入戰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科創板的落戶,上海也可望突破創新短板,鞏固全國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中,居於領先地位的廣東、上海和北京三地可以各展所長,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金融業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服務創新,形成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成長為帶動中國經濟崛起的三駕馬車,打造可與紐約、倫敦比肩的金融中心體系。
02
看點二: 大灣區內,誰是金融龍頭
全球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灣區,灣區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區域。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9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圖3)。
圖3: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
區內各市中,香港、廣東、深圳的金融業發展居於領先地位,香港更是國際金融中心,不過,擁有證券交易所的深圳也不可小覷,2018年深圳GDP更超越香港,位居亞洲第五。那麼,誰堪當區內金融龍頭?其他城市是否定位為不同輻射層次和領域的區域金融中心?
灣區規劃綱要中,對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均作了描述, 其中,唯有香港的定位中提及金融中心 :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由此可見,香港的灣區金融龍頭地位彰顯無疑。這也與其實力相匹配。
從宏觀數據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業一直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2017年金融及保險業占本地GDP的比重為17.52%,比例高於上海的17.4%,更高於北京,居國內之首;2016年,香港金融業提供約25.31萬份職位,相對全港勞動人口的比例為6.46%。在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上,2017年,香港擁有216家注冊地在香港的港股上市公司,總市值達84437.88億元。Z/Yen Group於2018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香港排名第三。該指數自2007年3月首次公布以來每半年更新一次,香港一直獲評定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表3)。
表3:北上廣、香港、澳門的金融實力比較(均為2017年統計數據)
細看其在金融領域的實力。 香港具備穩定而靈活的資本市場,貨幣、商品、資金、信息和人才可自由流通,在股票市值、IPO集資、資產管理及銀行等方面更持續在全球領先之列。 此外,作為世界金融樞紐,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案人民幣業務中心,還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等,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及發揮跨境資金融通作用。作為灣區金融重鎮,地位尚難以取代。
不過,對於廣深兩地來說,金融業的發展也不無機會。廣州、深圳長期是中國經濟總量第三、第四的城市,其中,廣州是華南地區的門戶,深圳則是中國民營經濟和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城市。自1990年深交所開業,深圳成為中國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擁有了配置全國性資源的能力,寬松的創業氛圍下也孕育出平安、招商等大型綜合性產融結合的巨頭。如今,深圳連年成為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金融業增加值以及和金融業相關的法律、會計、咨詢等服務人員的就業規模,也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金融服務業「金領」集聚地。
在大灣區規劃下,除了依託本地科創、智能製造業共同發展,在戰略目標之一的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方面,金融底蘊深厚的廣深兩地也可通過與香港探索深度合作,持續成長。
在《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三節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也是重要目標,在資金和產品互通、機構設立、金融監管協調溝通機制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規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僅能增強灣區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也將使灣區其他地區甚至全國各類金融機構參與大灣區建設,分享大灣區的發展紅利。
這方面,灣區的其他7個城市應當更有機遇。綱要明確提出,支持珠海等市發揮各自優勢,發展特色金融服務業。廣東各城市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以大灣區內的廣東9市為例,珠海、肇慶、江門的GDP佔比均不到總量的4%,而深圳和廣州所創造的GDP則占總量的58%,貢獻了絕大多數的經濟增量。 發展不平衡,是阻礙廣東建設金融強省的重要原因,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點所在。
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7)》經濟篇中提出,阻礙廣東建設金融強省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兩大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不平衡、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在新財富區域金融力榜單的「金融業發展程度」這一維度上,廣東得分僅5.63分,落後於北京和上海,甚至比第四名的江蘇還要稍低。雖然2017年度,廣東的金融、保險業GDP以6853.01億元的總量位列全國第一,但是金融、保險業佔全省GDP的比重為7.64%,不足上海和北京的1/2,也低於全國水平的7.95%。正是金融業增加值對地區經濟的貢獻不高,以至於廣東金融業面臨「大而不強」的局面。
不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引領作用,統籌珠三角九市與粵東西北地區生產力布局,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完善大灣區至泛珠三角區域其他省區的交通網路,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促進泛珠三角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
在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框架下, 廣東與港澳地區互聯互通,無疑可望為省內金融業的平衡發展更添助力,改寫廣東金融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進而影響中國區域金融的格局 ,並將有助於區內有潛力的城市進一步提升金融業發展的國際化程度和競爭力,從而服務於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文章來源:新財富)
❸ 金融IT概念股有哪些股票龍頭股是哪個
1、恆生電子(68.68-2.72%,診股):是國內金融IT龍頭,此前公告2018年扣非後凈利增長1.25至1.64倍,超市場預期。
恆生電子是一家金融軟體和網路服務供應商,1995年成立於杭州,200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代碼600570)。恆生電子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聚焦於財富資產管理領域,為證券、銀行、基金、期貨、信託、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整體的IT解決方案和服務,為個人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工具。
2、長亮科技(20.19-1.22%,診股):為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此前獲騰訊信息入股。
深圳市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金融IT服務的大型高科技軟體開發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優秀穩定的技術團隊以及科學的經營管理,在業界保持著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自2002年成立以來,公司以自主核心技術為基礎,創立並完善了一系列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解決方案,全面涵蓋商業銀行業務類、管理類、渠道類三大類別,其覆蓋面之廣,為全國僅有。
3、君正集團(5.76+6.27%,診股):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推出的創新理財產品「余額寶」上線,並受到市場的熱棒。作為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內蒙君正也因此受益。內蒙君正作為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占持股比例36%。
4、生意寶(32.28+0.50%,診股):大宗品交易平台2014年完成平台搭建和系統完善,技術測試等工作。2015年開始內部測試運行,隨著測試運行的推進和系統完善,公司的融資服務和物流服務模塊也將會逐步上線,真正的交易、支付、融資、物流一體化的平台將會逐步打造完成。
5、四方精創(43.16+1.91%,診股):是領先的商業銀行IT服務提供商。公司以大型銀行為核心客戶,為中國地區商業銀行提供全流程的專業IT外包服務。
❹ 金融科技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金融機具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日常用到的機具產品,比如防偽點鈔機、驗鈔機、復點機、pos機、智能終端機、硬幣清分機、紙幣清分機、捆鈔機、扎把機、碎紙機、身份證鑒別儀等產品。本文為您介紹A股市場中的金融機具概念股,僅供參考。
相關概念股:中科金財(002657)、新國都(300130)、廣電運通(002152)、信雅達(600571)、長亮科技(300348)、恆生電子(600570)、銀之傑(300085)、南天信息(000948)、天津磁卡(600800)、御銀股份(002177)、榮科科技(300290)、證通電子(002197)、匯金股份(300368)、新北洋(002376)等。
❺ 凈資產是3.08的股票有哪些wb3.0
web3.0概念股分布在{'傳媒', '通用設備', '其他社會服務', '計算機應用', '通信服務', '包裝印刷'},這6個行業,具體股票如下
一、傳媒
1.福石控股(SZ300071) 文化傳媒 ;廣告營銷 ;殼資源 ;華為概念 ;股權轉讓 ;抖音概念 ;數字經濟 ;摘帽 ;元宇宙 ;京津冀一體化 ;比亞迪概念 ;web3.0
廣告營銷 ;文化傳媒 ;數字營銷 ;網紅經濟 ;人工智慧 ;拼多多概念 ;體育產業 ;元宇宙 ;區塊鏈 ;NFT概念 ;抖音概念 ;網路概念 ;web3.0
網紅經濟 ;文化傳媒 ;滬股通 ;富時羅素概念 ;廣告營銷 ;新媒體 ;大數據 ;NFT概念 ;元宇宙 ;職業教育 ;區塊鏈 ;知識產權保護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web3.0 網紅經濟 ;文化傳媒 ;滬股通 ;富時羅素概念 ;廣告營銷 ;新媒體 ;大數據 ;NFT概念 ;元宇宙 ;職業教育 ;區塊鏈 ;知識產權保護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web3.0
4.天地在線(SZ002995) 騰訊概念 ;雲辦公 ;網路直播 ;SAAS ;虛擬數字人 ;元宇宙 ;抖音概念 ;預制菜 ;文化傳媒 ;web3.0
5.天娛數科(SZ002354) 電子競技 ;東北亞經貿中心 ;文化傳媒 ;網路游戲 ;影視娛樂 ;IP概念 ;手機游戲 ;互聯網金融 ;富時羅素概念股 ;快手概念 ;虛擬數字人 ;元宇宙 ;大數據 ;東數西算(算力) ;數字經濟 ;抖音概念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虛擬現實 ;web3.0
二、通用設備:
德馬科技(SH688360)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華為概念 ;智能物流 ;專精特新 ;統一大市場 ;智能製造 ;機器人概念 ;web3.0
三、其他社會服務:
力盛體育(SZ002858) 體育產業 ;健康中國 ;大數據 ;數字經濟 ;在線教育 ;NFT概念 ;web3.0
四、計算機應用:
贏時勝(SZ300377) 國產替代 ;票交所 ;金融科技 ;深股通 ;區塊鏈儲備 ;互聯網金融 ;人工智慧 ;融資融券 ;區塊鏈 ;轉融券標的 ;富時羅素概念 ;富時羅素概念股 ;數字貨幣 ;國產軟體 ;粵港澳大灣區 ;華為概念 ;人力資源服務 ;大數據 ;信創 ;web3.0
榕基軟體(SZ002474) 電子信息 ;現代服務業 ;虛擬現實 ;智慧城市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VR平台 ;國產軟體 ;物聯網平台層 ;物聯網 ;電力物聯網 ;智能電網 ;網路安全 ;華為概念 ;區塊鏈 ;雲辦公 ;VPN ;京東概念 ;數字中國 ;智慧黨建 ;智慧政務 ;疫情監測 ;信創 ;在線教育 ;安防 ;數字經濟 ;核污染防治 ;華為鯤鵬 ;web3.0
東方國信(SZ300166) 養老概念 ;移動金融 ;大數據反恐 ;深股通 ;工業4.0 ;數據存儲 ;區塊鏈 ;大數據 ;工業互聯網 ;數字孿生 ;邊緣計算 ;國產軟體 ;數字鄉村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數據中心 ;華為概念 ;雲計算 ;智慧城市 ;富時羅素概念 ;富時羅素概念股 ;人工智慧 ;物聯網 ;虛擬現實 ;數字貨幣 ;數據交易中心 ;鄉村振興 ;微信小程序 ;智慧政務 ;SAAS ;東數西算(算力) ;數字經濟 ;電子身份證 ;華為鯤鵬 ;華為歐拉 ;5G ;機器視覺 ;碳中和 ;虛擬電廠 ;信創 ;職業教育 ;web3.0
五、通信服務:
二六三(SZ002467) SAAS ;雲通信 ;小米概念 ;電子信息 ;在線教育 ;虛擬現實 ;虛擬運營商 ;融資融券 ;轉融券標的 ;物聯網 ;物聯網傳輸層 ;電信業整合 ;網路直播 ;區塊鏈 ;雲計算 ;VPN ;網紅經濟 ;雲辦公 ;VR平台 ;數據中心 ;富時羅素概念 ;富時羅素概念股 ;富媒體 ;元宇宙 ;虛擬數字人 ;數字經濟 ;深股通 ;信創 ;人民幣貶值受益 ;web3.0
六、包裝印刷:
東港股份(SZ002117) 換芯 ;人民幣升值 ;融資融券 ;區塊鏈應用 ;轉融券標的 ;物聯網感知層 ;物聯網 ;螞蟻金服概念 ;互聯網彩票 ;區塊鏈 ;移動支付 ;分拆上市意願 ;電子發票 ;金融IC ;智慧政務 ;電子身份證 ;數字貨幣 ;web3.0 ;拼多多概念
web3.0概念股還不多,傳媒行業多一些,計算機應用也稍微多一些,對於這個新概念,是否有持續性,還是關注龍頭個股的表現情況吧。目前情緒龍頭是天地在線。
❻ 金融、地產、股市……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掘金機會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2月1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成為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珠三角九市)。《規劃》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2017年7月1日,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機構認為,隨著大灣區規劃正式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主題有望不斷升溫。
投資熱點1 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鏈東移的繼承者
《規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中信建投研報提出,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新經濟或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產業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泛的產業結構,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之外,還存在許多不同的傳統製造業,這為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閑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又好又快的發展階段。
中信證券研報提出,電子信息產業等高科技領域將是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隨著珠江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初具規模,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鏈東移的繼承者,並迎來中國內地在該領域的第二輪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預計其中最受益的將是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顯示面板等子領域。
投資熱點2 交通業、基建領域——預計到2020年,大灣區實現「市市通高鐵」
《規劃》在交通運輸體系方面提出了多條舉措,包括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路,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
中信證券指出,區域交通一體化蘊藏重要投資機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一項重點就是打通各類軟硬體障礙,促進各地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各地優勢的整體化。從目前已有的交通網路布局來看,預計大部分規劃應該還是會落在珠三角內部區域互通方面,而且未來資金到位的方式應該還會是「政府投資為主導,民間資本部分參與」。預計到2020年,大灣區鐵路運營總里程達5500公里,以高速鐵路為骨乾的鐵路網路基本形成,實現「市市通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設等投資也將提速,大灣區的主要城市都將新建/擴建一批機場,重點項目包括珠三角新干線機場新建工程,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機場改擴建工程等。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基建、港口物流等相關公司受益邏輯較為明確。基建投資一方面來源於廣東和香港與澳門的聯通,包括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的建設落地,以及其他基礎設施等,另一方面來源於廣東省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港口物流方面,灣區的建設有望促進貿易出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廣東省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82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比重為24.5%。如果再加上香港貿易中心每年8萬億左右的進出口(含轉口)貿易額,大灣區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基地。
投資熱點3 金融業——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支柱性」產業
發展金融服務業是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之一,《規劃》提出,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具體措施包括支持廣州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支持深圳發展以深交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擴大香港與內地居民和機構進行跨境投資的空間,不斷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金融業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支柱性產業。粵港澳三地達成分工合作後,有助於激發深圳科技產業和新製造業的潛力。此外,深圳也有望與香港、澳門形成區域金融生態體系。
中信證券研報提出,金融行業是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項目預計將強化金融服務業的多個領域(主要是在香港)。因此,銀行、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具備增長潛力。股票層面上,盡管隨著時間推移,所有金融股都有望受益於該規劃,但香港的本地銀行如中銀香港和匯豐銀行可能會是最大受益者。另外,更重要的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改革,大灣區將進一步支持區域內風投,及創新孵化。
華泰證券也將金融業列入關注主線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投資熱點4 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將最先受益
申萬宏源研報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房地產行業無疑將最先受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不斷推進,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群遷移。這部分新增人口對房地產需求穩步增長。同時,土地估值也將迎來政策紅利期。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房地產企業,完全有可能把握本輪機遇。在深圳和廣州擁有大量存量土地儲備的公司,可能具備資源重估的空間。地產公司也可以新增土地儲備,追求規模的可持續增長。同時,大灣區內的城市群產業園區也值得關注,傳統產業升級創新園區,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調整。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