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年,超500億灰飛煙滅!「芯騙」坑國的武漢弘芯們還在繼續
文 | 特約作者張小星
編輯 | 淺夏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
(ID:xsy-shangyecankao)
三年前,武漢弘芯成立,揚言投資1280億研發晶元,欲比肩台積電,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
三年後,燒完153億元,武漢弘芯工程停滯,幾近爛尾,分包商、工人被欠款後,投訴無門。
其幕後大股東從業經歷與半導體無半點關系,竟撬動了千億半導體項目,獲得武漢政府墊資。
國內晶元產業似乎進入大躍進階段,"弘芯"事件並非個例。成都格芯、南京德科碼、貴州華芯通、山西坤同半導體……不少半導體項目燒了巨款後,歸於沉寂。
半導體是個回報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巨大的產業,只能穩中求進。"弘芯"過後,國內造"芯"事業,再次迷航。
01
千億項目"弘芯"停擺
中美博弈風口浪尖上,晶元國產化成了當務之急。晶元風口下,國內晶元投機分子蠢蠢欲動,借機揮下鐮刀。
近段時間,投資額高達1280億元的武漢重點項目武漢弘芯曝出"爛尾",事件引發 社會 高度關注。
2017年11月,武漢弘芯出世。據介紹,該項目聚集了全球的半導體晶圓研發製造專家,擁有先進的邏輯工藝和晶圓級先進封裝技術經驗,未來預計建成14納米和7納米兩條邏輯工藝生產線,月產量均達到每月3萬片,且員工人數至少達到1000人規模。
要知道,現在能夠實現7納米晶元量產的企業只有台積電與三星, 武漢弘芯一上來就直接把自己定位在了全球第三的位置。
除此之外, 弘芯還請來了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左膀右臂、台積電"二號人物"蔣尚義出任CEO。
在台積電多年任職期間,蔣尚義曾將研發團隊從400人擴編至7600人,打造出世界級研發團隊,引領台積電從技術追隨者為技術領導者,是名副其實的"行業大牛"。
恰恰由於蔣尚義坐鎮,不少台積電人才轉向大陸。去年以來,大陸從台積電挖走100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其中有一半去了武漢。
有國內媒體曾援引《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 弘芯提供的工資待遇超出想像,是台積電薪酬和獎勵總金額的2~2.5倍 。
這一度讓台積電十分緊張。
蔣尚義加持下,弘芯又購入了價值6億元的EUV(極紫外線)光刻機,這個光刻機僅荷蘭ASML才可以生產,台積電和三星的光刻機也都來自ASML。
EUV光刻機稀有昂貴,有消息表明中國僅購買了2台,武漢弘芯就成功拿下1台,這讓它一時間晉為晶元界明星項目。
在2019年底ASML光刻機進廠儀式上,背景板上寫著"弘芯報國,夢圓中華"。
2018年、2019年,武漢弘芯連續入選湖北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風光無限。
2020年4月武漢市發改委發布的《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中,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仍然以1280億元的總投資額位列第一, 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資153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87億元。
但就在大家抱以無比期待的2年等待後,等來的卻是弘芯的爆雷。
今年6月,媒體傳出蔣尚義萌生退意,他對外回應的是"公司是有些問題待解決"。
緊接著,7月30日,一份來自武漢市區政府網站意外披露的消息,將武漢弘芯推至風口浪尖,網站中關於投資建設的報告顯示, 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大致項目停滯風險"。
該報告還指出,弘芯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調規和出讓,項目缺少土地等材料,不能上報給國家發改委窗口指導,導致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資金捉襟見肘,欠款丑聞甚囂塵上。
武漢弘芯拖欠總包商武漢火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數億工程款,還拖欠了分包商武漢環宇基礎建設公司4100萬工程款。
被二者訴至法庭後,弘芯公司賬戶因此凍結,二期價值7530萬元的土地使用權被法院裁定查封三年。官司還在進行中。
針對此事,武漢弘芯去年11月公開聲明,公司按期足額支付總承包商火炬集團工程款,而火炬集團與武漢環宇間屬於內部結算糾紛。
至此,拖欠分包商工程款、工人工資,款項至今沒有著落,武漢弘芯幾近停擺,千億項目灰飛煙滅。
其實,在爆雷之前,弘芯已有跡象,這直接體現在員工招聘和收入上。
去年起,網上網路貼吧和知乎上很多准員工稱收到offer後,公司遲遲沒有通知入職,現有員工公積金繳納比例也從12%降至8%。
另外,有記者發現武漢弘芯"作假",其購買並不是光刻機EUV,而是DUV(深紫外光)光刻機。
如今,這台光刻機在"全新尚未啟用"的情況下,就以5.8億抵押給了銀行等著落灰。
而弘芯現有員工因為無法投入生產,只能每天坐在辦公室寫寫PPT。
02
弘芯背後神秘麗影
回顧三年前武漢弘芯誕生之際,揚言要在國際晶元市場上彎道超車,憑借起步7nm工藝技術,一舉比肩台積電。眼前的弘芯壯志未酬,身先死。
弘芯幕後人物一直像影子般存在。天眼查顯示,武漢弘芯注冊資本20億元,目前實繳資本為2億元。
這2億元全部來自於持股10%的股東之一武漢臨空港,武漢臨空港的錢是武漢東西湖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出的,也即國有資本。
而 持股90%、需提供18億元的大股東北京光量藍圖 科技 有限公司實繳資本卻為0。
20億注冊資本一分沒出,空手套白狼。在此之下,政府資金一旦燒完,資金鏈立刻崩潰。
北京光量藍圖非常神秘,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2日,早於武漢弘芯半個月。公司成立之初,龍偉、曹山均是分別任董事長和董事,在2019年1月兩人從武漢弘芯董事名單中退出,之後李雪艷出任董事長、莫森進入董事。
據了解,曹山本身從事半導體行業,擔任6家半導體公司法人、執行董事職務,布局半導體行業兩年多時間。由此看出,光量藍圖一開始具備從事半導體能力。
然而,當曹山退出後,光量藍圖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公司。李雪艷原先投資生態 科技 、買燒酒、辦餐飲、蓋園林,從業背景與半導體無半點聯系,創辦武漢弘芯前半個月創立了光量藍圖,項目至今未投入任何資金,一直在燒政府的錢。
而莫森則未查到任何與半導體有關的從業背景。
兩個從未接觸過半導體的人,竟然做了一千多億的半導體項目,令人匪夷所思。
剝開迷霧,結合前文層層梳理,也即 李雪艷等人成立了空殼公司光量藍圖,再通過空殼公司拿到成都政府重點項目武漢弘芯,弘芯又通過總包商"武漢火炬建設"將債務和風險轉移給了待貸款銀行、分包商和供應商。
如此一來,他們不投資便獲得一大筆收益。
去年7月和11月,光量藍圖因未及時公布年報和登記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
再看武漢弘芯,即便該公司股權結構清晰,細究之後也是疑竇重重 。兩位離開的關鍵人物中,曹山從業背景已介紹過,而龍偉實則是慶安貿易總經理、法人。
慶安貿易曾投資過成都海威華芯 科技 有限公司,早就開始布局晶元產業,武漢弘芯是其第二次投資人晶元項目。
公司在龍偉之前的投資人為劉亞蘇,關於此人的相關新聞中常見軍方背景,再加上慶安貿易名字與軍工企業慶安集團高度關聯,可見慶安貿易並不簡單。
有媒體在文章中也用了 "傳聞稱弘芯背後大股東資金來源或具有軍方背景" 的話加以描述,武漢弘芯並未給予過回應,更顯其神秘性。
"爛尾"消息曝出,被寄予厚望的民族企業瞬間成了騙局,政府、承包商、供應商、工程師、員工慘遭重擊。讓人唏噓不已。
03
國內半導體"大躍進"
中國的晶元設計企業數量世界第一,實際設計水平也達到世界第二名。但製造是短板,很多材料全部依賴進口。
2019年,中國晶元進口額高達3040億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
經歷過華為、中興事件後,中國未來加大晶元領域投入,除了相關免稅政策外,還牽頭創辦實驗室,很多大基金趨之若鶩。
中科院表示,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將進行全面布局。在此背景下,若中國晶元能崛起,可謂是"涅槃重生"。
但資本家們紛至沓來,引起的卻是大量企業在全國各地畫大餅、投資圈錢圈地,地方政府忽視項目真實情況,虛假項目大行其道,爆雷事件接踵而至。
記者采訪了行業觀察者張昊(匿名),其表示"一個未來存在很大機會的行業,肯定會引來很多人投資發展"。
近兩年,類似武漢弘芯爆雷事件的還有:
另據《瞭望》報道,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分布於我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 5 省的 6 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芯騙」坑國的武漢弘芯們還在繼續……
國內造"芯"事業屢屢遇阻,張昊表示,"其實多年前也有過很多類似的失敗案例,只是近期發生的事件頻頻被爆出,才感覺很多。"
針對這些被看做"騙局"的半導體項目,"一些項目一開始想得過於遠大,中途發現做晶元難度太大,自身研發能力不足,最後做不下去了。"從而演變成騙局。
半導體及其耗資且回報周期長,需要一代人二三十年沉下心做研究,國內第一晶元代工廠中芯國際,苦熬20年才實現14nm工藝產量,新生代企業挑戰7nm工藝,談何容易;中科院換道 探索 20年研發出碳基晶元也絕非一蹴而就。
反觀國內投資,多數追求短期回報,一些項目藉此大肆圈錢。
還有一種情況,"項目方根本沒有做好准備,想利用政府資源整合,獲得融資發展機會,到最後發現做不下去了。"還有一種可能, "或許從最初就是一場騙局。 "
數據顯示,中國在2019年僅本土生產了其國內使用所需半導體的16%,可見,距離實現半導體行業的自給自足和全球領導地位的目標還很遙遠。
動輒以十年計算回報周期的晶元行業,單靠政府土地優惠政策遠遠不夠,企業在沒有盈利前,"活下去"才是戰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