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給保底工資高的帶貨主播靠譜嗎
文章:歷史照妖鏡
作者:歷史照妖鏡
《資本論》里有句話:資本總是嗅覺靈敏又天性逐利,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了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會被到處使用,如果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如果利潤到了100%,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這就像現在的直播電商市場一樣,它可以讓品牌方、工會、機構、平台乃至背後的資本方,一窩蜂的紛紛砸錢入場,那可想而知它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但在多家平台上我們明明看到那麼多人,同時在直播間搶貨,可商家為什麼還會抱怨都在虧錢?電商直播賺的錢到底進了誰的口袋?直播賣貨的資本方又是如何操縱股價的超高大額資金盤的?
大家看我慢慢分析。
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線下的各行各業出現了幾個月的停擺期,從餐飲到銷售,從商場到小賣部,涉及實體經濟的大小老闆們都叫苦不迭。
這就導致前兩年本就持續升溫的電商直播站,徹底站在了喜馬拉雅山上,加上各地政府的扶持,直播行業直接成為了可匹配萬物的萬金油,成了拯救各行各業的靈丹妙葯。
也正是這一夜颳起的風口,導致不少跟風的人被吹了進去。並且,這風一吹起來完全剎不住車,以至於這個奇妙的行業開始頻頻造神。
像什麼櫃姐直播三小時等於復工六個月。老闆娘親自上陣賣內衣一晚凈賺80萬、汽車經銷商線上直播賣車幾十輛、售樓處兩小時賣空、線上賣聯排別墅被瘋搶等新聞不斷,刺激了很多商家的神經。
於是,小商家想致富、大明星想蹭熱度、大佬跳出搶人。於是動不動破億的銷售額,讓直播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數據是變得越來越浮誇,報道也越寫越恐怖,搞得很多實業老闆紛紛把場子轉型,投入到直播大軍。
到了今年,羅永浩抖音直播三個小時帶貨總額1.1億、董明珠京東直播三小時成交7.03億元、劉濤聚劃算直播四個小時拿下1.48億,陳赫都首次帶貨直播銷售額超8200萬,李佳琪、薇婭直播一天突破上百億成交額......
一個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居然能超過4家上市公司的銷售額.....
董大媽銷售額7億
白潔首秀1.48億
這個我不知道幹嘛的首秀8千萬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些數據,當然,這無需質疑,肯定是有水分的,而且還是很大的水分。
那要知道水分是怎麼來的,我就先聊聊直播的構成。
要想知道直播間里的構成,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場直播帶貨中所需的基本要素:品牌方、主播、平台。這三方缺一不可,彷彿一個恰爛錢的三角。
品牌方需要把貨賣出去,主播需要用自身的流量變現,而平台需要穩定的商業模式、孵化體系,並獲得更多的賣貨主播和持續的抽成收入。
而市場上擁有自己的工廠和品牌、網站的主播少之又少,也就董明珠一個,所以大部分主播的商業模式還是傳統的「推銷」模式。也就是主播幫著推廣產品。
那麼有推廣產品的,就會出現專業的中介機構,也就是直播帶貨的MCN機構,也可以稱呼為工會。
這種工會就是MCN
在上游,工會擁有孵化主播和簽約主播的能力,方便對主播進行管控,給平台節省管理成本,還能刷單,給平台帶來流量。
在下游,工會可以對接品牌方幫主播做選品,給品牌方提供整體直播方案,一次性可以選擇多位主播品牌方。
那麼作為打通恰爛飯三角的中間商、皮條客,MCN機構肯定是無利不起早的,所以在直播火熱的當下那是遍地開花。僅2019年,國內的MCN機構數量就突破了2萬家,遠超過去三年機構數量的總和。而根據業內數據預計,今年還將有1萬家機構入局。
為什麼大家擠破頭搞新的公會,就是賺錢容易,風險比較低,和古代青樓龜公一樣,只要幫著客官挑選他們所滿意的主播,就能兩頭賺錢,主播要給提成、介紹費,商家要給坑位費,代理費、產品方案費。並且,小主播們只有保底工資,沒成績,做一個月就換人。
但是常規的網路中介壁壘並不高,錢來的慢,除非你簽到了頭部主播,比如那幾個老鐵和薇婭們。不然那點流量根本賺不了幾個錢,但那又成本太高,你養不起。
所以,工會開始動別的腦筋了。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在很多主做電商帶貨的直播間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數據極高,全國14億人口,一天都不做事了,就盯著直播了,動輒點贊幾千萬,更誇張的是謝娜發個微博點贊1個億......觀看人數也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
所以真實情況大家心裡也有數,又不是我這樣的歷史直播,還能學到點干貨,可就這樣我都才幾十個人看.....所以他們直播間很多人是假的,數據是刷的。
像目前主播合作賣貨或者掛鏈接的報價,大多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而商家主要根據主播的數據,像粉絲數、觀看量、銷售量、轉化率等等,來決定合作的價格。
如果主播數據達不到標准,工會又想賣錢,那麼怎麼辦呢?那就需要出動第三方;,也就是「刷量商」,好聽點叫數據維護夥伴。(就是前段時間給蔡徐坤刷粉絲轉發量被抓的那種。)
這種就是刷量商
「數據維護」的手段很簡單,屬於灰產領域,目前沒有明確立法,而且成本並不高。
比較傳統的方法的方式,就是幾百個數據線連著幾百台手機,每台手機帶有集線器連接電腦。可以一鍵讓所有手機同步操作,比如自動打開那些直播APP,幫主播點贊送禮物、評論、下單、付款,一條龍搞定。當然,給錢多了,還可以擔任氣氛組,不停的刷「小姐姐好美」、「親,你家的貨真棒!我每次都買」等等。
正在刷人氣的數據維護員
大一點,形成規模的刷量商那就直接上了雲手機業務,用伺服器技術手段給你偽裝出上千、上萬台、甚至上百萬手機來,只要你不尷尬,給你弄個上億人觀看也可以。斗魚去年就出過這個車禍,一名名叫草莓的主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達到了40億之多.....相當於南半球全體人類都在觀看...
有了數據,品牌方一看,馬上懷著發財的夢想合作了。
那麼,我現在來介紹「小搞搞」的一種直播賣貨「坑」法。
有些工會直接租下1000平的辦公室,做成幾百個隔音的隔間,然後在海量招收打工妹、或者東莞失業妹,在外形進行包裝後充當網紅,接著,工會會以每1萬粉絲幾十塊到幾千塊不等的價格,給每個賬號先上幾萬的粉絲,之後開始對外接帶貨單。
等到每個賬號全都刷到幾十萬粉絲,然後通過低價兜售直播間坑位的方式,專門去收割中小商家。
直播帶貨時,先把直播間的人氣刷起來。
坑位也就是貨物展示的位置,也可以直接理解成服務費,無非是換個說法。
主播給你掛商品,口播介紹一款收費500到1000元不等,但銷量不做任何擔保。很多小商家,尤其是小服裝店,小吃店都知道直播火,都想抓住流量紅利期,但請不起大主播,所以會選擇在小直播間試試水,500塊坑位費也不貴,這一試,就上當了。
這種主播一晚上可以介紹20到40個商品,每個商品只出場三到五分鍾,因為不是採用品牌商那種CPS的模式,也就是像大牌主播這樣,算傭金的,大牌主播對保底銷量有限制。所以工會根本也不在乎實際銷量,隨便刷點人氣就行,反正賺的就是直播坑位費。
假如一個工會手裡有100個這種賬號,一個主播一晚上可以口播展示30件商品,那麼收入就是500乘以30,共計1萬5,而一個主播一晚上1萬5,100個晚上就是150萬。
這些機構為了擴大營收規模,還會讓主播瘋狂的加屌絲們的好友,然後在她們的朋友圈、微信群里在招微商代理,讓他們幫忙賣直播間的坑位。
而這100個賬號直播所用的場地可能都是18線小城市,或者當地政府扶持的科技園區,租金價格享受優惠政策,還可以有稅收減免。
所以成本是很低的,這種工會其實大多都是由微商轉型過去的,當年微商就是通過大型線下招商會來發展下線,如今就改成電商直播招商大會了,換了個外皮而已,本質上是一樣的。
但時間長了,商家們也懂了, 我花了錢了,最終還是要看直播間的銷量,但每次幾百塊錢的那種推廣,完全沒效果,於是,工會又有了第二個方式。
第二個套路,騙術升級。
當商家提出對銷量的擔憂時,工會會拍著胸脯和商家簽下保證固定銷售額的合同。
簡單舉個例子,工會跟商家合作帶貨,弄日商家需要付10萬元的服務費,合同上會註明以ROI為唯一的形式賣貨,達不到比例,工會方會把10萬元全額退款,不收取傭金。而如果達到要求,額外再給一筆傭金,比例為20%。
這里的ROI是什麼意思呢?
在廣告行業和風險投資行業里,有個專業詞彙叫投資回報率,又叫產投比,是指收入減去成本再除以投資額度得出的一個值。當ROI大於一就是賺的,等於一就是不虧不賺,小於一就是虧的。這個詞主要用來描述花錢的效果。
這個方案看似非常公平,一場直播10萬服務費是商家出的固定成本,工會保證賣出10萬的銷售額,然後每單賺20%的提成。如果買不到就退款10萬,提成一分錢不拿。
所以品牌方就會覺得,就算賣貨賺不到什麼錢,我也不會虧,反正全額返還,而且,我還能通過直播增加我品牌的曝光率,等於我不花錢就讓主播給產品免費做了廣告。
所以品牌方是很樂意去簽這種合同的。
那麼,如果我給大家算一筆賬,你看看,品牌方到底賺了沒.....
10萬銷售額完成,工會不但可以獲得10萬,還能以賣出貨物的20%的傭金,我們算他12萬。但是就像我剛剛說的那樣,流量都是刷的,貨是不可能賣出去的,裡面基本都是機器人。
所以當晚直播的時候,工會會找來自己的數據維護商,直接在直播間拍下10萬塊的貨。那麼合同保障的銷量完成了,2萬塊的傭金就賺到了。
那麼品牌方給的10萬你都拿去買貨了,那工會賺了嗎?肯定賺,因為還有2萬的傭金。而且那10萬塊錢買回來的貨,工會還會在發貨前、物流運送途中,或者到貨後再把貨退給商家,因為直播間購買的商品大多是沖動消費,所以退貨率30%-50%是業內常態,做電商的商家都明白。
那麼公會把10萬塊錢的貨退回去一半,就又可以賺5萬,變7萬了。
那還有一半5萬塊的貨呢?聰明的工會會以降價的方式,讓主播通過朋友圈,或者自己通過團購、社區分銷、咸魚的方式賣掉,或者直接賣給其它電商平台的店鋪,這樣至少又能回本2萬塊錢。
綜合以上商家花了10萬賣貨,實際賣貨5萬,但商家不會覺得自己虧了,因為這些商品本來就是去庫存的,而且商家心中覺得,那麼多人看直播,讓自己的商品有了很高的曝光度。退貨情況還算滿意,於是就會期待下一次的合作。
而且,在這其中,如果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比我老婆這樣的,跟著評論和機器人一起買,那麼工會還可以多賺點傭金,少買點貨,品牌商也能多銷售一些。
這相當於主播、工會、品牌商站在了同一條線,真正上當的是消費者,因為他們買的基本是存貨,或者不是和直播一個批次的東西,那這個我接下去會說。
這個套路,就是升級版的,也就是「刷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明目張膽的騙...這幾個人的月銷售已經快趕超一些國家的年財政....
很多人就問了,商家也不是傻子,可以提高ROI,對銷售保量嚴格一些要求,主播也選平台知名大主播,這樣總不會被騙吧。
但新的規則玩法自然跟著也就變。
在ROI的保量模式中,商家同樣出10萬塊的服務費,而且保證至少給商家30萬的銷售額,20%的傭金維持不變。
那麼對商家而言,需要支出的直播成本是10萬服務費,加上30萬銷售額中的20%傭金,共計16萬,看起來還能賺14萬。
別忘了還有行業慣例的退貨率,如果退貨率高達50%,那30萬銷售額中15萬都會被退掉,那商家反而會賠1萬,那麼真實的ROI會出現負數,如果退貨率為30%,那30萬里就有9萬會被退掉,商家僅僅賺了5萬,那麼真實ROI數據為0.5。
等於商家連成本都沒能保住。
不知道大家看不看的懂.....
而且,還有個虧錢因素,就是說如果請一線主播,比如薇婭、李佳琪他們,那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
因為稍微有點影響力的主播直播間都會要求商家全網最低價,以保證自己直播間的持續購買力,這里的主播,已經是命令的口氣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大主播,有主導權,所以往往不會顧及到商家的利益,只為了自己的面子。就像前幾天雅詩蘭黛和薇婭、李佳琪的糾紛就是這個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商家直播帶貨的利潤可以說,相當於沒了。
知名媒體《第一財經》曾經在一篇稿子中說:
朴西電商的負責人透露,李佳琪雙11當天的鏈接費為15萬,分成比例為20%,他們和李佳琦合作了五次,兩次持平,虧了三次,且雙11當天更是虧了50萬。
也就是說,對於商家來說,一場直播下來,產品不但要歷史或者全網最低價,還要給主播坑位費、傭金,還要被工會設置的各種合同騙,並且你還弄不過他們,你上了這條船,你就沒辦法,主播會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怪在商家頭上,因為他粉絲多,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那麼為了保證在明知道被坑的情況下,又要價格優勢,給足網紅盈利空間,又要減少自身虧損或者實現盈利,那麼只能是降低產品質量。
所以我們在直播間買到的貨,也不說全部,但是大部分和主播展示的商品不是一個批次的產品。就像我老婆買的是SK2卸妝水,那麼收到的很可能是試用版,你可以退錢,退錢那也是商家的事情,和主播無關。如果退的人多了,引起公憤了,主播會很不要臉的逃出來說,這是商家的個人行為,本人終止和此商家的以後合作,敷衍了事。晦氣的只有商家和買家。
雅詩蘭黛這個事情就是這樣。
被騙的商家
可如果只騙一個坑位費就算了,就當長個記性,關鍵還要他們還會騙產品。
很多主播在直播前,公會會以主播需要測試產品為理由,讓商家郵寄多件產品,那麼上百個直播間,樣品積少成多。轉頭公會還能開個網店,二次銷售。
這里就出現了第三個套路:騙產品。
他們往往會自稱專業為平台投入大主播選品,誠心促成商家和大主播的合作,選品專挑單價貴的,一心只為消費者選擇最優質的產品。
等品牌商或者中小商家上鉤後,這類公會就以坑位費不收,但是需要全方位測評產品為由,要求商家郵寄多件、多套產品,之後更是一本正經的和你談合約、做方案。然後開始線下試用、產品拍照、直播試用。那這些環節都要用產品,那廠家肯定是會第一時間給你寄過去的。
可就等准備直播的時候,公會往往會以產品質量不過關,或者說主播拒絕了和您的合作為由,敷衍商家,草草了事。你廠家這時候就算找工商都沒用,因為合同裡面會寫明,如有產品因素導致不能如期推廣的,責任全在甲方。
小廠家你是耗不起和它打官司的,既耗時、又費力,且為了那麼點東西也不值得,只能吃啞巴虧。
那麼這些機構拿到產品之後,繼續我剛剛說的那個套路,也就是專門到咸魚做二手生意,生意搞得也是紅紅火火。反正是無本經營。
內表光鮮,外表不堪的直播基地
以上的幾個套路都屬於初級玩法。現在,我給大家介紹更高明的玩法:
是把工會做成金融。
一些大公會,在與商家談合同的時候,會保證一個極高的ROI,這種一般都在5以上,最高的有到100的,依然是服務費加傭金的合作方式,但會設定期限。
比如,公會會和商家來一個一個月的業績對賭,如果公會完成了銷售,那麼服務費就要增加到50萬到幾百萬不等,如果公會完不成,則退還所有服務費。
那商家一聽覺得劃算啊,有合同保障,而且覺得公會肯定賣不了那麼多,又是大機構,我就等你接下來一個月的操作,實現了最好,實現不了也不虧,反正完不成,服務費、傭金都不用給,為什麼不試試呢?
這時候套路就來了,首先,公會信誓旦旦的和你說,肯定能完成,要你事先支付50萬的保證金,如果不完成,我肯定退錢。那商家既然第一份對賭協議都簽了,那隻能合作。
可等到商家把錢打過去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無論商家怎麼催促,產品都遲遲不在直播間露臉。公會給出的理由是,正在弄文案,別急,總之就是能糊弄就糊弄。
完不成銷售,這50萬服務費你是還的,這個公會當然知道,但是人家公會壓根就不是為了這個50萬銷售額去的,而是拿著錢去買理財產品或者P2P了。
我們按萬分之五的日利息來算,50萬乘以30天乘以每天萬分之五,等於7500元的月收益。
這還僅僅是玩短線,有些公會甚至還會大批量養銷售,比如養上100個,每個銷售一個月完成四個這種級別的單子,月收入就是300萬。更有甚者,把這些錢拿出去放過橋貸款,徹底成為放貸機構。
這個很多直播平台,都在做這個事情,你就看哪些直播是有貸款業務的,那麼就是哪些直播平台了.....
等到和商家一個月合作期限到期時,這些公會會遵照當初簽訂的直播合同,分文不差的退還給商家。
他們的盈利模式只要不斷談客戶,靠利息就能為公司創造高額利潤。這就是以直播風口做外殼,實則採用金融手段放貸的騙子。
接下來,我和你們說的,是最大的騙子:股票。
我這里還有兩個經點。第一個就是中國老牌女鞋《星期六》的案例。
《星期六》成立於2002年,於2009年上市,主營業務是皮鞋,皮革製品的生產和銷售。
但從上市的第二年開始,公司的營收就陷入了持續下滑的惡性循環中。
但星期六的管理層並沒有灰心,多年以來一直在尋求轉型,終於在2017年通過收購only lady,女人志和Kim is閨蜜網正式進軍互聯網廣告行業。
隨後,星期六以19億的價格分兩次收購了公會機構《遙望網路》95.1%的股份。這次收購,遙望給星期六的業績承諾是2018年到2020年凈利潤不低於1.6億、2.1億。
而遙望網路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呢?就公開資料顯示,遙望網路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較早把明星引入淘寶直播等平台的專業公會運營機構之一,手裡簽約了包括王祖藍在內的十多位明星藝人。
2019年12月9日,多家官媒集體點贊推薦李子柒,央視新聞更是發表關於李子柒的評論文章,於是各大媒體迅速跟進傳播。網紅電商在資本市場上迅速升溫。
此時,不知道是不是《遙望網路》放出的消息,說李子柒是星期六旗下藝人。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星期六的股價踩著名人效應,股市大漲。
果然,12月13日,星期六的股價應聲開始上漲,連續漲停多次。在此後的25個交易日,該公司更是出現了16個漲停。而就在24日股價飛漲之時,星期六連夜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以及《關於公司股東、高級管理人員擬減持股份的預披露公告》。
據公告披露,實控人張澤民、梁懷宇夫婦將頂格減持5%,以當時股價計算,超過五億元。
至於減持的原因,三位董事均表示是個人資金需求。
那麼這個操作,稍微有點金融知識的都知道了,這就是套現。
套現後,星期六就公開辟謠,澄清李子柒並不是其旗下藝人。這時候大眾才幡然醒悟,日!我們又被割韭菜了!
那麼李子柒和星期六到底有沒有關系呢?沒有....
李子柒所在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實際控股為《微念科技》。
在當時《微念科技》的股東名單中,《廣州著實成長》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持有其5.66%的股權,張澤民通過深圳市星期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廣州琢石18.9%的股權,相當於張澤民間接持有了《子柒文化》約0.5%的股權。不過,這只是張澤民個人持有,和星期六的上市公司主體沒有直接持股關系。
就這樣靠著蹭李子柒的熱點,他一家收購了公會機構的福建老牌鞋廠,一次性套利了五個億。
所以,高端的騙子資本動起手來根本不需要直播間。
另一起靠直播帶貨套利的案例就發生前段時間。
一個叫(夢潔家紡)的企業在5月11日突然宣布與(千尋文化)旗下的淘寶主播薇婭達成合作關系,在之後消費者反饋、產品銷售、薇婭肖相權、公益等方面開展合作。
因為搭上了薇婭這班車,(夢潔股份)的股價開始一路飆升,期間出現八個漲停,5月8日至5月21日累計漲幅高達124.13%,市值從32.78億元,一度拉升至77.32億元。
而自5月12日開始,(夢潔家紡)二股東武靜悄開始減持公司股份,隨後公司其他董事、總經理全部加起來累計減持近2%,套現1億。
這一系列操作很難讓人不起疑心。
在復盤整個過程,尤其是在夢潔股份與薇婭簽約前一個交易日——5月8日,夢潔股票的成交量比平時大七倍,大約7000多萬資金提前參與布局。
一個周末之後,5月11日(夢潔股份)與薇婭所在的(千尋文化)才正式簽約。協議簽署完成後,(夢潔股份)公司品牌宣傳部門才向媒體主動推送了相關的內容。
次日,(夢潔股份)持續漲停,而兩周前,深交所對夢潔股份的異常交易也下發了問詢函。
5月22日晚,(夢潔股份)回復的公告稱:在與薇婭直播間的七次合作中,銷售總額不到1500萬,而夢潔全年銷售額大概在26億。
也就是說薇婭直播間對夢潔的實際銷售量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很顯然,簽約微雅做代言不是為了賣貨,你說這不是一場計劃好的資本收割中小散戶的套利游戲,誰信呢?可往往就有那麼多傻子,相信幾個賣貨的...這些人的文化還不如你啊,大哥...
薇婭代言夢潔
除了以上的種種騙術也在不斷更新中,比如公會騙主播培訓費,比如公會掛淘寶客鏈接的,用推A產品送B產品曝光的方式騙取品牌商傭金,再比如公會在合同里挖坑,搞些文字游戲,通過偏遠地區刷單,逼商家虧損而不發貨,最終違約。又或者通過最低價或歷史最低價的字眼漏洞獲得高價違約金的。
這個在虎牙出現過。
除此之外,主播和商家聯合欺騙消費者也是常態,這個是老鐵派系直播的一種騙人方式。
比如主播為了讓粉絲下單,和商家演雙簧,搞撕逼直播,商家假裝口誤說漏嘴,把商品最低價爆出口,主播生氣的大喊,讓員工把價格全部設成最低!並呼籲粉絲家人們快點下單!
更有甚者,一場直播會上演主播被商家合同訛詐,求粉絲買貨,買夠量就可以幫自己東山再起的電視劇橋段。
網紅直播帶貨之所以能夠崛起,原因有多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所有的電商平台都已經逼近流量的天花板,而電商平台自己大多沒有流量上的造血能力,只能用更多的錢來投放,邏輯還是流量采買,流量成本越來越高。
網紅直播帶貨的本質還是內容,內容是先天更容易獲得流量,但持續且大規模商業化是最難的一個領域,而賣貨是所有變現方式效率最高的。
於是,在全網流量焦慮中,直播帶貨的形式成為了一塊流量窪地。
這數據你們相信?
那直播帶貨真的能帶貨嗎?一場電商直播牽扯了多方利益,從品牌角度來說,和明星網紅主播合作,主要是為了提高曝光度,好賣貨。但眾多品牌在和明星網紅的合作中往往失去了議價權,被迫拿出全網最低價虧本合作。
除此之外,高額的傭金提成和服務費對品牌來說基本就是賠錢賺吆喝。
比如去年十月底李湘直播賣貂衣,一開始是銷量是26,直播結束了銷量還是26,一件都沒賣出去,而品牌方為了請李湘就花了80萬。氣的老闆要把李湘告上法院。
商家的全網最低價也會影響線下經銷商的利益。一些之前以線下渠道為主的企業,在線上賣出的低價是線下經銷商大批量進貨都拿不到的價格,於是,一些本該在線下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會因為價格優勢改為在直播間購買,甚至一些經銷商也會因為低價改在直播間批量進貨。
可以說直播帶貨並沒有帶來更多的消費和產品服務增值。也沒有帶來產業的升級,僅僅是渠道的一個轉換。
比如董明珠帶貨三億、七億遭遇馮大輝和媒體的公開質疑,是格力官方要求線下經銷商都去直播間提貨刷單所得的。
而對直播平台來說,燒錢是當下最可行的搶流量方法。羅永浩在抖音首場賣貨1.1億,也是抖音給了大量流量媒體資源傾斜之後的結果。
快手、京東也在董明珠直播間瘋狂補貼,喊出全網全年最低價,對直播間的每款產品都做了巨額補貼,最終才實現了董明珠三億、七億的銷售記錄。
而魚龍混雜的工會又是這個行業里最黑心的中間商,最純粹的逐利者,以各種坑騙手段謀取利益最大化,不惜破壞整個電商直播的生態。
有數據顯示,直播帶貨作為零售渠道的補充,2018年在淘寶和天貓總銷售額中佔比僅0.02%,19年佔比僅為3.4%,根本無法替代傳統的購物渠道。
按照GMV的計算管理,直播帶貨的統計口徑是不會扣除退貨的訂單金額的,所以整個直播帶貨行業還存在著不少水分。
而面對工會的騙局橫生,商家長期賠本賺吆喝,資本的瘋狂套利以及少到可憐的市場銷售佔比,恐怕所謂電商直播帶貨的風口,只是各方利益造勢吹起來的泡沫。
這些年大家錯過了太多風口,太多一夜暴富的機會,搜索、電商、社交,礦機、P2P,到現在的電商,大家都想上這車,根本不管這個車會往哪裡開!
大家還記得我么....我是歷史照妖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