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米雷軍突開發布會 他看好哪些領域
(3月6日)上午10時56分,全國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首都大酒店A座二樓薈芳閣召開了媒體發布會。現場有超過100家媒體到場。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不做房地產……」雷老闆對於一件事「耿耿於懷」:「過去一年老是有人在說小米要做電動車,最近幾個月我搞明白了,原來是一家叫『雷軍電動』的公司在做,但是跟雷軍、小米一點關系也沒有。這種營銷有點LOW。」
發布會上,針對缺乏自主創新的質疑,雷軍拋出了「集成創新」的概念;對自己先前「10年幹掉蘋果」的豪言,他澄清「市場份額第一不等於幹掉蘋果」;不過,談到十億賭約,他卻羞澀地打起了太極,再次把皮球踢回給董明珠:「你還是去問董總吧"……
那麼,雷老闆究竟看好並投資了哪些領域,他在發布會上又推銷了些什麼?南報君第一時間為您帶來快報:
2014年,雷軍都投資了哪些領域?
雖然雷軍表示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合作並不等於小米自己在做。不過2014年,雷老闆在資本市場的大規模「撒錢」出擊卻廣為媒體報道:
1.智能家居|結盟美的集團:12.66億元人民幣
2014年12月14日,小米和美的集團一起發布聲明稱,小米科技與美的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小米科技將斥資 12.66 億元入股美的集團,獲得 1.29% 的股份。美的集團將以每股 23.01 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 5500 萬股。
小米戰略入股美的集團,一時間引發行業激烈的討論,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甚至炮轟,「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不過這並不影響業內對於這樁交易的關注度。
根據《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美的與小米戰略合作事宜的公告》所披露,雙方將以面向用戶的極致產品體驗和服務為導向,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進行多種模式合作,建立雙方高層的密切溝通機制,並對接雙方在智能家居、電商和戰略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團隊,積極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支持雙方相關業務的發展。
2.移動健康設備|投資九安醫療:2500萬美元
2014年9月,電子血壓計和血糖儀供應商九安醫療於宣布,將引進小米2500萬美元的投資。九安醫療從2010年開始制定並實施「以可穿戴設備及智能硬體為起點進入移動醫療和健康大數據領域,進而圍繞用戶建立健康生態系統」的戰略。其智能硬體產品涵蓋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心率、體重、體脂、睡眠、運動等領域。
據悉,九安旗下品牌iHealth會和小米移動健康領域展開合作。相關人士表示,此次雷軍瞄準移動醫療商機投資九安,預計iHealth將會延續小米銷售模式,性價比優先,單點突破為主。用戶方面,小米粉絲效應和終端的配合也能為iHealth導流。
3.移動互聯網|認購獵豹移動:2000萬美元
2014年4月28日,金山軟體發布公告,稱已提交赴美IPO申請的獵豹移動公司(原金山網路)已與網路、金山、小米簽署股份認購協議,三家公司以首次公開發行價,最多認購5000萬美元的獵豹股票。其中,金山軟體將最高認購1000萬美元的股份,網路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小米旗下投資公司 XiaomiVentures將最高認購2000萬美元股份。
獵豹移動作為金山旗下公司,而雷軍的另一身份是金山軟體公司董事長,因此獵豹也一直被視為「雷軍系」公司。此次認購完成,獵豹的股東中將集合騰訊、網路、小米等網路巨頭。
4.車聯網|控股凱立德:84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9日,導航電子地圖基礎數據與互聯網地圖獨立供應商凱立德發布,增發股票700萬股,預計募集金額為8,400萬元。而股票發行對象為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以及天津金星投資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天津順米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是有「雷布斯」之稱的雷軍。
凱立德目前總股本為9171萬股,此次股票發行後將達到9871萬股,雷軍投資後的控股權或將達到7.09%。雷軍通過此舉開始進軍車聯網,國內主要的獨立圖商已經悉數被互聯網巨頭「瓜分」完畢:高德、易圖通歸屬阿里巴巴,四維圖新引入騰訊做二股東(騰訊還全資擁有科菱航睿),長地萬方則低調地委身於網路。
5.網路影視|曲線參股華策影視:5000萬元人民幣
2014年10月8日,電視劇「一哥」華策影視宣布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2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影視業務及相關業務營運資金。
根據方案,華策影視此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鼎鹿中原(實際控制人網路常務副總裁劉計平)、泰康資產、朱雀投資、建投傳媒和北京瓦力(實際控制人為小米CEO雷軍),認購金額分別為10億元、4億元、3.5億元、2億元和0.5億元。
募集資金使用方面,華策影視擬投資13億元用於網路劇、電影及綜藝節目的內容製作業務升級,規劃方向包括:打造20部以上網路定製劇;名家名導的系列電影及國際巨制;並推出8檔大型綜藝節目。此外,內容版權和模式采購、資源培植與整合、互聯網應用開發項目擬分別投入募集資金1億元、4.5億元和1.5億元。
發布會上,雷軍推銷了些什麼?
1.推銷兩份建議:
《建議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國家標準的建議》、《關於繼續修訂<公司法>改善創業環境的建議》並且「問問題」:
「一個非常優秀的小夥子,他要做一家公司,他有非常好的想法,我願意拿出100萬人民幣,佔10%,小夥子佔90%,在沒有修訂《公司法》的現在,注冊不了。」沒有成熟的技術、沒有專利、也沒有知識產權,沒有對人力資本估價,怎麼保護創業者的人力資本?
「如果第二天小夥子說項目失敗,我就賠了90萬,怎麼保護我這樣的天使投資人100萬不打水漂,這里設計到清算問題。建議清算的時候優先償還投資人的投資款,這樣就能保護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業者的權益。」
2.背誦政府工作報告,推銷「草根創業」:
「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過去兩年是創業者的黃金年代,相信今年也是:一、因為資本泡沫化,容易拿到資本。過去一年很多創業公司吸取的資金過億,優秀的過10億。二、政府大力倡導,環境和前幾年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中國成功創業公司的市值到了世界一流,如阿里巴巴,反過來投資公司願意給創業公司投資。」
3.推銷「自拍桿」:
「前幾天新浪董事長兼ceo曹國偉送給我一個自拍桿,在預備會上我帶上了拍了,火了!我又送了一些自拍桿給一些朋友。前幾天我要求小米部門把市場上的自拍桿全部買來。」
4.推銷小米:
「大家批評我們是飢餓營銷,去年我承諾供應4000萬支,供應6500萬支,銷售6100支,增加227%;營收473億,增長135%,短短3年間,超乎自己的想想。第一個是時代機遇,小米到底佔住哪些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紅利、製造的紅利、消費的紅利。」
「今年小米的目標8000萬支到1億支,營收1000億到1200億。」
「小米是一個高度專注的公司,5年內不會做電動車。過去一年到晚都有人說我做電動車,3個月前才搞明白,其實是一家公司在推動,叫雷軍電動,但和雷軍、小米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希望大家幫我澄清一下,我們正在和這家公司溝通,我覺得這種營銷有點low」
「小米不做電動車,不做家裝,沒有做公寓,更沒有做房地產。我已經產業25年,我深深知道專注的重要性。」
「小米跑得這么快,就是因為專注。小米會高度專注5個產品: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念了兩次)」
「小米合作的原則是,非獨家,不排他,開放合作。」
「我們在研發上投入很大。比如第一代紅米,第一款做了40萬台不要,我們很誇張的。哪怕小米電視一代我們都考慮是不是不上了。小米內部一個產品被取消掉是很正常的,我們不會講究。你只有不惜代價做產品才能做好。」
雷軍:我們是「集成創新」
媒體對小米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質疑,雷老闆淡定表示,我們是集成創新——
雷軍:工業發展到今天,很少有公司能把智能手機從頭到尾做。除了自主創新,還有集成創新。蘋果也用了其他公司的技術。5年前小米就10來個人,如何獲得消費者的新人,靠合作夥伴的品牌。」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欲在10年內擊敗蘋果,看雷軍怎麼接招——
雷軍:小米的目標是10年時間成為手機市場份額第一,不是幹掉蘋果。可能蘋果不追求市場份額,但我們是互聯網公司,得追求這個。3年前就有人寫我說要幹掉蘋果,但蘋果是偉大的一家公司,兩者也是不同的,比如小米是開放的。
不過,雷布斯也不是沒有命門……瞧,一提到和董小姐的十億賭約,他就打起了太極……
雷軍:我和董總在一個組,我和她說要去格力學習,她說非常歡迎。我們非常樂意和格力合作。
B. 投資10萬,兩個和伙人各投2萬,什麼事情都不管,怎麼分股份
合夥人股權分配系列問題由15個常見問題組成:
1、我想創業,去哪裡找合夥人?
2、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司合夥人?
3、哪些人不應該成為合夥人?
4、合夥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坑
5、合夥協議和公司章程有什麼區別?
6、合夥人之間股權比例怎麼設置?
7、什麼時候簽署合夥人股權分配協議比較合適?
8、合夥創業,大家應該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嗎?
9、如何確定資金和人力占股的比例?
10、創業者可以給那些很牛逼的兼職人員發大量股權嗎?
11、創業初期,需要給投資人預留股權嗎?
12、合夥人退出時,該如何確定退出價格?
13、股權發放後,發現合夥人拿到的股權與貢獻不匹配,怎麼辦?
14、退出機制怎麼談,不傷合夥人之間的感情?
15、限制性股權的成熟方式一般有哪些?
1.我想創業,去哪裡找合夥人?
如果在熟人關系裡找,最好的合夥人應該是前同事,同學次之,朋友再次之,親戚最末。
從前同事關繫到創業的合夥人關系是工作關系平移,之前大家是同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現在換了個坑繼續戰斗,其磨合成本是最低的。每個單位都有其狗血的劇情和不堪的過去,如果經歷過那些辦公室的勾心鬥角之後,還是認為對方是可以合作的,那麼這種階級友誼能大大降低建立互信的時間成本。
同樣,同學有過共同求學的經歷,例如共同完成一次小組作業等,這與工作關系最為接近,也比較容易完成向創業團隊的工作關系轉換。
朋友分為工作關系的朋友和私人關系的朋友,這兩種情況下,都沒有在同一屋檐下共事的經歷,而且從甲方或乙方變成合夥人,或從酒肉朋友變成合夥人,都還是有個適應過程。
親戚就不用說了,天生就有的親屬關系大家不會去珍惜,會想當然認為是應該的;再加上錯綜復雜的親情關系(夫妻老婆店擺個小攤還行,不適合規模化運營),會讓商業合作關系變得復雜化。
如果陌生人里找合夥人(多半還是經熟人介紹的),這有個熟悉和建立信任的過程,不確定性會更大一些,好或不好全憑人品和運氣了。
如果找不到合夥人呢?除非你天生是霸道總裁的料,否則,建議還是不要創業了。現在忽悠不到合夥人,將來肯定也忽悠不到客戶。
2.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司合夥人?
公司股權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夥人團隊(創始人與聯合創始人)、員工與外部顧問(期權池)與投資方。其中,合夥人是公司最大的貢獻者與股權持有者。
既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有3-5年全職投入預期的人,是公司的合夥人。
這里主要要說明的是合夥人是在公司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能全職投入預期的人,因為創業公司的價值是經過公司所有合夥人一起努力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後才能實現。因此對於中途退出的聯合創始人,在從公司退出後,不應該繼續成為公司合夥人以及享有公司發展的預期價值。
合夥人之間是[長期][強關系]的[深度]綁定。
3.哪些人不應該成為合夥人?
(1)資源承諾者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可能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夥人。
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因此對於只是承諾投入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建議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權綁定。
(2)兼職人員
對於技術NB、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兼職人員,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顧問標准發放少量股權。如果一個人不全職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創始人。任何邊干著他們其它的全職工作邊幫公司幹活的人只能拿工資或者工資「欠條」,但是不要給股份。
如果這個「創始人」一直干著某份全職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風投,然後辭工全職過來公司幹活,他(們)和第一批員工相比好不了多少,畢竟他們並沒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樣的風險。
(3)天使投資人
創業投資的邏輯是:a.投資人投大錢,佔小股,用真金白銀買股權;b.創業合夥人投小錢,佔大股,通過長期全職服務公司賺取股權。
簡言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創始人既出錢(少量錢),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資人股票購股價格應當比合夥人高,不應當按照合夥人標准低價獲取股權。
這種狀況最容易出現在組建團隊開始創業時,創始團隊和投資人根據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投資人不全職參與創業或只投入部分資源,但卻占據團隊過多股權。
(4)早期普通員工
給早期普通員工發放股權,一方面,公司股權激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給單個員工發5%的股權,對員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勵效果,甚至認為公司是在忽悠、畫大餅,起到負面激勵。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後期(比如,B輪融資後)給員工發放激勵股權,很可能5%股權解決500人的激勵問題,且激勵效果特好。
4.合夥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坑
過去創業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慮合夥人股權問題。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合夥創業的新時代,合夥創業成為互聯網時代成功企業的標配。創業者必須學習和重視股權分配的常識。
產品出點問題,可以通過快速迭代解決。技術或運營出點問題,影響也只是短期發展。如果合夥人股權出了問題,經常是不可逆的「車毀人亡」。
關於合夥人股權分配,前人踩過的坑大部分都在這里了,希望下個踩坑的不是你。
(1)團隊中沒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
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核心是老大的股權設計。老大不清晰,企業股權沒法分配。創業企業,要麼一開始就有清晰明確的老大,要麼磨合出一個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權戰爭,緣於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
企業有清晰明確的老大,並不必然代表專制。蘋果、微軟、Google、BAT、小米……這些互聯網企業都有清晰明確的老大。
老大不控股時,這些企業都通過AB股計劃、事業合夥人制等確保老大對公司的控制力。創業團隊的決策機制,可以民主協商,但意見分歧時必須集中決策,一錘定音。
在公司的股東會與董事會層面,老大隻有對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會淪為賭徒手裡不斷轉售的紙牌。老大在底層運營層面適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與局限性。有些聲稱試驗失控的創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權層面冒險失控。
(2)只有員工,沒有合夥人
在過去,很多創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現在,新東方三駕馬車、騰訊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羅漢……我們已經進入了合夥創業的新時代。創始人單打獨斗心力難支,合夥人並肩兵團作戰共進退才能勝出。創始人需要尋找在產品、技術、運營或其它重要領域可以獨當一面的同盟軍。
「初創企業合夥人的重要性勝過風口的商業模式」,並不為過。在實踐中,有很多創業者問如何做「員工」股權激勵,但很少有創業者問如何做「合夥人」股權設計。
即便有些創業者意識到合夥人的重要性,但你見到他們公司的股權架構時就會發現,上邊還是慈禧,下邊還是義和團。他們認為的重要合夥人,很少持股。
合夥創業,合夥人既要有軟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長遠。只講交情不講利益,或只講利益不講交情,都是耍流氓。
(3)團隊完全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
如果把創業看成一場遠距離拉力賽,賽車手最後可以勝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選擇、賽車手的素質與跑車的性能。
跑車賴以啟動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勝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創業企業合夥人的早期出資,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過去,如果公司啟動資金是100萬,出資70萬的股東即便不參與創業,占股70%是常識;在現在,只出錢不幹活的股東「掏大錢、佔小股」已經成為常識。
在過去,股東分股權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據是「出多少錢」, 「錢」是最大變數。在現在,「人」是股權分配的最大變數。
我們見到,很多創業企業的股權分配,都是「時間的錯位」:根據創業團隊當下的貢獻,去分配公司未來的利益。創業初期,不好評估各自貢獻,創業團隊的早期出資就成了評估團隊貢獻的核心指標。這導致有錢但缺乏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的合夥人成了公司大股東,有創業能力與創業心態、但資金不足的合夥人成了創業小夥伴。
我們建議,全職核心合夥人團隊的股權分為資金股與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人力股要佔大頭。
人力股要和創業團隊四年全職的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對於創業團隊出資合計不超過100萬的,我們建議,資金股合計不超過20%。
(4)沒有簽署合夥人股權分配協議
許多創業公司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創業早期大家一起埋頭一起拼,不會考慮各自佔多少股份和怎麼獲取這些股權,因為這個時候公司的股權就是一張空頭支票。
等到公司的錢景越來越清晰時,早期的創始成員會越來越關心自己能夠獲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去討論股權怎麼分,很容易導致分配方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導致團隊出現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
所以,在創業早期就應該考慮好股權分配,簽署股權分配協議。
(5)合夥人股權沒有退出機制
合夥人股權戰爭最大的導火索之一,是完全沒有退出機制。比如,有的合夥人早期出資5萬,持有公司30%股權。干滿6個月就由於與團隊不和主動離職了,或由於不勝任、健康原因或家庭變故等被動離職了。
離職後,退出合夥人堅決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①《公司法》沒規定,股東離職得退股;②公司章程沒有約定;③股東之間也沒簽過任何其他協議約定,甚至沒就退出機製做過任何溝通;④他出過錢,也階段性參與了創業。
其他合夥人認為不回購股權,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於事先沒有約定合夥人的退出機制,對合法回購退出合夥人的股權束手無策。
對於類似情形,我們通常建議:
① 在企業初創期,合夥人的股權分為資金股與人力股,資金股佔小頭(通常佔10-20%之間),人力股佔大頭(80%-90%之間),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務期限掛鉤,甚至核心業績指標掛鉤;
② 如果合夥人離職,資金股與已經成熟的人力股,離職合夥人可以兌現,但未成熟的人力股應當被回購;
③ 鑒於咱們中國人「談利益,傷感情」的觀念,我們建議,合夥人之間首先就退出機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溝通理解到同一個波段,做好團隊的預期管理,然後再做方案落地。
(6)外部投資人對公司控股
對股權缺乏基本常識的,不僅僅是創業者,也包括大量非專業機構的投資人。比如,我們看到,有投資人投70萬,創始人投30萬,股權一開始簡單、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
外部投資人控股存在很多問題,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首先創始團隊沒有足夠的工作動力,感覺是在為別人打工,其次沒有預留足夠股權利益空間吸引優秀的合夥人加入,最後這類股權架構讓投資機構避而遠之,影響公司的下一步融資。
(7)給兼職人員發放大量的股權
我們看到,很多初創企業熱衷於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職人員撐門面,並發放大量股權。
但是,這些兼職人員既多少時間投入,也沒承擔創業風險。股權利益與其對創業項目的參與度、貢獻度嚴重不匹配,性價比不高。這也經常導致全職核心的合夥人團隊心理失衡。
對於外部兼職人員,我們建議以微期權的模式合作,而且對期權設定成熟機制(比如,顧問期限,顧問頻率,甚至顧問結果),而不是大量發放股權。經過磨合,如果弱關系的兼職人員成為強關系的全職創業團隊成員,公司可以給這些人員增發股權。
(8)給短期資源承諾者發過多股權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早期需要藉助很多資源為公司的發展起步,這個時候最容易給早期的資源承諾者許諾過多股權,把資源承諾者變成公司合夥人。
但是,創業公司的價值需要整個創業團隊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實現,資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資源的利用。對於只是承諾投入資源,但不全職參與創業的人,更適合優先考慮項目提成,談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權綁定。
(9)沒有給未來員工預留股權
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股權是吸引人才加入的重要手段。創始人最初分配股權時就應該預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權池用於持續吸引人才和進行員工激勵。
原始創業股東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權池的股份可以由創始人代持。
(10)配偶股權沒有退出機制
全職直接參與公司運營管理的核心團隊,是創業合夥人。容易被忽視的是,創業合夥人的配偶,其實是背後最大的隱形創業合夥人。
關於配偶股權,一方面,很重要。中國的離婚率近年有上升趨勢,創業者群體的離婚率可能高於平均水平。
根據中國法律,婚姻期間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除非夫妻間另有約定。創業者離婚的直接結果是,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土豆創始人王薇因為配偶股權糾紛,影響了土豆的最佳上市時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創投圈還專門為此設計了「土豆條款」,簡單粗暴地要求創業者配偶放棄就企業股權主張任何權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處理不當,股權沒分完,婚先離了。
為了既保障公司股權與團隊的穩定性,又兼顧配偶合理的經濟利益,穩固創業者後方的和諧家庭關系,我們專門開發了「七八點配偶股權條款」,一方面,約定股權為創業者個人財產,另一方面,創業者同意與配偶分享股權變現利益,做到錢權分離。
根據統計數據,有高達60.03%的創業企業沒有就配偶股權做到錢權分離。如果婚姻出現變數,創業者只能願賭服輸。
互聯互通社區
互聯互通社區-股權智庫,由互聯互通社區股權激勵板塊延申而來。包含常識必讀、股權問答、激勵方案、名企案例、初創企業、股權模板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