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IPO暴露自動駕駛成本之痛
出品 | 搜狐 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編輯 | 楊錦
繼美國多家激光雷達公司開啟上市後,禾賽 科技 近日也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意圖沖刺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
禾賽 科技 成立於2014年,至今已推出十款激光雷達產品。近年來,國內外自動駕駛的發展讓禾賽 科技 營收翻倍增長,全球第一大 汽車 供應商博世和國內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網路不僅是其重要股東,還是其重要客戶。
這家公司的產品賣得也不錯,激光雷達銷量在三年內從百餘套增長到數千套,但未逃脫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馬斯克對激光雷達作出的價格昂貴且難以下降的「詛咒」,最近三年的平均售價均超過10萬元。這也使得禾賽 科技 毛利率達75%,遠高於同行。
這對於亟需規模落地的自動駕駛來說,顯然無法承受。禾賽 科技 要想更好地站穩這一賽道,還需在盈利和價格之間作出平衡。
營收翻倍增長,未實現穩定盈利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感測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置,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它通過激光器和感測器感知周邊環境,並結合高精地圖等,可以幫助機器人實現避障和自主導航等功能。
美國在激光雷達行業走在前列,已有多家公司邁出上市步伐。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以及Luminar在去年先後登陸納斯達克,此外還有Aeva、Innoviz、Ouster等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內完成上市。就國內而言,禾賽 科技 有望成為激光雷達第一股。
資料顯示,禾賽 科技 起源於矽谷,最初主要研發用於氣體檢測的激光氣體感測器,包括激光甲烷遙測儀和激光氧氣感測器兩款產品,自2016年開始拓展新的發展方向——用於機器人和無人車等領域的激光雷達。
隨後禾賽 科技 陸續推出多個產品,在無人駕駛領域先後推出了40線、60線、128線(線束越多,測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的多款激光雷達,並布局高級輔助駕駛(ADAS)、機器人、車聯網等領域,共推出10款產品,其中無人駕駛領域是發展重點。
隨著國內外自動駕駛企業逐漸進入商業化試運營階段,這些產品的推出給禾賽 科技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約為0.19億元、1.33億元、3.48億元,呈現翻倍增長;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約為2.53億元。
從營收結構來看,激光雷達產品是禾賽 科技 最主要的業績來源,佔比一度高達近97%。去年前三季度,激光雷達產品實現收入1.91億元,佔比達到75%;其中Pandar64在2019年銷售收入達2.24億元,系為公司貢獻64%營收的大單品,公司產品結構有所失衡。
不過,禾賽 科技 並未實現穩定盈利。在前述報告期內,其僅在2018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正,約為0.16億元,其餘期內均為虧損,2019年更是虧損達到1.50億元,去年前三季度也虧損0.94億元。
在研發方面,2017年至2019年,禾賽 科技 研發投入從0.29億元增長至1.68億元,占營收比例在一度高達150%,去年前三季度投入1.63億元,這也是公司未能持續盈利的重要原因。
網路博世加持,創始人身家達40億
和不少 科技 創業公司一樣,禾賽 科技 的創始團隊也有著頗為光鮮的背景。根據官網披露的信息,禾賽 科技 由博士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孫愷、向少卿,以及博士畢業於伊利諾伊香檳分校的李一帆聯合於矽谷創立,後三人決定回國,2014年落戶上海。
禾賽 科技 三位創始人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股30.03%,並通過員工持股平台合計控制公司37.16%的股份,對應71.45%的表決權。目前,孫愷擔任禾賽 科技 首席科學家,向少卿為首席技術官,李一帆擔任首席執行官。
按照禾賽 科技 此次20億元的融資規模和計劃發行股本的上限(636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不超過15.01%)計算,禾賽 科技 估值約 133億元,三名創始人身價合計約40億元,其中持股稍多的孫愷身價接近1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第一大 汽車 供應商博世和網路還是禾賽 科技 的股東。自成立以來,禾賽 科技 對外披露的融資金額超過15億元,其中網路在2017年9月領投B輪融資,博世在2019年5月領投C輪融資,並獲得美企安森美半導體、光速資本、真格基金、啟明創投等資本的青睞。
在此次發行前,光速資本及其關聯方是禾賽 科技 最大外部機構,合計持股達到17.5%;網路和博世中國位居其後,持股分別約為7.88%、7.65%。
產品售價超10萬,暴露自動駕駛成本之痛
隨著國內外不少自動駕駛企業進入商業化試運營,禾賽 科技 的激光雷達銷量不斷增長,從2017年的126套增長到2019年的2890套,去年前三季度為2132套,但對應的產銷率分別約36%、45%、53%、50%,顯示仍存在一定滯銷風險。
禾賽 科技 也暴露了自動駕駛成本之痛,其激光雷達產品的平均售價連續三年超過10萬元,去年前三季度才略降至近9萬元,公司稱主要是由於較低價格的PandarQT銷售佔比上升所致。
高昂的定價也使得禾賽 科技 的盈利能力遠超競爭對手。2017年到2019年,禾賽 科技 的毛利率維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同期Velodyne的毛利率最高不過44%,而Luminar更是難以覆蓋成本,2019年毛利率為-32%。
在具體的客戶拓展方面,據禾賽 科技 介紹,公司產品已服務的客戶包括北美三大 汽車 製造商中的兩家、德國四大 汽車 製造商之一、美國加州2019年DMV路測里程前15名中過半的自動駕駛公司,以及大多數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近些年,前五大客戶合計為禾賽 科技 貢獻了超過45%的收入。
根據招股書,禾賽 科技 的股東博世連續三年位列前五大客戶之列,網路在2019年貢獻了2300多萬元的收入,獲得亞馬遜投資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Aurora在2018年和去年也是公司客戶,文遠知行的關聯公司景騏集團在2019年也是第四大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網路在投資禾賽 科技 之前,曾以1.5億美元聯合福特投資了Velodyne。去年10月,網路和Velodyne簽訂了三年激光雷達解決方案AlphaPrime的銷售協議,為網路的無人駕駛計劃阿波羅(Apollo)服務。
更有意思的是,同樣都是網路投資的激光雷達公司,禾賽 科技 與Velodyne此前還因專利而互訴。2019年8月,Velodyne指控禾賽 科技 侵犯了其在美國注冊的激光雷達相關專利,隨後禾賽 科技 先後在德國和上海法院提起訴訟,指控Velodyne侵犯其激光雷達相關專利。
去年6月,禾賽 科技 與Velodyne簽署和解協議,雙方均在協議中否認對另一方的專利存在侵權行為,並約定在全球范圍內交叉許可雙方現有和未來的專利,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承諾期內不在旋轉式激光雷達領域對對方提出任何專利訴訟。
但禾賽 科技 為此付出不低代價,其需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專利許可補償及後續按年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2019年禾賽 科技 就支付了高達1.6億元的專利許可補償,這也直接導致該年出現大幅虧損,長達10年的專利許可費或將對公司盈利持續產生影響。
自動駕駛路線尚存爭議,擬用13億擴產
目前,激光雷達行業市場處於起步階段,而其在自動駕駛上的必要性和「性價比」也一直存在爭議,這也是禾賽 科技 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
在自動駕駛領域,由於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分別在泊車和煙霧灰塵場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經成為繞不開的技術支持,業內爭議主要存在攝像頭和激光雷達之間,因此也形成了兩種路線: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主導方案,另一種是以激光雷達為主導,典型代表是Waymo。
相較激光雷達,攝像頭技術更為成熟,且成本低廉,可以支持基於深度學習的類型識別,但容易受到天氣、光線等因素影響,只能獲得2D平面數據。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束感知周圍物體位置、速度等特徵,探測距離更遠,且能實現精準建模,從而構建三維信息。
目前,業內的主流看法是,L1、L2級自動駕駛可以不用激光雷達,而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是否需要激光雷達尚存分歧,爭議點正是激光雷達高企的成本。
據電動車百人會預測,去年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平均成本分別為60美元、12美元、90美元,按當前1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的主流組合,總成本在714美元。
但激光雷達當前價格多在3000美元以上,如Velodyne此前在宣布將無人駕駛用16線激光雷達降價50%後,售價仍高達3999美元,Waymo的激光雷達的成本更是高達7000美金,速騰聚創推出的125線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售價則在1898美元。僅僅是激光雷達成本就已是前述組合的數倍,而售價達10萬的禾賽 科技 更是其20倍。
這也是特斯拉堅持視覺演算法的重要原因,不久前剛登上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多次炮轟激光雷達,斥其「昂貴、醜陋、沒有必要」,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達」。
馬斯克認為,激光雷達相關生產廠家較少,且技術相對比較封閉,因此激光雷達的價格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度下降。業內多數觀點認為,1000美元將是車企應用激光雷達的心理價位,而如果要大規模應用則還需繼續下降。
高企的成本也導致激光雷達商用進程受到影響。Velodyne作為全球營收最高的激光雷達公司,其在2019年收入也僅有7億多元。目前來看,自動駕駛兩種路線之爭短期仍會繼續,而隨著自動駕駛安全性、智能性的要求,以及激光雷達成本的降低,激光雷達上車將會是一個時間問題。
實際上,目前已經有不少車企,如奧迪、豐田、賓士、寶馬、長城等均推出或計劃推出應用激光雷達的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 汽車 ,國內造車新勢力小鵬也在年初宣布將推出打造激光雷達的新車,蔚來不久前發布的首款轎車ET7也搭載1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
可以說,激光雷達跟自動駕駛密切相關,自動駕駛的不斷發展將刺激激光雷達市場需求增長,低成本激光雷達的量產又將反作用於自動駕駛商業進程。沙利文預測稱,2025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135億美元,較2019年可實現6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其中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車聯網會是主要的應用市場。
對於禾賽 科技 來說,如何打破馬斯克對於價格的「詛咒」是一大挑戰,而其也計劃通過此次上市募資為擴產降本做准備。公司擬將13億元用於建造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三年建成後將新增超265萬件產能;另外7億元繼續加碼研發,將用於激光雷達核心晶元自研,以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時還將加強激光雷達輸出點雲後的處理演算法,以及ADAS、車聯網等領域客戶需要的激光雷達硬體及演算法研發。
不過,目前國內外從事激光雷達的企業也不少,其中不乏華為這樣擁有更強研發和製造能力的 科技 巨頭。此前華為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華為有總計1萬多人正在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迅速開發出100線激光雷達,並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踏上自動駕駛賽道的禾賽 科技 ,如何尋求盈利和價格之間的平衡,將是未來能否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
B. 美SEC將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
美SEC將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
美SEC將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的公司需要在三年內提交SEC需要的文件。提交申辯的截止時間為當地時間5月3日,美SEC將12家中概股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
當地時間周二(4月12日),美國證劵交易委員會(SEC)再將12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預摘牌」名單,這是自3月以來第四批被納入名單的中概股公司。
名單包括: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統、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賬通、綠圖生物科技、傳奇生物、搜狐、新濠影匯、新濠博亞娛樂、Logiq和諾亞控股。
SEC稱,上述12家公司提交申辯的截止時間為當地時間5月3日。
截至收盤,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嗶哩嗶哩跌超9%。新能源汽車股中,小鵬汽車跌超3%,蔚來汽車、理想汽車跌超1%。霧芯科技漲近2%,盤初一度漲超14%。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3月以來第四批被納入名單的中概股。
今年3月8日,SEC將包括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葯、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葯在內的5家企業列入「預摘牌名單」,3月23日該名單中又新增了微博公司。3月31日又有網路、愛奇藝及富途控股在內的5家公司被納入名單。
由於已經超過3月29日的申訴截止日期,包括百濟神州在內的本月初首批被列入暫定名單的五家企業,當前已轉入了確定名單。
按照SEC官網上的法律文件,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的公司需要在三年內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確定摘牌名單」中的.公司沒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它們將會在披露2023年年報後(2024年初)面臨立即退市。
「預摘牌名單」的影響有多大?
據了解,SEC當前在推進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主要是向外國公司索要審計底稿,然而大多數外國公司原先都將審計底稿進行屬地管轄。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黃鍾偉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SEC和PCAOB作為美國證券市場監管的行政機構,從審計底稿做文章,對中概股進行審查已經有十多年了。中概股企業和投資者在赴美上市時,應該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風險預期。
當地時間周二(4月12日),美國證劵交易委員會(SEC)再將12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預摘牌」名單,這是自3月以來第四批被納入名單的中概股公司。
具體名單包括: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統、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賬通、綠圖生物科技、傳奇生物、搜狐、新濠影匯、新濠博亞娛樂、Logiq和諾亞控股。
(來源:SEC官網)
SEC聲稱,上述12家公司提交申辯的截止時間為當地時間5月3日。
根據SEC公布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被列入「確定摘牌名單」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報開始計算、且2021年當做第一年)三年內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確定摘牌名單」中的公司沒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理論上將會在披露2023年年報後(2024年初)面臨立即退市。
從市場反應來看,上述12家公司的股價周二並無劇烈波動,走勢更多的是與大盤整體相關。
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此前發表觀點稱,維持中美就中概股審計最終可達成協議機會較高的看法。該行認為,中國證監會修訂《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是中國發出的重要信號,表達就中美審計糾紛進行合作的意願。
修訂後的規則強調,所有相關當事人須自始至終遵守保密和檔案管理規則,及需要一個正式的協作機製作為未來跨境審計檢查的基礎。同時,該行期待美國進一步的確認和後續合作細節。
在上月舉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上,金融委表示,關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
美國SEC旨在尋求最大的投資者保護和最小的證券市場干預,限制證券活動中的欺詐、操樅、過度投機和內幕交易等活動,其在近段時間將多家企業列入「預摘牌」名單,引起國內的廣泛關注。4月13日,SEC再將12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預摘牌」名單,這已經是3月以來第四批被納入名單的中概股公司。
被加入「預摘牌」名單的公司包括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統、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賬通、綠圖生物科技、傳奇生物、搜狐、新濠影匯、新濠博亞娛樂、Logiq和諾亞控股。這些公司提交申辯的截止時間為當地時間5月3日,如果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那麼將會在披露2023年年報後面臨立即退市。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發現,網路、富途控股、愛奇藝、凱信遠達醫葯、諾斯拉(Nocera)等5家公司被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暫定清單,其需要在4月20日前向SEC證明不具備被摘牌的條件,否則將被列入確定名單。此前,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葯、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葯也被列入「預摘牌」名單,隨後微博也「光榮」進榜。
C. 《財經》:北大青鳥與搜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文引自《財經》雜志
「納斯達克經過了這么長時間,該出的事情都出過,它在法律上是滴水不漏的。」張朝陽說
----在高調進入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門戶網站公司之一搜狐(sohu.com)半年之後,北大青鳥集團以同樣的高調聲稱將要退出。10月上旬,北京的各大媒體紛紛報出消息,稱「北大青鳥將全面緊急撤出搜狐」。所謂撤出,指的是「賣掉」其四五月間購入的搜狐公司近20%的股票。消息還稱北大青鳥集團高層已就此問題基本達成共識,「只剩下程序問題」。
----看起來,搜狐與青鳥的故事就要結束了。真的嗎?
青鳥由來
盡管北大青鳥集團的總資產,據北大青鳥集團總裁許振東告訴媒體(北大青鳥婉拒了《財經》對於許振東的采訪要求),已達50億元,但其網站頁面(jadebird.com.cn)仍簡單得近乎簡陋,除了旗下各公司的名稱及鏈接再無其他,你找不到北大青鳥集團的任何重要信息,而各公司--其間頗多上市公司--的網頁也秉承同樣風格。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在北大青鳥集團最主要的公司之一北大青鳥軟體有限公司的網頁上,flash軟體不停地在窗口閃現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信使,專司傳遞信息。這也是北大青鳥名稱的由來。
20世紀90年代初,"青鳥工程"啟動。這是一項國家重點支持的知識創新工程,是中國軟體產業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這一工程由著名軟體專家、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中科院院士楊芙清教授主持,其目標是以實用的軟體工程技術為依託,推行軟體工程化、工業化生產技術和模式,提供軟體工業化生產手段和裝備。脫胎於"青鳥工程"的北大青鳥軟體有限公司誕生於1994年,是現在青鳥的前身。
當年底,許振東加入青鳥。在此之前,許於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是楊芙清教授的學生,在著名的軟體公司Oracle有過輝煌的銷售業績,曾名列該公司全球最佳24名銷售人員之列。
許與楊的合作持續至今,現在,許振東是北大青鳥集團的總裁,楊芙清是董事長。北大青鳥已成為北大校辦產業四大重點之一。在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的名單上,北大青鳥集團排名僅次於北大方正集團。
脫胎於軟體工程項目的青鳥在隨後的數年中嬗變。近幾年間,市場上所見的青鳥的重大對外投資就有10餘個省的廣電傳輸網投資、中芯國際、《京華時報》、華億影視等等。從電信概念到晶元到媒體,青鳥的投資囊括了近年來的熱點。雖然投資規模缺乏可靠的數據,但僅對中芯國際的投資就達6000萬美元,而一個省廣電網公司49%的股權亦高達1.1億元人民幣。青鳥不再僅是軟體公司了,它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
與此同時,北大青鳥在國內資本市場上開始了突進,短短三年間,青鳥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新貴。
1998年底,北大青鳥軟體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北京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入主天橋百貨(上交所交易代碼600657),成為占股權近21%的第一大股東,楊芙清是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許振東是總經理。隨後,天橋百貨更名為"青鳥天橋";2000年6月15日,青鳥天橋發出公告,宣布入主華光科技(上交所交易代碼600076),受讓原大股東濰坊華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國有法人股4488萬股,占總股本的20%,成為第一大股東。同時,北京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受讓"濰坊華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國有法人股19,532,800股,占總股本的8.7%,成為華光科技的第二大股東。2000年7月,青鳥旗下公司"青鳥環宇"(交易代碼8095)2000年7月掛牌香港創業板,集資近3億港元。在青鳥天橋、青鳥華光和青鳥環宇三家上市公司中,許振東都是法定代表人。
青鳥進取勢頭一時無兩。2001年,它看上了搜狐。此時,搜狐每股價格長期在1美元以下,而公司手中的現金卻相當於每股1.62美元--一個理想的收購目標。
買家青鳥
2001年4月23日,香港青鳥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1.18美元的價格斥資360萬美元買下英特爾手中的307萬股搜狐股票,獲得8.6%的股權。受此消息刺激,搜狐股價當日上漲7.3%,達到1.32美元。到5月7日、8日,青鳥再度出手,以230萬美元(每股1.73美元)的價格接手電筒訊盈科的互聯網風險投資公司(INTERNET CREATIONS)的134萬余股,以386萬美元的價格(每股1.68美元)買下高盛等五家機構所持的230萬股搜狐股票。至此,青鳥共獲672萬余股,持股比例達到18.9%,一躍成為第三大股東,僅次於第一大股東、公司創始人張朝陽和第二大股東香港晨興科技。向美國證監會的申報文件顯示,香港青鳥科技有限公司為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許振東。
在4月11日至5月21日的一個月內,搜狐股份從0.81美元攀升至1.69美元,上漲0.88美元,漲幅高達109%。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反應--市場預期買家青鳥不會止步於18.9%,更何況,青鳥帶來了一個故事。
據稱,青鳥集團從1999年下半年至2001年間,已購入多個省份有線網路公司49%的股份,由此不難勾畫出青鳥旗下的廣電網路與搜狐的網路門戶結合的前景。青鳥近年來在媒體領域內的投資如《京華時報》等,亦提供了與搜狐整合為"跨媒體平台"的想像餘地。這個故事包含了"寬頻"、"跨媒體"等關鍵詞,在互聯網漫長的寒冬,它們幾乎是這個行業能拿得出手供市場想像之用的全部概念--國內另一主要門戶網站新浪網與陽光衛視的結合,不外是這套概念業已實現的另一份拷貝。
搜狐創始人和CEO張朝陽對青鳥的進入最初表示了相當熱情的歡迎。在搜狐發布的一份新聞稿上,張朝陽說,"像北大青鳥集團這樣的公司非常了解中國市場,因此他們對於搜狐在中國市場上的優勢有很好的把握,便於我們將這種優勢迅速轉化為經營成效。"
青鳥對於中國市場的"了解"在不久後即讓搜狐感受到寒意。《財經》了解到,在一次會談中,青鳥向搜狐展現了公司的前景及為此所需要的一系列資產交易,讓搜狐方面感到不安。"我們做事的差別太大。"搜狐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告訴《財經》。
青鳥到底為搜狐准備了什麼計劃?《財經》未能確知。不過,從青鳥天橋在北大青鳥入主後的情形來看,搜狐的謹慎不無道理。
青鳥天橋的前身是天橋百貨,一家傳統的零售商業企業。自上市以來業績平平,每股收益大多數年份在0.20元之上。1998底,北大青鳥成為其第一大股東。1999年,青鳥天橋先後向北大青鳥出資4814萬元收購了北大青鳥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出資86.16萬元收購北大青鳥商用信息系統公司2%股權,出資650.53萬元收購北大儀器廠100%股權,出資3437萬元收購鐵路自動售票系統無形資產,出資60萬元租賃房屋等。北大青鳥當年收回9047.69萬元。2000年,北大青鳥又將自己原來投資9800萬元的山西廣播電視網路系統有限公司49%的股權轉讓給青鳥天橋,一舉收回1.1億元。僅此幾項,北大青鳥就從青鳥天橋回收資金超過2億元。
在此期間,1999年,青鳥天橋原核心業務天橋商場出現了47年來的首次虧損。
據青鳥天橋2000年年報顯示,2000年底青鳥天橋當年現金流凈額為負6.02億元,每股經營性現金流為負4.37元,在深滬兩市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倒數第一。
2001年青鳥天橋中報出籠後,更給市場留下了深刻印象。青鳥天橋總資產膨脹至33.94億元,而凈資產僅7.26億元,負債比率提升至近80%。中報顯示,半年間,青鳥天橋的負債從去年底的13.25億元猛增至今年中期的20.36億元,其中銀行貸款達17億元。這還是在去年9月配股募資4億元--北大青鳥僅認購了可配股份的5%,募集資金的97.8%均來自於流通股東--的情形下發生的。青鳥天橋借這么多錢到底干什麼?
兩年多來,青鳥天橋為長期股權投資付出的資金達6.6億元。這已大大超過了公司在1999年股權重組前六年的投資總和。這些投資中,除對北京天橋百貨商場有限責任公司的投資屬於公司調整原來產業的需要之外,一部分用於北大青鳥置入資產業務的延伸,另一部分則用於配合北大青鳥對各地有線電視網路龐大投資計劃。此外,2001年中報更顯示,2001年上半年末,北大青鳥共計佔用青鳥天橋資金5981萬元。
被動投資者?
在熱情冷卻之後的現在,搜狐管理層的口徑是把青鳥的進入僅僅看做一宗簡單的投資。財務總監柏立卓告訴記者,「青鳥只是被動投資者。他們沒有興趣運營搜狐,」他指著青鳥4月23日初次購入搜狐股權後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申報文件說。在這份文件的「交易目的」一欄寫著:申報人(指香港青鳥科技)收購普通股是為了「投資目的」。
然而,記者對比查閱了青鳥分別於4月23日和5月21日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兩份文件,發現5月21日文件中「交易目的」已變成「申報人將可能與搜狐尋求促進和發展未來業務與戰略關系。一旦作此決定,申報人將可能尋求進入搜狐公司董事會」。
實際上,青鳥對於入主搜狐有所期待這一點是不難發現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青鳥副總裁、被青鳥稱為對外發言人的范一民談及收購搜狐股權:「我們的行為並不是偶然的沖動,我們是看好才收購的,也不是什麼炒作,是一種長期的策略……假如我們成為第一股東,並且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和現有的經營班子取得共識……當然也有一個可能,就是青鳥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時候,整合就是一種趨勢性的東西,第一大股東會對經營實體等進行一些方向性的調整。」
雖然言辭亦不乏謹慎,青鳥咄咄逼人之勢躍如,但它面對的,是不容易對付的搜狐董事會。
董事會六名成員分別是張朝陽、愛德華.羅伯茨、托馬斯.格歷、James McGregor、George Chang、Philip Revzin(於6月底辭職,替補的董事為黃沁,網大公司創始人)。愛德華.羅伯茨提供了搜狐公司的部分創業資本,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教授,亦是麻省創業中心的創始人和主席。他是美國大學特別是商學院中常見的集學與商於一身的人物,學術上專長於技術性創業公司的研究,同時亦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董事和風險資本家。George Chang是搜狐第二大股東香港晨興科技副董事長、晨興亞洲集團和集團內部多家公司的財務總監兼董事,履歷表上包括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加拿大會計師協會及香港會計師協會會員。James McGregor自1993年12月至2000年7月擔任道-瓊斯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兼首席商務代表,其中1996年時擔任北京美國商會會長。托馬斯.格歷曾任搜狐財務總監兼高級副總裁,現為一家私人公司Artest的財務總監。Philip Revzin為道-瓊斯公司副總裁。
顯然,搜狐公司有一個饒富商業經驗的、國際化的董事會。他們接受的,是一套與青鳥不同的規則。「理念不同。」張朝陽對《財經》說。
知情人告訴《財經》,搜狐董事會逐漸產生懷疑——青鳥的設想不在於對搜狐的長期前景有利的計劃,而在於刺激其香港上市公司青鳥環宇的股價上揚。「這很危險。」
如若真要實現范一民所稱青鳥與搜狐的「資源整合」,青鳥接下來必須進入並控制搜狐董事會。根據搜狐注冊地美國特拉華州公司法第203款的規定,如果一家公司收購搜狐普通股超過15%,那麼在其後的三年內,搜狐不得與青鳥進行合並、股票收購、資產出售或者其他特定交易,除非交易獲得董事會的批准,並且在股東大會上得到關聯股東之外2/3以上股東的贊成。
更進一步說,不管青鳥對搜狐有何計劃,都必須得到張朝陽和晨興科技的支持。作為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他們合起來佔到了搜狐46%的股權。
顯然,雙方沒有達成一致。《財經》了解到,7月中,搜狐幾大股東在香港進行了最後一次談判,結果仍是不歡而散。假如說此前青鳥仍有著和平入主的可能性,自此之後,這種可能性消失了。
一個星期後,7月19日,搜狐拋出了「毒丸」——它做好了對付可能的敵意收購的准備。
「毒丸」
7月19日,搜狐董事會宣布了「股東權益計劃」。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這是「毒丸」的正式名稱,它的另一個別名是「驅鯊劑」——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收購兼並的高峰,對公司提起敵意收購的人被稱為「鯊魚」。
「毒丸」分兩類。一類是賦予公司股東(除敵意收購者外)以廉價購入公司股票或獲得公司現金償付的權利;另一類是賦予公司股東(除敵意收購者外)以廉價購入被收購後公司股票的權利。無論哪一類,「毒丸」都將使得收購行動對於敵意收購者來說成本高得無法忍受,並完全喪失收購的意義。
「毒丸」是美國上市公司反敵意收購的通行做法。今年上半年,通過該類計劃的公司有150家,比去年同期增長45%。雅虎(yahoo.com)、eBay等公司均在今年通過了類似的計劃。
搜狐董事會通過的「毒丸」計劃屬於第一類。按照其向美國證監會的申報材料,在2001年7月23日工作日結束時登記在冊的搜狐普通股股東均享有優先購買權,購買面額為0.001美元的占搜狐公司所發行的特種優先股千分之一的股票,執行價格為100美元。這一優先購買權在有人或機構收購搜狐股票達20%時啟動,有效期為10年。
搜狐的「毒丸」厚達數十頁,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術語,除專家外少有人能明了,但《財經》所獲得的一份相關律師函清楚地講明了「毒丸」的作用:一旦敵意收購者所收購的搜狐股權超過20%,除他之外的其他所有持股人便將有權執行「毒丸」所賦予的權利,獲得價值等於其執行價格雙倍的優先股。實際上,股東可以有兩種選擇:以100美元的價格,從公司贖回現金200美元,或者獲得千分之一的優先股。
不難推測,一旦「毒丸」啟動,絕大多數股東將選擇贖回現金200美元,從而立即賺取100美元,結果將是使搜狐握有的巨額現金全數分配給除收購者之外的全部股東,收購搜狐的一大吸引力也將隨之消失;即使股東現在不執行此項權利,在今後10年的執行期內也隨時可以向公司要求兌現。即便股東選擇買入千分之一的優先股,也將使任何敵意收購者的股權被稀釋到微不足道。
搜狐明確聲稱該計劃用於「威懾惡意收購」,只是沒有點明具體的敵意收購來自何處。不過,沒有人會發生任何誤解:「毒丸」是沖著青鳥來的。考察此時搜狐的股權結構,可以發現,除張朝陽持有25%、晨興佔21%外,北大青鳥持股18.9%,距20%之上限僅一線之隔,其餘均是持股比例不超過4%的小股東。
「滴水不漏」
「毒丸」從法律上確定了任何對搜狐公司的可能的兼並收購,都必須得到公司董事會的同意。青鳥如果想通過收購股票入主搜狐,已幾乎沒有可能性。
在理論上,青鳥要想入主搜狐,還有一個辦法,即換掉公司董事會。但是,搜狐的董事會六名董事分兩批隔年選舉產生,其中三名董事這一任到期的時間是2002年,而包括張朝陽在內的另外三名董事任期到期時間則要到2003年。這是美國公司常見的董事會安排,幾乎所有採用「毒丸」的公司均實行交叉到期的董事會任期制。
更何況,通過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改選董事會成員的可能性也幾乎不存在。且不論股東大會召開表決結果如何,沒有張朝陽或董事會的許可,甚至根本不可能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搜狐財務總監柏立卓介紹說,到任的董事要在當年5月17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由股東提名並重新選舉。如果一年之中有董事辭職或者要增加董事席位,為了省去麻煩,便不再召開股東大會,可由搜狐董事會直接任命。「只有CEO張朝陽或董事會或持股50%以上的大股東有權召集臨時股東大會。」
對於青鳥來說更糟糕的是,由於所購的第一筆300多萬股搜狐股權來自英特爾,青鳥將自動服從英特爾於1999年10月18日與包括張朝陽、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Brant C. Binder、愛德華.羅伯茨、英特爾、晨興科技和道-瓊斯公司在內的當時搜狐股東們達成的協議。該協議規定,道-瓊斯和英特爾可以各提名一名董事;Harrison Enterprises和晨興科技可以聯合提名一名董事;所有各方將利用其投票權支持上述各方提名的董事;未經董事提名一方的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投票罷免符合該協議提名的董事。不僅如此,協議還對各方加以限制,使其難以利用投票權促成企業合並、資產出售、章程修訂、紅利分配、負債、修改公司戰略,以及改變董事會批準的最新商業計劃的運作等。這意味著青鳥將會獲得董事會之一席,但如果不能獲得董事會及其他股東們的同意,它也將只能獲得一席。對它可能具有的雄心來說,這太少了。
「包括北大青鳥,(做事情)要學習納斯達克的規則,按程序來。納斯達克經過了這么長時間,該出的事情都出過,它在法律上是滴水不漏的。」張朝陽近日告訴《財經》。即便如此,談及青鳥,張仍非常謹慎小心。
結束了嗎?
盡管看不到青鳥繼續前進的可能性,仍不是每一個人都相信它會就此退出。「許振東不會這樣做事。」一位了解北大青鳥集團總裁許振東的人士說。他指的是,如果青鳥此時退出,那麼將在賬面上承受大約300多萬美元的投資損失。他不相信許振東會接受這一結局。
一些信息似乎傳遞了青鳥的撤退有全身而退的可能。《北京青年報》一篇報道稱,北大青鳥集團副總裁范一民說,因為收購完成後曾做過幾手交易,此次拋售不會讓北大青鳥虧本。
但是,這則報道所述最好並非實情,因為搜狐是在美國特拉華州注冊成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公司,根據美國證監會的要求,作為搜狐的大股東之一,青鳥手上搜狐股票的買與賣,都需要預先在美國證監會登記,而且,在一定時限內買賣搜狐股票的收益,將歸搜狐公司所有。搜狐公司財務總監柏立卓告訴《財經》:「我沒有看到自5月底以來北大青鳥披露過任何這方面(買賣搜狐股票)的信息。(而)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達到10%的股東,再買入或賣出股票,都要公開披露交易信息。」記者查閱美國證監會有關搜狐公司股票的內部人交易記錄(青鳥關於搜狐股票的交易歸屬於這一類),只能查到5月底之前青鳥的購入記錄,賣出記錄連一股都沒有。在理論上,青鳥不可能也不應該通過高拋低吸的操作攤平對於搜狐的持倉成本。否則,美國證監會將有理由展開調查。
就算青鳥真的准備拋出搜狐股票,正常的做法是向美國證監會申報,然後靜悄悄地尋找買家。青鳥不是資本市場上天真的新手,它當然知道,一個手持20%股票的大股東公開聲稱要拋掉股票,對一個上市公司的股價將意味著什麼。事實已經間接證明了這一點:10月15日,星期一,傳出青鳥將拋售手持搜狐股票消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香港市場上,青鳥環宇的股價暴跌15%。原因很簡單,投資者誤認為青鳥環宇購買了搜狐股票,現在拋出將帶來虧損(實際上,北大青鳥通過香港青鳥科技有限公司購入股票)。拋售對於青鳥來說,已經引火燒身。
除非,拋售不是青鳥的真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