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科技藏寶圖——科技50股池
現在就跟春節前一樣,就是 科技 股的結構性牛市!2020年,接下來對於 科技 股的研究和配置各位一定要充分重視。因為當前中國的產業發展,最核心的就是 科技 行業的轉型升級。
任何大國的發展,都會步入以產業為核心的周期。中國過去是房地產經濟,間接融資是最適合房地產經濟的。而現在要走產業立國之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大力發展投行服務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無論是產業還是資本市場,都在迎來自己的高光時代。
福利來了,集研究所最高投研實力,深入跟蹤,挖掘 科技 產業賽道,梳理出了《2020科技藏寶圖——科技50股池》,顧名思義 科技 50就是50隻具備投資價值的 科技 股票。票池篩選的目的就是圈定接下來一年跟蹤的 科技 股標的,鎖定目標,不讓自己的精力太過分散,做到優中選優!
並且,對表中的每隻個股進行動態跟蹤!以及制定了相應的指數,以方便投資者更直觀地了解 科技 公司中的第一梯隊。
根據這份 科技 50股池,我給大家講下研究邏輯:
1、通過挖掘產業價值鏈,依據上市公司的研發能力、業績、經營狀況等綜合要素篩選出50家 科技 型企業,等權重編制本指數。
2、對指數進行動態跟蹤,按照半年度周期,調入或調出指數成分股。
2020年應該是電子行業,也就是5G終端的業績驗證期和投資高潮期。本指數的行業分布,就是以計算機和電子行業為主,兩大行業佔比超過60%!
接下來,我就來公布 科技 50票池的標的,以及每隻標的核心邏輯,這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50隻票,由5張表格呈現,並且每張表格下面,都帶有個股的詳細跟蹤邏輯。
龍1:匯頂 科技 (603160)
核心邏輯:
1、公司是屏下指紋龍頭,受益智能手機放量,業績持續超預期;
2、IoT成為未來新藍海,TWS耳機創新不止。
3、公司技術儲備深厚,專利技術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公司產品將受益於自身產品的更新及TWS耳機滲透率的提升。
龍2:恆瑞醫葯(600276)
核心邏輯:
1、公司多年來一直是國內研發投入最多、研發實力最強的制葯企業,是國內最早從「仿創結合」過渡到「創新驅動」的制葯企業。
2、隨著TIM3、TLR-7、IL-15等項目的快速推進,作為中國創新葯絕對龍頭企業,現在談恆瑞醫葯的天花板太過為 時尚 早,拋開國際化市場的巨大空間,單國內的市場空間足夠公司以年均20%以上增速至少維持10年。
龍3:科大訊飛(002230)
核心邏輯:
國內語音技術龍頭,AI+教育的優質賽道。平台賦能,核心業務 健康 發展。
1、截止2019年底,訊飛開放平台已經聚集超過112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73萬;
2、教育領域,智學網已覆蓋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超過15,000所學校。
3、司法領域,智能庭審系統目前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超過3,000個政法單位。公司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盈利能力提升,經營現金流創 歷史 最好水平。
龍4:深信服(300454)
核心邏輯:
SDX的踐行者與領導者,深信服具有較強的產品能力推動業務拓展。
1、信息安全業務:產品化與渠道優勢構建護城河;
2、雲計算:實現天花板不斷抬升的關鍵;
3、新IT業務:軟體定義基礎架構,業務邊界不斷擴張
龍5:三一重工(600031)
核心邏輯:
公司作為中國工程機械「三巨頭」之一,不僅長期躋身國際前列,同時也有著A股上市公司中最優質的工程機械類上市資產。
近期的國際防務展上,三一推出了多型地面無人戰斗載具,公司成功切入軍工領域,未來有望持續受益於軍民融合,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前景向好。
龍6:北京君正(300223)
核心邏輯:
1、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處理器晶元廠商,深耕MIPS指令集處理器晶元領域多年,積淀了豐厚的技術儲備;
2、收購矽成後,形成「存儲+處理器」的平台格局;
3、存儲及處理器兩大業務互補效應明顯,雙方有望在客戶設計導入、供應鏈議價等方面釋放出協同效應,形成「1+1>2」的協作局面。
龍7:兆易創新(603986)
核心邏輯:
1、兆易我國優質的存儲晶元和微控制器設計企業,其中SPINorFlash和32位MCU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看好公司近2年NorFlash產品在TWS、AMOLED、TDDI、ADAS等下游應用興起過程中實現高增長;
3、看好公司藉助NANDFlash、DRAM、MCU領域的技術進步實現品類擴張,NorFlash業務景氣上行,公司積極踐行品類擴張,加速國產替代。
龍8:北方華創(002371)
核心邏輯:
1、公司已建成IC設備產品矩陣,覆蓋單條設備線39%的設備,產品豐富;
2、存儲向3DNAND演變,刻蝕/CVD設備投資金額倍增;
3、存儲擴線加速,IC設備行業迎來拐點
龍9:中興通訊(000063)
核心邏輯:
1、公司定增落地,5G加速發展,2020年5G開啟大規模建設,運營商密集招標開啟,公司受益確定性大。
2、2020年我國5G規模建設正式開啟,預計全年建站超過60萬站,三大運營商5G招標近期啟動。
3、公司在5G基站、5G終端、承載、核心網全產品線布局且投入巨大,作為通信設備龍頭受益確定性大
龍10:中科創達(300496)
核心邏輯:
1、受益於5G新機型需求釋放,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增速超過15%;
2、智能網聯 汽車 操作系統產品持續快速增長, 汽車 電子業務收入增速超過60%。認為,公司是AIOT產業趨勢的主要受益者。
龍11:寧德時代(300750)
核心邏輯:
公司與特斯拉強強聯合,龍頭地位彰顯:
1、動力電池龍頭地位穩定,業績快速增長;
2、產能大幅擴張,出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3、價格緩慢下降,毛利率有望維持較高水平
龍12:超圖軟體(300036)
核心邏輯:
1、美國政府限制地理空間圖像軟體出口,高度重視GIS國產化和海外市場拓展機會。
2、公司不僅是國產GIS龍頭,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根據ARC咨詢集團報告,公司SuperMap位居全球GIS市場的份額第3,亞洲第1;
3、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相關需求逐步釋放
龍13:中科曙光(603019)
核心邏輯:
1、公司是中科院計算技術國家級平台,安全、性能及生態三大優勢助力,公司可控伺服器有望獲得較大份額。
2、軟體業務高速增長,有望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並帶動利潤快速增長。
公司持有海光、中科星圖等中科院系的優質資產,在科創大背景下,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龍14:匯川技術(300124)
核心邏輯:
1、工控自動化行業正在見底,公司訂單開始回升;
2、新能源 汽車 業務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公司以電源、電控電機部件為突破口,利用中國供應鏈與快速響應優勢,持續尋找國際客戶項目合作機會;
3、海外已拿到一家車企DCDC、OBC定點,國內有5家車企定點,其餘車企公司正在積極布局,有望獲得突破。
龍15:國電南瑞(600406)
1、國電南瑞是國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的核心支撐;
2、泛在電力加速推進,信通業務有望快速增長;
3、內部管理優化,新產業注入活力;
在手大量特高壓及柔直訂單維持增長
龍16:歌爾股份(002241)
核心邏輯:
1、TWS及可穿戴需求持續強勁,安卓陣營增長空間廣闊;
2、3C產業鏈需求復甦提升精密零件組收入,5G商用加速VR/AR蓄勢待發;
3、精細化管理優化經營效率,經營現金流顯著提升
龍17:銳科激光(300747)
核心邏輯:
1、工業機器人持續轉暖,國產將不斷替代,公司作為國內大型激光龍頭,市場份額有望逐步提升;
2、受益鋰電池景氣,覆蓋知名客戶,包括銳科激光已經和國內十多家設備集成商展開合作,激光產品已進入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3、國內製造業復甦,公司2020年有望迎來拐點
龍18:浪潮信息(000977)
核心邏輯:
1.雲計算是5G應用周期「賣鏟子」的,具有明確的「投資時鍾」,已真正進入利潤爆發期,底層基礎設施、上層應用都有望在2020年爆發。上游雲計算產商資本開支2020年將大增。
2.公司共發布兩款邊緣計算伺服器,既具備AI能力,又適應高溫、高濕等復雜環境,同時可擴展性較強。公司份額持續提升,加速拓展海外市場。2018年浪潮僅次於Dell和HPE伺服器出貨量第三全球市佔率達未來有望繼續提升。公司海外市場滲透率仍較低,公司開展海外客戶順利。
龍19:京東方A(000725)
核心邏輯:
公司為LCD與OLED行業龍頭,主業LCD全球第一,LCD價格二季度有望企穩。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建設按計劃推進,公司AMOLED面板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二。華為最新款折疊屏手機用的就是京東方的柔性屏。
龍20:晶盛機電(300316)
核心邏輯:
公司光伏單晶爐主業,半導體單晶爐跟進。
1.光伏大矽片技術迭代將拉長設備需求周期。光伏矽片進入新產能周期,單晶滲透率將大幅提升,晶盛機電作為中環唯一的12寸設備提供商將大幅受益。
2.半導體業務進入收獲期,大基金二期重點扶持設備和材料國產化,大矽片設備龍頭有望受益。中環8寸產線正式投產,12寸設備進場在即。中環股份采購設備節奏明顯加快,作為核心設備商晶盛機電將大幅受益。
龍21:德賽西威(002920)
核心邏輯:
國內智能駕駛座艙集成商龍頭,聚焦於智能駕駛艙、ADAS、車聯網。
1.高清攝像頭及高清環視系統已量產,全自動泊車系統預期在年內量產並交付客戶,毫米波雷達產線已搭建完成達可量產狀態;
2.感測器:L4/L5多感測器搭配融合將為標配,2030年全球車載感測器市場將會超過500億美元。
龍22:中科三環(000970)
核心邏輯:
1.公司是國內產能最大的釹鐵硼磁材企業,從十幾年前開始進行新能源 汽車 驅動電機應用領域的研發,目前相關技術較為成熟,產品質量穩定,產品已經應用於歐美很多 汽車 廠商的新能源 汽車 中。將受益於新能源 汽車 與機器人電機需求爆發式增長。
2.擬持南方稀土5%股權,交割完成後,公司是集團的第二大股東,也是市場上唯一一家有極其稀缺的中重稀土資源的永磁材料公司。
龍23:恆生電子(600570)
核心邏輯:
1.恆生電子是券商金融IT行業領軍企業先地位。公司屬於阿里系。高研發成就高凈利率和高市佔率;
2.金融IT需求旺盛:資本市場改革與對外開放催生大量券商等金融IT需求;
3.公司推行online戰略,大中台戰略加速落地。未來公司持續提高更多產品的市場份額,保持傳統業務競爭優勢,推動新興技術落地,創新業務實現更大突破。
龍24:中微公司(688012)
核心邏輯:
1.中微公司公司半導體設備獨角獸公司,主要為集成電路、LED晶元、MEMS 等半導體產品的製造企業提供刻蝕設備、 MOCVD 設備及其他設備。
2.半導體行業是現代經濟 社會 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半導體設備是萬物互聯的重要基石。
龍25:聖邦股份(300661)
核心邏輯:
1.國產模擬晶元優質企業,從「信號鏈+電源」持續拓展高性能運放、ADC、DAC市場。中國模擬市場規模佔全球比重約為60%,使用的模擬集成電路產品約佔世界產量的 45%,而我國的模擬晶元產量僅佔世界份額的10%左右,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2.鈺泰股權,鈺泰主要團隊出身國際知名龍頭模擬公司,在電源類晶元積累深厚
龍26:海康威視(002415)
核心邏輯:
1.在雲邊結合的安防行業AI新生態時代,海康為優秀智能物聯兼大數據服務龍頭,核心競爭力突出,行業地位穩固。
2.以大安防為盾,掘金雪亮工程和民用安防市場。
3.以大數據為矛,開放 AI cloud 平台,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
龍27:衛寧 健康 (300253)
核心邏輯:
1.全國布局,深耕醫療信息化。公司成為中國及亞洲地區唯一一家上榜IDC全球醫療 科技 公司。
2.電子病歷評級助推傳統醫療信息化高景氣。醫療信息化行業將維持高景氣,助推公司在傳統醫療信息化領域高速發展。
3.互聯網助推醫療創新業務新發展。衛寧 健康 適時把握互聯網醫療的發展,確立「雲醫」、「雲險」、「雲葯」、「雲康」以及「+1互聯網平台」打造互聯網創新業務。
龍28:東華軟體(002065)
核心邏輯:
1.東華軟體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核心TIT集成商,華為、騰訊合作推廣雲計算業務,騰訊參股。
2.東華軟體2002年與華為開展合作,聯合華為發布兩個基於鯤鵬生態的金融行業聯合解決方案,有望成為華為產業鏈在金融IT領域重要參與者。
3.迎政策利好,公司醫療業務有望提速。依託公司醫療IT領域先發優勢(覆蓋醫院數量超600家),實現醫療業務加速增長。
龍29:用友網路(600588)
核心邏輯:
1.公司為ERP行業龍頭公司公司優質客戶積累深厚,核心產品不斷打磨,雲辦公+數字化轉型加速全面雲化,以終為始構建雲時代SaaS領軍。
2.工業互聯網時代到來,乘雲化辦公+數字化轉型之風,ERP龍頭加速雲轉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軟體公司。
產品分析:以終為始,堅定推進全面雲化。現階段以混合雲為基礎、中大客戶為著力、平台化為導向。1)主打產品NCCloud,核心混合雲架構已經達到業內先進水平。
龍30:隆基股份(601012)
核心邏輯:
1.單晶矽片龍頭地位,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作為公司最早開展的業務,公司在單晶矽片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單晶矽片產能在2018年末達到28GW,佔全球總產能的41%,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單晶矽片製造商。公司始終保持技術先進性,率先啟動長晶爐國產化進程,並最早引進金剛線切割技術,持續通過設備改造、工藝改進、管理提升降低成本。
2.單晶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海外組件業務近年來發展迅猛。
3.介入電池片和光伏電站業務,形成全產業鏈閉環,打造全方位優勢,重新定義行業:公司積極布局電池片、電站,致力於打造光伏全產業鏈。
龍31:啟明星辰(002439)
核心邏輯:
1.傳統網安龍頭,目前以5.1%的產業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公司信息安全產品線齊備,包含傳統網安產品如安全防護、監測、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以及雲安全、工控安全產品,多項細分領域中市佔率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2.城市大腦:公司安全運營業務2018年以智慧城市業務破局,成功切入智慧城市建設綜合安全服務市場。
龍32:石基信息(002153)
核心邏輯:
1、公司為橫跨酒店、餐飲、零售等領先的軟體供應商。在國內星級酒店業和規模化零售業市場佔有率60-70%,餐飲市場份額相對領先。
2、國際化布局逐漸完善,全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通過積極的海外投資並購,進一步完善酒店信息管理系統業務布局,積累了海外酒店客戶資源。
3、基於直連技術,平台化戰略助力公司轉型:公司在酒店、餐飲和零售等消費行業信息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中獲得的行業優勢地位,為公司基於直連技術發展預訂平台和支付平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龍33:光威復材(300699)
核心邏輯:
1.公司是國內碳纖維行業領導者,具備全產業鏈布局及深厚的技術優勢。公司是目前國內生產品種最全、生產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完整的碳纖維行業龍頭;
2.軍品民品雙輪驅動,助推公司業績快速增長。公司成為軍用航空領域國產碳纖維主供商。
3.與風電整機廠商老大維斯塔斯合作大力開拓民品業務,碳梁業務成為公司的另一增長極,並合作在內蒙古包頭投資建設大絲束碳纖維能力,未來原料供應及生產成本優勢助力公司民品業務的增長。
龍34:寶信軟體(600845)
核心邏輯:
公司工業互聯網與IDC數據中心雙輪驅動:
1.鋼鐵行業工業互聯網先行者, 智能製造領域領軍企業之一,鋼鐵智能化具有優勢:鋼鐵信息化業務穩步發展,「寶武合並」及多領域拓展帶來重要增量。
2.IDC業務全國布局戰略積極推進,公司擬與武鋼集團、寶地資產、武漢青山國資合資,計劃在2019-2023年間建設18000個機櫃(約為寶之雲機櫃數量的67.2%),IDC產能不斷擴大。
龍35:中航光電(002179)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中航工業集團下屬優質上市公司,以軍工和通信為特色,現已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連接器供應商;
2. 國內連接器市場空間巨大,軍/民市場均有望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3. 公司近期公告開展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是體系內軍工企業市場化經營典範。
龍36:聞泰 科技 (600745)
核心邏輯:
1. 作為ODM行業龍頭,公司近年來持續受益下遊客戶外包趨勢,2019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1949%-2358%,5G時代成長機遇凸顯;
2. 公司實現安世(全球半導體標准產品行業領先企業,主因半導體邏輯晶元、功率MOS器件等)並表,成長性邁上新台階;
3. 公司國內擁有嘉興、無錫以及安世東莞工廠,其中東廣場春節期間未停工;同時,公司自動化水平較高,後續復工難度較低,本次新冠疫情影響有限。
龍37:深南電路(002916)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國內PCB龍頭企業,受益於5G基站建設加速,下游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公司2019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增65.85%,業績表現符合預期;
2. 目前,5G建設加速和半導體國產化趨勢機遇已高度明確,PCB行業下游需求有望持續向好,公司擴產項目達產後業績增厚有望更加明顯。
龍38:中國軟體(600536)
核心邏輯:
1. 公司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控股,是集團網路安全與信息化板塊的核心企業、核心系統集成平台,國內軟體開發領域的「領軍者」之一;
2. 當前國內網路信息安全領域需求巨大,發展前景廣闊,龍頭優勢集中;
3. 天津麒麟換股收購中標軟甲及華為鯤鵬雲智能業務放量等均表明國產操作系統或開始加速研發應用,相關領域優勢龍頭有望直接受益。
龍39:三安光電(600703)
核心邏輯:
1.公司2019年全年業績預虧,但四季度業績表現符合預期,LED晶元前三季度價格持續下滑對於企業業績的拖累影響有所改善,行業拐點或已到來;
2. 考慮到LED行業景氣復甦、MiniLED應用滲透、三安集成產能持續釋放等主要因素,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龍40:光環新網(300383)
核心邏輯:
1. 公司2019年業績預喜表現基本符合預期,一來公司數據中心客戶上架率逐步提升,IDC業務穩步增長,雲計算業務亦延續增長,二來北京科信盛彩雲計算公司業務進展順利,預計達到業績承諾預期;公司成長性基礎堅實;
2.5G時代下,雲計算等核心基礎設施剛需明確,IDC市場成長性高度確定,擁有區域性乃至全國性業務布局的優勢龍頭有望持續受益。
龍41:太極股份(002368)
核心邏輯:
1. 公司背靠中電科,深耕政務信息化領域多年,2019年中標承建多個國家/省級和行業級別重大平台,政務雲用戶穩步增長,政務數字化龍頭優勢持續凸顯;
2. 根據公告,中電科十五所擬將持有的公司33.20%股份無償劃轉至中電太極,並將剩餘股份表決權委託給中電太極,公司作為其中電太極上市平台將直接受益於核心軍工院所資產改革。
龍42:長亮 科技 (300348)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金融IT服務的大型高 科技 軟體開發企業,得益於長期高強度研發投入逐步迎來收獲期,2019年全年歸母凈利潤增幅預計高達107.87%-137.86%,公司在銀行解決方案領域(尤其是大數據解決方案方面)的競爭力快速提升;
2. 公司近期中標郵儲銀行項目,國內客戶范圍進一步拓展;同時,公司持續開拓海外海外市場,海外拓展已出的初步成果,業績持續增長動能充足。
龍43:比亞迪(002594)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國內新能源 汽車 領域領軍品牌之一,2020年有望直接受益於國內新能源 汽車 市場景氣回升;
2. 公司旗下比亞迪電子是全球知名的移動智能終端全面的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5G時代有望直接受益於頭部廠商手機換機潮。
龍44:中際旭創(300308)
核心邏輯:
1. 公司2019年雖預計全年業績承壓,但來自部分客戶資本開支增速放緩、去庫存等因素的拖累影響在下半年逐步好轉,企業整體成長性向好趨勢不變;
2. 2020年國內5G建設大概率加速推進,5G前端光通信及後端應用雲端需求預期強勁,公司有望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
龍45:立訊精密(002475)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國內3C領域龍頭企業之一,長期專注於連接線、連接器等電子產品領域,近年來一直重視研發投入,業務拓展前景廣闊;
2. 隨著5G時代到來,以TWS為代表的智能穿戴設備的姐終端換機潮等確定性需求,消費電子領域大大概率將迎來巨大變局,上游核心龍頭有望持續受益。
龍46:捷佳偉創(300724)
核心邏輯:
1. 公司從事硅晶光伏設備業務多年,產品涵蓋單晶PERC電池製造所需PECVD、自動化等多規格主工藝領域,客戶包括多家國內外知名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相關市場份額行業領先;
龍47:滬電股份(002463)
核心邏輯:
1. 2019年全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增101.6%-119.31%,營收穩步增長疊加盈利結構改善是為主因,公司5G產品成功打入全球主要通訊設備纏上供應鏈成效凸顯, 汽車 電子與新能源 汽車 相關業務同樣表現突出;
2. 公司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中的卡位優勢十分明顯,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後市有望繼續受益於5G紅利與 汽車 電子發展。
龍48:韋爾股份(603501)
核心邏輯:
1. 公司已於2019年完成對北京豪威 科技 100%股權的收購,自此確定成為國內圖像感測器龍頭;
2.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的換代升級,圖像感測器(CIS)存在高度確定的增量需求,行業市場有望持續近期,加之電子核心零部件國產自主可控趨勢,擁有相關核心技術資產的龍頭國內廠商有望顯著受益。
龍49:長電 科技 (600584)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國內電子封測領域領軍企業,2019年全年業績預告扭虧為盈,子公司以無形資產出資的產業投資收入十分可觀;
2. 面對5G建設、消費電子及物聯網等多重因素共振,加之國內電子半導體領域自主安全可控趨勢明確,公司主動大量擴產,搶佔先進封裝紅利。
龍50:生益 科技 (600183)
核心邏輯:
1. 公司是國內覆銅板領域龍頭企業,近期新建吉安生產基地,進一步加碼5G、中高端 汽車 電子產品等,隨著5G建設加速及智能駕駛產品的廣泛普及,未來新產能的投放將打卡公司成長空間;
2. 公司在高頻高速領域產期布局,刷線打破海外公司壟斷,「核高基」領域國產自主可控邏輯有望持續凸顯。
這就是 科技 50票池的完整版,這份珍貴資料請大家收藏,納入自己的自選股並且及時跟蹤。
⑵ 回顧三輪股市大潮:為何牛市多虧錢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
股市,一個牽動人心,讓人愛恨交織、欲罷不能的博弈場。
有人通過它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人卻因它而傾家盪產,妻離子散。
在這里,有鐮刀,有韭菜,有對抗,有收割。
在這里,資本不眠,時刻上演著驚心動魄的財富故事。
一劑良方
「受命危難之時,運籌帷幄之中。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望聞問切,用一劑良方醫治多年頑疾。」
這是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會,給尚福林的頒獎詞。
所謂的「一劑良方」則是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推行的股權分置改革。
而這劑良方也是2006-2007年A股牛市的重要推手。
尚福林是在2002年出任第5屆證監會主席的,在此之前他長期在人民銀行工作。而在他上任之際,中國股市還沒有從2001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沖擊中走出來。
不過,外圍市場的沖擊,並不是影響中國股市的核心因素。股權分置這個 歷史 遺留問題才是主要症結所在。
股權分置,字面理解就是股權分裂而置,上市公司的兩種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對應的權利不一致。
當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所擁有的股份大部分是非流通性質的,而中小投資者擁有的股份主要是流通股。
由於兩者擁有的股票權利不對等,所以控股股東(非流通股股東)對於公司經營和維系股價的訴求較低,而這與中小投資者(流通股股東)的利益目標相背離,這使得投資者情緒比較低迷。
在股權分置問題的陰影下,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3年的漫漫熊市。在此期間,國內也發生了一輪史無前例的券商倒閉潮,昔日的華夏證券、南方證券等都沒能順利地走出股市的寒冬,倒在了黎明之前。
直到2005年4月,在尚福林主席的操刀下,證監會正式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這把懸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算是開始逐步落地。
而後,隨著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這把「鋒利之劍」也熔化為「犁」,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可以說,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的解決,是中國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最為深遠的改革舉措,其意義重大不亞於證券市場的成立。
到了2005年底,市場上已經有1/3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 而此時此刻,嗅覺靈敏的聰明清殲錢已經開始進場了。
這些聰明錢中不僅包括國內機構資金,也包括國際資本。
不過,推動國際資本快速流入中國的主要原因不止包括股權分置改革,還有人民幣的升值。
自2005年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變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後,在巨額貿易順差下,國內外匯儲備不斷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加大,海外資本加速湧入國內搶奪優質人民幣資產,而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自握侍然也在其中。
就這樣,一場因股改和人民幣升值引發的史無前例的大牛市徐徐展開了……
基金一哥
早在易方達張坤成名十年前,股市中就已經有一個老股民們人盡皆知的名字——王亞偉。
2005年12月,在這輪股市上升浪啟動之際,王亞偉從沃頓商學院學成歸來,同時被任命為了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
當時的他應該也沒有想到自己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會在2006年嶄露頭角,並先後獲得2007年基金冠軍,2008年股基亞軍、答皮沖2009年基金冠軍,而自己也被稱為「基金一哥」。
畢竟,在2005年的時候,王亞偉管理的華夏成長和社保基金收益表現還都非常一般。當時,已經是王亞偉做投資工作的第10個年頭了。
在這之前,作為安徽省理科高考狀元的王亞偉,獲得清華大學雙學位後,先是在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研究部,從事研究咨詢工作。
當時,王亞偉就對股票研究非常感興趣,沒有把工作停留在簡單的股評上,而是從企業基本面出發挖掘投資機會,為客戶推薦好的股票。
正是因為如此,沒過多久,王亞偉就擔任了研究部經理,營業部還給了他一個2000萬的自營賬戶去操作,這也算是他的第一個「基金」。
後來,在1998年的時候,他的領導負責組建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也跟著過去了。
也是在那一年,中國迎來了第一批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募基金產品。
在華夏基金公司,王亞偉就從基金經理助理做起,並逐漸管理基金產品。但是整體來看,在2005年之前,他的投資業績平平,沒有顯示出明顯的過人之處。
直到2005年底,他在美國經歷了3個多月的學習與靜心思考,再次回國操刀華夏大盤精選基金時,業績表現開始了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由於當時正處於股權分置改革關鍵期,王亞偉對未股改的股票、重組股、資產注入概念股等冷門股進行了發掘,並在當時獲得了很高的收益。 這使得他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2006年以150%多的收益率,位列股票型基金第12名。
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基金經理而言,一年優秀的業績表現並不能代表什麼,將王亞偉推向神壇的還是接下來幾年持續的業績表現。
死了都不賣
進入2007年,在經歷了2006年的快速上漲後(大盤漲幅高達130%多),股市的上漲勢頭似乎並沒有停歇之意。
如果將每一輪股市輪回看作是吹泡泡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形成、擴張、急劇膨脹和崩潰四個階段,那麼2007年股市應該進入了擴張和急劇膨脹的狀態。
從2007年1月份開始,央行就開始不斷地收緊流動性,但是滬深兩市卻依舊一路高歌猛進。大盤從1月份的2600多點,勢如破竹般地急劇攀升,到10月份竟站上了6124點的高峰。
當時,一首套用歌曲《死了都要愛》樂曲翻唱而來的《死了也不賣》在網路上瘋狂傳播。
其中,歌詞是這么寫的「死了都不賣,不給我翻倍不痛快,我們散戶只有這樣才不被打敗」、「死了都不賣,不漲到心慌不痛快,投資中國心永在」。
可以說,這首改編而來的「股票歌」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股民的狂熱情緒。
不少股民眼中已經沒有了風險可言,一味地沉浸在股市泡沫加劇膨脹的歡樂中,卻不知道是泡沫,就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
有些股民看著別人都賺了錢,按捺不住急慌慌進場,站在了山崗上。
有些股民前期賺了錢,感覺漲得太多從股市中撤了出來。但是之後看見別人沒有撤,獲得了更高的收益,自己又忍不住入場,結果把前期賺的錢也賠光了。
這場慘痛教訓,成為大多數剛入市的60後、70後股民,所交的「第一筆學費」。
自A股站上6124點高峰後,便開始了震盪下行的走勢。再加上當時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並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受此影響,全球股市開始了單邊下跌,A股自然也不例外。一年下來,在2008年10月份,大盤重新回到了2000點以下。
紙醉金迷的資本盛宴終究是走向了終結。
一切好似塵歸塵,土歸土,又回到了起點。
但是,對於個體而言則就有所不同了,有些人暗自慶幸自己跑得快,有些人則含淚暗暗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會進入股市了!」
對於王亞偉而言,他憑借自身的選股能力和倉位控制能力,似乎「一劍封神」,成為基金一哥。不過,相比於他後續10年的業績表現,當時似乎也是他投資生涯中的一個最高峰。
話說過來,誰又能夠保證自己在下一場資本盛宴中避免之前犯過的錯誤呢?
對於A股市場而言,下一次的資本盛宴便是2014-2015年的大牛市了。
「殼」瘋狂
在經歷了2006-2008年這輪氣勢恢宏的股市牛熊輪回後,A股市場也曾因「四萬億刺激」政策在2009-2010年出現過明顯的上漲行情。
但2011年之後,A股市場又進入了漫漫熊市。
不過,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句出自《易經》的至簡名言,似乎精準地概括了股市的運行規律。
在經歷了前期的持續下跌之後,從2013年開始,股市迎來了結構性牛市。這個結構性牛市是指部分股票上漲的行情,當時主要體現在小盤股(規模比較小的股票)的大幅上漲。
當然,小盤股行情的爆發也絕非沒有苗頭可循。
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IPO(首次公開募股)被暫停,並購重組取代IPO成為了企業上市的主要渠道。
再加上當年10月份,並購重組的審核門檻和審核環節明顯降低,於是國內掀起了一場並購重組的浪潮。
由於2013年恰逢移動互聯網崛起,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鏈應用端的手游和傳媒公司便成了這次並購重組浪潮中的弄潮兒。
而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搭上了手游或者傳媒這些香餑餑,股價便可以快速翻幾番。
一家上市公司隨意出資200萬元到300萬元收購一個小手游公司股權,即使在主業虧損的情況,公司的市值都可以達到近百億元,比收購前的市值翻好幾倍。
所以,在當時有一則笑話「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是都變成了影視和 游戲 公司。」
因為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好似任何主業業績的增長對股價帶來的效應,都不如收購一家影視或者手游公司來得快。
這些股票本身的業績增長一般,但是有手游或者傳媒等新型經濟相關的資產注入預期,被形象地稱作「殼」。
由於炒作注入預期,所以很多「殼」公司的股價會因一丁點的風吹草動而發生較大的異動(翻好幾倍)。
與此同時,在IPO方式受堵,並購重組格外受歡迎下,這些沒有業績增長的「殼」公司由於提供了上市渠道,所以也顯得格外珍貴。
一時間,「殼」買賣和「殼」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買賣都變得異常活躍,A股市場迎來了一輪「殼」瘋狂。
而這場「殼」瘋狂也為2015年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筆。
配資、配資
在2013年小票行情進行地如火如荼之際,大盤的表現其實並不好。到2014年,大盤已經下跌到2000點左右了,市場投資者情緒也非常低迷。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市場上的很多股票已經非常便宜了,像貴州茅台的市盈率都不到10倍了,可謂是遍地黃金。
但是,市場投資者情緒還尚未從熊市的陰影中走出來,悲觀的情緒讓大家不敢輕舉妄動,只有少數勇敢的投資者開始進場搶奪便宜籌碼。
而正如巴菲特所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當時的確是絕佳的買入時點。
2014年11月,央行意外宣布降息,市場壓抑已久的做多熱情終於一觸即發,股市如脫韁的野馬般開始瘋狂地上漲。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進來,市場成交量急劇放大。
而看著別人進入股票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有更多的人按捺不住了,大家紛紛跑步入場,甚至有大批量的人覺得自己的本金不夠,選擇配資(簡單理解,就是借錢炒股)。
有需求就有供給,在股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配資平台。
「大盤都漲成這樣子了,你還不來配資,怎麼著你家裡有礦?」等配資平台攬客的廣告在互聯網和移動平台上與日俱增。
這些場外配資平台可以給與5-10倍,甚至更高倍數的杠桿。
以1:5倍杠桿為例,10萬本金可以借到50萬元,如果都投入股市中,這意味風險和收益都在成倍數擴大。
然而,投資者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杠桿」的危害,只是覺得「股市會漲,我的收益要翻好幾倍」。
當時,甚至有大把的投資者先通過信用貸款的方式從銀行借錢作為本金,再去配資獲得更多的資金。
2015年,在各路配資資金瘋狂流入股市的情況下,股票市場瘋狂上漲,其中有「互聯網+」等新興經濟相關的小票漲幅更為突出。
人雖然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但 歷史 總是驚人相似。正如2007年一樣,是泡沫就有破裂的一天,不合理的估值終究要回歸理性。
場外配資被嚴查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各類杠桿資金開始加速「爆倉」。
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國家隊入場輪番上演,股票市場加速下跌,「杠桿牛」落下來帷幕。
私募一哥
就股票市場而言,如果歷經一場牛熊輪回,重新回到原有起點時,那麼,對於場內的投資者而言,這便是一場零和博弈。
有人賠錢,必然有人賺錢!
而這就是韭菜與鐮刀的區別所在。
在2015年這輪「杠桿牛熊市」中,有一把鋒利的鐮刀,那便是徐翔。
盡管,作為私募界「一哥」的他,因操縱股市的罪名,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不過,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卻是不能否認的。
1976年出生的徐翔,在他17歲的時候,就帶著三萬塊錢進入了股票市場,算得上是骨灰級的股民了。
經過長期的摸爬打滾,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炒股風格。
他擅長短線,常以兇狠凌厲的操作手法追漲殺跌,也因此被稱作「寧波敢死隊總舵主」。
到2009年底時,徐翔已經通過股票市場完成了原始積累,並轉型私募,創立了澤熙投資。
公司所發的首個產品澤熙瑞金1號初始規模就高達10億元,遠超當時市場上許多私募基金規模,而這其中有大部分的資金來自於徐翔過去十年的原始積累。
由於徐翔非常熟悉散戶心理,並通過「一字斷刀魂」的慣用手法收割了不少散戶。
像澤熙最早投資的一些股票,在澤熙完成建倉後,股價會出現快速的拉升與回落,此後呈「一」字橫盤。
對於散戶而言,他們期待後續反彈,在橫盤期間不斷買入。然而,澤熙卻會悄然出貨。這樣的操作手法被市場形象地稱作「一字斷刀魂」。
在這樣的操作手法下,澤熙的產品回報在市場上一枝獨秀。
受益於產品優秀的業績回報,澤熙投資的管理規模也飛速擴張,到2012年底,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元,僅次於當時的第一名重陽投資。
不過,除了凌厲的操控手法,徐翔自身對於股票市場的變化,也是非常靈敏的。
這一點在2015年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2015年,他在意識到市場的瘋狂之後,從5月份開始就逐漸減倉,到6月份的時候,澤熙管理產品的倉位已經很輕了,算是做到了成功逃頂2015年的股災。
然而,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他操縱市場、涉嫌內幕交易的罪行,最終還是被監管層找到了證據。
2015年11月,徐翔被捕,至今仍被關在獄中。
而徐翔的落幕也象徵著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基金狂潮
自2015年之後,中國股票市場至今也沒出現一輪快速上漲的全面牛市。
然而,結構性的牛市行情卻始終存在。
與2015年有所不同的是, 市場拋棄了原來的小票風格,以「醬香型 科技 」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成了市場追逐的焦點。
從2016年開始,貴州茅台的股票價格從200多塊,上漲至2000多塊,股價翻了有10多倍。
一直持有貴州茅台股票的投資者,暗自慶幸「醬香型 科技 才是真 科技 」。
而對茅台的股價和估值產生質疑,一直沒有上車的投資者,只能:
「年少不知白酒香,錯把 科技 加滿倉;年少不知白酒好,錯把醫葯當成寶;
年少不知白酒醉,錯把證券當安慰;年少不知酒可貴,一把鼻涕一把淚。」
當然,從2017年開始,除了貴州茅台,也有五糧液、恆瑞醫葯、愛爾眼科、寧德時代等優質龍頭股的股價迭創新高。
這一特徵在2020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2020年,因疫情沖擊,全球央行放水,優質風險資產受到追捧,A股市場上的白馬股股價一路上揚。
然而,與此同時,一眾小票卻連續下跌,股票市場二八分化極其嚴重,所以也被網友戲稱為「熊牛市」。
在這樣的情形下,仍然沉浸在前期市場風格,靠炒小票賺錢的投資者,就十分痛苦。
而以消費龍頭白馬為主要持倉的基金,業績表現十分亮眼。
所以,與2007、2015年散戶跑步入場股市不同,2020年「基金」一詞反而頻上微博熱搜,市場迎來了「基金購買熱潮」。
其中,易方達的基金經理張坤,因所管產品業績優秀,受到了市場上投資者的追捧。這些90後新生代投資者,還給張坤組建了後援會。
基金經理「飯圈化」成了當前市場一道新的風景線。
不過,也並非所有基金產品的收益回報都表現好,市場上存續的基金產品之間也存在二八分化效應。
買了消費主題基金,和買了 科技 主題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相差甚遠。
那些頭腦一熱,高點申購基金的投資者的收益,自然與低點買入,長期持有的投資者相差甚遠。
所以,如何購買基金也是一門投資藝術。
站在當前時點,回看過往三次股市輪回,無論是全面牛市也好,結構性牛市也罷,每一輪股市的上漲都離不開資金和情緒的推動。
不過於很多散戶而言,由於信息不對稱或者缺乏專業的長期跟蹤能力,不管是購買股票還是申購基金,進場時間往往已經是上漲末期。
縱使有些散戶進場時間挺早,但是耐不住人性的考驗,容易追漲殺跌,賣在了低點,又重新買回在了高點。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散戶牛市多虧錢」的情況。
究其根本,人性使然罷了。
然而,投資卻終究是一門逆人性的藝術。
在當前,全球央行仍在大放水,資本盛宴尚未終結之際,可能大家並不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盛宴結束之前,大家尚且可以追隨大勢。
畢竟,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但當拐點到來時,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耐住波動的考驗,不要貪戀最後的美酒。
⑶ 21深度丨螞蟻「A+H」上市突然被緩 是否引發金融科技估值重估
在即將上市的前夜,螞蟻集團(688688.SH、6688.HK)IPO計劃突然被緩。
11月3日晚,上交所、螞蟻集團先後公告,螞蟻集團將暫緩在上交所科創板、港交所上市。
被緩上市的原因是: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以及金融 科技 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事項,可能會使得螞蟻集團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無論從哪個維度,螞蟻集團上市及暫緩上市,都將是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該公司此前估值創下A股最高,原本有望創下史上最大IPO記錄,打新凍結資金高達驚人的20萬億!
但暫緩上市計劃,螞蟻集團將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規模高達20萬億的打新資金如何退回,一些基金公司已發行螞蟻相關上市基金如何處置。
更重要的是,市場人士擔憂,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會否引發金融 科技 公司估值重估,從而深刻改變整個產業的運營邏輯。
而這一切,都隨著今晚的公告,成為接下來市場要解決的問題。
11月3日晚,上交所發布《關於暫緩螞蟻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上交所稱,螞蟻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申請於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近日,螞蟻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及董事長、總經理被有關部門聯合進行監管約談,螞蟻集團也報告所處的金融 科技 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可能導致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上交所表示,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六條和《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條等規定,並征詢保薦機構的意見,決定螞蟻集團公司暫緩上市。螞蟻集團及保薦人應當依照規定作出公告,說明重大事項相關情況及螞蟻集團將暫緩上市。
當晚,螞蟻集團公告,今天接獲中國內地相關監管機構的通知,由於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以及金融 科技 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事項,可能會使得螞蟻集團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決定暫緩A股於科創版上市。同時進行的H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版上市亦將暫緩。
對於接下來的發展,有投行人士指出,以重大政策變化的會後事項為由,畢竟屬於對公司經營和投資者投資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有必要認真研究充分披露。「補充披露後可以再上市。」
所謂「金融 科技 監管環境發生變化」,或與在IPO上市前夕,螞蟻集團被四大監管部門聯合約談有關。
11月2日晚,證監會發布消息稱,今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
對此,螞蟻集團並未詳細披露,而是只對媒體回應:「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
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第26條,中國證監會作出注冊決定後、發行人股票上市交易前,發行人應當及時更新信息披露文件內容,財務報表過期的,發行人應當補充財務會計報告等文件;保薦人及證券服務機構應當持續履行盡職調查職責;發生重大事項的,發行人、保薦人應當及時向交易所報告。交易所應當對上述事項及時處理,發現發行人存在重大事項影響發行條件、上市條件的,應當出具明確意見並及時向中國證監會報告。
在監管環境變化上,11月2日,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就《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該意見監管范圍涉及螞蟻兩款核心貸款產品——花唄、借唄。
上周六10月31日,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市場低估了周末金融委會議的表態,即「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
今年10月,央行連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將監管金融控股公司、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新增納入監管職責。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像螞蟻這類從事金融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如經國務院金融委認定,也可能既要受到金融控股公司辦法的約束,又要納入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若金融 科技 監管環境繼續變化,最悲觀的預期是金融 科技 估值重估,不排除金融 科技 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此前公布的發行價測算,螞蟻總市值達2.1萬億元,刷新A股上市公司的最大市值。
此前10月26日,上交所公告顯示,螞蟻集團IPO初步詢價完成,最終A股發行價確定為每股68.8元,總市值2.1萬億元,較此前多家投行預測的約2.5萬億-3萬億元,折讓幅度約20%-30%。港股的發行價也於同日公布,為80港元,刨除匯率影響後與A股基本持平。
有分析師表示,監管風險是金融 科技 公司的最大風險因素。雖然大多數投資者對金融 科技 增長還抱有信心,但未來估值前景要重新審視所作。
此前,一位香港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相當於指名道姓大型互聯網企業,表面看拉高了門檻利好螞蟻等頭部玩家。但實際上意味著,長期想像空間受限了,而互聯網估值是靠未來前景預期來判斷的。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會受影響。」
有金融 科技 公司人士表示,螞蟻、京東等等待IPO的金融 科技 公司等一直比較排斥金融估值。比如銀行估值是看市凈率(PB),而互聯網公司估值更多看未來自由現金流、折現率等情況。
對於上交所暫緩螞蟻集團上市,一位大型基金投資人士表示,雖然螞蟻集團推遲上市,市場對此毫無預期。但分析其原因,可能跟大型互聯網公司從事金融業務將加強監管有關,若互聯網金融監管大力度加強,這個時候上市,將會提高後續金融 科技 嚴監管的難度。
此外,若金融 科技 公司嚴監管繼續加強,市場對金融 科技 公司估值重估,股價不斷下跌,就會「套牢」很多投資者,從中小投資者保護角度來說,可能暫緩上市會更好些,避免上市以後就是一直下跌套牢的情況出現。
若按此邏輯,從螞蟻集團打新中簽結果可見一斑。
螞蟻集團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螞蟻將在A股發行不超過16.7億股的新股,其中初始戰略配售股票數13.4億股,供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打新」股票數3.34億股(綠鞋機制前)。按照每股發行價格計算,綠鞋前A股募資總規模為1150億元,其中面向A股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打新」規模超過220億元。
10月29日,螞蟻集團披露發行申購情況及中簽率公告顯示,在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12670497%。本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約516萬戶,創下科創板新高;申購金額合計超19萬億,也刷新了A股紀錄。10月30日中午,螞蟻集團,螞蟻H股已經獲得近150萬人認購,凍結資金近1.3萬億港元,雙雙打破H股紀錄。也即,如果A+H兩市合計,有666萬戶、超20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將參與螞蟻打新。
由於螞蟻集團此前已完成IPO上市的所有手續,只待明日上市。上市前夜突然被暫緩IPO計劃,為 歷史 罕見的案例。
上一個類似案例發生在2010年4月。彼時,湖南勝景山河公司即將登陸深交所的前夜,有媒體發文稱其招股書披露不實,涉嫌虛增銷售收入等情況,監管緊急叫停,公司申請暫緩上市。此後2011年4月,勝景山河公司二次過會被否,成為繼寧波立立電子、蘇州恆久後,中國證券史上第三家「募集資金到位、但IPO最終被否」的擬上市公司。
此次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雖然已是注冊制下的中國證券市場,但圍繞其上市,仍有諸多後續問題需要解決。
一是,打新資金如何退回。
螞蟻集團公告稱,將盡快公布有關暫緩H股上市及退回申請股款的進一步詳情。一位投資人表示,重倉了螞蟻集團上市打新,現在也不知道打新資金怎麼辦。此前,螞蟻集團港股打新火熱,甚至有港股券商系統因此一度崩了。螞蟻集團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國際配售部分也因申購火熱,提前2天結束申購,創下港股市場新紀錄。
二是,圍繞螞蟻集團上市,一些基金公司已發行螞蟻相關上市基金。 「現在這些基金後續怎麼辦,我們也不知道。公司領導也在打聽。」一位公募基金投資經理說。
根據《證券法》第24條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對已作出的證券發行注冊的決定,發現不符合法定條件或者法定程序,尚未發行證券的,應當予以撤銷,停止發行。已經發行尚未上市的,撤銷發行注冊決定,發行人應當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保薦人,應當與發行人承擔連帶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由於此次螞蟻集團暫緩上市是上交所公告決定,發布《關於暫緩螞蟻 科技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那麼,螞蟻集團應當應當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此外,螞蟻集團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保薦人,應當與發行人承擔連帶責任,是否處罰「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例外條款,仍待觀察。
螞蟻中簽者怎麼辦?155萬港股投資者或損失利息逾4億港元,個別欲索賠
螞蟻官方回應暫緩上市:致歉並「擁抱監管」
螞蟻集團暫緩科創板上市,投行人士稱:補充披露後可以再上市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彰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堅定決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
⑷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時各種新潮思想也隨時要應付相應的政治風險。
資本市場構想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非常佩服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部的那20個研究生。他們在1984年寫的一篇「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直接引發了當時的股份制熱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
飛樂當時得天時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頒布了一個地方性法規-《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規定》,飛樂抓住這一次機會,一切都順理成章的發生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曾於1984年公開發行「飛樂音響」股票)開設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部誕生,產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⑸ 大家好,問個問題,股票價格是怎麼形成的
影響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一般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可以分為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兩大類。而經濟因素又可以分為宏觀經濟因素、微觀經濟因素和股票市場因素三個方面。下面分別就這些因素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進行概略分析.
1.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因素一方面通過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從而間接影響股票的獲利能力以及資本的保值增值能力,並最終影響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直接影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對未來的心理預期,從而間接影響居民的投資慾望,並最終影響股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因此,宏觀經濟因素對股票價格波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經濟景氣。經濟景氣往往表現為周期性循環,即存在一定的經濟周期,也就是說經濟的擴張和收縮交替出現。在正常狀態下,股票市場價格是與經濟景氣正比例變動,並領先於經濟景氣的。這樣,在經濟收縮、復甦、繁榮和衰退的四個階段,股市也隨經濟景氣呈周期性波動。在經濟景氣處於復甦階段時,投資者預見到經濟將走向繁榮,上市公司未來收益能力將大大提高,因此爭相購入股票,從而促使股價大幅上升;在經濟景氣開始下滑時,投資者預見到經濟將走向衰退,上市公司未來收益能力將大大降低,因此爭相拋售股票,從而促使股價大幅下跌。因此經濟景氣是影響股票價格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影響收入和財產的再分配,改變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影響到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因此,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復雜的,但總體來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通貨膨脹影響經濟景氣,而股價隨著經濟景氣的變動有不同的表現。二是通貨膨脹導致居民產生資產保值心理,從而爭相購買股票,促使股價上升。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按照其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方向,可以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貸款規模控制、公開市場業務、匯率等。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運用適當的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以促進經濟健康、穩定運行。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也正是通過貨幣供應量體現出來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並同生產流通相適應時,將促使經濟景氣高漲,此時上市公司生產規模擴大、銷售收入增加、收益能力顯著提高,股票價格也必然隨之上漲;當經濟發展出現異常現象,通貨膨脹隱約可見時,為防止經濟惡化,維持經濟正常發展,中央銀行開始收緊銀根,通過發行國債、調整利率等手段減少貨幣供應量,導致市場購買力減弱,從而影響股價攀升。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按照其對經濟運行的作用、可以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國家預算、稅收以及國債等.提高國家預算將增加社會總需求,從而提高相關行業的收益狀況,促進股價上漲。股票交易印花稅的調整,將直接刺激或抑制股市的發展;減稅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股市的資金供應量,同時又增加企業利潤,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將促使股票價格上漲。
2.微觀經濟因素
微觀經濟因素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指的是企業自身狀況對股價的影響。微觀經濟因素是股票價格變化的內在因素,這些因素對股票價格變化的方向和幅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微觀經濟因素分析也是股票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內容。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微觀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公司所屬行業。上市公司所屬行業對股價波動有較大的影響。各種行業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典型的生命周期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個行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獲利能力存在顯著差別:初創期盈利能力較低,經營的風險較大,行業內上市公司的股價較低;擴張期盈利能力迅速提高,上市公司的股價水平迅速上升;成熟期盈利能力比較穩定,上市公司的股價也相對平穩;衰退期盈利能力急速下降,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隨之下跌.
公司經營狀況.公司經營狀況與股票價格息息相關。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則股價上漲;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則股價下跌。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主要因素有:凈資產,凈資產是公司股票的實際價值,因此它與股票價格正相關;營業收入,營業收入特別是主營收入增加,表明公司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因此股價也應同步上漲;盈利水平,盈利水平增加,表明公司的經營成果顯著,因此股價也應上漲;股利政策,股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營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預期,若股利政策得到大多數股東的認同,則股價將上漲。
公司競爭能力.公司競爭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企業發展前景好壞。競爭能力越強的公司,不僅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收益,而且有更強的能力抵禦行業中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因此其股價水平也應相對較高。
股本變動.股本變動包括增發新股、配股和股本分拆。相對而言,增發新股和配股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要求較高,而增配股將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因此股票價格會上漲。
3.股票市場因素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交易和流通的場所,是股票價格發現的場所,因此市場的供求、總體價格波動、市場操縱、市場心理因素等都會引起股價的波動。
市場供求。對於新興市場,股價主要由股市本身的供求決定,即由股票市場上的股票總量和資金總量決定。在股票供給一定的情況下,股市的資金總量在價格形成中起主導作用,兩者之間一般呈正相關關系。
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對特定股票價格的影響,是指股票價格與股市整體行情的相關關系。一般而言在新興市場上,股市價格波動的特點是齊漲齊跌,個股之間的風險差異小,市場的總體風險佔主導地位。
市場操縱。在股票市場上,人為操縱股價是一種難以避免和杜絕的投機行為,新興市場上人為操縱的現象更為普遍。市場操縱者一般是實力雄厚的大機構,他們單獨或聯合上市公司,通過控制個股漲跌方向和程度,使股價過高或過低,從中獲得額外收益。
市場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是買賣股票的重要因素。眾多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交互影響形成市場心理預期,從而對股價的走勢產生較強影響。
4.非經濟因素
影響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非經濟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災害、戰爭以及政治局勢變動等。這些事件影響股票市場的共同特徵是:間接性,非經濟因素一般不會直接對股票市場產生沖擊,而是通過直接影響人們對一國經濟的預期,由此間接影響對股票市場的預期,並造成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暫時性,非經濟因素都是突發性的,通常不會對經濟發展構成實質性的沖擊,因此影響的持續時間較短;普遍性,非經濟因素將引起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而不是單純地隻影響某支股票的價格,因此影響具有普遍性。
影響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特殊因素
我國股票市場起步相對較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不成熟性,決定了中國股票市場上對股價波動產生影響的除了一般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特殊性的因素。正是在一般性和特殊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價格才表現出相對較強的波動性。這些特殊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規模因素
我國股市自1990年創立以來發展比較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與西方國家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股市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市場規模仍然較小。股市規模偏小的首要問題就是股市的穩定性差,價格波動性較大。對於非成熟市場,股市的干擾主要來自於資金凈流入量(代表買方需求)與流通股本數(代表賣方供應)的變化.從整體上看,當資金凈流入量增加而流通股本數不變時,股市市值將上升;當流通股本數增加而資金凈流入量不變時,股市市值將下跌。從微觀(個股)來看,當資金流入量增加時,股價將上升;當資金流入量減少時,股價將下跌。因此從理論上說,股市整體的規模越大,其穩定性越好,價格波動越小;個股的市值規模越大,其穩定性也越好,價格波動也越小。我國股票市場上出現的多次暴漲暴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資金與流通股本之間的供求嚴重失衡導致的.這時股票的價格高低主要取決於追逐股票的資金量的多少,與股票的內在價值基本不相關。
2.股權結構因素
從政府的角度出發,中國股票市場設立的初衷是為了達到雙重目標:一是為國企脫困和發展募集資本;二是繼續掌握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以保障公有制佔主導地位.因此,中國股票市場上從設立之初就一直存在著特有的雙軌制問題—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問題:同是A股股票被分為國家股、發起人法人股、社會法人股、內部職工股與社會公眾股。其中只有社會公眾股才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形成所謂流通股。而流通股在上市公司總股份中所佔比重相對較小,總體而言流通股市值僅占股票市場總市值的1/3左右.
雙軌制的直接表現是非流通股一般以資產平價認購,而流通股則以現金溢價購買,流通股高溢價認購部分的價值就是獲得了流通權。雙軌制的直接後果便是導致了中國股票市場的高市盈率,即中國股票市場價格的相對高企。更為嚴重的是,雙軌製造成了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持有者之間的利益不一致。由於非流通股持有者的利益不能直接體現在股價上,所以他們對股價的上升與下降通常採取明顯的投機態度—利用他們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操縱股價按其意願波動,以獲得額外收益。
3.運行機制因素
影響我國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運行機制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交易機制缺乏對稱性。根據《證券法》,滬深市場的股票只能採取現貨方式交易,禁止買空賣空行為,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是僅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單邊市」。由於沒有做空機制,也沒有股指期貨等套期保值工具,因此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都只有靠做多或者說推動股價上漲來賺錢。同時我國股市還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人為操縱的跡象十分明顯,在「單邊市」下操縱的結果只能是把股價向上推升。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必然造成市場上股票價格的虛高.
第二方面,管理層當初設立股市時將其功能定位為「為國企解困服務」,從而造成市場准入機制的重大缺陷.上市公司的額度管理和審批制度又進一步強化了企業上市過程的非市場行為,使上市資格成為一種極為稀缺的資源。雖然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不佳,但由於其上市的「殼資源」的珍貴,使其股價居高不下,即使連續出現二、三年虧損被帶上ST, PT的帽子,依然未被清理退市。退市制度無法正常實施的結果是大量垃圾股票充斥市場,其較高的股價客觀上誇大了市場整體的市盈率,助長了市場的投機行為,證券市場也不能有效發揮其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4.政策性因素
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政策對股市漲跌的影響始終排在各因素之首,因此學術界和投資者將中國股市形象地稱為「政策市」。從政府職能來講,干預市場是其職能之一,這無可非議。但中國證券市場的政策干預是建立在干預人是市場的最大股東和作為國有企業證券公司大股東的前提下,這種既是所有者又是監管者,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角色,肯定會影響政策、法規的穩定性和公平公正性.「政策市」助長了股市中的投機行為一一一旦有利好的政策信息披露,投資者將爭先恐後地買入股票,短期內就將指數推高,致使股市泡沫迅速膨脹。「政策市」也為莊家操縱股市提供了便利,他們往往通過發布虛假的所謂「內幕消息」,將股價拉高出貨,牟取暴利。從本質上看,只要股市為政府圈錢(為國有企業脫困、為社保基金籌資、為財政增加稅收)的重要功能沒有改變,那麼管理部門就需要股市有一定程度的泡沫,政策也必將導致一定程度的泡沫。
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在自由競價的股票市場中,股價不斷變動。引起股價變動的直接原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但是在供求關系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除了股份公司自身經營狀況的好壞以外,任何經濟、政治、軍事、社會因素的變動都會都會影響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影響股價的漲跌。
影響股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公司經營狀況
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壞,與股價密切相關。公司經狀況的好壞,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公司資產凈值
資產凈值又稱凈資產是公司的現有的實際資產,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的凈值。凈資產值是全體股東的權益,也是決定股價的重要基準。當公司凈值增加時股價上漲,反之股價下跌。
2、盈利水平
公司的盈利與否是影響股價的基本以素質之一。但是在二級市場,股價的漲跌並不是和盈利的變化同時發生的,通常,股價的變化先於盈利的變化,其變化幅度也大於盈利的變化幅度。
3、公司的派息政策
股份公司的派息政策直接影響股價。股息與股價成正比,通常,股息高,股價漲;股息低,股價跌。股息來自公司的稅後凈利。投資股票的目的除了在二級市場上賺取差價外,還有一重要目的就是領取股息,因此,每年在公司公布分配方案到除息除權後是股價波動最大的階段。
4、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又稱拆股、拆細,是將一股股票均等地拆成若乾股。股票分割一般在年度決算月份進行,通常會刺激股價上升。這種分割的好處是投資者持有的股數增加了。
5、增資和減資
增資是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增加資本額而發行新股。在沒有產生相應效益前將減少每股利潤,會促成股價下跌。而減資多半是經營不善虧損嚴重,所以股價會大幅下跌。
6、銷售收入
如果一個公司的銷售增加,說明公司銷售能力增強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使利潤增加股價也隨之上漲。但銷售增加並不意味著利潤也增加,還要分析成本、費用和負債情況。
7、原材料供應及價格變化
原材料是公司成本的重要項目,原材料的供應及價格成本變化一定會影響股價的變化,特別是稀缺資源或是依賴外國進口的原材料的公司,其原材料供應價格對股價的影響更大。
8、主要經營者更替
公司主要經營者的更換會改變公司的經營方針、管理水平、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這種更換管理者,市場很敏感,也會對股價造成影響。
9、公司改組和合並
公司改組和合並的情況很復雜,有的是正常的改組合並,是為了增強競爭能力,但也有的是為了消滅競爭對手,為了控股,為了操縱市場而進行的惡意兼並,這種所謂的改組合並會對股價引起較大的波動。
10、意外災害
由於發生不可預料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不幸事件,給公司帶來重大財產損失而又得不到相應賠償,股價會下跌。
二、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水平和狀況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而且波及面廣、干擾程度深作用機制復雜和股價波動幅度較大。主要有如:經濟增長、經濟周期循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市場利率、通貨膨脹、匯率變化、國際收支狀況等等諸多綜合因素都會對股價造成上漲或下跌影響。
三、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很大,往往很難預料,主要有:戰爭、政權更迭、國家重大經濟政策調整。
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是投資者的盲從跟風,忽視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而且在二級市場中會有意無意誇大道聽途說的有利因素,脫離上市公司的實際業績的操作拋賣股票,從而引起股價的波動。
五、穩定市場的政策與制度安排
主要是指證券監管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以平抑股價過度波動、投機、或嚴重違法行為。
六、人為操縱因素
人為操縱往往往會引起股價短期的劇烈波動。這種人為操縱會影響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違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旦查明,操縱者會受到行政處罰或法律制裁。
⑹ 景嘉微最高價格景嘉微 k線分析明天買景嘉微股票能漲嗎
國防實力屬於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所以國防軍工板塊一直都是市場所關注的重點。軍工不是一下子就能概括的題材,在其細分領域中也有不少傑出的企業,學姐這就跟大家科普一下軍工板塊中航天裝備領域的優質企業--景嘉微。
在開始分析景嘉微前,先來瀏覽一下這份軍工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下方鏈接就能領取了:寶藏資料:軍工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景嘉微的主要業務是可靠軍用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最主要的產品有圖形顯控、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的核心模塊及系統級產品。高可靠電子產品的研究開發一直都是公司的重點研發方向,目前在國內圖形顯控領域方面還未曾被超越。
熟悉了公司情況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公司比較突出的地方~
優勢一:研發實力積淀深厚,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公司較早開始進行技術積累是在微波射頻和信號處理方面,在空中防撞雷達、主動防護雷達及彈載雷達微波射頻前端等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具有技術優勢。公司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是以圖形處理晶元相關產品及小型專用化雷達產品為中心的,同時不斷把高端人才都引進來,持續對員工結構進行優化。
目前我國新研製的絕大多數軍用飛機均使用該公司的圖形顯控模塊,另外,公司的產品還被廣泛的應用在大量軍用飛機顯控系統的換代當中,公司圖形顯控模塊在軍用飛機市場中占據明顯的優勢地位。
優勢二:先發優勢,業績持續高增長
受到信創市場逐步放量、下游囤貨等不良影響,GPU晶元需求巨大,公司的晶元領域產品放量不斷在增長、並且毛利率也在提升。目前來看國防信息化在行業內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在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里的產品收入也獲得了穩定增長。公司在小型專用化雷達領域具有一定先發優勢,研發了以主動防護雷達、測速雷達等系列雷達產品和包括自組網在內的系列無線通訊相關系統級產品,為我國軍工信息化建設持續助力。
由於文章篇幅限制,還有一些和景嘉微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詳細內容,在這篇研報中有詳細介紹,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景嘉微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我國指出"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是在"十四五規劃"中,關於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信息化將成為發展方向,預計中國國防信息化行業的市場規模在將來會持續擴大。公司的發展有望從"十四五"期間武器裝備的列裝放量中獲益。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認為景嘉微公司作為航空裝備領域的優質企業,極大可能在行業增長可觀的背景下面臨快速成長。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比較好奇景嘉微未來行情的朋友,直接點一下這個鏈接,專業投顧會幫你診股,看下景嘉微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景嘉微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3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⑺ 韓國股票史 知道的來
給你個全點的答案,包括韓國\日本\台灣:
高速發展的經濟體
都出現了股市大泡沫
我們選擇的是同處亞洲市場的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泰國四個市場,選擇的時間段分別是1982-1992年(10年)的日本市場、1983-1990年(7年)的台灣市場、1985-1992年(7年)的韓國市場和1986-1998年(12年)的泰國市場。我們之所以選擇上述市場,在於上述時期內,這四個國家或地區都展現了與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相似性。
首先,這些國家或地區都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階段。日本1960年代就開始騰飛,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台灣地區、韓國與香港、新加坡緊隨日本之後,於1970、19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因為後面的兩個市場較小,受外部影響較大,獨立性較差,我們不對其進行重點考察),而泰國則是後來興起的「亞洲四小虎」之首。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股票市場牛市興起的背景基本吻合,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在泡沫產生之前,都經歷了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在泡沫時期,四個市場的GDP通常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其中,日本為4.12%(盡管增速有所下降,但還是延續了1960、1970年代的增長勢頭)、台灣為7.69%、韓國為7.97%、泰國為8.5%。
其次,這些國家或地區基本都經歷了本幣升值的過程(泰國除外,其在泡沫期間仍然實行聯系匯率制度)。1980年代中期,為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困境,1985年9月,美日等五國簽訂「廣場協議」,旨在降低美元對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由此導致了日元的急劇升值,韓元和台幣也緊隨其後,紛紛升值。其中,日本在1984-1995年本幣對美元升值63%,台灣在1985-1992年升值幅度達到38%,韓國在1985-1989年升值幅度達到25%。
我們發現,在上述時間區間內,這些市場的股市都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大泡沫。而各市場估值差異性也較大,並可能長期出現系統性偏離,從而考量泡沫大小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不能簡單地以PE、PB的高低為唯一指標,因此,我們給出對於大泡沫的統一描述:
(1)短時間內上漲幅度驚人,至少都有數倍的漲幅;(2)泡沫破滅後的下跌幅度很大和速度很快(跌落幅度超過50%以上,時間1-2年內);(3)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通常超過3-5年)沒有有效創出新高,股市整體投資收益顯著降低,甚至長時間為負。
以下我們統計了中國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幾個市場的泡沫特徵,為便於比較,我們也提供了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相關數據。
日本日經225指數從1982年9月的7000點,漲到1989年底的390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達4.63倍。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60%,股指從39000點跌到1992年10月的17000點。直到今天,日經指數仍不到高點時候的一半。
台灣加權指數從1983年的440點,漲到1990年的12000點,其中,歷時7年,漲幅高達26倍。達到高點後,股指一路快速下跌,用了1年時間,就跌去78%,股指從12000點跌到1990年底的2700點附近。直到今天,台灣加權指數仍然沒有達到12000點的歷史高點。
泰國曼谷綜合指數從1986年7月的130點,漲到1993年的17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高達12倍,達到高點後,股指震盪整理了2年時間,然後從1996年初開始快速下跌,用了2年半時間,跌去80%,股指從1700點跌到1998年9月的250點。直到今天,泰國曼谷綜合指數也沒有恢復到歷史高點。
韓國綜合指數從1985年10月的140點,漲到1989年3月的1000點,其中歷時3年半,漲幅達到6倍以上。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下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50%,股指從1000點跌到500點,低點後2年時間有所恢復,但短暫的新高後,韓綜指繼續下跌,並一直到2005年才實現了對歷史新高的有效突破,期間歷時15年。
上述四個市場的泡沫盡管都不小,但是比較而言,韓國市場的泡沫相對較小,無論從跌幅、下跌的時間以及恢復的時間來看都是程度最小的(後面我們還將從估值角度分析,韓國市場估值也是最低的)。順便提一下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在泡沫破滅後也出現了快速下跌,2000年受美國科技泡沫影響短暫創出新高,但實際上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實現對泡沫高點有效突破。另外,作為比較,我們也列示了H股指數、上海A股與深圳成分指數近年來的漲幅,上海A股4.5倍漲幅,深圳成指6倍漲幅,H股漲幅更大,有8倍。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新興的市場總是會出現一輪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也是本幣升值的內在根源)導致的牛市,牛市發展到後期,大型泡沫的出現似乎不可避免,這可以被一種行為金融學上的心理自我強化機制來解釋,而泡沫破滅後,都迎來了相當長一段低投資收益的時期。
泡沫時期的市場特徵分析
既然泡沫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那麼讓我們來好好地解剖它、研究它。以下我們來觀察在泡沫生成、吹大的過程中的某些市場特徵。
1、估值水平比較
首先來看泡沫時期各個市場的估值情況(下面提到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如果不特別指出則皆為靜態指標,由於業績預測的不確定性,國際上一般都用靜態或者滾動指標作為衡量指標)。
日本一直被我們認為是一個高市盈率的國家,但是實際上,我們通過研究其歷史市盈率的變化發現,在1980年代的初期,日本東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只有20倍左右,隨後,日本市場市盈率逐漸提高,從1980年初的20倍,逐漸推升到1987年的70倍,1987至1989年三年時間內,盡管股指繼續上漲,但是PE相對維持60-70之間,因此,日本市場不過5倍的漲幅中,有3倍漲幅來自於估值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泡沫加速膨脹的後面幾年中,市盈率水平並沒有持續提高,而是維持相對高位震盪,這反映了泡沫後期的企業盈利情況增長較高。為說明問題,我們以日本的企業利潤數據為證,日本製造業稅後利潤於1988財年增速達到52.34%,1989財年也有18.80%,而股指在同期只漲了50%,當然,我們相信這期間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潤還應該來源於證券市場資產價格上漲(交叉持股、投資收益等)帶來的正反饋收益。1990年泡沫破滅後,盈利水平伴隨經濟增速一起下滑,這加速了日本泡沫破滅的過程。隨後的19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企業效益的下降,大量微利或者虧損企業出現,導致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一度突破過100倍,不考慮這段時期的市盈率變化,日本整體市盈率水平在泡沫破滅後,到目前已經恢復到1980年代泡沫初期的20-30倍左右水平。PB水平的下降幅度也是比較大的,日本股市在達到1989年底的最高點5.4倍PB以後,整體PB水平就伴隨股指一路下降,在股指達到最低點後,PB水平為1.7,隨後的多年直到現在,PB一直維持1.2至2之間的水平。
在股市泡沫上面,中國台灣是與日本最為接近的市場,而且,漲跌幅度都超過了日本。在1990年初的泡沫高峰期,中國台灣整體市盈率達到70倍以上的最高點,之後迅速下降,9個月時間內下降到只有20倍左右的水平,隨後有所恢復到30倍左右,至今的多年時間內一直在20倍左右水平。而PB水平也是從泡沫高峰期的8.9倍,下降到1991年底的3倍左右,1992年初有所恢復回到4倍,隨後跌至1993年初的2.26倍。相比日本而言,中國台灣的泡沫破滅速度更快,而且在破滅後的最初幾年內,經濟增長與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並沒有顯著地下降,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台灣泡沫的破滅更多地體現為估值的下降。
與中國台灣、日本相比,韓國的泡沫程度要小很多,在泡沫產生和破滅中,韓國的PE水平一直維持15-25倍之間,PB也相對較低,在1-2倍水平左右。
泰國的泡沫盡管一點不遜於台灣和日本,但是在估值上,PE與PB在泡沫期都不是很高,在牛市初期的時候,只有10倍,在泡沫最高峰的1993年底,也只有26倍,不過泰國市場的PB值相對韓國而言較高,泡沫高峰期達到過4倍。在1989年的時候有過短暫的估值高估階段,PB最高7倍,PE30倍,1993年股市新高的時候PE、PB都有所下降,並沒有超過1989年的最高估值水平。
我們認為PB才是較穩定的估值指標,從PB看,國內估值也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多個市場高峰期估值,就靜態估值PB、PE,僅僅相比台灣,我們還顯得比較溫和。
2、整體證券化率比較
估值水平是微觀層面的比較,我們還比較了資產證券化率這一宏觀指標。我們發現,在中國台灣、日本的泡沫高峰期,其證券化率分別為180%、150%左右,泰國和韓國相對較低,尤其是韓國只有61.7%。比較而言,中國目前單考慮A股證券化率就為108%,但根據證券化率的本意,我們還應算上在香港和美國等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市值,這樣,我們的證券化率為158%,這一水平已經可以與日本、台灣泡沫期的證券化率水平相提並論了。
另外,再考慮到國內GDP構成中有相當部分是三資企業和外資的貢獻,而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沒有在國內上市,因此,我們的證券化率應該比發達國家更低才合理。
3、金融地產行業的演變規律
在行業結構上,得益於資本市場繁榮,各個市場的金融類股票漲幅居前。日本市場盡管普漲明顯,但金融類漲幅相對居前;台灣泡沫高峰期金融類100多倍PE,因此,盡管泡沫高峰期的三年內金融行業漲幅巨大,但很大的貢獻來自於估值提升;韓國盡管整體PE不高,但2000年以金融服務為首的行業PE達到最高,相應證券類為首的金融行業漲幅居前,達到40多倍;泰國證券類漲幅達到20倍,而銀行股表現一般,稍好於指數漲幅。
各個市場的房地產行業與股市的發展也密切相關,這與房地產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有關。我們比較了上述四個市場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市場與股市走勢基本吻合,在1983年到1990年的牛市行情中,日本六大城市地價指數漲幅為3.6倍,於1990年9月達到峰值,隨後就伴隨股指基本沒有反彈的下跌,一直到今天,仍維持在1983年左右的水平。由於土地稀缺,日本東京地價在房價中的比例高達65-80%,一般城市在60-75%,因此,地價指數與房地產指數相關性非常強。而台灣地區在1980年代末房地產與股價齊漲時,房地產價格也上漲2倍以上,房產價格由於調控政策也開始下跌,但是下跌幅度遠沒有股市大,尤其是台北市這一大城市房價的抗跌性更強,在1992年達到高峰後,盡管緩慢下跌但跌幅不大,到1996年也只有20%的跌幅。相對股市而言,韓國的房價指數走勢更為穩健,房價整體漲幅相比而言不是很大,全國房價指數從1986年到1991年達到局部高點,上漲80%,隨後出現盤整格局,至2002年以來繼續上漲。泰國的房價指數抗跌性也較強,上世紀90年代早期,泰國房地產價格急劇上漲,漲幅在2-3倍,受到金融危機沖擊,1998年,房屋價格平均下跌15%至20%。
我們研究發現,各市場的房地產走勢與股市走勢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但不同步;房價走勢相對股市而言波動相對要小。
是什麼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1、泡沫的破滅時間與實體經濟衰退、升值結束與否沒有必然聯系
既然泡沫的產生有著很強的規律性,那麼泡沫的破滅也似乎成為必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既然牛市泡沫的產生一般都是伴隨著GDP和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長,以及本幣的持續升值過程,那麼,泡沫的破滅通常的先兆就應該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或者本幣升值預期結束的時候,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泡沫破滅的時間與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升值是否結束沒有必然聯系:首先,從GDP增長的角度,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增長在泡沫破滅後依然較為強勁,盡管比泡沫破滅前有所降低,但到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仍分別保持了5.79%和6.08%的較高增長水平,泰國泡沫在1996年破滅,那年的經濟仍然高達5.9% ,而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也是在泡沫破滅後的一年以後;其次,從本幣升值與否的角度,日元在1995年前一直保持著持續的升值、台幣的升值也持續到1992年,而這個時候,泡沫早就完全破滅了。因此,不能認為只要GDP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本幣升值仍然持續,就認為泡沫不會破滅,換言之,GDP增速下滑以及本幣結束升值不是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我們還發現,除了日本之外,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非常大的,盡管股票市場陷入低迷,但是,GDP增速仍會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這其中,台灣、韓國、泰國市場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發展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而之所以日本股市泡沫破滅後,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其中的原因在於日本銀行介入資本市場太深,積累了大量壞賬,泡沫期投資生產的設備出現嚴重過剩、房產和股票下跌導致企業和個人負債提高,隨後的10年經濟低速乃至負增長,稱為「失去的十年」,泡沫破滅對日本實體經濟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2、各市場泡沫時期的調控措施比較
各國面對資產泡沫的出現,無一例外,都採取緊縮性的政策調控,而利率提高等緊縮性調控政策產生的累積效應的確能成為擠破泡沫的最後稻草;而當泡沫破滅後,降息等提高流動性的寬松貨幣政策往往也於事無補。
我們首先來看日本的情況:1980年代初,日本市場的漲幅和估值水平處於穩步提升階段,因此,日本政府並沒有刻意採取強硬的調控政策限制股市發展,這時的最大問題在於貿易日益增長引發的日美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了1986年秋季日本經濟的短暫衰退,為此,日本政府還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於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兩次調低了官方貼現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2.5%。而198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意識到資產價格膨脹的嚴重性,於1989年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3.25%,又於1989年底進一步提高到4.25%。1990年8月,為防止海灣戰爭可能導致的石油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預防性緊縮政策,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6.0%,於是積重難返的股市開始暴跌,泡沫破裂。相反,在泡沫破滅期內,由於擔心經濟持續衰退,日本貨幣當局重新轉向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連續降低利率(在隨後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貨幣供應,但是收效甚微。
其次,與日本非常相似的中國台灣地區市場上,似乎是完全的一個翻版。由於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對當時的中國台灣地區經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85-1987年,台國際收支賬戶中短期資本凈流入猛增,為延緩外資進入,中國台灣地區還引導利率不斷下調,從1983-84年的7.25%,調低到1988年的4.5%,但仍無法阻止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劇。1980年代末,資產泡沫快速膨脹,迫使台灣採取一系列強硬的緊縮政策:比如開放外匯管制,大幅提高居民匯出資金的額度限制,引導企業對外投資;實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並隨後大幅升高存款准備率和再貼現率,採取緊縮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其中,1989年4月再貼現率從維持了一年的4.5%提高到5.5%,同年,8月提高到6.153%,9月再提高到7.75%;同時,嚴格取締地下金融活動,打擊股市非法資金等等。其中,最嚴厲的調控措施是1988年9月份台當局宣布恢復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沖擊,股指大跌55%。但其後,為避免崩盤,台灣當局對其政策予以澄清,並鼓勵機構進場護盤,導致投資熱情重新點燃。還是與日本相似,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普遍預期油價將上漲,外資撤離,中國台灣地區股市開始崩盤。
再次,我們來看韓國,在1980年代初,韓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保持較低水平,從1987年開始,韓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過度投機使物價水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於1988年12月宣布了一攬子利率自由化措施,包括放開大多數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工具利率等,結果利率急劇攀升,1989年基準利率——拆借利率達到18%,自由化計劃被迫中止。泡沫破滅後,利率也隨之下降,在1990年代基本維持在6-8%左右水平;同時,還大幅度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從1985年的4.5%逐步提高到1991年歷史最高點11.50%,並一直維持到1995年。
最後,泰國的牛市泡沫啟動和破滅時間比上述三個市場要晚,泰國實施的匯率盯住制度使中央銀行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一直維持著較高的利率水平,1980年代以來,一直到1990年代,泰國最小貸款利率多年一直維持在12-16%水平浮動。1995-1996年,由於出口增長下降、泰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短期資本開始外流,為了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吸引外資流入,防止外資流出、更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1996年,由於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泰國經濟形勢惡化、使泰銖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這為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可乘之機,1997年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
3、外資在泡沫產生與破滅中所起作用
四個市場的證券自由化程度各有異同:日本是四個市場中自由化開展時間最早、程度最深的,其在1980年代初就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市場,而中國台灣、韓國的證券市場自由化進程則較慢,台灣在1990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才引入QFII制度,寄希望於境外資金入場救市,而韓國在1992年引入QFII制度,也是在其泡沫破滅後實施的制度。
因此,我們認為,外資在泡沫產生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尤其是日本、中國台灣和韓國市場正處於本幣升值階段,外資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境內的房市和股市,而盡管泰銖並沒有升值,但是由於升值預期明確,同樣,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泰國,因此,外資在助推境內房市、股市泡沫中的確起到相當作用,外資的進入直接助推了泡沫的吹大。但泡沫的產生最主要是由於本土資金的推動,我們注意到在泡沫時期往往本土投資者都展現了極大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泡沫破滅時與外資的關系也不大。以日本為例,實際上外資從1980年後期就開始陸續撤離日本,最後的泡沫瘋狂階段,基本由國內資金推動。而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的外資比例都很小,外資在泡沫後期的撤離對泡沫的破滅更多的只是心理意義。其中,只有泰國市場受外資影響算是最大的,這與其在1995年以後繼續保持高利率吸引外資的政策有關,1995年泰國證券市場外國投資比重僅4.8%,1996年快速上升到34.25%,在金融危機前更是達到44%以上的水平,金融危機後外資撤離,的確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負面沖擊。
⑻ 請介紹中國股票交易所的歷史。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⑼ 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的數據圖
我也想找歷史上中國股票數次大跌數據圖!最好是有大盤和個股的!
可惜,這個工作量大,又沒有什麼實質用途,相信沒有人做的!
⑽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歷史股市走勢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年5月21日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1420點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權收購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 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
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需要上門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功利性透支。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立法。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第一批PT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2005年6月8日暴漲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決定自5月30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受此影響滬指開盤4087點,跌幅5.71%,深成指開盤12651點,跌幅5.99%。
2007年,10月16日,滬指見定6124點。
2008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即日起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的千分之三調整為千分之一。
2008年9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同日,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