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移動登陸納斯達克是通過「買殼上市」的方式嗎
是。在香港買殼。
什麼是買殼上市
所謂買殼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購買一家已經上市的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後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非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融資的能力進行融資,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一般來講,企業購買的上市公司是一些主營業務發生困難的公司,企業在購買了上市公司以後,為了達到在證券市場融資的目的,一般都將一部分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內,使其業績達到管理層規定的參加配股的標准。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越好,其配股價格就可定得越高,企業募集的資金就越多。
買殼上市有直接上市無法比擬的優點。最突出的優點就是殼公司由於進行了資產置換,其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在股市上的價值可能迅速增長,因此企業所購買的股權價值也可能成倍增長,企業因此所得到的收益可能非常巨大。
買殼上市如何實現
一個典型的買殼上市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
第一步,股權轉讓,即買殼。通過在股市中尋找那些經營發生困難的公司,購買其一部分股權,從而達到控制企業決策的目的。購買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分為兩種,一般是購買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或法人股,這種方式購買成本一般較低,但是存在許多障礙。一方面是原持有人是否同意,另一方面是這類轉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另一種方式是在股票市場上直接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適合於那些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較高的公司。但是這種方法一般成本較高。因為一旦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必然引起公司股票價格的上漲,造成收購成本的上漲。
第二步,資產置換,即換殼。將殼公司原有的不良資產賣出,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使殼公司的業績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使殼公司達到配股資格。如果公司的業績保持較高水平,公司就能以很高的配股價格在股票市場上募集資金。
如何選擇殼公司
綜合考慮往年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殼公司的一些基本特點。
1、股本較小。以滬市為例,1997年和1998年共103家公司換殼,其中總股本小於1億的有39家、流通股小於3000萬股的有38家,所佔比例均為38%,總股本大於1億的殼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本小於3億。
顯然小盤股對買殼和重組者來說,具有介入成本低、重組後股本擴張能力強等優勢,特別是流通盤小,易於二級市場炒作,因此獲利機會很大。像滬市的國嘉實業(600646),總股本8660萬股,重組後股價由6.05元漲到46.88元,增長了674.88%;又如深市的合金股份(0633),總股本5169萬股,重組後股價由8.50元上漲到42.39元,漲幅達398.71%。
2、行業不景氣,凈資產收益率低。像紡織類(嘉豐、聯合、廣華、南化)、商業類(環寧、紹百、貴華、石勸業等)和主業不明的衰退類(聯農、農墾、鋼運、浙風)。
3、股權相對集中。在我國,由於二級市場收購成本較高,而且目標公司較少,因此買殼上市大都採取股權協議轉讓方式,股權相對集中易於股權協議轉讓,容易被非上市公司相中,從而為二級市場的炒作創造條件。
4、殼公司有配股資格。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規定,上市公司只有在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為6%)時,才可申請配股。因此在選擇殼公司的時候,一定要考查公司前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該公司最近一兩年沒有達到這一標准,那麼該公司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買殼主要方式
1、場外收購或稱非流通股協議轉讓是我國買殼上市行為的主要方式。
在場外收購方式中,發生頻率最高的三種方式為國有股轉讓(40%)、法人股轉讓(40%)和收購控股股東(12%)(根據滬市1999年上半年的買殼上市行為統計)。其中國資局、政府部門控股的企業中的買殼上市行為尤為頻繁。另外,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涉足買殼上市的現象日益增多。如重慶國股控股重慶路橋(600106)、海通證券轉讓貴華旅業(600791)、北京首創控股寧波中百(600857)、包頭信託轉讓ST網點(600880)、富邦投資收購雲南保山(600883)。
1999年上半年滬市共發生24起買殼上市事件,涉及24家上市公司,其中雲南保山(600883)在上半年發生了兩次更換在股東事件。買殼上市的主要方式有國有股轉讓(漯河銀鴿、三峽水利、太極集團、亞通股份、東大阿派、遼寧成大、大理造紙、ST中川、寧波中百、四川電器等10起)、法人股轉讓(長安信息、貴華旅業、阿城鋼鐵、ST北旅、雲南保山等6起)、收購控股股東(申華實業、ST網點、北大車行等3起)、國有股劃撥(ST松遼、川投控股等2起)、國有股授權經營(ST紅光、重慶路橋等2起)、法人股劃轉(國脈通信1起)。我們認為,國有股和法人股轉讓的成本較低,收購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則可以間接達到上市的目的。國企脫困,抓大放小,政企分開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化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國資局等政府部門控股的中小型上市公司成為理想的買殼對象;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則多出於資本增值的目的進行殼的買賣。
2、二級市場收購
二級市場收購是指並購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權,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控股權的並購行為。我國第一起二級市場並購案例就是家喻戶曉的「寶延」風波。1993年9月深寶安通過其上海的子公司和兩家關聯企業大量收購延中實業的股票,從而拉開了我國二級市場收購的序幕。目前,二級市場並購主要集中在「三無」板塊,主要案例有:天津大港油田收購愛使股。
交易中的價款支付方式
1、現金支付方式
2、資產置換支付:如托普收購川長征、康鳳重組
3、債權支付方式
4、混合支付方式
5、零成本收購:該種方式主要是通過國有股無償劃撥的形式實現的。
6、股權支付方式
例如:清華同方(600100)吸收合並魯穎電子
正虹飼料(0702)吸收合並湘城實業
在這幾種支付方式中,以現金支付、資產置換和混合支付佔了絕對多數,股權支付由於換股比例不易確定,因此較少為企業所採用。
往年案例分析
從93年第一例買殼上市案例到現在,共發生買殼上市163起。其中99年共發生48起買殼上市案件;98年發生的買殼上市70家;97年共發生買殼上市33起;97年以前12起。
以98年為例,在這三種方式中,法人股股權轉讓的數量為48家起,國有股轉讓的有21家,二級市場收購的有1家,股權轉讓遠遠高於二級市場收購的數量,主要原因是協議收購的價格要遠低於二級市場收購,收購的時間較短而且目標公司數量多,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欲買殼上市的企業來說,協議收購是其首選的方式。
(一)買殼後股權的變化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買方的主要目的是取得相對控股權,這樣可以節約資金,降低收購成本。
(二)成功的比例(以可以配股為標准)
此處只考慮將買殼上市作為長期投資的情況。由於買殼上市主要看重的是殼公司的上市資格,主要目的是獲得配股資格,因此買方在選擇殼公司時不僅要考慮代價問題,還要考慮殼公司有無配股資格。在98年70家買殼上市案例中,有39家有配股資格,這為買方迅速實現其目的奠定了基礎。
96、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殼企業在買殼後較長時間內(2年)效益得到提升,絕大多數企業只是在買殼後很短一段時間內(當年)收益增長,這種收益增長很多是由於通過剝離不良資產、注入優質資產等關聯交易形成的。買殼上市後重組的小姑是否持久還要通過今後幾年的業績來判斷。
因此,以買殼上市作為長期戰略投資時必須要有持續的利潤增長點。
(三)轉讓價格分析
在98年選取的43家買殼上市的案例中,轉讓價格小於3元的有39家、大於3元的有4家,轉讓金額小於1億的有29家,大於等於1億的有14家。在這些樣本中,轉讓價格最低約為3000萬左右,其主要原因是殼公司股本較小,買殼後買方股權所佔比例不高。
在98年選取的40家案例中,股價在3月內上升的有18家、下跌的19家、基本持平的有3家。這說明,在較長一段時間,殼公司的股價便會趨於理性,公司基本面的好壞是股價能否走高的決定性因素。
(四)殼公司的行業所屬
殼公司多為傳統行業,主要集中在商業、紡織和機械類。在97年,紡織類殼公司有7家,比例為21.2%,零售餐飲百貨、旅館類殼公司有7家,比例為21.23%以98年70起案例為例,其中百貨類殼公司有7家、房地產類7家、鋼鐵機械類殼公司有11家。
買殼上市的一些變化
1、買殼上市數量從無到有,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94年前的3起到98年的70起,數量迅速增加;到99年48起,買殼上市的數量有所下降,但是交易額總量不斷上升;
2、買殼上市的成本逐年上升。例如,97年平均成本為0.625億,98年上升為0.991億。主要原因是隨著買殼上市的發展,絕大多數殼公司認識到自身殼資源的重要性,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想上市;
3、股權轉讓,尤其是國有股轉讓大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4、買殼過程中,買方都向殼公司注入了新業務,均為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或項目,其中涉及高新技術的佔有很大一部分;
5、從97年末開始,證券市場上開始出現高科技企業買殼上市,以後愈演愈烈。買方主要集中在信息及生物醫葯產業,而且大多為資金相對短缺的民營企業;從賣方來看,主要集中在以競爭激烈、發展緩慢的商業、紡織、機械行業;從買殼方式來看,主要是對經營業績較差的非高科技上市公司進行控股收購,然後注入高科技產品,最終達到買殼上市的目的。典型案例有北大收購延中,以第二大股東的身份控制了延中實業,還有科利華收購阿城鋼鐵、托普收購川長征等;
6、買殼上市後總體財務狀況得到大幅改善,公司面貌煥然一新。1997年1月1日到1998年6月30日間買殼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10家,其加權平均每股收益從1996年的0.002851元和1997年的0.08806元猛增到1998年的0.24148元,98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1.34,均高於同期滬深股市0.1993元和7.9663%的平均水平,顯示了重組後高科技上市公司較強的盈利能力。但在這些公司中,盈利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如四通高科和ST石勸業98年收益均出現了大幅滑坡,這與對不良資產的壞帳處理方式有很大關系。而其它公司的效益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國嘉實業更是以1.32元的每股收益名列滬市績優股前列。
7、公司重組前殼資源特徵明顯。在10家買殼上市公司中,除萬家樂股本較大外,其它公司總股本均在20000萬股內,流通盤較小或是股權絕對分散的「三無概念股」,如延中實業。且這些公司重組前多效益較差甚至虧損,原控股股東出讓控股權的意願較強。另外從重組後所介入的產業看,10家中有8家是電子信息業,說明作為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國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
8、重組操作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1、社會公眾股股權轉讓模式,如北大所屬企業通過二級市場收購社會公眾股控股延中實業;2、法人股股權轉讓模式,如四通集團控股華立高科,思達科技受讓石勸業的法人股,另外百隆股份、東北華聯、國嘉實業、萬家樂均屬這種模式;3、國家股股權轉讓模式,如托普集團受讓川長征的國家股,銀河高科控股蓉動力等。特別是托普集團先注入優質資產,再收購川長征國有股權的方式,減少了重組過程中的財務費用,值得借鑒;4、合資組建高科技公司,間接引入優質資產,如五一文第一大股東長沙五一文與創智軟體園有限
9、總體來看,98年上半年證券市場「買殼上市」高科技含量很高。這說明,隨著買殼上市的進一步深化,注重「買殼上市」的實質內涵、長遠效益已經成為今後資產重組的主流方向。注入高科技、高成長、高效益優質資產或優質項目,已成為非上市公司「買殼上市」的新潮流。
10、買殼上市中買賣雙方在同一地區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有97年的57.5%上升到98年的61.7%。這說明,殼公司股權轉讓發生在同一地區的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快地區收購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的地方本位主義因素。
典型案例:
A:托普科技發展公司對川長征的收購採取先注資後收購的方式。首先在1997年底,川長征以每股7.42元價格購買成都托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托普發展的控股公司)53.85%的股份,向托普發展支付現金7791萬元。1998年4月,托普發展從自貢市國資局以每股2.08元外加0.5元無形資產補償費的價格購買了川長征48.37%的股份。採取這種先注資後收購的方式,一是由於受讓國家股手續復雜,需要層層報批,另一個更主要原因是川長征以國有企業身份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金中取得購買成都托普的價款,避免因企業性質發生變化而失去借款資格,大幅度降低了托普發展的收購成本。
B:創智軟體園收購五一文的手法更為獨特,通過組建合資公司方式間接控股上市公司,即由五一文第一大股東以其持有的五一文法人股股權作為出資,與創智軟體園合資設立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後者佔有51%的股份,這樣,創智軟體園通過絕對控股該合資公司而間接成為五一文的第一大股東。這種手法與直接收購法人股相比,成本大為減少,並且有效地避免了自身優質資產的未來收益被上市公司其他股東所攤薄。
C:科利華對阿城鋼鐵的收購方式也不簡單。該公司以每股2.08元的價格從阿鋼集團購買阿城鋼鐵28%的股份,應付價款1.34億元,該數額顯得相當龐大,不過與此同時,阿城鋼鐵分別以5000萬元購買科利華下屬的曉軍公司80%股權和一項軟體著作權,這1億元以其對阿鋼集團的債權支付給科利華,這樣,科利華僅用3400萬元現金和這筆債權償付給阿鋼集團作為購股款。採用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幅降低實際收購成本,將購買價款中的絕大部分通過賬面數字進行對沖
Ⅱ 資本運作的主要幾種方式
資本運作的主要方式。
一、承擔債務式重組。
指並購企業將被並購企業的債務及整體產權一並吸收,以承擔被並購企業的債務來實現的並購。即在資產與負債基本對等的情況下,兼並方以承當被兼並方債務為條件接受其資產,往往同時也接受被並購方的職工。據統計,在已發生的企業並購中,通過承當債務方式進行的並購約占並購總額的70%左右。
百大股份有限公司在1992年4月以承擔債務的形式兼並了連年虧損的杭州照相器材廠。通過重組,盤活了原杭州照相器材廠的生產經營性存量資產,扭轉了經營虧損的局面,使新組建的杭州照相器材廠當年就創利近20萬元。1995年8月28日,全國最大的化纖生產企業儀征化纖以擔保債務方式與佛山市政府正式簽約,以為虧損的佛山化纖10.81億元人民幣債務提供擔保的形式,獲得了後者的全部產權,並3年付清9400萬元土地使用費。並購後,儀征化纖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擴大了整體規模,實現了雙方優勢互補。
這一方式的優點是:
1. 交易不用付現款,以未來分期付款償還債務為條件整體接受目標企業,從而避免了並購方的現金頭寸不足的困難,不會擠占營運資金,簡單易行。
2. 容易得到政府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檔侍跡持,如本金可分多年歸還,免息等,有利於減輕並購方負擔。
3. 目標企業的生產、組織和經營破壞程度較低。這一並購方式適用於急於擴大生產規模、並購雙方相容性強、互補性好且並購資金不寬裕的情況。
二、收購式重組。
並購方出資購買目標企業的資產以獲得其產權的並購手段。在目前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用銀行貸款的方式去收購股權,是企業進行資本運營時切實可行的手段之一。並購後,目標企業的法人地位消失。
案例:哈爾濱龍濱酒廠連年虧損,1995年資產總額為1.4億元,三九集團在徵得哈爾濱市政府同意後,出資買斷了該酒廠的全部產權,而新建一個類似的酒廠,至少需要2億元以上的投資和3年左右的時間。
這一方式的優點是:
1. 並購方並不需要承擔被並購方的債務,並購速度快。
2. 並購方可以較為徹底的進行購並後的資產重組以及企業文化重塑。
3. 適用於需對目標企業進行絕對控股;並購方實力強大,具有現金支付能力的企業。
三、股權協議轉讓控股式模式。
股權協議轉讓指並購公司根據股權協議轉讓價格受讓目標公司全部或部分產權,從而獲得目標公司控股權的並購行為。股權轉讓的對象一般指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權轉讓既可以是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轉讓股權,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轉讓股權。這種模式由於其對象是界定明確、轉讓方便的股權,無論是從可行性、易操作性和經濟性而言,公有股股權協議轉讓模式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1997年發生在深、滬證券市場上的協議轉讓公有股買殼上市事件就有25起,如北京中鼎創業收購雲南保山、海通證券收購貴華旅業、廣東飛龍收購成都聯益等。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珠海恆通並購上海棱光。1994年4月28日,珠海恆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拆資5160萬元,以每股4.3元的價格收購了上海建材集團持有的上海棱光股份有限公司1200萬國家股,占總股本的33.5%成為棱光公司第一大股東,其收購價格僅相當於二級市場價格的1/3,同時法律上也不需要多次公告。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
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機構持股比例達到發行在外股份的30%時,應發出收購要約,由於證監會對此種收購方式持鼓勵態度並豁免其強制收購要約義務,從而可以在不承當全面收購義務的情況下,輕易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大大降低了收購成本。
目前我國的同股不同價,國家股、法人股股價低於流通市價,使得並購成本較低;通過協議收購非流通得公眾股不僅可以達到並購目的,還可以得到由此帶來的"價格租金"。
四、公眾流通股轉讓模式。
公眾流通股轉讓模式又稱為公開市場並購,即並購方通過二級行並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1993年9月發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寶延風波",拉開了我國通過股票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序幕。自此以後,有深萬科在滬市控股上海申華、深圳無極在滬市收購飛躍音響、君安證券6次舉牌控股上海申華等案例發生。
雖然在證券市場比較成熟的談棚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並購都是採取流通股轉讓方式進行的,但在中國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卻並不強,先行條件對該種方式的主要制約因素有:
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可流通的國家股、有限度流通的法人股占總股本比重約70%,可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占的比例過小,這樣使的能夠通過公眾流通股轉讓達到控股目的的目標企業很少。
現行法規對二級市場收購流通股有嚴格的規定,突出的一條是:收購中,機構持股5%以上需在3個工作日之內作出公告舉牌以及以後每增減2%也須作出公告。這樣,每一次公告必然會造成股價的飛揚,使得二級市場收購成本很高,完成收購的時間也較長。如此高的操作成本,抑制了此種並購的運用。
我國股市規模過小,而股市外圍又有龐大的資金堆積,使的股價過高。對收購方而言,肯定要付出較大的成本才能收購成功,往往可能得不償失。
五、投資控股收購重組模式。
指上市公司對被並購公司進行投資,從而將其改組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並購行為。這種以現金和資產入股的形式進行相對控股或絕對控股,可以實現以少量資本控制其它企業並為我所有的目的。
杭州天目葯業公司以資產入股的形式將臨安最早的中外合資企業寶臨印刷電路有限公司改組為公司控股69%的子公司,使兩家公司實現了優勢互補。1997年,該公司又進行跨地區的資本運作,出資1530萬元控股了黃山制葯總廠,成立了黃山市天目葯業有限責任瓮,天目葯業佔51%的股份。
此並購方式的優點:上市公司通過投資控股方式可以擴大資產規模,推動股本擴張,增加資金募集量,充分利用其"殼資源",規避了初始的上市程序和企業"包裝過程",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六、吸收股份並購模式。
被兼並企業的所有者將被兼並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投入並購方,成為並購方的一個股東。並購後,目標企業的法人主體地位不復存在。
1996年12月,上海實業的控股母公司以屬下的匯眾汽車公司、交通電器公司、光明乳業公司及東方商廈等五項資產折價31.8億港元注入上海實業,認購上海實業新股1.62億股,每股作價19.5港元。此舉壯大了上海實業的資本實力,且不涉及資本轉移。
優點:1.並購中,不涉及現金流動,避免了融資問題;2.常用於控姑母公司將屬下資產通過上市子公司"借殼上市",規避了現行市場的額度管理。
七、資產置換式重組模式。
企業根據未來發展戰略,用對企業未來發展用處不大的資產來置換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資產,從而可能導致企業產權結構的實質性變化。
鋼運股份是上海交運集團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由於該公司長期經營不善,歷年來一直業績不佳。1997年12月,交運集團將其屬下的優質資產---全資子公司交機總廠和交運集團持有的高客公司51%的股權與鋼運公司經評估後的資產進行等值置換,置換價10841.4019萬元,差額1690萬元作為鋼運股份對交運集團的負債,從而達到鋼運公司的產業結構和經營結構戰略轉移的目的,公司也因經營范圍的徹底轉變而更名為"交運股份"。
優點:
1.並購企業間可以不出現現金流動,並購方無須或只需少量支付現金,大大降低了並購成本;
2.可以有效地進行存量資產調整,將公司對整體收益效果不大的資產剔掉,將對方的優質資產或與自身產業關聯度大的資產注入,可以更為直接地轉變企業的經營方向和資產質量,且不涉及到企業控制勸的改變;
3.其主要不足在於信息交流不充分的條件下,難以尋找合適的置換對象。
八、以債權換股權模式。
即並購企業將過去對並購企業負債無力償還的企業的不良債權作為對該企業的投資轉換為股權,如果需要,再進一步追加投資以達到控股目的。
遼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遼河集團和深圳通達化工總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其中遼河集團以其屬下骨幹企業遼河化肥廠的經營性資產作為發起人的出資。錦天化是一個完全靠貸款和集資起家的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但錦天化設計規模較大生產設備屬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恰可作為遼河化肥廠生產設備的升級。基於以上原因,遼通化工將錦天化作為並購的首選目標。1995年底,遼河化工以承擔6億元債務的方式,先行收購錦天化,此後,遼河集團以債轉股方式,將錦天化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遼通化工在1997年1月上市後,將募集的資金全面收購改組後的錦天化,遼通化工最終以6億元的資金盤活近20億元的資產,一舉成為我國尿素行業的"大哥大"。
優點:
1.債權轉股權,可以解決國企由於投資體制缺陷造成的資本金匱乏、負債率過高的"先天不足",適合中國國情;
2.對並購方而言,也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方式。
九、合資控股式。
又稱注資入股,即由並購方和目標企業各自出資組建一個新的法人單位。目標企業以資產、土地及人員等出資,並購方以技術、資金、管理等出資,占控股地位。目標企業原有的債務仍由目標企業承擔,以新建企業分紅償還。這種方式嚴格說來屬於合資,但實質上出資者收購了目標企業的控股權,應該屬於企業並購的一種特殊形式。
青島海信現金出資1500萬元和1360萬元,加上技術和管理等無形資產,分別同淄博電視機廠和貴州華日電器公司成立合資企業,控股51%,對無力清償海信債務的山東電訊器材廠和肥城電視機廠,海信分別將其393.3萬元和640萬元債權轉為股權,加上設備、儀表及無形資產投入,控股55%,同他們成立合資企業,青島海信通過合資方式獲得了對合資企業的控制權,達到了兼並的目的。
優點:
1.以少量資金控制多量資本,節約了控製成本;
2.目標公司為國有企業時,讓當地的原有股東享有一定的權益,同時合資企業仍向當地企業交納稅收,有助於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從而突破區域限制等不利因素;
3.將目標企業的經營性資產剝離出來與優勢企業合資,規避了目標企業歷史債務的積累以及隱性負債、潛虧等財務陷阱;
不足之處在於,此種只收購資產而不收購企業的操作易於招來非議;同時如果目標企業身初異地,資產重組容易受到"條塊分割"的阻礙。
十、在香港注冊後再合資模式。
如果企業效益較好,交稅也多,你可以選擇在香港注冊公司,再與原企業進行合資,優化組合,享受中外合資之政策。在香港注冊公司後,可將國內資產並入香港公司,為公司在香港或國外上市打下堅實之基礎。如果你目前經營欠佳,需流動資金或無款更新設備,也難以從國內銀行貸款,你可以選擇在香港注冊公司,藉助在香港的公司作為申請貸款或接款單位,以國內之資產(廠房、設備、樓房、股票、債券等等)作為抵押品,向香港銀行申請貸款,然後以投資形式注入你的合資公司,依此滿足流動資金缺之需要,還可享受優惠政策。
優點:
1.以合資企業生產之產品,可以較易進入國內或國外市場,可較易創造品牌,從而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2.香港公司屬於全球性經營之公司,注冊地址在境外,經營地點不限,可在國外或國內各地區開展商務,也可在各地設立辦事處、商務處及分公司;
3.香港公司無經營范圍之限制,可進行進出口、轉口、製造、投資、房地產電子、化工、管理、經紀、信息、中介、代理、顧問等等。
十一、股權拆細。
對於高科技企業而言,與其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上市集資,還不如通過拆細股權,以股權換資金的方式,獲得發展壯大所必需的血液。實際上,西方國家類似的作法也是常見的,即使是美國微軟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走的也是這條路-高科技企業尋找資金合夥人,然後推出產品或技術,取得現實的利潤回報,這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前幾乎是必然過程。
十二、杠桿收購。
指收購公司利用目標公司資產的經營收入,來支付兼並價金或作為此種支付的擔保。換言之,收購公司不必擁有巨額資金(用以支付收購過程中必須的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費用),加上以目標公司的資產及營運所得作為融資擔保、還款資金來源所貸得的金額,即可兼並任何規模的公司,由於此種收購方式在操作原理上類似杠桿,故而得名。杠桿收購60年代出現於美國,之後迅速發展,80年代已風行於歐美。具體說來,杠桿收購具有如下特徵:
1. 收購公司用以收購的自有資金與收購總價金相比微不足道,前後者之間的比例通常在10%到15%之間。
2. 絕大部分收購資金系借貸而來,貸款方可能是金融機構、信託基金甚至可能是目標公司的股東(並購交易中的賣方允許買方分期給付並購資金)。
3. 用來償付貸款的款項來自目標公司營運產生的資金,即從長遠來講,目標公司將支付它自己的售價。
4. 收購公司除投資非常有限的資金外,不負擔進一步投資的義務,亦貸出絕大部分並購資金的債權人,只能向目標公司(被收購公司)求償,而無法向真正的貸款方---收購公司求償。實際上,貸款方往往在被收購公司資產上設有保障,以確保優先受償地位。
銀河數碼動力收購香港電信就是這種資本運營方式的經典手筆。由有小超人李澤楷執掌的銀河數碼動力相對於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藍籌股香港電信而言,只是一個小公司。李澤楷採用以將被收購的香港電信資產作為抵押,向中國銀行集團等幾家大銀行籌措了大筆資金,從而成功地收購了香港電信;此後再以香港電信的運營收入作為還款來源。
十三、戰略聯盟模式。
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對等實力的企業,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契約而結成的優勢相長、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鬆散型網路組織。根據構成聯盟的合夥各方面相互學習轉移,共同創造知識的程度不同,傳統的戰略聯盟可以分為兩個極端---產品聯盟和知識聯盟。
1. 產品聯盟:在醫葯行業,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聯盟的典型。制葯業務的兩端(研究開發和經銷)代表了格外高的固定成本,在這一行業,公司一般採取產品聯盟的形式-即競爭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相互經銷具有競爭特徵的產品,以降低成本。在這種合作關系中,短期的經濟利益是最大的出發點。產品聯盟可以幫助公司抓住時機,保護自身,還可以通過與世界其他夥伴合作,快速、大量地賣掉產品,收回投資。
十四 、知識聯盟: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它是企業發展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知識聯盟有助於一個公司學習另一個公司的專業能力;有助於兩個公司的專業能力優勢互補,創造新的交叉知識。與產業聯盟相比,知識聯盟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1. 聯盟各方合作更緊密。兩個公司要學習、創造和加強專業能力,每個公司的員工必須在一起緊密合作。
2. 識聯盟的參與者的范圍更為廣泛。企業與經銷商、供應商、大學實驗室都可以形成知識聯盟。
3. 知識聯盟可以形成強大的戰略潛能。知識聯盟可以幫助一個公司擴展和改善它的基本能力,有助於從戰略上更新核心能力或創建新的核心能力。
此外,在資本運營的實際操作中,除採用上面闡述的幾種形式或其組合外,還可借鑒國外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經驗,大膽探索各種有效的運作方法,進一步加大資本運營的廣度和深度。
Ⅲ 企業上市前如何進行資本運作
2017年企業上市前如何進行資本運作
上市公司對被並購公司進行投資,從而將其改組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並購行為。這種以現金和資產入股的形式進行相對控股或絕對控股,可以實現以少量資本控制其他企業並為我所有的目的。
並購重組就是兼並和收購是意思,一般是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一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
並購重組的目的是搞活企業、盤活企業存量資產的重要途徑,我國企業並購重組,多採用現金收購或股權收購等支付方式進行操作。
常見並購重組的方式有:
(1)完全接納並購重組
即把被並購企業的資產與債務整體吸收,完全接納後再進行資產剝離,盤活存量資產,清算不良資產,通過系列重組工作後實現扭虧為盈。
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具有相近產業關系的競爭對手,還可能是產品上下游生產鏈關系的企業。
由於並購雙方兼容性強、互補性好,並購後既擴大了生產規模,人、財、物都不浪費,同時減少了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成本,還可能不用支付太多並購資金,甚至是零現款支出收購。
如果這種並鬧蠢乎購雙方為國企,還可能得到政府在銀行貸款及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
1995年8月28日,全國最大的化纖生產企業儀征化纖以擔保債務方式與佛山市政府正式簽約,以為虧損的佛山化纖10.81億元人民幣債務提供擔保的形式,獲得了後者的全部產權,並3年付清9400萬元土液悉地使用費。
並購後,儀征化纖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擴大了整體規模,實現了雙方優勢互補。
(2)剝離不良資產
並購方只接納了被並企業的資產、技術及部分人員,被並企業用出讓金安撫餘下人員(賣斷工齡)、處置企業殘值後自謀出路。
這種方式必須是並購方具有一定現金支付實力,而且不需要承擔被並購方債務的情況下才可能實施。
哈爾濱龍濱酒廠連年虧損,1995年資產總額為1.4億元,三九集團在徵得哈爾濱市政府同意後,出資買斷檔局了該酒廠的全部產權,而新建一個類似的酒廠,至少需要2億元以上的投資和3年左右的時間。
股權投資是指投資方通過投資擁有被投資方的股權,投資方成為被投資方的股東,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權益並承擔相應責任與風險。
常見股權投資方式如下:
(1)流通股轉讓
公眾流通股轉讓模式又稱為公開市場並購,即並購方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從而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
1993年9月發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寶延風波”,拉開了我國通過股票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序幕。
自此以後,有深圳萬科在滬市控股上海申華、深圳無極在滬市收購飛躍音響、君安證券6次舉牌控股上海申華等案例發生。
雖然在證券市場比較成熟的西方發達國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並購都是採取流通股轉讓方式進行的,但在中國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卻並不強,先行條件對該種方式的主要制約因素有:
1)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
不可流通的國家股、有限度流通的法人股占總股本比重約70%,可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占的比例過小,這樣使得能夠通過公眾流通股轉讓達到控股目的的目標企業很少。
2)現行法規對二級市場收購流通股有嚴格的規定。
突出的一條是,收購中,機構持股5%以上需在3個工作日之內做出公告舉牌以及以後每增減2%也需做出公告。
這樣,每一次公告必然會造成股價的飛揚,使得二級市場收購成本很高,完成收購的時間也較長。
如此高的操作成本,抑制了此種並購的運用。
3)我國股市規模過小,而股市外圍又有龐大的資金堆積,使得股價過高。對收購方而言,肯定要付出較大的成本才能收購成功,往往得不償失。
(2)非流通股轉讓
股權協議轉讓指並購公司根據股權協議轉讓價格受讓目標公司全部或部分產權,從而獲得目標公司控股權的並購行為。
股權轉讓的對象一般指國家股和法人股。股權轉讓既可以是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轉讓股權,也可以是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轉讓股權。
這種模式由於其對象是界定明確、轉讓方便的股權,無論是從可行性、易操作性和經濟性而言,公有股股權協議轉讓模式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1997年發生在深、滬證券市場上的協議轉讓公有股買殼上市事件就有25起,如北京中鼎創業收購雲南保山、海通證券(600837)收購貴華旅業、廣東飛龍收購成都聯益等。
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珠海恆通並購上海棱光。1994年4月28日,珠海恆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斥資5160萬元,以每股4.3元的價格收購了上海建材集團持有的上海棱光股份有限公司1200萬國家股,占總股本的33.5%,成為棱光公司第一大股東,其收購價格僅相當於二級市場價格的1/3,同時法律上也不需要多次公告。
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
第一,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機構持股比例達到發行在外股份的30%時,應發出收購要約,由於證監會對此種收購方式持鼓勵態度並豁免其強制收購要約義務,從而可以在不承擔全面收購義務的情況下,輕易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權,大大降低了收購成本。
第二,目前在我國,國家股、法人股股價低於流通市價,使得並購成本較低;通過協議收購非流通的公眾股不僅可以達到並購目的,還可以得到由此帶來的“價格租金”。
被兼並企業的所有者將被兼並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投入並購方,成為並購方的一個股東。並購後,目標企業的法人主體地位不復存在。
1996年12月,上海實業的控股母公司以屬下的匯眾汽車公司、交通電器公司、光明乳業(600597)公司及東方商廈等五項資產折價31.8億港元注入上海實業,認購上海實業新股1.62億股,每股作價19.5港元。
此舉壯大了上海實業的資本實力,且不涉及資本轉移。
優點:
第一,並購中,不涉及現金流動,避免了融資問題。
第二,常用於控股母公司將屬下資產通過上市子公司“借殼上市”,規避了現行市場的額度管理。
企業根據未來發展戰略,用對企業未來發展用處不大的資產來置換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資產,從而可能導致企業產權結構的實質性變化。
鋼運股份是上海交運集團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由於該公司長期經營不善,歷年來一直業績不佳。
1997年12月,交運集團將其屬下的優質資產——全資子公司交機總廠和交運集團持有的高客公司51%的股權與鋼運公司經評估後的資產進行等值置換,置換價10841.4019萬元,差額1690萬元作為鋼運股份對交運集團的負債,從而達到鋼運公司的產業結構和經營結構戰略轉移的目的,公司也因經營范圍的徹底轉變而更名為“交運股份(600676)”。
優點:
第一,並購企業間可以不出現現金流動,並購方無須或只需少量支付現金,大大降低了並購成本。
第二,可以有效地進行存量資產調整,將公司對整體收益效果不大的資產剔掉,將對方的優質資產或與自身產業關聯度大的資產注入,可以更為直接地轉變企業的經營方向和資產質量,且不涉及企業控制權的改變。
其主要不足是在信息交流不充分的條件下,難以尋找合適的置換對象。
在香港注冊公司後,可將國內資產並入香港公司,為公司在香港或國外上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目前經營欠佳,需流動資金,或者更新設備資金困難,也難以從國內銀行貸款,可以選擇在香港注冊公司,藉助在香港的公司作為申請貸款或接款單位,以國內的資產(廠房、設備、樓房、股票、債券等等)作為抵押品, 向香港銀行申請貸款,然後以投資形式注入合資公司,當機會成熟後可以申請境外上市。
優點:
第一,合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可以較易進入國內或國外市場,創造品牌,從而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
第二,香港公司屬於全球性經營公司,注冊地址在境外,經營地點不限,可在國外或國內各地區開展商務,也可在各地設立辦事處、商務處及分公司。
第三,香港公司無經營范圍限制,可進行進出口、轉口、製造、投資、房地產電子、化工、管理、經紀、信息、中介、代理、顧問等等。
對於高科技企業而言,與其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上市融資,還不如通過拆細股權,以股權換資金的方式,獲得發展壯大所必需的血液。
實際上,西方國家類似的做法也是常見的,即使是美國微軟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走的也是這條路——高科技企業尋找資金合夥人,然後推出產品或技術,取得現實的利潤回報,這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前幾乎是必然過程。
收購公司利用目標公司資產的經營收入,來支付兼並價金或作為此種支付的擔保。
換言之,收購公司不必擁有巨額資金(用以支付收購過程中必需的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費用),加上以目標公司的資產及營運所得作為融資擔保、還款資金來源所貸得的金額,即可兼並任何規模的公司,由於此種收購方式在操作原理上類似杠桿,故而得名。
杠桿收購20世紀60年代出現於美國,之後迅速發展,80年代已風行於歐美。具體說來,杠桿收購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收購公司用以收購的自有資金與收購總價金相比微不足道,前後者之間的比例通常在10%~15%之間。
第二,絕大部分收購資金系借貸而來,貸款方可能是金融機構、信託基金甚至可能是目標公司的股東(並購交易中的賣方允許買方分期給付並購資金)。
第三,用來償付貸款的款項來自目標公司營運產生的資金,即從長遠來講,目標公司將支付它自己的售價。
第四,收購公司除投入非常有限的資金外,不負擔進一步投資的義務,而貸出絕大部分並購資金的債權人,只能向目標公司(被收購公司)求償,無法向真正的貸款方——收購公司求償。
實際上,貸款方往往在被收購公司資產上設有保障,以確保優先受償地位。
銀河數碼動力收購香港電信就是這種資本運營方式的經典手筆。由小超人李澤楷執掌的銀河數碼動力相對於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藍籌股香港電信而言,只是一個小公司。
李澤楷將被收購的香港電信資產作為抵押,向中國銀行(601988)集團等幾家大銀行籌措了大筆資金,從而成功地收購了香港電信;此後再以香港電信的運營收入作為還款來源。
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對等實力的企業,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契約而結成的優勢相長、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鬆散型網路組織。
根據構成聯盟的合夥各方面相互學習轉移,共同創造知識的程度不同,傳統的戰略聯盟可以分為兩種——產品聯盟和知識聯盟。
(1)產品聯盟
在醫葯行業,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聯盟的典型。
制葯業務的兩端(研究開發和經銷)代表了格外高的固定成本,在這一行業,公司一般採取產品聯盟的形式,即競爭對手或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相互經銷具有競爭特徵的產品,以降低成本。
在這種合作關系中,短期的經濟利益是最大的出發點。
產品聯盟可以幫助公司抓住時機,保護自身,還可以通過與世界其他夥伴合作,快速、大量地賣掉產品,收回投資。
(2)知識聯盟
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它是企業發展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知識聯盟有助於一個公司學習另一個公司的專業能力;有助於兩個公司的專業能力優勢互補,創造新的交叉知識。
與產業聯盟相比,知識聯盟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聯盟各方合作更緊密。兩個公司要學習、創造和加強專業能力,每個公司的員工必須在一起緊密合作。
第二,知識聯盟的參與者的范圍更為廣泛。企業與經銷商、供應商、大學實驗室都可以形成知識聯盟。
第三,知識聯盟可以形成強大的戰略潛能。知識聯盟可以幫助一個公司擴展和改善它的基本能力,有助於從戰略上更新核心能力或創建新的核心能力。
此外,在資本運營的實際操作中,除採用上面闡述的幾種形式或其組合外,還可借鑒國外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經驗,大膽探索各種有效的運作方法,進一步加大資本運營的廣度和深度。
上市公司對被並購公司進行投資,從而將其改組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的並購行為。
這種以現金和資產入股的形式進行相對控股或絕對控股,可以實現以少量資本控制其他企業並為我所有的目的。
杭州天目葯業(600671)公司以資產入股的形式將臨安最早的中外合資企業寶臨印刷電路有限公司改組為公司控股69%的子公司,使兩家公司實現了優勢互補。
1997年,該公司又進行跨地區的資本運作,出資1 530萬元控股了黃山制葯總廠,成立了黃山市天目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天目葯業佔51%的股份。
此並購方式的優點:上市公司通過投資控股方式可以擴大資產規模,推動股本擴張,增加資金募集量,充分利用其“殼資源”,規避了初始的上市程序和企業“包裝過程”,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