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市裡哪些股票是各個行業的龍頭
在股市中,各行業的頌圓龍頭股票通常是市值較大、盈利能力強、技術含量高、行業地位領先的公司。以下是各個行野陵塌業的龍頭股票:
IT 行業: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網易、京東等。
金融行業:中國平安、貴州茅台、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
製造業: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建築、中國中鐵等。
醫葯行業:恆瑞醫葯、邁瑞醫療、葯明康德、復星醫葯等。
能源行業: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汪世中國煤炭、中國神華等。
電信行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
房地產行業:萬科企業、保利地產、綠地控股、華潤置地、恆大地產等。
食品飲料行業:貴州茅台、青島啤酒、五糧液、伊利股份、海底撈等。
㈡ 什麼股票是600開頭的
600開頭的票有很多,例如:
1、運盛實業(600767)
運盛(上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運盛實業」)於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代碼600767),公司主營地產開發與經營。
2、中國國航(601111)
公司是中國唯一的載國旗航空公司,是國內最具領先地位的航空客運、航空貨運及航空相關業務的運營商,擁有國內最為完善的航線網路和最大的國際航線網路,為主要中國城市及國際目的地服務。公司擁有北京主基地和上海、成都、杭州等共10個營運基地。
3、2016年6月7日,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600690.SH)和通用電氣(紐交所股票代碼:GE)共同宣布,雙方已就青島海爾整合通用電氣家電公司的交易簽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標志著GE家電正式成為青島海爾的一員。
4、伊利股份600887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團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創亞洲乳企最好成績。
5、中國船舶(600150)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源於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歷經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工業管理局、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㈢ 美股股票有哪些
美國是全球最大,自由度、透明度最高及流通量極大的股票市場。符合申報制度的外國投資者更可毋須繳付利得稅。此外,美國股市買賣時段是香港時間晚上10時30分至凌晨5時,而夏天的交易時間則在香港時間晚上9時30分至凌晨4時。因此投資者可以利用時差關系充分參與並緊貼美股市場走勢。美股的主要交易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美國股市的特點:第一、美國股票市場中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涵蓋了美國乃至國際上全部著名、知名品牌的產品公司和企業,無論是能源、工業、農業、消費品及醫葯、食品和飲料等行業的經營良好的企業都是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這些經濟實體的成長代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能量和趨勢,因而美國股票市場的股票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第二、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變動與全球重大的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過程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它既是政治財經風雲變幻的晴雨表,也是整個變化的後果的直接體現者。這表明,美國股票市場的透明程度和可分析性,可預見性是相當明顯的。所有股票分析的技術手段和模型造就都源出於此便是證明。第三、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以兆億美元計的上市股票價值外,美國還有最大規模的基金投資和機構投資。這意味著一般的投資者若說想可以在美國股市興風作浪那真是痴人說夢。第四、美國股票市場是法規健全、管理嚴密而透明,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自由的市場,股票價值完全自由漲落,除了法制的約束,政府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約束,投資者需自己對所作的投資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責任,值得指出的是,美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未必就是一個盈利的公司,而且,即便是好公司也未必其股價就往上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就專門為風險性、投機性經營的企業上市提供機會,但是否要投資這些類型的公司股票就很能考量一下你的知識和眼光了。 中國概念股有:名稱最新價漲跌額漲跌幅新浪37.57+2.72+7.80%CRIC8.00-0.34-4.08%易居中國15.15+0.03+0.20%網易31.33-0.82-2.55%搜狐45.32+0.43+0.96%網路71.50-1.68-2.30%盛大42.64+0.21+0.49%盛大游戲5.71-0.18-3.06%巨人網路7.15-0.10-1.38%第九城市4.78-0.06-1.24%完美時空27.20+2.49+10.08%前程無憂20.23-0.27-1.32%攜程網37.97+0.04+0.11%掌上靈通1.59-0.05-3.05%空中網6.70+0.07+1.06%華友世紀3.20-0.04-1.23%分眾傳媒16.48+0.74+4.70%飛鶴乳業16.85-0.26-1.52%暢游28.75-0.14-0.48%…… 香港大型本土上市最佳券商,港股美股恆指期貨外匯貴金屬開戶或咨詢請加好友聯系。
㈣ 單日暴漲3000%!創業板是新的"神股"製造機嗎
昨天,在眾多股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中, 走過 10 年的創業板迎來了注冊制首批企業 ,18 家企業成了 歷史 的創造者。
改革後的創業板, 在大類規則上,基本與運行了一年多的科創板接軌 ,比如降低發行門檻,虧損企業也可以上市;漲跌幅放寬至 20%,同時上市前 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此外,諸如允許投資者在競價交易收盤後按照收盤價買賣股票、允許戰略投資者出借獲配股份等制度安排也基本從科創板搬了過來。
參考一年前科創板開市當天驚心動魄的漲跌走勢,對於昨天創業板的大起大落,很多人已經提前「打好了預防針」,但市場的瘋狂程度還是出乎他們的預期。
一隻叫做康泰醫學的股票,用 近 3000% 的漲幅 ,刷新了 A 股誕生以來單日漲幅最高記錄 。
這只發行價 10.16 元的股票,在盤尾只用了不到 10 分鍾,就從 760% 一路飆升至近 3000%,股價最高觸及 308 元,兩次觸發臨停。狂歡過後,免不了迅速腰斬的命運,掙到錢的玩家紛紛跑路,收盤時股價回落至 118 元。
風暴過後,一地雞毛,有人歡喜有人憂。 走運的,如果在最高點賣出中簽的新股,這一簽就能賺到 15 萬。但多數人沒這個運氣,收盤後網上出現了一些當天交易圖,虧損超 60% 不在少數。
如果說之前股票行情是「過山車」,那麼康泰醫學的這波走勢,只能用「流星」來形容,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商業邏輯的解釋范圍。
這只最新「封神」的股票背後是家怎樣的公司呢?
康泰醫學在今年 7 月通過創業板上市審核,當時,創業板改革還未執行,對上市企業仍有較高的盈利門檻: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 5000 萬元。這種情況下,康泰醫學能夠過審,從側面說明企業實力確實足夠強勁。
作為一家 以出口為主的醫療設備企業 ,康泰醫學在今年上半年更是賺得盆滿缽滿。疫情初期,公司迅速轉制紅外體溫計,加上主要產品血氧儀,兩樣產品大賣,營收隨之大幅提升至 7.5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21.17%;歸母利潤為 3.64 億元,是上年同期的 18 倍…
但卡在疫情這個特殊節點,業績的爆發很難說與公司實力有明顯的關系。不止康泰醫學,今年以來,整個醫療器械賽道如火如荼,年初至今漲幅高達 101.06%。
很多大程度上,康泰醫學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情況屬於特殊情況, 是受疫情引爆業績增長的短期驅動因素支撐,並不具備可復制性 。在招股書中,康泰醫學自己也強調,隨著疫情的消失,醫療用品會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公司業績也會出現下降。
另外,對比同板塊的 A 股公司,康泰醫學在技術和研發上並不具優勢,競爭對手眾多,高端市場被飛利浦、通用電氣和邁瑞醫療占據主要份額,中低端市場則有寶萊特、理邦儀器等等,在上市之前,也只處於中游集團。
總體來看, 康泰醫學的「奇跡」只是市場情緒的一個表現,是資金瘋狂博弈的結果,與個股的真實價值並無關系 。
其實 歷史 上,無論是創業板、科創板,在開盤之初都上演過類似的瘋狂。
去年 7 月科創板開市首日,在不設漲跌額的情況下,同樣迎來了大批「打新」的短期玩家,他們高價買入,在期望趨近飽和後拋出。隨後股價開始下跌,這引發了一波拋售,大盤被砸下了30%,造成了第一次停盤。再次開盤,之前比較膽小的觀望者達到了心裡預期,開始買入,之後炒作的力量又回來了,因為買入者當天無法賣出,市場上可供交易的股票越來越少,價格再度拉升,直至收盤。
一般的股票估值辦法並不適用於頭幾天的市場,價格只有在長周期之後才會回歸價值。
新世紀初, 受到納斯達克的影響 ,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國家高層機構,開始積極籌劃創業板,希望能把互聯網公司留在國內。
但隨之而來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讓創業板緊急剎車,這一擱置就是 9 年。這期間,BAT 三巨頭相繼上市,A 股一個也沒留下。
終於在 2009 年 10 月創業板推出,從首批 28 只新股上市到現在,科創板公司數量已經達到 851 只,占 A 股公司總數超 20%,板塊總市值已達 9.6 萬億元。 無論公司數量,還是市值規模,現在的創業板都不可小覷。
只是,這個本該是互聯網公司「上市綠色通道」的板塊,卻設立了層層的盈利指標和隱形門檻,讓很多規模巨大但不盈利的公司敬而遠之。
創業板的焦慮在去年科創板推出後達到了頂峰。 科創板的許多政策,是當年創業板想做卻沒做到的,比如引入注冊制、允許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允許雙重股權,允許紅籌和 VIE 架構等等。相對開放的態度,讓科創板成為了今年最火熱的市場,吸納到了中芯國際、寒武紀、螞蟻金服等眾多巨頭。
深交所推動創業板改革的背後,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和上交所、港交所甚至納斯達克競爭吸引優質上市公司。
這在其他市場也有過先例。例如美國的納斯達克交易所,擅長服務 科技 公司,上市規則向 科技 傾斜;為了爭奪新經濟公司,紐交所 2018 年改了上市規則,允許公司不募資,直接在紐交所上市交易。而港交所在錯過阿里巴巴之後,經過反思,在 2018 年初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成功吸引到小米、美團等內地新一批互聯網公司登陸。
悲觀的觀點認為,目前科創板指數的 PE 已近 70 倍,成長股的估值也顯示出了泡沫的傾向,這透支了未來股價上漲的空間。
而樂觀的看法則認為,創業板改革的意義在於為創新型企業注能。放寬漲跌幅限制有利於提高創業板交易的流動性, 加速大浪淘沙,淘汰掉在潮水中「裸泳」的公司 。
過去一年,科創板在 A 股所向披靡,吸納了一批具有成長性的前沿 科技 公司,交出一份頗讓人驚喜的「一年級答卷」。現在,上交所迎來了新的對手。
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博弈之中,或許就能挖掘出更優的上市制度、試驗出更適合經濟發展的模式。對於市場和企業來說,有更多選擇,這當然不失為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