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研報 > 2018重組國企股票

2018重組國企股票

發布時間:2024-07-14 03:09:07

Ⅰ 47家國企停牌重組發生什麼了

產業與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企業盈利能力的顯著回升、龍頭企業的優勢進一步突出,成為2017年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一大突出特徵。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在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中國企業在橫向擴展和縱向產業鏈並購、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方面,資本市場有望成為主戰場。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資本市場的靈魂就是整合、並購和重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重構對資本市場而言,映射的就是產業整合並購重組,把資本市場融資能力從已經步入暮年的產業和企業中讓渡出來,要麼行業集中度提高煥發青春,要麼轉移給消費升級和新興產業,要麼跨境吸收海外優良基因引入國內。

在海外市場,中國企業的並購交易也十分活躍。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達572宗,金額977億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總和。普華永道中國企業並購服務部合夥人吳可認為,隨著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入、國內產業升級及「一帶一路」政策的指引,順應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海外並購在未來幾年將呈活躍態勢。預計2018年起,中國的跨境並購市場將會變得更加合理和有序,並在2020年前迎來新的高峰。

國企也要有競爭才行。

Ⅱ 2018國企改革並購重組的股票

今年主題是民企疏困,用戶可以關注民營企業,由於資金問題造成的股票大幅下跌的股票。

Ⅲ 招商策略:股權轉讓激增的原因、影響和投資機會深度分析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國有企業改革「兩類公司」後國有股權無償劃轉事件的增加,另一方面民企融資增速持續下行,股權質押枷鎖下民企通過股權轉讓來尋求出路。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也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派宴關系, 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而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此外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部分資方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從而為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核心觀點

2018年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1)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 (2)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轉讓家數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平均值。 (3)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4)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 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折價比例也從56%上升至63%。

出現以上特徵的原因及背景: (1)在信用收縮的背景下,上市企業大股東大量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隨著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 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2)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隨著改革深化, 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3)產業集中度提升。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如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以及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2)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3)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2)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讓皮變化。(3)「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坦羨差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風險提示:股權轉讓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目錄

01

2018年以來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

1、 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頻頻發生。據我們統計,自2011年以來,股權轉讓的交易金額和次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存在股權轉讓的上市公司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共有445家上市公司發生股權轉讓,佔A股12.5%;大幅高於2017年的283家。

2、 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1年以來,民營上市公司轉讓金額和次數大幅提升。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的160家;2018年轉讓金額為1927億元,較2017年1616億元上漲19%。

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上市公司轉讓數量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61億的年平均轉讓金額,8家的年平均轉讓上市公司數量。

3、 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我們對所有股權轉讓事件進行統計整理,通過《權益變動報告》判斷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情況。(對於控股股東變更,但是實控人不變的情況,尤其是國有企業間的無償劃轉,我們將其視為不存在控制權變更)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從佔比上來看,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佔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為2.4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比例,因此2018年股權轉讓事件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數量也屬於近幾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4、 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

我們分析了股權轉讓的折價情況,對比2017年和2018年的股權轉讓數據。

對比規則:剔除未註明轉讓價格的數據,對比轉讓價格與首次公告日價格,判斷是否存在折價出售情況。折價率=1 - 轉讓價格/首次公告日價格。

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同時2017年折價比例為56%,2018年折價比例上升至63%。對比2017和2018年的具體折價情況,2018年折價0-20%的事件個數遠高於2017年。

02

股權轉讓「四大特徵」出現的原因及背景

1、 市場走勢和融資環境——股東通過出讓股權尋求出路

2016年至2017年,市場風格偏向於大盤股。大盤指數(申萬)從2016年初的2300點上漲至2018年初的3600點,漲幅超過56%;與之相反,小盤指數(申萬)大幅調整,最高從5800點下跌至2018年10月的2900點。

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大股東股權質押不斷觸及平倉線。隨著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信用收縮。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期間,《資管新規》出台後,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逐漸從「查」正式轉向「治」,開始實質性壓縮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業務,部分社融項目開始轉正為負。上市企業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

伴隨「金融去杠桿」的常態化,政府開始施行結構性去杠桿。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只要還存在由於監管套利所形成的資金空轉,金融去杠桿就仍需繼續。因此在短期內,民營企業仍然較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另一方面,A股市場遭遇「黑天鵝」,股價受挫,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方式融資觸及平倉風險。在質押風險疊加市場情緒低迷,A股持續下跌背景下,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轉讓尋求出路。

2、 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

隨著改革深化,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國務院自2014年提出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設以來,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范圍。2017年下半年,地方國資委紛紛改建和組建國資投資、運營公司。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

自2014年兩類公司試點啟動以來,已經在10家中央企業開展試點,同時在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試點。目前的10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主要包括了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和8家投資公司(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和保利集團)。

從公司的運作模式來看,兩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均在打造自己的基金系,通過發起設立基金進行股權投資,並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到國有資本的投資和運營中,實現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及優化產業布局。目前兩公司已經成立的基金總規模近9000億元。這些基金為國企改革提供了融資的新渠道,同時通過參與中央企業的IPO、市場化債轉股、股權運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高了資本的運營效率。

尤其在A股下跌導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的情況下,各地國資運營公司對上市公司施以援手,以紓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

3、 企業經營環境——產業集中度提升

我們對比了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和利用利潤總額累計值計算的同比,在2017年8月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累計同比」和「累計值同比」出現了嚴重的偏離,而且這一差值越來越大。2018年10月,利潤總額累計同比為13.69%,而利潤總額累計值同比為-11.59%。

事實上,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是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而隨著企業盈利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的波動,部分營收規模降至規模以下的企業則被剔除了統計范圍,而「累計同比」是按照可比口徑計算,意味著可比口徑下增速尚可,但大量退出統計范圍的企業經營出現了惡化,背後代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03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 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股權轉讓為市場供求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式,從轉讓方角度,大股東減持或股權轉讓作為市場的供給端;從受讓方角度,國資接盤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市場新的需求端,而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使得微觀股票供需出現了一些變化,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

(1) 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

伴隨「去杠桿」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融資難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融資,但受市場波動,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風險,而大股東一旦資金鏈緊張就會導致股權質押風險實質性暴露,帶動股價下跌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大股東的資金壓力,而在外部資金無法馳援的壓力下,尋求股權轉讓來化解股權質押危機成為了為數不多的方法之一,並且通過這樣的方法化解危機具有幾大好處: 第一,市場因股權質押風險帶來的拋售壓力減少;第二,新的接盤方可以給市場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2018年股權轉讓一共518起,其中大股東質押比例為100%的共30起,質押比例超過50%的共232起。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公司質押比例的提高,大股東的質押比例也通道上移。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化解了部分質押風險,例如:

上市公司質押比例最高的為印紀傳媒80.71%,其大股東質押比例為98.46%;2018年1月,印紀傳媒控股股東將其部分股權轉讓給安信信託,以化解其面臨解壓的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地方國資接盤,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在「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取得政府信用背書,方便企業融資。前文我們統計過,2018年民營企業轉讓給國有法人的股權轉讓事件共40起,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50%的35起。例如:

永清環保質押率為63.33%,大股東質押率為99.36%,其大股東通過向地方國資平台湖南金陽投資集團轉讓質押股權,一方面化解了部分股權質押風險同時並未改變公司大股東控股情況,另一方面為公司引入新的國有資本戰略股東,從而優化和完善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公司資信等級。

(2) 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除了因為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帶來的被迫轉讓,對於那些具有資金需求而需要減持的重要股東來說,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相比於二級市場直接減持,股權轉讓可能是更優的選擇。 從數據上來看,2016年總減持規模為2597億元,而2018年減持規模僅為1735億元,如果股東在股價下跌的情況下進行減持,或將造成股價進一步下跌, 因此股東不如將股權折價轉讓給實力較強的受讓人,資本市場反而會給出想像空間,對於轉讓方或者受讓方可能是雙贏的局面。

2、 「無償劃轉」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目的就是要打破政府--企業的兩層架構,變成政府--資本運營平台--實體企業的三層架構組織形式,實現政企分離。

受益於考核機制的轉變,今年以來國資運作活躍,國資受讓上市公司股權事件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從2017年初至今,以國有法人為受讓人的股權轉讓事件,股權轉讓市值和事件數量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份之後,國有法人受讓的事件大幅提高,僅11月就有23起。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事件也大幅提升。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

同時,自今年9月以來,多地政府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方案,各部委積極發聲支持國企改革方案。

3、 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下調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政策回暖。其中關於並購重組松綁的政策短期內密集出台,並且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講話中也多次明確表示要積極支持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充分彰顯出監管層對並購重組市場的鼓勵與支持。

近期並購政策的調整主要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在發新股份購買資產中通過價格調整機制保護公司利益;並購非金融類資產少數股權的,取消財務指標限制;為符合一定條件的並購重組開通快速通道(小額快審、新增符合條件的特定行業);放鬆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資金用途限制;縮短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時間期限;擴大並購重組參與主體范圍(包括允許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對方涉及200人公司的明確經中介機構合規性核查後可以依法參與並購重組活動)。

在2018年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共87起,市值主要分布於10-50億區間:國有受讓事件分布較為分散,而非國有受讓事件主要集中於10-50億區間。主要是因為伴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 中小市值企業作為「殼」的價值被重新考慮,部分資方可能會通過股權轉讓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04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

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

我們篩選了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大幅降低了質押比例的上市公司:

2、 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變化

我們整理了實控人變化後可能面臨主營優化或者改變的上市公司:

3、 「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文章來源:招商策略研究)

Ⅳ 二股東減持難阻「妖王」,中通客車14交易日暴漲2.7倍

6月1日,中通客車盤中再度漲停,自5月13日以來錄得第14個漲停板,盡管收盤未能封板,其階段漲幅仍高達2.68倍,堪稱近期最強「妖股」。前一日晚間,公司公告,第二大股東山東國投擬減持1.99%的公司股份,但這一消息仍未能阻止中通客車繼續大漲。

38台核酸檢測車撬動14個漲停

中通客車近期走勢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單純的核酸檢測車概念並不足以給中通客車帶來如此瘋狂的行情,此前的核酸采樣亭概念股大部分在數個交易日後即偃旗息鼓。而中通客車得以大漲,可能還沾上了國企改革和汽車行業「逆境反轉」的題材。

近日汽車行業接連迎來利好,財政部、稅務總局宣布對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工信部等四部門宣布組織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汽車整車板塊近期連續大漲,安凱客車、海馬汽車、東風汽車等也已連續大漲。

國企改革題材則來自於山東重工集團潛在的內部業務整合預期。2018 年 8 月,中通客車實際控制人山東交通工業集團全部股權被劃轉給山東重工集團,後者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此後,去年6月,中通客車控股股東中通集團49%的股權,由聊城市政府劃轉給山東交通工業集團。當時有傳聞稱,山東重工集團有意將中通客車從山東交通工業集團剝離,而與山東重工旗下亞星、豪沃等客車企業進行整合。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隨著目標時間漸近,A股國企上市公司股權重組案例增多,國企資產整合再提速。近期同樣沾上國企改革概念的中成股份,11個交易日內收出10個漲停板。

5月31日晚間,中通客車披露,持股18.96%的第二大股東山東國投,擬減持公司1.99%的股份。以最新收盤價計,山東國投約可套現1.89億元。不過,股東減持依然難阻其股價繼續上漲。

龍虎榜顯示,5月25日之前,主要是各路游資參與中通客車的炒作。而5月26日之後,多家機構出現在買入榜上。5月27日,一家機構席位以5957.52萬元的買入金額高居三日買入榜榜首,同樣出現在買入榜上的還有知名「漲停俱樂部」光大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5月31日,又有兩家機構席位出現在買入榜上,分別買入3084萬元和2379萬元。

6月1日,兩家機構分別賣出669萬元和2314萬元,被稱為「妖股製造機」的東方財富拉薩東環路第一、第二營業部,東方財富拉薩團結路第一、第二營業部則包攬了買入榜中的四個席位。當天盤中,中通客車劇烈震盪,收盤仍上漲6.52%。

Ⅳ 眾泰汽車和龐大集團重整成功對龐大集團股票有啥影響

眾泰汽車和龐大集團兩家連手之後,龐大集團破產重整成功之後也開始小有回轉。
眾泰汽車在經歷之前的破產傳聞之後迅速開啟了自救,在第一時間被龐大集團接盤,這跌宕起伏的漲停王重整之路,也是讓外界看的雲里霧里。
一、龐大集團接手眾泰汽車
眾泰汽車在2020年九月徹底破產重整,直到2021年7月1日,中泰汽車材發布公告對外宣稱不低於20億的重整公開招募投資人,後來,江蘇深商控股集團以及上海泰企汽車科技合夥企業,聯手作為眾泰的後順備位重整投資人出現。可無奈的是,這兩位並沒有能夠救得了眾泰汽車,而在這時候,身為白衣騎士的龐大集團在第一時間接手了眾泰汽車,拯救它於水火之中。

二、來頭不小的龐大集團
龐大集團,是由79家深圳市重點民企共同投資成立的一家從事於金融服務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這家公司以拓展金融業和房地產為主,目前,在參商集團已經有11家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在全力帶領龐大汽貿走出泥沼,出手挽救眾泰汽車於水火之中 這家公司在,2014年的時候就開始不斷創新體制,在實業背景之下,不斷地謀求新的發展,在市場中,也是有著一定的名號。
三、龐大集團破產重整
龐大集團在2018年的時候一時風光無兩,而在2020年八月之後正式破產,作為曾經的地方改制國企,也是全國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去到2019年之後,因為高速擴張導致債務危機,2019年八月因為資金周轉不善,最終導致公司破產重整。龐大集團的重整方案是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票,目前已共計轉增了約36.89億的股票,為了償還相關的債務,還需要向重整投資人支付約七億的費用,歷時七個多月,龐大集團在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之後並未立馬解除危機,但破產重整的確是成功了。這件事對於龐大集團的股價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股價在破產重整成功後小有回轉。

總結
對於汽車製造行業來說,上市之後管理股票,的確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指導和經驗,恆大集團拯救了眾泰汽車之後,但卻沒能夠敵得過自己的破產重整,深商集團能否成功的幫助眾泰汽車解除債務危機,兩家聯手未來會不會抬高股價還是要交給時間和市場去決定。

閱讀全文

與2018重組國企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設銀行股票上市時股價 瀏覽:278
分析近期股票的日k線走勢 瀏覽:176
極光數據股票 瀏覽:218
長期股票書籍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701
衛材中國股票 瀏覽:809
海通證券股票順序 瀏覽:712
奧馬股票是否重組 瀏覽:84
13年股票走勢圖 瀏覽:377
主力會做同一隻股票嗎 瀏覽:772
重組復牌搶股票技巧 瀏覽:650
瀘州老窖股票值得長期擁有嗎 瀏覽:197
四大證券報股票 瀏覽:384
1994年個股股票走勢圖 瀏覽:467
雀巢7億人造肉投資東寶生物股票 瀏覽:463
個人股票投資收益調查分析 瀏覽:915
鑫茂科技000836股票 瀏覽:267
標普新興bmi指數etf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519
桌面股票軟體stk 瀏覽:670
泰安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235
下了股票APP新手一樣看不懂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