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瑞科發債什麼時候上市
瑞科發債9月14日上市。
創業板森鷹窗業,主營定製化節能鋁包木窗,三季報業績預增-15.25%-3.82%。
發行價格38.25元,市盈率34.26倍,高於行業均值的17.5倍,估值偏高,發行價較高,地產鏈行業尚待復甦般,弱勢環境下有破發風險,我放棄申購。
科創板邦彥技術,主營軍網各類指揮所、通信樞紐和通信節點產品。三季報業績預增-199.29%-153.2%。發行價格28.88元,市盈率76.5倍,高於行業均值的29.25倍,有軍工題材,發行價不算太高,但估值偏高,我會申購,保守的話也可放棄。
❷ 第三位千億頂流誕生!葛蘭被「越跌越買」,規模暴增百億,重倉股曝光
「醫葯女神」葛蘭,成為了權益型基金經理中第三位千億級基金經理。
1月22日,工銀瑞信基金、中歐基金陸續披露了旗下基金2021年四季報。數據顯示,葛蘭的管理規模突破千億,達到1103.39億元。與此同時,趙蓓的工銀前沿醫療基金規模四季度也猛增85億元。
2021年四季度,葛蘭增持片仔癀、九洲葯業,趙蓓買入邁瑞醫療、昌紅 科技 。對於後市,創新葯產業鏈仍舊是兩位醫療女將長期最為看好的方向。
葛蘭晉級千億級基金經理
1月22日,「醫葯女神」葛蘭管理的5隻基金公布2021年四季報。
截至2021年底,葛蘭的管理規模突破千億,達1103.39億元,較上一季度的970.01億元增加了133.38億元。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權益型基金經理中,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只有兩位基金經理,分別是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和易方達基金的張坤,二人管理規模分別為1026.15億元、1019.35億元。最新公布的四季報顯示,張坤依舊維持千億管理規模。
這也意味著,葛蘭正式成為權益型基金經理中第三位千億級基金經理。
2021年四季度,葛蘭所管理的5隻基金規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和縮水。
其中,中歐醫療 健康 基金規模達775.05億元,較三季度末增長140.65億元,環比增長22.17%。中歐醫療創新規模為130.94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14.76億元,環比增長12.7%;中歐阿爾法規模為128.11億元,較三季度末縮水16.01億元,環比減少14.03%;中歐明睿新起點規模為36.23億元,較三季度末縮水3億元,環比減少7.6%;與盧純青共同管理的中歐研究精選規模為33.06億元,較三季度末縮水3.01億元,環比減少8.3%。
1月22日,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趙蓓所管理的基金2021年四季報也宣告出爐。2021年四季度末,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基金規模達221.24億元,較2021年三季度末增長85.29億元,環比增長62.77%。
雖然規模又創新高,但葛蘭和趙蓓所管理的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凈值不斷下跌。Wind數據顯示,中歐醫療 健康 A四季度基金凈值跌幅達16.14%,工銀前沿醫療基金跌幅達12.08%。
葛蘭、趙蓓代表基金規模、業績
醫療女將股票倉位紛紛下降
作為公募知名醫療基金經理,葛蘭、趙蓓兩位醫療女將的基金股票持倉在2021年四季度紛紛下降。
其中,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 健康 四季報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該基金股票倉位為81.47%,較三季度下降8.15個百分點。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四季報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該基金股票倉位為81.32%,較三季度下降3.22個百分點。
不過,二人重倉股皆沒有較大變化。
葛蘭表示,2021年四季度總體維持了高倉位的運作,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葯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製葯的龍頭企業等方向進行了著重布局。2021年四季度末,中歐醫療 健康 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葯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葯、康龍化成、邁瑞醫療、片仔癀、通策醫療、博騰股份、九洲葯業。與2021年三季度末相比,智飛生物、美迪西成退出其前十大重倉股,片仔癀、九洲葯業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趙蓓表示,在2021年四季度前期減持了部分估值偏高的CXO二線個股,增持了一些低估值成長穩健的個股。與三季度末相比,工銀前沿醫療持倉依然集中在創新葯及創新葯產業鏈、創新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消費醫療等行業。工銀前沿醫療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葯明康德、凱萊英、博騰股份、邁瑞醫療、泰格醫葯、九洲葯業、美迪西、愛爾眼科、普洛葯業、昌紅 科技 。與2021年三季度末相比,昭衍新葯、康龍化成退出其前十大重倉股,邁瑞醫療、昌紅 科技 新晉前十大重倉股。
持續看好創新葯
與此同時,兩位醫葯基金經理仍看好創新葯產業鏈方向。
葛蘭表示,從未來的配置方向來看,創新葯產業鏈仍舊是長期最為看好的方向,從政策的頂層設計到國內企業近年來的創新積累,都使得國內的創新葯產業鏈長期維持在高景氣度的狀態。此外,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的提升,產品、服務的滲透率以及居民的支付能力都在持續提升,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有著長期的增長空間。
趙蓓在四季報中指出,醫葯行業在四季度經歷了大幅調整,主要原因為一方面經過2021年上半年的上漲,估值偏高,另外香港生物醫葯板塊的下跌也引發了市場對創新葯研發熱情的擔憂,進而引發了創新葯產業鏈CXO相關個股的調整;同時疫情的散發也拖累了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的景氣度。
經過這一輪調整,她認為香港生物醫葯板塊已進入估值相對合理階段,一級市場投融資熱度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未來創新葯及創新葯產業鏈或仍會維持在較高增長狀態,從估值性價比的角度看,目前已進入有吸引力的階段,仍戰略性看好這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