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TCL集團:重組完成,逆風起航
從彩電股到面板股,重組完成後的TCL集團交出了轉型後的首份答卷。8月12日晚,TCL集團發布了2019年中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37.8億元,同比下滑16.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增長31.93%,經營性現金流61.5億元,同比增長40.6%。
由於此次中報業績包含了已剝離的家電業務一季度營收,報表數據不具備可比性。TCL給出了兩個參考口徑,2018年和2019年均剔除家電業務的備考口徑和均加入家電業務Q1業績的報表同比口徑。
TCL集團已經從家電為主的多元化集團轉型為半導體顯示集團,備考口徑的指示意義更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備考口徑營收261億元,同比增長23.9%,歸母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研發投入增長28.3%至22.3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達到8.5%,較重組前直接翻倍,加速向 科技 集團靠攏。
在中報中,TCL集團首次將華星光電表述為「TCL華星」,加強TCL品牌和華星掛鉤,也顯示出000100不會改名華星光電。由於公司旗下還包括聚華顯示、華睿光電和金融創投業務,上市公司保留TCL集團名稱更全面,也體現出顯示產業和TCL實業控股接盤的終端業務之間的聯系。
01
根據中報,華星光電上半年營業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領先所有業務板塊,佔到公司備考口徑營收的62%,為公司核心產業。
華星光電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7.83%,由於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導致公司凈利率從2018年的8.4%滑落至本期的6.3%。其中二季度單季營收90.3 億元,環比增長2.4%,實現凈利潤3.4 億元,環比下滑50%,顯示出二季度面板跌價還在繼續。
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36億元,同比微跌0.4%,現金流與凈利潤之比高達3.5,公司經營穩健。金融和創投業務實現凈利潤3.68億元,同比增長76%,作為華星的安全墊有力平滑了面板業務的周期波動。
面板價格持續下行中,華星光電能保持盈利已屬不易。環顧全球,二季度除了三星顯示依靠蘋果的補償款實現了7.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44億元)和7500億韓元營業利潤(約合44億元人民幣),多家屏廠都陷入了虧損。LGD二季度營收下降5%至5.4萬億韓元,凈虧損55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友達、群創二季度營收約合155億元和140億元人民幣,虧損6億元和6.6億元人民幣。
從2017年9月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通過,到2019年4月交割尾款,TCL集團戰略重組歷時一年半,從2017年面板大年一直等到了2019年行業下行期。2019年8月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已超過一年,大尺寸跌幅超過5美金, 目前還看不到回暖趨勢。華星出貨量排名第一的55吋面板價格從2018年7月的154美元跌至上月的109美元,跌幅30%。
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終端廠商出貨壓力加大,價格戰不斷挑戰底線,「818」拼多多向兆馳定製的65吋電視已經賣到了1999元。上游屏廠還在不斷開出新產能,2019年到2020年,中國有華星光電T6、富士康廣州、京東方武漢3條10.5代線陸續量產,供過於求繼續,全行業准備過冬。根據TCL集團2018年底發布的重組公告,華星光電未來兩年營收持平、凈利潤下滑,李東生也在中報業績說明會上預測說,行業拐點到來還需等待兩到三年。
優質產線組合和高效運營能力是華星光電過冬的儲備。目前華星光電手握6條線,2條8.5代線、2條6代線和2條10.5代線(其中一條在建),均處於最佳服役期。2019年,T1折舊完成將減少11億費用,這是確定的利潤增長點。2018年,華星光電以不到京東方30%的營收實現了京東方67%的凈利潤,凈利率8.4%,高出京東方近5個點。由於產品結構偏向大尺寸,毛利率18.4%,比京東方低2個點。
2019年上半年,華星T1和T2合計月產能315K已達極限,受益於T6量產爬坡,大尺寸產品供應面積同比增長3.9%,推動公司出貨面積闖入全球前五,按出貨量計算則排名第四。全球彩電出貨量排名第二的TCL電子和去年出貨超過800萬台的小米電視是華星光電的重要客戶,2019年1月小米入股TCL集團持股1%,加強了雙方的利益捆綁。
02
為顯示對華星效益領先和業績成長的信心,2019年上半年,TCL集團已斥資15.6億元回購公司股份,董事長李東生承諾三年內不會增發募資後,半年內5次增持公司股票,合計1.75億股,耗資5.3億元,為市值管理可謂拼盡全力。但公司股價仍然在3.5元上下徘徊。李東生在業績交流會上發問,為何公司各項經營指標均高於同行,但估值只有京東方的三分之一,市值不到500億?
面板行業已經有了一個京東方,華星的策略是跟隨者而非開創者,而市場一貫更偏愛龍頭。目前京東方PE 53倍,市值1300億是TCL的三倍,其營收規模也相當於華星的三倍。華星光電自2009年成立以來從未虧損,這在面板行業極為罕見,也是李東生引以為豪之處,但量入為出的原則也讓華星在戰略上相對保守。相比京東方一年上一條線、全國遍地開花的激進,紮根深圳的華星光電缺少京東方逆勢擴張的膽識。目前10.5代線京東方和華星各有兩條,AMOLED京東方已布局4條,華星只有1條T4。
根據群智咨詢數據,2019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面板出貨下降6%,而AMOLED面板出貨則增長了19%,已佔到整體市場的26%,柔性OLED成為高端手機的標配。AMOLED的快速成長推動了小尺寸廠商加速布局,8月13日,深天馬公告將在廈門建設AMOLED6代線,總投資達480億,這是天馬繼武漢之後第二條柔性OLED生產線。李東生3月接受采訪時稱,第二條柔性OLED線T5已在計劃中,何時官宣目前仍是懸念。
當前大尺寸面板價格持續低迷,華星光電T1和T2營收92億元,同比下降15%。T6剛一滿產就迎來大屏價格跳水,43吋、55吋、65吋價格快速下降,主力產品55吋價格和65吋價差縮小至1.5倍,55吋市場份額被分流。75吋是為數不多的高毛利產品,但總量太小,市場剛剛起步還有待開發。
2019年,專注小尺寸和筆電產品的T3滿產成為華星業績的重要支撐,上半年T3月產能提升至50K,貢獻營收71億元,佔到華星光電營收的44%,已經進入三星供應商名單。對華星來說,調整產品結構不僅能提升公司毛利率,也有助於減輕對TCL電子的依賴性。但由於公司持股武漢華星僅有43%,T3對盈利的貢獻有限。
武漢T4將於2019年Q4量產,柔性可折疊、屏下攝像產品即將供貨,產品結構的改善將提升公司毛利率。顯示技術的進步已成為推動用戶換機的一大動力,在小尺寸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柔性可折疊、屏下指紋和攝像頭引領高端手機潮流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屏廠的毛利率。屏幕物理形態的改變則創造出了更多應用場景,如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電子標簽等。
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華星光電在全球智能手機面板佔有率為6%,排名第六,和京東方、三星有較大差距。現在柔性OLED已經成為高端手機標配,根據IHS預測,2020年隨著5G加速普及,柔性OLED在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提升至20%以上。在這一市場三星仍然占據了近9成市場份額,中國廠商有很大的追趕空間。2019年京東方B7已經滿產,且擁有華為這樣的重量級客戶,7月綿陽B11也已經量產,後來者華星T4需要拿出更有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
03
2019年夏天,以榮耀智慧屏的發布為契機,TCL、海信、創維各大廠商爭相發布新品,為量價齊跌的彩電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可升降攝像頭、全時AI語音、多屏交互和自動旋轉屏幕的加入帶來了溢價空間,讓8K超高清、量子點等高端顯示屏有了用武之地。據李東生透露,華為即將發布的65吋智慧屏採用華星光電產品,外界預計華為大屏的價格可能在萬元左右。
華星光電正在加速大屏產品的迭代,在7月的上海UDE顯示展上,華星光電拿出了85吋8K顯示屏、65吋量子點超大視角顯示屏以及全球首款75吋落地式玻璃背板產品。繼5月亮相美國SID展之後,華星光電再次攜全系產品亮相,品牌推廣力度明顯加大,打造大國重器形象也是公司市值管理的一部分。
不只是彩電,華星光電還在為新零售、教育培訓、會議行業提供商用顯示方案,如觸控條形屏、數字標牌、拼接屏和4K電子白板。市場供過於求、需求低迷,如何從客戶角度出發引導需求、創造需求,這是屏廠面臨的共同挑戰。
一方面顯示技術在不斷突破自身,另一方面,晶元和系統對終端的賦能已經不亞於面板,5G和人工智慧的落地正在創造新的大屏應用場景。屏廠不僅需要加強產業鏈配套能力,還需要來自互聯網、人工智慧領域的跨界支援。
TCL已經完成了從面板到模組的一體化布局,惠州華星的高世代模組項目7月開工建設二期,為T7執行配套,預計2021年量產後年產能將達到6000萬片,目前一期項目產能為4000萬片。公司在印度投資了15億元建設模組生產基地,2020年量產後實現年產能800萬台大尺寸和3000萬台中小尺寸,為TCL電子的海外攻勢提供助力。
2019年6月,TCL在深圳華星舉辦了首屆TCL技術合作開放大會,對外發布了面向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13個項目,並聘請了29名外部技術專家。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華星光電更加開放,體現出行業主流廠商的自信。
躍過資金和技術門檻後,面板產業仍然要面對供過於求和差異化競爭的挑戰。這個冬天不僅要熬,降本增效、確保利潤,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提前布局,今天的戰略眼光將決定明天的起點。
㈡ 涓鑸圭郴鑲$エ鏈夊摢浜
鑷浠庡崡鍖楄埞鍚堝苟寮濮嬶紝灝卞嚭鐜頒簡涓鑸圭郴榪欎釜姒傚康錛2019騫11鏈26鏃ワ紝鍘熶腑鍥借埞鑸跺伐涓氶泦鍥㈡湁闄愬叕鍙鎬笌鍘熶腑鍥借埞鑸墮噸宸ラ泦鍥㈡湁闄愬叕鍙(淇楃О鍗楀寳鑸)鍚堝苟閲嶇粍鍚庡艦鎴愮殑涓鍥借埞鑸墮泦鍥㈡湁闄愬叕鍙搞傞偅涔堜腑鑸圭郴鑲$エ鏈夊摢浜涘憿?
涓鑸圭郴鑲$エ鏈夊摢浜?
涓鑸圭郴鑲$エ鏈変腑鍥介噸宸ャ佷腑鍥借埞鑸躲佷腑鑸瑰簲鎬ャ佷腑鑸圭戞妧銆佷腑鑸規眽鍏夈佷腑鑸瑰姩鍔涖佷腑鍥芥搗闃層佷箙涔嬫磱銆佷腑鑸歸槻鍔°
浠ヤ笂涓鑸圭郴鑲$エ鍚勬湁渚ч噸錛屼粠鑸硅埗鍒墮犱駭涓氶摼鏉ョ湅錛岃埞鑸朵駭涓氭湁鑸硅埗璁捐°佽埞鑸墮厤濂椼佹昏呯瓑鐜鑺傘
鐩鍓嶃傛垜鍥藉湪閫犺埞棰嗗煙鏃犺烘槸瑙勬ā榪樻槸璐ㄩ噺鍦ㄤ笘鐣屼笂閮芥湁鐫涓甯涔嬪湴錛屾嵁鍏嬫媺鍏嬫澗鐮旂┒鍏鍙哥粺璁℃暟鎹鏄劇ず錛2019騫達紝鍏ㄧ悆閫犺埞瀹屽伐閲忎負9882涓囪澆閲嶅惃錛屽叾涓涓鍥介犺埞瀹屾垚閲忎負3672杞介噸鍚錛屽崰鍏ㄧ悆鎬誨畬宸ラ噺鐨37.2%銆
瀵逛簬涓鑸圭郴鑲$エ錛屾垜浠瑕佺潃閲嶄粠闇奼傜鏉ョ湅錛岃埞鑸剁殑闇奼備富瑕佹槸嫻瘋繍闇奼傦紝鍏ㄧ悆緇忔祹澧為熶笌嫻瘋繍閲忓為熼珮搴︾浉鍏籌紝鍦ㄧ粡嫻庣箒鑽f椂錛岃埞鑸朵紒涓氭墠鏈変笟緇╁為暱鐨勫姩鍔涖
㈢ 中銀絨業重組對象到底是誰
中銀絨業的重組對象是恆天金石。
2019年11月13日,中銀絨業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上、出資人組會議表決以98.9%的高票通過重整計劃,銀川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計劃,中銀絨業重整程序終結並進入執行程序。2019年12月3日,中銀絨業職工代表大會100%全票通過了職工安置方案,同日,管理人在債權人會議主席的見證下正式確定恆天金石和新澳聯合體為本次重整投資人。
拓展資料:
1、 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簡稱中銀絨業,股票代碼000982,於2000年07月0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羊絨、羊毛、亞麻及其混紡類紡織品的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涵蓋紗線、面料、成衣、服飾等針織及梭織產品,包括各類精紡、粗紡紡織品。中銀絨業圍繞既定的發展戰略,繼續完善「基地+市場+品牌」的商業模式,從目前「製造基地為主,服務國際市場」的格局,通過「依託市場,夯實基地,打造品牌」的過渡,向未來「品牌引領、兼顧市場、高端製造基地支撐」的格局升級轉型,由原有的羊絨產品全產業鏈製造商品牌,經過羊絨、羊毛、亞麻產品製造商品牌階段,最終實現四季服裝品牌運營商的願景。
2、 重組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上市公司通過收購資產、資產置換、出售資產、租賃或託管資產、受贈資產,和對企業負債的重組,實現資產重組。屬於重組的事項主要包括:(1)出售或終止企業的部分經營業務;(2)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較大調整;(3)關閉企業的部分營業場所,或將營業活動由一個國家或地區遷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重組還包括股份分拆、合並、資本縮減(部分償還)以及名稱改變。
操作環境:華為nova 6(5G),HarmonyOS 2.0.0
㈣ 剛成st股票過後就宣布重組成功會摘帽嗎
*ST安通可能會摘帽,st為我國內貿物流行業市場份額佔比前三的物流產業集團。2019年*ST安通及主要核心子公司受累於前控股股東違規擔保事項引發了大量訴訟,疊加外部行業增速放緩、同業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ST安通面臨嚴峻的資金問題,公司當年營收折半,凈利潤為-43.74億元,凈資產為負。
拓展資料
公司有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解釋稱,公司發生債務危機期間,部分供應商及客戶由於安通控股資金問題存在觀望和擔憂情緒,因此引發客戶訂單量減少等連鎖反應,一定程度上反向加劇了公司現金流的緊張情況。
為了解決債務危機,2020年3月25日,*ST安通被債權人中航信託申請破產重整。2020年10月13日,招航物流作為產業投資人參與本次重整。招航物流背靠的招商局-招商港口,同擁有優質船隊及龐大集裝箱運力的*ST安通存在高度的協同關系。
據悉,*ST安通於2019年8月便與招商港口、中航信託等央企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被視作為後續重整埋下鋪墊。*ST安通宣布正式破產重整後,作為*ST安通的債權人,中航信託參與*ST安通的破產重整程序,牽頭解決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等一系列問題。
對於招航物流向*ST安通施以援手的背後原因,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各方股東來說,相較於著手建立新的船運公司,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攜手*ST安通,投資見效更快、風險更小。因此招航物流的入局對招商港口和*ST安通來說符合各方戰略。
根據招航物流最新股權結構顯示,*ST安通的正式重整投資人----招航物流由招商港口、中航信託、交發置業、深圳赤灣國際貨代、遼港集團、泉州產投六家股東出資設立,出資額合計 6億元,佔比44.44%;有限合夥人中航信託出資額4.5億元,佔比33.33%;有限合夥人交發置業、泉州產投的實際控制人為泉州市國資委,出資額合計3億元,佔比22.22%。
㈤ 三峽重組的股票有哪些
三峽重組的股票有:長江電力、中國三峽、三峽新能源、長江證券、長江基建集團。此次的重組致力於打造在全球范圍內有重要影響的清潔能源綜合供應商,及其進一步優化央企資產結構,實現央企戰略重組。
三峽重組的股票有哪些
三峽重組的背後是央企資產重組的大背景。隨著國家資本運營公司的成立,央企之間的資產整合、重組、優化將持續推進。而長江電力作為央企之一,最近幾年始終在探索央企集團內部優化整合。2019年,中國三峽和長江電力合並的消息開始傳出,接著,三峽重組也隨之推進。
2019年7月,中國三峽和長江電力重組完成。自此,三峽重組步伐更為明顯。2020年8月,三峽集團董事長曾炳生表示,三峽重組除了中國三峽和長江電力之外,也將包含旗下三峽新能源、長江證券、長江基建集團等。
㈥ 吉葯控股終止收購修正葯業
2019年7月24日,吉葯控股發布公告稱,在收購修正葯業的重組過程中,經各方充分論證,目前重組方案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面臨較大不確定因素,公司決定終止重組事項。
吉葯控股在終止公告中表示,未來一個月內不再籌劃相關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但公司也稱,經與修正葯業友好協商,待前述辦法具體實施細則出台條件成熟後,將再繼續推進謀劃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籌劃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葯業100%股權事宜。
2019年7月10日,吉葯控股宣布,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葯業100%股權,並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7月11日起停牌,並預計停牌不超過10個交易日。當時雙方簽署了意向協議,但未就具體交易方案達成實質性協議。
如今10個交易日已滿,卻迎來終止收購消息,雙方也已解除意向協議。吉葯控股方面表示,自重組啟動以來,公司與修正葯業及各中介機構積極推進詳細事宜,並就重組交易方案涉及的可行性進行反復斟酌研究。經各方充分論證後,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方案,已構成修正葯業重組上市。
修正集團成立於1995年5月,由董事長修淶貴創立,是一家集中成葯、化學制葯、生物制葯的科研生產營銷、葯品連鎖經營、中葯材標准栽培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民營制葯企業。
集團通過二次開發培育了肺寧、消糜栓、六味地黃、頸腰康、益氣養血等十幾個大品種;修正擁有集科技管理、創新葯物研究、新技術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國內科研體系,擁有中技術專家300餘人,取得授權專利700餘個,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7個。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中葯質量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葯標准化關鍵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
修正健康是修正大健康戰略的重要支撐,是修正「專業發展、兩翼齊飛」戰略的重要一翼。從2021年開始專注於健康產品研發和健康管理。總部分別設在吉林長春和浙江杭州兩地,其中產業基地8家,佔地面積1000餘畝,目前長春雙陽、吉林磐石、白山靖宇、山東濰坊、安徽亳州和杭州千島湖6家產業基地已經投產,銷售通路涵蓋電商、新零售、母嬰、葯店和超市第三終端等多渠道。
目前在產在銷品種約670個,注冊商標404個,擁有專利50個。旗下的淡斑霜、赤小豆薏米茶、修益升益生菌、優爾膠囊、斯唯諾口服液、氨糖軟骨素、優智DHA等知名產品暢銷全國,在大健康板塊占據頭部,深受消費者好評。產品線涵蓋保健食品、滋補型食品、快銷型食品、代用茶、保健酒、礦泉水、功能性化妝品、化妝品等多種劑型。
「國醫大師」稱號是我國中醫葯行業最高的榮譽,也是我國中醫葯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可享受省部級勞...
「偉哥」之名不少人有所耳聞,但很少會有人會去深究「偉哥」到底是哪家的產品,誰又才是真正的正...
「啤酒加枸杞、蹦迪戴護膝、可樂放黨參」這幾句流行的網路段子深刻形象地描繪了當代年輕人的養生...
保健食品認證標識——藍帽子,是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依據2016年發布的《保健食品注冊與...
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網站發布了最新版《取得國外標准認證或注冊的非醫用口罩企業清單》,1...
縱觀中國近幾年來的科技發展,不得不說其發展速度十分迅速,也讓無數中國人感到自豪。但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