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想科技什麼時候上市
這家公司還沒有發行股票呢。離上市還早著呢。
一家公司想上市,必須先通過證監會審核,發行了股票才能上市。
② 每股凈資產為4元多於股價為3元,股價合理嗎 為什麼
啊,股價跌破了凈資產,這說明股價被低估。原因的話得從市場上找了。A股這種情況的股票不是太多,一般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不合理情況。買入並持有這種股票吧,遲早會上漲的。
③ 求論點/論據:記者搜尋新聞時不該有更多的限制
二十八日深夜十一點左右,於T市×路忠孝計劃區附近發生歹徒分贓不均起內哄斗毆事件,三名滋事者分別為綽號高腳仔的高大龍、阿比、阿弟等,皆是前科累累的煙毒犯。警方並在三人身上起出市價約十數萬的海洛英、一把槍,以及兩把瑞士刀。據附近鄰居指出這三人大打出手之餘亦波及到一對路過的情侶,目前全案正由警方偵辦中。
至於內哄的原因為何,必須等到三名人犯清醒後才有進一步的了解……斗大的社會版標題蓋住了原有的真相,這正是楊遲所需要的。
而在汪宇的自告奮勇下,一肩擔起警方與媒體的追問,權充受害女性的男性友人。
很好,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雲晰被子彈打中手臂,傷勢不重,但人仍在昏迷當中,醫生認為那是過度受驚嚇所致,而雲氏夫婦也認為是如此。對這一點,楊遲還有諸多疑問,但這可以挪後,眼前最重要的是扳倒主使者。
「這是一枚定時炸彈。」歐陽達召來安管部門的人分解包裹的內容物後,立即前來報告。
此刻,他們借了醫院的會客室商討事宜。因為楊遲不想離雲晰太遠,在她還沒清醒的每一刻。他不願離去。病房那邊正埋伏著一大堆社會記者與狗仔隊。早上爆出昨夜斗毆事件所波及的當事人之一正是星運正隆的汪宇之後,小小的社會案件,立即壯大成千禧年第一個大頭條,想必晚報將會精彩數倍。雖女主角仍昏迷,男主角又飛往香港,但新聞記者的第一必備要項就是耐性,這群人有的是時間乾耗。
然後,目光焦點被輕移,沒人想到這個事件肇因於有人企圖製造不利於巨陽的消息。
「老大,求求你,下次看到不明包裹,切記別動手去搶,幸好這枚土製炸彈還沒啟動,不然你早被炸成三百六十片碎肉了。」歐陽達愈想愈心驚,忍不住念了起來。
楊遲不予理會,側首問向身邊的財經人員。
「對森田集團的股票收購得如何了?」
「非常順利。由於十年來日本深受泡沫經濟之害,股市一蹶不振,四年來我們以散戶、創投公司基金的名義大量買進不斷跌停的日本股票,在今年日本景氣逐漸復甦之後,投資報酬率立即攀升為五十七個百分點。而今年因股價不斷創新高,便停止大量購進,但我們手上握有的森田股票已佔其百分之七。」
「那很好。」他滿意地點頭。「再來,森田廣握有多少巨陽旗下的股票?」
「自交易所陸續買下的約有八千張,以目前市值來算約莫是四十億上下。但私底下他又從楊副總手中買了一筆股票,相當可觀,更甚於在交易所購買的數量。近來因巨陽與森田的合作案屬於營建類股的大利多消息,致使股票一連勁揚翻紅到今天短短一個月之內由一股二十元漲到近六十元的關卡。森田集團趁此進場投入資金,收獲可觀。」
「目前為止,有賣出的現象嗎?」楊遲接過資料詳閱,示意下屬繼續報告。
「有的。在本月十一日、十九日,以及二十六日股票創新高點時,他賣出了近一萬張股票——包括巨陽的五千張,網路概念股『巨訊』一千張,以及其它電子股股票二千張,還有隸屬巨陽旗下相關產業的各類股二千張。預估森田廣手上可以運用的資金約莫七十億。」
「今天到現在為止,他有何動靜?」
「今天收盤前,在開紅盤的情況下,對巨陽所有股票放出空單。各一千張。」
「很好,我明白了。」楊遲冷冷一笑。
向來與他心意相通的歐陽達搖頭道:「你不會是認為這枚炸彈是森田廣唆使人放的吧?
他有必要這么做嗎?」
「他有。因為這樣一來才方便他掏空巨陽。瞧,拿十來億投入巨陽,不到一個月賺到四十億。炒乍過熱的股票終究要盤整,並漸漸滑回基本面。而森田廣還想趁機大撈一票,否則他何必放空單?
再推想下來,他怎麼有那個把握同時對我們旗下的公司放出這么多張空單?是否認定巨陽在今日之後必然會有負面的消息傳出。並且嚴重到足以重挫巨陽的名譽,致使股價大量下滑?」楊遲淡笑,而那笑里有一絲嗜血的寒光。「是他做的。」
歐陽達仔細思索了下,道:「土製炸彈的破壞力不是重點,而是這樣一來,警方會追查事發的原因。引發社會足夠的注意力之後,若再讓有心人放出『巨陽與黑道有恩怨』的消息,勢必造成投資人的不信任。一天放一個消息。早晚會弄垮巨陽的行情,加上你三叔一向與江湖弟兄有往來,事情會弄得更大,到那時,所放出的空單也就有了大斬獲,又是一筆進帳,然後……」他幾乎講不下去。
楊遲代為說完:「然後,森田集團就可以找我們談並購案了,而且還是賤價並購,用森田廣自巨陽身上賺到的錢未購買。」
「你想怎麼做呢?」歐陽達問,其他幕僚也專注地等待命令下達。
「讓巨陽的股票連漲一個月,反咬住森田廣,教他不得不認賠殺出,歐陽,你明天立刻放出消息,說網路股『巨訊』即將在美國上市,而巨陽今年的獲利預計達百分之五十。
無論如何都要讓巨陽旗下的股票飆漲到現值的一倍以上。森田廣在五十八塊放生,我就讓他在一百三十元的價錢認賠殺出。」在台灣炒作股票,誰炒得過台灣人?
「但護盤的資金哪裡來?向老總裁拿嗎?」
「不必,開始拋售森田的股票,抽回資金。」
「是。」負責日本事務的財經專員立即運作起來。
楊遲一點也不放鬆。
「等到拋售得差不多,立即放出森田集團以空殼公司掏空公司資產的內幕。我們不作空單,等森田股價跌至歷史新低,再以基金大筆購進。」
這個就是以牙還牙!
雄厚的資金為底,接下來的就要看誰比較耐命了。
這一回,他會贏。
★ ★ ★
凌晨四點,處理了一整日公事的楊遲全然不感疲憊,趁病房外守候的記者都走了後,他才得以不被注目地進來,看他掛心的人兒。
她的血液里有他的一部分。他慶幸自己與她相同是罕見的血型,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供應雲晰的需要。
想到她意外中彈,不免氣起她的逞勇。她居然天真地相信她不會受傷,難不成武俠小說看到走火入魔,以為自己練就金鍾罩、鐵布衫?
他一點也不感激她的挺身相護。無力阻止戰事的人,能在事發時掩護好自己,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忙了,偏偏她要不自量力,落得她痛,他更痛!
他的痛,則必須足以毀掉一個集團才能痊癒。
身後傳來開門聲。楊遲側過面孔,見是雲浩然,微點了下頭招呼,壓低聲音道:「她什麼時候可以清醒?」
「最遲她生日當天,也就是一月一日農歷新年。」
楊遲輕撫了下雲晰上紗布的額頭。
「我不記得她額頭何時受傷。」
「這是用來保護她的印堂而必須纏上紗布。」雲浩然站在床的另一端,正視著楊遲。「因為開封印的條件都具備,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這一點了。」
「什麼意思?」楊遲微蹙著眉,意識到雲浩然過於認真的表情,他脫口道:「請別用玄異那一套指證雲晰的傷,她受到槍傷,因我而受傷,而原因是商場上的斗爭,不是其它。」
「先別急著告訴我你有多麼崇尚科學,排斥迷信。」雲浩然微笑道:「我們先來談一些『巧合』如何?例如你與小晰相同血型,而汪宇、歐陽達,甚至教唆黑道分子滋事而誤傷小晰的人,恐怕也是同血型。」
楊遲一愣,想起醫院宣告沒有RH陰性B型血血袋時,他立即挽袖要捐,然後汪宇與歐陽達也他們可以……多麼的巧合呀!
「您知道誰令小晰受傷?」
「你的宿敵,若他不姓楊,名字就必定中有個『廣』字。」雲浩然輕淡他說著。
「你——」楊遲真的愣住了。世上真有這種異能者?
「能傷到小晰的,只有四個人。至於其他人則動不了她分毫。」
話完,他拿起一顆蘋果丟向雲晰——
「你做什——」楊遲低吼。
但還未叫完便倏止了話尾,瞠大眼看著頗有重量的蘋果竟在雲晰面孔上五公分處敲出了細微的聲響,然後往旁邊以圓弧狀滾在床面上,似乎像雲晰身上覆蓋了透明防護罩一般。
他伸手輕觸,卻一無所有。
「如果是你丟,就砸得到。我可憐的女兒便會被砸出一個大瘀青。」
「這是怎麼一回事?」
「她的靈體內有你們四人的血液,封住了她的仙氣,成全了她平凡的心願,也給了你們生生世世求取她愛情的權利,當然,也包括傷害她。」雲浩然低頭看女兒,憐惜著她累世的痛苦。
楊遲不可思議地道:「什麼意思?四個人的血液?指輸血嗎?」
「一千多年前,你們的血是封印;一千多年後,若再有血的交會,便是解印了。她身體里有你的血;她的血會復住你身體,你們之間勢必有人要貫穿前世今生的回憶。」雲浩然輕喃:「我希望是你。」
「那——其他三人呢?如果一千多年以前是四個人與小晰有所糾葛,那其他人——」一時不知該怎麼完整陳述,他讓著急與佔有的情緒攻佔心臆,無法自己。
「你先找到她,啟發她進入愛情的殿堂,這一世,她屬於你。你們初相見時,你是否有心終於踏實的感覺?覺得這一輩子的存在,只為尋找,而小晰正是你的答案?」雲浩然貼切地形容出楊遲當時的心情。
「是的!」由驚異里極力平復自己,楊遲專注地等待下文。對雲浩然生出了一種敬畏。
雲浩然又道:「你們四人決定了在輪回里世世的追尋,也許這輩子小晰被你尋到,下輩子就不見得是你了。再談到解印,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情況,誰會料到你們的血會以這種方式互相沾染呢?由於你的血液跟了小晰千年,也有解印的能力,這樣一來,你可以選擇由誰來承擔這分宿緣。如果由你來承接,你便會貫通與小晰初見面的前世,然後了解你周遭的人與你有何因緣。」
察覺到雲浩然的沉凝口氣,他問:「小晰也是一樣的嗎?」
「她必須承受更多,包括她曾有的任何一世。」如果女兒貫通了輪回,還會是他那天真活潑又純良的女兒嗎?
「您希望是由我來解印的吧?」楊遲推敲著雲浩然未竟之語里蘊含什麼理由,不論是什麼,必定是一番對女兒的愛心吧。
「我不能做任何希望。」雲浩然垂下眼。
楊遲淡淡一笑。
「我該做些什麼呢?需不需要焚香凈身?」出於私心,他並不要小晰承擔太多沒有他參與的生世輪回。他不談虛無縹緲的生生世世,只要在今生今世好好相守,生命便圓滿了,不是嗎?既然如此,他只要小晰記住有他為伴的這一世。
雲浩然舒眉而笑。
「不用、現在這樣就行了。只要召回屬於你的那滴宿世之血,解印的法力便會注在你身上,然後接下來你會在冥想中看到你的前世種種,像電影般快速放映。」
「小晰之所以昏睡,也是封印的原因嗎?」
「嗯。她封印自己之時對自己下了一些護咒,也就是在封印松動之時以昏睡方式來自保,但也只能抵抗到她十九歲生日那天。
『九』是她的大劫,護咒便會失去效力。」
「那就是說若我承擔了過來,她就可以轉醒?」楊遲為此感到振奮。
「是的。」
「那立刻做法吧!」不知道該怎麼正確稱呼,楊遲只能以「做法」形容之。
雲浩然不以為意,小心地解開雲晰額上加持過的紗布。
這時楊遲忍不住問:「為什麼你會知道這么多呢?是因為你是命理師,還是什麼……宿緣?」
「我算不出自己的命,但我可以告訴你,在小晰出生前,我只是個三腳貓的江湖術士,但自從我妻子懷有她之後,我逐漸有了一些感應,每隔數天便會有一些高人來拜訪,指點我在命理上的疑惑;直到小晰出生,我突然可以在冥想中看到一些影像。我想,我的宿緣便是守護住小晰累世的心願。或許原本我什麼也不是,只是她願力下所凝聚而成的護咒之一,並化為靈體。」
解開紗布之後,楊遲訝然地看到雲晰額間又浮現了雲形的紅色小點,並有隱隱約約的顫動。這景象他只看過一次,就是第一次見到小晰那天,後來就再也沒浮現了。
「你曾看過對吧?」雲浩然指著紅點。
「對。」
「那是你的血液因你的靠近而波動的現象。」他雙手合十念了一串祈語,就見雲晰額頭的小點愈來愈紅,愈來愈浮現,直到那紅點泌出一滴血液。
「這……?」
楊遲下意識伸手要去拭,但手卻被雲浩然抓住,迅速以一根金針在他食指刺出一顆血珠。
「可以了,放上去,召喚回你的血,吸納過所有已被解印的記憶……」接下來是一串更急更沉的咒語。
楊遲依言照做,在食指印上那紅點之後,他以為血會滴落在小晰的額頭,但血並沒有流出,反而是他的手指開始發熱,明確地感覺到有一股熱流正被吸入他體內,然後,腦海中開始浮現一些畫面,紊亂不已,並快速構建著順序——他猛地閉上眼,全身滾燙、顫抖,在雲浩然一聲「完成了」的聲音下,跌坐入身後的沙發里,再也顧不得其它,任所有飛轉的畫面一個又一個的將他吞沒……
★ ★ ★
千年的最初,他是尊貴一身的皇太子。
貪戀著春花,性喜冶遊,熱情卒真,不拘小節。
豐裕過度的國庫令他無所節制的揮霍,即使父王百般提倡節約,最見不得沉溺於浮華之人。四弟楊俊便因生活腐靡、濫造宮室而被貶至秦地。而父王總是告訴他:「自古帝王沒有喜好著奢侈而能長久的,當太子首要便是崇尚節儉。」
他記得的,父王總是一件衣服補了又補,不輕易做新的,連吃壞肚子想配止痢葯服用,宮中上下找不出一兩胡粉。帶動著當時社會風氣,一股士人便服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鋼鐵骨角,不用金玉……
惜財愛物的開創者即使身家萬貫,也不以奢侈為念。但第二代、第三代的既得利益者哪裡體會得了?當時生為楊勇的他,雖有愛民如子的胸懷,卻無節約的習性,又率直得從不掩飾,深令父王、母後所不滿。
在這一點,楊廣無疑聰敏太多。正名同父同母的兄弟皆相同的奢侈,卻只有老二楊廣最善掩飾,做表面功夫,並且掩飾到父王駕崩的那一刻。這種忍耐功夫,誰斗得過他?
原來呵……
他與廣竟是有這樣的血緣之親,卻又締結下永不終止的宿仇,追著一代又一代。在古代斗爭的終結點在假傳聖旨處死對手。而到了民主時代,除非兩人皆混跡黑道,否則斗爭的方式,將只剩在事業上爭鋒,挫敗對方心志傲氣,即使有一方因而身敗名裂了,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卷土重來後,又是另外一回合的戰事。
命運從來就沒有理由,輪回逕自擺弄,相識的人終會以不同面貌相逢,再起一場風雲。
但雲晰是個例外。
他們強行介入她的生命中,將天女扯落世俗凡塵,決定了一世又一世她脫也說不開的糾纏。
記憶迫切地搜尋著她的身影,期待一眼便望見她、知道是她的驚喜,那個叫芸娘的女子——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的雲晰是一個病弱而絕少歡顏的蒼白女子,非常細致美麗,但易碎。
她蒼白得甚至連唇也偏向白色,而不是應有的嫣紅。黑發、黑眉、黑眸,餘外全是雪白。
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楊勇乍見芸娘之初,頗是驚艷,但更心折於她的慈心與靈能,加上她渾身散發聖潔之光,並不涌現男女情愛之意,以知己好友待之,總愛找著芸娘談古今、論世情。他雖愛女色,但那些女色從無法令他心神寧靜愉悅。肉體之外的渴求,是靈性層面的提升,芸娘像是大地靈氣所凝聚耐成,教他傾慕且不起凡心。
也許……不是沒起凡心,而是太過自慚形穢而不敢多想。那時他有元妃、有雲姬、有一大群侍妾,早已失了那資格。雖然後來母後基於保有江山的私心,硬是做主了他們的婚事,但也只能有名無實,因為天女是神聖不可侵的。
那時,他從未有沾染之心,但相當欣喜於可以以夫妻之名,做一輩子的知己好友……在滴下自己血液烙下封印的那一刻,他在想些什麼呢?……啊,是了,那時他在心底低語——若來世,我們可以相逢,能做夫妻,就讓我叫最虔誠的身心來等待你來到我生命中吧!沒有元妃、沒有侍妾,或其他女人,孑然一身的我,將給你對等的純凈,絕不辱沒你……這是他的誓語,化為願力,所以今生名喚楊遲,所以他常會感到莫名的空虛,所以的所以,就是為了——等待她到來。
「嗨!」
一雙明亮的大眼是他張眸後第一道美景,腦海還來自洄往裡回神,眼前這雙明眸生動靈活,疊合於千年前相同的美麗卻憂郁的那雙眼,在隔世的夾層間恍惚,捉不準何是過往、何是現今……他只能下意識地緊緊抱祝他不需要飄忽,他只要踏實的存在。而他的等待已太過長久。
像是只做了一個夢,卻跋涉了千年……
「楊遲?」雲晰小聲地喚著。
「小晰?」啊!是她,真實的她,屬於他的她!他心滿意足地摟緊她,確定自己回到了現今。
「你睡昏頭了嗎?」雲晰眨著精神百倍的大眼,建議道:「床給你睡好了,我看你比較需要。」她大方地讓出病床。
楊遲一愣,終於想起——雲、晰、是、病、人!
「誰讓你下床的,快躺回去!」
「哎呀!醫生都叫爸去辦理出院了,我才不要躺回去呢。要不是看你睡得很沉,我們早就可以離開醫院了。」雲晰連忙叫著。
「你沒事了?」他狐疑地問。
「我早上六點就醒來了,現在是下午兩點,醫生確定我沒腦震盪,沒有大礙,除了定時回來換葯,什麼問題都沒有。唯一的問題是門外杵了好多記者,不知道為了什麼。」雲晰看了報紙,還是不知所以然。
什麼汪宇英雄救美啦、什麼黑道窩里反互毆啦……怎麼都跟她親身經歷的不一樣?會不會記者寫的是另一位也叫雲晰的人,卻誤認成她?
一定是!因為台灣的記者一向不求甚解慣了,不足為奇。她皺了皺鼻子,覺得自己好無辜。
「外面好多記者,爸爸說要想辦法,但他一直沒進來,我想一時半刻是別想出去了,好倒霉。」
楊遲完全回復精明干練的本色。既然外面的事還無法解決,而小晰看來又健康得活蹦亂跳,那麼想必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可以用來好好「聊一聊」了。
他好溫雅地笑問:「你餓嗎?」
「不餓,剛吃過飯。」
「你累嗎?」
「拜託!我已經睡了兩天了!」
「想不想聊一些有趣的事?」
「好呀!好呀!我悶壞了!」死到臨頭不自知的小女生兀自興高采烈。
「很好。」
他贊許地點頭,然後開始中氣十足的大吼——「你以為你是神力女超人還是無敵鐵金剛?你真以為你可以刀槍不入嗎?身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生就要認分,遇到危險時哪邊涼快,就該哪邊閃,別妨礙別人!更不該讓關心你的人在對敵之餘還要擔心你這枚小笨蛋會下會自己送上脖子給人砍!你想挺身而出,可以!等你變成阿諾史瓦辛格,我會考慮讓你完成偉大的犧牲奉獻情操……」
嘩,打雷了!而且一直打一直打,完全沒有休息的打算,抱頭鼠竄的雲晰只能可憐兮兮地挨訓。不是不想上訴的,但顯而易見,她聲音沒有他大,只好任他滔滔下絕地訓下去了。
嗚……
他不是一向很斯文的嗎?怎麼可以對病人這么凶呀!人家小說里都會寫男主角會對受傷的女主角呵憐又疼愛,沒一個像他變身成青面獠牙夜叉樣的。
小說都在騙人啦,嗚……
④ 百度公司的成長歷程是什麼
網路由弱變強的成長歷程
網路, 歷程, 成長網路, 歷程, 成長
1999年底,當納斯達克指數從2500點躍升至3000點,又用了一個半月時間沖至4000點,31歲的李彥宏正在給自己籌備中的公司起名字。他已在美國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3年,但他想到的是Infoseek的競爭對手Inktomi。忘了在哪裡看過,Inktomi一詞為印第安語,意為「智慧的蜘蛛」。李推想:如果一個出自印第安語的品牌可以被美國用戶認同,那麼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公司變成一家世界級公司,給它起一個源於古代中國的名字也是沒問題的。於是,在1990年代末,中國網路公司普遍採用Sohoo、Ctrip、eLong等中英夾雜的品牌時,他從宋詞中選取了「網路」二字。
在之後的8年裡,李彥宏對外進行過無數次「網路」一詞的解讀,但他從未談及與Inktomi的淵源以及隱含著的國際化夢想。 這的確不是一個能夠輕易引得共鳴的想法。2002年起,李彥宏每年都會在公司董事會上提出國際化設想,屢遭否定。即使到了2006年底,網路在中國的成功已經難以撼動,當它宣布進軍日本時,仍被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揶揄說:「他們聽華爾街的聲音太多了,可能覺得這樣能更快賺錢。」 對於此類質疑,李彥宏有一個直截了當的反問:「為什麼沒有人質疑美國公司說:美國市場那麼大,你為什麼還要做美國以外的市場?」2007年11月中旬,極少接受采訪的李對《環球企業家》說:「15年之後,網路的收入應該有50%以上是來自中國之外的。」 雖然年近不惑,但李毫無中年發福的跡象,而他的面孔也彷彿比真實年齡要年輕10歲。與他同一時期創業的人們,已有不少開始將精力分散到投資及享受生活上,李還從未扮演過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平日里,他用著一個1980年代常見的帶蓋陶瓷茶杯,要在辦公區穿行數十步,去到公用飲水機處打水。 他或許是2000年那一撥「知識英雄」里最不為人熟悉的。上市之前,李很少作秀,上市後,外界熱情關注其快速增長的財富,他更不願將自己塑造成「一夜暴富」的代表。一名已經離開網路的創業元老說李是那種「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人」。
很長時間以來,他被打上了太多標簽:內向、低調、專注、謹慎——在色彩豐富的網路業,李的個性太傳統,彷彿是從管理著作中走出來的「沉靜型領導」。而李彥宏和網路的故事,則被簡單概括為一次專注的勝利:這個學習圖書情報專業,在美國第一波網路大潮時就職於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搜索技術信徒,以極大的堅持迎來了科技產業的一個「範式變遷」(paradigmshift)。 這些評判並不算錯,但多少掩藏了李的另外一些側面。比如,外面看來,李彥宏的人生過渡很平滑,從創業之初就不缺資金,又有Overture和Google這樣的同行開拓、試錯,於是網路總是步子很順。長久以來,人們無從知曉,李彥宏的國際化本能,以及在互聯網這個講求隨機應變的行業里浸淫了11年,他還會試著以15年為時間框架進行思考。人們更難知悉,上市以來,李彥宏究竟在想什麼,他有何改變。
雙重角色
試圖了解現在的李彥宏,你必須首先認識「李彥宏1.0」(或者說,「李彥宏beta」)。
「李彥宏的一個優點,是他比較沉得住氣。決策時比較冷靜,平時不太受外界誘惑」,曾率領3721與網路競爭數年的周鴻說。在中國互聯網業,周鴻堪稱快和強勢的代表,但至少在搜索引擎這場競爭中,他自認為輸給了李。在他看來,除去運氣因素,李的決策看起來更慢也更理性,的確影響了網路的命運。
除了在搜索產品上的競爭,周還與李彥宏有過兩次資本層面的擦肩而過。一次是2003年時,3721與網路幾乎合並,另一次是兩家公司分別與雅虎談收購事宜。李彥宏會和3721、雅虎交涉,似乎說明就像所有創業者一樣,他也曾對網路的獨立發展產生過些許疑慮,但結果是,他不止一次地將這種恐懼控制住了。隨著3721售予雅虎,網路進入了一個競爭阻力漸弱的階段。
周所提到的沉穩、平靜,是李在絕大多數時刻扮演的角色。1999年李彥宏和徐勇創立網路時,就刻意打造一傢具有矽谷氣質的企業:招募一流人才、建立平等溝通的氣氛、容忍失敗(請於Gemag.com.cn查看本刊2006年12月號文章《出網路記》)。比如其技術骨幹王夢秋在進入網路之時,對公司的最大感受是大家說話都非常直接坦率,「說一件事情不用從天氣談起」。與此相對應的,多數時候,李彥宏和徐勇都並非強勢的干預者,也因此,在行業內,網路通常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市場變化的公司。
如果李彥宏只是如此沉靜、務實,網路就很難完成戰略上的躍進——除非李設定的方向始終是正確的,當然,永遠正確也就意味著少承擔風險。而這種「務實」又是李彥宏所反對的。他說自己的風格是:「在大的決策上,我敢於冒進,但在執行層面務實,有很多備選方案。」 因此,常為外界忽視的是,李懂得如何在必要時,切換到鐵腕的模式。 關於李的「階段性強勢」,最恰當的說明是2002年的「閃電計劃」。這個幾乎決定了網路命運的大動作,一直很少被外界充分談論。 2001年9月,李力主網路結束此前將搜索技術提供給各大門戶的運作模式,在擁有中國80%市場份額的情況下,終止與門戶合作,並推出了自己的網站和競價排名。李作出這一決定的理由是,在中國互聯網的冬天,各家網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術」,而不是「最好的技術」,這讓他感覺不佳。 一個必須強調的細節是,一向謹慎的李彥宏這次變招,也因為他看到了美國的Overture推出的競價排名——業內人士回憶,網路對此事反應之快,甚至超過身在美國市場的雅虎。 「我辭去原來的工作,放棄那麼多股票期權,並不是要做一個平庸的公司,可以活下去就行了,」李曾說,「每次我跟投資人講的時候,都是說你要往前看,看一年以後兩年以後會是什麼樣子,甚至三年五年後是什麼樣子。」
由此,網路主動成為了Google的直接競爭對手。而且,是一個當時看起來明顯落後的對手。 2002年3月,李把公司的十餘名骨幹召集起來,說出了一個可謂激進的想法:9個月內,將網路的日訪問頁面提升十倍,並在頁面反應速率和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越Google。為此,他要求這些上班時間並不固定的工程師,每周兩次在早9點召開例會。動員會結束後,工程師們直接去購買了床墊,堆在會議室。 之後的九個月里,網路的團隊以「快、准、全、新」為目標,每周維持兩三項重大改進上線,最終在當年底,確保六成技術指標超越了Google。可以說,這一年中,李從方向制定者變成產品經理,奠定了日後網路的成長曲線,以及在2005年8月的順利IPO。
喜與悲
隨著2005年8月5日網路的IPO,李彥宏的一種生活結束了。
外界所看到的,是網路首日股價上漲353.85%,以及接下來11個季度收入翻倍。但還有更多外界不太容易感受到的變化。比如,直到網路上市時,多數人還將它視為「中國的Google」,而Google正式進軍中國也的確讓網路嚴陣以待,但接下來的市場表現讓人們傾向於相信,至少在幾年內,網路的地位已經很難被任何外界力量撼動了——網路進入了沒有明確對手的階段。 但李彥宏沒法停下來。當《環球企業家》問他最近在想什麼,他的回答是:「很多時候,一個領域、一些新的公司起來,不是因為這個新的公司做了什麼不得了的事兒,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老的公司犯了錯誤,它有一些很重要的方面沒有顧及到。」
2006年以來,他開始對外界表達一種憂慮:中國在網民數量和GDP都已超過英國,但中國的搜索廣告市場不過4億美元規模,大概是英國的1/5。「媒體上報道中文的搜索量很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這么大一個搜索量的情況下,整個付費搜索市場這么小,實際上意味著大量的搜索量被浪費掉了」,李說,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不夠成熟,讓他頗有沮喪感。 這的確像一個兩難困境。網路誠然需要專注,但略顯無奈的是,它的利潤比那些成立不久的網游公司還少。2007年第三季度,網路的凈利潤為1.817億元人民幣,而2006年才進入市場的巨人網路,靠《征途》一款游戲就在這個季度獲得了2.9億元的凈利潤。而且,似乎專注開發搜索相關產品,也很難給網路帶來另一根利潤支柱:Google將廣告嵌入聯盟網站的AdSense技術為其帶來約40%的收入,但李彥宏覺得,如果流量質量更好的Bai.com還有大量搜索行為沒有被匹配好廣告,現在去「大力開發網站聯盟的流量價值,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都是一個問題」。
而讓業界稱羨的網路的高股價,也有可能變成一把雙刃劍。就像軍事家所說的那樣:「沒有什麼比完全的勝利更能促進軍隊的頹廢了。」 網路上市之初,已經有一些創業元老陸續離開,其中包括CTO劉建國、首席架構師周利民、大搜索部高級經理諶振宇等人。對於留下來的員工,網路也需要給出一個解釋:員工的努力,與網路一年間從100美元變成400美元的股價表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正向相關的? 至少在外界,關於網路執行力的擔憂逐漸多了起來:網路上一款轟動產品,還是2003年的貼吧。而它那款傳聞中在2007年初就將面世的即時通訊軟體,外界仍未見蹤影。
「網路本身的機制在大方向上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李彥宏說。但當被問及什麼是潛在風險,他的答案是:「細節的東西,如果要說的話,那就很多了。如果往比較負面說的話,可以說是危機重重。」
「國際化就是本土化」
不難理解國際化對於李彥宏是怎樣的一張牌。
李將進軍日本定義為對網路核心競爭力的一次測試:在中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否在國外也有效?在目前網路的增長態勢和股價勢頭下,這種測試的成本不高,但收效卻可能是雙倍的:既實現了收入增長,又在公司內重新營造起創業氣氛。 但問題是:網路靠什麼國際化? 免費的互聯網服務,註定了網路不可能像絕大多數中國公司國際化一樣,以中國低廉的勞動力作競爭優勢。如果靠服務質量,網路能在哪個發達國家闖出名堂? 英語國家被首先排除:與Google在全球針鋒相對仍顯太早。近鄰市場里,韓國也並非一個合適的選擇。2003年,李彥宏考察過一次韓國市場,那裡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都是當地公司,「我們不知道人家為什麼成功」。 好消息是,經濟規模五六倍於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日本,似乎仍有機會。在日本領先的搜索公司是雅虎和Google——兩家網路異常熟悉的競爭對手——最近幾年,Google份額大幅上漲,也說明這個市場並不排外,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 而且,李能夠感覺到市場需求。2006年,他在日本曾僱用日本一家互聯網咨詢公司一起調研競爭對手的產品。當李彥宏指著Google日本的頁面上「Iamfeelinglucky」的按鈕問該咨詢公司人員:「這個按鈕有什麼作用」,對方給不出答案。這堅定了李的一個判斷:即使Google仍沒有做到針對日本網民定向設計產品。而雅虎的搜索技術在美國,縱使孫正義的日本雅虎團隊足夠熟悉當地需求,仍然是技術和用戶體驗脫離的「兩張皮」的運作模式。 從網路的角度,需要經受考驗的,是被李彥宏視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對用戶的了解和對市場的了解」。
接受本刊采訪時,網路技術總監崔珊珊提到了當年網路上市時候的招股說明書,當時,為了表達網路對中國市場尤為了解,招股說明書的首頁上是英文的「I」在中文中的38種表達法,比如「我」、「俺」、「鄙人」等等。 「這很容易形成誤解,」崔珊珊說,「事實上,並不是僅僅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才能在中國市場做得好,那樣的話我們將無法進軍日本。」
2006年7月時,網路內部正式開始日文搜索引擎的研發。這個團隊並非專職,也幾乎不懂日文,只是憑借中文搜索分詞經驗和一名翻譯,就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從中文切詞到日文切詞之間的轉化。當可行性被驗證之後,網路才在北京總部建立起專門的日文搜索研發團隊。除了日常開發之外,這個團隊還需要跟著專門請來的日文教授進行日語學習,成績定期考核,計入個人績效之中。 整個2007年,除了將日文搜索上線,網路在日本最主要的工作是組建本土團隊,並把當年網路的創業方式復制一次。 在日本,李彥宏的招聘要求是「日本人,對互聯網和搜索引擎有著深刻了解」,但是並不要求學歷和工作經歷,甚至不要求會中文或英文。對於網路來說,這相當於找到了日本市場容易受到忽視的一群人——不會英文的日本人,在美國公司甚至本國公司都不會得到重用,但往往這群人中,能有「資深網民」。除了技術人員,網路還招募了來自廣告的專業人員,李解釋說:「搜索引擎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媒體,以廣告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廣告公司的人,是比較容易能夠理解搜索引擎和互聯網網站的發展的。」 但當被問及日本市場需要做什麼樣的產品時,李彥宏和網路產品副總裁俞軍均表示「不知道」:這需要由當地團隊決定,他們只教授「方法論」。
正如人們常說的,國際化沒有回頭路。李彥宏在心態上做好准備了嗎? 「你覺得我們需要有退路嗎?」李反問。
立憲
無論網路的國際化能否立竿見影,網路都必須解答一個切實的問題:當公司收入翻倍,中高層的能力是否也能提升一倍? 2007年初,網路的員工約為3000名,到年底時,這個數字變成了6000。想讓員工保持創業時期的熱情,就變得越來越艱難。有老員工抱怨稱,擴張策略放低了招聘門檻。而新員工則不免因為沒有期權而覺得收入相對偏少。
這些都是李彥宏已經思考一年的問題。 上市之後,李的角色也在隨著公司的成長而成長——他越來越不可能再去扮演產品經理,而需要不停留意「木桶」的哪一塊板子有待補長。 有些事情是可以一眼看到的。比如,網路的期權主要集中在前300名員工,怎麼對後來的人才造成吸引?此外,網路早年最獨特的人才培養機制是讓實習生像正常員工一樣工作,每個人都要給自己的職位培養接班人,但這是在一個人員規模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進行的,當員工數量驟然翻倍呢?
2006年底,在網路效力了7年的CTO劉建國申請離職,李彥宏隨後找到自己在Infoseek時的導師張以緯(WilliamI.Chang),希望對方推薦相應的接替人選。但張以緯跟李談的,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網路更需要一套吸引和培養人才的有效機制。 正如李一向的風格,他當時沒有說什麼,但幾天後,他再次致電張以緯,直入主題:你來網路怎麼樣? 張當時正在經營自己的公司,但在李的邀請下,他飛到了北京,用5天時間,每天15個小時與網路的各個高層一對一面談。甚至他原本用於婉拒的說法——自己希望更多時間呆在美國——也被李彥宏接受了。於是,2007年1月5日,張以緯正式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加盟。
外界一度將這名Infoseek前CTO的加盟理解為網路即將進行技術架構革命,但張以緯對《環球企業家》否定了這種說法,他把自己的首要任務描述為「立憲」:「不去指導任何細節,而是找到一個組織結構,樹立一個培養人才的機制。」 而他開始在網路的正式工作,仍是與員工密切交談。據張回憶,在數不清的面談中,和他聊了五個小時以上的員工並不在少數。每次在聊天的最後,他都會讓每個人推薦下一個值得一談的人。 幾周下來,張以緯開始著眼於兩個方面:技術部門員工的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在網路,員工和團隊的審評是按效率,如果產品做得快且質量穩定就能獲得較高評級,這樣的直接後果,是員工只能用加班來提高效率,從而忽略了產品架構的優化。「我希望他們有時間多思考,而不是陷於加班的巨大壓力之中。」張說。 在此考慮下,張以緯首先在技術部的每個分部門都建立了技術委員會,由工程師擔當委員,負責審評員工產品以及評定員工的技術職稱。在審評標准中,增加了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技術價值,即所開發產品的質量和架構,其對公司的價值及未來價值;其二是人力資源價值。即在開發此項產品中工程師有沒有提高。此項改革實施之後,首先能使工程師在開發產品時更注重其內在結構,也能使技術委員會的工程師開闊視野,獲得成長。
同時,張還試圖建立更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此前,網路員工項目進展和技術考核都由「經理」評定,而張建議讓技術委員會接手員工的技術考核。另外,在上級員工的績效評定中,也讓他管理的下級員工參與打分。 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張以緯可以著手下一個棘手的項目:薪酬體系調整。據說李彥宏有調整薪酬體系的想法久矣,但這牽扯的因素實在太多。首先,技術委員會對員工的考核保證了薪酬體系調整的客觀性。張隨後確定調薪原則,比如根據每個人的潛力而不是現有能力給員工股票,這種潛力的評價,一方面基於技術委員會的考核,另一方面在於和該員工談的過程中張以緯對其的判斷。 據稱,2007年,網路應屆畢業生的工資已經比前一年漲了至少30%,其中有程序員的年薪達到了30萬元。
專注?
在國際化開始的同時,網路已經走出了和Google不同的產品道路。
2005年以來,它先用貼吧、知道、網路、空間陸續構建了一個圍繞著搜索展開的社區。而在2007年,它又先後進入了C2C和新聞領域。 那個以往高度強調專注的李彥宏,已經難以保持專注了? 李彥宏說,他認為「網路產品的線索感還是非常強的」:「搜索這個詞,含義已經有點窄了,因為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讓人們更便捷地獲取信息」。 這個說法誠然不錯,但外界需要知道,在搜索這個大概念下,網路有可能做什麼?或可能不做什麼?——對於中國互聯網業的創業者,太早撞到網路並不是好消息。 但這個標准很難界定。按照網路內部的說法,在考慮是否進行一項產品開發時,他們主要思考三個問題:用戶是不是有需求?現有的產品是不是已經將用戶需求滿足得很好?網路來做這個的優勢在哪裡? 注意它們的排序:網路的優勢被放在了第三個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這款產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說明網路應該做它:C2C產品的本質是一個產品搜索;網路被搜索的關鍵詞中,有很大部分是產品搜索。但李彥宏關於它最直接的一個判斷是:「C2C在中國只有很短的歷史,目前做的公司還很少,這就意味著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對網路的產品脈絡進行總結,那或許應該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礎上,逐漸強化各種人的關聯。 一個相對明顯的趨勢是,隨著網路業的發展,互聯網由以信息為中心變成以人為中心,人的角色在網上越來越清晰,從博客等以人為主體的產品的興起便可見一斑。早期,在網路貼吧中,為了使產品簡潔、功能清晰,網路產品部門並不在其中加入簽名檔、頭像等內容,而發現用戶越來越多的「結識」慾望之後,網路推出了網路空間以及用關鍵詞進行連接的交友產品。 在網路的產品人員看來,在交友和未來的IM戰略中,網路的優勢在於,點擊每位用戶個人描述中的關鍵詞,便能找到有共同特點或興趣之人——共同特徵和共同興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礎,能解決現有IM工具無效溝通時間過多的問題。 如今,網路的產品經理甚至會為一款產品缺乏人際交互的品質而淡化一些功能。在網路2006年推出的新產品網路空間之中,有剛加入網路的工程師提出建議,希望空間的相冊能做成Flickr那樣的圖片交流社區。產品部門的人用分析數據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極少數的圖片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當成存儲照片的空間,並未形成一個真正的圖片社區,除了炫之外並不實用。
當然,一個大有誘惑的話題是:當網路不停進入其他領域,它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的微軟?而當它進入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地盤,會不會讓這個行業的重量級選手產生新的合縱連橫? 可能性並非不存在。在整個行業都已意識到搜索引擎的戰略地位時,重量級的選手總要在網路和Google之間做出選擇。很長時間以來,阿里巴巴始終是網路和Google的廣告大客戶,但當網路進入C2C領域,至少淘寶的廣告投放就會不可避免的傾斜——沒有人會甘於用自己的資金將對手養胖。 同樣重要的是,馬雲和馬化騰都有充足的資金,這就意味著他們有時間與耐心,去打一場漫長的搜索戰爭。至少目前看來,馬化騰對韓國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經有了不少心得(請參見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後企鵝時代》)。
對於這些猜測,李彥宏說他在媒體上看到很多,但是在業界的交流中沒有聽到。「難道像網路這樣的公司,就不能去創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東西了嗎?」李反問。他也迴避了IM產品會不會明確給出挑戰騰訊信號的問題,他說:「騰訊已經在用Google,這個對我們來說沒有本質的影響。」
⑤ 機構投資者的意義和作用,急!!!!
在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之中,前幾年常聽到一個詞———機構。前年以來,一個新詞彙取而代之———機構投資者,這發生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部門———證監會提出「超常規、創造性地發展機構投資者」之後。
機構投資者的構成按照目前公認的標准來看,主要由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三類企業和一些民間投資機構等構成。潛在的投資者有銀行、社會保障基金和外資機構。資本市場和機構投資者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或者說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證券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主體之一,機構投資者和證券市場要發展壯大,就要搞清楚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起到的作用,要搞清楚機構投資者的作用,首先應明確證券市場的功能。一般意義上講,證券市場具有以下的功能:籌集資金;轉換經營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和分散風險。
從上面對證券市場的功能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證券市場目前的主要功能是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服務,所以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圍繞這一主題。主要包括:為國有企業改制、籌資、幫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參與法人治理結構的建設,為了配合國有企業脫困而出台的「債轉股」的政策,以及為了國家戰略經濟結構調整,而要進行的國有股減持等。同時,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以及機構投資者出於自身避險的要求,對於金融衍生品創新的需求較大,這種需求間接起到了推動證券市場開發新的分散風險的金融工具的作用。以下就機構投資者在上面提出的幾個方面的作用分別闡述。
一、機構投資者在股市擴容和國有企業改制中
所起的作用
我國證券市場從試點伊始就承擔了為國有企業服務的責任,證券市場在國有企業改革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1)國有企業通過改造為上市公司,獲得了直接的融資渠道,可以加快企業技術改造的步伐,為企業規模的壯大和有效的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條件。企業上市有利於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2)國有企業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市,可以引進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機制和運行環境,規范企業的經營運作。企業上市以後,信息披露工作加強,使企業的透明度提高,在各方的監督和制約下,不斷強化著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證券市場為國有企業的重組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剝離不良資產,將子公司或部分優良資產先行上市後再將其他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等重組活動,實現優勝劣汰,優化了企業的組織結構,改善了企業的發展機制,提高了企業的整合能力,使企業走上了持續發展之路;(3)證券市場還可以通過引導資金流向,使一些有成長性的企業的股價上揚,從而為該類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股本擴張成為可能,同時使一些業績差、成長性不佳的企業的股價下滑,難以再次籌集資金,以致逐漸消亡或者被重組。
機構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主體之一,所以在國有企業改制和證券市場擴容中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機構投資者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首先,機構投資者在企業改制中起到直接作用:國有企業上市之前一定要進行股份制改造,根據我國《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上市要經過提出改制申請,選聘中介機構,制定並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方案,提出股票發行及上市申請,發行及上市輔導,發行股票、召開創立大會,申請設立登記,上市交易等九個步驟。其中選聘中介機構中的主承銷商就是機構投資者中的證券公司,制定並實施企業改制、重組方案、發行及上市輔導、發行股票等步驟也必須要有證券公司參加。
其次,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擴容中起到了間接作用:隨著經濟發展對證券市場依賴程度的加深,證券市場將不斷擴大,股市能否在擴容中保持平穩發展,關鍵在於資金擴容能否跟上股市擴容的步伐。長期以來,市場流動資金不足一直是困擾我國股市二級市場走勢的一個難題,隨著股市擴容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大量股本龐大的國有改制企業上市以後,擴容速度與資金相對不足的矛盾顯得越來越突出。據統計,到1999年底為止,我國滬深兩地股市的市價總值為2.6萬億元,而到2000年上半年已達4.1萬億元,半年增加了50%以上,2001年在市道低迷的情況下仍保持了一定的擴容速度。面對市場的急劇發展,如果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場,股市將難以長期維持在當前的位置並且繼續走高。機構投資者通過專家理財和規模效應,有利於吸引部分潛在投資資金進入股市,有效地擴大股市資金的供給渠道,促進市場的活躍和規模的擴大。據估計,券商通過增資擴股和進入拆借市場以及股票抵押融資可新增資金約400億元左右;基金通過原有投資基金重組擴募、向保險公司配售以及創立開放式基金新品種等措施而產生的擴張潛力約在500億元左右;三類企業以及其他法人可能給股市新增資金約1000億元左右。
一級市場股票的順利發行需要有一個有容量和活躍的二級市場,沒有活躍的二級市場,股票發行工作很難完成,這一點相信經歷過1994年、1995年的投資者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如果沒有一個有容量和大量資金承接力的二級市場,大量的改制後的國有企業就不能夠順利上市。機構投資者的出現將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根本性的改變,能夠促進二級市場擴容和活躍,從而使一級市場的發行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有了一級市場的順利發行,國有企業的大規模改制才能夠順利進行。再次,機構投資者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運用自己在管理方面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幫助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也可以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對企業進行再次的改組,使企業成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具有活力的現代企業,在內部組織方面建成一個比較適合中國發展的結構模式。機構投資者在實現資源配置方面起的作用更加明顯,機構投資者通過自己在信息掌握和信息分析方面的優勢,發現市場上的有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可以使該類企業股價上揚,從而為該類企業進行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條件,2000年中國證券市場上信息產業類的股票的增發行為,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另外機
構投資者通過在證券市場上收購虧損企業,然後注入優質資產,使企業起死回生的重組兼並活動,也起到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而且還活躍了市場。這兩種行為充分體現了機構投資者在市場資金配置和殼資源再利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進程,要著重發展資本市場。繼續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資產重組、資本運營、資產證券化。企業改制、企業股權證券化和債權證券化就需要依靠投資銀行業中投資銀行家、金融工程師運用專業技術和金融工具幫企業籌劃設計完成的,企業資本運營、兼並、重組離開投資銀行家是寸步難行。我國國有工商企業巨額的(約有3萬億元)閑置存量資產,如果沒有強大的投資銀行業加以重新組合和證券化,要想較快搞活也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機構投資者在企業改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機構投資者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在中國,隨著市場的擴大,機構投資者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機構投資在國內證券市場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將逐漸擴大,成為證券市場上的主體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是否參與公司治理結構,如果參加如何發揮其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自然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的機構投資者正處於蓬勃發展之中,在目前可以入市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和實業公司這三類機構進一步發展的速度與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在上市公司治理及其自身的治理方面的實際運作情況。上市公司治理質量提高以及執行以公司治理為導向的投資戰略的機構投資者的增多,將大大加快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和機構投資者的壯大是互為依賴和相互促進的。
從中國機構投資者的角度看,在中國目前的市場上執行以公司為導向的投資戰略,在政策和法規對此沒有什麼限制,上市公司方面也還很少有採取如分類董事會等阻礙新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手段,監管部門也在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剩下的問題就是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如何參與公司治理,如何能夠執行一種以公司治理為導向的投資戰略而盈利了。
這需要對目前中國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治理相關的內在價值之間的關系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股價的升降中原因比較復雜,但從中長線的趨勢來看,優劣公司之間市場價值的差異也還是能夠顯示出來的,「機構投資者」和中長線股民增多也是不爭的事實。頻頻暴露出的上市公司治理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亦可謂「觸目驚心」,這就給公司治理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用武之地」。
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治理的參與可以有三種深度或三個方向:一是著重於一般性的公司治理,主要涉及股東、董事、經理層關系和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二是著重於與行業相關的公司治理,探尋適應於所屬行業的最佳公司治理行為;三是著重於監察公司內部的執行和控制系統。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剛剛開始關注公司治理,在一般性的公司治理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三、機構投資者在國有股減持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要談機構投資者在國有股減持問題上能夠起的作用,首先應該明確國家進行國有股減持的原因、目的、意義等,以及減持的方式和減持後的資金投向等問題。這些問題明確之後,則很好確定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的作用。
國有股減持的原因和目的:
黨中央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基本要求、以及國有企業的制度變遷選擇,意味著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進入優化所有權結構、增強所有權控制效率階段,或者說改革已經到了要解決國有企業所有權結構的問題上。這是國家要進行國有股減持的根本原因。
減持國有股意義:
主要體現在(1)增強國有資產存量的流動性。(2)為公眾流通股、法人股、國有股走向統一奠定基礎,與國際慣例接軌。(3)真正實現國有控股企業股權多元化的功能,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4)有利於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資源配置效率。(5)有利於吸引社會投資者進入國家壟斷產業,建立企業戰略聯盟。
國有股減持的方式和資金投向:
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國有股股份回購(資產回購和現金回購),國有股轉為優先股或債權、直接出售國有股、增發社會流通股、發行可轉換債券、引進國有投資公司等戰略投資者,等等。減持後的主要投向,一部分投向社會保障基金,一部分由國家財政進行再投資。
通過上面對國有股減持的目的、意義、方式和減持後的資金投向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該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間接和直接兩個方面。間接的作用: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國有股減持成功的最根本保障是———一個成功的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作為證券市場上最重要的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對國有股的成功減持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國有股的減持以目前已經有的幾種方式來看,都要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這其中,一是增加股票的供給導致資金分流,對市場造成沖擊;二是國有股減持對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直接的作用:機構投資者是減持方案的設計者和執行者。1999年底,中國證監會以配售方式,將「中國嘉陵」和「貴州輪胎」的一部分國有股轉以10倍左右市盈率的價格配售給公眾投資者,邁出了以公開方式減持國有股的第一步,而證券公司作為這部分減持股份的主承銷商直接參與了配售工作。由於這個方案的減持價格和減持比例與市場的預期有較大偏差,所以這個方案一推出,即受到市場各方的抨擊,市場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挫。應該說這個減持方案的設計是比較失敗的,但是最後減持股份得以成功轉讓,方案完成多虧了參與配售的主承銷商包銷了很大一部分國有股權。1999年12月16日申能股份公告將以現金回購母公司持有的10億股國有法人股,每股價格為2.51元,目前該方案已經按時完成,市場的反應很好。這一減持方案的設計者是南方證券公司。國有股回購這一減持方案受到市場的歡迎,這一點從一家公司傳出要進行國有股回購的消息之後,該公司股票大漲就可以證明。在2000年中期,雲天化也公布進行國有股股權的回購。估計在一定時間內,國有股股權回購的方式將成為國有股減持的主要方式。另一種方案———向國有投資公司轉讓國有股股權的方案,該方案將國有投資公司作為國有股的受讓方,受讓
資金的來源主要是銀行信貸資金和國家增資,受讓後在適當的時候,再在二級市場進行流通。這個方案作為機構投資者之一的國有投資公司更是重任在肩,在其中起到了國有股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的緩沖器的作用,而且減持需要的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於潛在的機構投資者———商業銀行。還有一種方案是設立一個專門用於減持國有股的基金,通過發售基金的收入,從國家手中收購國有股股權。這種方式使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中又添子一個新的成員———減持基金(其模式類似與香港的盈富基金模式)。從國有股減持後的資金投向來看,其中一部分用於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這使社會保障基金能夠有資金進行支付,而且一旦管理部門允許社保基金入市,能夠為機構投資者的壯大作出貢獻。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目前的證券市場規模和市場參與主體機構投資者現有的規模和實力難以在短期內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但是也只有機構投資者才能夠完成這一歷史重任,這需要機構投資者迅速地成長起來。
四、機構投資者在債轉股問題上所起的作用
因為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本身就是機構投資者,所以機構投資者在債轉股實施中的作用,人們應該是很清楚的。從下面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資產管理公司的任務的艱巨性。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注冊資本總共為400億元,從銀行剝離到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總額為1.3萬億元,其中通過採取債轉股方式來處置的不良資產總額為4596億元,涉及債轉股企業601戶。由於債轉股問題關繫到我國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二者的命運,所以應該對債轉股這一改革措施推出的背景、實質和要達到的目標進行分析,只有對這些問題了解清楚之後,才能更清楚機構投資者的重要作用。
債轉股推出的背景:進入九十年代之後,國有企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全國大部分國有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困難企業的特徵是負債率居高不下、資金嚴重匱乏。由於歷史原因,許多國有企業在設立時形成的貸款始終壓迫著企業的神經,每年高額的利息足以消耗掉企業大部或全部利潤,經營的積極性被壓制了。另一方面,由於國有企業無法按期歸還貸款,使國有銀行中產生大量不良資產,也影響著銀行真正走上商業化經營之路,商業銀行難「商業」是現有金融體制改革的症結。在這一背景之下,「債轉股」,這種改革方案被提了出來。
債轉股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實質:債轉股要解決的問題的表象是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的債權轉成股權,從而減輕國企財務負擔,使企業能夠正常生產經營;另一方面,通過接收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使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下降,從而改善銀行資產質量,加快銀行的商業化改革的進程,減少金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這里需要討論的是,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的原因真是債務負擔過重嗎?目前有一種通行的說法認為國有企業效益不好是由於銀行債務負擔過重造成的,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了。應該說是因為國有企業效益差,所以才付不起銀行的利息。國有企業效益差才是問題的實質。
造成國有企業效益差的原因很多,如「所有者缺位」造成企業效益無人關心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上三類生產主體國有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之間的不平等競爭造成的。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過程中,由於歷史遺留下的很多問題造成國有企業先天背負著很多政策性負擔,這種政策性負擔過重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而造成這些負擔的責任在於政府,所以政府對這些企業給予補貼。但是企業虧損的原因既有政策性虧損也有經營性虧損,政府應該只對政策性虧損給予補貼,但實際情況是無論哪一種虧損,企業都要求政府補貼。長期如此,造成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喪失殆盡,而且為了尋求補貼還造成了很多腐敗問題。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所背負的政策性負擔可分成兩個大類:一是社會性政策負擔,一是戰略性政策負擔:社會性政策負擔包括國有企業中的養老保險和冗員等。
除了社會性政策負擔外,國家為了發展戰略的目標建立的一些大型企業。然而,這些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是沒有自生能力的,這些國有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是國家戰略決策的結果,並非企業的自主選擇,所以,這種負擔可稱為戰略性政策負擔。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債轉股實施過程中要解決的實質性問題是解除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的問題。
債轉股要實現的目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是利用10年的時間,將股權變現而退出現有的投資領域,收回投資。而作為國家實施債轉股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實施債轉股,實現國有企業的扭虧為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可持續發展。金融管理公司實現股權變現的主要方式是股權回購、上市流通和股權轉讓等方式。
從國家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看,兩者的利益取向並不完全一樣。而且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性負擔過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施債轉股之後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債轉股的政策並未明確表明,金融管理公司可以接管企業,而且由於企業進行債轉股的初衷是減免債務,而不是接受管理。管理公司既無權利接管企業又無能力減輕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所以管理公司很難轉變企業的現狀。而且金融管理公司的目標是將股權變現收回投資,屬於短期行為,所以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未必會很關心。
從金融管理公司收回投資的方式分析,在已簽署債轉股協議的企業中,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普遍採取了股權回購、企業上市和股權轉讓等退出模式。這些退出方式的實現都需要有像證券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運用重組、並購等手段,幫助企業進行重整再造之後,才能進行。但是,企業上市這一途徑也只能是債轉股企業中很少部分的優秀企業能夠實現的,大多數債轉股企業仍將是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實現退出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是向機構投資者轉讓股權。也就是由機構投資者主要是三類企業和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充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手中的股權的受讓者。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些公司大都是上市公司或者有一家或幾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受讓這些股權之後,可以通過重組等方式進入到上市公司中,從而完成流通過程。
1.從債轉股業務流程上分析,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接受和處置不良資產,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債轉股;三類企業
則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股權轉讓時,收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由此可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國有投資公司其實是在債轉股不同階段負主要操作之責。2.從經營目標上分析,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的、直接的經營目標;三類企業則以推進國有產權的資本化和市場化、實現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作為主要經營目標。因此,在經營目標上兩者各有側重。3.從對債轉股企業的介入程度看,三類企業由於身處行業之中,對行業和企業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把握,自然對債轉股企業的介入程度可能要深入得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管理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一員,在債轉股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無人可比,其他機構投資者例如券商在其中起到設計師的作用。三類企業參與債轉股的工作是一點想法,如果這種想法可行,則三類企業在債轉股後期的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將超過金融管理公司。
五、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和
豐富市場金融品種方面起到的作用
促成機構投資者在穩定市場和豐富金融品種方面起作用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市場的發展的需要,一是機構投資者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推出金融品種的目的也是為了市場的穩定。(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創新品種是———股票指數期貨)
機構投資者在維護市場穩定方面作用體現在:通過自身的研究力量和信息優勢,對各類信息進行真偽辨別,他們選擇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並做中長期持有,這就能夠起到抑制市場短期波動幅度過大的作用,而且有利於導入理性、成熟的投資理念,引導廣大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鼓勵投資、遏制投機,促進證券市場規范、穩健、高效地運作。
證券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由於機構投資者的存在和快速的發展壯大,使該品種的推出時間被大大加快了。
機構投資者力促「股指期貨」推出的原因分析:
1、股指期貨本身的功能決定,這一金融品種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股市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面臨的風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股市的整體風險,又稱為系統風險,即所有或大多數股票的價格一起波動的風險。另一種是個股風險,又稱為非系統風險,即持有單個股票所面臨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通過投資組合,即同時購買多種風險不同的股票,可以較好地規避非系統風險,但不能有效地規避整個股市下跌所帶來的系統風險。由於股票指數基本上能代表整個市場股票價格變動的趨勢和幅度,人們開始嘗試著將股票指數改造成一種可交易的期貨合約並利用它對所有股票進行套期保值,規避系統風險,於是股指期貨應運而生。股指期貨就是一種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股指期貨的主要功能體現在:迴避系統風險、鎖定預期利潤、充分利用期貨保證金的信用擴張,及時捕捉市場機會。
股指期貨的這幾個功能使機構投資者能夠很好的規避風險,而且使用得當,還能夠利用股指期貨的杠桿作用,獲取更大的收益。
2、機構投資者實力增長迅速和市場監管力度加大,造成機構投資者產生避險需求
市場上傳出應該推出「股指期貨」的呼籲的時間與管理層要試點發展「開放式基金」的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理由是開放式基金的金額不固定,隨時有贖回的壓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拋空機制,開放式基金將面臨很大的風險。但是,只有開放式基金需要這一避險工具嗎?其他機構投資者呢?
中國證券市場的波動性較強,當討論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時,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是由於市場上個人投資者佔到主導地位造成的。這種結論的導出是以機構投資者主要從事投資活動和個人投資者主要從事投機活動為前提的。如果這個結論成立,就可以導出另一個推論,當個人投資者佔主導地位時,市場的投機氣氛較濃,所以這時的市場的波動幅度大;當以投資為投資理念為主導的機構投資者占市場的主導地位時,市場的波動幅度小,所以機構投資者對市場應該有穩定作用。
這里有一個疑問,中國證券市場的波動性較強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是否是由於投資者的結構性原因造成呢?我們認為市場的波動性強是由於交易制度設置上的缺陷造成的。中國證券市場的交易制度中沒有做空機制,造成只有買入之後上漲投資者才能夠盈利。當賬面的盈利豐厚之後,只有拋出才能兌現盈利。這就造成市場漲時瘋狂,跌時狂暴的波動性的特點。
當整個市場進入小利時代。這里的小利是相對於過去的暴利、大利而言的,迫使機構投資者開始追求穩定的利潤,將風險因素放在首位考慮。當市場處於暴利階段,而且監管力度不是很強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坐莊」等方式獲取超額利潤,所以對迴避風險的金融創新品種的需求不是很大;當市場進入小利階段而且監管力度加大,使機構「坐莊」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這時機構投資者對引進新的金融品種以迴避越來越大的市場的風險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會力促「股指期貨」的推出。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機構投資者對市場能夠起到穩定作用,主要是基於其長期投資的理念。由於至目前為止,股票指數期貨還沒有推出,所以機構投資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僅僅是一種推想。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股票指數期貨的推出將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機構投資者發展了,將會有更多的需求———對於金融衍生工具。
結論: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過程本身也是機構投資者不斷成長的過程,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歷史經驗表明,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改革成本的重要載體。適值國有股減持階段性成果推出、資本市場面臨重大變革之際,機構投資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應為方方面面關注、發掘與引導。
⑥ 求助企業的財務風險與防範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新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摘 要]分析了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和21世紀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指出企業財務管理應著重在知識和人才上進行積累,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夯實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
[關鍵詞]經濟條件;企業財務管理;發展趨勢
[b] 一、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及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b]
對於財務管理的環境變化,可從宏觀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分析。從宏觀環境來看,主要表現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知識經濟方興未艾,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等。從微觀環境分析,表現為公司內部的機構重組,公司之間的購並與重組,虛擬公司的興起等。而每一方面都對企業財務管理觀念提出了挑戰。
1.經濟全球化浪潮。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規模擴大,以國際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廣泛應用,在21世紀可預見的時期內,經濟全球化將呈現出新特徵:一是網路經濟大行其道;二是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三是WTO等多邊組織、非政府組織將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對財務管理有著直接影響的是金融全球化[1].金融已經成了改變我們生活的關鍵性力量,在某種意義上,未來不是信息時代,而是金融時代。金融全球化對企業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它使企業籌資、投資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選擇權是有價值的,所以說,金融全球化客觀上提升了企業的價值。但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後,隱藏著極大的風險。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今天,如何尋找機遇、規避風險,是財務管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
我國已經加入了WTO,更加融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這將極大影響我國經濟、生活的各方面,企業理財環境也將發生很大變化。從企業外部金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WTO的加入,將使我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發展的速度將更快。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加入WTO後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速度將加快,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全面可兌換將指日可待。這是因為,當今世界金融自由化已成為一種趨勢,利率放開和外匯管制解除、貨幣實現自由兌換,是為許多國家經驗證明過了的一條必然發展道路。利率市場化和貨幣自由兌換,意味著企業外部金融風險的加劇。如何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第二,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外國金融機構的進入,將帶進許多先進的金融服務項目,包括各種新型金融工具。國際金融業競爭的加劇,是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產生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各種新型金融服務的出現,對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它意味著企業將獲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務,滿足企業理財活動的需要,這也意味著企業財務管理將面臨更多選擇。如何利用這些金融工具將成為我國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企業內部來看,WTO的加入,將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生存壓力增大,對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切都將迫使企業調整和轉變過去陳舊的管理觀念。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首先,WTO的加入,意味著我國企業將有更多機會沖出國門走向世界,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服從企業的這種戰略發展,因此,財務管理也應從國際化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其次,市場競爭的加劇、經營風險的加大,必然要求財務管理要謹慎控制財務風險、恰當選擇資本結構、重視資產負債上的風險收益匹配管理,使企業財務狀況一直保持良好態勢,以增強對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的抵禦能力。再次,企業生存壓力的加大,必然要求降低各項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同時,為爭取顧客、擴大市場佔有率,企業還可能運用多種財務手段達到這一目的。例如,企業向顧客提供各種信貸以促進產品銷售。因此,如何充分運用資金,進一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最後,為接受加入WTO後的挑戰,企業必然加強內部各項管理,財務管理的計劃、控制和評價工作必將大大加強[2].
2.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知識經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改造,以促使產業不斷升級;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美國近10年來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主要歸功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推動。對企業財務管理來說,知識經濟改變了企業資源配置結構,使傳統的以廠房、機器、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結構轉變為以知識為基礎、知識資本為主的資源配置結構。那麼,對知識資本如何進行確認、計量和管理又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3.電子商務。所謂電子商務,是指在技術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企業主體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夥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交易過程中的數據、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和直接化的一種全新的運作方式。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也演化到網路財務時代。網路財務最顯著的特點是實時報告(real-timereporting),企業進行在線管理。網路財務發展前景是誘人的,但它引起的安全問題同樣讓人擔心。
[b] 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b]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知識經濟與電子商務的沖擊,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經明顯不能完全適應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遷,在指導企業的財務管理實務方面捉襟見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代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工業經濟、以有形資產管理為主的基礎上,而目前全球正大步跨向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無形資產比重逐步上升,有的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已大大超過有形資產的價值。
2.當代財務管理的手段落後,隨著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財務勢在必行。
3.當代財務管理中的風險管理范圍狹窄,僅限於財務風險,而對於風險投資的管理很少論及。
4.現行財務制度呆板,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對等、不相容。
5.現行財務評價體系主要限於可用貨幣計量的財務指標,而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知識資產等缺乏適當的指標加以考核評價。
另外,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還有兩個顯著問題。第一,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企業財務管理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如資金籌集方式更加多樣化,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保險管理和稅金管理等陸續出現。第二,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在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主要工作上比較薄弱,日常財務管理一直是以資金管理為主。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與企業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有關外,可能與認為投資、籌資以及收益分配等是涉及企業經營發展的大事,單單依靠財務部門很難完成有關。另外,也可能與有些人把財務工作與會計工作混淆起來有關。
[b] 三、21世紀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b]
針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困境,為了更好地滿足21世紀財務管理的需要,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將以環境變遷為契機不斷進行創新。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見財務管理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1.理論基礎建立在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並重的基礎上,既重視有形的物質資本管理,即傳統的籌資、投資和利潤分配,又重視無形的知識資本管理,即知識資本的取得、使用以及對知識資本的所有者進行企業剩餘分配。在工業經濟時代,決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導要素是企業擁有的物質資本,企業的物質資本越雄厚,其發展就越有優勢,所以在企業里,物質資本的所有者就占據統治地位,其利益高於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利益,並掌握企業的剩餘控制權。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擴展了資本的范圍,改變了資本的結構。在企業新的資本結構中,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而知識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上升。這一變化將引起財務管理呈現出一些新特徵:(1)傳統財務管理目標將從「股東財富最大化」發展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股東、債權人、經理階層、一般員工甚至政府等共同構成了企業的利益制衡機制。如將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僅僅歸結為股東的目標,而忽視其他相關利益主體,必然導致矛盾沖突,最終損害企業的價值。如果我們把企業的財富比做一塊蛋糕,這塊蛋糕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屬於企業契約關系的各方———股東、債權人、員工、政府等等。那麼,當企業財富總額一定時,各方的利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當企業的財富增加後,各種契約關系人的利益都會較好地得到滿足。(2)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投資決策的重點。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資本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佔主導地位的形成,必然導致企業資產結構的變化。在新的資產結構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計算機軟體、人才素質、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佔的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對象。(3)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將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重要資源。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將和物質資本的所有者一樣分擔企業的風險,同時也分享企業的稅後利潤。目前,國內外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對員工進行送「紅股」,以及一些傳統產業對企業經理實行「股票期權制」,都是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的形式,可以預見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url]http://www.tingniu.com[/url]<BR><P></P>2.公司理財手段與方法以網路財務為主,並將網路財務融入到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中。網路財務是以互聯網INTRENET、內部網IN TRANAT以及電子商務為背景的在線理財活動。網路財務對傳統的財務管理手段與方法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網路財務環境下,從空間看,企業的財務可以進行遠程處理,便於整合整個企業的財務資源,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從時間看,企業的財務活動可以實時報告,便於企業進行在線管理,從而顯著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2)在網路財務環境下,對於擁有許多下屬機構,而這些下屬機構又呈復雜結構且行業多種多樣的集團型企業來說,可以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包括與企業內部部門的協同,與供應鏈的協同和與社會部門的協同,從而使企業資源配置最優化,最大限度地節約和使用資源。(3)在網路財務環境下,電子單據和電子貨幣將得到普遍使用。電子單據可以節省許多中間環節,從而促進財務流程速度和效率的提高。而電子貨幣是電子商務的重要條件,也是網路財務的重要基礎。貨幣的電子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網上支付、網上結算,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結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降低了企業資金成本。
但是網路財務只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既不能等同於也不能代替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已從20世紀60~70年代的物料需求規劃(MRP),發展到80年代的製造資源規劃(MRPⅡ),再進一步演化到90年代的企業資源規劃(ERP)。ERP系統的基本思路是將企業的運營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連接的供應鏈,包括供應商、製造工廠、分銷網路和客戶等,將企業內部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支持子系統,如財務、市場營銷、生產製造、人力資源、質量控制、服務維護、工程技術等,把客戶需求和企業內部的製造活動以及供應商和製造資源整合在一起,體現了完全按用戶需求製造的思想。由此可見,網路財務的發展趨勢是融入到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中的。
3.財務風險管理與財務安全管理並重,風險投資管理將成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企業所面臨的金融全球化、知識經濟和電子商務等財務環境的變化,企業所承受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了。金融全球化和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網上銀行」及「電子貨幣」將使國際間的資本流動更快捷,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這使貨幣的形式及本質發生變化,從有形形態演化成無形形態,從直接價值演化成間接價值。知識經濟將使信息傳播、處理、反饋以及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這些新變化既給企業帶來機遇,同時也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同時,往往忽視財務安全管理,無意中為經濟犯罪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電子商務業務的拓展,特別是金融性業務的拓展,往往容易出現一種嚴重的脫節現象,這就是業務發展與有效監督機制不能同步進行,業務和技術有新的發展,而有效的監督跟不上,從而嚴重威脅企業的財務安全。企業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財務軟體的「防火牆」技術等。
「創新」將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承擔知識與技術創新主體之一的中小型科技企業由於其面臨的財務風險比大中型企業要大得多,所以它們的融資渠道主要是通過風險資本市場,吸收風險投資。所謂風險投資是指風險投資公司為有發展潛力但缺少資金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最初的風險資本投入,待被投資企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風險投資公司通過股票上市或轉讓方式收回投資,獲取利潤。處於初創和成長階段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如何才能獲得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爭取到風險資本注入,隨後又如何使用好風險資金,如何償還風險資金等問題,將成為21世紀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
4.財務制度更加靈活多樣,既降低現代企業的代理成本,又增加企業的親和力。財務制度作為一種公開的「財務合約」用來規范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而激勵與約束機制又是為了降低企業委託—代理關系中的代理成本。現代企業的委託—代理關系一般包括顧客與公司、債權人與股東、股東與經理以及經理與雇員等多種關系。在組成和約集的眾多關系中,都會出現代理難題和代理成本,而和約集又構成了現代公司。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會有多次利益背離,委託人為了確保代理人的行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有必要進行激勵、約束、懲罰和監督,而這些強制措施都會帶來代理成本。財務危機使情況更加復雜,它加劇了大多數的代理難題和成本。為了提高企業的財務價值,可以預見,企業將採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如員工持股、利潤分成、高層管理人員股票期權以及靈活的福利制度等,來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同時也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另外,對於財務和約中的債務和約、管理和約等的執行情況要進行監督,從而建立健全約束機制。現代企業的約束機制也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如政府法規、債券條款、債券評級、財務報表審計、維持良好聲譽等等。激勵與約束是相對應的,缺一不可。
5.財務評價體系創新。21世紀財務管理的評價體系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拓展傳統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二是對知識資本等無形資產的財務評價比重增加。現代企業在評價企業經營績效方面,除採用傳統的財務分析指標外,近年來又提出了經濟附加值(EVA)、自由現金流量(FCF)和市場附加值(MVA)等財務指標。經濟附加值等於企業稅後利潤與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的差額,它是一個靜態指標,測算的是一個公司過去年度的經營成果,可用以分析經營者經營企業的得與失,促使經營者千方百計用較少的資本做更多的事。自由現金流量等於一個營業周期內(例如一年)債權人獲得的利息和股東獲得的運營現金流減去企業當期的投資總額,它是一個動態指標,反映企業在經營期間實際的資金實力。它與經濟附加值相結合能較好地評價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有助於圍繞資本增值,實現資本的最優配置。市場附加值等於企業價值(市場上公司股價總值)與全部投入資本的差額,它主要用來衡量上市公司市場價值與公司賬面價值的差額,反映出市場對公司前景的評價。
[b] 四、啟示與對策[/b]
研究未來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對21世紀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也同樣是為了進一步改進與創新當前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從而更好地指導財務管理實務。我國理論界對21世紀財務管理的發展研究處於起步階段,在報刊雜志中,多見有關環境變革對於宏觀經濟、企業組織以及對會計的影響,少見對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這主要因為我國一向以「大會計」論點為主流,認為財務管理包括在會計之中,再加上目前會計准則建設引人矚目,理論界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會計理論與會計准則研究上,較少顧及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因此,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相對滯後,嚴重製約財務管理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財務管理理論研究附屬於會計理論研究,財務管理實務幾乎處於一種無序狀態;(2)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剛剛設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極度缺乏;(3)我國目前企業組織結構正處於大變革階段,至今沒有比較成熟規范的企業改制、公司改組、兼並與收購、跨國經營等財務管理理論與案例研究。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從無序走向有序,財務管理必將越來越受重視,企業管理必將由原來的「生產導向型」或「市場導向型」為中心,轉移到以「財務管理導向型」為中心。有關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問題,無論是對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都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企業如何面對和適應新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革,關系著它們的生死存亡。
比較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和21世紀新的環境對財務管理提出的要求不難發現,兩者間的差距還較大。前面的分析是以我國的優秀企業作為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現狀研究為基點的,由此可以推想,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實務發展的一般水平還遠未能達到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但是,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為適應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應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在知識和人才上進行必要的積累。財務管理觀念的變化和新技能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入世」後我國金融市場以及產品市場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務管理在許多方面增添了新的內容,如金融風險管理、稅金管理、保險管理等。同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國際化,給了財務管理較大選擇空間。從我國實務發展現狀來看,這方面工作在有些企業已開始了,但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還都顯得非常「稚嫩」。因此,企業從現在開始注意進行這方面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一支穩定、高水平的財務管理研究隊伍,創辦專門的財務管理刊物,倡導財務管理理論研究。要切實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加快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進行科研攻關,加強對企業改制、公司改組、兼並與收購、跨國經營等財務管理專題研究。
2.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我國企業目前的財務管理是以營運資金管理為主的日常性財務管理,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企業籌資和投資、企業資本結構、財務風險控制以及財務分析等所佔比例較低,使人感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層次較低,不能從大局上把握。然而,「入世」後的環境卻要求財務管理特別注重以上幾方面,因此,從現在開始,注重財務管理的大局,提升財務管理的層次是很有必要的。理論界要與實務界合作,開展企業財務管理調查研究工作,進行案例研究,將先進的財務管理思想傳授給企業,共同促進財務管理發展。
3.夯實財務管理工作基礎。從發展現狀看,涉及現金、應收應付、存貨等的營運資金管理是目前企業財務管理的「主旋律」。然而,盡管如此,這些工作在目前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一些管理手段還比較落後。例如,存貨管理中「壓儲」是一種常見的方法,ABC分類和經濟定貨量等較為科學的方法運用反倒不多。另外,在應收賬款管理中,「催收」方法很常見,但信用分析、賬齡分析卻很少。這說明,雖然日常工作比重大,但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否則,要想在「入世」後的環境中做到防範財務風險、控制現金流量、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將會很困難。
⑦ 溫州宏豐是什麼公司股票溫州宏豐年度業績預告溫州宏豐股屬於什麼板塊
復合材料行業被列入國家重點扶持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由此掀起了一波熱潮。今天我會讓你們對復合材料行業龍頭公司的溫州宏豐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開始了解溫州宏豐之前,復合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我已經整理出來了,大家先跟我一起看看吧,點下面的網址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復合材料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溫州宏豐電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向市場供應電接觸功能復合材料、金屬基功能復合材料等,很多地方有運用到了這款產品,比如用在工業電器、汽車電器、航空、機械加工等領域。除此以外,溫州宏豐還積極探索於前沿材料的研發、一體化組件的深加工和專業裝備的智能製造。
接著共同來瞧瞧溫州宏豐有什麼亮點。
亮點一:公司持續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溫州宏豐一直強調技術創新,特別重視開發、檢測到生產等全面的能力不斷進步。至今,公司一共獲取了有效專利123項,囊括的有外觀設計專利1項、發明專利88項、實用新型專利34項。
公司所具有的模擬模擬計算與可靠性設立技術、一體化電接觸組件製造技術、電接觸功能復合材料製造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國內國外都是非常認可的,另外,有部分已經站在國際領先水平上了。
亮點二:公司注重配套同步開發
溫州宏豐不但開展與國際性大公司的合作,並且也看重下游市場客戶的需求。在跟國際性大公司存在合作時,公司以更高質量的產品獲得了客戶的普遍認可。並且,公司不僅致力於提供優質產品,還專注於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讓下遊客戶有購買需求。
公司擁有優秀的項目執行團隊和專業的產品研發團隊,建立了完善的配套同步開發生產鏈。公司基礎每個客戶的新需求進行研發,同時將產品的完善建議及時推薦給客戶,避免產品存在設計缺陷,因而將客戶的新產品設計周期進行壓縮,給客戶更快更優的服務體驗。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溫州宏豐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溫州宏豐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通過數據不難看出,2019年我國新材料已高達4.5萬億元的產業市場規模。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推想,2021年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萬億元。
新材料特別火熱也直接導致了我們國家製造大國的趨勢直接轉變為製造強國,從而對於高新技術的突破、快速的發展有利於產生強勁的支撐,這個時候,也能夠給高端製造提供保障。
而復合材料目前又深得人心,行業具有很大的競爭力。溫州宏豐這家公司是復合材料行業的領頭羊,必將借著政策改革,以迎來更光明的發展前景。文章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假若想更准確地了解溫州宏豐在未來的行情如何,點以下內容,會有專業的投顧為你進行診股,看下溫州宏豐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溫州宏豐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⑧ 股票到底如何融資
1.假如公司股本5000萬,共發行1000萬股,每股8元,這就是融資8000萬,他們用5000萬元就能擁有5000萬股而融資8000萬元卻只給出1000萬股,結果是總股本6000萬流通股1000萬。2.再問,假如公司持有60%的股票,對外發行40%,那麼400萬股*8=3200萬,公司投入的股本5000萬。答;這個不成立,他們是一元一股公司投入的股本5000萬元就擁有5000萬股,對外發行40%決不是40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