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買入股票被拒絕,拒絕原因:交易時段錯誤(MTS20058),觸發條件:不適用
說明你在非交易時間段操作了,當然不能成交。
明天9:30開市再試吧。
Ⅱ 鈉電池龍頭股排名前十名單
鈉電池龍頭股排名前十名單
鈉電池龍頭股是指具備鈉離子電池核心技術和領先優勢的企業。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鈉電池作為一種新型儲能技術,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下面小編帶來鈉電池龍頭股排名前十,對於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鈉電池龍頭股排名前十
具體如下:
1、傳藝科技。
相關概念:現有的產品包括鈉離子電池產品的正極、負極材料和電解液配方均為自主研發。
技術優勢:掌握了鍵盤薄膜開關線路板核心技術,不斷創新,研發自動化設備,積極研發MTS工藝,和FPC工藝,目前擁有國內專利78項,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72項。
2、聖陽股份。
相關概念:主要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新能源系統集成產品,鈉離子電池技術儲備,鈉離子電池技術研發。
技術優勢:擁有鉛炭電池、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等核心技術,公司的鉛炭電池具備大容量、長壽命、低成本等優點,在儲能集控、基站能效管理等技術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
3、鵬輝能源。
相關概念:公司的鈉離子電池使用磷酸鹽類鈉正極和硬碳體系負極,目前在測試階段,大概年底進入批量生產。
技術優勢:公司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鵬輝技術研究院,包括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現有研發工程師和多名博士,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4、立中集團。
相關概念:最近投入建設的氟化鈉產能,將作為鈉離子電池材料端的技術儲備。
技術優勢:擁有一支自主技術研發隊伍,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擁有5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非專利技術。
鈉離子電池核心龍頭股是什麼?
鈉離子電池概念股龍頭名單
中鹽化工600328:最新股價為11.78元/股,漲跌幅為-0.67%,目前總市值為112.81億。
華陽股份600348:最新股價為6.10元/股,漲跌幅為+0.49%,目前總市值為146.71億。
聖陽股份002580:最新股價為6.85元/股,漲跌幅為+3.95%,目前總市值為31.09億。
山東章鼓002598:最新股價為6.74元/股,漲跌幅為+0.90%,目前總市值為21.03億。
中國長城000066:最新股價為14.30元/股,漲跌幅為+0.21%,目前總市值為420.12億。
欣旺達300207:最新股價為34.75元/股,漲跌幅為+14.69%,目前總市值為546.90億。
南風化工000737:最新股價為6.95元/股,漲跌幅為-0.43%,目前總市值為38.14億。
寧德時代300750:最新股價為432.21元/股,漲跌幅為+4.20%,目前總市值為1.01萬億。
寧德時代將發布鈉電池,在5月21日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談到了電池原材料漲價的問題,同時透露了寧德時代將於今年7月前後發布鈉電池,並表示鈉電池已經成熟,由於系新推出,鈉電池可能比鋰電池貴,同時指出鹽很多,氯化鈉炒不起來。
鈉電池龍頭股都有哪些
1、寧德時代(300750.SZ)
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營業收入4578802萬元。2021年7月,寧德時代正式推出鈉離子電池。
2、三峽能源(600905)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承載著發展新能源、打造三峽集團第二主業--風能產業的歷史使命。
3、天賜材料(002709)
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6月,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兩大業務板塊。
4、華陽股份(600348)
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30日,2003年8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華陽股份,證券代碼:600348。公司注冊資本為24.05億股,控股股東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5.52%。
5、欣旺達(300207)
公司定位於下遊客戶中的中高端品牌商,為其提供鋰離子電池模組解決方案及產品。公司已進入蘋果、飛利浦、亞馬遜、聯想、OPPO、步步高、海爾、SanDisk、頂星、華碩·凌海達、海洋王、邁瑞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廠商的供應鏈體系。
鈉離子電池有哪些股票
鈉離子電池的股票有:寧德時代、欣旺達、鼎勝新材、格林美、聖陽股份、百川股份、鵬輝能源、浙江醫葯、XD容網路、翔豐華、ST猛獅、新築股份、山東章鼓、華陽股份、百合花等。寧德時代公司是鋰電池龍頭,率先實現鈉離子電池的技術突破,未來有望引領鈉離子電池產業的發展。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國內率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之一,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
寧德時代核心技術包括在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產業鏈研發及製造能力。
2017年寧德時代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全球遙遙領先,達到11.84GWh。已與國內多家主流車企建立合作關系,並成功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也成為國內率先進入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廠商。
鈉離子電池核心龍頭股名單
翔豐華鈉離子電池概念龍頭公司半年報凈資產收益率4.09%,毛利率26.77%,半年報營收3.82億,同比增長81.18%,凈利潤0.43億,同比增長53.91%,當前總市值55.48億,動態市盈率64.97。八、山東章鼓鈉離子電池龍頭公司半年報凈資產收益率6.81%,毛利率32.80%,半年報營收7.61億,同比增長45.52%,凈利潤0.63億,同比增長20.18%,當前總市值42.90億,動態市盈率34.30。九、中鹽化工鈉離子電池產業的龍頭公司半年報凈資產收益率11.24%,毛利率26.54%,半年報營收57.22億,同比增長47.36%,凈利潤7.69億,同比增長634.76%,當前總市值266.33億,動態市盈率17.31。十、百合花有機顏料行業的龍頭
Ⅲ 天寶的發展歷史
1978 年,Charlie Trimble 先生和來自 Hewlett-Packard 公司的另外兩位合作夥伴,在矽谷古老的 Los Altos 戲院創建了 Trimble 公司,當時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創建一個全新的行業。但是,歷史證明他們確實創建了一個全新的行業。
從剛誕生的時候起,Trimble 公司就致力於開發富有創新精神的定位和導航產品。最初,這家剛剛起步的新公司依靠 LORAN 技術開發自己的產品,致力於在海洋導航市場上開發自己的產品,而 LORAN 公司則是一家在美國海岸水域提供基於地面的導航、定位、計時系統的公司。與此同時,全球定位系統 (GPS) 作為一種軍民兩用技術正在美國嶄露頭角。在 Trimble 公司創建的同一年,第一顆 GPS 衛星 NavStar 發射成功。
Charlie Trimble 先生對於這種基於空間的定位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 GPS 部署完成時,將至少包含 24 顆在軌定位衛星,從而有可能以極高的精度測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由於認識到這種獨特的新技術擁有改變世界建模方式的巨大潛力,Charlie 先生和其它奠基人為公司確立的目標,是全力開發尚未成熟的 GPS 技術,Trimble 公司從 Hewlett-Packard 公司手中購買了新興的 GPS 技術。
通過集中資源開發創新產品,充分利用擴展 GPS 能力,Trimble 公司不僅在 GPS 商業化應用中獨領風騷,將 GPS 應用擴展到傳統的測繪和導航市場,重新定義並復活了測繪和導航市場,因為這兩個市場都高度依賴於定位技術。GPS 技術與無線通信之類的其它技術的完美融合,必將催生許多以定位信息為中心的新興的市場機遇。
1982 年,Trimble 公司抓住美國政府剛剛發射成功 GPS 衛星這個機遇,開始了 GPS 產品工程化進程。Trimble 第一種使用 GPS 技術的產品,使得需要精密測量的應用獲益菲淺,產品開始應用到陸地測量和水文測量行業。1984 年,Trimble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基於 GPS 技術的科學研究和海洋地質測繪產品,主要供近海平台上的石油鑽井隊使用。
海員們很快就開始使用 GPS 定位信息,精確地確定目標點的位置,實時地計算出艦船速度,增強了艦船在各個目標點之間的導航性能。
從 1984 年到 1988 年期間,Trimble 公司不僅大大擴展了自己的科研應用產品系列,而且也在海洋導航市場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接下來的兩年,是 Trimble 公司爆炸性增長擴展的兩年,Trimble 憑借自己的首創技術獲得了 700 多項美國和外國專利,依靠 GPS 和其它技術的進步,使得 GPS 成為飛速發展的商業化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在此期間,通過並購其它公司的方式,Trimble 公司也成功地打入了其它商業化應用市場。
1989 年,Trimble 成功並購了 TAU 公司的導航系統部,並開始開發差分全球定位系統 (DGPS) 技術,為車隊管理市場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1990 年,Trimble 公司還並購了紐西蘭的 Datacom Software Research 公司,不僅在拓展市場方面取得新的進展,而且使 Trimble 能夠提供新的測繪軟體產品。
1990 年代初期,是這家蒸蒸日上的新公司激動人心的黃金時期。1990 年,Trimble 公司成為第一家公開上市的 GPS 公司,股票發行代碼為 NASDAQ (TRMB)。同年 Trimble 產品線變成 GPS 專用產品線。在此期間,Trimble 繼續不遺餘力地努力進行技術創新。例如,Trimble 率先實現了 GPS 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完美融合,不僅可以使用戶能夠對地球表面的任何位置進行精確定位,而且能夠同時共享信息。Trimble 公司的 Inmarsat-C GPS 系統,使得長距離運輸的卡車和艦船能夠隨時與總部基地保持聯系,共享到達時間的預報信息,精確地協調同期的貨物移交情況。
1992 年,Trimble 開發成功實時動態測量 (RTK) 技術,實現了移動期間 GPS 數據的瞬時更新。對於測繪師而言,RTK 技術是一種革命性的創新技術。從此 GPS 設備不僅可以進行地形測繪和監視,而且能夠獲取地理信息系統 (GIS) 數據,進行實時竣工測量。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Trimble 公司的 GPS 技術進步突飛猛進。1994 年,Trimble 公司率先開發成功可以集成到 PC 卡上的 GPS 接收機。僅僅一年以後,Trimble 公司又第一個推出了適合於筆記本電腦和PDA使用的即插即用型 GPS 感測器。GPS 正在演變成日益不可或缺的新型實用工具。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晶元組集成度越來越高,製造成本和電源功耗顯著降低。
1998 年,Trimble 公司率先將GPS和蜂窩通信技術集成到一塊電路板上;1999 年,Trimble GPS 被應用到 Seiko Epson 公司的定位通信設備上,這是世界上第一套組合式通信設備,集 PDA、手機、個人導航儀、數碼相機四項功能於一身。
在 Steve Berglund 先生的領導下,Trimble 公司繼續發展壯大,不斷創新,勝利地邁進新的千僖之年。2000 年,Trimble 公司率先開發成功一種 GPS 架構,即 FirstGPS 技術,利用主機產品 CPU 的巨大進步,將 GPS 技術集成到更多產品之中。
2000 年,Trimble 公司還成功並購了 Spectra Precision Group,這是一家業內領先的定位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建築、測量、農業市場。通過這次並購活動,Trimble 公司獲得了意義重大的、與 GPS 互補的定位技術資源,其中包括激光和其它光學定位設備。
就在同一年,Trimble 公司還成功並購了 Tripod Data Systems (TDS),這是一家業內領先的數據採集軟體和硬體開發商,主要面向土地測量、建築和 GIS 市場。這兩次並購活動,是 Trimble 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定義和改造以定位信息為中心的應用模式。
2001 年 4 月,Trimble 組建了移動解決方案事業部,旨在向移動工作場所提供基於Internet的定位服務。這種新的功能,允許 Trimble 充分利用其現有的無線業務能力,提供完整的端到端車隊管理解決方案,同時著重拓展啟用定位移動設備的新興市場。
2002 年 4 月,Trimble 與 Caterpillar 公司一起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Caterpillar Trimble Controls Technologies LLC,旨在開發下一代先進的電子制導控制產品,主要應用於建築、采礦和廢物處理行業的土方運輸機械。這家合資企業開發的機械控制產品,使用與精確定位技術完美結合的現場設計信息,自動控制推土機刀刃和其它機械工具。這種業內領先的機械控制技術,將具有歷史意義的 Trimble 定位技術與通過並購 Spectra Precision 獲得的先進功能完美地融為一體。這家合資企業是 Trimble 和 Caterpillar 專有提供商,使用兩家公司獨立的經銷渠道,銷售、經銷、支持和服務企業的產品。Caterpillar 提供的產品帶有工廠安裝選項,而 Trimble 繼續強調對來自 Caterpillar 和其它設備製造商的土方運輸機械提供產品的售後服務。
2003 年 3 月,Trimble 與 Nikon 公司在日本組建了一家雙方各占 50% 股份的合資企業,Nikon-Trimble 有限公司,主要面向測繪儀器市場。作為合資企業的一方,Trimble 收購了Nikon-Trimble 有限公司 50% 的股份,這家公司還承擔 Nikon Geotecs 有限公司在日本的運行任務。這家新的企業實體主要從事測繪儀器的設計和製造,其中包括機械全站儀和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這家合資企業在日本不僅經銷 Nikon 測繪產品,而且經銷 Trimble 測繪產品,其中包括 GPS 和自動全站儀。在日本以外的國際市場上,Trimble 變成了 Nikon 測繪與建築產品的專有經銷商。通過地理擴張和市場滲透方式,這家合資企業進一步擴大了 Trimble 公司在測繪儀器領域里的市場份額。Nikon 儀器不僅拓寬了 Trimble 測繪與建築產品組合,而且能使公司更好地進軍俄羅斯、東歐、印度和中國的新興市場。它使得 Trimble 能夠向世界各地現有的 Nikon 用戶銷售自己的 GPS 和全站儀技術。除此之外,新公司還提升了 Trimble 在日本的市場份額,而日本依然是測繪儀器的一個主要市場。
2003 年 6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加拿大安大略省 Applanix 公司,這是一家業內領先的慣性導航系統 (INS) 和 GPS 技術系統集成開發商。這次並購,不僅擴展了 Trimble 技術資源,而且可以提升其未來定位產品的功能和堅固性。這次並購的焦點在於其測繪和建築產品線,慣性導航系統 (INS) 技術增強後的 GPS 產品,不僅有可能改善衛星跟蹤能力,而且可以加快重新捕獲速度,從而實現精確 RTK 定位。這些優勢在 GPS 衛星信號受到阻擋的情況下顯得特別重要,特別是在高樓林立的市區和樹木繁茂的林區,優勢更加明顯。
2003 年 12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法國的 MENSI 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業內領先的陸地三維掃描技術開發商。在 Trimble 其它定位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三維掃描技術,既可以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又使得 Trimble 能夠在現有的測繪、工程和建築市場上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能力。與其它工具相比,三維掃描技術使得用戶能夠採集和使用更多數量的三維數據。
2004 年 7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德國 Wunstorf 的 GeoNav 公司,這是一家定製化現場數據採集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歐洲地籍測量市場。增加 GeoNav 的軟體資源、技術專長和產品,不僅可以使 Trimble 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的應用需求,而且可以向歐洲市場提供定製化的測量解決方案。GeoNav 的軟體產品套件,可以和 Trimble 完整的測繪系統產品線天衣無縫地一起工作,其中包括 GPS 移動站、基站和光學全站儀。它們也能提供對於精確實時測量結果的獲取、處理和顯示功能。
2005 年 1 月,為了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無線通信能力,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Santa Clara 的 Pacific Crest公司。Pacific Crest 是一家業內領先的無線數據通信系統提供商,主要面向定位和環境監測應用。Pacific Crest 高質量的無線電數據機,可以提供提升 GPS 精度所必需的數據鏈路。為了提升精度性能而充分利用無線通信優勢的應用,包括RTK 測量和土方運輸操作的建築機械控制。
2005 年 4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的 Apache Technologies 公司。Apache 主要負責設計、製造和經銷專業的激光產品,面向建築水準和對齊應用。並購 Apache 進一步擴展了 Trimble 的激光產品組合,主要應用於手持式激光探測器、入門級機械顯示控制系統。Apache 產品針對各自的市場和價格區間,為性能、精度、堅固性、可靠性、可重復性設置了新的標桿。
2005 年 10 月,為了更好地增強現場員工管理,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 MobileTech Solutions 公司 (MTS)。MTS 不僅可以提供現場員工自動化管理解決方案,而且在店鋪直送 (DSD) 行業占據領先的市場位置。當時在 DSD 行業大約擁有 200,000 台車輛。MTS 解決方案可以自動向零售商店銷售和發送大批量消費產品,例如烘烤食品、飲料、奶製品、冷凍食品。通過手持移動計算設備,向移動的現場員工提供實時信息,從而改進客戶服務水平,做到交貨准時,計價精確。這種交鑰匙方式的解決方案,包括多種移動硬體和軟體,可以與供應商現有的企業資源計劃軟體系統天衣無縫地集成在一起。通過這次並購, Trimble 可以將高度集成的車隊管理和移動計算解決方案提交給 DSD 行業。
2006 年 1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佛羅里達州 Deerfield Beach 的 Advanced Public Safety 公司 (APS)。APS 是一家業內領先的軟體開發公司,主要開發執法部門、消防救援部門和公共安全部門使用的移動和手持軟體產品。APS 軟體通過車載計算機和手持式移動計算設備向警察提供實時信息,從而提高精度,改進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APS 軟體可以和公共安全部門的計算機輔助派遣 (CAD)、犯罪資料庫和檔案管理系統天衣無縫地集成在一起。除此之外,APS 還可以向消防救援人員提供多種軟體解決方案,幫助完成勘察報告和急救醫療報告,以及測量和車輛自動定位 (AVL) 應用。通過並購 APS,Trimble 打算充分利用Tripod Data Systems 的堅固型移動計算設備和 Trimble Mobile Solutions 的車隊管理系統,向公共安全行業提供完整的移動資源解決方案。
2006 年 2 月,Trimble 成功收購了美國馬里蘭州的 The XYZs of GPS 公司的知識產權資產。The XYZs of GPS 主要開發實時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參考站完整性監視與動態定位軟體,面向米級、分米級和厘米級精度應用。收購 The XYZs of GPS 的知識產權,進一步擴展了 Trimble 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它提供的軟體增強了差分 GNSS 改正系統,可以幫助導航、測繪、土木工程、水文地理學、制圖與 GIS、科學研究等海洋應用。
2006 年 4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澳大利亞的 Quantm International 公司及其分公司Quantm 有限公司。Quantm 是運輸路由優化軟體的領先提供商,軟體主要應用於公路、鐵路、管道、運河的規劃。這種充滿創新精神的軟體系統,使基礎設施規劃人員能夠檢查和選擇路由通道,使得建設成本、環境限制、規避現有地形和遵守法律義務諸多因素同時得到優化。對於建議的路由進行改進後的解決方案,可以顯著降低項目規劃的時間和成本。Quantm 軟體生成的運輸路由調整功能,使得 Trimble 的聯合作業(Connected Construction Site) 戰略如虎添翼,在運輸項目的規劃階段和設計階段之間,形成了一種更加緊密的連接環節。聯合作業的最終目標,旨在通過增強建築流程信息的集成度,提升工作效率。
2006 年 5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馬薩諸塞州 Cambridge 的 Eleven Technology 公司。 Eleven Technology 是一家移動應用軟體公司,在大眾消費品 (CPG) 行業擁有領先的市場地位和技術優勢。Eleven Technology 解決方案可以自動向零售商店銷售和配送大批量消費產品,例如食品、飲料、奶製品。它通過手持移動計算設備,及時向移動的現場員工提供實時信息,從而改進客戶服務水平,做到交貨准時,計價精確。Eleven Technology 擁有一整套完整的針對大眾消費品行業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面向銷售代表、運輸駕駛員、商人、現場服務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各種應用軟體。解決方案包括多種移動硬體和軟體,可以與供應商現有的企業資源計劃 (ERP) 軟體系統天衣無縫地集成在一起。通過並購 Mobile Tech Solutions 和 Eleven Technology,Trimble 不僅進一步確立了自己在這一垂直行業市場上的領先地位,而且將自己的移動員工和車隊管理應用軟體,融合到完全一體化的移動資源管理解決方案之中。
2006 年 5 月,Trimble 成功收購了美國馬薩諸塞州 Salem 的 BitWyse Solutions 公司的資產。BitWyse 是一家業內領先的數據管理公司,主要經營工程與建築工廠設計中的二維和三維應用軟體。收購 BitWyse 公司資產,進一步擴展了 Trimble 三維掃描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在能源、加工處理、生產工廠等垂直市場上可以提供特定應用的軟體功能。這些市場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三維掃描數據,創建竣工圖紙,驗證建築設計規范,提升工作效率。
2006 年 10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 Kamloops 的 Visual Statement 公司。Visual Statement 主要提供最現代化的軟體工具,可用於犯罪與碰撞事故的調查、分析、重構,同時提供全國范圍的企業解決方案,供公共安全部門進行申報和分析使用。該公司在移動解決方案業務領域增加的投資,可以對 Trimble 向移動員工提供高效率解決方案的業務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並購 Visual Statement,可以與 Trimble 子公司 Advanced Public Safety (APS) 形成優勢互補關系。APS 與 Visual Statement 的完美組合,可以向整個美洲的公共安全部門提供內容廣泛的全套解決方案。
2006 年 10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喬治亞州 Alpharetta 的 XYZ Solutions 公司。XYZ Solutions 主要提供實時、交互、三維智能軟體,可用於管理建築工程項目的空間位置關系。XYZ Solutions 軟體,可以將不同來源的數據變換成能夠付諸行動的信息,在決策過程中利用這些信息,可以使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築專業人員減少返工、提升工作效率。XYZ Solutions 獨特的三維軟體包,允許用戶對空間信息建模,結合多種定位技術,在基於 Internet 的協作環境中隨時隨地直觀地「查看」建築工地現場或資產。在交互環境下,可以將決策支持指導方針或業務規則集成到解決方案集合中,實際上能夠實時地對項目「假設」背景建模,不僅可以增加客戶的知情權,而且能夠提升贏利能力。並購 XYZ Solutions,可以使 Trimble 聯合作業(Connected Construction Site)戰略增添三維可視化元素。
2006 年 11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Folsom 的 Meridian Systems 公司。Meridian Systems 是建築工程項目管理技術公認的市場領袖,主要面向建築業主和結構工程建築 (AEC) 市場。Meridian Systems 主要提供企業項目管理和生命周期軟體,面向房地產、建築和其它物理基礎設施項目。建築業主、建築承包商、工程建設公司和政府部門,使用 Meridian 技術,不僅可以降低建築資金成本,而且可以提升項目工作效率。 並購 Meridian Systems,可以使 Trimble 聯合作業 (Connected Construction Site) 戰略增添企業生命周期管理軟體元素。
2007 年 2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Fremont 公開出售的 @Road 公司,增加了在 Trimble 移動解決方案 (TMS) 領域的投資,同時增強了在該領域的發展戰略。並購 @Road 奠定了 Trimble 在提供移動資源管理 (MRM) 解決方案領域的市場領袖地位。除了擁有業內領先的技術之外,@Road 還深入開發行業專門技術,在 MRM 解決方案范圍內具備強大的現場服務管理能力,可以輕松應對各行各業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包括交通運輸、物流配送、遠程通信、電纜、現場服務、公用事業、設備管理和公共工程。這次並購可以與 Trimble 現有的專門技術形成優勢互補,更好地為建築供應、店鋪直送、公共安全和公用事業行業提供服務。
2007 年 2 月,Trimble 還成功並購了德國斯圖加特的 INPHO 公司。INPHO 是攝影測量和數字表面建模的行業領袖,主要面向航空測量、制圖和遙感應用。INPHO 產品的用戶主要是服務性公司,通過攝影測量和激光雷達採集地球空間數據,向政府部門提供地球空間信息。攝影測量功能使得 Trimble 增添了新的業務領域,可以更好地進軍地球空間信息行業,而Trimble 原先的業務重點是基於地面或地球的定位解決方案。
2007 年 9 月,Trimble 成功並購了德國 Kirchheim 的 Ingenieurburo Breining 公司。Breining 是一家定製化現場數據採集和內業軟體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主要面向德國測量與地籍市場。增加了 Breining 的軟體資源、專門技術和產品,使得 Trimble 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的應用需求,可以為德國市場提供定製化的測量解決方案。
2007 年 11 月,為了在公用事業市場上增強 Trimble的現場和移動員工解決方案,Trimble從美國亞拉巴馬州 Huntsville 私營的 UAI 公司手中收購了 UtilityCenter® 資產。UtilityCenter 軟體可以提供內容廣泛的成套工作流解決方案,能夠使公用事業的日常業務操作完全自動化,從業務管理、資產清單、斷電管理、作業定單跟蹤,到遵從性管理報告和現場地圖更新,都能實現自動化。收購 UtilityCenter 軟體,使得 Trimble 能夠向電力和天然氣公用事業客戶提供特定行業的現場解決方案。藉助一整套堅固的數據採集和移動計算設備、TerraSync 現場資產軟體和 UtilityCenter 軟體,Trimble 客戶可以使得許多復雜的日常操作變得非常簡單。電力與天然氣公用事業市場用的 UtilityCenter 軟體,與Trimble 為了自來水/廢水處理公用事業市場而設計開發的 Fieldport 軟體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在過去的若干年裡,公司並購在 Trimble 的發展戰略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為一種發展機制,在新的市場空間建立橋頭堡,填補產品線空白,或者向解決方案中增添新技術。更為重要的是,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行業專門知識的經驗積累,是公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使得 Trimble 能夠一直致力於將有機發展作為主要的發展戰略,公司發展的核心市場領域包括工程、建築、農業、移動與現場員工管理、先進設備。
隨著通信標准、計算機技術、應用軟體的迅速發展,Trimble 始終保持不斷前進的技術步伐,將 GPS 信息以及其它定位技術,與其它的數據來源和數據類型完美地融為一體。Trimble 不僅僅是 GPS 技術領袖,而且是真正的信息技術領袖,將無線通信和信息技術之類的其它技術,與 GPS 和其它定位技術完美地集成整合在一起,使自己始終保持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市場領先地位。
今天,世界各地 Trimble 的工程師正在推廣開發最先進的定位技術,其中有的應用在幾年前幾乎是很難想像的。藉助 500 多種產品,Trimble 繼續引領開發以定位技術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應對世界上最復雜的挑戰。在消費品、民用車輛、建築設備、農業機械、計算機、PDA等領域,到處都可以看到 Trimble 技術的身影。各種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其中包括車隊調度與管理,道路測量與建築,地震破壞的監測與測量,國際金融交易的記錄與同步,無線通信網路效率的提升。通過定位技術與提升效率的完美結合,Trimble 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
1999 年 Trimble 的營業收入大約為 2.7 億美元,2006 年已經增長為超過 9.4 億美元。Trimble 的業務組合日益增多,已經拋棄「箱式產品」的概念,發展成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組合套件模式,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正是這種穩扎穩打的發展戰略、巨大的研究開發投資和穩定可靠的財務業績,必將推動 Trimble 走向光明的未來。
Ⅳ MTM詳細資料大全
MTM是今日世界上套用最為廣泛的預定時間方法,由此成為跨國公司所屬各個單位的一種統一的生產過程計畫與效率規范。英文全稱為
Method-Time-Measurement,中文翻譯為時間測量方法,它是一種描述操作過程的方法,以編碼的組合反映工作方法,並可以得出唯一的時間值,以此作為某項工作的手工操作標准,並樹立改善的方向。它可以用來設計工作系統,如工作台,生產線,操作過程(方法),也可以用來改善工作系統。
它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可以不需要專業知識,易於學習、理解和套用。使用MTM能使你一開始就正確,保持高度的工作效率。目前在企業中比較多地套用MTM來設計工作系統,套用Lean proction(精益生產系統)來改進工作系統。你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組合運用。
Ⅳ 美特斯工業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51年作為華盛頓機械工具製造廠(即現在的「華盛頓科技公司-Washington Scientific」)的研究團隊,研究公司(Research Inc.)成功組建,為航空工業及儀器行業使用的重要零部件提供高精度的機械加工。
1953年RI作為華盛頓機械工具製造廠的一家子公司開始獨立運營。
1959年RI收購了位於加利福尼亞蒙特利的蒙特利研究公司。蒙特利研究公司的四位創始人曾經在費爾斯通(Firestone)導彈事業部供職,為MTS 沖擊和震動試驗系統事業部奠定了基礎。同年,RI通過發行股票成為一家公開上市公司。
1962年第一批十台load frames下線,其中一台賣給了伊利諾斯大學,JoDean Morrow教授是一名熱心的用戶,他與MTS建立了聯系並成為MTS的重要顧問,Morrow向MTS介紹如何開發已經應用在材料測試領域內力學結構測試中的技術。
1963年RI成立了材料測試系統(MTS)事業部,開始生產並營銷電液測試系統。
1965年MTS事業部在西德漢諾威博覽會參展,拉開了在歐洲市場營銷活動的序幕。一位名叫Max Russenburger的瑞士工程師也參加了展會,後來幫助MTS開發了液壓共振疲勞試驗機。
1966年MTS工業系統有限公司(MTS System Corporation)成立,RI分裂為兩家公司。其控制事業部成為一家新公司,但仍使用原來的公司名RI。MTS事業部則成為MTS System Corporation,即MTS工業系統有限公司。MTS的市場定位是服務於材料、結構和工業產品測試行業。
1968年MTS的股票第一次實現場外交易,MTS在納斯達克的交易代碼為MTSC。
1971年MTS工業系統慕尼黑子公司成立,該子公司後來成為MTS工業系統(法蘭克福)有限公司。
1972年MTS在西柏林成立MTS工業系統(德國)有限公司;
MTS成立MTS工業系統(日本)有限公司。
1975年MTS法國公司成為全資子公司。
1976年MTS收購了華盛頓科技公司(即原來的「華盛頓機械工具製造廠」)的運動系統產品線。
1978年MTS產品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個訂單是四台道路模擬器和一套扭矩共振系統。
1980年MTS英國子公司在格羅斯特成立,同期還成立了MTS香港子公司。
1982年George Butzow被選為董事會主席,Donald Sullivan被任命為總裁。
1983年MTS接到了當時最大的一筆訂單,美國海軍訂購的價值930萬美元的激光發聲機器人系統(LARS)。這套系統包含許多新技術:感測技術、伺服電動和激光束技術等。
1984年MTS收購了位於紐約普萊恩維尤(Plainview)的Temposonic Inc,並將其建設成為MTS的感測器事業部。通過此次收購,MTS確立了在工業自動化市場中新的戰略地位。
1985年MTS收購Vektronic Manufacturing, Inc,並將其建設成為MTS的一家子公司,MTS明確了自己在自動化電子生產領域的定位。
1986年MTS的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MTS巴西聖保羅公司成立;制模和設計事業部(Modeling and Design)接到了第一個訂單,新事業部的業務重點是利用電腦模擬來預測產品的機械屬性。
1988年MTS出售了Vektronics子公司。
1989年MTS收購了SINTECH集團的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c.,該公司是一家軟體和機電材料試驗機製造商;MTS收購了德國Ludenscheid的H W Hellwig GmbH-Sensors Technologies, GmbH,設為MTS感測器事業部的歐洲總部。
1992年MTS韓國子公司成立;MTS收購卡斯特姆伺服電機(Custom Servo Motors) 。
1993年MTS控制事業部兼並了卡斯特姆伺服電機(Custom Servo Motors),從而形成了高性能MaxPlusTM發動機和MotionPlusTM控制器全套產品線;MTS開始以「測試集團」(Test Group)的名義開始了產品目錄型銷售;在過去三年中,MTS的創新發明共取得了三項美國專利。
1994年MTS收購Adamel-Lhormarghy,該公司是法國一家材料測試系統製造商;英國銷售和服務辦事處是第一家獲得ISO9002認證的MTS辦事處,截至1998年,MTS在全球的大部分主要分支機構都已獲得ISO9001或ISO9002認證;MTS收購帕太公司(PowerTek, Inc) ,該公司主要為汽車/卡車和建築機械行業生產測力計和空氣測試系統。
1995年MTS日本感測器技術公司於五月開業;MTS就收購Gull Engineering簽訂了最終協議;MTS收購Incon,Incon是MTS公司卡斯特姆伺服電機(Custom Servo Motors)子公司的功率放大器獨家供應商。
1996年先進系統事業部(Advanced System Division)取得了來自日本政府的地震模擬系統訂單,訂單總額達2330萬美元,是MTS當時接到的單筆金額最大的一份訂單; MTS收購了位於德國弗賴堡的Bregenhorn-Bütow & Co.,被收購之後,該公司成為Custom Servo Motors的歐洲總部,該公司是一家低壓伺服電機供應商。
1997年MTS法國公司和Adamel-Lhomarghy兩家公司合並為MTS工業系統(巴黎)有限公司;5月份,MTS伊甸園科技路工廠第七次擴建工程破土動工; MTS汽車感測器有限公司(MTS Automotive Sensors, GmbH)成立;AeroMet子公司成立。這家子公司是一家承包製造服務供應商,生產了採用激光熔覆技術的第一件商業產品。
1998年MTS工業系統有限公司聘請來自霍尼韋爾公司(Honeywell, Inc)的Chip Emery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on Sullivan仍然擔任董事會主席; MTS收購位於田納西州奧克里濟(Oak Ridge, Tennessee)的Nano儀器公司(Nano Instruments Inc),Nano公司生產用於表面和薄膜超微力納米壓痕試驗的壓痕測試儀系統; MTS收購位於賓夕法尼亞州霍斯漢姆(Horsham, Pennsylvania)的Performance Control, Inc (PCI),該公司的產品是高性能功率放大器,主要用於工廠自動化和磁共振機,PCI公司加入MTS後成為MTS自動化事業部; MTS收購SDRC公司的雜訊和振動試驗業務並成立了MTS的雜訊和振動試驗系統(Noise & Vibration)事業部; MTS收購SDRC公司的I-DEAS®測試軟體和雜訊及振動試驗服務業務。
1999年MTS與DSP技術公司(DSP Technology)合並,此次合並綜合了DSP技術公司先進的軟體、數據獲取和控制系統以及MTS的計算機機械設計和系統集成能力,MTS可以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汽車和航空研究及開發市場中用於引擎和動力系統設計流程的集成解決方案;MTS自動化事業部收購Airex公司(Airex Corporation)的線性馬達技術業務,為MTS公司的創新型伺服技術開拓了新的增長途徑;MTS自動化事業部還收購了Semi Power公司(SemiPower, Inc)的Power Block產品線,擴充了公司在高容量OEM市場的放大器產品供應。
2000年4.6版本的SAP R/ 3系統投入使用; MTS在東京設立了日本運營中心,用來製造零部件測試系統;MTS自動化事業部收購Semi Power系統公司(Semi Power System, Inc)全部馬達驅動產品的資產和技術,從此,MTS擁有了完整的SensorlesServo技術產品線,產品應用在速度和定位控制等領域;MTS接到美國陸軍的訂單,為阿伯丁試驗中心設計、開發、製造並安裝先進的道路模擬器,這是MTS接到的單筆金額最大的一份訂單,總額達3700萬美元; Temposonics Sensors開始首次在亞洲生產,地點在東京町田的感測器技術公司。
2001年MTS從某國際汽車製造商那裡接到總額達1300萬美元的訂單,為其製造一整套車輛設計檢驗工具。
2002年AeroMet和美國國防後勤局(DLA)簽訂了多年合作協議,協議總額達1940萬美元,這項協議是美國政府「工業准備計劃」的一部分,也是AeroMet截至當時接到的最大一筆訂單。
2003年公司的測試設備業務全部並入MTS Test公司,這一舉措充分利用了該公司在地面車輛、航空、材料和土木工程領域的力學及運動等方面的精確控制優勢; 公司取得總額在4500萬美元以上的兩個大額訂單,訂單產品有測試設備、測試軟體和測試支持,也是MTS截至當時接到的最大訂單; AeroMet因其激光輔助生產的技術轉讓和商業化而被美國國防部授予「國防製造技術成就獎」。
2007年MTS中國子公司在上海成立。
2008年MTS收購中國最大靜態材料試驗系統供應商----新三思;並在深圳和上海成立分公司。
2010年並購新三思兩年後,推出新品Criterion信標 系列萬能測試系統。
Ⅵ Pre-Market: NaN 在股票里什麼意思
是含好交談鍵鉛易前階段 該段時間內,只有一級交易商可以通過Euro MTS系統進行雙邊報價,但並不承亮虛擔做市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