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凈資產通過債務豁免轉正能不能保殼
監管新規對於突擊保殼不斷堵漏,但上市公司也在迅速「進化」出新的保殼策略。就在今年批量*ST公司迎來「最難保殼季」的關鍵時點,債務豁免又在成為部分公司規避凈資產連續為負的最新利器,通過債務豁免以求保殼的運作明顯增多。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初步統計,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坐享債務豁免「紅利」的A股公司家數已超10家,所披露的豁免金額接近百億元,且大多數是不附帶任何條件、不可撤銷式豁免。
債權人單方面豁免公司債務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國資債權人是否會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債務豁免主體究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安排?在保殼「陽謀」與運作「暗流」之下,一系列衍生問題有待釐清。
「小馬拉大車」式豁免
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加入被債務豁免的大軍。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包括*ST長動、ST安信、*ST猛獅、*ST金洲、*ST邦訊等多家公司在內,都宣布了部分債務被債權人豁免的公告。從豁免金額來看,低至千萬元規模,最高則達到數十億元之巨。
值得注意的是,被豁免的客體並非前述ST和*ST公司所獨有。吉艾科技股東高懷雪在去年12月底就曾決定豁免公司接近1.3億元的債務。這表明,部分陷入運營壓力的非ST公司也在提前行動,避免「戴帽」或滑入退市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