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吉電股份與中國電力重組失敗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跨界重組不理想,部分個股業績承壓,多股已籌劃重組數次
隨著吉電股份(000875)重組終止,年內重組失敗的個股又添一例。10月10日晚間,吉電股份公告稱,公司終止籌劃向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47股重組事項告吹。記者還注意到,年內重組失敗的個股中,如美爾雅、棒傑股份等多股系跨界重組。此外,像龍溪股份、和科達等多隻個股已多次籌劃重組,均以失敗告終。 部分個股業績承壓 籌劃未足月,吉電股份重組事項最終黃了,這也使年內終止重組的個股隊伍再次擴容。吉電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據了解,吉電股份原籌劃向中國電力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部分清潔能源資產,並同時募集配套資金。公司股票自9月16日起停牌。籌劃不足一個月,該事項宣告終止。 吉電股份表示,由於交易雙方對交易核心條款未能完全達成一致,考慮到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及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經審慎研究,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 針對公司相關情況,
除了吉電股份,經記者統計,年內還有弘宇股份、風神股份、未來股份、日盈電子等46股重組事項告敗。其中,瑞泰科技、沙鋼股份、京城股份3股是在上會階段遭到並購重組委否決,其他個股均為自己主動終止。 在上述個股中,部分個股業績承壓明顯,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認為,這可能是公司急於重組的原因之一,擬通過注入新資產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諸如近三年兩虧的ST九有。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ST九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73億元、3.13億元、1.93億元,營業收入連年下滑;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71億元、-3360萬元、2039萬元。 2020年剛剛實現扭虧,ST九有今年上半年凈利又虧損了。2021年半年報顯示,ST九有2021年上半年凈利虧損3941萬元,同比下降97.14%。 跨界重組不理想 據了解,今年7月,ST九有擬購買北京和合醫學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不低於51%的股權,進軍醫療診斷業務。但事項籌劃不足半個月,由於標的資產股東人數眾多、股權結構分散、股東各自利益訴求不一等原因,交易雙方未能就重要交易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最終以失敗告終。
ST九有目前通過各子公司開展主營業務。各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廣泛,按行業分包括公關營銷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直播服務、商品零售業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而上述重組標的主營業務包括醫學檢驗科醫療服務、技術推廣服務、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等,可以看出,ST九有系跨界重組。記者注意到,年內重組終止的個股中,跨界重組的個股不在少數。 諸如,主業為紡織服裝業務的美爾雅於2020年7月起開始籌劃收購醫葯零售行業優質資產甘肅眾友健康醫葯股份有限公司3.11億股股份,籌劃近一年時間,今年7月3日,美爾雅宣告終止該事項。 同樣從事服裝行業的棒傑股份則把目光投向了AI行業。據了解,棒傑股份原擬與深圳市華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進行資產置換,但該事項最終同樣以終止告終。此外,華嶸控股、風范股份等個股均於今年跨界重組失敗。
⑵ 力帆日子難!股票更名「*ST力帆」,存在破產/退市風險
[汽車之家?行業]?力帆集團目前的日子並不好過,破產/退市風險如影隨形。8月24日,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於日前收到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及《決定書》,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請已獲法院裁定受理。根據規定,力帆股份股票於2020年8月25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改為「*ST力帆」,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為5%。
力帆股份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實施重整並執行完畢,但如果公司後續經營和財務指標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監管法規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
裁定書中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其他財產流動性差、無法變現,依法應予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因此,力帆股份公司具有破產原因,如不及時拯救,會給債權人、股東、員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帶來重大損失,其重整具有必要性。此外,裁定書還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從事汽車及摩通行業多年,擁有較為齊備的生產資質和成熟的生產技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銷售渠道眾多,具備重整價值,其擬通過股權重組、債務重組、資產重組、運營重組的方式實現重整,該重整預案具有可行性。
編輯點評:
近來,圍繞力帆股份的負面消息不斷,銷量下滑、債務/訴訟纏身、經銷商維權讓力帆的經營現狀堪憂。當國內多數車企的經營回到正軌,不斷提振銷量、推出新品時,力帆仍未從危機抽身,反而已退到了破產的邊緣。下一步究竟是破局還是破產,是力帆時刻在面臨的問題。(文/汽車之家才麗媛)
⑶ 如何看待恆大終止與深深房的重組計劃呢
恆大與深深房的重組計劃在經歷了足足4年多的歲月之後以終止該計劃告終,這代表著恆大想要通過借殼深深房登上國內A股舞台的夢想破滅,而市場上各界對於這件事也是喜憂參半。深深房則在停牌了長達4年多的時間之後於2020年11月9日重新復牌,但自復牌伊始已經狂跌4元,足以看出重組終止對他們的沖擊之大。
⑷ 康美葯業被申請破產重整,退市風險凸顯
是的,2020年9月,*ST康美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易林投資,進一步穿透後,易林投資三名股東的實控人均為國資。雖然已被國資接手,但眼下*ST康美仍深陷危機之中。
截至3月末,公司賬面總資產361.2億元,總負債437.77億元,賬面貨幣資金僅5.81億元,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合計則高達217.32億元。
因資金流緊張,*ST康美未能按期籌措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等三期票據的兌付資金。同時,公司另有五期票據於4月25日觸發交叉保護條款提前到期。同時,*ST康美的投資者訴訟索賠案件正適用特別代表人訴訟程序進行審理。
此外,因*ST康美2020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等問題,以及20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公司股票於4月29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根據上交所規則,如果*ST康美連續兩年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連續兩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的財務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將被強制退市。從一季報數據看,留給*ST康美「自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有機構投顧表示,在國資入主後,康美葯業的債務問題並未得到實質性解決,也沒有得到資金直接支持的官方消息。在進入破產重組階段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國資介入之後的走勢也尚不明朗。目前其存在退市風險,投資者應謹慎介入。
康美葯業遭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近日,*ST康美被廣東揭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案號為「粵52破申1號」。從*ST康美的公告來看,截至4月22日,公司尚未償還揭東農商行借款本金4900萬元及利息約50萬元。
*ST康美表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公司將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公司股票也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⑸ 津膜科技和華潤重組失敗了嗎
津膜科技和華潤重組失敗了。受經濟影響,津膜科技外部經營環境明顯惡化,在建項目建設進度放緩,資金回籠困難,壞賬增加,公司收購子公司經營下滑,商譽減值較大。因此,在2020年初就傳出華潤集團想要收購津膜科技的消息,但是在2021年的時候就傳出了豐盛說津膜科技和華潤重組失敗的消息,此後經證實這個消息真實存在。
一、為什麼津膜科技要重組
國務院18年文件明確要求高校企業化改革,即18年校企分離試點,20年全面實施,22年年底完成。因此,津膜科技與天工大學的分離對於實際控制人的變更勢在必行。此外,根據公司2020年2月28日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7.36億元。
二、華潤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華潤環保由華潤資本旗下的華潤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國環基金、新經濟基金重組而成。2019年10月,華潤集團批准成立華潤環保,全面進入環保科技領域。目前,公司業務包括水務部門、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部門、環保技術和紡織部門。公司在廣東,雲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和上海擁有23家全資或控股企業。
由此可知津膜科技充重組勢在必行,但是和華潤重組失敗已經是事實。這可能與多方面的原因有關,主要是整個行業的問題。而且2021年4月底,津膜科技宣布,天津理工大學與昆明國環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就涉及增資公司控股股東的相關增資協議進行了多輪談判。雙方未能就具體內容達成一致,經協商決定終止交易。
⑹ 江山股份與福華重組成功了嗎
失敗
12月6日晚間,江山股份(600389.SH)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式宣布終止收購福華通達100%股權相關事宜。
一、對於本次終止重組的原因,江山股份表示,由於今年下半年以來,標的公司主產品草甘膦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且公司現股價與重組首次董事會鎖定的股價價差較大,截至目前相關方對交易方案尚未最終達成一致,現階段繼續推進本次重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所以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二、2021年3月29日,江山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為解決公司第二大股東四川省樂山市福華作物保護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關聯企業福華通達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產業布局,做大做強上市公司主業,公司擬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福華通達100%股權。公司股票自3月29日起停牌不超過10個交易日。
三、重組方案顯示,標的資產福華通達主要從事除草劑(主要品種有草甘膦、草胺膦)及其配套中間體三氯化磷、亞磷酸二甲酯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四、截至2020年年底,福華通達擁有草甘膦(原葯)15.3萬噸/年、甲縮醛7.81萬噸/年、一氯甲烷16.06萬噸/年、磷酸氫二鈉19.2萬噸/年的生產能力。收購方江山股份於2001年掛牌上市,主要從事以除草劑、殺蟲劑為主的農葯產品,以特種化學品、化工中間體、氯鹼、新材料為主的化工產品,以及熱電聯產蒸汽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五、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完成資產收購後,江山股份將擁有不少於29.5萬噸/年農葯原葯產能。其中,草甘膦原葯原葯產能產能為22.3萬噸萬噸/年,在全球農化市場將獲得更重的話語權。雙方可以圍繞農化行業產業鏈,在產品優化、合理布局、研發投入、渠道共享等多個方面實現全方位協同和資源優化配置。
六、長江商報奔騰新聞記者發現,這已是江山股份6年內第三次重組折戟。2015年12月,江山股份因重組事宜開始停牌,公司擬採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80%股權和江蘇常隆農化有限公司35%股權,同時擬向不超過10位特定對象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過歷時4個月,江山股份2016年4月27日披露了終止重組公告,稱未能與交易對方就相關核心交易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重組。
七、江山股份2017年8月1日再度披露了重組停牌公告,稱為豐富公司農葯產品線,快速擴大農葯銷售規模,擬採取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江蘇恆隆作物保護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江蘇恆隆主營農葯原葯、農葯制劑及化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但二度重組僅籌劃了不到3個月,江山股份便在2017年10月24日宣布終止,稱雙方未能在交易價格、交易方式(發行股份及現金支付的比例)等關鍵條款上達成一致。在今年草甘膦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江山股份業績表現也較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7.93億元,同比增長27.22%;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5.25億元,同比上漲101.1%。
八、二級市場上,12月2日,江山股份披露了《關於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提示性公告》,公司2日和3日迎來兩個跌停板。
⑺ ST力帆重組被調查 十字路口或遭遇生死抉擇
從跌停到漲停再到跌停,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力帆股票就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讓股民的脆弱哦心臟跳動如同K線圖一樣混亂。
10月13日晚間,*ST力帆(601777.SH)拋出一個重磅消息稱,公司於10月13日收到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的通知,其於2020年10月12日、13日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不過從目前來看,《調查通知書》無疑讓力帆的重組過程充滿變數。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第(十二)項的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即使公司實施重整並執行完畢,但公司後續經營和財務指標如果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監管法規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終止上市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公司將被實施破產清算。
其實,相對於重組利好消息所帶來的股價上漲,更多業內人士更希望力帆能夠走出泥潭。不過,這也需要認真對待這次重組。
畢竟一個車企發展在這個地步,留給它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如果這時還不珍惜,還要以短淺目光進行金融炒作欺騙股民,那麼這個企業真的無可救葯,其下場可想而知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重組成功一般幾個漲停
重組(Reconstruction)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公司重組後股票復牌不一定就是漲停,情況如下:
1、停牌後的復牌,漲停與否要看:一是停牌時間長短,二是停牌的原因,三是大盤的強弱;通常,停牌時間越長,漲停的可能越大;
2、停牌後,如果是資產置換,或者大資金進入,一般在五個漲停以上;如果只是一般性的重組,可能三到五個漲停就差不多了;
3、如果重組失敗,或者復牌時停牌的原因沒有落實,則不僅不會漲,還可能會下跌;
4、大盤的強勢助長漲停的數量和強度,大盤弱勢則制約著漲停的強度,所以停牌後復牌的股票要結合大盤情況、個股因素等來判斷,上市公司重組成功,有關股票復牌後的漲停板,證監會及交易規則沒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個股所屬行業的景氣度、重組後的成長性、主力的介入程度、主力的實力強弱、主力的意圖目標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漲停個數的多少。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0-08-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⑼ 力帆重整慘遭「暴雷」 吉利覬覦之心再現
剛剛宣布兩江基金和吉利邁捷投資將參與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力帆控股及實際控制人就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而在今年,吉利控股集團的盛寶(中國)金融科技項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車(重慶)生產基地項目、吉利科技智能換電站陸續落地兩江新區。
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認為,以力帆目前的情況,雙方在乘用車層面的協同效應不大。從現有情況看,力帆的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吉利汽車的港股平台需求性不是很高。從吉利方面來說,力帆現在債務風險、法律風險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應的風險回報。如果完成重組,預計吉利控股將充分整合力帆在重慶的地塊,以及上市殼資源、生產基地及資質、金融牌照等等資源。未來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組力帆的契機,在汽車金融,科技出行等領域,與重慶市及兩江新區展開合作。對此車語者采訪了吉利汽車楊學良,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紅利消退,被傳面臨破產重組的還有眾泰、海馬等車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潮水褪去之後,才知道是誰在裸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