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吉利集團更名為吉利科技集團了嗎
早在今年年初,世界500強企業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集團吉利集團就已更名為吉利科技集團。據悉,吉利科技集團定位於「大出行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主要聚焦汽車生態領域的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投資。
② 吉利科技背調多久
3-5天。
背調,全稱背景調查,這在職場里是屬於一個調查面試著信用度以及其他因素的一個調查。在這個社會上誠信很重要,特別是員工的誠信,很多公司員工的誠信都是作為一個敲門磚,即使一個人再有能力,能力再好,缺失了誠信,也是很大的問題。
③ 股災之下,曾高位入股戴姆勒的吉利到底虧了多少
2020年3月,我們與「股神」巴菲特一起見證了美股「10天4次熔斷」的歷史。與此同時,歐洲股市也發生了多起嚴重的波動狀況,因為沒有設置針對整個市場或與大盤指數掛鉤的熔斷機制,面對暴跌的股市,歐洲股民也只能靠祈禱度過此次危機。
進入3月以來,英國富實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等主要的歐洲股指都可以用「斷崖式」暴跌來形容,且這三大股指在本月產生了52周范圍內最低值。
「覆巢之下無完卵」,僅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寶馬和戴姆勒在此劫中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3月,這三大汽車製造商的股價都在52周范圍內出現了最小值,分別為99.16歐元、36.595歐元、21.015歐元,一年跌幅分別為13.53%、31.16%和40.93%。可以看出,三者中,戴姆勒情況更甚。
在90億美元這份「牽絆」出現之前,吉利與戴姆勒可以說涇渭分明,出現後,吉利與戴姆勒已打破這條線,出現了出行領域與運營smart「邊緣化」的合作。雖然還沒有更實質、更核心的合作內容,不過未來還很長,誰又清楚會發生什麼?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90億美元」成為了以後吉利與戴姆勒所有可能的「敲門磚」。而吉利走向全球化的願景,也在李書福布局的吉利-沃爾沃-領克-戴姆勒協同聯盟後日臻完善。同時,吉利也通過「協同」這一跳板,跳上更高的平台,展望更遠的風景。
文/甘芳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快評吉利沃爾沃合並:打造市值3000億元的中國汽車一哥
文|JackieLXX
圖|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吉利科技沃飛長空,2024年前後投放中國市場,是否有可能實現
吉利汽車要上天?近日,有消息稱吉利將於2024年左右,在中國市場投放飛車產品,搶占城市空中出行市場。
一、是否有可能實現?
據了解,該項目由吉利旗下沃飛長空和德國城市空中出行企業Volocopter攜手,共同在中國市場上展開運營。Volocopter創辦於2011年,是全球城市空中出行領域的領導者。目前,其已經在迪拜、新加坡等地區取得飛行許可牌照。在去年的時候,宣布計劃三年內讓空中服務在新加坡成為現實。所以還是很有可能搶佔到中國的空中出行市場。
⑥ 高位入股戴姆勒,吉利做「賠本買賣」
[億歐導讀]?高位買入,兩年腰斬,吉利入股戴姆勒這波虧嗎?
作者丨錢漪
編輯丨郝秋慧
吉利持有的1.036億股戴姆勒股票,「虧損」過半已是事實。
疫情在海外的失控蔓延,讓全球金融市場深陷史無前例的「黑色三月」,全球各大股指斷崖式暴跌,不光是10個交易日經歷4次熔斷的美股,歐洲主要股指均大幅震盪、接連「跳水」,英國富實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均重挫至52周內的最低點。
股災中,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無一倖免。其中戴姆勒情況尤甚,一年跌幅達42.39%,3月27日29.59歐元每股的收盤價相較於吉利2018年的買入價,賬面蝕本近六成。
吉利從2016年就開始傳出吉利慾收購戴姆勒股份的消息,但對戴姆勒來說,定向增發將稀釋老股東的股份,從保障股東權益的角度考慮,戴姆勒欲拒還迎,曖昧表示「歡迎新投資者透過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加入」。
2018年2月,吉利終於通過對二級市場股權收購的方式,以70歐元每股的價格、花費90億美元高價收購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為戴姆勒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這筆摺合人民幣569.7億元的收購成本,是整個吉利汽車集團2018年全年凈利潤的4.5倍。
吉利耗時耗力、費勁周折成為了戴姆勒股東,能眼睜睜看著口袋裡的真金白銀蒸發嗎?
當時吉利所持的股權價值約為90億美元,從戴姆勒最新的股價來看,擁有戴姆勒1.036億股的吉利,目前所持股權總價值僅剩約29億歐元,浮虧超50億歐元。
縱觀戴姆勒自吉利購入至今的盤面,整體股價一路波動下跌,2018年過後再未回歸70歐元高位。2019年初戴姆勒股價一度跌破50歐元時,曾有傳言稱吉利將減持一半戴姆勒股份,吉利隨後言簡意賅發布聲明辟謠:「作為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和單一最大股東,沒有減持戴姆勒股份的計劃,所持有的戴姆勒股份不變。」
僅過了一年,如今戴姆勒股價相較2019年初的彼時「底價」再度腰斬,吉利減持的傳言又喧囂起來。
億歐汽車認為,即便戴姆勒股價低迷,短時間內難見起色,吉利減持或拋售股票的可能性不大。吉利一開始入股戴姆勒便不是奔著分紅去的,更是服務於吉利全球化布局和進軍高端科技出行的戰略目的。
早在入股完成之際,吉利便表示持有戴姆勒股票是集團的長期戰略投資,希望助力戴姆勒成為電動出行和線上技術服務領域的佼佼者。
除了股權交易,吉利顯然更重視資源的置換與協同,通過入股戴姆勒建立「友誼」,獲得更多業務合作機會。事實上,自入股之後雙方的聯系便日益密切起來。
2018年10月,戴姆勒出行正式與吉利達成協議,雙方在華組建合資公司,各持股50%,共同開發在華開展業務所需的軟體基礎設施,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使用高端車型將包括但不限於梅賽德斯-賓士品牌。
緊接著,2019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簽約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計劃將戴姆勒旗下smart品牌打造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入股戴姆勒所花的90億美元,不僅給吉利與世界一流車企搭了架雲梯,也是吉利為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車企提前買的一份保險。
由此看來,李書福也不算做了賠本買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吉利間接入股孚能科技,成為其第六大股東
2月1日,工商資料顯示,孚能科技的第二大股東,佔比19.1%的深圳安晏投資合夥企業發生工商變更,引入了新股東重慶江河匯,後者則完全由吉利科技集團的100%資本所控制。吉利已經通過一系列資本路徑間接入股孚能科技。
據了解,重慶江河匯的法人代表為徐志豪,為吉利科技集團的負責人,江河匯的100%控股股東則為吉利邁捷,背後依然是吉利科技集團。吉利通過層層股權設計,至少間接持有孚能科技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約為2.55%,成為孚能科技的第六大股東。
2020年12月24日,孚能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工廠。根據協議的約定,預計合資公司和孚能科技合計產能將達到120GWh,其中2021年開工建設不少於20GWh。
根據協議,吉利科技及其控股的子公司、吉利商用車集團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孚能科技或合資公司生產的動力電池,上述主體每年采購量不低於需求量的80%,采購價格不高於市場價格。而孚能科技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滿足上述采購主體的采購需求。與此同時,雙方還就動力電池產能合作建設事宜簽訂了排他約定。
⑧ 吉利汽車股票代碼是多少
截止到2020年12月24日股票代碼為00175。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部設在杭州,旗下擁有吉利汽車、沃爾沃汽車、倫敦計程車等品牌。其中吉利汽車在浙江台州/寧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陝西寶雞、山西晉中等地建有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
現有帝豪EC7(A級轎車)、博瑞(B級轎車)、博越(SUV)、帝豪GS(跨界SUV)、遠景系、金剛系等10多款整車產品及1.0L-3.5L全系列動力總成產品。
(8)吉利科技股票擴展閱讀:
吉利汽車集團隸屬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部位於中國浙江杭州,在浙江台州/寧波、湖南湘潭、四川成都、陝西寶雞、山西晉中等地建有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並在白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建有海外工廠。
吉利汽車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立志成為最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集團旗下現擁有吉利汽車品牌、領克品牌和幾何品牌,擁有寶騰汽車49.9%的股份及全部經營管理權,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2019年4月,吉利汽車與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正式簽約,成為杭州亞運會官方汽車服務合作夥伴,並正式啟動主題為「科技吉利,悅行亞運」的亞運戰略,標志著吉利汽車品牌升級征程進入全新階段。
⑨ 吉利為什麼要入主康盛股份
是基於對商用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康盛股份企業價值的判斷。
康盛股份成立於2002年,2010年登陸A股,主要從事家電製冷配件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根據年報顯示,公司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2020年營業收入達3.49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比重近15%。其中,新能源整車業務營收同比上年增長了226.3%。
此前,康盛股份曾因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業績不達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康盛股份」變為「*ST康盛」。後因2020年凈利潤改善,於2021年6月9日成功「摘帽」。
拓展資料:
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景色秀麗的千島湖畔,是一家專業生產經營製冷、機械用高壓管材及延伸產品—冰箱、冷櫃、空調蒸發器、冷凝器及配件的企業。所在地是國內品種最全、規格最多、生產能力最大、產品延伸最深的製冷管路製造基地。年產製冷管材100000餘噸,蒸發器、冷凝器等管路零部件5000餘萬件,冰箱冷凝管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
產品主要供應海爾、海信、美的、美菱、新飛、LG、伊萊克斯等著名家電製造企業,並出口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司在北京、青島、江蘇、合肥、新鄉、成都、南京、武漢、廣州、六安等地設有25家分子公司,已形成以千島湖和徐州睢寧縣(在建)為管材生產基地,各地分子公司為部件加工及產品銷售服務網路的生產經營格局。公司注冊資金22880萬元,佔地面積1200餘畝,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在崗員工5000餘人。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製冷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在製冷行業率先進行銅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技術革新,取得了革命性成果,為冰箱空調降低製造成本作出極大貢獻。已獲得國家各類專利技術50多項。公司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